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_黑人又大又粗又硬XXXXX_欧美疯狂做受XXXXX高潮

傳統的名言警句

時間:2023-12-02 08:33:40 名言語錄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傳統的名言警句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名言警句吧,名言警句具有概括自然有力,言簡意賅的特點。你知道什么樣的名言警句才能稱之為經典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傳統的名言警句,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傳統的名言警句

傳統的名言警句1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

  不為窮變節,不為賤易志。——桓寬《鹽鐵論?地廣》

  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列傳》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李世民《賜蕭?》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氣歌》

  名節重泰山,利欲輕鴻毛。——于謙《無題》

  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于謙《石灰吟》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鄭燮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第三十三章

  不怨天,不尤人。——《論語?憲問》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孟子?告子下》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以修身自強,則名配堯禹。——《荀子?修身》

  能勝強敵者,先自勝者也。——《商君書?畫策》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自強。——李咸用《送人》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李清照《烏江》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朱熹《答鞏仲至》

  修辭立其誠。——《周易?乾?文言》言語應該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

  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魚父》

  失信不立。——《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輕諾必寡信。——《老子》第63章輕易向別人承諾的人一定很少講信用。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論語?為政》可:可以立身處世。

  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果:果斷

  一諾千金。——《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傳統的'名言警句2

  《荀子儒效》。

  聽說過而沒有親眼見到,雖然聽得很多,必定會有許多是錯誤的;見到了而不能理解,雖然記住了,必定會有許多是虛妄的;知道了而不去施行,雖然知識豐富,也必定會遇到困擾。

  在古人看來,耳聞、目見、心知、力行,是認識事物的四個途徑,但以力行最為重要。因為力行不僅可以檢驗通過前三種途徑所獲得的知識,而且還可以進一步促進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把握。

  善言古者必有節于今,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

  《荀子性惡》。

  善于談論古代的人必然要在現今尋找依據,善于談論天道的人必然要在人事上尋找證明。

  無論說什么話,如果想要讓別人相信自己,那就必須有充分的證據。而證據往往表現出事物的關聯性,所以,一定要用發展的、辯證的眼光看問題。

  謹于言而慎于行。

  《禮記緇衣》。

  說話要嚴謹,行動要慎重。

  這句話告誡人們,一個有修養、有道德的人應該對自己的言行負責,所以,在言行之前都要深思熟慮,切不可憑一時沖動而魯莽行事。

  君子強學而力行。

  揚雄《法言修身》。

  有道德的人勉勵自己學習并且努力去行動。

  強學和力行,都要求一個人有堅忍不拔的毅力。努力讀書學習,需要有毅力鉆研進去,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同時要縝密思考,把所學和所用有機結合起來。所以,學習不是最終目的,學以致用才是更重要的。

  實事求是。

  《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

  從客觀事實中去研究,得出規律。

  河間獻王劉德,是漢武帝的弟弟。他一生好學,不愛虛夸。平生的最大嗜好是收藏古書,遇到民間送上善本書,他都找人來謄寫一遍,然后把抄好的書給人家,自己保留原本。唐朝人顏師古評論他這種行為務得事實,每求真是也,是指他所珍藏的古書都是真正的好本子,所得古書中所講內容也都符合古代事實。這就是實事求是的原意。后人把這句話引申為對一切事都應當尊重事實,從實際出發,憑事實說話。

  百聞不如一見。

  《漢書趙充國傳》。

  聽別人說一百次,不如自己親眼看一次。

  雖然耳聞與目睹都是人類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但在許多情況下耳聞的真實性卻值得懷疑,因為經常會被傳言所蒙蔽,只有自己親眼所見才更為確實。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漢書董仲舒傳》。

  站在深潭邊上希望得到里面的魚,還不如回去趕快編織漁網。

  憑空想像而不去實踐,正如想品嘗魚的美味卻不想去編織漁網,而僅僅站在水邊羨慕,是沒有意義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向理想的目標邁進,腳踏實地去爭取,最終才能達到目的。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為政》。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明智的態度。

  古人要求做人誠實,表現在學習方面,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而且,這種誠實更是智慧,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本身就是一種進步。如果以不知為知,不僅不誠實,而且會影響自己的進步。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論語憲問》。

  君子以說得多、做得少為恥辱。

  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使自己的言行一致,如果只是夸夸其談,而在行動上一事無成,那就會被別人視為言論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

  《墨子修身》。

  讀書人雖然有學問,但是親身實踐才是根本。

  在先秦的諸子百家中,墨子是最講究實際行動的。他和他的弟子,都在實踐中推行墨家的施政思想。自古以來也有許多思想家、學問家在知與行的問題上作了有益的探索。李時珍走遍了南方許多省,收集民間藥方,逐一加以驗證,寫成了不朽的藥學名著《本草綱目》。僅僅靠書本知識而缺乏實踐的人,是很難成為大學問家的。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

  《荀子修身》。

  路程雖近,不走就達不到目的地;事情雖小,不做就成功不了。

  任何一項事業都要靠實踐去完成。成功的路就在自己的腳下,如果不能腳踏實地去走,永遠沉浸在美妙的幻想中,那只會一事無成。

傳統的名言警句3

  1.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管子·牧民》

  2.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4.茍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6.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樸子·外篇·廣譬》烈士:有抱負.有作為的人。

  7.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8.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9.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1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11.精忠報國。——《宋史·岳飛列傳》

  1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于今日》

  13.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14.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論語·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

  16.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18.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19.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20.有志者事竟成。——《后漢書·耿弇列傳》

  21.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張載《經學理窟·學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晁錯論》

  23.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石成金《傳家寶·俗諺牧民》

  24.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25.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

  26.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論語·衛靈公》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論語·微子》

  28.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29.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3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

  31.不為窮變節,不為賤易志。——桓寬《鹽鐵論·地廣》

  32.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列傳》

  33.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李世民《賜蕭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35.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氣歌》

  36.名節重泰山,利欲輕鴻毛。——于謙《無題》

  37.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于謙《石灰吟》

  3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鄭燮(xiè)《題畫·竹石》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

  40.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論語·憲問》

  42.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孟子·告子下》

  43.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45.以修身自強,則名配堯禹。——《荀子·修身》

  46.能勝強敵者,先自勝者也。——《商君書·畫策》

  47.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48.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49.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自強。——李咸用《送人》

  50.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李清照《烏江》

  51.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朱熹《答鞏仲至》

  52.修辭立其誠。——《周易·乾·文言》言語應該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

  53.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魚父》

  54.失信不立。——《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55.輕諾必寡信。——《老子》第63章 輕易向別人承諾的人一定很少講信用。

  56.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57.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58.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論語·為政》可:可以立身處世。

  59.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60.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果:果斷

  61.一諾千金。——《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62.記己有恥。——《論語·子路》用羞恥之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63.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孫丑上》

  64.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離婁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為,別人才會侮辱他。

  65.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盡心上》:不知羞恥的那種羞恥,才真的是不知羞恥啊!

