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_黑人又大又粗又硬XXXXX_欧美疯狂做受XXXXX高潮

孔子的名言

時間:2022-12-05 16:14:50 名言語錄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孔子的名言精選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名言吧,名言具有概括自然有力,言簡意賅的特點。為了幫助大家積累更多名言,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孔子的名言,歡迎大家分享。

孔子的名言精選15篇

孔子的名言1

  1. 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春所欲求者爾。故愿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蘇軾:《東坡文集事略》

  2. 看文字須大段精彩看,聳起精神,豎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劍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須要透,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則首應,方始是。不可按冊子便在,掩了冊子便忘。—— 朱熹:《朱子語類大全》

  3.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朱熹:《訓學齋規》

  4. 學貴精不貴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卻到地也。—— 戴震:《戴東原先生年譜》

  5. 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 鄭板橋

  6. 無所不能的人實在一無所能,無所不專的專家實在是一無所專……—— 《韜奮文集》

  7. 加緊學習,抓住中心,寧精勿雜,寧專勿多。—— 《周恩來選集》

  8. 讀書也象開礦一樣,"沙里淘金"。—— 趙樹理

  9. 我閱讀關于我所不懂的題目之書籍時,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該題目的膚表的見解,先瀏覽許多頁和好多章,然后才從頭重新讀起,以求獲得精密的智識。我對該書的終末,就懂得它的起音。這是我所能介紹給你唯一正解的方法。—— 狄慈根:《辯證法的邏輯》

  10. 求知無坦途,學問無捷徑。

  11. 學習不是純粹的模仿。 ——佚名

  12. 一個人不能騎兩匹馬,騎上這匹,就要丟掉那匹。聰明人會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專心致志地去學一門。

  13. 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14. 知不足者好學,恥下問者自滿

  15.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16.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 顏真卿

  17. 性癡,則其志凝:故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無成者,皆自謂不癡者也。—— 蒲松齡:《阿寶》

  18. 重要的不是知識的數量,而是知識的質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卻不知道最有用的東西。——托爾斯泰

  19. 在所閱讀的書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處的東西,把其它一切統統拋掉,就是拋掉使頭腦負擔過重和會把自己誘離要點的一切.—— 愛因斯坦

  20.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21.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杜甫:《杜工部集》

  22. 我們自動的讀書,即嗜好的讀書,請教別人是大抵無用,只好先行泛覽,然后決擇而入于自己所愛的較專的一門或幾門;但專讀書也有弊病,所以崐 必須和現實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 魯迅:《讀書雜談》

  23. 愛看書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書,即課外書……譬如學理科的,偏看看文學書,學文學的,偏看看科學書,看看別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 是怎么一回事。這樣子,對于別人,別事,可以更深的了解。—— 《魯迅全集》

  24. 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發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魯迅:《致顏黎民》

  25. 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萬事指導我。你若想問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時、何地、何去、何如,好象弟弟與哥哥。還有一崐 個西洋派,姓名顛倒叫幾何。若向八賢常請教,雖是笨人不會錯。—— 陶行知:《八位顧問》

  26. 積累知識,也應該有農民積肥的勁頭,撿的范圍要寬,不要限制太多,……牛糞、人糞、羊糞都一概撿回來,讓它們統統變成有用的肥料,滋養作物的生長。—— 鄧拓

  27. 有些書可供一嘗,有些書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當咀嚼消化;這就是說,有些書只要讀讀他們的一部分就夠了,有些書可以全讀,但是不必過于細心地讀;還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當全讀,勤讀,而且用心地讀。—— 《培根論說文集》

  28. 不要把許多雜亂的詞句塞在腦子里,而是要啟發了解事物的能力,使得從這種能力之中流瀉出來——-象從活的泉眼流出一樣——-一條溪澗(知識)來。—— 夸美紐斯:《大教學論》

  29. 應該隨時學習,學習一切;應該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 高爾基:《文學書簡》

  30. 能夠攝取必要營養的人要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樣地,真正的學者往往不是讀了很多書的人,而是讀了有用的書的人。—— 亞里斯提卜

孔子的名言2

  1、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4、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

  5、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6、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7、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9、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

  12、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13、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省也。

  14、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15、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16、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17、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18、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19、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

  20、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21、過,則匆憚改。

  22、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23、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24、聽其言而觀其行。

  2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26、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27、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28、施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29、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30、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31、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32、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33、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34、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35、不遷怒,不貳過。

  36、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

  37、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38、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3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40、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41、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42、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

  4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44、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

  45、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46、巧言令色,鮮矣仁!

