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_黑人又大又粗又硬XXXXX_欧美疯狂做受XXXXX高潮

春節心得體會

時間:2023-06-16 12:00:07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春節心得體會15篇

  有了一些收獲以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春節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春節心得體會15篇

春節心得體會1

  前不久,自己利用春節的假期,與很久沒有進行聯系的高中同學進行了聚會,雖然從面容上面沒有太大的變化,卻能夠從同學們的眼中看出他們經歷的滄桑,很明顯時間的流逝讓我們自身的特質在無形間改變了不少,但是當聚會結束的時候,我能夠感受到同學間這份真摯的友誼從未發生過任何改變。

  當我走在擁擠的街道之上,便能夠體會到新春佳節的美好氣息,盡管內心有著對同學聚會的期待,卻也不知道見到他們以后應該以怎樣的狀態來面對,當看到熟悉的校門近在眼前的時候,難免會讓眼眶變得濕潤許多,闊別多年以后再次踏入這所熟悉的校園,難免會對生活的不易產生些許感慨,實際上因為這么多年沒有回到母校探望恩師,導致自己的內心感到有些慚愧,但這種莫名的情緒很快便在同學們討論的話語聲中,變得煙消云散。雖然人還沒有到齊,卻也在校領導的理解下得到了進入校園的機會,多年以后再次重逢的我們,早已無法以學生的心態來對待校園之中的生活了,在校園內漫步一段時間以后,我們便在校門口進行合影留念。

  下午的時光,實際上是在一所歌廳的嘈雜聲中度過的,這時人數到齊了的我們,早已根據熟悉的程度,劃分成不同的小組進行交流,除了聊到畢業以后的的`遭遇,以外提到較多的或許便是目前的工作,以及家庭成員上面,畢竟早已不再年輕的我們,也并不能夠在同學聚會中,總是將思緒停留在過去的記憶之中,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讓我們開始放聲高歌,并在這種嘈雜的氛圍之中,渙散了自己的思維,等到逐漸安靜下來以后才發現大部分同學不是臨時有事離開便是喝醉以后倚靠在一旁。

  曲終人散之際,不禁令我開始思考這場同學聚會的意義究竟是什么,也許是時間太過于短暫導致我們還沒來得及聯絡感情便再次奔赴各地,但是對我來說能夠和同學們久別重逢,也是自己這次春節假期的意外收獲,只不過讓人感到彷徨的是,這次離別以后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夠再次和大家重聚在一起,但是我相信只要將這份珍貴的回憶潛藏在腦海之中,便能夠時刻體會到這份友誼的美好,還有那段青蔥歲月中,曾經對未來許下的各種豪言壯志,無論是否得以實現,都意味著我們那段美好的校園生活,從未失去原本的內涵。

  此刻的我,雖然早已回到了工作所在的的城市,卻依舊回味著春節同學聚會的美好,也許我們除了這次聚會以外,從未聯系過同學們,卻并不意味著不關心他們,只不過我們選擇了——將這份關心潛藏在心底,并將其轉化為對同學的祝福。

春節心得體會2

  時間荏苒,歲月匆忙,我們將揮手告辭20xx年,喜迎20xx年的到來。

  值此迎春之際,作為中學生的我們,更是不能虛度這個假期,我們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做時間的仆人,雖說考好考壞都要過年,但我們應當針對自己的考試成績做一下反思,知道自己的缺乏之處,同時,要對我們的'寒假生活做一下合理的規劃,讓我們的寒假生活跟條理,更充實。

  在迎年之際,許很多多在外打拼的子女都紛紛趕回家,和他們的父母團聚,與他們一同過年,兒女們看著父母頭上又多了幾絲白發,心里不禁多了幾絲內疚。父母們看著兒女臉上滿意的笑容時,他們心里也是樂開了花。是啊,團聚始終都是過節的主題,只要有節日,就會有團聚,它寄予了親人之間的思念和祝愿。

  固然,在這個假期,我們也應當做一些有意義的事,例如,當父母在忙年沒空整理房間時,我們應當主動幫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事情,來幫讓他們減輕勞累。在過年期間,必定會迎來很多親朋好友,我們現在已經長大了,要時時刻刻留意自己的舉止言談,要懂禮貌,懂得照看客人,不能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在這匆忙的忙年時,一些不法分子也趁此出來作亂,例如,在人口較多的公共場合,總會有人丟包或者是其他的珍貴物品。甚至有些和父母走散的孩子也被拐走了。所以,在此期間我們要時刻留意防拐防騙。固然,在生活中,我們也要留意安全,我們要準時關掉煤氣罐,讓插座遠離有水的地方,將爆竹煙花放到枯燥的地方等。我們要留意生活中的種種,讓自己及家人過一個幸福歡樂地好年。

春節心得體會3

  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還有一個我最喜歡的春節,從我記事起到現在,我們都是伴隨著這些年年依舊的傳統節日,和親人們一起度過一年又一年的節日。