  66.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

  67.人必其自愛也,而后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諸。——楊雄《法言·君子》

  68.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朱熹《朱子語類》倦十三

  69.五刑不如一恥。——呂坤《呻吟語·治道》

  70.士皆知有恥,則國家永無恥矣。——龔自珍《明良論二》

  71.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荀子·非相》

  72.改過不吝。——《尚書·仲虺(huǐ)之誥》

  73.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尚書·伊訓》

  74.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

  75.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靈公》:有了錯誤而不改正,這便真叫錯誤了。

  76.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舊唐書·魏征列傳》

  77.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白居易《與元九書》

  78.過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覯《易論第九》

  79.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陸九淵《與傅全美》

  80.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注>卷一》

  81.不貴于無過,而貴于能改過。——王守仁《改過》

  82.秦惡聞其過而亡,漢好謀能聽而興。——薛瑄《讀書錄》卷十

  83.改身之過,遷(發揚)身之善,謂之“修身”。——顏元《顏習齋先生言行錄》

  8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增廣賢文》

  85.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論語·里仁》只有仁者才知道怎么愛人,怎么恨人。

  86.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yì)》

  87.仁者壽。——《論語·雍也》

  88.仁者無敵。——《孟子·梁惠王上》

  8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

  90.寬則得眾。 ——《論語·陽貨》

  9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92.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孟子·公孫丑上》君子最高得德行就是同別人一道行善。

  93.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離婁下》

  94.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榮辱》

  95.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惡。——《戰國策·魏策》

  96.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資治通鑒》

  97.以愛己之心愛人,則盡仁。——張載《正蒙·中正》

  98.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張載《正蒙·乾稱》

  99.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周易·系辭上》

  100.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左傳·隱公六年》

  101.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

  10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

  103.君子和而不流。(流:盲從)——《禮記·中庸》

  104.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 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孟子·梁惠王下》

  105.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下》

  106.千人同心,則得千人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訓》

  107.單者易折,眾則難摧。——崔鴻《三十國春秋·西秦錄》

  108.和以處眾,寬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錄》

  109.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學而》

  1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顏淵》

  11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純潔的'友誼不帶任何功利色彩,就像水一樣清澈透明。) ——《莊子·山木》

  112.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小雅·蓼莪》

  113.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學而》

  114.父慈而教。——《左傳·昭公二十六年》

  115.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孝經·天子》

  116.孝在于質實,不在于飾貌。——桓寬《鹽鐵論·孝養》

  117.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

  118.夫婦和而后家道成。——《幼學瓊林·夫婦》

  119.兄弟敦和睦,朋友篤誠信。——陳子昂《座右銘》

  120.父不慈則子不孝。——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

  121.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孟子·離婁上》

  122.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漢書·宋弘列傳》

  123.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隱公元年》

  124.義以生利,利以豐民。——《國語·晉語》

  125.見利思義。——《論語·憲問》

  126.見得思義。——《論語·季氏》

  127.義,志以天下為芬。——《墨子·經說上》:義,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為自己分內的事。

  128.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孟子·盡心上》

  129.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

  130.先義而后利者榮,先利而后義者辱。——《荀子·榮辱》

  131.臨難毋茍免。——《禮記·曲禮上》:在災難與危險面前,不要茍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氣節。

  132.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義法》

  133.義者,心之養也;利者,體之養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養重于義》

  134.君子義以為質,得義則重,失義則輕, 由義為榮,背義為辱。——陸九淵《與郭邦逸》

  135.視死如歸。——《管子·小匡》

  136.率義之為勇。——《左傳·哀公十六年》

  137.見義不為,無勇也。——《論語·為政》

  138.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論語·憲問》

  139.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

  140.義之所在,不傾于權,不顧其利。——《荀子·榮辱》

  141.知而好問者圣,勇而好問者勝。——《文字·自然》

  142.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后漢書·班超列傳》

  143.小勇,血氣所為;大勇,義理所發。—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卷二》

  144.初生之犢不懼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4回

  145.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

  14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147.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148.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149.篤信好學,守死善道。——《論語·泰伯》

  150.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論語·衛靈公》

  151.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論語·子張》:廣博地學習以堅定自己的意志,懇切的提問并且聯系實際進行思考。

  152.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孟子·離婁下》

  153.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

  154.學至乎沒而后止。——《荀子·勸學》:學習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

  15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156.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禮記·中庸》

  15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158.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

  159.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呂氏春秋·用眾》

  160.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161.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進學解》:德行由于深思而有所成就,因隨聲附和而毀掉。

  162.圣人無常師。——韓愈《師說》

  163.學貴得師,亦貴得友。——唐甄《潛書·講學》

  164.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165.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雜詩八首》之一

  16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滿江紅·寫懷》

  167.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朱熹《勸學》

  168.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16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的33章

  170.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第44章: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有危險。

  17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第58章

  17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64章

  173.圣人擇可言而后言,擇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勢解》

  174.三思而后行。——《論語·公冶長》

  175.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子路》 如果貪求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

  176.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

  177.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178.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韓非子·喻老》

  179.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戰國策·楚策》

  180.差若毫厘,謬以千里。——《禮記·經解》

  181.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中庸》

  182.惟有道者能備患于未形也。——《管子·牧民》

  183.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襄公十一年》

  184.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戰國策·趙策》

  185.前車覆,后車誡。——《漢書·賈誼傳》

  186.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禮記·曲禮上》

  187.善不可謂小而無益,不善不可謂小而無傷。——賈誼《新書·審微》

  188.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史記·高祖本紀》

  189.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志·蜀書·先住傳》

  190.樂不可極,極樂成哀;欲不可縱,縱欲成災。——吳兢《貞觀政要·刑法》

  191.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192.終日乾乾,與時偕行。——《周易·乾·文言》

  193.日新之謂盛德。——《周易·系辭上》

  194.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周易·系辭下》

  195.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大學》

  196.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擔心) ——《宋史·王安石列傳》

  197.德貴日新。——康有為《論語注》卷九

  198.惟進取也故日新。——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199.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荀子·勸學》

  200.君子之學必日新,日新者日進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進而不退者。 ——程顥.程頤《二程集·河南程氏遺書》