  47、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

  48、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49、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50、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孔子的名言3

  1.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 孔子

  2.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 孔子

  3.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 孔子

  4.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 孔子

  5. 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 孔子

  6.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 孔子

  7. 子曰: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 孔子

  8.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孔子

  9. 朝聞道,夕死可矣。 —— 孔子

  10. 孔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 孔子

  11.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 孔子

  12. 子曰: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 孔子

  13. 未知生,焉知死? —— 孔子

  14.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 孔子

  15.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孔子

  16. 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 孔子

  17.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 孔子

  18. 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 孔子

  19.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于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 孔子

  20. 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 孔子

  21.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 孔子

  22.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 孔子

  23. 子曰: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 孔子

  24. 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 孔子

  25.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摘孔子《論語》、朽木不可雕也。 —— 孔子

  26. 移風易俗,莫善于樂。 —— 孔子

  27. 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 孔子

  28. 博學于文,約之以禮。 —— 孔子

  29.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 孔子

  30.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 孔子

  31. 孔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 孔子

  32. 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 孔子

  33.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 孔子

  34. 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 —— 孔子

  35. 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 —— 孔子

  36. 孔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 孔子

  37. 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 孔子

  38.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孔子

  39.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 孔子

  40. 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 孔子

  41.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 孔子

  42.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 孔子

  43. 內不欺己,外不欺人。 —— 孔子

  44. 夫子莞爾而笑。 —— 孔子

  45. 子曰:禮之用,和為貴。 —— 孔子

  46.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 孔子

  47.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 孔子

  48. 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 孔子

  49. 子曰:不遷怒,不二過。 —— 孔子

  50.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孔子

  51.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 孔子

  52. 學而不思則惘。 —— 孔子

  53. 不學禮,無以立。 —— 孔子

  54.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 孔子

  55. 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 孔子

  56.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 孔子

  57. 孔子曰: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 孔子

  58. 孔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 孔子

  59.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孔子

  60.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 孔子

  61.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孔子

  62.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摘孔子《論語》、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 孔子

  63. 孔子曰:習相近也,性相遠也。 —— 孔子

  64.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 孔子

  65. 孔子曰: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 孔子

  66.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守。 —— 孔子

  67. 子曰:不學禮,無以立。 —— 孔子

  68. 子曰:茍志于仁矣,無惡也。 —— 孔子

  69. 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 孔子

  70. 子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 孔子

  71.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 孔子

  7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 孔子

  73. 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 孔子

  74. 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 孔子

  75. 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 孔子

  76. 孔子曰:因材施教。 —— 孔子

  77. 子曰: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 孔子

  78. 孔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 孔子

  79. 孔子曰:有教無類。 —— 孔子

  80.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 孔子

孔子的名言4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譯文】 孔子說:年輕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譯文】 孔子說:三軍可以剝奪主帥,匹夫不可剝奪志向。

  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譯文】 孔子說:明智的人不會迷惑,仁愛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譯文】 孔子說:到了寒冷的季節,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謝的。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譯文】 孔子說:君子幫助人取得成績,不促使人陷入失敗。小人相反。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譯文】 季文子遇事總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動。

  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譯文】 孔子說:寧武子這人,國家太平時,就聰明,國家混亂時,就愚笨。他的聰明可以趕得上,他的愚笨別人趕不上。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譯文】 孔子說:一個人的內在質樸勝過外在的文采就會粗野,文采勝過質樸就會浮華。只有文采和質樸配合恰當,才是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文】 孔子說:知道學習不如喜歡學習,喜歡學習不如以學習為快樂。

