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_黑人又大又粗又硬XXXXX_欧美疯狂做受XXXXX高潮

姥姥語錄的讀后感

時間:2022-11-08 18:28:19 名言語錄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姥姥語錄的讀后感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并使用語錄吧,語錄是指一個人言論的記錄或摘錄。那什么樣的語錄才是走心的語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姥姥語錄的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姥姥語錄的讀后感

姥姥語錄的讀后感1

  很少讀語錄,總覺得語錄放在當時的語境里才更有勁頭,更是味兒。可是翻到這本書的時候,還是抱著很多想法,一頁頁地翻了下去。倪萍老師畫畫雖是半路出家,雖然我不懂畫,但是看到那一頁頁我覺得真美,真自然。讀著老人從小對她的教導,真實在啊,老人是一腳一腳走出來的智慧,是實踐來的,話老,理卻實在。我想到我那個活到98的老奶奶,我爸爸的奶奶,真不容易,早年守寡拉扯5個孩子長大,一輩子堅強,忍耐,勤勞,聰明,明白了一輩子,那只裹著的小腳同樣走出了真智慧。

  這樣明白的老人真不少,能讓我們繼承的東西也真不少,傳下來就是財富。倪萍老師對姥姥的愛讓我汗顏,我也是在姥姥胳膊上長大的,從小學開始,一到周末就騎自行車跑十來里去找姥姥,她幫我藏了那么多好吃的,多少年了都這樣,可是慢慢我大了,上大學了,畢業了,結婚了,生子了,離姥姥越來越遠了,見面的次數越來越少了,講起話來也不知從哪講,親起來也不知怎么親了……是我還不夠用心吧,怎么就忘記了姥姥怎么給予我的愛呢。最悔恨不過是想孝順卻再也沒有機會,而值得慶幸是,如今還來得及,不讓自己隱藏的愛毀于遺憾和無奈,還好,姥姥還在,好好愛,還來得及。

姥姥語錄的讀后感2

  看完全書,感覺姥姥的一生真的活得很透徹,小小的生活細節里蘊藏著大大的智慧,一個上世紀初出生的老人,很多觀念我覺得比現在的很多人都要先進,佩服。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總是會想起我自己的外婆。我跟外婆的感情雖然沒有倪萍和她姥姥的感情那么深,但是從小到大,還是感受到了外婆對我深深的關心和愛護。她曾經為了我和舅媽在年二十九吵架;小時候她總是拉著我的手哽咽著說“我最擔心的就是你們娘兒倆”,她也總說“好在你那么聽話,你媽就沒那么辛苦,你看那誰誰誰……”每次想起,我的內心都感覺特別溫暖,又有點難過。我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去告訴她,她眼泛淚光,臉上是藏不住的笑意:“這下我就不用擔心你們了,好好讀書找個好工作,將來掙大錢,過好日子!”她是真的高興,也是真的放心了。

  今年過完年我們走的時候,坐在車上的我看到她憋著眼淚拿著掃把假裝在掃地,心里特別難受,也許八十多歲的她心里早已知道,每一次的分別都可能是最后一次吧。外婆真的老了。外婆八個子女中,老媽排第六,我一直覺得自己現在二十多了,還能有外婆,真的特別幸福。但愿外婆健康無病,長命百歲。

姥姥語錄的讀后感3

  文章很樸素,卻蘊含著很多為人處世,生活的大哲學。雖是些平常的大道理,但卻不見得人人都悟得明白。有時覺得姥姥說的話就像是哲學家說的一樣,細心研讀都感覺是真理。姥姥的理兒很直白、很實在,她為什么不悲觀、不放棄呢?是無奈還是現實?她從沒想著以此來教育誰、給予誰,她就是這么想的、這么過的,她認為這些都是“是個人都該明了的理兒”。姥姥一生崇尚文化、崇尚知識、崇尚富裕、崇尚美好,可這一切她都不曾擁有,但你總覺得她什么都有。那時候因為日子窮,姥姥沒有識過字讀過書,但是她對知識學問卻是非常渴望,姥姥一直敬佩那些有大學問,會讀書的人。在姥姥眼里,“念書的人不管長得么樣,你仔細看都長得好看。書念得越多,人長得越俊。沒念過書的人眼神是傻的。”雖然姥姥沒讀過書,但姥姥讀了很多生活的書,同樣有大學問,她一生過得清醒,很充實……

  姥姥說:“人的肚子不怕餓,沒有稠的就喝點稀的,沒有稀的喝水也死不了。眼睛可不能餓著,眼要是見不著好東西,慢慢地心就瞎了,心瞎了,人就沒用了。眼要是吃不飽,人就像個傻子。”像這樣簡單樸素卻有蘊含大哲理的話,姥姥經常說,或許我們每人家里都有像這樣的一個“姥姥”。

