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_黑人又大又粗又硬XXXXX_欧美疯狂做受XXXXX高潮

教學名著閱讀心得

時間:2023-04-19 15:39:53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教學名著閱讀心得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名著閱讀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名著閱讀心得

教學名著閱讀心得1

  今天有幸拜讀了《新教育之夢》這本書,它給了我心靈極大的震撼,思如潮涌。我們教師的一個個絢爛的夢在朱永新先生樸實的闡述和鮮活的事例中逐漸真實,它們變得是那么清晰,甚至只要你一伸手便能觸摸到它們。全書沒有空泛的說教,也沒有晦澀難懂的理論,筆調清新、通俗,從小事著眼,小中見大,催人深思。

  朱永新先生提倡教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只著眼于眼前,一切只看分數、升學,只會成為學生發展的絆腳石,關鍵是怎么樣讓學生有一個真正輝煌的明天,而不僅僅是輝煌的今天。朱永新先生說,新教育實驗的目的不單單是讓人擁有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人擁有智慧。他說,知識并不等于智慧。知識關乎事物,智慧關乎人生;知識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觀;知識只能看到一塊石頭就是一塊石頭,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卻能在一塊石頭里看到風景,在一粒沙子里發現靈魂。很通俗的講述,讓我們一線教育工作者,甚至家長和學生都產生了一種撥云見日的感覺。學和教的目標清晰異常的擺在了我們眼前。

  新教育實驗倡導的六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熟練運用雙語、創建數碼校園、構筑理想課堂,無不與教育實踐緊密聯系,充分融合。這就是我們打開新教育之門的鑰匙。成功的教育來源于教育實踐,教育者只有靜下心來,從每一個細節做起,從每一件小事開始,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只有從這一個起點出發,我們才能真正走上新教育的康莊大道。

  細讀全書,不僅給人以新穎的感覺,更有內心的激揚,它不但讓我們清楚了我們的目標,也教會了我們方法,更讓我們深刻理解到,學校的師生都應該有自己的夢,都應該給自己一種挑戰自我的勇氣,一種超越自我的精神。每一個教師、每一個學生都要找到成功的感覺,讓相當部分的教師和學生都能夠成才,最后有一定的成就。成長并快樂著,這是我們追求的一種境界。

教學名著閱讀心得2

  暑假里,我認真閱讀了《每個孩子都能成功》這本書。

  《每個孩子都能成功》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學習問題專家托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進行了15年深入的調查研究寫成的經典教育專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實際上根本沒有天生的所謂學習上不行的孩子,絕大部分也是世人帶著有色眼鏡看待的結果。

  書中說到一個叫比利的孩子,總是喜歡發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兒,例如讓水沿著水槽流下,帶著乒乓球滾入洞槽,輪番撞擊數只鈴鐺鳴叫,使一頭玩具小豬旋轉起來,最后進入玩具鱷魚嘴里。這樣,一個鱷魚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啟動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鉛筆。他發明的一些其他機械,也是既富創造性又有實用性。然而,比利還是被勒令退學了,他似乎不會按學校規定的方式辦事,甚至不會計算房間的面積。

  還有一個活潑好學的六歲小姑娘,當她第一天入校時是何等地激動。她已習慣于把時間花在小池邊與朋友們畫畫、戲水、堆磚和唱……在入校第一天這么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里,她充滿了期待,期待能在四周走動走動,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期待學校能隨處歌唱、玩耍,她還期待著能與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她發現自己生活在一個不得不長時間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兒,她必須去解析老師復雜的.說辭,眼睛必須一眨不眨地盯著味道怪異的書本上那些細小而又彎彎曲曲的數字與字母。當她在老師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與迷惑時,老師就建議她去專家那兒做個檢查。于是,她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檢查后,又被人認為是徹頭徹尾的“癡呆生”。

  托馬斯先生發現,孩子學習有困難,本質上是他的學習方法壓根和你不一樣,他具體分析了很多孩子學習不好的原因,最后歸結到是現今的學校教育很難適應孩子們多種天賦類型和學習方式的多樣性,老師們僅僅重視孩子在有限的幾個能力方面的培養,使得很多孩子天生的才能和潛能被打壓了,從而產生了很多不適應學校教育的差生、學業上的殘疾人,但這些標簽被無情地貼到孩子身上時,孩子們就真正地成了學業上的殘疾人了。

  其實像《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中描述的這些外國孩子,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又何嘗少呢?在報告文學《每個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師的教育勝經》一書中介紹的北京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師,好幾年來,她已經將來自全國的50多個家長和老師認為在學業上無可救藥的差生轉變成了人見人愛的好孩子。來李老師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學校考試幾乎門門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學四年級,數數還超不過20,有的孩子一見到書本就想撕……在李老師的教育下,這些孩子在學業上全部脫胎換骨,全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有的一躍成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當上了三好學生,還有的已經考上國內重點大學,有的還赴世界一流大學留學深造。