  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譯文】 孔子說:智慧的人喜歡水,仁慈的人喜歡山;明智的人好動,仁慈的人好靜;智慧的人快樂,仁慈的人長壽。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譯文】 孔子說:將知識默記在心,學習時,不感到滿足;教人時,不感到疲倦,這三個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孔子的名言5

  1、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2、不學禮,無以立。

  3、有教無類。

  4、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5、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6、放于利而行,多怨。

  7、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8、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9、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10、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1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12、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

  13、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4、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15、剛毅木訥近仁。

  16、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17、君子之行也,度于禮。

  18、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19、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20、子謂于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21、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22、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23、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24、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25、不學詩,無以言。

  26、過,則匆憚改。

  27、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28、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29、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3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1、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32、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33、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34、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35、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36、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3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8、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39、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40、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

孔子的名言6

  1.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謂之“文”也。

  3. 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4.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5.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6. 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7. 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8.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9.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10. 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11.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12. 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謂之學矣。

  13.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14. 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15. 禮之用,和為貴。

  16.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17.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18.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乎?

  19.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20. 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

  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21.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22. 不學禮,無以立。

  23. 有教無類。

  24.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5.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26.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7.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28.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29.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30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孔子的名言7

  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德不孤,必有鄰

  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聽其言而觀其行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三思而后行

  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隅反,則不復也。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的名言8

  1、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孔子

  2、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孔子

  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朱子云:不求諸心,故緡而無得。不習其事,故危而不安。

  4、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答:聰明人喜愛水,有仁德者喜愛山;聰明人活動,仁德者沉靜。聰明人快樂,有仁德者長壽。

  5、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6、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7、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8、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9、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摘孔子《論語》

  10、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論語》

  1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2、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孔子

  13、巧言亂德。孔子

  14、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5、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16、過,則匆憚改。孔子

  17、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孔子

  18、己所不欲,匆施于人。孔子

  19、不遷怒,不二過。孔子

  20、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摘孔子《論語》答:①質:質樸。②文:文飾。③史:虛浮不實。④彬彬:相雜適中的樣子.

  21、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答:莊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寬厚就會得到眾人的擁護,誠信就能得到別人的任用,勤敏就會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夠使喚人。

  22、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論語》

  23、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孔子

  24、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摘孔子《論語》

  25、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孔子

  26、剛、毅、木、訥近仁。孔子

  27、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孔子

  28、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孔子

  29、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孔子

  30、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孔子

  31、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

  32、見得思義。

  33、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孔子

  34、禮之用,和為貴。孔子

  35、聽其言而觀其行。孔子

  36、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3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38、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孔子

  39、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答: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

  40、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論語》

  41、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答:顏淵感嘆地說:(對于老師的學問與道德),我抬頭仰望,越望越覺得高;我努力鉆研,越鉆研越覺得不可窮盡。看著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師善于一步一步地誘導我,用各種典籍來豐富我的知識,又用各種禮節來約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學習都不可能,直到我用盡了我的全力。

  42、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答:正確的話,能不聽從嗎?必須認真改正錯誤,才算可貴。恭順的話,能不使人高興嗎?

  43、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孔子

  44、放于利而行,多怨。孔子

  45、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孔子

  46、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孔子

  47、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孔子

  48、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孔子

  49、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孔子

  50、意:同臆,猜想、猜疑。(2、必:必定。

  5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摘孔子《論語》

  52、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論語》答:鳥快要死的時候,鳴叫的聲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時候,說出來的話也是善良的。

  53、巧言令色,鮮矣仁。孔子

  5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摘孔子《論語》答: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學問較自己低的人請教為可恥。所以可以用文字作為他的謚號。

  56、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學習方法。一味的讀書,而不思考,只能被書本牽著鼻子走,就會被書本所累,從而受到書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而只是一味的埋頭苦思而不進行一定的書本知識的積累,進而對知識進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問題仍然不會得到解決,也就會產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不安。

  57、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5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

  59、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60、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

  61、不學禮,無以立。孔子

  62、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孔子

  63、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6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65、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孔子

  66、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孔子

  67、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68、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論語》

  6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乎?