姥姥語錄的讀后感4

  《姥姥語錄》這本書是倪萍所寫。書中書寫了姥姥和倪萍生活中的點滴生活。姥姥的話語透露著姥姥眼中的人生哲理。教育了倪萍在與人相處和為人處事的道理。姥姥一生都為人著想,為人謙和善良。倪萍說:”葵花朵朵向太陽,姥姥是我心中的太陽。姥姥的寬容、善良,不斷地修正著倪萍的缺點,改正著錯誤,姥姥的智慧、像光亮始終照耀著、溫暖著倪萍。

  姥姥語錄,記錄了姥姥和倪萍生活的事情。都記錄姥姥的善良,寬容…姥姥就是這樣的人。給予是幸福,欠人家是受罪。

  姥姥說﹕“愛越多越好,愛是個銀行,不怕花錢,就怕不存錢”因此倪萍在姥姥的影響下養成了為他人著想,樂于助人還有一個語錄就是快樂你別嫌小,一個小,兩個小,三個加起來,你加到一百試試快樂就大了。你不能老想著一天一百個快樂你一輩子能碰上幾個一百個快樂這體現了這位姥姥那種知足常樂精神。

  姥姥一輩子沒上過學,不識字,但卻對做人有深刻的理解。沒讀過書的姥姥用平淡話語把自己的生活經驗教導給孩子們。這些經驗是姥姥的智慧結晶。

  讀完《姥姥語錄》這本書們我們應該學習這種樂于助人,為他人著想,寬容,善良的精神。讀姥姥語錄更像是一盞明燈,照亮在奮斗的路上。讓人穩步前行,追逐夢想。

姥姥語錄的讀后感5

  雖然是一本很通俗的書,但還是慢慢地,細細地品味完了。因為倪萍老師的書意想不到的好看。之前在《朗讀者》里面看了一篇《姥姥語錄》的書摘,了解了一點倪萍的特殊的遭遇,以為此書也就是看看姥姥一點透著人生哲理的話。現在看看,倪萍雖然不是專業的作家,可是她的書比起不少專業作家寫得更吸引人。真摯感人、通俗直白是本書最大的特點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數個地方都看得我淚水漣漣。“骨肉相連,分開了就是血”這篇看得我最為傷感。

  也很佩服喜歡倪萍的真實坦誠,她在書里數次寫到自己如何花錢,錢賺的多,這是我所佩服她的一個地方之一。另外她是一個表里如一的人。以前看她主持春晚就是感覺她很熱情,感性,淚點比較低,就像一些讀者說的那樣感覺她比較煽情。現在讀了她的文,感覺她就是這樣一個人,善良、堅強、勤勞、能干、寬容……就像她形容姥姥一樣。她和姥姥一樣是一個了不起的人,值得我敬佩的人,能說會寫、能上能下、能吃苦能耐勞、能賺錢會畫畫。

  她是一個有人格魅力的人,可能這本書以后還會再讀一遍,因為里面真的有精神食糧。還想以后再讀讀她寫的'《日子》,現在等著它的電子書上架。總之個人認為《姥姥語錄》絕對是值得一讀的書。

姥姥語錄的讀后感6

  毛姆在《人性的枷鎖》中說:人追求的當然不是財富,但必要有足以維持尊嚴的生活,使自己能夠不受阻擾地工作,能夠慷慨,能夠爽朗,能夠獨立。在眾人追求成功的當下,也有不少人沒能把握好生活和工作的平衡。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從小是吃姥姥做的飯長大的,隔代親是一種深厚的感情。我知道老人家年紀大了,身體一日不如一日。可是她仍盡力地維持著以她的方式表達著對孫子對兒女對這個家的愛。我也喜歡旅游,可我深知父母在不遠游,因為家人在,牽掛在,邁出的步子總覺得沉甸甸的。姥姥一生堅韌獨立、勤勞善良能干、隱忍,她雖不識字,但也很開明,跟得上時代的發展,關注時事新聞,姥姥快70了,我想貪心地盼望他能陪伴我一輩子,希望她能幸福安康 長壽,舍不得她。在讀倪萍的這本書期間,和姥姥在一起的這二十幾年間在腦海浮現,記憶里慢慢的是快樂幸福和姥姥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愛,年歲越大竟也會慢慢怕起來,怕她終有一天會離去、怕子欲養而親不待 、我只能盡最大努力去孝順她 常回家看看 …