  同托馬斯先生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這位被中國教育界譽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談到她的教育經驗時,她語出驚人:世界上不愿意學習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學業差只是教育不當的結果。

  “學業殘疾”這一概念應該換成“學習差異”,成千上萬的被認為有“學業殘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殘疾,而是他們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而老師和家長并沒有認識清楚。而且,數以百萬計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學習未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患有學校恐懼癥或厭倦教室,是因為沒有誰認識以及開發他們應該在學校表現出來的東西,也就是說他們特有的天賦與才華被教師和家長的傲慢與偏見徹底泯滅和忽視了。李圣珍常說,教育是一門神秘科學,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細心地分析。

  古今中外不乏許多大器晚成的偉人,中國就有齊白石,年少時只能以木匠為生,五十歲時開始學習繪畫,終成一代國畫大師;而外國也有愛因斯坦,年幼時數次不及格甚至零分,也沒阻礙他成年以后智力的蓬勃發展,“最偉大的發明家”桂冠無可非議地屬于他。

教學名著閱讀心得3

  初次看《西游記》是在六歲時,那時只覺得很好看,里面的人物活靈活現,情節曲折,使我回味無窮。后看《西游記》是在十歲時,那時已懂事了,明白這故事里的真道理了也更加欣賞這本書了。這本書的作者是吳承恩,他是明朝有名的小說家。書中的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四師徒經過了重重磨難與各種考驗,仍堅持到底,不屈服,頑強的與妖魔鬼怪斗智斗勇,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取得真經成佛的神話傳說。《西游記》使我感受到世間的正與惡,與只有敢于拼搏,堅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書中的'四師徒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本領,為這本小說平添了幾分魅力。唐僧是這本小說中最主要的角色,他膽小、嘮叨、不分善惡,但他卻始終是善良的,一心向佛,在困難面前不放棄,成為了旃檀功德佛;孫悟空是個性急、淘氣,但始終忠于師傅,即使是被趕走了,也很關心師傅,每次總是又回來了,他英勇善戰,火眼金睛,面對妖精總也不退縮,終成斗戰勝佛;豬八戒原是天上的天蓬元帥,后因犯色,而被貶下凡間成豬,也隨唐僧取經,途中經常說要各奔東西,還老是貪戀美色,好吃懶做,卻始終對師傅不離不棄,武功雖不如孫悟空,但著實也是一個好徒弟,最終成為了凈壇使者;沙僧原是天上的卷簾大將,因為打破了王母的硫璃盞,后將功贖罪,隨唐僧取經,他的功夫是三個徒弟中最差的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對師傅的話言聽計從的徒弟,他水下功夫卻是三師徒中最好的一個,也成了金身羅漢。

  讀完這本書是我真真正正體會到了原來要想做成功一件事是多么的不容易,是要付出很多心血,也是需要堅持到底的,只有肯下功夫,肯花時間,認真的做就一定能夠事半功倍。

教學名著閱讀心得4

  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重視學會學習,終生學習,以人為本,注重人的全面素質的提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特別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語文教學的過程性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和思維方式等。注重在學習體驗的過程中,學習者對所學的內容有所選擇、判斷、解釋、運用,從而有所發現。語文教學的全過程,應是全體學生積累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生的年齡、知識積累和個性特點,只要是積極參與了學習研究的過程,都要給以肯定和鼓勵。體現語文教學的過程性,就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邊讀邊思,領悟語言表達之精妙,獲得情感體驗之愉悅。給學生討論交流的時間,討論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或同桌研究,或分組討論,或自由組合交流,以期達到人人參與、各抒己見的目的;給學生質疑問難的時間,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尋求解決的途徑。教學過程中體現新的學生觀和質量觀,是對以往注重學習結果而忽視過程的評價觀念的挑戰。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素質,迎接新世紀的挑戰,乃至學生終生的學習,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語文教學的合作性是指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以小組為主體而進行的一種旨在促進學生主體發展的教學活動。它以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來實現解決問題的目的。生生互動的形式,凝聚了集體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有利于優勢互補,縮小個體差異;教學的合作性主要表現在:以討論的形式研討教師或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生在討論中一般要傾聽: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并對別人的意見進行評價和補充;協作:用自己擅長的形式(如讀、畫、唱、演等)展示問題的解決過程;分享:讓每個人獲得成功的體驗,并從中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其他語文實踐中的`合作會更加充分和自由,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合作伙伴,就共同關注的問題進行研究。這個伙伴可以是老師、同學、家長以及其他任何人,合作對象的廣泛性,有利于學生開闊視野,學會與人相處。

  教學的探究性。語文教學的探究性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探索式的學習研究活動,在攝取已有知識或經驗的基礎上,經過類化、組合和探究,獲得新的知識、能力和態度的教學活動。語文教學中探究的領域十分廣泛,可以是文章的思想、內容,也可以是詞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可以是學生感悟學習方法的過程,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凡是學生產生疑問的,都可以作為探究的對象。兒童的思維和認知具有獨特的視角,不同生活經歷、個性特點的孩子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教師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應加以鼓勵,承認差異,不搞統一標準。

