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_黑人又大又粗又硬XXXXX_欧美疯狂做受XXXXX高潮

建設新農村心得體會

時間:2024-04-23 11:07:22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建設新農村心得體會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有利于我們不斷提升自我。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建設新農村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建設新農村心得體會

  建設新農村心得體會 篇1

  某某市精神文明工作在市委的直接領導下,通過文明委各成員部門的協調配合,各項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當前全市基本形成統籌安排,整體推進的工作格局和工作態勢。目前,我市以“拓寬思路、廣辟途徑、縱橫調動、全面進步”為方向發展精神文明工作。為全市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通過繼續努力,全市精神文明工作能夠踏上一個新臺階,能夠更好的與當前我市的經濟發展相適應,更好的與新農村建設相適應。

  工作措施:

  一、分類指導、各有側重

  當前全市精神文明建設現狀、城鎮精神文明建設整體水平明顯優于農村,而且城鎮工作與農村工作也具有較大差異性。鑒于這種情況,具體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指導應大體分為兩個方面:城鎮和農村、要求和標準也有所不同。

  (一)城鎮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縱橫聯動、全面推進。從橫的角度講,在市委宣傳部的領導下,文明辦將與工青婦、科教文衛、綜合治理、旅游等社會口單位合作交流,充分調動各單位服務基層的積極性和工作效率。從縱的角度講,文明辦將帶領街道、(鎮)社區、文明單位開展創建工作。在以往工作的基礎上,考核標準不變,評分更加嚴格,檢查更加常規性,通過文明辦經常性的檢查、指導、落實,使街道、(鎮)社區、文明單位的創建工作重視性更加提高,工作更有成效。文明單位為社會的`示范作用有待于進一步加強。全市300多個文明單位自覺地開展益民社會活動的較少,今年要求各級文明單位至少開展2-3次社會文明示范活動。

  (二)城鎮精神文明建設隊伍人員素質進一步提高。通過舉辦街道、社區文明專干、文明單位文明專干的精神文明綜合知識培訓,認真提高人員隊伍的基本素質。

  (三)動員街道社區聯動轄區單位開展一系列活動,以活動豐富精神文明創建的形式和成果,提高社會力量的參與熱情和積極主動性,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四)當前新農村建設開展的熱火朝天,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也迎來了一次大好機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注重實效、夯實基礎、培養人才、形成氛圍。

  ——抓隊伍。落實鄉鎮、村精神文明建設人員名單,通過各鄉上報精神文明工作計劃及下鄉調研對各鄉精神文明工作現狀進行評估。在充分吸收基層的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調動各鄉首先從思想上重視精神文明工作。

  ——抓活動。以“一鄉一個載體”為目標,各鄉主動挖掘本鄉資源,在廣泛聽取群眾意見的基礎上提煉活動載體,以載體促活動,以活動聚人心,以人心促和諧發展,為新農村建設的全面發展夯實基礎,作出貢獻。

  ——抓人才。深挖農村中的特色才藝人員,將他們組織起來,以濃郁的鄉土文化活動傳幫帶,特別要突出體現當地民俗風情,傳統的哈薩克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文化特色,形成體制,逐年提高。

  ——抓亮點。在全市100多個行政村中每年挑選2-3個示范村,根據該村實際突出特色,如“科技致富型新村”“崇文重教村”“艱苦創業型新農村”等,抓住亮點,深挖潛力,加快發展。

  ——抓投入。各鄉在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中每年要有一定的比例投入,逐年積累,使鄉鎮在活動中有器材,有服裝。

  二、加強管理,突出文明單位的社會示范作用

  當前,全市三級文明單位300多個,是我市豐厚的文明建設資源。在堅持過去驗收的基礎上,推行文明單位社會化服務活動。要求各級文明單位在較好完成本質工作的基礎上,每年要承擔兩到三件社會性事務,為年終或屆滿驗收的硬指標。具體事務由街道、社區列單,由單位選擇承擔。

  三、加強學習,完善機制,不斷提高本單位綜合素質。

  嚴格工作紀律,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加強學習,經常交流,共同提高。文明辦在正常參加部里學習的基礎上,制定每月業務學習計劃,逐月落實。

  建設新農村心得體會 篇2

  在暑期一周的實踐中,我明白了社會實踐是引導我們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是培養鍛煉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養性,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的有效途徑。社會實踐拉近了我與社會的距離,真正讓我從課本教材中走向了真實的生活,并使我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干,進一步明確了我們肩負的責任。在這短短的一周內,我覺得我的人生價值得到了體現,并為將來的競爭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

  隨著近幾年國家對農村政策的大力實施,尤其是連續的大規模農村公路建設,我們的新農村正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正所謂:“要致富先修路。”一條條寬闊平坦道路的修建拉開了我們村致富的序幕。在政府主導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這基層的事,農民的事,真正成了政府的責任。這個暑假,我在農村實踐了志愿勞動。清掃街道雜物,清除花池雜草等,通過修路,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也不再是那些觀念落后的農民,反之他們的.觀念已隨改革的春風,煥然一新,與時俱進。新氣象、新面貌的新農村如壯麗的畫卷正展示在我們面前。

  黨在農村先后實施了“減免農業稅”、“農業補貼”的政策,農民種糧食的積極性被調動,農業生產也取得很好的成果。現在政府又把自來水接到農戶家,干凈衛生得多,人們喝著也放心。村里修路后,還給安上了路燈,路邊還搞了下綠化,出來玩的人也多了,孩子們高興地滑著輪滑,鄰里鄉親親切的交談著,增進了彼此的感情。

  除了增強硬件設施,政府還注重村民的精神素養,歌舞,影視,圖書下鄉了,先進的科學技術也下鄉了,村民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去圖書館閱讀,學習,以便解決他們在農業生產上的難題。

  雖然,新農村建設已經初見成效,但是仍存在很多問題。希望政府加以重視,及時解決。而我們這些人應該為祖國的繁榮昌盛,為人民生活水平的整體提高,為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盡自己的一份力。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我收獲了很多,實踐是把知識運用的最恰到好處的鑰匙,正是實踐讓我懂得了奮斗的意義,讓我明白步入社會的不易,讓我成長。作為即將升入大二的學生,我會認真學習專業知識,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讓自己全面發展。

  建設新農村心得體會 篇3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既是中央對新農村建設的要求,也是其總體目標。這20個字包含的內容極為豐富,涉及農村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管理等方方面面。

  一、“生產發展”是新農村的物質基礎的前提

  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生產發展。農業是農村的產業基礎,生產發展首先指的是農業的現代化,以糧食生產為中心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十一五”時期,不僅工業要轉變增長方式,農業也要加大科學技術的推廣應用,實現增長方式的轉變。在調整農村經濟結構的過程中,一方面協調糧食與其他作物的比例,力保我國的糧食安全;另一方面協調農業與非農產業的關系。

  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要把培育新農民作為一項根本措施來抓,通過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和致富能力,為增產增收和改變鄉容村貌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首要的是加快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其次,培養新型產業農民和務工農民,大力實施以農村實用技術、務工職業技能培訓為主要內容的“陽光工程”,有針對性地舉辦相關技術培訓。

  非農產業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空間,也包含在“生產發展”的要求之中。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拉長產業鏈,可以使農民在加工增值的過程中增加收入。在非農產業不發達的地區,要進一步加快農村工業化的進程。

  二、“生活寬裕”是新農村建設目標的保證

  要達到生活寬裕的目標,首先要通過開辟各種增收渠道,增加農民收入。保持農民增收勢頭不減,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得到廣大農民支持的關鍵性因素之一。從宏觀層面來講,農民增收可以激發廣大農村的`巨大消費潛力,使農民的需求成為一種有效需求,從而增強消費對國民經濟的拉動力。

