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_黑人又大又粗又硬XXXXX_欧美疯狂做受XXXXX高潮

國學的名言

時間:2023-01-06 19:02:56 名言語錄 我要投稿

國學的名言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比較經典的名言吧,在議論文中,引用名言,不但體現語言的豐富,還能增強觀點的說服力,使文章頓時有了亮色,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究竟什么樣的名言才是優秀經典的名言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學的名言,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學的名言

國學的名言1

  1、盤古氏別名:盤古氏,盤古大帝時代:上古簡評:創世神,人類始祖

  2、燧人氏別名:燧人、燧皇時代:上古籍貫:(今)河南商丘簡評:三皇之首

  3、有巢氏別名:大巢氏,簡稱“有巢”,“巢”年號:巢皇時代:距今約1萬年前出生地:蒼梧(今湖南九嶷山以南)簡評:使人民由穴居到巢居,促進了人類社會發展

  4、伏羲氏別名:宓羲、庖犧、皇羲、太昊、伏犧時代: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出生地:山東濟寧或甘肅天水等地(有爭議)簡評: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之一

  5、女媧氏姓名:風里希(或鳳里犧)別名:又稱女陰、女媧娘娘時代: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過渡時期簡評:傳說中的人類始祖

  6、神農氏姓名:伊耆,姜別名:神農,五谷帝仙,歷山氏,烈山氏時代:上古簡評:被后世尊為農業之神

  7、后稷姓名:姓姬,名棄朝代:上古簡評:農業生產始祖

  8、殷契姓名:子姓,名契又稱:殷契時代:上古簡評:商朝人的祖先

  9、倉頡姓名:原姓侯岡,名頡字號:史皇氏籍貫:陜西省白水縣楊武村鳥羽山朝代:黃帝時代簡評:原始象形文字的創造者,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創人

  10、周后稷,名棄。其母有邰氏女,曰姜螈,原為帝嚳元妃。姜螈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說,欲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為不祥,棄之隘巷,馬牛過者皆辟不踐;徙置之林中,適會山林多人,遷之;而棄渠中冰上,飛鳥以其翼覆薦之。姜原以為神,遂收養長之。初欲棄之,因名曰棄。《史記·周本紀第四》

國學的名言2

  《中庸》經典名言3句:

  1. 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

  2.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

  3.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圣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國學的名言3

  禮者,敬人也。——孔子

  不學禮,無以立。——孔子

  禮者,人道之極也。——荀子

  禮貴從宜,事難泥古。 ——王安石

  非禮不動,非禮不言。—— 曹雪芹

  安上治民,莫善于禮。 ——《孝經》

  禮,天之經也,民之行也。——左傳

  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 《禮記》

  人無禮不生,事無禮不成,國家無禮不寧。——荀況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守。——孔子

  禮,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左丘明 《左傳》

  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禮致敬,不見好,跡不招尤,所謂淡而可久是也。——清代文學家 陳道

  禮者,斷長續短,損有余,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 —— 荀子

國學的名言4

  1.志士惜年,賢人惜日,圣人惜時。

  【出處】清·魏源《默觚·學篇三》

  【譯文】有志之人珍惜每一年的時間,賢能之人珍惜每一日的時間,圣德之人珍惜每一小時的.時間。

  2.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出處】《論語·學而》

  【譯文】不貪圖生活上的安逸,工作勤勉盡職,謹言慎行,向有學問、有道德的人虛心討教,及時改正自身缺點錯誤,這才是正確的治學之道。

  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出處】《論語·為政》

  【譯文】溫習學過的知識,并從中悟出新的見解,領會出新的道理,這樣就能夠做老師了。

  4.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持,則百姓親睦。

  【出處】《孟子·滕文公上》

  【譯文】出入相互敬愛,守望相互幫助,疾病相互扶持,如此,百姓間就會和睦相處。

  5.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出處】《荀子·勸學》

  【譯文】積善成德,就可以達到“通于神明,參與天地”的道德境界。

  6.德不優者不能懷遠;才不大者不能博見。

  【出處】漢·王充《論衡》

  【譯文】品德不高尚,難以做到胸襟開闊;知識淺薄,難有遠見卓識。

  7.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

  【出處】晉·傅玄《正心篇》

  【譯文】成就道德,其根本在于保持善良之心;心正,然后人品行為才能端正。

  8.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

  【出處】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周記一》

  【譯文】才是德的基礎,德是才的靈魂。

  9.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出處】《論語·為政》

  【譯文】人與人之間莊重誠懇,則會互敬互愛;上慈下孝,則會忠誠以待;舉賢任能,教誨不能,就會相互勸勉,以善為尚,蔚然成風。

  10.摩頂放踵利于天下,為之。

  【出處】《孟子·盡心上》

  【譯文】哪怕是從頭到腳都磨傷,只要有利于天下,就一定去做!