  我是語文教師,我在語文的田野里,耕耘每一寸土地。我深深地體會到一名教師的素養的高低決定了他是否是一名合格的教師,他的文化底蘊、他的教育追求、他的教育智慧的高低決定了他是否能擔負我們這個時代的教師使命。一名教師要想真正地成為學生成長的引領者,成為學生潛能的喚醒者,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具有世界意義的《學會生存》一書中,提出了終身學習的觀念,它幾乎無可爭議地被全世界的人們接受了。教育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浸透著對人文精神的永無止境的探究完善過程。為此,我堅持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永不停息地學習。

  新的時代賦予教師職業道德新的內涵,師德不再是一個抽象的政治說教,而是深刻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格的具體體現。只有堅持不懈的學習,才能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展示自己的教育智慧和內在的精神氣質,才能完成好育人的神圣使命。一個教師書教得好,學問做得好,自然具有人格的魅力,自然受學生群體的愛戴和尊敬,教師在人格上贏得學生的心,學生便會產生仰慕之情并心悅誠服、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師的教育。在美國,有一本家喻戶曉的雜志《幸福》,有一期雜志的封面上,醒目地寫著一行大字:要么學習,要么死亡!這句話引發了人們廣泛而深刻地思考,被全世界的各種媒體競相引用。因為它揭示出這樣一個道理:在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就是生存與發展的重要條件,學習就是我們每一個人乃至整個社會開啟繁榮富裕、文明幸福之門的金鑰匙。我無悔地追求著我的職業。

教學名著閱讀心得5

  讀完《三國演義》我震撼又傷心!

  這本書里有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驍勇善戰的關羽,張飛,一身是膽的趙子龍,還有曹操,劉備,孫權,周瑜等人。其中我最敬佩諸葛亮這也是讓我震撼的地方。他特別聰明料事如神神機妙算,跟他打過仗的人沒有一個沒贊賞他的.。也正因為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聰明才智,為劉備打了不少勝仗。有一段我印象特別深,就是諸葛亮七擒孟獲這一片段。七次呀!用不同的方法擒到孟獲,換做任何人都會心服口服的。我也很敬佩關羽他英勇無畏。其實我也是由兩段情景而敬佩他的,一就是那次關羽被毒箭所射中,名醫華佗為他療傷,而關羽一邊與馬良下棋一邊伸出右臂讓華佗醫治。在場的人都大驚失色,割開皮肉,刮掉毒,血流了一地,但關羽卻還談笑風生,若無其事。二是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我讀完后驚訝不已,五城阻擋,六將殺害,但關羽卻沒有一絲害怕,并勇往直前,見到了劉備。

  但令我傷心的是,為什么人與人之間要互相殘殺不說全部書中一部分的大將,丞相為什么要欺壓百姓?為什么他們不能過平靜的生活?斗爭,戰斗的強大力量。書中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爭,使《三國演義》成為了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的一顆明珠。

教學名著閱讀心得6

  陶行知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先生如果只“教”或只“教學”,這是將學生當作“容器”,被動地接受知識,調動不起學生的積極性,也不能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先生只有“教學生學”,交給學生學習方法和鑰匙,啟發他們的思維,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才能“探知識的本源,求知識的歸宿”。“因為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著學生,熱心的先生固然想將他的所有傳給學生,然而世界上新理無窮,先生安能將天地間折奧妙為學生一齊發明?”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學生在學校里獲得一種學習能力比學習知識本身更重要。有了這種能力,即使離開了老師,離開了課堂,他們照樣能獲取知識。

  當今時代知識更新非常快,過去那種在學校里十幾年所學到的知識畢業后受用一輩子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教師要在傳授文化知識的同時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只有不斷地充電、加油、完善、更新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這也是當今社會所提倡的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陶先生不僅熱愛兒童,熱愛青少年,而且熱愛教育、熱愛科學、熱愛真理、熱愛祖國人民、熱愛全人類。“愛”是陶先生一生獻身教育事業的不竭動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現。“愛學生”是教師人格的靈魂。愛心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基礎,沒有愛心便沒有教育教學活動。作為教師,我很自豪在人生的道路上能用自己無盡的愛為孩子們的世界添抹一簇繽紛。

  1、播下愛的種子

  作為一名耕耘者,自己心中充滿愛的陽光,將愛的種子播種在泥土里,就能讓嬌嫩的幼苗在陽光的沐浴下茁壯成長。

  為了教好每位學生,讓每位家長放心,我認真完成家長拜托的任何事。有時家長出門在外,托我多多關心他們的孩子,我就會在工作之余找那些孩子聊天,為他們分憂解愁,有時還輔導他們的學習,并定期與身在外地的孩子家長聯系。雖然有時我也會因為學生的調皮而埋怨,因為他們的退步而急躁,因為他們的違紀而心煩,但一想到他們還是孩子,我就努力地克制自己心中的不滿。陶行知先生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我們當教師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終想著兩句話“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這樣的情感體驗就能使我們對學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責,多一份尊重,學生內心那顆愛的種子便會在教師的精心呵護之下生根、發芽。