姥姥語錄的讀后感7

  前幾日,媽媽給我買了王校長推薦的四本書,我先一口氣看完了倪萍的《姥姥語錄》,這里面沒有太華麗的語言,也沒有波瀾曲折的故事情境,但姥姥那樸實、親切的語言卻深深的吸引著我。

  姥姥說:“人最值錢的就是知道自己幾斤幾兩,沒個分量你往大秤上站站試試?那個秤砣動都不動。”沒想到姥姥也經常做自我反省,認識自己,探究自我,分析自我。我想我們這些站在工作崗位上的人,更應該多做反思,清楚認識自己,擺放好自己的位置。

  姥姥說:“天黑了,誰能拉著太陽不讓它下山?你就得躺下。孩不怕,多黑的天到頭了也得亮。”多么富有自然哲理!換個角度看,姥姥也是個心態極好的人,即便遇到再大的事,都能以平和的心態對待和處理事情。這些簡單的話我們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在生活中我們也許表現的是焦慮和急躁,能做到泰然處之,那也是需要的一個境界。姥姥有這種良好的心態,所以在面對死亡時,姥姥的認識是“有些事能使使勁,有些事啊就使不上勁了,天黑了,誰也擋不住嘍!”并不是說姥姥是個不怕死的人,只是她的認識比較深。

  現在大多數家庭還是不缺錢的,城里的老人也都有老保的,有的認為只要給錢了物質豐富就是了,其實也不是這樣,現在的老人缺的是這份孝心,缺的是精神上的,希望子女常回家看看。

姥姥語錄的讀后感8

  一本倪萍撰寫的《姥姥語錄》我幾乎是一口氣讀完的,倪萍姥姥——一個99歲的農村小腳老太太簡直是太棒了!太可愛了!

  當我這個還算年輕的姥姥走進99歲姥姥平凡的日子,享受質樸無華的人生智慧時,我感到那一刻是充滿快樂的,是極其享受的。

  老人一生沒念過書,卻那么崇尚念書人,那么明事理,那么有哲理,那么有心氣,那么有骨氣!怪不得養了那么一大群成功的后輩兒孫!

  倪萍的文筆是平實的,樸素的,沒有太多的修飾,完全是質樸的白話兒,卻讓一個有血有肉,情感豐富,勤勞善良,胸懷博大,充滿智慧的姥姥躍然紙上,仿佛就在身邊。之所以那么打動我的緣故,讀著倪萍的《姥姥語錄》,我想起了自己沒有文化的小腳老奶奶,有些地方一如相近,也深刻地影響了我的一生。可能這就是沒有文化卻不乏智慧和品德的老人們共同的地方吧。

  如今,俺也進入了姥姥的行列,看看倪萍姥姥對她的深刻影響,想想自己的言行將對后輩兒孫的潛移默化,姥姥深感責任重大。

  倪萍姥姥說:“心閑著閑著就麻了,麻了就跳的慢了,慢了就上床躺著,躺著就是心臟有病了。”我雖然退休了,沒有工作的心可操了,人很容易思想犯懶。我很佩服倪萍為了不讓姥姥閑著,給姥姥安排了整理報紙和嗑瓜子兒出口的“掙錢工作”,看到此我啞然失笑。

  姥姥我可別讓心閑著,好書還是要經常讀讀,好戲也要經常看看才不致于落伍呀!

姥姥語錄的讀后感9

  《姥姥語錄》是含著熱淚看完的,看了一遍再看一遍。

  都說倪萍老師善于煽情,可是寫姥姥我想煽情絕對不是有意為之。倪老師字字真情,她含著淚寫完,讀者含著淚讀完。

  姥姥的愛一生養育著倪老師和一大家子的心靈。姥姥的生活哲學如同儲蓄卡,里面儲存了善良、寬容、堅持、給予、吃虧、放棄、感恩、豁達、承受……太多太多的、人活著所需要的精神。姥姥的寬容、良善,不斷地修正著孩子們的缺點,改正著孩子們的錯誤,姥姥的智慧、姥姥的光亮始終照耀到她離開之際。也正是因為這樣一大家子人才輩出,四世同堂其樂融融。

  長大后我就成了你。倪老師拿著這張姥姥贈與她永遠也刷不爆的卡,也像姥姥一般篤行著大愛的人生哲學。對于姥姥的離開,倪老師始終不能釋懷,可是人啊總要經歷生離死別,是姥姥先撒手的啊。但是就像姥姥說的,一家人一個一個的來,一個一個的走,到那邊一家人還會團聚。從寫姥姥開始,到寫兒子結束,生命生生不息,姥姥精神一代一代傳承。而且如今我們不也讀到了姥姥的語錄嗎?這是大愛啊!