國學的名言5

  義的釋義:

  本指公正、合理而應當做的。孔子最早提出了“義”(管仲,《管子·卷一·牧民第一》)“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右國頌”,“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估計比孔子早提出禮的概念。

  孟子則進一步闡綜了“義”。他認為“信”和“果”都必須以“義”。《孟子·離婁下》:“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又:“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明·黃道周《節寰袁公傳》:“一日,請權貴祗候乾清門,出聲無律。公(袁可立)引咫尺之義折之。”

  名言:

  見利思義。——《論語·憲問》

  義之所在,不傾于權,不顧其利。——《荀子·榮辱》

  見得思義。——《論語·季氏》

  平日若無真義氣,臨事休說生死交。——(明)施耐庵

  見義不為,無勇也。——《論語·為政》

  義,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為自己分內的'事。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孟子·盡心上》

  先義而后利者榮,先利而后義者辱

  義以生利,利以豐民。——《國語·晉語》

  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孟子·盡心上》

  義以生利,利以豐民。——《國語·晉語》

  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隱公元年》

  小勇,血氣所為;大勇,義理所發。—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卷二》

  義以生利,利以豐民。——《國語·晉語》

  先義而后利者榮,先利而后義者辱。——《荀子·榮辱》

  義,志以天下為芬。——《墨子·經說上》

  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義法》

  率義之為勇。——《左傳·哀公十六年》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夏明翰)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

  義,志以天下為芬。——《墨子·經說上》

  義者,心之養也;利者,體之養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養重于義》

  君子義以為質,得義則重,失義則輕, 由義為榮,背義為辱。——陸九淵《與郭邦逸》

國學的名言6

  1.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必須處理好三個關系:第一,人與大自然的關系;第二,人與人的關系,包括家庭關系在內;第三,個人心中思想與感情矛盾與平衡的關系。這三個關系,如果能處理很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則,生活就有苦惱。

  2.新年貼春聯,只要門楣上寫著“百忍家聲”就知道這一家一定姓張。中國姓張的全以祖先的容忍為榮了。

  3.成功:獲得預期的結果。

  4.王靜安在《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靜安先生第一境寫的是預期。第二境寫的是勤奮。第三境寫的是成功。其中沒有寫天資和機遇。我不敢說,這是他的疏漏,因為寫的角度不同。但是,我認為,補上天資與機遇,似更為全面。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精神來從事做學問或干事業,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5.富者有禮高質,貧者有禮免辱,父子有禮慈孝,兄弟有禮和睦,夫妻有禮情長,朋友有禮義篤,社會有禮祥和。

  6.知足知不足,有為有不為。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為人類文化做出貢獻。

  對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屬,還是朋友,都應該有一個兩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實意相待,不允許弄虛作假;對待壞人,則另當別論。忍者,相互容忍也。

  7.根據我的觀察,壞人,同一切有毒的動植物一樣,是并不知道自己是壞人的,是毒物的。我還發現,壞人是不會改好的。

  8.好多年來,我曾有過一個“良好”的愿望:我對每個人都好,也希望每個人都對我好。只望有譽,不能有毀。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9.時光流失,一轉眼,我已經到了望九之年,活得遠遠超過了自己的預算。有人說,長壽是福,我看也不盡然。人活得太久,對眾生的`相,看得透透徹徹,反而鼓舞時少,嘆息時多。

  10.走運時,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得過了頭;倒霉時,要想到走運,不必垂頭喪氣。心態始終保持平衡,情緒始終保持穩定,此亦長壽之道。

  11.自己生存,也讓別的動物生存,這就是善。只考慮自己生存不考慮別人生存,這就是惡。

  12.“要說真話,不講假話。假話全不講,真話不全講。”

  13.“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話都說出來,但說出來的話一定是真話。”

  14.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國學的名言7

  1、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釋義:倒不是百花中特別偏愛菊花,而是因為菊花開過后再也沒有花朵可賞了。句中隱含著對菊花獨傲寒霜而后凋的堅貞品格的贊美。

  2、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于我如浮云。

  釋義:一生沉浸在繪畫藝術中而不覺得將近年老,富貴對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淡泊。詩句贊揚了名畫家曹霸潛心藝術,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3、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

  釋義:不為富貴所迷惑而安于貧賤,男子漢能達到這一境界才稱得上英雄豪杰。今賦予其新的含義,形容志士仁人不謀名利的高尚品質。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釋義:桃樹李樹雖然不會說話,但是它們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實,卻吸引人們紛紛前去欣賞采摘,以至在樹下自然踩出一條條小路來。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會贏得人們的敬仰。