  目前城鄉社會保障覆蓋率之比高達20∶1,占全國總人口近50%的農村居民僅享用了30%左右的醫療衛生資源,九成左右農民是無保障的自費醫療群體。從這些數字可以看出,農村公共事業滯后的現狀。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政府要通過公共財政補貼,幫助農民建立起包括合作醫療、農村養老保障等農村社會保障體系。

  目前,農村商品市場總量不足,分布不盡合理,同時假冒偽劣產品較多,這給農民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建立健全農村市場體系,形成現代流通方式下的農村消費經營網絡,是新農村建設中不可或缺的方面。

  三、“鄉風文明”是提高農民整體素質的必然

  鄉風文明本質上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問題,內容包括文化、風俗、法制、社會治安等諸多方面。

  近年來,雖然一些地區的農村經濟發展較快,但文化生活卻單調乏味,同時一些不良文化有所抬頭。農村文化建設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還不適應,與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適應,主要問題是文化基礎設施落后,現有資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體制不順、機制不活。因此,如何使廣大農民過上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務。

  移風易俗是鄉風文明的表現之一。一方面,隨著經濟的發展,在城市中出現的人情淡漠等現象,在農村地區已經有出現的苗頭;另一方面,傳統的陋習在一些農村地區還廣泛存在。

  四、“村容整潔”是改善農民生存狀態的需要

  新農村建設中“村容整潔”的要求,最主要的是為農村地區提供更好的生產、生活、生態條件。

  長期以來,大部分農村地區的人居環境不能令人滿意。“露天廁、泥水街、壓水井、雞鴨院”,是對農民生活居住環境的形象描述。農村的房舍、街道建設缺乏規劃,浪費大量土地;通行條件差,給農民的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由于缺少硬件設施,加上農民的不良生活習慣,垃圾污染嚴重。另外,隨著一些農村地區非農產業的發展,工業污染問題凸顯,亟待改變。

  在新村建設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兩點:一是要尊重農民意愿,在國家、社會力量的支持下,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量力而行,避免搞成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二是要根據當地的文化傳統等,做一個長期規劃,在規劃過程中不能搞一刀切。

  五、“管理民主”是健全村民自治制度的基礎目前,我國農村地區實行村民自治制度。

  從全國來看,各地具體情況差別比較大,但基本制度已經確立起來。完善農村基層民主自治制度是實現鄉村管理民主的關鍵所在。從國家層面來講,要出臺村民自治法的實施細則。20xx年我國已全面取消農業稅,當前,轉變鄉鎮政府職能是“管理民主”的要求之一。鄉鎮政府要為本地經濟發展創造條件,要擔負起社會管理的職責,為鄉村提供公共服務。同時,鄉鎮政府要對村民自治進行正確引導。另外,農村基層黨組織要緊緊圍繞服務群眾這個中心,切實發揮服務群眾、凝聚人心的作用。

  建設新農村心得體會 篇4

  長期以來,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一直是決定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和現代化進程的關鍵性問題,也是關系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問題。沒有農業的牢固基礎和農業的積累與支持,就不可能有國家的自立和工業的發展;沒有農村的穩定和全面進步,就不可能有整個社會的穩定和全面進步;沒有農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國人民的小康。農業豐,則基礎牢;農村穩,則社會安;農民富,則國家昌。只有近9億農民全員加入現代化進程,才能盤活國民經濟全局,實現可持續發展;只有廣大農村的落后面貌明顯改變,才能實現更大范圍、更高水平的小康。為此,中央審時度勢,作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決策,為今后我國農村勾畫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美麗藍圖。下面本人結合我縣實際就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幾點個人的粗淺看法:

  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牽牢農村經濟發展的“牛鼻子”

  經濟發展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礎,離開經濟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牽緊、牽牢農村經濟發展這個“牛鼻子”,才能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路走好。

  (一)大力培育和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社。當前我國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的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決定了農民家庭單干這一模式難以形成規模效應,抵御風險的能力也極為低弱。小規模的家庭經營與農產品統一大市場的矛盾逐步顯現,新時期農業的發展迫切要求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于是農村專業合作社應運而生。我縣農村專業合作社早在幾年前就已出現,但其發展壯大狀況令人堪憂,有的名存實亡,有的甚至是曇花一現。如何更有效地發揮農村專業合作社這一發展農村經濟有益形式的作用呢?本人認為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培育和發展它:其一,大力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社。我縣農村專業合作社雖然起步較早,但發展步伐不快,真正意義上的專業合作社還為數不多,發揮的作用也不十分明顯。農村專業合作社是當前我國農業發展的一條重要出路,政府部門要因勢利導、因地制宜地引導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在引導過程中要根據農產品分布的區域性來發展,注重“一鄉(鎮)一品”乃至“一村一品”,如積極發展蔬菜專業合作社、茶葉專業合作社等。其二,著力在規范運作上下功夫。我縣農村專業合作社普遍存在在體制和機制上的缺陷,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規范在一些合作社或多或少存在著,且大多是松散型的組織機構。要引導其從松散型組織向以資金為紐帶的緊密型組織發展,另外要從完善制度、加強管理等方面入手進行深層次的改革,使其逐步步入規范化軌道。縣級可建立專業協會對其進行指導和提供信息等方面服務。其三,大力培養其獨立的競爭意識。農村專業合作社作為近年的新生事物,政府加大對其的扶持力度本無可厚非,但卻容易滋生一些合作社“等、靠、要”的不良思想,這是農村專業合作社作為市場主體的最要不得的致命弱點。政府要改變長期以來撥款的簡單扶持方式,采取“以獎代補”等多種有利于激活合作社積極性和活力的扶持方式。著力培養農村專業合作社的獨立、自主、自強地參與市場競爭的意識,真正成為自我發展、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

  (二)培養和造就新型農民。農民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最活躍的因素。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需要培養和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高素質的新型農民。第一,大力推進農民文化、技能素質培訓工程。加大對農民素質培訓的支持力度,提高農民的思想、文化、技能水平。可以嘗試建立村級農民培訓中心,為有關部門實現服務職能下移到村,創設一個良好的載體與平臺,建立各職能單位定期到村級農民培訓中心開展培訓服務的制度,真正把培訓班辦到農民的家門口。第二,充分發揮農村專業合作社的“經營型農民”的`襁褓作用。引導更多的農民參與到農村專業合作社中去,錘煉經營的本領。

  (三)大力實施“強鎮興農”戰略。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努力加強中心鎮建設,把中心鎮建設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大抓手抓緊、抓好,在政策上、資金上給予中心鎮更大的傾斜。要通過放權讓利、放水養魚的方法,做強中心鎮這一“龍頭”,放大集聚、輻射的效應,以此推動全縣新農村建設。

  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以規劃為龍頭

  改革開放后,特別是近年來 “錢袋子”漸鼓的農民最熱衷的事情可說就是建房,但是由于缺乏長遠規劃的指導,我們不得不面臨這樣一個令人痛心的事實:農民一次又一次的易址建房,但新房卻經不起時間的考驗,許多不足10齡就被淘汰,面臨重新拆建的問題,造成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甚至許多農民只建新不拆舊,結果造成一些“空心村”、“破房依著新房,新房亂成一團”、“有新房無新村,有新村無新貌”的現象。造成以上事實的根源是:其一,農民對農村發展走勢缺乏清醒的認識;其二,村莊規劃起步較晚。因此,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于我縣而言,首要的就是解決村莊規劃問題,即必須以規劃為龍頭。

  (一)規劃要以政府為主導。村莊規劃是一項長遠性的系統工程,它不是農民個體所能承擔的重任,基于我縣目前農村發展的實際,亦非普遍村集體所能承受之重,是目前非政府莫屬的公共服務重要內容之一。規劃要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支持,農民參與”的原則,在全社會形成“建設新農村規劃須先行”的濃厚氛圍,堅持用 “科學規劃”理念武裝農民頭腦。