  照德化的老規矩,臘月二十三過小年被視為春節的彩排。天一亮,我家就開始祭灶。聽媽媽說,這天,各家的灶王爺要向上天的玉皇大帝匯報這家人的善惡,讓他賞罰。我疑惑媽媽在灶王爺的嘴上涂了什么?媽媽告訴我:“在灶王爺的嘴上涂的是關東糖,讓他不在玉帝前說壞話,祈求來年我們合家平安。”

  過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須里里外外大掃除一次。爸爸媽媽還要把肉、雞、鴨、魚、青菜、香腸、年糕什么的都預備充足。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下午,爸爸會在老家的大門掛上大紅燈籠,貼上喜慶的對聯。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不許間斷。全家人在一起快快樂樂地吃團圓飯,也就是年夜飯。我家的飯桌上少不了年糕,年糕音似“年高”,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豬蹄肉燉香菇、魔芋、芥菜根(也叫長命菜)這道菜是媽媽的拿手好菜。炸帶魚媽媽不準我們全部吃完,因為“年年有余”。飯桌上大人們互相敬酒,互相祝福。吃完年夜飯,全家團聚守歲,又稱“熬福”。即越晚睡代表來年越有福氣。十二點前,大人們坐在沙發觀看精彩的《春節聯歡晚會》,淘氣的小孩就忙著吃瓜果、糖品。當然吃不是最重要的,我們最期待的是長輩發壓歲錢!過年收到紅包讓我們心里樂開了花。大家有說有笑感到很幸福。終于熬到了十二點,“轟轟轟”的煙花爆竹聲準時響起,我們馬上許愿。雖然我們家只燃放很少的煙花,但是我周圍的天空到處綻放著五顏六色的煙花,“噼哩啪啦”的`鞭炮聲不絕于耳,空氣中彌漫著煙火的氣息。熱鬧非凡,煙花璀璨,好看極了!隨著“嗖——”煙花飛上天空炸開了的一陣陣聲響,舊的一年過去了,新的一年又開始了。我們興高采烈地喊著,歡笑著……

  正月初一,為一歲之首,俗稱“過年”。這天各家各戶燃放鞭炮、煙花。家家戶戶門前堆著燃放過的爆竹紅紙皮、煙花箱。到處是一派喜氣洋洋的節日景象。全家男女老少換上喜慶的新衣服、新鞋子,顯得精神煥發!早飯是媽媽包的香噴噴的餃子,聽奶奶說,過年吃餃子是我們村的老傳統。爺爺呢,一吃餃子就要說那耳熟能詳的典故: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之意。難怪每年的餃子宴是我家必不可少的。中午擺家宴:糖醋魚、紅燒肉、紅酒雞、炒白果、清蒸排骨、苦菜湯、苦筍炒肉片、豆芽魷魚等數之不盡的美味佳肴全部端上桌。晚上便吃一些甜食,如甜果、米果、年糕、湯圓、豆腐花等一些美味。

  媽媽教育我們初一一整天不準吵嘴、打架,要和和美美的。如果摔破了碗碟,要補一句“歲歲平安”,以兆來年萬事如意,合家歡樂。大街小巷人們見面,都會互相道一句“新年快樂!”、“恭喜發財”之類的吉祥話。

  大年初二是“女婿日”,我們全家人帶上禮物和祝福去拜訪外公、外婆。初三、初四、初五這幾天人們都會到親戚家、朋友家串門、拜年。正月期間,村里的祖厝也經常有祭祀祖先,宗親們鬧元宵的隆重儀式。虔誠的村民們用心地擺供品(全豬、雞、鴨、香菇、水果、甜果、白果、糖果、魚等),請來舞獅隊、木偶戲、高甲戲來祖厝表演,讓年味更濃!村民輪流放鞭炮,架起一個個喜慶的氣球拱門,祭祀活動后還要邀請尊貴的客人到家中擺宴席吃甜果等等美食。

  以上幾點就是我家的春節習俗。一眨眼,我們就要開學了,爸爸媽媽也要去上班了。我期待著20xx年紅紅火火的春節到來!

春節心得體會4

  “春節”是中國人民共有的節日,人們都會在這個時候貼對聯“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放鞭炮,吃團圓飯。俗話說得好“新年新氣象”。這一天也可謂是孩子們的自由日,不管怎么吵、怎么鬧、怎么調皮搗蛋,也不會挨打挨罵,也就是婆婆嘴里的不會“開印”。我也不例外,調盡了皮,搗盡了蛋,過了一個快樂興奮有意義的春節。

  每年我們都會趕回重慶老家陪外公外婆過春節,今年也不例外。熱鬧豐富的團年飯、紅紅鼓鼓的紅包、響亮的鞭炮等讓我真個興奮,但最讓我激動的是抓魚。

  初四,我們大家起了個大早,家里的`兄弟姐妹、爸爸媽媽、外公外婆都全副武裝,開始忙碌起來,時時刻刻都準備著-起去魚塘里抓大魚。外公家魚塘純天然,無污染,可譽獲國家級綠色食品基地的稱號。那兒的大魚呀,又大又肥,肉質鮮嫩。想著這人間極品就令人饞涎欲滴。我也不例外,穿著膠靴就奮不顧身的投入到抓魚中去,跳進泥潭里,望著一大片的泥潭,看我這渺小的身軀,真是束手無策,只好在泥巴里連攪起來,左攪攪,右攪攪,可總撈不起來一條魚。看著四姨左一條,右一條,我可不服氣。腦袋瓜一轉,拿起塑料口袋撈起來,把口袋撐起來再伸到泥里,這樣反復幾次后終于發現里面有一條黑啾啾的小魚,可把我樂壞了,又繼續用我的秘密武器把整個泥潭撈了個夠,可撈了不少魚兒,而我卻成了一個小泥人。