  70、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孔子

  71、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孔子

  72、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孔子

孔子的名言9

  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2、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3、不遷怒,不二過。

  4、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5、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6、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7、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乎!

  8、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9、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10、不學禮,無以立。

  11、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12、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1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4、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5、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16、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8、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9、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2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1、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孔子的名言10

  (一) 其使民也義。

  (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三)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四)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五)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六)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七) 放于利而行,多怨。

  (八)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九)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十)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十一) 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

  (十二) 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十三) 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十四) 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十五) 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十六) 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

  (十七)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十八)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十九)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二十) 賢哉,回也!

  (二十一)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二十二)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二十三)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二十四)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二十五)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二十六)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二十七)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二十八)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二十九) 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三十) 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三十一)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三十二) 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三十三)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三十四) 子謂于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

孔子的名言11

  1.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2.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 孔子名句

  3.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4.乞之四鄰,以應求者,用意委曲,非為直人

  5.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6.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

  7.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 孔子名句

  8.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9.赤之?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

  10.犁牛之子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孔子的名言12

  (1)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譯文】不用圓規和曲尺,就不能正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

  (2)權,然后和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譯文】稱一稱,才曉得輕重;量一量,才曉得長短。

  (3)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譯文】人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4)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譯文】即使有一種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它一天,又凍它十天,沒有能夠再生長的。

  (5)其進銳者,其退速。

  【譯文】前進太猛的人,后退也會快。

  (6)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譯文】心這個器官職在思考,思考才能獲得,不思考便不能獲得。

  (7)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譯文】憂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樂足以使人死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譯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應該處于統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處于統治地位,就會把他的罪惡傳播給群眾。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譯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國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廟;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體。

  (10)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譯文】一國的君主如果喜愛仁德,整個天下便不會有敵手。

  (11)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n^u)。

  【譯文】減免刑罰,減輕賦稅,讓百姓能深耕細作,早除穢草。

  (12)仁者無敵。

  【譯文】仁德的人是無敵于天下的。

  孔子的名言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子謂于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

  其使民也義。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不學禮,無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過,則匆憚改。

  不遷怒,不二過。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乎?

  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巧言亂德。

  巧言令色,鮮矣仁。

  剛、毅、木、訥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聽其言而觀其行。

  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禮之用,和為貴。

  放于利而行,多怨。

  不學禮,無以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過,則匆憚改。

  不遷怒,不二過。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巧言令色,鮮矣仁。

  剛、毅、木、訥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聽其言而觀其行。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禮之用,和為貴。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三千人弟子,七十二賢人。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是可忍,孰不可忍?

  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賢哉,回也!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孔子的名言13

  1、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2、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3、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4、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之至親也。

  5、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6、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

  7、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省也

  8、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9、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語言無味。

  10、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11、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12、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13、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14、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15、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16、道不同,不相為謀

  17、君子無所爭者,言君子之人,謙卑自牧,無所競爭也

  18、以成其文,喻美女雖有倩盼美質,亦須禮以成之

  19、能發明我意者,是子夏也

  20、夏禮,吾能言之,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

  21、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

  22、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也

  23、言事死如事生

  24、周監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

  25、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26、 《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27、凡建邦立社,各以其土所宜之木。宰我不本其意,妄為之說,因周用栗,便云使民戰栗

  28、反坫,反爵之坫,在兩楹之間。人君別內外於門,樹屏以蔽之。若與鄰國為好會,其獻酢之禮更酌,酌畢則各反爵於坫上。今管仲皆僭為之,如是,是不知禮

  29、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孔曰:《韶》,舜樂名,謂以圣德受禪,故盡善。)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孔曰:《武》,武王樂也。以征伐取天下,故未盡善。

  30、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零,詠而歸!