  (二)規劃要堅持因地制宜。各村發展步伐不一,地域特點和經濟能力也不盡相同,因此規劃不能搞一刀切,要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的基礎上,從各村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開展規劃工作。堅持有選擇、分類型、分層面扎實推進規劃工作,忌搞“村村一張臉”,努力形成“一村一景”各具特色的新農村。

  (三)規劃要與宅基地整理相結合。我縣農村住宅普遍占地在200平方米以上,多數甚至達數百平方米之多,且多數是土木結構,可以說普遍呈現出“面積不小,質量不高”的局面。一方面,許多農民建造新房的要求極為迫切;另一方面,在“人多地少”的客觀條件下,農村住宅建設審批制度又極為嚴格。改善農民住房條件與保護土地兩者矛盾日益顯現,宅基地整理工程可說是調和這對矛盾的一大法寶。通過宅基地整理,引導村莊集并,人口聚集,退出原先占有的耕地或老宅多占的土地,提高用地的集約化水平,達到“退宅還耕”、“盤活土地資源”的目的。

  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應以環境整治為切入點

  “垃圾成堆堆,污水隨地流,灰塵滿天飛,蒼蠅排長隊,蚊子開大會”這是對許多農村惡劣環境的形象描述,與“村容整潔”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根本要求相去甚遠,造成農村生活人居環境惡劣,究其原因,不外乎是:第一,缺少硬件設施;第二,農民長期形成的不良習慣。如何締造優美整潔的高質量的農村人居環境,急待“對癥下藥”。

  (一)加大財政對農村環境整治的轉移支付力度。從我縣目前實際情況看,農村建有垃圾池的村尚為數不多,更甭提垃圾中轉站、垃圾填埋場等較高層次的要求了。況且從目前我縣村集體經濟普遍較為薄弱的現實出發,我縣農村還未到有能力自行解決環境問題的階段,作為浙江這個經濟大省中的欠發達縣,這就需要爭取上級政府對我縣農村環境整治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加大財政對我縣農村環境整治的轉移支付力度。財政轉移支付資金主要用于建設垃圾池、垃圾填埋等硬件設施,為農村環境整治夯實硬件基礎。

  (二)建立農村環境整治的長效機制。農村環境整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長期性的基礎工作,所以必須建立該項工作的長效機制。第一,要大力開展環境衛生宣傳教育活動,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在農村形成“講究衛生,人人有責”、“愛護環境,從我做起”的良好風尚。讓人人參與到環境整治中來,牢固樹立以愛護環境為榮,以污染環境為恥的觀念。第二,要建立農村環境保潔制度,以行政村為主體,建立一支義務農村環境衛生保潔員隊伍,開展日常衛生保潔工作,當然有能力的村可考慮有嘗服務。第三,環境整治不僅僅是衛生整治,還包括社會風氣整治。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人情淡漠、唯利是圖、道德信念滑坡等問題在也農村大行其道,風、麻將風可謂十風盛行。解決這些問題,要以農村文化陣地建設為抓手,在農村設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開展健身、學習等有益的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此舉在豐富農民的業余生活的同時,還可達到減少矛盾糾紛的目的,有利于促進農村和諧社會建設。

  建設新農村心得體會 篇5

  我于10月8日至12日參加了我省組織的在省黨校舉辦的村鎮規劃建設管理培訓,幾天來,認真聆聽了各位專家教授的講課,同時與其他鄉鎮領導的研討交流,使我進一步拓寬了視野、更新了觀念、提升了理論水平,對村鎮規劃管理有了新的理念,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城鎮化建設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結合我鄉的村鎮建設工作,確實受益匪淺、感觸頗深,對于今后的工作開展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小城鎮規劃建設、新農村建設是一個包括經濟、社會、政治、科教、文化、交通和社會保障等涉及農村工作方面的有機統一體,是農村社會綜合開發程度的標志。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關鍵是定位要準,要有新的發展觀念和適合本地區實際的發展路子。綜合分析我鄉狀況,我認為:在推進村規和鎮規建設上,我鄉新農村建設和集鎮建設要按照全縣“一業帶三化”的思路開展。“一業”指的是圍繞梵凈山的旅游業;“三化”指的是農業產業化、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園林化。利用這一大好的發展機遇,從而開發我鄉的沈家洞和黃巖大峽谷這兩大旅游資源;讓我們的人民群眾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財政增強;更要讓我鄉的基礎設施建設,基礎產業發展,農民基本素質提高,農民基本生活保障。以鄉村為主導,以農民為主體,以規劃為龍頭,以產業為支撐,以示范村為帶動,以項目建設為突破口,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做強富民產業,壯大新經濟組織,創建好班子,塑造新風貌,為建設經濟發展、農民富裕、文化繁榮、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社會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打好堅實的基礎。

  在村莊規劃的編制中應把握三個原則:一是堅持高起點、高標準規劃的原則。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嚴把編制主體關,程序關。二是因地制宜,體現特色的原則。充分考慮各村經濟發展水平,村莊建設情況、地形地貌和農民意愿,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量力而行,逐步推開,多層次推進環境綜合整治、舊村改造、新村建設和特色村建設等。三是統籌兼顧,適度集中的原則。在村莊規劃中對人口100人以下,地理位置偏遠,交通不便,農業設施和基礎設施相對落后的村莊進行規劃整合,為村莊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平臺。

  建設城鄉一體化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進入"十一五"向全黨提出的新任務,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和難點,怒溪鄉在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著力把握好三個原則和注重處理好三個關系。

  一、著力把握的三個原則

  1、既要立足當前,又要著眼長遠。我們要牢固樹立“打基礎、謀長遠”的思想,把總體規劃與階段性的目標結合起來,做到既有中長遠的規劃目標,又有近期工作安排。要有所側重,分步實施,逐步完善。要堅持從農民最關心,要求最緊迫、收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從農民最積極,條件成熟的村子抓起,一步一個腳印,見到實效,既讓農民充滿信心,又要讓農民得到實惠。

  2、掌握節奏,以點帶面,穩步推進。通過搞好試點,逐步積累經驗,完善政策,然后全面推廣,常常是解決很多難題的有效方法。因此,可以先辦有條件辦的事,從群眾迫切要求解決的問題做起。腳踏實地、穩步推進。注意多方學習,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共同促進,形成百花齊放的局面。

  3、強化政府引導職責,發揮群眾主體作用。一方面黨委政府要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的'前提下,給予引導和扶持,重點在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技術、資金等方面進行指導和幫助,切實為農民解決新農村建設中出現的各類困難和問題,抓好新農村建設督促檢查,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另一方面要注重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依靠農民、教育農民克服“等、靠、要”的思想,發動農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使廣大農民自覺自愿地擁護和參與新農村建設。

  二、著重處理的三個關系:

  1、正確處理農業和工業的關系,實現新農村建設平穩發展。發展工業,引導農民向第二、三產業邁進是大勢所趨,是必由之路。但首先要對自身條件和所處環境有個清醒的認識。我鄉總面積135.8平方公里,耕地917公頃。農業戶數5106戶,農業人口21150人。境內有私營企業10多家,從業人員200多人。這些私營企業以沙石加工和茶葉生產企業,受政策和市場制約的程度很大,規避市場風險能力不強。一直以來,我縣工業基礎薄弱,人少地貧,在第三產業難有起色的情況下,第一產業始終是農民保吃飯、保穩定的不二之選。第二、三產業是發展方向,是奮斗目標,但一產始終不能丟,不能一提工業強鄉就不顧實際,夢想著使多數農民就地向二、三產轉移。在現階段,我認為這是不現實的。怒溪鄉一產的茶葉生產、楠竹生產和大棚蔬菜以及山羊養殖已初具規模,項目也初見成效;二產的沙石生產已有明顯增長;而旅游這一第三產業正在有序的開發之中。結合今年全縣大力扶持農業產業項目的機遇,著力引導農民在農業上下功夫,既符合客觀實際,對我鄉經濟社會的發展來說也為更穩妥。