姥姥語錄的讀后感10

  讀完《姥姥語錄》著實被感動了:感動倪萍對姥姥的孝順,感動姥姥的善良、寬容和智慧。

  姥姥是個有大智慧,活得大氣的老太太,真正的能人不是斤斤計較,精明有心機,而是把平淡的日子過的舒心,和睦,讓家是個溫暖的地方。精明的過是一輩子,聰明的過也是一輩子,有的老人是家里的明塔,讓人尊敬,晚輩們發自心的孝順。

  白巖松說:“有學歷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沒學歷的人,不一定沒文化。”你看倪姥姥這個沒上過學的小腳老太太,用樸實的語言講的都是人生的大道理。姥姥說:“一人一個腦子,不好把自己的腦子往人家腦子套”,這句話貌似更有學問的表達可以是“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別人”;還有“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過來就想通了,什么人你看不慣換個個就看慣了”,姥姥其實是想說“要學會換位思考”;還有“國家和小家一樣,先把人弄好了,啥就都好了”,你看這個姥姥多不簡單,語錄里不但包含生活智慧,還有要以人為本的治國理政思想吶。感謝姥姥語錄讓我茅塞頓開,收獲頗多!

  挺喜歡這本書的,也希望你能去看看。

姥姥語錄的讀后感11

  《姥姥語錄》敘述的事情樸實,簡單,溫暖。卻又讓人如此敬佩,敬佩于一個大字不識的老太太,用淳樸博大的胸懷,將許多“文化人”也看不清,理不明的事情,處理的那么透徹,那么在理。一時找不出什么樣的詞匯來形容這個老太太,就是能感覺到,她是多么了不起的姥姥!一個活到99歲的老太太呀!

  我羨慕倪萍有這樣一個姥姥,但是,倪萍又何嘗不是因為自己的偉大,才有了幾十年那么多輝煌的成就,最重要的是,依然善良,依然努力,依然不忘初心。

  整本書有太多常人應該明白的做人做事的道理,然而,合上書,我最深的印象是在描述姥姥年紀大了,經常坐那打瞌睡時,倪萍想盡辦法,讓姥姥有事可做,比如叫她剝瓜子仁,買回來許多瓜子,讓姥姥剝,然后告訴她單位回收瓜子,要出口的,所以剝完回收有工資發,姥姥那段時間便天天精神抖擻的忙著剝瓜子,因為老太太一輩子干農活,從來沒感受過上班賺錢,拿著自己賺來的錢,是那么的興奮,那么的大方。是的,她并不缺錢,但是,自己賺的錢,怎么能和別人給的一樣呢。看似老太太在辛苦干活賺錢,可是,有什么比內心的充實與滿足更重要呢?倪萍換著法子讓老太太找到活著的價值感,讓我特別欽佩。是啊,人在老年的階段,常常容易被忽視,對于家里不能自己找到老年生活樂趣或價值的老頭老太太們,我們要怎樣愛他們?什么才是他們想要的幸福?

姥姥語錄的讀后感12

  第一次知道《姥姥語錄》是倪萍在朗讀者節目中,一口氣聽完了《姥姥語錄》,倪萍通過她的嘴轉述著姥姥的話。書里沒有姥姥的照片,但我隱約間看得到姥姥的模樣——一個活得明白的老太太。

  倪萍的《日子》我沒看過,但我相信,就算她出書為了賺錢,只要是她親自寫的,就一定會受用。扉頁上微笑著早年的照片,和藹、可近,百度倪萍,看到她近期的照片,不再是幸福滋潤的臨家大姐,而是臃腫的面容上堆積著生活中的經過風霜雨雪吹刮后的印記。倪萍是為一大家人忙前忙后的女人,為了兒子可以付出一切的女人,是一個天蹋了可以擎天的女人,是一個心里、肩上承載太多的女人,她是一個大女人。

  “日子得靠自己的雙腳往前走,你看誰能幫你搬著你的腿走路?......走不通的路你就得拐彎,拐個彎也不是什么壞事,彎道走多了,再上直道就走快了。走累了就歇會兒,只要你知道上哪兒去,去干嘛,道兒就不白走。人活一輩子就是往前走,你不走就死在半道兒上,你為什么不好好走,好好過呢?這就是姥姥,一個沒有學歷卻又文化的中國老年婦女說出來的話語!透著豁達,透著大度,透著善良,透著哲理。這些再平實、再普通不過的家常話讓我重新審視了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也給了我無數的啟發。