  撈魚雖然使我狼狽不堪,但提著那沉甸甸的魚桶,想想晚上的魚大餐─清蒸魚,紅燒魚、火鍋魚……不由得心花怒放,興高采烈,心里不由萌發出一種自豪與驕傲感。

春節心得體會5

  春節期間,新華社播發“新春走基層”稿件300余篇,這些帶著泥土芬芳的報道串聯起筑就中國夢的生動圖景——除夕夜,海南分社吳茂輝跟拍了三沙七連嶼北島守島人老陳一家,編發了視頻《三沙守島人的除夕夜》,樸實感人;大年初一,新華社播發稿件《“塌方式腐敗”后的年——山西呂梁春節見聞》,這是山西分社呂夢琦、魏飚深入“腐敗重災區”呂梁,通過兩天三夜暗訪多個部門、采訪30余名干部群眾后采寫出的反映呂梁當地百姓新期盼的稿件;大年初二,“新華全媒頭條”推出《致敬!愛上不回家過年的人》,展現堅守在公共服務戰線的基層勞動者平凡感人的故事……

  解放軍報推出“新春走軍營”欄目,全方位展示廣大官兵投身強軍實踐的精神風貌。

  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日報等也推出專版或專欄,刊發新春走基層稿件百余篇。這些報道生動講述了充滿親情、溫暖人心、喜慶祥和的中國故事,反映了各地新氣象新變化,得到讀者“點贊”。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組成數十支報道團隊,足跡遍布各省份和地區。中央電視臺大年初四的《新聞聯播》頭條用15分鐘講述了三個團聚的故事——武警戰士值守隧道15年,妻子用飄揚在車窗外的'紅圍巾與丈夫實現6秒鐘的特殊團圓;列車長忙春運,70多歲的父母專程跑到站臺上見了她6分30秒;軍嫂8天7夜穿越千里風雪路,趕到駐守邊關的新婚丈夫身邊……“只為多看你一眼”感動了無數觀眾。

  書寫時代篇章,根在基層,力量在人民。不僅中央媒體堅持“走下去”“沉下來”,地方媒體也用心傾聽百姓心聲,用鏡頭捕捉生活細節,奉獻了一大批接著地氣的鮮活報道。

  2月25日,北京日報推出4個版的特刊“新春走基層·XX回鄉記”,來自五湖四海的“我家過年故事”有細節、有味道、有情感,折射出令人振奮的時代圖景;南方日報XX沿著外來工摩托車大軍返鄉路,對這一群體的生活變化進行了細致觀察,采寫出稿件《26萬“摩托大軍”經肇慶返鄉》,流露出濃濃溫情……

  新春佳節,新聞工作者放棄與家人團聚,以飽滿的熱情深入基層一線,體察國情民意、反映火熱生活,把報道做到了百姓的心坎上,自己也收獲了更真切的體會、更真實的感動——“再苦再難,也要到一線去!”“新春走基層,不光是徒步走,更多的是帶著問題、帶著思考去走、去問、去研究,只有這樣,才可能將故事講好。”

  來自基層、帶著真情的報道贏得了廣泛關注和好評。有讀者這樣評價:“字里行間‘帶著露珠’‘冒著熱氣’,散發著泥土的芬芳,聞得見汗水的味道,傳遞出百姓的熱切期盼。這樣的新聞老百姓愛看,這樣的新聞工作者值得尊敬。”

春節心得體會6

  時光總會把生活中一頁一頁的故事毫不留情地翻了過去,打開記憶的匣子,腦海里就像過電影一般,思緒就這樣停泊在了20--年的冬天:

  爸爸媽媽帶著我和弟弟正在買東西。記得當時是要回爺爺奶奶家過年。狂風放肆地卷著雪就這樣漫天飛舞著,我們在哪兒瑟瑟地站著......終于,我們踏上了回家的路,之前所受的冷凍早已被回家的喜悅沖的煙消云散。我睡了一路,睜開眼,遠遠地就看見在路邊等候多時的爺爺奶奶,就像雪人一樣。我的淚水不禁在眼眶里打轉。下了車,我趕緊用手抹抹眼淚。回到家中,雖然沒有城市樓房的氣派豪華,卻有它獨特的溫馨,有一種獨特的味道---家的味道。幾年前,為了生活,爸爸媽媽背井離鄉地離開家鄉來城市打拼,但因為太遠,一年都回不了幾次家看望爺爺奶奶,所以每到春節,我都無比喜悅!因為家中不怎么富裕,所以飯桌上,像什么蝦呀,蟹呀...都沒有。但卻也別具一格。有奶奶夏天采回后曬干的野菜包的'餃子,也有夏天從森林里采回的蘑菇燉的湯,還有爺爺去山里特地逮的野雞......這些東西在別人眼里可能抵不過山珍海味,但在我心里卻勝過一切美味佳肴。因為里邊有爺爺奶奶的愛,平時一年的時間里,大部分都是他倆獨自在家,平時省吃儉用,知道爸爸媽媽愛吃家鄉的蘑菇,他們就在夏天采了很多回去,不舍得吃卻在我們回去后全部都拿出來,也許這就是老人的心吧!他們不想有多好的生活,只盼望有兒女的陪伴。我們回去半個多月,爺爺就帶著我們在雪地里捕鳥,逮松鼠.....爸爸切草,媽媽和奶奶就在家里聊天看電視。如今,爺爺奶奶也搬到城里,山上的那個家就這樣空著---空著---。我多想在回去看一看啊!如今生活水平好了,過年時都會有許多好吃的,可我再也找不到當年的那種感覺,那種特殊的,一種說不出來的快樂。如果有機會,我真的想再回山上過一次春節,在捕一次鳥,逮一回松鼠......

  有時我覺得,春節的真正意義在于忙碌了一年后,重新回到家鄉找回丟失的家的感覺吧!

春節心得體會7

  系別:xx工程系

  班級:xx級石化(x)班

  姓名:xxxx

  日期: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七日

  關于家鄉春節習俗及其文化內涵的心得體會 進入農歷的臘月,歡度春節的氣氛就越來越濃厚了,我的心情也越來越興奮了。考完試,放了假,安排好寒假計劃,完成了部分作業,我也融入了紅紅火火的過年氣氛。臘月的節點太多了。首先是臘七臘八凍壞腳丫、泡臘八蒜、喝臘八粥等等,老人說這就是過年的開始。 春節漸漸臨近,看著越來越薄的日歷,人們在高興之余免不了發些感嘆:“又是一年了”,“人生天地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年齡越大,光陰流逝愈快,感受愈深。一天又一天,當然太陽都是新的,但日子卻無聲息地消失了,就像水滴融進了大海。雖說平日里每天都撕下那一張,可是誰也理會不到那是自己的生命計量單位,而它正象漏斗里的沙子一樣越來越少。但心里仍有一絲激動,那便是對來年的期望。

  年望年望年年望,把希冀寄予來者,想必人同此心。成功者,便就此滿足了么?不!好戲還看明年,明年決計要錦上添花更上一層樓,于是心便鼓動成一只壯壯的氣球,努力地滾動著飄忽著。勞而無獲者呢?沒說的,只待來年能重整旗鼓,再添起色。然而,來年復來年,來年何其多,除非作古,哪一年該是至善該是至美的呢?知曉的也恐怕只有希望。

  很快到了臘月二十三“糖瓜兒粘”,人稱小年,要祭灶,要吃一種乳白色、味很甜、還粘牙的東西,叫“糖瓜兒”。大人問我“粘不粘?”我說“粘(年)!”這是提醒大家要過年了!長輩要講許多過年的趣事和囑咐許多過年的忌諱。真好玩!有的我懂,有的我不懂,我總是好奇的聽不夠,問不夠。

  接著臘月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吃谷薯,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這段時間每天都有很多說法,我可長見識了。

  臘月三十,也叫除夕,是辭舊迎新、繼往開來的吉祥時刻,此時進入春節的高潮,也是我最期盼、最快樂的時候。

  白天大人們都忙著過年的各種事情,放松了對我的管束,我就徹底自由了,吃我愛吃的食品,喝我愛喝的飲料,玩我愛玩的游戲……開心極了!

  小時侯,最盼的節日便是春節了。春節有好東西吃,有新衣服穿,看舞獅玩彩船,頗是新鮮熱鬧且實惠,于是,就少年不知愁滋味地掰著指頭盼著。盼著盼著,一忽兒便成人經事了,才覺得日子地艱難和不易,于是也就知曉了年并不好過卻不得不過,開始感覺了年的乖戾和人的無奈;也便由望年轉而到希望,也把自己托付給了將來與未知的歲月——今年望明年能考上一所象樣的學校,明年望后年在分配上好事少磨,再望談對象不走麥城,再望頭兒器重有所升遷,再望職稱評定不擠兌,再望住房分得“上下有余”,再望兒能成龍女能成鳳,青出于藍勝于藍……

  然而,一年又一年,平凡的我們境地依然,卻仍在生活的罅隙間努力給自己營造一種寬松與自在。看著年華的不再、雙鬢漸灰,終于不得不和“子”一樣在川上感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其實,這日子何嘗不是這樣的一條河,我們佇立其上,河水匆匆在我們身邊流過,任我們悲喜交集逢災遭難,而時間的流逝依然故我?其實時間并不是我們身邊流走的一種外物,而就是生命的本身。我們看著流走的河水,

  我們隨手撕去的日歷,其實就是我們自己生命中的歲月,甚至不僅僅是我們的歲月,而就是我們自己。我們每個人,不但找不回失去的年華,而且連從前的我也都無影無蹤了。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大門,哐當哐當地在你身后緊關閉,任你哀求,嘶叫,拍打,歲月之門過去了就不會再開啟。