  2、澆灌愛的雨露

  愛是雨露,她能滋潤人;愛是夏日,她能溫暖人;愛是奉獻,她的無私能讓幼苗茁壯地成長。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愛,希望得到愛的滋潤,愛的溫暖,更何況那些生活上有困難的學生,學習和行為上暫時落后的學生。

  滴水,可以穿頑石;清泉,可以潤心田;愛心,可以撥心弦。通過大家的努力,王芳、鄒曉靜合格地畢業了。伸展在學生們面前的生活之路也許不是那么平坦,但我想,我們老師可以將愛的雨露灑進每個孩子的心田,做孩子前進道路上的鋪路石。

  3、收獲愛的回報

  以真誠對待學生,必將收獲豐碩果實。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將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在這里,我想說的是,平日里教師要給予學生適度的關愛,照顧,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受到重視的,那么,在孩子心里就會很滿足,很滿足,他們也會特別感激你。真情的付出使我得到了豐厚的回報。就是王芳和鄒曉靜這兩位學生,在我請產假期間,攜手來看望我,拿著家長給她們準備的雞蛋,帶上自己收集廢品后換錢買來的水果,她們的心是透明的,她們的`真誠至今令我深深感動。當我不經意間向學生噓寒問暖時,我已贏得了學生的心,學生的愛。在我生病住院時,學生們來看望我,他們告訴我,我不在時,他們也能得紅旗。有的學生精心制作賀卡,寫上幾句祝福的話語“老師,祝您早日康復!”

  “老師,收到我的祝福了嗎?”雖是寥寥數語,卻足以表達他們對老師的愛,那一刻,誰見了都會羨慕地說一聲:“當老師真好!”是的,當老師真好!在我看來,無論是那些憨厚的小助手,還是那個在我喉嚨沙啞時提醒我輕聲教課的有心人;無論是那個花了好常時間編制中國結又將它偷偷塞進我手心的膽怯女孩,還是那幾個在我參加排球比賽前不斷撿球給我練習、又不斷朝我喊加油的調皮蛋,他們的行為都是愛的表現,這份特殊的愛值得我珍藏一生一世。誰說做老師的只有清貧陪伴,我說,我們教師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實踐證明,“愛”是教育的基礎,教育是“愛”的事業。教師要以廣博的愛教育人,以崇高的精神感化人,以美好的心靈塑造人。讓我們學習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堅定自己心中“以愛育人”的信念,在教育旅程中抒寫最為壯麗的詩篇,奏響一曲激昂的人生凱歌!

教學名著閱讀心得7

  長大了,老師教我讀論語,背古文。就這樣,這些充滿陽光、溫暖我心的好文章伴我長到了10歲。我讀過一篇非常喜歡的文章,它是《魯賓遜漂流記》,作者是丹尼爾middot;笛福。他是一位英國人,這是一個關于冒險的故事,一個關于智慧和勇敢的故事。

  英國青年水手魯賓遜由于所乘的貨船在海上沉沒,孤身一人流落到了一座無人的荒島上,開始了為生存而奮斗的艱辛旅程:做木筏、造房子、種糧食、養牲畜在整整28年的自救過程中,這座無人的荒島被魯賓遜建成一個世外桃源。這種樂觀向上,百折不回的開拓精神和可貴的`堅強品質,留給人們挑戰自然的信心和勇氣。

  還有一篇小說也不錯,它是《愛的教育》。《愛的教育》不僅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少兒讀物,還被認為是一步人生成長必讀書,令全世界億萬讀者感動不已,全書通過安利柯寫的日記講述了眾多發生在學校和生活中的小故事,抒發了人類最偉大的情感——愛。這些愛的故事將真誠、友愛、堅強、善良、高尚的真情注入孩子們心田。中國古典四大名著讓我充分感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帶我遨游絢麗多姿的童話王國;《木偶奇遇記》讓我和匹諾曹一起體驗成長的喜怒哀樂;《克雷洛夫寓言》讓我明白了一個個深刻的人生道理這些經典作品無一不將想象力、創造力發揮到極點,開闊了視野,感染了心靈今后,我將繼續與好書為伴,讓陽光溫暖我心,讓好書隨我快樂地成長!