  2、正確處理提質和擴量的關系,實現新農村建設有效發展。做功要做有用功,吃力不討好的事不要去傻干。發展也是一樣,我們所需要的是有效益的發展,不論是發展工業還是發展農業都是一樣。引進企業,需要的是高稅收的企業,有市場競爭力的企業。在以資源粗加工為主的企業一段時間內依然是我鄉私營企業為主流的現狀下,積極爭取引進旅游資源的利用和開發,并預先做好協調、宣傳、服務的先期工作,應該是我鄉現階段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否則,可能會撿了芝麻丟了西瓜。農業產業,要依托現代農業技術,提高農產品質量,擴大農產品銷路,從而提高農產品的比較效益。如茶葉、楠竹和核桃栽種,就很符合我鄉的半山區和山區的地質條件。在我鄉駱象村、地樓村、怒溪村、梵星村和河口村四個村將大面積推廣和實施,一定會成為山區農民創收致富的又一條新路。此外,在村莊建設規劃的選擇上,也有一個提質擴量的關系。我們財力有限,不能追求多鋪點,搞全面開花,而是要搞一個成一個。駱象村、河口村、怒溪村和地樓村的住宅小區、道路硬化已經初具規模,也投入巨大,下一步的工作是如何進一步完善,使這四個村成為我鄉村莊建設的樣板村、精品村,能對全鄉的新農村建設起一個模范帶動作用。

  3、正確處理經濟與社會的關系,實現新農村建設和諧發展。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第一要務,但我們所要追求的發展絕不能是偏面的發展,絕不能僅僅是經濟的發展,而是要使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均衡發展。怒溪鄉文化底蘊深厚,自古民風質樸,村風純正,社會治安在全縣首屈一指。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如何保持這一良好的社會風氣,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不可掉以輕心。我認為,一要重視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包括農村合作醫療、養老保險等體系建設。特別是配合國家剛出臺的農村醫藥服務體制改革,做好相應配套服務工作,使農民逐步能享受到縣城居民一樣的保障待遇。二要重視關心弱勢群體和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低保制度、救災救濟制度、殘疾人救助制度、醫療救助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要做到日益完善。三要重視社會公平。要通過信訪、法律、輿論等多種渠道的監督,傾聽群眾呼聲,解決各類矛盾,盡量保證社會公正,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社會懷有仇視心理的群體,維護社會穩定。總之,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要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創新發展,積極主動建設具有現代氣息,旅游帶動、經濟發展、農民富裕、文化繁榮、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社會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以及新鄉面貌。

  建設新農村心得體會 篇6

  建構和諧社會是全黨、全國人民的根本任務,建設和諧新農村是建設和諧社會的極為重要的的方面。如何建設和諧新農村,沒有現存的路子可走,必須要進行探索和創新。

  圍繞如何解決“三農”問題,理論界進行了不少的探索,有的地方也在進行探索性的試點,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如何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建設和諧新農村,實現小康社會,必須要深入進行探索,作出明確的回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同志在陽東縣北慣鎮平地村掛點,創造性地提出、并率先地實行的“固本強基工程”,對如何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建設“和諧新農村”進行了新的、創造性的探索與實踐,取得了顯著的、耀人的成績,有了明確的答案。

  xx說:“實施固本強基工程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過加強村級黨組織建設,加強村委會建設,加強農村黨員干部隊伍建設,促進農業經濟發展,促進農村文明進步,促進農民素質的全面提高。”我暫且把這個“固本強基工程”名為“建設和諧新農村的陽東模式”,簡稱為“陽東模式”,這個模式具有極重要理論價值和普遍的實踐指導意義。

  這個模式是建設和諧新農村的創新模式,它以“固為民之本,強執政之基”為理論指導。“固為民之本,強執政之基”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概括,是建設和諧新農村的基礎與指導方向。以民為本,是我國傳統的“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思想的繼承與發展。執政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人民大眾謀利益,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建設和諧社會,走上富裕的小康之路,是中國共產黨一切活動的根本宗旨。

  我們黨在農村執政的基礎是扎根于村民中的基層黨支部,這個基層組織帶領村民,發展農村經濟,奔小康,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充分反映村民的熱切愿望,得到村民真誠擁護,是深得民心的,“得民心得天下”,這就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深厚的群眾基礎和法律基礎。

  一、這個模式的建立,首先抓好、加強領導村民建設和諧新農村的領導班子問題。

  xx明確的指示說:“要徹底解決‘三農’問題,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改變農村面貌,關鍵是要把農村的班子建設好。”平地村領導班子建設的第一步,解決黨員干部思想不夠解放和領導群眾致富能力不強的問題,不斷地教育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建立培養干部的教育機制,選派村干部進市、縣黨校的大專班深造,系統學習理論、村務管理和實用技術等方面的知識。通過學習深造,提高了領導成員的政治素質和理論水平,思想觀念從傳統的小農經濟的模式中解放出來,逐漸樹立起市場經濟意識,解放了思想,開拓了眼界,增強了村干部領導群眾致富的能力。

  第二步,改變傳統的用人機制,采取組織推薦、群眾推薦和個人自薦相結合的方式,選拔錄用村的“兩委”干部,聘用了村黨支部副書記、村委主任助理和村務工作人員等,這就使得有理想、有能力、有才華的人脫穎而出,為建設和諧新農村出力。

  第三步,為了著眼于建設和諧新農村的持續發展,必須要培養村級領導班子的后備力量。平地村黨支部在“固本強基”思想的指導下,對支部的建設采用了新的教育培養機制,新的黨員活動載體,新的發展黨員的渠道,這樣就能不斷的從建設和諧新農村的社會實踐中,不斷的使黨支部注入了新鮮血液,加強支部的核心地位和領導力量。為了能夠提高村級政權領導成員的管理能力,他們建立起了完整的工作制度,使職責明確,有章可循,便于更好地開展工作,也便于村民的監督。

  建設和諧新農村必須要有強有力領導,必須要發揮黨支部的核心領導作用。建設和諧新農村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革命,要把存在了幾千年的、保守的、簡單循環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改造成為充滿激烈競爭的、面向世界市場的、為消費者服務的、為他人的需要而生產的,要在多元文化的組合中實現其價值的市場經濟,這是一場和平的、漸進的、深刻的革命,這場革命將會改變村民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當前的“三農”問題,其基本的原因是小農經濟與市場經濟相矛盾造成的。

  換言之,必須徹底克服小農經濟的思想意識、生產方式、經營理念和交往方式,才能使傳統的農村實現工業化、產業化和城鎮化;同時,也必須實現了工業化、產業化和城鎮化,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小農經濟與市場經濟的矛盾,才能推動農村生產力的發展,才能完成和諧新農村的建設。村黨支部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農村的體現者與實踐者,因此,農村領導班子的建設必然成了極為重要的,不能不首先要解決好的問題,“尤其要提高班子的綜合素質,提高帶領農民致富奔康的能力”,這是建設和諧新農村的關鍵問題。

  二、這個模式,通過“三化并舉”,把“建設富裕文明的新農村”作為“固本強基工程”的終極目標。

  以工業化為中心,促進產品化和城鎮化的建設。平地村“兩委”明確提出“工業富村”的發展思路,以萬象工業園作為經濟發展的載體和先鋒,以工業化帶動種植業的發展,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效益農業”,發展生產力,增加農民的收入,使村民富裕起來。這是建設和諧新農村的物質基礎。

  “固本強基工程”以“富民”為根本的任務,體現了“情為民所系,政為民所執,利為民所謀”的宗旨。在我國傳統的政治思想文化中,有“富民”的優秀傳統。歷代儒家都把“富民”作為社會和諧的重要內容之一,早期啟蒙思想家唐甄明確得出,“立國這道無他,惟在于富,自古未有國貧而可以為國者。”中國共產黨人的實行的“富民”政策是受其宗旨所決定的、是自覺的,不只是理論上的探討,而是付諸實踐的。