  晚上全家歡聚一堂。大家從廚房里端出美味佳肴放在桌上。煎炒烹炸、雞鴨魚肉、特色食品、各種飲料……媽媽端來燉魚,說這是“年年有余”;爸爸端來餃子,說這是“交子元寶”;姑姑端來拼盤,說這是“全家福”;姑夫端來米飯,說這是“團圓飯”;奶奶端來一盤水果,有柿子、蘋果、桔子、香梨,說取它們的諧音:“事事平安、人人吉利”;爺爺端來一盤年糕,有白米、黃面、雙喜、八寶,說借它們的字音“添歲增福、年年提高”,人的歲數和身體要長高、知識也要提高。哈哈!我靈機一動,端來一摞獎狀說這叫:“辛兔祥瑞、龍騰虎躍”(我屬虎)……全家人說這是一道最豐盛、最如意的`大菜。

  全家人說說笑笑,盡享天倫之樂,盡嘗美味佳肴。我不斷舉杯,給各位長輩敬酒并針對每人說上幾句不同的祝福話,大家再次夸我懂事,給我加菜,有時還給我鼓掌,我心里美滋滋的,那個興奮勁兒就別提了!

  酒足飯飽,全家人看春晚、包餃子、侃大山……零點整,電視里的新春鐘聲敲響了,房間外的迎春鞭炮響成一片,我迫不及待地拉著家人下樓放炮。姑姑和媽媽提著一大包鞭炮,姑父和奶奶提著一大捆煙花一起下樓了。樓外的鞭炮已是震耳欲聾、煙云翻滾。開始我有點害怕,爸爸拿著鞭炮,爺爺領著我去點,鄰居說:“這叫雙保險”。我們

  幾人合作先后放了“一千響”、“坐地炮”、“竄天猴”、“夜明珠”。后來我膽子大了,也想過把真癮,讓爸爸放好花炮,爺爺護著我去點,點著了我就跑,在我哈哈大笑中花炮竄上了夜空,隨著一聲聲巨響,綻放出五光十色的禮花,有“百鳥爭鳴”、“吉祥如意”、“火樹銀花”、“萬紫千紅”,我高興地手舞足蹈、心花怒放。

  我們失去了童年,才知道長大;我們失去了歲月,才知道自己是活著;因為我們變老,才知道不能挽留時間。面對這個節日,我們不妨讓靈魂、讓思維再這里駐足一會,對生命來番清點。面對那些還沒有拉開序幕的嶄新未來,多些設計,多些幻想,讓希望實在些,讓幻想向現實靠攏。給父母多些孝心,多些體貼,讓她們歲歲平安天天快樂;給妻子(丈夫)多些溫柔,多些理解,直至地老天荒,恩愛如初;給孩子多些鼓勵,多講些做人的道理,別盼成龍成鳳,但求做個好人;給朋友多些祝愿,大家年年有余,和氣生財。

  春節是喜氣的年,總給人們一種十全十美的契機,一邊從從容容“臨淵羨魚”,一邊又可以雄心勃勃的如何“退而結網”。

  春節是四季之首,我們的足跡將踩出新一行。生命的里程又開始了一次始發,所以多一點期望,就多一份珍惜;多一點幻想,就多一份激情。

春節心得體會8

  在鞭炮聲中,我們迎來了中國人最大的節日,——春節。家家喜氣洋洋,掛上紅燈籠,貼上紅春聯,忙得不亦樂乎。

  正月初一又是一個快樂的日子。

  以前我是最后一個起床的人,今天我得了第一,因為我想聞聞香噴噴的鞭炮煙。一串鞭炮在人們手中點燃,聲音大得到處飛濺,仿佛要把每一份祝福送給千千萬萬個家庭。鞭炮聲繼續著,噼里啪啦,鬧得很大。

  鞭炮聲過后,沒有什么有趣的。我們吃早飯,晚點出去玩吧!

  晚飯后,我邀請了一些朋友一起玩。街上點燃的鞭炮在地上綻放出美麗的花朵。它們非常漂亮。他們父母給的零花錢在他們的包里。別提他們有多開心了。今天,鳥兒也出來湊熱鬧。也許他們心里也很開心。

  大街不愧是大街,什么都玩,什么都吃。我看到的大部分孩子都是一些孩子。我看了看,把辣攤算成了最好的生意:

  “我要一堆年糕!”一個胖孩子叫道。

  去別的地方怎么樣?在一家文具店門前,我又停了下來。有各種各樣的玩物:飛機模型、望遠鏡、電動車……都是玩物。我發現最受歡迎的是那些玩具。

  在其他地方也看到有賣氣球的',有跳繩的,有賣零食的,有賣零食的,有賣水果的,有賣穿吃的,真的很神奇。

  玩了一上午,下午就去走親訪友拜年,無疑是一件開心的事。

  今天過得很愉快!這是一場賞心悅目、賞心悅目、賞心悅目的盛宴。最幸運的是賣家。今天,生意興隆!