  非常感謝《姥姥語錄》這本書,讓我學會了這樣面對生活,懂得了孝心、孝道、感恩、感激的真正含義,告訴我們用乘法追憶那些美好的,用除法摸掉那些瑕疵,用加法感恩,用減法怨恨。

姥姥語錄的讀后感13

  其實在張校長發這條信息之前,我們的杜老師就已經讓我們閱讀《姥姥語錄》了。

  這是一本充滿愛和善的書,字里行間都是一些小到不能再小的事情:包包子,撿麥穗,聊閑話……但卻在作者的筆下生動了起來,如果沒有對姥姥那份無微不至的愛,對生活的感觸深厚,怎么會寫出那么生動,那么活躍,那么活躍;更激活了心中對愛的理解,對孝的理解,對人和生命的理解。

  這本書啟發了我兩點:一是姥姥的智慧;而是作者的孝心。

  姥姥那些智慧的語言和比喻令我印象極為深刻,其中,就有這么一句:

  “有一碗米給人家吃,自己餓著,這叫幫人;有一鍋米吃不了,給人家盛一碗,這叫別人幫你。”我一開始對后半句很奇怪,給別人盛飯,怎么能叫別人幫你呢?后來想了想,正因為是有了前一句“有一鍋米自己吃不了”,這句話才能讓人想通,姥姥的智慧真是博大啊。

  作者為了能讓97歲的姥姥能有些事做,讓姥姥剝瓜子來掙錢,作者是想讓姥姥快樂地過完一輩子;為了能讓姥姥補補身體,補品從幾元一斤買到幾千一斤,為了能讓姥姥開心,作者真是費盡心思。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趁著家人還健在,只要讓長輩感到滿足,幸福,這即是孝了。

姥姥語錄的讀后感14

  總算看完了,起初看這書都是睡前抹淚看的,我的外婆也就是文章所謂的姥姥在我小時就中風對她沒有什么情感寄托,包括我奶奶也是因為重男輕女思想感情不深。所以看這書時我想到了三個人,一是我的舅媽,我是隨著舅媽長大的,父母自小出門打工,所以在我心中最割舍不下的就是她,記得父母剛回來那幾年我時不時都會想著要去舅媽家看看她,就算在她身邊也想念她。我很怕她老去的那一天,不知道我會有什么反應,我不敢想,怕想。

  看到中間部分我想到了我女兒的姥姥也就是我的母親,說實話她在我童年記憶中出現的并不多我是跟著舅媽長大的孩子,但是她卻做足了姥姥的角色,懷孕母親就沒有上班,出月子后我就久住娘家,女兒的成長是姥姥陪伴的,我在想以后我的女兒是不是也可以寫一寫她那質樸的姥姥,或是從生活中表達她的這份孝心。

  第三個想到的是我自己,文章姥姥的閑語中都飽含大智慧,一把年紀的姥姥刻苦勤奮還和季老成為同學,毫不遜于年輕人,倘若我成為了姥姥能不能言傳身教一番教好自己的小外甥呢?這個想的倒也有點遠了。先從自己的孩子著手吧!

姥姥語錄的讀后感15

  經過校長的推薦我買了《姥姥語錄》這本書,讀后讓我很受啟發。

  為《姥姥語錄》”字里字外都是些人人都明白的理兒,家家都遇上的事兒,“所以才更讓人感到自然、親切,才更容易走進人的內心。

  白巖松說,”有學歷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沒學歷的人,不一定沒文化。“你看倪姥姥這個沒上過學的小腳老太太,用樸實的語言講的都是人生的大道理。姥姥說:”一人一個腦子,不好把自己的腦子往人家腦子套“,這句話貌似更有學問的表達可以是”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別人“;還有”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過來就想通了,什么人你看不慣換個個就看慣了“,姥姥其實是想說”要學會換位思考“;還有”國家和小家一樣,先把人弄好了,啥就都好了“,你看這個姥姥多不簡單,語錄里不但包含生活智慧,還有”治大國若烹小鮮“,”要以人為本“的治國理政思想。姥姥的語錄還有很很多。

  姥姥語錄是倪姥姥在99年的酸甜苦辣的人生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而且一直身體力行著。原來,生活,才是我們最偉大的導師。當然,姥姥毫無疑問是所有經過生活磨礪的人中的智者,我想,根源應該是姥姥有一顆善良、寬容、感恩的心。

【姥姥語錄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經典 的語錄10-21

晚上的語錄11-06

尊重的語錄11-06

莎士比亞語錄11-06

林徽因語錄11-05

泰戈爾語錄11-05

史鐵生語錄11-05

經典雞湯語錄11-05

經典愛情語錄11-05

立冬的語錄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