  不改變傳統的產業結構、不改變傳統的增長方式、不發展商品生產,就不能增加社會財富,就不能使村民富裕起來。在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的基礎上,使村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使財富分配的公平,這是建設和諧新農村的最基本的物質保障。

  建設新農村心得體會 篇7

  在市委組織部、市優秀人才促進會和市衛生局的統一組織下,帶領全市市縣級醫療衛生機構(醫院、中醫院、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站、血站)的負責人及部分鄉鎮衛生院院長共36人于 XX年8月3日—14日赴浙江省金華市考察新農村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工作,通過聽介紹、看資料、提問題、現場觀摩等形式,對金華市新農村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有了比較全面深刻的了解。通過考察解放了思想、開闊了視野、提高了認識,增強了信心、取得了很大收獲。

  一、考察學習的基本情況

  在以市委組織部人才辦副主任祁義江為總負責、市衛生局副局長楊海江為領隊的帶領下,我們考察團一行36人赴浙江省金華市,考察了金華市中心醫院、金華市中醫院、金華市金東區多湖街道中心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金東區多湖街道莊頭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金華市婺城區羅店鎮中心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市、鎮、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

  金華市轄2個區4個縣級市3個縣,總面積1.0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456.8萬,財政收入150.7億元。全市有醫療衛生機構1730個,職工23568人,病床12862張,千人平均擁有病床2.82張,千人平均擁有醫生2.08人,千人平均擁有護士1.21人。

  二、金華市新農村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基本做法和特點

  1.思路清晰,目標明確。金華市提出緊緊抓住人才培養、吸引和使用三個重要環節,以農村衛生為重點,實施人才發展戰略,提高人才素質,建設浙江中西部醫療中心,加快衛生強市的人才隊伍建設思路,在人員的錄用和單位人員的結構等方面對學歷構成比等提出了明確的目標,為人才隊伍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政府重視、注重投入。金華市強化各級政府職能,將農村衛生工作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的重要內容,納入政府目標責任制考核內容,在公共衛生、基本醫療、醫療保障等方面給予重點投入。政府按每人15元的標準支持公共衛生事業,按每人20元的標準用于農民健康檢查。

  3.不斷改革創新,形成“多湖模式”金華市金東區多湖街道中心衛生院在社區衛生服務、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鄉村衛生一體化管理等方面,不斷探索改革、形成“多湖模式”,并在此基礎上,深入開展農村衛生“三化”(鄉鎮衛生院建設標準化、社區衛生服務規范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普及化)建設,圍繞“四個體系十個化”開展健康新農村建設。

  4.抓主抓重,突出特色。一是在打造“健康新農村”上,以加強農村衛生網絡、公共衛生、社區衛生服務、基本醫療保障四大體系建設為重點,整體推進;二是在農村衛生工作方面,實施鄉村衛技人員素質提升工程,重點加強全科醫生、社區護士培養;三是在街道、村兩級農村衛生管理體系上,重點抓好公共衛生聯絡員、社區責任醫生兩支隊伍建設;四是在實施農民健康工程中,圍繞打造“20分鐘健康服務圈”,以基本醫療服務和基本醫療保障為重點;五是在中醫院的發展方面,突出中醫特色,大力發展針灸推拿康復科、腎病科、骨傷科、中西醫結合眼科等特色品牌科室。

  5.多種形式,培養人才。一是制定優惠政策,引進緊缺人才;二是鼓勵參加成人高校、自考、函授、夜大、遠程教育等各種形式的高等學歷教育;三是選派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四是建立和完善繼續醫學教育制度;五是對不具備相應學歷條件者采取限崗措施;六是注重名中醫師承帶教。

  考察新農村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心得體會

  三、考察學習的體會

  通過考察學習,開闊了眼界、理清了思路、明確了方向、解放了思想、提高了認識、增強了信心,同時也深深地體會到:

  1.領導重視是搞好新農村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關鍵。只有各級領導的重視,才能將其提上重要議事日程,常抓不懈,抓出成效。

  2.政府支持是搞好新農村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組織保障。只有政府的大量投入支持,才能在隊伍建設中確保必須的資金費用得到落實。

  3.政策優惠是搞好新農村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前提條件。只有向關鍵崗位、優秀人才傾斜政策,才能為人才的引進、培養、使用、引入良好的競爭激勵機制。

  4.分類指導是搞好新農村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基本要求。緊緊圍繞人才隊伍建設的各項目標任務、針對不同層次、不同崗位、不同特點的人員進行分類指導,能起到積極有效地促進作用。

  5.多渠道、多形式培養是搞好新農村衛生人才技術的有效途徑。

  建設新農村心得體會 篇8

  建設新農村關鍵要靠“新農民”,毛澤東同志曾說過,想把一項事業干好,不能靠天,不能靠地,更不能靠別人幫助,關鍵還是靠自己,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也是這個道理。

  提到農民這個詞大家都會聯想到,農民的文化知識、綜合素質、經濟收入等方面水平不高,其實不然。通過工作關系認識了一位與眾不同的農民老程,他皮膚黝黑,操著一口濃重的家鄉話,但說話辦事卻流漏出智慧和勇氣,一接觸才知道,他是一位“新農民”。老程在鄒城也是頗具影響力的,關于他的故事在社會上一直在流傳著。80年代初他以優秀的成績考取大學,畢業后分配到待遇高、任務輕的機關工作,但他不滿足一份豐厚的收入,不顧家人的勸阻,毅然放棄穩定的工作,回到家鄉創業。人們都說他是從鄉下來到城里,又從城里回到了鄉下,老程現在經營著兩個企業,一個是有機水果種植,另一個是工藝品的生意,兩個毫無關連的產業硬是讓他玩出了名堂。有機水果種植方面,黃金梨、蘋果梨都成為了市場上熱銷的產品,剛剛在全國有機水果種植表彰會上拿到金獎的玻璃梨,更是轟動全國,成為真正的“黃金梨”。玻璃梨是在梨還沒成熟前,用玻璃瓶子套上,成熟后梨充滿了整個瓶子,把瓶口封好,玻璃梨可以保存幾十年,它既是食品又是工藝品。

  老程靠創造性的農業種植生產,使自己的收入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并明顯超越了身邊的人。

  老程的故事讓我很受啟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就要靠千萬個老程這樣的“新農民”嗎?我問老程具備什么樣的條件才能稱的上“新農民”?他說:“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能夠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人是新農民。”

  新農村需要高素質的新農民。新農民既是新農村的建設者,又是新農村的受益者。建設新農村是一項惠及億萬農民的民心工程,是為了讓農民真正享受現代文明的生活。新農村要發展現代化農業,現代農業包含著很多科學知識,靠現有的農民來完成這項任務很難。一位科學家說:“未來的農業,不僅是體力勞動,更是腦力勞動。”所以建設新農村需要發展現代農業,而現代農業是要靠老程這樣的“新農民”來實施,沒有“新農民”就沒有“新農村”。

  目前我國農民科學素養水平較為低下,尤其是職業技能缺乏,在農村4.97億的勞動力中,受過職業技術培訓的不足5%,受到技能培訓的僅為1%,由此造成農村各種專業技術人才的匱乏,使“新農村”問題的解決成了無米之炊。

  如何造就“新農民”。建設新農村,為的是農民,靠的也是農民,從現在的發展趨勢來看,提高基層人民素質迫在眉睫。因而,我認為應該作到以下幾點:

  一、培養造就新農民,應著力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養。我國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普遍較低,大量低素質人口集中在農村,直接制約了農業的發展、農村的進步和農業生產方式的變革。與此同時,我國農業技術人員也比較缺乏。這顯然不能適應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因此必須普及和鞏固九年義務教育,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提高廣大農民的科學文化素養,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同時針對農技人員嚴重短缺的現狀,實施和推行農村科技特派員駐村制度,使科技人員長期蹲點服務,面對面、手把手地教農民種、養技術,傳授和普及科學知識。