  真心希望今天全國的孩子,新年快樂,無憂無慮,但不要“玩物喪志”!

春節心得體會9

  哇!過年啰!我們又穿上了嶄新的衣服、長了一歲。早在春節降臨前,媽媽都會把家里的里里外外打掃得干干凈凈,以新的面貌迎接新年。

  一到晚上,五顏六色的禮花就把又黑又暗的夜空鑲嵌得漂亮極了,有紅色的禮花,黃色的禮花,藍色的禮花,還有粉色的禮花;形狀也千姿百變,有的像兇猛的老虎,有的像小巧可愛的`海螺,有的像溫順乖巧的綿羊,還有的像閃閃發亮的圣誕樹,讓人看了目不暇接、眼花繚亂。眼睜睜地看著人家也在放鞭炮,我的心里癢癢的,也想嘗試嘗試,便叫媽媽一起拿來一種叫“金牛報春”的禮花,拿來以后把這種禮花先放在地上,然后再拿來打火機把香紙點燃,一點起火苗來,我和媽媽就閃得遠遠的,生怕禮花會碰到我們,隨著一聲聲刺耳又響亮的炮響,八只老虎便一個一個地依次飛上了天空,真漂亮啊!它們的顏色不一樣,姿態也不一樣,煞是迷人。

  好多鄰居小孩都開心地跑出來觀看,他們興奮得直跳,拍著小手,一個個臉上紅彤彤的,我感覺很開心,小小的鞭炮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快樂,這一個新年我過得真是又有趣又有意義,因為新年讓我感悟到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一年又過去了,現在的我已經是十三歲了,應該比去年更加懂事了,所以我一定要在學習、生活中一層更比一層高,認真地對待每一件事情,我將會展示出我的辛苦勞動成果來面對20年。

春節心得體會10

  春節又稱元日、元旦、無正、元辰、元朔、歲旦、歲首、歲朝、新正、首祚、三元或年、過年,為夏歷新年的第一天。由于歷法不同,各代歲首之日不盡一致:夏代為正月初一,商代為十二月初一,周代為十一月初一,秦代為十月初一,漢武帝時又恢復到正月初一,并延續至今。

  “春節”,各代所指也有區別。漢代指立春這一天,南北朝指整個春季,到了近代才指正月初一。它是我國歷史最悠久、活動內容最豐富、禮儀最隆重、場景最壯觀、食品最精致的一個傳統節日,全國56個民族中的53個(除去藏、白、傣族)都要舉行盛大的家宴或族宴慶賀,故又稱“元日大慶宴”。我調查了春節的民風民俗,內容如下:

  了解民風習俗,首先要弄清春節的來歷:據史籍記載,春節在唐虞時叫“載”.夏代叫“歲”,商代叫“祀”,周代才叫“年”。“年”的本義指谷物生長周期,谷子一年一熱,所以春節一年一次,含有慶豐的寓意。又傳,春節起源于原始社會末期的“臘祭”,當時每逢臘盡春來,先民便殺豬宰羊,祭祀神鬼與祖靈,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免去災禍。他們用朱砂涂臉,身披鳥羽,唱跳吃喝,熱鬧非凡。

  春節的民風民俗:漢族的春節食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糍粑、湯圓、荷包蛋、大肉九、全魚、美酒、福橘、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饌為主;并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貼剪紙、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守歲、給壓歲錢、

  拜年、走親戚、 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如年夜飯,尤為講究:一是全家務必聚齊,因故未回者必須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體現團圓之意;二是飯食豐盛,重視“口彩”,把年糕叫“步步高”、餃子叫”萬萬順”,酒水叫“長流水”,雞蛋叫“大元寶”,金魚叫“年年有余”;這條魚準看不準吃,名為“看余”,必須留待初一食用.北方無魚的地區,多是刻條木頭魚替代;三是座次有序,多為祖輩居上。孫輩居中,父輩居下,不分男女老幼,都要飲酒。吃飯時關門閉戶,熱鬧盡興而止。

  通過這一次的調查,讓我更加清楚地了解到我們的傳統節日——春節,我會倡導身邊的人保護和重視我們的傳統節日,把讓我們的傳統文化繼承下去。

春節心得體會11

  瑞雪祥年,喜盈盈;

  青山溪水,盈溢溢。

  煙花爆竹,迎春喜;

  走親訪友,笑臉迎。

  瑞雪,夾帶著除夕夜的喜慶。飄然而至,飛揚,曼舞;如精靈般,在新的一年里帶著無比的祝福,降落在這世間,飛滿天地,讓那潔白的銀裝素裹渲染著新的一年,潔白無瑕,萬物的邪惡,重新被掩蓋,一切,都那么的美好。

  大年初一,只見屋頂上,車上,樹上,被瑞雪所包裹,潔白的世界,我們從心開始純潔。 去奶奶家的路上,那山,好像仍是那樣的青,又好像不是那么青;樹枝被雪壓彎了腰。風吹輕搖,像在給路人點頭、問好——無聲的問候,有溫度的傳遞。

  車胎,從積雪中碾過,留下一條深深的痕跡。彎曲、漫長、無止盡。如我們的人生,過去的人生,就像那有痕跡的雪,不管怎么走,總會有痕跡;未來的人生,就像那未被發現的雪,不發現,又怎么會有精彩的生活呢?