教學名著閱讀心得8

  “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著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艷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著云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我輕輕翻開了“老人與海”,讓思緒隨著老漁夫揚起的帆在叵測的大洋中遨游。

  這部書講述了一個名叫圣地亞哥的老漁夫,連續八十四天一無所獲。第八十五天一大早老人獨自把小船劃出老遠,出乎意料地釣到了一條比他的船還長兩英尺的他從未見過或聽說過的'巨大的馬林魚。他以頑強的毅力和過硬的技術與它周旋了兩天兩夜,最終抓住機會將它刺死。在返航途中,血腥味吸引了許多鯊魚,老人與它們進行了殊死搏斗。極度的疲勞更加削弱了缺少武器的老人的戰斗力,盡管老人殺死或重創了前面的幾條鯊魚,但夜里鯊魚成了群,搶光了老人的魚肉。最終精疲力盡的老人拖著森森白骨回到岸邊。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最負盛名的一部作品,曾榮獲1953年普利策獎和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瑞典皇家科學院稱贊作者是“精通現代敘事藝術,文筆有力,自成一體,這在近作《老人與海》中得到了證明。”然而,我認為這部作品大獲成功的關鍵在于它刻畫了人性中永遠不能被打敗的堅強。

  應對遠比自我強壯有力的對手,老人并沒有選擇退縮,而是調集手頭僅有的物資為保衛戰力品與鯊魚奮力一搏。也許這一群又一群打不完的鯊魚贏了,因為它們奪走了全部魚肉,但我堅信老人永遠沒有被打敗,因為他在這場與整個大自然的惡戰中已經實現了他的人生價值。無論他所處的環境多么險惡,應對的敵人多么強大,身邊的物資多么缺乏,他都沒有向命運低頭或放棄為夢想奮斗。“我會誓死奉陪到底”、“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這兩句嘹亮的口號體現出了他在逆境中爆發出的可怕的巨大能量。圣地亞哥是精神上的圣者,夢想上的贏家,他在這場心靈之戰中完勝!至于物質上的利益,能夠忽略不計了。

  老人的鋼鐵意志讓我聯想到了體內埋藏著幾百塊彈片的作者;聯想到了慘遭臏刑的軍事家孫臏;聯想到了全身癱瘓、雙目失明,又丟了手稿的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他們告訴了人們人性的強悍和生命的硬度,他們是永遠不能被打敗的英雄。

  人生的道路荊棘叢生、溝壑縱橫,數不清的困難正等待著我們。應對它們我們必須拿出人類意志中最強硬的部分,毫不畏懼地前進,正如圣地亞哥所言:“一個人能夠被毀滅,卻不能被打敗。”

教學名著閱讀心得9

  《駱駝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也是現代文學史上最優秀的長篇小說之一,小說以舊中國北平為背景,描寫了人力車夫祥子由人墮落為“獸”的悲慘遭遇,表達了作者對掙扎在社會最低層勞動者苦難命運的關懷和同情,歌頌了祥子勤勞、樸實、善良、向上的優良品質,深刻揭示了造成祥子悲劇命運的原因。

  小說圍繞著祥子買車所經歷的三起三落為情節發展的中心線索,將筆觸伸向廣闊的城市貧民生活領域,通過祥子與兵匪、與偵探、與車廠主、與虎妞、與同行等各個方面關系,描繪了一幅動蕩不安、恐怖黑暗的社會生活圖景,從社會、心理、文化等層面展示了祥子從充滿希望,到掙扎苦斗,直至精神崩潰,走向墮落的悲劇一生。祥子原是一個年輕健壯的農民,忠厚善良,勤勞樸實,沉默寡言,堅忍要強,但經過三起三落挫折打擊,他的理想終于破滅,性格扭曲,墮落成沒有靈魂的行尸走肉。祥子的悲劇反映了城市畸形文明病及愚昧文化給人性帶來肉體、精神上雙重傷害,凝聚了作者對城市文明病與人性關系的藝術思考和批判性的審視。

  小說以嚴肅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樸實明朗的語言,代替了過去失之油滑的詼諧。小說采用大量的敘事、抒情夾議論的心理描寫,替祥子訴說著血淚凝成的痛苦心聲,既刻劃了人物性格,又表達了作者摯熱的感情,增強了小說的藝術感染力。濃郁的北京地方色彩,從語言、環境到風俗人情,顯示了作者日漸成熟而富有魅力的藝術風格。