  201.為學須覺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長進。——朱熹《朱子語類》卷八

  202.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鵲樓》

  203.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204.君子以儉德辟難。——《周易·否》

  205.克勤于邦,克儉于家。——《尚書·大禹謨》

  206.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左傳·莊公二十四年》

  207.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左傳·宣公十二年》

  208.儉節則昌,淫佚則亡。——《墨子·辭過》

  209.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憫農》

  210.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李商隱《詠史》

  211.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212.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司馬光《訓儉示康》

  213.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資治通鑒》卷二百三十四

  214.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純仁列傳》

  215.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朱柏廬《治家格言》

  216.以公滅私,民其允懷。——《尚書·周官》

  217.大義滅親。——《左傳·隱公四年》

  218.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左傳·僖公九年》

  21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220.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221.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有度》:懲罰有罪過的人,即使大臣也不能放過;賞賜做好事的人,即使平民百姓也不能漏掉。

  222.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茍》:公正就政治清明,偏私則政治黑暗。

  223.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禮記·禮運》:在圣人治理的時代,天下是公有的。

  224.國爾忘家,公爾忘私,利不茍就,害不茍去,惟義所在。——賈誼《新書·階級》

  225.衡之于左右,無私輕重,故可以為平;繩之于內外,無私曲直,故可以為正。 ——《淮南子·主術訓》:考察左右的人,任用沒有偏私,才可以算作公平;監督朝廷內外,判別是非沒有偏頗,才可以算作正直。

  226.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淮南子·泛論訓》

  227.公正無私,一言而萬民齊。——《淮南子·修務訓》

  228.奉公如法則上下平。——《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229.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史記·太史公自序》

  230.臨官莫如平,臨財莫如廉。——劉向《說苑·正理》

  231.圣人不敢以親戚之恩而廢刑罰,不敢以怨仇之忿而廢慶賞。——徐干《中論·賞罰》

  232.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諸葛亮《后出師表》

  233.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傅玄《傅子·通志》

  234.發號施令,在乎必行;賞德罰罪,在乎不濫。——包拯《論星變》

  235.有功則賞,有罪則刑。——司馬光《進修心治國要札子狀》

  236.惟公則生明,惟廉則生威。——石成金《傳家寶·紳瑜》

  237.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劉鶚《老殘游記》第九回

  238.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239.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憲問》 君子以說的多.做得少為恥。

  240.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墨子·修身》:讀書人雖然有學問,但是親身實踐才是根本。

  241.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修身》:路程雖近,不走就達不到目的地;事情雖小,不做就成功不了。

  242.善言古者必有節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證于人。——《荀子·性惡》

  243.謹于言而慎于行。——《禮記·緇衣》

  244.君子強學而力行。——楊雄《法言·修身》

  245.實事求是。——《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

  246.百聞不如一見。——《漢書·趙沖國傳》

  247.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董仲舒傳》

  248.事莫明于有效,論莫定于有證。——王充《論衡·薄葬》

  249.名必有實,事必有功。——荀悅《申鑒·俗嫌》

  250.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劉勰《文心雕龍·知音》

  251.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252.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荀子·修身》

  25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自己要站得住腳,也要設法讓別人站得住腳;自己要事事行得通,也要設法讓別人事事行得通。

傳統的名言警句4

  1) 失信不立。——《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2) 一諾千金。——《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3) 待物莫如誠,誠真天下行。——宋·邵雍

  4) 篤誠(春秋左氏傳)敬業樂群。——禮記

  5) 養真(陶淵明)君子誠之為貴。——禮記

  6)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7) 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禮記》

  8) 禍莫大于無信——傅玄

  9) 丈夫一言許人,千金不易——《資治通鑒》

  10) 信不足,安有信——《管子》

  11) 誠信者,天下之結也——《墨子》

  12)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王充

  13)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14) 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荀子

  15) 信猶五行之土,無定位,無成名,而水金木無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中國傳統誠信的名言警句精選

  1)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為衣兮信為裳。——盧照齡

  2)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

  3)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4) 馬先馴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準南子》

  5)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離婁上》

  6) 小信誠則大信立——韓非子

  7) 進學不誠則學雜,處事不誠則事敗,自謀不誠則欺心而棄己,與人不誠則喪德而增怨。——程顥、程頤《二程集·論學篇》

  8) 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論語·子路》

  9) 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戰國思想家

  10) 內外相應,言行相稱。——韓非,戰國哲學家、教育家

  11) 善不由外來兮,名不可以虛作。——屈原,戰國詩人

  12) 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周,戰國哲學家

  13) 人背信則名不達。——劉向,漢朝經學家

  14) 偽欺不可長,空虛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韓嬰,漢朝詩論家

  15) 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暢泉,晉朝隱士

傳統的名言警句5

  1、最盲目的服從乃是奴隸們所僅存的唯一美德。

  2、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3、朝聞道,夕可死矣。

  4、親仁善鄰,國之寶也。

  5、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6、率義之為勇。

  7、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8、多行不義必自斃。

  9、失信不立。

  1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1、有志者事竟成也。

  12、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13、我們有力的道德就是通過奮斗取得物質上的成功;這種道德既適用于國家,也適用于個人。

  14、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15、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16、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8、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19、應知學問難,在乎點滴勤,尤其難上難,鍛煉品德純。

  20、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

  21、臨患不忘國,忠也。

  2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4、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25、位卑未敢忘憂國。

  26、父慈而教。

  27、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28、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

  29、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30、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31、人的美德的榮譽比他的財富的榮譽不知大多少倍。

  32、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33、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34、德行是人人都贊美的,因為好人和惡人都可以從中打到對自己有利的東西。

  35、知恥近乎勇。

  36、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37、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一個高尚的人在交談

  38、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39、美德的最大秘密就是愛,或者說,就是愈越我們自己的本性,而溶入旁人的思想、行為或人人格中存在的美。

  40、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1、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42、見義不為,無勇也。

  43、輕諾必寡信。

  44、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45、志當存高遠。

  46、大義滅親。

  47、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4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49、一諾千金。

  50、義以生利,利以豐民。

  51、日新之謂盛德。

  52、前車覆,后車誡。

  53、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54、人不能象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

  55、兄弟敦和睦,朋友篤誠信。

  56、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

  5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58、虛榮促使我們裝扮成不是我們本來的面目以贏得別人的贊許,虛偽卻使我們把自己的罪惡用美德的外衣掩蓋起來,企圖避免別人的責難。