  娟娟溪水,將雪包容在自己的懷中,無聲的擁抱。“咚咚”的水聲,在新的一年里也是那么多悅耳,就像那鋼琴曲,悠揚、動聽,讓人不自覺的閉上眼睛,深呼吸。想吸進這讓人清醒的空氣,在新的一年里不做不清醒的傻事;想吸進這喜氣,讓這“喜”,帶給家人,帶給朋友;想吸進這冰冷,由自己的體溫溫暖它,讓它變成暖流,呵出,溫暖人世。

  小小的雪粒落在臉上,涼涼的,濕濕的。我揚起頭,迎接著那雪。那是天上的親人對我的祝福——用他們的方法。

  “碰——”煙花的聲音,那么多震耳欲聾。煙花綻放在黑暗的天空。絢爛的圖案,燃燒一切只為在天上的那一瞬間照亮大地。那么無私的奉獻,帶著春節的喜慶,迎來最新一年的'喜悅。

  在春節期間,每個人都帶著歡快的笑臉,在兄弟姊妹、親朋好友之間走著,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不再讓親情疏離;不再讓友誼變淡。

  雪,是春的信息,是春的祝福。

  煙花,是夜的信息,是夜的祝福。

  朋友,是情的信息,是情的祝福。

  親人,是愛的信息,是愛的祝福。

  我們,在祝福中,迎來嶄新的一年!

春節心得體會12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它代表著團結、幸福和平空。新年新氣象,可以穿穿新衣,收收紅倉,放放鞭炮,太有趣了。

  除夕那天,爸爸殺雞殺鵝,媽媽做年菜,他們忙碌著,準備豐盛的晚餐,好大吃一番。外出工作的叔叔也趕回來吃年夜飯,吃過晚飯,大人們圍坐在電視機前看春節朕歡晚會。我們小孩子則穿著新衣服到外邊玩耍、放煙花……

  正月初一,小朋友們到外面嬉戲,整條村子成了小朋友的〞歡樂樂園〞,熱鬧極了。他們有的在買自己喜歡的'玩具,有的聚集在一起玩耍,有的在觀看別人打籃球,還有的在高興地放鞭炮……節目多不勝數,讓小朋友們忘記了以前傷心的記憶,讓他們能夠在這歡聲笑語中能得到意義非凡的樂趣,認真到新的朋友。

  正月初十,村子里更是熱鬧極了,與正月初一截然不同。在這一天里,地面上擺了許許多多、各種各樣的東西,小朋友可以到那里買特別的玩具,可以贏得新潮的獎品,讓自己感到十分激動、自豪。村子里又一次出現了熱鬧的場面。如果你對這些場面感到無聊,你也可以去野外看一看美麗的景色,去接觸美麗的大自然。

  在春節期間,我們可以擁有難忘的熱鬧與寶貴的快樂。

春節心得體會13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如喜氣洋洋的春節、團圓的中秋節、祭親的清明節……但我獨情于春節,因為我可以穿漂亮的衣服,賺很多壓歲錢。

  這首詩無疑是春節的最佳寫照。這意味著春天的到來,一切都會恢復,植被會改變,新的播種和收獲季節將再次開始。人們度過了寒冷的冬天,期待著春天,充滿活力的日子,自然會以一種快樂的方式迎接它的到來。

  春節在中國非常隆重和重視,俗稱過節″。每個家庭都會撕下舊的春和福字,貼上新買的,這叫除舊迎新。除夕之夜,人們的手機一遍又一遍地響起。是手機新年的趨勢在當下涌動,人們收到了新年的祝福和問候。

  桌上擺著一大桌美味佳肴。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飯,談論過去一年的瑣事,回憶起一點點的話語,字里行間充滿了幸福的味道。晚飯后,打開電視,享受春節聯歡晚會帶來的.視覺盛宴。偶爾,我們會被素描和相聲節目中的情節對話逗樂,并不時對節目發表意見。

  第一天早上,我起得很早,穿上新衣服,打扮得很好,然后走在街上,和鄰居、親戚和長輩一起慶祝新年。在路上相遇,高興地說:″過年好!壓歲錢鼓鼓地裝滿了小包,心里比吃蜜還舔。然后走親訪友,美美地吃了幾頓大餐。

  正月十五過后,即使是春節結束。月亮是圓的,像一個大圓盤。放煙花!五顏六色的煙花襯托出寂靜的天空,非常美麗。我迫不及待地想開始放煙花。煙花棒不停地在我手上擺動,有時變成一條龍,蜿蜒而漂浮;有時它變成了一個美麗的花環,更像是一幅美麗的畫面。

  新年播下新的希望,承載著我們的夢想!新年真好!我愛春節!