  這是一個可悲的故事,講述了北平老城里活生生的一幕。祥子來自農村,在他拉上租來的洋車以后,立志要買一輛車自己拉,做一個獨立的勞動者。他年輕力壯,正當生命的黃金時代;又勤苦耐勞,不惜用全部力量去達到這一目的。在強烈的信心的鼓舞和支持下,經過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換來了一輛洋車。但是沒有多久,軍閥的亂兵搶走了他的車;接著反動政府的偵探又詐去了他僅有的積蓄,主人躲避特務追蹤還使他丟了比較安定的工作;虎妞對他的那種推脫不開的“愛情”又給他的身心都帶來磨難。迎著這一個又一個的打擊,他作過掙扎,仍然執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來實現自己夢寐以求的生活愿望。但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積蓄買了一輛車,很快又不得不賣掉以料理虎妞的喪事。他的這一愿望“像個鬼影,永遠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與委屈”;在經過多次挫折以后,終于完全破滅。他所喜愛的小福子的,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喪失了對于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從上進好強而淪為自甘墮落:原來那個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盤碾得粉碎。這個悲劇有力地揭露了舊社會把人變成鬼的罪行。祥子是一個性格鮮明的普通車夫的形象,在他身上具有勞動人民的許多優良品質。他善良純樸,熱愛勞動,對生活具有駱駝一般的積極和堅韌的精神。平常他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在他的性格中也蘊藏有反抗的要求。他在楊宅的發怒辭職,對車廠主人劉四的報復心情,都可以說明這一點;他一貫要強和奮斗,也正是不安于卑賤的社會地位的一種表現。他不愿聽從高媽的話放,不想貪圖劉四的六十輛車,不愿聽虎妞的話去做小買賣,都說明他所認為的“有了自己的車就有了一切”,并不是想借此往上爬,買車當車主剝削別人;他所夢想的不過是以自己的勞動求得一種獨立自主的生活。這是一種個體勞動者雖然卑微、卻是正當的生活愿望。小說描寫了他在曹宅被偵探敲去了自己辛苦攢來的積蓄以后,最關心的卻是曹先生的委托,就因為曹先生在他看來是一個好人;還描寫了他對于老馬和小馬祖孫兩代的關切,表現出他的善良和正直。他的悲劇之所以能夠激起讀者強烈的同情,除了他的社會地位和不公平的遭遇外,這些性格特點也起了無法磨滅的作用。象這樣勤儉和要強的人最后也終于變成了頭等的“刺兒頭”,走上了墮落的道路,就格外清楚地暴露出不合理的社會腐蝕人們心靈的罪惡。

  這故事是一個悲劇,徹徹底底的'悲劇。一個曾經勤勞堅忍,有著自己目標的人最后卻淪為了社會垃圾。從前的祥子善良淳樸,正直誠實,對生活有著像駱駝一般積極和堅韌。周圍的人都是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鐘,而祥子卻不安于現狀,他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而奮斗,他寧愿冒著極大的風險去賺多一點的錢,來達到自己所想要的生活。他不斷地追求,追求成功,追求幸福。然而即使是這樣,也終究沒有改變他最后的悲慘結局。

  也許這才是現實,殘酷、悲哀、無可奈何。理想和現實總是充滿了矛盾,它們往往不能調和,然而它們卻又同時存在。社會是現實的,它不會為了一個人的理想而改變,也不會是完美無瑕的。人們為了自己的理想不斷奮斗,最終卻不一定能夠真正獲得成功。就像祥子一樣,他努力,就是為了尋求美好的生活,但是結局卻是那樣得悲慘。

  對于駱駝祥子,我感到遺憾,感到惋惜,也感到無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從前的堅強,他的上進。然而他最終沒能戰勝自己,沒能戰勝社會,終究還是被打敗了。也許是因為社會的極度黑暗,也許是因為個人的因素。不管怎樣,環境對人的改變至多至少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如果當時的社會治安好一點,祥子也許就能實現他的理想,也許就不會變成一具行尸走肉。人離不開社會,而社會又決定著人,如果無法處理好現實與理想、社會與自己的關系,很有可能就會失去原本的自我。

  人是有思想的動物,應該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但是要因人而異,因社會而異。如果總是無法實現理想,那么就有可能變成“祥子”,墮落、衰敗,厭惡生活。畢竟能夠一生都堅忍不拔的人是少數。追求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改變的過程,然而這一過程會很復雜,人很容易失去自我,失去自我就會迷失方向,甚至墮落。

  小說本生寫道:“苦人的懶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結果,苦人的耍刺兒含有一些公理。”又說:“人把自己從野獸中提拔出,可是到現在人還把自己的同類驅到野獸里去。祥子還在那文化之城,可是變成了走獸。一點也不是他自己的過錯。”老舍先生正是從這樣一種認識出發,懷著對于被侮辱與被損害者的深切同情,寫下這個悲劇的。這就使這部小說具有激憤的控訴力量和強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上讀者的心坎。

教學名著閱讀心得10

  近段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之夢》,細細地讀著、品著、感受著、也思索著。說起朱老師,感覺特別親切,緣自于《新教育之夢》那獨特的親和力。簡單而尊重地道一聲“朱老師”,仿佛一下子距離近了許多。

  我所從教的小學,很多方面已經是循著朱老師的教育之夢在走了。但可能限于探索和嘗試的階段,我們還無法很深地體味著新教育的甜蜜,而傳統的教育觀念又時時地不斷的沖擊,外加現行教育評價系統的不配套,要實現新教育的夢想自然是有著諸多困難,于是咀嚼著朱老師的文字,回憶和想象著我們的教育現實,不禁有了許多的感慨和欣喜。

  很多時候讀類似理想化的作品,我總有潛在的一種定性思維,我覺得理想就是所謂紙上談兵,夸夸其談。洋洋灑灑說了許多美妙的東西,而真正能夠在現實中存活或者構成藍圖的卻零零星星。如今讀《新教育之夢》卻不盡然,朱老師平靜而又睿智的語言,堆積的已不僅僅是一個夢想,他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熱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經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于是,崇敬、敬佩,更是欣慰。