  5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60、美貌一去返,美德流芳百世。

  61、君子義以為質,得義則重,失義則輕,由義為榮,背義為辱。

  62、一種美德的幼芽、蓓蕾,這是最寶貴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這就是謙遜;有了這種美德我們會其樂無窮。

  6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64、單者易折,眾則難摧。

  65、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66、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

  67、勇敢對于保持美德是十分必要的一種氣質,——鮑斯威爾、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過受到的誘惑不足而已;這不是因為他們生活單調刻板,就是因為他們專心一意奔向一個目標而無暇旁顧。

  68、有功則賞,有罪則刑。

  69、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70、精忠報國。

  71、篤信好學,守死善道。

  72、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73、孝在于質實,不在于飾貌。

  74、名節重泰山,利欲輕鴻毛。

  75、美德有如名香,經燃燒或壓榨而其香愈烈,蓋幸運最能顯露惡德而厄運最能顯露美德也。

  76、土扶可城墻,積德為厚地。

  7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78、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79、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將它留傳到遼遠的后世。

  80、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傳統的名言警句6

  1、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2、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

  3、躬自厚而薄責于人。——《論語-衛靈公》

  4、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

  5、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6、夫人必知禮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讓。——《管子-五輔》

  7、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8、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論語·里仁》

  9、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破也,而不可奪赤。——《呂氏春秋》

  10、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11、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王夫之《周易外傳》

  1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司馬光《報任安書》

  13、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1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淵,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勸學》

  15、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管子·牧民》

  16、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17、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18、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石成金《傳家寶·俗諺牧民》

  19、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增廣賢文》

  20、人之有德與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戰國策-魏策》

  21、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22、貧而無諂,富而無驕。——《論語-學而》

  23、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24、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25、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己之短。——《呂氏春秋-用眾》

  26、為善則預,為惡則去。——顏之推

  27、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2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晁錯論》

  29、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樸子·外篇·廣譬》烈士

  30、慈鴉尚還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禽與獸。——《勸孝歌》

  31、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墨子-修身》

  32、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資治通鑒》

  33、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增廣賢文》

  34、獨柯不成樹,獨樹不成林。——北朝樂府民歌

  35、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36、有志者事竟成。——《后漢書·耿弇列傳》

  37、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凋也。——《論語》

  38、凡人之所以貴于禽獸者,以有禮也。

  39、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1、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告天下》

  42、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后漢書》

  43、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荀子-勸學》

  44、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韓非子-喻老》

  4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蘇軾

  46、源潔則流清,行端則影直。——王勃《上劉右相書》

  47、見善則遷,見過則改。《周易》

  48、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張載《經學理窟·學大原下》

  49、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5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

  51、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52、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轉》

  53、茍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54、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55、樂以天下,憂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

  56、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孟子-騰公天下》

  57、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于今日》

  58、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寸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朱熹《勸學》

  5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

  60、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

  6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62、業精于勤,荒于嬉。——韓愈《進學解》

  63、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64、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曹植《贈白馬王彪》

  65、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屈原《卜居》

  66、精忠報國。——《宋史·岳飛列傳》

  67、有志者事竟成。——《后漢書》

  68、鞠躬盡力,死而后已。——諸葛亮《后出師表》

  69、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70、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71、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靈公》

  72、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志》

  73、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74、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

  75、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76、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左傳》

  77、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78、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79、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張載《經學理窟-學大原下》

  80、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禮記-中庸》

  81、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82、人告之以有過,則喜。——《孟子-公孫丑上》

  83、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黃鶴樓》

  84、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85、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老子》

  8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87、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88、樂人之樂,人亦樂其樂;憂人之憂,人亦憂其憂。——白居易

  89、百聞不如一見。——《后漢書》

  90、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9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92、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司馬光

  9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

  94、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李商隱《詠史》

  95、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96、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97、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

  98、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

  99、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

  100、人必先自愛也,然后人愛諸;人必先自敬也,然后人敬諸。——揚雄《法言-君子》

傳統的名言警句7

  1、若要好,問三老。——唐海《中山狼》第三出。

  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3、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呂氏春秋·用眾》

  4、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禮記·學記》

  5、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朱熹《勸學》

  6、最革命者,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成為最古老的傳統的人。——羅曼·羅蘭

  7、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增廣賢文》

  8、這種落于俗套的'高貴和風雅是再平庸低劣不過的。——雨果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10、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注>卷一》

傳統的名言警句8

  1、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民,吾同胞;物,吾與也。

  6、單者易折,眾則難摧。

  7、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8、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9、惟進取也故日新。

  10、熟能通其竅,精能盡其妙。

  11、烈士之愛國也如家。

  12、有功則賞,有罪則刑。

  13、善之生如春,惡之死如秋,故發勸極胃而樂盡情,此之謂上下相得。

  14、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15、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16、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

  17、苦學力文,不遑寢息。

  18、做人一身正氣,為官一塵不染。

  19、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20、知恥近乎勇。

  21、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22、志不強者智不達。

  23、初生之犢不懼虎。

  24、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25、怨無大小,生于所愛;物無美惡,過則為災。

  26、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27、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28、秦惡聞其過而亡,漢好謀能聽而興。

  29、見義不為,無勇也。

  30、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31、小勇,血氣所為;大勇,義理所發。

  32、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33、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34、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35、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36、位卑未敢忘憂國。

  3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38、不貴于無過,而貴于能改過。

  39、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40、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41、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42、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43、一個商人要在經驗中成熟,其中刻苦耐勞占了。

  44、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

  45、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46、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47、業精于勤,荒于嬉。

  48、凡人之所以貴于禽獸者,以有禮也。

  49、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精神暢快,心氣和平,飲食有節,寒暖當心,起居以時,勞逸均勻。

  51、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

  52、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53、德不優者,不能懷遠;才不大者,不能博見。

  54、源潔則流清,形端則影直。

  55、外表美的缺限可以用內心美來彌補,而心靈的卑污卻不是外表美可以抵消的.。

  56、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57、義者,心之養也;利者,體之養也。

  58、見不盡者,天下之事;讀不盡者,天下之書;參不盡者,天下之理。

  59、志當存高遠。

  60、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

  61、事莫明于有效,論莫定于有證。

  6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63、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64、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65、善不可謂小而無益,不善不可謂小而無傷。

  66、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

  67、樂言己之長者不知己,樂言人之短者不知人。

  68、為善則預,為惡則去。

  69、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7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1、兄弟敦和睦,朋友篤誠信。

  72、樂人之樂,人亦樂其樂;憂人之憂,人亦憂其憂。

  73、言必信,行必果。

  74、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75、君子義以為質,得義則重,失義則輕,由義為榮,背義為辱。