  5、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釋義:沒有恬淡寡欲的修養,就不能使志向清白;沒有寧靜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干擾,就無法達到遠大的'目標。諸葛亮認為,修身治學應該首先擺脫名韁利鎖的束縛,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6、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釋義:如果孤獨地學習,沒有朋友相互切磋,那么就會學識淺陋,見聞不廣。

  7、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8、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

  釋義:但卻是在水流平緩沒有暗礁的地方,經常聽到有船沉沒。告誡人們,一帆風順時,不要自滿疏忽,而要小心謹慎。

  9、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釋義:壞事即使很小也絕不要干,好事即使細微也一定要做。

  10、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釋義:有錯則進行改正,沒有錯則自我勉勵。對別人給自己提出的意見,也應采取這種態度。

國學的名言8

  一、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論語·憲問》

  二、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詩經》

  三、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左傳》

  四、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論語》

  五、往者不可諫,來著猶可追。——《論語·微子》

  六、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荀子》

  七、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史記報任少卿書》

  八、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大戴禮記》

  九、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李將軍傳》

  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史記·報任少卿書》

  十一、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

  十二、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十三、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戰國策》

  十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

  十五、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李將軍傳》

  十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

  十七、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論語》

  十八、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韓非子》

  十九、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志》

  二十、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楚辭》

  二十一、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二十二、強中自有強中手,莫向人前滿自夸。——《警世通言》

  二十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

  二十四、是可忍,孰不可忍。——《論語·八佾》

  二十五、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二十六、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

  二十七、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周易》

  二十八、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二十九、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

  三十、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論語》

  三十一、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論語》

  三十二、管中窺豹,時見一斑。——《晉書》

  三十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

  三十四、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三十五、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王風黍離》

  三十六、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

  三十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鶴鳴》

  三十八、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禮記》

  三十九、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戰國策》

  四十、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德經》

  四十一、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孫子兵法》

  四十二、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史記高祖本紀》

  四十三、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

  四十四、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

  四十五、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上》

  四十六、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王風黍離》

  四十七、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宋朱熹讀書之要》

  四十八、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詩經大序》

  四十九、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禮記》

  五十、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

  五十一、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

  五十二、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

  五十三、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五十四、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

  五十五、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五十六、當仁,不讓于師。——《論語·衛靈公》

  五十七、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后漢書》

  五十八、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道德經》

  五十九、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六十、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弟子規》

  六十一、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論語·述而》

  六十二、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

  六十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六十四、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六十五、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六十六、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論語》

  六十七、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孝經·天子章》

  六十八、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盡心上》

  六十九、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中庸》

  七十、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詩經·大序》

國學的名言9

  《論語》經典名言10句: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 心所欲,不逾矩。”

  4.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惡也;不以其道得 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5.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6.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

  7.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8.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9.子曰:“由!悔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0.子曰:“君子欲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國學的名言10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4.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5.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6.子曰:人之過也,各于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7.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8.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9.明心見性,可以見如來。

  1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1.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

  12.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1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1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5.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

  16.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

  17.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

  18.上德無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19.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20.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國學的名言11

  1.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

  淮南的橘樹,移植到淮河以北就變為枳樹。比喻環境變了,事物的性質也變了。

  2.千里之堤,毀于蟻穴。

  一個小小的'螞蟻洞,可以使千里長堤潰決。比喻小事不注意會造成大亂子。

  3.亡羊補牢,未為遲也。

  丟了羊再把羊圈補好,還不算晚。就是說出了差錯趕緊去補救,還來得及。

  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

  好藥雖苦卻有利于治病,忠誠的話雖不順耳卻對端正行為有幫助。現在常用來說明應該正確對待別人的意見和批評。

  5.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水如果太清了,就沒有魚了,人如果太精明了,就沒有同伴了.。

  6.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年輕力壯的時候不奮發圖強,到了一頭白發的時候,悲傷也沒用了。

  7.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青春年華雖然已經逝去,但珍惜桑榆似的老年歲月就不會為時太晚。

  8.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不追求名利,生活簡單樸素,才能顯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熱鬧,心境安寧清靜,才能達到遠大目標。

  9.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不要認為壞事較小就去做,不要認為好事較小就不去做。

  10.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

  比喻賴以生存的最重要的東西。人民以糧食為自己生活所系。指民食的重要。

國學的名言12

  1、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史記高祖本紀

  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3、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4、舉薦賢能對外不(因私人恩怨)摒棄仇人,對內不(因避嫌)而摒棄親人。

  5、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

  6、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

  7、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9、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10、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11、通俗的解釋就是當身處困厄的境地是就得要學會變通,思維變通后自然問題就可迎刃而解。

  12、有緊有松,不過分緊逼,也不過分放縱,是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國家的道理。