孔子的名言14

  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7、小不忍則亂大謀。

  8、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9、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0、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1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2、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13、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14、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15、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16、朝聞道,夕死可矣。

  17、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18、聽其言而觀其行。

  1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20、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1、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22、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23、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24、不學禮,無以立。

  25、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6、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27、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28、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29、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30、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31、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32、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33、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34、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35、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36、巧言令色,鮮矣仁!

  37、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38、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39、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40、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41、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42、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43、不遷怒,不貳過。

  44、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45、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46、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47、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48、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49、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50、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51、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52、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53、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5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5、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56、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孔子的名言

  57、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孔子名言名句大全

  58、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59、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60、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語言無味。——孔子語錄

  曾子的名言

  1、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2、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3、君子慮勝氣,思而后動,論而后行,行必思言之,言之必思復之,思復之必思無悔言,亦可謂慎矣。

  4、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5、君子多知而擇焉,博學而算焉,多言而慎焉。

  6、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

  7、君子執仁立志,先行后言,千里之外皆為兄弟。茍是之不為,則雖汝親,庸孰能親汝乎!

  8、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9、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10、君子以仁為尊。天下之為富,何為富?則仁為富也。天下之為貴,何為貴?則仁為貴也。

  11、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志,此謂知本。

  12、君子思仁義,晝則忘食,夜則忘寐,日旦就業,夕而自省,以役其身,亦可謂守業矣。

  13、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14、入是國也,言信乎群臣,則留可也;忠行乎群臣,則仕可也;澤施乎百姓,則安可也。

  15、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儀監于殷,峻命不易。道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

  16、曾子有問,子曰:教民親愛,莫善于孝;教民禮順,莫善于悌;移風易俗,莫善于樂;安上治民,莫善于禮。

  17、君子進則能益上之譽而損下之憂。不得志,不安貴位,不博厚祿,負耜而行道,凍餓而守仁,則君子之義也。

  18、故目者,心之浮也;言者,行之指也。作于中則播于外也。故曰:以其見者,占其隱者。

  19、君子進則能達,退則能靜。豈貴其能達哉,貴其有功也;豈貴其能靜哉,貴其能守也。

  20、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21、君子尊其所聞,則高明矣;行其所聞,則廣大矣。高明廣大,不在于他,在加之志而已矣。

  22、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23、君子將說富貴,必勉于仁也。

孔子的名言15

  1、古今中外,人類心理都是一樣的,多半愛吹牛,很少見諸于事實理想非常高,要在行動上做出來就很難。所以,孔子說,真正的君子,要少說空話,多做實在的事情。

  2、人的一生,最值得贊美的時代,便是老年時代。孔子說他自己至七十才能從心所欲,不逾矩。人的成熟,在于找回童年時代對待游戲的那種嚴肅認真的態度。

  3、注釋孔子說“當今的孝子,只是說能夠供養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馬,都能得到飼養。若對父母不孝敬。那供養父母和飼養狗馬有什么區別呢?”

  4、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詩人說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民間說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都極言誠信的重要。幾千年來,一諾千金的佳話不絕于耳,廣為流傳。可見,誠信自古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經過漫長沉重的生活之浪淘瀝而出的赤純之金。

  5、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過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這就是告訴我們,一個人從小養成的習慣會和他的天性一樣自然,這個時期養成的習慣是堅不可摧的,小學階段是培養習慣的重要階段之一。

  6、孔子說”父母在世,不遠離家鄉,如果要出遠門,必須有明確的去處。“

  7、子張又說什么是四種惡行?孔子說事先不經教育,犯了罪就殺頭叫做肆虐不先告誡便要求有成效,這叫粗暴發布命令遲緩,卻突然限期完成,這叫殘害人同是給人賞賜,卻出手吝嗇,這叫只進不出的財務衙門。

  8、孔子說“當今的孝子,只是說能夠供養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馬,都能得到飼養。若對父母不孝敬。那供養父母和飼養狗馬有什么區別呢?”