  二、培養造就新農民,應加強農民的技能培訓。當前廣大農民對在致富和提高生產技能的教育培訓具有強烈要求,他們對職業教育需求的焦點,還是在提高自身收入上,對投資少、見效快、易掌握的實用技術比較看重。所以培養新農民必須大力實施“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工程”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通過教育培訓,用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武裝農民,使現代化農業新技術迅速滲透和擴散到農業生產中去,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還應使農民掌握1-2項相關職業技能,提高他們的就業競爭能力和水平。

  三、培養造就新農民,應創新農村職業教育。農村職業教育是培養新型農民的`平臺和主渠道。培養造就新型農民,應從培養和供應建設新農村所需要的各類實用專業技術入手,創新職業技術教育。現代農業已不是傳統的種植業、養殖業,而是“農、工、貿”結合,注重適應農民對工業、運輸業、建筑業、餐飲服務業等不同規格人才的需求,增加教學內容的寬度,確定相應教學內容,逐步引導農民在非農產業的就業中,向新興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拓寬就業致富的新路徑,滿足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需要。

  四、培養造就新農民,應加快農村帶頭人的培養。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能人治村的事例在我國已數見不鮮,我們應充分利用優勢,讓更多的能人脫穎而出。加強對農村干部的教育培訓,上級組織部門應針對鄉村干部開設輔導培訓班,把領導干部中一些好的作風、方法進行推廣,批評不好的風氣,讓農村領導干部真正有雙強能力,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不搞面子工程要搞民心工程,一切為了群眾,心里裝著群眾,處處想著群眾,帶領農民發家致富,建設新農村需要這樣的帶頭人。

  為了使我國走向繁榮富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當務之急,而新農民是建設新農村的生力軍,所以培養造就新農民是重中之重,沒有新農民就沒有新農村。

  建設新農村心得體會 篇9

  非常榮幸參加這次培訓班。幾天來,通過專家的精彩授課,與先進市縣領導的研討交流,進一步拓寬了視野,更新了觀念,提升了理論水平,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特別是對專家提出新農村建設必須發揮農民主體作用的深刻見解,受益匪淺,感觸頗深。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關鍵是發揮農民群眾主體作用,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發揮農民群眾主體作用,不僅解決了建設新農村為了誰的問題,而且解決了依靠誰的問題。之所以這么說,首先,農民是歷史進步的推動者。自古以來,所有璀璨奪目的文明成果無不凝聚著萬千農民的心血與智慧。翻開中國近現代史,正是有了農民這一反抗侵略、民主革命的主體力量,才鑄就了民族抗爭一次又一次的勝利。建國以來,國家采取了以農補工、農村支持城市的發展方針,有力促進了工業和城市的進步,同時,經過幾十年農民艱苦卓絕地建設,極大地改變了農村貧窮落后的面貌,有力地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生產力。因為有了小崗村十幾戶農民分田到戶的改革創舉,就有了后來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有了農民的這種首創精神,才促成了對內改革、對外開放新的發展局面。其次,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實踐者。

  建國五十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社會事業得到全面發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初步具備了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發展能力。但是,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中國家的國情沒有根本改變,公共財政特別是支農財力仍很薄弱,難以滿足新農村建設的巨大需求,因此,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仍主要依靠農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新農村建設的目標,決定了農民必須發揮主體作用。同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民已成為農村經濟活動的自由主體,政府對新農村建設的作用將主要是引導和扶持,而不是大包大攬,否則,政府的主導作用將掩蓋農民的主體地位,讓新農村建設喪失其根本的基礎的力量。第三,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受益者。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解決三農問題、為億萬農民謀劃福祉的治國方略。在實施和推進中,國家必定會采取一系列的扶持發展政策。由此必將會吸引、帶動社會各方力量、各種生產要素投向新農村建設,其結果一定會有力推動農村經濟、社會、政治、生態文明發展,極大地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作為農村社會構成的主體,長期在農村生產、生活的農民,自然會成為新農村建設最直接、最主要的受益者。

  從當前看,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存在三個問題:一是認識上的問題。對農民的認識上,忽視農民的主體地位,認為農民受教育程度低,技術水平不高,干不了事也干不成事,不相信依靠農民能夠建設新農村。同時,從農民自身看,由于受封建思想的束縛較大,很容易形成對人的依賴和對物的依賴,權利意識、責任意識淡泊,自強、自主、自由的.意識不強。二是行為問題。由于對農民主體地位的認識不清,有些基層政府不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不注意發揮農民的主體性作用,代替農民包辦一切,違反農民的意愿,結果適得其反,有時還會損害農民的利益,加重農民的負擔。三是體制問題。城鄉二元體制的存在,制度性壁壘使農民的主體地位難以得到保障。這些制度包括了戶籍制度、社會保障制度、教育制度、用工制度、財政制度、金融制度、土地征收制度等等。這些制度不符合國民待遇原則的要求,不符合社會公平原則,既損害了農民合法權益,也影響了農民的獨立性、自主性,進而打擊了農民的能動性、創造性。

  農民主體作用發揮得怎么樣,將直接影響新農村建設成效。因此,作為新農村建設主導力量的各級政府,必須突出引導和扶持,充分發揮和實現農民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作用。

  1、要通過宣傳切實提高農民對新農村建設的認識。在這方面要突出三個注重:一是注重宣傳政策。要采取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特別要充分發揮農村黨支部、村委會的組織領導作用,對農民進行深入細致的思想發動,通過宣傳新農村建設意義、任務、目標、內容和有關政策,轉變農民的思想觀念,提高農民的認識水平,將黨中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決策轉化為農民建設新農村的自覺行動。二是注重典型引帶。大力宣傳新農村建設中涌現出來的典型,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讓農民看到新農村建設的美景,把農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三是注重樹立新風。大力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優良傳統,樹立農村良好民風,營造農民自主建設新農村的濃厚氛圍。

  2、要通過辦實事激發農民建設新農村的熱情。要立足本地實際,找準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盡快解決與農民利益最現實、最需要、最直接的問題,讓農民真正得到實惠,自覺投身于新農村建設。我們**縣縣委、縣政府采取點面結合的方式推進新農村建設上,在面上,我們提出以解決農民增收難、行路難、飲水難、養老難、上學難、就醫難為突破口,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在點上,我們建設**村等10個新農村示范村,使其在產業發展、社會事業進步等各個方面發揮好示范作用。

  3、要通過增加農民收入增強農民發揮主體作用的動力。建設新農村,生產發展是前提,生活寬裕是根本。必須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核心工作來抓,積極研究生產發展問題,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要加快調整農村經濟結構,積極發展質量效益型農業,推進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和特色種養業發展,以特取勝,以優取勝。要把勞務輸出作為農民增收的主渠道,拓寬輸出渠道,提高培訓水平,增加勞務收入。大力發展非農產業,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同時,積極支持鄉村干部、農村經營管理能人、產業大戶和具備一技之長的農民自主創業,開發農副產品資源,促進農村貨暢其流。要加快小城鎮建設,改造完善市場體系,為農民自主創業搭建平臺。

  4、要通過完善機制保護農民發揮主體作用的積極性。重點要建立和完善三個機制:一是民主管理機制。進一步完善村民代表大會、黨員民主生活會、民主議事日等制度,加大村務公開、民主理財的力度,保證農民在新農村建設中的知情權、商議權、參與權和決策權,尊重和實現農民的合理意愿。二是農民培訓教育機制。加大陽光工程工作力度,建好縣職業技術學校和鄉村農民培訓機構,積極培育技能型、文明型農民,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加速農民向非農產業轉移。三是農民生活保障機制。健全村級衛生服務網絡,完善農村公共衛生保障機制;采取土地保障和社會保障相結合的辦法,構建新型農村基本養老保障制度;不斷提高完善農村低保制度,適度提高救助標準,健全救助體系。