  13、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宋弘

  14、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1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6、君子應該不善于言行而敏于行動。

  17、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18、疾風知勁草,歲寒見后凋。

  19、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漢枚乘上書諫吳王

  2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李將軍傳

  21、道路多么漫長,多么遙遠啊,我將要上天下地到處去尋覓。

  22、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23、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陶淵明

  2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史記報任少卿書

  25、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26、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27、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28、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29、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史記留侯世家

  30、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31、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后漢書馮異傳

  3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33、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34、從事于學問,知識一天比一天增加,從事于道,知識一天比一天減少。

  35、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36、仁德的人,自己想成功首先使別人也能成功,自己做到通達事理首先要使別人也通達事理。

  37、流動的水不會腐臭經常轉動的門軸不會被蟲蛀都是因為運動的緣故。

  38、盡信書,不如無書。

  39、在河邊羨慕人家的魚,還不如回家自己織網。

  40、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1、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漢書宋弘傳

  42、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蕭鐸

  43、智者喜歡水,仁者喜歡山,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動而又深刻。

  44、別的.山上的石頭,能夠用來琢磨玉器。原比喻別國的賢才可為本國效力。后比喻能幫助自己改正缺點的人或意見。

  4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4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47、同樣的聲音能產生共鳴,同樣的氣味會相互融合,即同類的事物相互感應。指志趣、意見相同的人互相響應,自然地結合在一起。

  48、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

  49、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0、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51、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52、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元行沖

  53、自滿會招致損失,謙虛可以得到益處。

  54、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55、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

  56、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后漢書

  57、只有自己擺正姿態,不用強制命令,別人也會學習,自己思想行為不端正,雖然命令了別人也不愿意服從。

  5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59、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60、疾風知勁草,歲寒見后凋。后漢書王霸傳

  61、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后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62、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白

  63、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

  64、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

  6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6、建一座山建到九仞高的時候停止了,只差最后一筐沒有完成,比喻功敗垂成。

  67、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李白

  68、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陶淵明

  69、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70、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7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7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3、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74、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75、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

  76、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77、倉庫豐盈就能顧及到去講究禮節,能吃飽穿暖,那么就會考慮到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

  78、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79、君子飲食不要求飽,居住不要求安逸舒適。要善于行動而語言謹慎。

  8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81、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淮陰侯列傳

  82、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83、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漢書枚乘傳

  84、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8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8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87、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88、治理一個大國其實就像烹煮飯菜,多攪則易爛,比喻治大國應當無為。后常用來比喻輕而易舉。

國學的名言13

  1.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2.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3.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4.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5.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

  6.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7.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8.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9.歷鑒前朝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10.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11.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1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13.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14.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15.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

國學的名言14

  1.考慮別人比考慮自己稍多一點就是好人。

  2.要說真話,不講假話。假話全不講,真話不全講。

  3.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話都說出來,但說出來的話一定是真話。

  4.國之魂魄,民之肝膽,屹立東方,億萬斯年。人民的靈魂,百姓的脊梁,中華民族大有前途。

  5.我們講和諧,不僅要人與人和諧,人與自然和諧,還要人內心和諧。

  6.天資+勤奮+機遇=成功。天資是由‘天’來決定的,我們無能為力。機遇是不期而來的,我們也無能為力。只有勤奮一項完全是我們自己決定的,我們必須在這一項上狠下功夫。

  7.生的對立面是死。對于死,我們也基本上是被動的'。我們只有那么一點主動權,那就是自殺。但是,這點主動權卻是不能隨便使用的。除非萬不得已,是決不能使用的。

  8.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人生。然而,自古至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9.中外幾千年的思想史和科學史,也都證明了一個事實: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為人類文化做出貢獻。

  10. “我常說自己是‘樣樣通,樣樣松’,這話并不確切。很多方面我不通;有一些方面也不松。合轍押韻,說著好玩而已。

  11. “平生愛國,不甘后人,即使把我燒成灰,我也是愛國的!”

  12. 歌頌我們的國家是愛國,對我們國家的不滿也是愛國,這是我的看法。

國學的名言15

  1、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與其易也,寧戚。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3、父母,唯其疾之憂。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5、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6、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7、齊一變,至于魯,魯一變,至于道。

  8、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9、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

  10、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11、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12、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恒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恒矣。

  13、言必信,行必果。

  14、先行其言而后從之。

  15、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16、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

  17、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18、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19、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20、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國學的名言】相關文章:

國學經典名言12-02

國學經典名言(15篇)12-08

國學經典名言15篇12-06

國學的名言15篇01-06

國學的名言(15篇)01-07

國學的名言通用15篇02-16

國學經典名言合集15篇01-14

國學的名言(集合15篇)02-21

國學經典名言(匯編15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