  76、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

  77、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78、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79、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80、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81、過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

  82、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83、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84、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85、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86、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

  87、圣人無常師。

  88、正當的游玩,是心苦的安慰,是工作的預備。

  89、國爾忘家,公爾忘私,利不茍就,害不茍去,惟義所在。

  90、詩書勤乃有,不勤腹空虛。

  91、名節重泰山,利欲輕鴻毛。

  9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9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94、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95、不教一日閑過。

  96、多讀古人書,靜思天下事,可以斂浮氣而增定力。

  97、閱世雖深有血性,不使人事磨鋒芒。

  98、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

  99、改身之過,遷(發揚)身之善,謂之修身。

  100、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傳統的名言警句9

  1、樂以天下,憂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

  2、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

  4、凡人之所以貴于禽獸者,以有禮也。《晏子春秋》

  5、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增廣賢文》

  6、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左傳隱公六年》

  7、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8、過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覯《易論第九》

  9、貧而無諂,富而無驕。《論語學而》

  10、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周易系辭上》

  11、義以生利,利以豐民。《國語晉語》

  12、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13、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老子》

  14、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周易系辭下》

  15、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張載《經學理窟學大原下》

  16、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黃鶴樓》

  17、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18、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破也,而不可奪赤。《呂氏春秋》

  19、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靈公》

  20、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21、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論語里仁》

  2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23、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24、鞠躬盡力,死而后已。諸葛亮《后出師表》

  25、孝在于質實,不在于飾貌。桓寬《鹽鐵論孝養》

  26、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27、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荀子勸學》

  28、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資治通鑒》

  29、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30、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傳統的名言警句10

  聞之而不見,雖博必謬;見之而不知,雖識必妄;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

  【出處】《荀子·儒效》。

  【大意】聽說過而沒有親眼見到,雖然聽得很多,必定會有許多是錯誤的;見到了而不能理解,雖然記住了,必定會有許多是虛妄的;知道了而不去施行,雖然知識豐富,也必定會遇到困擾。

  【提示】在古人看來,耳聞、目見、心知、力行,是認識事物的四個途徑,但以“力行”最為重要。因為“力行”不僅可以檢驗通過前三種途徑所獲得的知識,而且還可以進一步促進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把握。

  善言古者必有節于今,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

  【出處】《荀子·性惡》。

  【大意】善于談論古代的人必然要在現今尋找依據,善于談論天道的人必然要在人事上尋找證明。

  【提示】無論說什么話,如果想要讓別人相信自己,那就必須有充分的證據。而證據往往表現出事物的關聯性,所以,一定要用發展的、辯證的眼光看問題。

  謹于言而慎于行。

  【出處】《禮記·緇衣》。

  【大意】說話要嚴謹,行動要慎重。

  【提示】這句話告誡人們,一個有修養、有道德的人應該對自己的言行負責,所以,在“言”“行”之前都要深思熟慮,切不可憑一時沖動而魯莽行事。

  君子強學而力行。

  【出處】揚雄《法言·修身》。

  【大意】有道德的人勉勵自己學習并且努力去行動。

  【提示】強學和力行,都要求一個人有堅忍不拔的.毅力。努力讀書學習,需要有毅力鉆研進去,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同時要縝密思考,把所學和所用有機結合起來。所以,學習不是最終目的,學以致用才是更重要的。

  實事求是。

  【出處】《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

  【大意】從客觀事實中去研究,得出規律。

  【提示】河間獻王劉德,是漢武帝的弟弟。他一生好學,不愛虛夸。平生的最大嗜好是收藏古書,遇到民間送上善本書,他都找人來謄寫一遍,然后把抄好的書給人家,自己保留原本。唐朝人顏師古評論他這種行為“務得事實,每求真是也”,是指他所珍藏的古書都是真正的好本子,所得古書中所講內容也都符合古代事實。這就是“實事求是”的原意。后人把這句話引申為對一切事都應當尊重事實,從實際出發,憑事實說話。

  百聞不如一見。

  【出處】《漢書·趙充國傳》。

  【大意】聽別人說一百次,不如自己親眼看一次。

  【提示】雖然“耳聞”與“目睹”都是人類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但在許多情況下耳聞的真實性卻值得懷疑,因為經常會被傳言所蒙蔽,只有自己親眼所見才更為確實。“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出處】《漢書·董仲舒傳》。

  【大意】站在深潭邊上希望得到里面的魚,還不如回去趕快編織漁網。

  【提示】憑空想像而不去實踐,正如想品嘗魚的美味卻不想去編織漁網,而僅僅站在水邊羨慕,是沒有意義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向理想的目標邁進,腳踏實地去爭取,最終才能達到目的。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出處】《論語·為政》。

  【大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明智的態度。

  【提示】古人要求做人誠實,表現在學習方面,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而且,這種誠實更是智慧,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本身就是一種進步。如果以不知為知,不僅不誠實,而且會影響自己的進步。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出處】《論語·憲問》。

  【大意】君子以說得多、做得少為恥辱。

  【提示】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使自己的言行一致,如果只是夸夸其談,而在行動上一事無成,那就會被別人視為“言論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

  【出處】《墨子·修身》。

  【大意】讀書人雖然有學問,但是親身實踐才是根本。

  【提示】在先秦的諸子百家中,墨子是最講究實際行動的。他和他的弟子,都在實踐中推行墨家的施政思想。自古以來也有許多思想家、學問家在知與行的問題上作了有益的探索。李時珍走遍了南方許多省,收集民間藥方,逐一加以驗證,寫成了不朽的藥學名著《本草綱目》。僅僅靠書本知識而缺乏實踐的人,是很難成為大學問家的。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

  【出處】《荀子·修身》。

  【大意】路程雖近,不走就達不到目的地;事情雖小,不做就成功不了。

  【提示】任何一項事業都要靠實踐去完成。成功的路就在自己的腳下,如果不能腳踏實地去走,永遠沉浸在美妙的幻想中,那只會一事無成。

傳統的名言警句11

  1、弘揚慈孝文化,構建大愛甬城。

  2、權大不忘責任重,位高不移公仆心。

  3、父母之慈是兒女之孝的依托,兒女之孝是父母之慈的傳承。

  4、民之所好,好之; 民之所惡,惡之。

  5、孝順,孝順,越孝越順。

  6、常懷感恩之心,常思舐犢之情,常念跪乳之恩,常悟反哺之義,常修孝悌之德,常行慈孝之舉,常弘博愛之風。

  7、人民的干部要記住,當官一任為民造福;少說空話多辦實事,群眾滿意百姓擁護。

  8、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9、清清白白,當好公公正正官;實實在在,辦好樁樁件件事。

  10、為人民服務要落實到行動中,不能停留在口頭上。

  11、鞠躬盡瘁為人民,人民永遠懷念你。

  12、所謂文化,比起文明開化往往不過是掩蔽蒙昧無知的最后一層裱糊板。——馬洛利

  13、不請、不送、不拍、不諛,無官何懼?宜勤、宜儉、宜清、宜廉,為仆欣然!