  9、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譯文孔子說“明智的人喜歡水,仁慈的人喜歡山;明智的人好動,仁慈的人好靜;明智的人快樂,仁慈的人長壽。”

  10、人的一生,最值得贊美的時代,便是老年時代。孔子說他自己至七十才能從心所欲,不逾矩。人的成熟,在于找回童年時代對待游戲的那種嚴肅認真的態度。"

  11、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注釋子貢問孔子“有什么話是可以終身奉行的嗎?”孔子說“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也不要強加給別人。”

  12、孔子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幾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當我老師的人。,既然只是幾個人同行,就一定有一個榜樣,那么一個班級中,一個年級中,就有多少我們值得學習的榜樣啊!我們班就有這么幾個可以學習的對象,下面,我就給大家一一介紹!

  13、注釋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為他們長壽而高興,一方面為他們衰老而擔憂。”

  14、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注釋子貢問孔子有什么話是可以終身奉行的嗎?孔子說那就是&lsqo恕&rsqo吧!自己不愿意的,也不要強加給別人。

  15、孔子說過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它表達了誠信的重要性。無誠則無德,無信事難成。下面,我給大家講兩個關于誠信的故事。

  16、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論語》——有人說如果用恩德來回報別人對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說這樣的話,你將用什么來報答別人對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對待怨仇,以恩德報答恩德。

  17、學習必須循序漸進。孔子說學而時習之。學習任何知識,必須注重基本訓練,要一步一個腳印,由易到難,扎扎實實地練好基本功,切忌好高鶩遠,前面的內容沒有學懂,就急著去學習后面的知識基本的習題沒有做好,就一味去鉆偏題難題。這是十分有害的。

  18、解釋孔子說中等資質以上的人,可以告訴他深奧的道理;中等資質以下的人就很難讓他了解深奧的道理了。

  19、注釋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為他們長壽而高興,一方面為他們衰老而擔憂。”

  20、其實你我都一樣,人人都在裝,關鍵是要裝像了,裝圓了,有一個門檻,裝成了就邁進去,成為傳說中的性情中人,沒裝好,就卡在那里了。就是卡門。孔子曰,中午不睡,下午崩潰孟子曰,孔子說得對!

  21、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譯文孔子說君子胸懷寬廣,小人憂愁悲傷。

  22、注釋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為他們長壽而高興,一方面為他們衰老而擔憂。“

  23、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回首滄桑,不禁感嘆三十未立,四十猶惑,現在還碌碌無為,該順應天命了。人生苦短,歲月無情,命運已定,萬事皆休。應該收心斂性,淡定從容去面對生活,看淡人生。"

  24、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意思就是說小時候形成的習慣和天生的一樣牢固。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葉圣陶認為培養孩子的目的就是養成好習慣。習慣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増強越好。

  25、誠信為立身之本,要做到誠信,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輕易承諾,這樣才能避免背信棄義。如果不經過深思熟慮就答應別人的要求事后又做不到,這樣的人就不會獲得他人的信任。答應別人的事就要做到,要一諾千金。孔子說“民無信不立。”人的言行要以誠信為本。

  26、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為他們長壽而高興,一方面為他們衰老而擔憂。“

  27、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論語》——有人說如果用恩德來回報別人對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說這樣的話,你將用什么來報答別人對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對待怨仇,以恩德報答恩德。

  28、在商業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企業領導者面臨著更新觀念提高技能的挑戰,因此需要終生地學習。衡量企業成功的尺度是創新能力,而創新來源于不斷的學習,不學習不讀書就沒有新思想,也就不會有新策略和正確的決策。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正是終生學習的最佳寫照。

  29、誠信為立身之本,要做到誠信,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輕易承諾,這樣才能避免背信棄義。如果不經過深思熟慮就答應別人的要求事后又做不到,這樣的人就不會獲得他人的信任。答應別人的事就要做到,要一諾千金。孔子說民無信不立。人的言行要以誠信為本。