  建設新農村心得體會 篇10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并提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具體建設要求,這是惠及億萬農村人口的一項偉大工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中國未來五年科學發展的首要方略,如何在建設新農村工作上起好步、開好局,對于加快農村全面小康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筆者認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應當著力建設一支新型的農民隊伍。

  1、著眼長遠辦好基礎教育。

  鞏固和普及農村九年制義務教育,發展職業教育,辦好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開展多樣化的成人教育和繼續教育。加強農村教育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村辦學條件。實施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加快發展農村現代遠程教育。強化政府對農村義務教育的保障責任,確保對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認真落實農村貧困家庭學生“兩免一補”政策,全面實行教育收費公示制。

  2、結合實際加強農民技能培訓。

  針對農村勞動力的技能需求,積極開展技術培訓,著力提高農民科技素質。積極整合培訓資源,完善培訓條件,集中力量建設一批培訓基地。繼續實施“陽光工程”,加大對農民工的培訓力度,著力培養一批技能型人才。

  3、合理有序引導農村勞動力轉移。

  要富裕農民,必須減少農民。要積極引導和支持農民向大中城市轉移,向小城鎮轉移,向非農產業轉移。加強農村勞動力轉移資源信息體系建設,及時、準確公布勞動力市場供求信息,引導農村勞動力合理有序轉移。加強勞務協作,形成勞務接收地、中介組織、勞務輸出地之間互通信息、密切協作的工作機制,提高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組織化程度。精心打造勞務品牌,逐步繁榮和壯大勞務經濟。

  4、切實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認真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實施農村居民道德建設工程,大力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切實抓好農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建設。積極在農村開展普及科學思想、科學知識活動,反對邪教,破除封建迷信,移風易俗,樹立良好社會風尚。廣泛開展農村文化活動,不斷豐富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深入開展“文明村”、“文明戶”創建活動,提高農村居民的文明素質。

  建設新農村心得體會 篇11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已成為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雖新時期的新農村標準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但不管如何,安居才能樂業,俗話講“小康不小康,關鍵看住房”。特別是經濟發達地區,往往是人多地少,老百姓富裕后,建房需求得不到滿足,就無視《土地管理法》、《城市規劃法》和《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擅自在原有房屋加層,在空閑(荒)地、自留地、耕地甚至是基本農田上建設房屋,同時一部分村民為追求經濟利益也借機擅自建設房屋,致使農村違法建筑漸成泛濫之勢,嚴重阻礙了新時期的新農村建設。村民違法建筑對以后村莊規劃建設和和諧社會多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首先,浪費寶貴而有限的土地資源。雖然農村土地資源相對豐富,但村民無序無規劃建設,會造成村內宅基地規劃無法落實,使規劃有序的宅基地出現殘缺不全,如一幢規劃是八間,因村民違法建筑的擅自移位,可能整幢宅基地規劃得不到完整實施,無形中造成土地浪費。也會出現村內宅基地分配不公,人為造成多占土地建房。

  其次,道路不暢,村容零亂。違法建筑是村民自行定位施工建設的,根本無法考慮村莊規劃和所建房屋與周邊存在房屋的協調一致,也不會考慮違法所建房屋的道路進出和村里其他村民的通行,直接影響整個村的道路暢通。村民生產生活過程中產生垃圾、污水不能統一排放和收集,影響村莊環境衛生和村容村貌。

  再次,所建房屋質量存在隱患。村民在違法建筑施工過程中,受到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阻止,采取加班加點突擊施工,根本不顧建筑工程的'施工規范和質量要求,快速建好放,以既成事實,讓政府及相關部門難以拆除。如果拆除損失太大,村民的一生積蓄可能毀于一旦,讓其繼續使用,因房屋質量存在隱患,給村民以后的居住和使用壽命帶來影響,間接浪費了自己掙來不易的金錢。

  最后,村內糾紛不斷,影響和諧社會建設。中國人特別是中國農民對自己房屋是十分看重的,住房是家庭主要財產,如別人阻止他施工或別人施工的違法建筑對他們的房屋有影響,都會導致村民激烈反應。如自己違法建筑施工時被執法部門停工、拆除,他往往不找自身原因,而是打聽誰向執法部門舉報的,如是村里人舉報就會引起打擊報復;如別人的違法建筑對自己有影響,就會糾集他人“武力”解決,阻止違法建筑施工。在村民違法建筑施工過程經常引起治安、甚至刑事案件,給平靜、和諧的村莊帶來不安寧、不團結。

  基于違法建筑在農村的不斷涌現,給新農村建設帶來諸多不利影響,防止違法建筑在農村的遍地開花,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加強村莊規劃和人居環境治理,加強宅基地規劃和管理,向農民免費提供經濟安全適用、節地節能節材的住宅設計圖樣”,已為遏制違法建筑指明方向。各級政府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兩手抓,一手抓服務,為應建村民及時安排宅基地、建好房。各級政府主要是縣級政府的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和城鄉規劃部門要有公仆意識、服務意識,及時滿足村民迫切建房要求。有些地方政府在規劃為工業區、工業園、大學城等區域,為以后建設時拆遷方便和降低費用,下文件人為凍結該區域的村莊規劃,隨著政府領導的變更,這些區域的建設暫擱,村莊規劃一凍就五年十年,隨著時間推移村民家庭成員增多,住房困難,由于沒有規劃無法正常報批,迫使其搞違法建筑。現在有國家建設新農村的好政策,政府加大對農村村民建房的服務,違法建筑就會在源頭逐漸減弱,直至消失。

  一手抓查處,依法公平公正處理村民違法建筑。各級政府主要是縣級政府,應整合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城鄉規劃部門、鄉鎮人民政府和新農村建設辦公室等力量,進駐各村全面展開調查,凡是有違法建筑的村民和處理結果多在村里張榜公布,讓村民監督,讓被處理當事人感到法律的公正。查處過程中,要積極調動村干部的積極性,雖然村民違法建筑不斷出現與村干部管理不力有很大關系,但是為了村莊建設,改善村容村貌,還是要依靠村干部的各種優勢,發揮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向村民做好宣傳發動工作,宣講國家新農村建設的各項政策,宣傳建房的土地、規劃法規。

  有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加強村莊規劃和人居環境治理的規定,通過各級政府和基層組織的共同努力,及時遏制違法建筑的勢頭,讓村民走上合法建房之路,使其安居樂業,加快鄉村經濟發展。

  建設新農村心得體會 篇12

  經過我xx鎮新農村指導員工作隊楊隊長的辛苦努力和精心組織,我和xx鎮的新農村指導員一道,于20xx年8月26日對xx縣xx鎮、xx鎮的新農村建設情況進行了參觀學習。經過這次參觀學習,讓我大開眼界,從xx縣新農村建設中學到不少經驗。

  一.參觀的簡要過程:

  我鎮30多名指導員分乘兩輛中巴車,于26日上午8點從xx鎮出發,首先到了xx鎮xx村xx組,xx縣新農辦的吳主任等東道主已經在那里等候我們了,吳主任為我們介紹了xx組新農村建設的情況。接著又到了xx鎮厚豐村新農村建設點參觀正在建設中的新農村示范點,吳主任和村支部書記為我們講解了這一示范點的基本情況和主要經驗。接著又到xx村xx莊新農村建設點,吳主任作了介紹和講解。順著xx公路,接著我們到了xx縣xx集團搬遷移民安置的新農村建設點,參觀完這一示范點接著到了xx縣城,集體逛了步行街,參觀了xx縣文廟,然后到了xx縣招待所,吃過早飯稍作休息后,下午接著到xx鎮董扁村、安石村進行參觀學習,吳主任均為我們作了全面的介紹和講解。

  二.xx縣介紹的成果及經驗:

  1、xx組建設點,通過組織村民理事會,采取村民互助建房的形式,完成18戶農戶的民居房新建,部分農戶民居房的防險加固,并對墻體進行了美觀粉刷,因此得到上級領導的`肯定,下撥100多萬元資金為該組在河上建造了一座大橋,解決了村民出行困難的老大難問題。