  14、廉潔從政,報效人民;防微杜漸,永做公仆。

  15、金獎銀獎,不如百姓夸獎;金杯銀杯,不如百姓口碑。

  16、忘記宗旨,背叛人民,欺壓盤剝百姓,無異于自掘墳墓。

  17、以“孝”修身立命,以“慈”傳愛立家。

  18、我們必須繼承一切優秀的文學藝術遺產。——毛澤東

  19、尊敬老人是一種文明,贍著老人是一種責任,善待老人是一種美德,關愛老人是一種進步。

  20、弘揚慈孝文化 傳播華夏文明 共建和諧家庭。

  21、以修身自強,則名配堯禹。——《荀子·修身》

  22、慈作舟船春可度,孝為筆墨畫長馨。

  23、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24、乘中華慈孝之“風”,揚科學傳承之“帆”,劃厚德仁愛之“槳”,行和睦相處之“舟”,登溫馨幸福之“岸”。

  25、民不容貪,黨不容腐;人心向背,決定存亡。

  26、立公心甘作公仆德乃大,去私念不謀私利品自高。

  27、黨員干部要做到三不伸手:在榮譽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質上不伸手。

  28、人是文化的創造者,也是文化的宗旨。——高爾基

  29、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孟子·告子下》

  30、慈孝傳家家和睦,和諧繼世世風清。

  31、孕子知慈,育子知孝,慈孝之知,天地可泣。

  32、能勝強敵者,先自勝者也。——《商君書·畫策》

  33、在這富有歷史背景、富有高度私人秘密性的社會,人類的文化應是多彩多姿的。——黑塞

  34、文化開啟了對美的感知。——愛默生

  35、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告子下》

  36、有一種感覺叫慈祥目光;有一種意境叫孝道為上;有一種期盼叫一生平安,有一種溫馨叫合家團圓。

  37、大愛慈為首,百行孝為先。

  38、慈為父母心,孝是兒女情。

  39、干部廉潔為人民,人民與黨心連心。

  40、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朱熹《答鞏仲至》

  41、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李清照《烏江》

  42、父母如同我的天空,教會我接受風雨,引導我看見彩虹!

  43、父母對子女的養育,只有逗號,沒有句號;子女對父母的孝敬,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44、慈愛如海洋,浩瀚無邊;孝心如太陽,溫暖世界。

  45、慈是孝的沃土,孝是慈的回報。

  46、克服民族性是文化的勝利。——愛獻生

  47、人生來本是一個蠻物,惟有文化才使他高出于禽獸。——《世俗智慧的藝術》

  48、和孩子手牽手,與父母心連心。

  49、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50、大慈大愛父母情,盡忠盡孝兒女心。

  51、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自強。——李咸用《送人》

  52、文化的進步乃是歷史的規律。——約翰赫爾達

  53、慈孝對聯:慈心泊天地,孝道貫古今。

  54、有如語言之于批評家,望遠鏡之于天文學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給精神以力量的東西。——愛獻生

  55、慈字父母寫,孝音兒女彈。

  56、不伴隨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將成為滅絕的文化。——邱吉爾

  57、一定的文化(當作觀念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經予偉大影響和作用于一定社會垢政治和經濟。——毛澤東

  58、小時候,只有過節時才能吃到肉,當我叫媽一起吃肉時,媽總是騙我說,她不喜歡吃肉;前不久,媽得了不治之癥,我忍著淚笑著騙媽說,她得的是小毛病。

  59、民為邦本,本固邦寧。

  60、關愛小孩,手與手牽得更緊;尊敬老人,心與心貼得更近。

  61、中國的長斯封建社會中,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毛澤東

  62、政聲人去后, 民意閑談中。

  63、文化不能從上向下壓,因為它應該是從下面高漲起來的。——里德

  64、慈·藏大愛,孝·蘊真情。

  65、大孝大愛,至善至美。

  66、父母慈懷甘付一生愛,兒孫孝道喜傳萬古心。

  67、文化雖然不像文明那樣具有地區的廣泛性,但是,它相應地和各個國家的每一個人的喜、怒、哀、樂具有更深刻的聯系。——森谷正規

  68、民不畏我嚴,而畏我廉。

  69、慈孝新語:父母恩,比海深;父母情,比山重;父母愛,比天大;愛父母,重在心;孝父母,貴于行;盡孝道,莫假情;慈孝風,中華行。

  70、為人父母慈為重,為人子女孝為先。

  71、道德文化有可能達到的最高境界是認識到我們應該控制自己的思想。——Charles Darwin

  72、父母恩,兒女情,中華慈善千古行。

  73、想民疾苦以自儉,想民喜樂以自勵;不使小節致民怨,不使放縱招民憤。

  74、父母的皺紋美麗了我們,父母的花眼陽光了我們,父母的彎腰挺直了我們。

  75、創業自需克勤克儉,為官理應為黨為民。

  76、大愛無聲,大德無言;大慈無界,大孝無邊。

  77、文化的視野超越機械,文化仇恨著仇恨;文化有一個偉大的激情,追求和美與光明的激情。——馬大安諾德

  78、文化是,或者說應該是,對完美的研究和追求;而文化所追求的完美以美與智為主要品質。——阿諾德

  79、一份權力,一份責任。

  80、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干部。

  81、不怨天,不尤人。——《論語·憲問》

  82、天一生水,慈孝生福。

  83、人間有一種愛從不打折,稱之“慈”;世上有一種情從不褪色,謂之“孝”。

  84、千秋功罪,人民評說;是非曲直,人民裁決。

  85、同唱父母恩情歌,共譜中華慈孝曲。

  86、激濁揚清,為黨為民;無私無畏,樂于奉獻。

  87、父母恩情,天下至愛;兒女孝順,天下至善;至愛至善,中華美德;慈孝人間,萬古傳承!

  88、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富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

  89、平時多給群眾辦實事,百姓才會真心擁戴。

  90、和氣,文明之美;和順,孝悌之美;和睦,慈敬之美;和諧,大愛之美。

  91、怎樣孝順父母?常常回家看看!多多體諒理解!努力增光出彩!如何慈愛子女?大是非不馬虎!小枝節宜糊涂!促兒輩超父母!