  30、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31、《中庸》提出“義者宜也”的主張,韓愈的理解是“行而宜之之為義”。孔子說“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人之為人,并不在于人有知覺有生命,而在于人懂得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該不該做的標準就是所謂的義。如果說仁的對象是指向他人,那么義的對象則完全指向自身。漢代董仲舒說“仁之法在愛人,不在愛我;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仁是對于他人的關愛,而不是愛自己;義是對于自身的要求,而不是對于他人的要求。

  32、知道了這些歷史背景和經歷,孔子這話就很好理解了。我們知道,他罵的人是那種“被養”的女人和小人,女子還好說,可想想什么人才能養小人?君主啊!再看看孔子的衛國之行,一切都明白了,他這話斷不是發神經突然開罵所有女人,而是有一個特指的對象,這個對象,就是衛靈公那位夫人南子,就是那些“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的宮廷女權,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這后一句話怎么解釋呢?就是說你作為一個君主,對那些后宮的女人和沒什么本事的拍馬小人太親近了,她們就會得意忘形,忘了自己的身份,開始用你的權力胡做非為,而你疏遠她們吧,她們又要埋怨,總之是非常麻煩。此前沒見過什么宮廷里女人之間的斗爭的孔子說出這話是可以理解的,他的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孔子之前,妲己誤國,烽火戲諸侯,這些事例還少嗎?孔子之后,宦官小人當道,皇后外戚亂政的橋段更是屢屢上演。所以我們的女性同胞們,你們要清楚,孔子當時沒發神經把你們全天下的女人不分青紅皂白地亂罵一通,別再憋屈他老人家了。

  33、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34、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注釋有人說“用恩德來回報怨恨怎么樣?”孔子說“用什么來回報恩德呢?應該是用正直來回報怨恨,用感激恩德來回報恩德。”

  3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譯文孔子說“知道學習不如喜歡學習,喜歡學習不如以學習為快樂。”

  36、要勤學善思,務實求新。一流的學生的一個共性,就是都具有自學鉆研的精神。長期以來,在一批批學子的努力下,我們新安二高已形成了勤學善思,務實求新的學風。勤學善思是求學的基本途徑,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7、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解釋孔子說中等資質以上的人,可以告訴他深奧的道理;中等資質以下的人就很難讓他了解深奧的道理了。

  38、古今中外,人類心理都是一樣的,多半愛吹牛,很少見諸于事實;理想非常高,要在行動上做出來就很難。所以,孔子說,真正的君子,要少說空話,多做實在的事情。

  39、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這個人缺點不少,但有個最大的優點,就是善于傾聽。即使是一個基層員工給我寫信,如果說的有道理,也能夠改變我的想法,也能夠促使我去反思。善于傾聽,不斷反思,這個優點讓我一路走到現在,在互聯網圈子里幸存下來。

  40、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出自(春秋)《論語為政第二》。注釋孔子說當今的孝子,只是說能夠供養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馬,都能得到飼養。若對父母不孝敬。那供養父母和飼養狗馬有什么區別呢?

  4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譯文孔子說知道學習不如喜歡學習,喜歡學習不如以學習為快樂。

  42、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我看這兩句話有因果的關系,唯其學而不厭才能誨人不倦。如果天天賣舊貨,索然無味,要想教師生活不感覺到疲倦是很困難了。所以我們做教師的人,必須天天學習,天天進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學之樂而無教學之苦。

  43、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譯文孔子說“君子胸懷寬廣,小人憂愁悲傷。”

  44、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解釋孔子說中等資質以上的人,可以告訴他深奧的道理中等資質以下的人就很難讓他了解深奧的道理了。

  45、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注釋有人說用恩德來回報怨恨怎么樣?孔子說用什么來回報恩德呢?應該是用正直來回報怨恨,用感激恩德來回報恩德。

【孔子的名言精選15篇】相關文章:

孔子的名言11-04

小學孔子名言11-09

孔子的名言(15篇)12-03

孔子的名言15篇12-03

關于孔子的語錄11-14

創業的名言06-08

岳飛的名言11-06

樂觀的名言11-05

古人的名言11-05

路遙經典名言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