  朱老師正是懷著一種赤誠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詩一般的語言向我們描述著他的“新教育之夢”: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長、理想的教師、理想的家長、理想的學生……我不打算在這里一一復述作者的教育理想,但我要強調說明的是,作者的這些理想絕不是虛無飄渺的“童話”或“神話”,而是根植于教改現實的理性

  以《理想的智育》為例,作者從八個方面談了他對理想智育的理解。在此列舉四個方面。第一,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是超越知識、走向智慧、激發創造、健全人格,為學生將來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堅實的知識能力基礎。第二,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充滿民主精神,真正把“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體現于教學的全過程。第三,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面對個性、沒有失敗、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學生快樂地學習,讓每個學生體驗學習的成功、享受學習的快樂。第四,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注重協調和諧,融德智體美勞諸育于一體,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著力于“合格加特長”的個性養成。

  無論是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還是理想的美育,朱老師都把它放進了教育的大環境中進行闡述,其綜合性和融合性可見一斑。教育界限在每一次的課程理想化中都似乎不著痕跡,理想的智育需要理想的德育,更需要理想美育、理想的勞動教育和理想的體育。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教育就好比是一朵花,而每一門學科就是這朵花上的一個花瓣。我們應綜合地來看待這些學科,而非從大排到小,甚至忽略其存在的必要性。當然理想的學科應該客觀看待和謹慎進行學科滲透和學科整合。這樣理想才能更理想。

  朱老師的教育理想之夢,帶給我的靈感和激動將隨著我的文字流暢成我的所得,感謝朱老師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糧,感謝朱老師愿意把這些可貴的文字和我們分享,感謝朱老師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誘的引導和教誨。

  《新教育之夢》——將時刻警醒我們去做一個新時代的“理想教師”,培育一群新時代的“理想學生”。教育的未來充滿陽光。

教學名著閱讀心得11

  《綠山墻的安妮》是我暑假讀的第二本書,它是加拿大的露西_莫德_蒙哥瑪利著的。

  這本書講述了一對兄妹本來想要一個男孩幫家里干活,但托人帶錯了口信,接到了一個紅頭發,長滿雀斑,骨瘦嶙峋的小姑娘,她非常碎煩,說自己的名字叫“安莉_雪妮”。剛到綠山墻農舍,安妮就惹出了不少事:與鄰居雷切爾太太吵嘴、打學校里的男同學、從屋頂上摔下來,扭傷了腳……漸漸地,她變得討人喜歡,學習成績優異,考上了女王專科學校即將擔任當地的小學女教師。

  剛開始,我有些不喜歡安妮,她太煩了,我看著她被馬修接回綠山墻農舍時說的一大堆話,也想替馬修對她說一句:“你可不可以停一會兒。”后來,她又惹出了不少禍,吵架、打人、摔跤,無一不令我對她生厭,但后來去細細地讀她的一些話,覺得自己也有一些佩服她。

  雖然安妮剛開始不被馬修和瑪麗拉喜歡,直到最后才得到大家的認可。她雖然不被喜歡,但是卻依然很開心、樂觀地對待每一天,對生活充滿美好的幻想。總是在想一些別人想不到的想法,這就是我佩服她的原因。比如,把白樺樹想成一位新娘,把林蔭道稱為,白色的歡樂之路“,把巴里的池塘叫做”閃光的小湖“,……這些奇思妙想,只有安妮才會想得出來。而且她的性格鮮明,說話爽直,都令我佩服。

  生活中,是否也有一些先安妮一樣樂觀的人呢?自然是有的。像路邊賣臭豆腐的大伯,他們家其實并不富裕,但他依然每天洋溢著笑容,就算生活緊巴巴的,連買制作臭豆腐的材料的'錢也沒了,他也依然掛著笑,覺得自己的生活一定會變好的;像患了白血病的人,即使醫生告訴他們:你只有幾個月的生命了。他們也不會整天垂頭喪氣,哭哭啼啼的,而是堅強地面對現實,開心地過完剩下的日子。

  讀了《綠山墻的安妮》,讓我看到了一個樂觀、開朗、心直口快的'女孩,她叫安妮_雪莉,我既佩服,又喜歡她的性格。

  困難是最好的試金石,艱難的生存環境,不僅沒有摧垮安妮,反而使安妮內心充滿美好的幻想,也培養了她在任何困境中都不輕易放棄自己夢想的品質。

教學名著閱讀心得12

  根據學校的讀書計劃,這學期我有幸地拜讀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著》,讀罷這本書,我受益匪淺。

  陶行知先生作為一名留洋的教育家,在深刻了解了中國的文化和社會現實的基礎上,所提出的教育學說,既強調了教育的顯示功能,又關住了教育的終極目的,是適合中國國情的。他的理論和實踐,應該成為中國教育血液的重要成分。他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敬業精神讓人感動,我也為之折服。