  92、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第三十三章

  93、任何一個文化的輪廓,在不同的人的眼里看來都可能是一幅不同的圖景。——雅各布布克哈特

  94、群眾是水,干部是舟。千年古訓記在心頭,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95、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毛澤東

  96、愛子女慈懷捧旭日,孝父母人間重晚晴。

  97、慈愛人人有,孝心個個獻。

  98、為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疾苦。

  99、上聯:母慈子孝,同譜中華福祉曲;下聯:家和國興,共唱社會和諧歌。橫批:慈孝中華。

  100、父愛似老酒,外涼內熱;母愛像細雨,潤物無聲;兒女是春風,暖意融融。

  10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

  102、慈于心,只有逗號,沒有句號;孝于行,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愛于人,只有開始,沒有結束!

  103、智慧是知識凝結的寶石,文化是智慧放出的異彩。——印度

傳統的名言警句12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屈原《卜居》

  2、茍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3、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列傳》

  4、失信不立。――《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5、仁者無敵。――《孟子·梁惠王上》

  6、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魚父》

  7、貧而無諂,富而無驕。——《論語·學而》

  8、樂人之樂,人亦樂其樂;憂人之憂,人亦憂其憂。——白居易《策林》

  9、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學而》

  10、樂以天下,憂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

  11、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修身》

  12、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13、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論語·憲問》

  14、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

  15、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16、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于今日》

  17、有志者事竟成。——《后漢書》

  18、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離婁上》

  19、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成

  20、人告之以有過,則喜。——《孟子·公孫丑上》

  21、改過不吝。――《尚書·仲虺之誥》

  2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

  23、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李商隱《詠史》

  24、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25、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26、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破也,而不可奪赤。——《呂氏春秋》

  27、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

  28、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

  29、記己有恥。――《論語·子路》

  30、孝在于質實,不在于飾貌。――桓寬《鹽鐵論·孝養》

  31、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大學》

  32、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33、以公滅私,民其允懷。――《尚書·周官》

  34、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

  35、夫人必知禮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讓。——《管子·五輔》

  3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

  37、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38、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靈公》

  39、父慈而教。――《左傳·昭公二十六年》

  40、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41、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周易·系辭上》

  42、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4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4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45、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

  46、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司馬光《訓儉示康》

  47、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48、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

  49、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禮記·中庸》

  50、義以生利,利以豐民。――《國語·晉語》

  51、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52、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韓非子·喻老》

  53、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54、克勤于邦,克儉于家。――《尚書·大禹謨》

  55、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舊唐書·魏征列傳》

  56、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荀子·勸學》

  57、慈鴉尚還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禽與獸。——《勸孝歌》

  58、見善則遷,見過則改。——《周易》

  59、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60、百聞不如一見。——《后漢書》

  61、善言古者必有節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證于人。――《荀子·性惡》

  62、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63、見得思義。――《論語·季氏》

  64、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小雅·蓼莪》

  65、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66、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6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68、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6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

  70、業精于勤,荒于嬉。——韓愈《進學解》

  71、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7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晁錯論》

  73、圣人擇可言而后言,擇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勢解》

  74、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75、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憲問》

  76、仁者壽。――《論語·雍也》

  77、率義之為勇。――《左傳·哀公十六年》

  78、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王夫之《周易外傳》

  7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

  80、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

  81、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尚書·伊訓》

  82、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志》

  83、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

  84、視死如歸。――《管子·小匡》

  8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

  86、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左傳·宣公十二年》

  87、人之有德與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戰國策·魏策》

  88、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寸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朱熹《勸學》

  89、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

  90、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91、終日乾乾,與時偕行。――《周易·乾·文言》

  92、大義滅親。――《左傳·隱公四年》

  93、不怨天,不尤人。――《論語·憲問》

  9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95、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周易·系辭下》

  9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97、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管子·牧民》

  98、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

  9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100、篤信好學,守死善道。――《論語·泰伯》

  101、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左傳·僖公九年》

  102、為善則預,為惡則去。——顏之推《顏氏家訓·有事》

  103、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104、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老子》

  105、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106、獨柯不成樹,獨樹不成林。——北朝樂府民歌

  107、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論語·里仁》

  108、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左傳·隱公六年》

  109、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

  110、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盡心上》

  111、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黃鶴樓》

  112、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

  11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

  114、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

  115、鞠躬盡力,死而后已。——諸葛亮《后出師表》

  116、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淵,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勸學》

  117、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后漢書》

  118、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隱公元年》

  119、源潔則流清,形端則影直。——王勃《上劉右相書》

  120、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

  121、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資治通鑒》

  122、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增廣賢文》

  123、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己之短。——《呂氏春秋·用眾》

  124、君子以儉德辟難。――《周易·否》

  125、輕諾必寡信。――《老子》

  12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127、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孝經·天子》

  128、修辭立其誠。――《周易·乾·文言》

  129、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

  130、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孟子·告子下》

  13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32、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曹植《贈白馬王彪》

  133、凡人之所以貴于禽獸者,以有禮也。——《晏子春秋》

傳統的名言警句13

  1、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 ——《孝經。天子章》

  2、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孟子離婁下》

  3、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禮記中庸》

  4、不貴于無過,而貴于能改過。——王守仁《改過》

  5、不師者,廢學之漸也。 ——《呂衡州文集·與族兄皋請學春秋書》。

  6、傳統是巨大的阻力,是歷史的惰力。但是,它是消極的,因此一定要被摧毀。——恩格斯

  7、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8、改身之過,遷(發揚)身之善,謂之“修身”。——顏元《顏習齋先生言行錄》

  9、古老的種子,沱生命的'胚芽蘊藏于內部,只是需要在新時代的土壤里播種。——泰戈爾

  10、古之學者必有師。 ——韓愈《韓昌黎集·師說》。

  11、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 ——《茍子》。

  12、過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覯《易論第九》

  13、疾學在于尊師。 ——《各氏春秋·勸學》。

  14、假如傳統或“世代相傳”的意義僅是盲目地或一絲不茍地因循前人的風格,那么傳統就一無可取。——艾略特

  15、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

  16、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

  17、敬教勸學,建國之大本;興賢育才,為政之先務。——《朱舜水集·勸興》。

  18、君子隆師而親友。 ——《荀子·修身篇》。

  19、君子之學也,說義必稱師以論道,聽從必盡力以光明。 ——《呂氏春秋》卷四《尊師》。

  20、老人不講古,后生會失譜。——佚名

  21、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22、這種落于俗套的高貴和風雅是再平庸低劣不過的。——雨果