  2、厚豐村建設點,通過山區村民用宅基地置換的方式,通過統一的規劃,整合資源,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以村民投資建設為主,形成村民居住的相對集中,結合農村集貿市場的建設,讓有條件的農戶按指定戶型建設民居房。

  3、xx莊建設點,經過政府組織完成平整地基后,劃給符合條件的農戶進行建設民居房,政府按新農村民居房建設補助進行補助,并協調農業銀行給予每戶5萬元以內的貸款,道路等基礎設施也將由農戶投工投勞進行建設。通過xx莊點的建設,將把附近幾個自然村連為一體,并對周邊新農村建設起示范作用。

  4、xx集團搬遷移民安置示范點,由于xx集團的搬遷,對部分農戶的土地和房屋進行了拆遷,政府按規定補償了征地補償資金,再由政府統一規劃,以新農村民居房建設的政策作補助進行建設,得到xx集團每戶30噸水泥的補助,政府統一提供廚房用瓦和院子的圍欄,建成了一個以體驗茶文化為目標現代新農村。

  5、董扁村建設點,該村地處xx城郊,由于原居住地滑坡導致必需進行建設,村民通過置換的方式獲得宅基地,政府幫助規劃建設一條進村彈石路,農戶按要求的戶型建設,享受相應新農村民居房建設補助政策。經過建設,建成了一個干凈整潔漂亮的村子,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肯定,并安排資金給予建設了一個村民文化活動室。村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靠進城務工經商和在村內一個核桃加工廠打工取得的收入。

  6、安石村,通過建設高優生態茶園,茶園內間作核桃、李子、桃子等水果,茶葉生產以產業協會的管理方式,依托香竹箐茶廠、穩龍茶葉公司兩個龍頭企業,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盤活產業發展,為農戶帶來較高經濟收入。民居房建設上,一部分農戶按要求的戶型建設了新民居,一部分農戶住房改換了彩色瓦和粉刷了墻體。該村建設成就得到了國家和省市的充分肯定,建設了一條寬敞的水泥硬板路。優美的茶園、果園、別致漂亮的村落查于其間,實屬人間一仙境。

  三.參觀學習得到的主要心得:

新農村建設必需以經濟發展、產業建設相結合,并以產業建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最基本出發點和根本動力;新農村建設必需結合重點工程建設、生態環境治理、地質災害搬遷等工作相結;新農村建設政府一定要做好統一規劃,適當的投入補助引導,完善服務措施,以農戶作為投資建設的主體,引導有條件的農戶逐步改善居住條件;新農村建設要以居住相對集中,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結合農村集貿市場建設,逐步把農民從單一從事農業逐步向其他行業轉移,多種渠道增加農戶收入來源,保障新農民安居樂業。

  建設新農村心得體會 篇13

  中國的農村長久以來似乎就是貧窮的代名詞,中國經濟發展到了今天改變農村舊貌已經是刻不容緩。將。作為指導改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主義新農村無疑成為農村發展的新思路。

  為了進一步了解新農村是如何貫徹落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我們小組奔赴中國新農村的典范——奉化滕頭村。

  村口結合風能與太陽能的路燈,大大的排污管道,干凈的河流,少有雜質的空氣,悠然的村民……和諧是這個村子給我們的第一印象。

  在滕頭村,我們體會到了國家首批aaaa級旅游區、“城市最佳實踐區”、“世界十佳和諧鄉村”、世博會全球唯一入選的鄉村案例的風采。

  只要你一進滕頭村國家級農業示范園區,但見綠樹成蔭,花果相間,游人如織,在大棚里,游客們也被無土栽培的植物深深吸引,“農家樂”風俗館還有腳踏水車、木桶提水讓人體驗田園的情趣。野鴨在環村河里三五成群,盡情嬉戲,廣場上人鴿共舞,河道內魚翔淺底,一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景象。

  在滕頭村文化展館的一面墻上“滕頭精神”四個紅色的大字很是醒目,滕頭人就是以“艱苦創業,永不滿足,兩手過硬,一犁耕到頭”的精神,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勤勞雙手,撐起了自己的一片天。

  不同于中國絕大多數農村地廣人稀,滕頭村的面積很小,全村僅有2平公里。但這個“小塊頭”的生產效率驚人,XX年,全村實現gdp6。09億元,。總產值高達40。21億元,人均純收入約為24000元。

  然而,對城市向往的野心是隨著經濟的好轉才蓬勃起來的。在那之前,滕頭人并無這樣的'底氣。時光倒回到50年前,那時的滕頭村是一個遠近聞名的窮村,生產條件和生活水平相當落后,當時有民謠“田不平,路不平,畝產只有二百零,有囡不嫁滕頭村,年輕后生打光棍。”

  彼時的滕頭村田地高低不平,且分割混亂,旱澇交替。土改時,全村竟沒有一人夠得上地主標準。

  從1965年起,滕頭為了徹底擺脫貧困,前后用XX年時間,投入43萬勞動工日,硬是將1200多塊高低不平的“靠天田”改造成了大小劃一、走向一致的“噸糧田”,不僅解決了村民的吃飯問題,還為國家提供商品糧做出了突出貢獻。與此同時,滕頭又以敏銳的發展眼光,積極實施工業興村戰略,大力發展工業經濟。目前,滕我們小組認為滕頭村致富的重要關鍵點是發展了現代農業,建設。主義新農村的關鍵點也在于此,然而這一點在目前我國的農村是不足的,到底是什么原因制約了我國農村發展現代農業呢我們提出了耕地少,肥力差;小規模分散經營;農業灌溉條件差;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機械化差;農業適用技術推廣難;農業物資供應難;農民素質差,特別是留守農村勞動力素質低7點問題,有一半的人支持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機械化差這一觀點。在我國農村的機械化程度低是個毋庸置疑的事實,在較落后的西南地區甚至還有鐵犁牛耕的生產方式存在。如何提高農村生產方式的機械化程度成為我們建設。主義新農村的關鍵之一。再看滕頭村民他們從自身實際出發,致力于改善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努力調整產業結構,注重效益農業、科技農業、現代農業發展,探索形成了規模化經營、市場化操作、科技化生產、。化服務,集生產、科研、示范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結構,實現了農業的效益提高、功能拓展,這才是真正的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

  然而像滕頭村這樣的農村在我國畢竟是在少數,現在區域發展不平衡已經不僅是城市之間就是同個城市的不同鄉鎮都有發展的不平衡問題,必須要我們注意的是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會給整個。的和諧發展帶來很大的挑戰。因此扶貧開發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在加大農村剩余勞動力培訓轉移力度;加大資金和項目扶持;加強和完善農村基礎教育和醫療條件;加大農村道路、農田、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這4個方面選擇的人數基本相近。對于新農村的建設

  從提出到現在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但是大家對于這一政策的感覺是落實不夠,口號太多,可見在建設新農村轉變農村經濟發展方式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滕頭村作為一部分先富起來的新農村有義務有責任去幫助周邊乃至全國的鄉村共同致富,我們認為可以將滕頭村的發展形式作為一種模式,在一些情況與滕頭差不多的地方推廣。

  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始終是一個關系國家全局的根本性問題。農業在我國經濟和。發展中具有基礎地位。統籌城鄉經濟發展,建設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的重大任務。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我們也很關注如何發展新農村,如何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模式,所以我們將自己完完全全地投入到這樣一次實踐調查中去,最大程度地在實踐中磨練自己的意志。

【建設新農村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新農村建設心得體會03-24

新農村建設參觀心得體會05-14

新農村建設工作總結11-08

新農村建設的申請書范文09-18

新農村建設工作總結通用12-10

新農村建設申請書范文01-23

暑期新農村建設社會實踐心得02-12

新農村建設工作總結14篇03-17

新農村建設駐村工作總結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