  在讀到《教學合一》這節時,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學要合一的觀點,有三個理由:

  第一,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

  第二,新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

  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學生學的法子聯絡,并須和他自己的學問聯系起來。簡而言之,就是一,先生的責任在教學生學。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三,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我仔細閱讀,細細品味,聯系我的教學,我感覺陶公所提出的“教學合一”的觀點很有道理。

  我畢業雖有兩三年的時間,但回顧一下,覺得自己有時只是一味地追求學生成績的提高而教學,這樣工作下來,我雖然很累,但學生每次的成績卻不如人意。教學生學,予以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找出規律,學會舉一反三,學以致用,學生也會在這種學習中找到一種知識的滿足感。教育的對象是學生,教師的課堂設計應適合本班學情,根據學情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那么這樣學生就會樂學了。教師除了正常的教學工作外,確實還需要不斷的學習,用豐厚的知識去充實自己,不是有句話“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須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活水嗎?”

  《學生的精神》中提到三點:

  (一)學生求學必須具有科學的精神;

  (二)要改造社會必具有委婉的精神;

  (三)應付環境必具有堅強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我想說說我自己的感受。現在的學生正如陶公所說容易“自滿”,自己剛剛對這個知識點有一定的領悟,就沾沾自喜,但真正實踐做題時,卻無從下手。學生對學習缺少一定的目標,很多學生不知道自己到學校來接受教育是為了什么。每當找學生談話時,我便會問“你準備讀完干什么?”學生的回答:“不知道。”他們從來很少會想過我以后的路該怎么走?會是什么樣?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上不想下功夫,更不愿意吃苦,對于周圍的環境學生很少從自身找原因,而是把更多的原因歸納在外界的環境上。例如,一學生作業未完成,當問其原因時,學生回答無非這幾種“我不知道什么時候交作業?”“我不會做。”“我不知道做哪道題?”“我忘記交作業啦!”“課代表交作業時沒告訴我!”諸如此類的冠冕堂皇的理由讓人無可奈何,更多的時候我在問自己:“我們的學生到底是怎么了?是什么原因讓他們變成這樣?”

  回首這三年的教學,我在不斷的告訴自己:你一定要學會去轉變角色了,你現在已經是一名教師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著》中師范生的第一變——孫悟空,也是這樣告訴我的,只有先知道怎樣做一個好學生,才能培養出來許多好學生。可是為什么是變成孫悟空呢?陶行知先生說孫悟空有目的,有遠慮,有理想。他是抱著一種目的去拜師的,這無形中就告訴了我們如何做一個好學生。

  《師范生的第二變——變個小孩子》中說道;“小孩子懂得什么?”在這個態度下,牛頓被認為是笨,伯瓦特是被認為凡庸,愛迪生是被認為壞蛋。這章的內容在告訴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在參與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把教師威嚴的架子給放下來,學會融入到學生中,師生成為朋友,這樣你會發現他能做許多我們不能做的事,也能做許多我們認為他不能做的事。我們再重新的審視他們,發現他們其實也有可愛之處,真正地與學生溝通,這樣會更有利于班級管理。

  這本《教育名著》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陶公提出的“學做一個人。”他的“學做一個人”有三個條件:

  (一)要有健康的身體——身體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啊,要做一個八十歲的青年,可以擔負很重的責任。

  (二)要有獨立的思想——要能虛心,要思想透徹,有判斷是非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教學和學習中,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不能人云亦云,不能在討論問題時,與對方爭辯不過就放棄自己的見解。

  (三)要有獨立的職業——要有獨立的.職業,為的是要生利,生利的人,自然可以得到社會的報酬。擇業時要根據個人的才干和興趣。做事要有快樂,所以我們要根據個人的興趣來擇業。但是我們若要做事成功,我們必要有那樣的才干。讀完此文,我深思,在當今社會中我們還需要怎樣努力做陶公文中所倡導的“人”呢?陶行知所研究和實驗的教育問題,直到今天,讓感到很中肯,很新鮮,仍有進行試驗的價值。他的“第一流的教育家”,“教學合一”,“我們的信條”“生活及教育”等這些諸多觀點讓我嘆服,不斷地從他的教育名篇汲取豐厚的營養,來充實自己的教育理論知識,他的著作又如一盞明燈,在教育的海洋中引領我們去找尋屬于我們自己的目標。讀完此本名篇,我除了感動之余,更多的是佩服,佩服他的為人,更佩服他在那個時期所提出的一些鮮明的觀點,也正如魯迅所說:“讀完此書,我和一個高尚的靈魂接觸了!”我將努力去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業務素質。

【教學名著閱讀心得】相關文章:

名著閱讀心得03-02

教育名著閱讀心得12-07

《教育名著》閱讀心得03-21

名著閱讀心得15篇03-08

閱讀名著讀書心得11-08

名著《簡愛》心得04-11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心得10-01

讀《簡愛》名著心得03-10

名著《愛的教育》心得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