  2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24、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白居易《與元九書》

  25、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增廣賢文》

  26、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靈公》

  27、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下》

  28、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

  29、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論語·里仁》

  30、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陸九淵《與傅全美》

  31、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孫丑上》

  32、先義而后利者榮,先利而后義者辱。——《荀子·榮辱》

  33、孝在于質實,不在于飾貌。——桓寬《鹽鐵論·孝養》

  34、兄弟敦和睦,朋友篤誠信。——陳子昂《座右銘》

  35、修辭立其誠。——《周易·乾·文言》

  36、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白居易《與元九書》

  37、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38、學至乎沒而后止。——《荀子·勸學》:學習到生命的后一刻才算中止。

  39、學貴得師,亦貴得友。——唐甄《潛書講學》

  40、無論哪里,原則的基礎就是傳統。——美國

  41、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陸九淵《與傅全美》

  42、師者,人之模范也。——楊雄《法言·學行》。

  43、師哉!師哉!桐子之命也。 ——楊雄《法言·學行》。

傳統的名言警句14

  1.義,志以天下為芬。——《墨子·經說上》

  2.義以生利,利以豐民。——《國語·晉語》

  3.寬則得眾。——《論語·陽貨》

  4.修辭立其誠。——《周易·乾·文言》

  5.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增廣賢文》

  6.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靈公》

  7.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下》

  8.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

  9.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論語·里仁》

  10.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陸九淵《與傅全美》

  11.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孫丑上》

  12.先義而后利者榮,先利而后義者辱。——《荀子·榮辱》

  13.孝在于質實,不在于飾貌。——桓寬《鹽鐵論·孝養》

  14.兄弟敦和睦,朋友篤誠信。——陳子昂《座右銘》

  15.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白居易《與元九書》

  16.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17.以愛己之心愛人,則盡仁。——張載《正蒙·中正》

  18.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管子·牧民》

  19.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20.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己之短。——《呂氏春秋-用眾》

  21.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

  22.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孟子·告子下》

  23.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第三十三章

  24.失信不立。——《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25.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26.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yì)》

  27.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尚書·伊訓》

  28.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盡心上》

  29.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榮辱》

  30.源潔則流清,行端則影直。——王勃《上劉右相書》

  31.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

  3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33.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34.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離婁上》

  35.人必先自愛也,然后人愛諸;人必先自敬也,然后人敬諸。——揚雄《法言-君子》

  3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

  37.輕諾必寡信。——《老子》

  38.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

  39.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4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

  41.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學而》

  42.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

  43.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轉》

  44.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學而》

  4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

  46.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

  47.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4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49.仁者無敵。——《孟子·梁惠王上》

  50.人告之以有過,則喜。——《孟子-公孫丑上》

  51.人之有德與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戰國策-魏策》

  52.仁者壽。——《論語·雍也》

  53.樂人之樂,人亦樂其樂;憂人之憂,人亦憂其憂。——白居易

  54.義者,心之養也;利者,體之養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養重于義》

  55.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義法》

  56.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注>卷一》

  57.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舊唐書·魏征列傳》

  58.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莊子·山木》

  5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60.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孟子·梁惠王下》

傳統的名言警句15

  1、做人一身正氣,為官一塵不染。

  2、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

  3、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6、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8、小勇,血氣所為;大勇,義理所發。

  9、志當存高遠。

  10、國爾忘家,公爾忘私,利不茍就,害不茍去,惟義所在。

  11、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

  12、秦惡聞其過而亡,漢好謀能聽而興。

  13、善不可謂小而無益,不善不可謂小而無傷。

  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5、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16、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17、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18、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19、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20、不貴于無過,而貴于能改過。

  21、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2、詩書勤乃有,不勤腹空虛。

  23、君子義以為質,得義則重,失義則輕,由義為榮,背義為辱。

  24、閱世雖深有血性,不使人事磨鋒芒。

  2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26、熟能通其竅,精能盡其妙。

  27、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8、過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

  29、見不盡者,天下之事;讀不盡者,天下之書;參不盡者,天下之理。

  30、見義不為,無勇也。

  31、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32、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33、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34、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35、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36、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37、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38、有功則賞,有罪則刑。

  39、精神暢快,心氣和平,飲食有節,寒暖當心,起居以時,勞逸均勻。

  40、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

  41、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

  42、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43、為善則預,為惡則去。

  44、德不優者,不能懷遠;才不大者,不能博見。

  45、苦學力文,不遑寢息。

  46、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

  47、名節重泰山,利欲輕鴻毛。

  48、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49、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50、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51、改身之過,遷(發揚)身之善,謂之修身。

  52、不教一日閑過。

  53、烈士之愛國也如家。

  54、樂人之樂,人亦樂其樂;憂人之憂,人亦憂其憂。

  55、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56、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57、業精于勤,荒于嬉。

  58、外表美的缺限可以用內心美來彌補,而心靈的.卑污卻不是外表美可以抵消的。

  59、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60、怨無大小,生于所愛;物無美惡,過則為災。

  61、樂言己之長者不知己,樂言人之短者不知人。

  62、多讀古人書,靜思天下事,可以斂浮氣而增定力。

  63、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64、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65、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66、兄弟敦和睦,朋友篤誠信。

  67、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

  68、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69、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0、源潔則流清,形端則影直。

  71、正當的游玩,是心苦的安慰,是工作的預備。

  72、善之生如春,惡之死如秋,故發勸極胃而樂盡情,此之謂上下相得。

  73、民,吾同胞;物,吾與也。

  74、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

  75、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76、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77、一個商人要在經驗中成熟,其中刻苦耐勞占了。

  78、知恥近乎勇。

  79、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80、義者,心之養也;利者,體之養也。

  81、初生之犢不懼虎。

  8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83、志不強者智不達。

  84、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85、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86、圣人無常師。

  87、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8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

  89、凡人之所以貴于禽獸者,以有禮也。

  90、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91、事莫明于有效,論莫定于有證。

  92、惟進取也故日新。

  93、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94、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95、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96、言必信,行必果。

  9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98、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99、單者易折,眾則難摧。

  100、位卑未敢忘憂國。

【傳統的名言警句】相關文章:

名言警句07-12

經典名言警句11-07

經典名言警句11-11

名言警句經典11-16

名言警句素材01-04

勵志名言警句01-29

堅持的名言警句01-31

團結的名言警句12-19

教室名言警句12-19

感恩名言警句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