春節心得體會14

  時光匆匆,歲月如梭,一載流年又從指尖滑過,回首來路,有風有雨,回眸世事,有喜有悲。山水一程,日月三江,任時光荏苒,光陰的故事總在一遍遍的述說。時間無法留住,記憶卻永銘心間。在這辭舊迎新之時,辭去舊歲也辭去冷冬的寒涼,迎來新春也迎來一春的暖意。歡樂是一種心情,淡然也是一種心境,新年伊始,在清新的民歌中,守候著民族的深遠與浩翰,在歌聲中一剪寒梅伴著雪花帶著新年的祝福香飄四方!

  忙碌了一年的親人朋友都放下了往日那沉重的工作回到家,一打開電視就聽到了過年啦!這是頭條新聞。這是人人心中的頭條新聞。這新聞是隆重,是喜慶,是莊嚴,是團聚,是溫暖,是敬意。這兩個字,在人們心中份量很重,含義卻越來越單薄。于是過年就簡單成了對春運的不滿、對春晚的嘮叨,簡單成了一頓年夜飯和幾掛煙花爆竹。

  過年被稱為春節,是從民國開始的,至今未滿百年。對過年的叫法,歷代雅稱不同,其中元旦和元日比較通行。“年”在甲骨文中,寫為上“禾”下“人”,是一個人頭頂谷物的樣子,此字周代才有。堯舜時稱“年”為“載”,夏代稱“歲”,商朝稱“祀”。“祀”的意思,就是四時已過,要奉祀神靈祖先了,過年的習俗便源于此。

  現在過年多被看作一種民俗,流傳的也是一些民間傳說。其實在古代,過年不僅是一種民俗,更是一種政治行為,是一年中最神圣、最莊嚴的日子,當然也是民眾最歡樂的日子。

  農耕傳統,注定了中國人非常重視天、地、雨水,而這一切都要仰仗時序。春節是一年時序變化之始,從周代開始,關于春節就形成了一門復雜的學問,在《禮記》《尚書》中都有記載。由于這份歷史記憶的缺失,使我們已不大理解春節的真正含義了,從中感受到的神圣和歡樂,自然也比古人少了很多。

  天人合一,是傳統中國人的價值觀,也是春節的靈魂所在。若沒有這個理念,我們就很難理解春節民俗中的很多行為。

  中國人自古相信,只有在自然神的引領和關照下,人類才能獲得有保障、有秩序的生活。所以一年之始,祭祀天地諸神、表達對天地的敬畏,便成為國家最重要的政治活動。《禮記》記載,在立春前三天,天子便開始齋戒。立春之日,天子要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和大夫,到東郊舉行迎春典禮,禮畢回朝,天子再對各級官員進行賞賜。正月第一個辛日,天子要代表國家舉行祭天之禮,來祈禱天下谷物豐收。亥日,天子要帶領官員一起,去親自耕種用來祭祀天帝用的農田,用來表達對天地的敬意。民眾的生活資源,均來自山林河湖,所以正月,各地政府還要祭祀山林河湖。為了保護牲畜繁殖,規定祭祀的牲畜不能用雌的。

  這是國家禮儀。到了民間,也有很多做法來表達對自然和祖先的敬意。到宗祠祭祖是民間過年一個重要內容。除此之外,臘月二十三祭灶王爺,除夕夜設天地桌接神,供奉天地諸神,都是春節的重要禮儀。像河南等地,還把初十當作石頭的生日,這一天不能用任何磨、碾等石制工具,人們向石頭焚香致敬,設供物祭祀石頭。這可能這是從石器時代保存下來的禮儀。總之,春節里無論國家還是民間,敬奉天地諸神和祖先的禮儀都是重要內容。這些禮儀表達了對天地和先祖的遵從與敬畏,也使人們在春節中體會到了一種神圣感。

  古人在正月還有很多禁忌,這些在《禮記》中也有記載。我們的先祖明白,對自然界的.保護,其實是對人類自身的保護。比如正月禁止砍伐樹木,不可搗毀鳥巢,不可殺害幼蟲,以及未出生的或剛出生的動物與幼鳥,不可捕殺幼獸、掏取鳥蛋,不可聚集大批民眾,不可建筑城郭。這些禁忌,體現的都是傳統中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存意識。可惜的是,這樣一些禁忌,很多已被我們遺忘。

  這里只說了一點古人春節禮儀的片斷,從這些片斷,我們可以感受到春節的靈魂,首先是對天地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以及對先祖的追憶和緬懷。只有在與天地和諧共處的氣氛中,人們從世間感受到的歡樂才更真切。在全球關注生態文明的今天,我們溫習古人關于春節的禮儀,能讓我們更深刻地感知到中國傳統生活的優雅。在擁有了相應的文化心理后,我們對春節的感受也會變得豐富一些。

春節心得體會15

  春節,是我國民族傳統節日中影響最為深遠,禮儀最為隆重,人們最為重視的節日。因其時適值隆冬將盡,新春界臨,故又稱春節。

  過春節,糕和饅頭是一定要蒸的,糕諧音“高”表示高升發財、蒸蒸日上的意思,;饅頭象征“滿”、“發”。寓意這一年中能有個好彩頭。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每逢春節來臨,各家各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撣拂塵垢蛛網。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掃塵過后,家家戶戶紛紛上街購買春聯,窗花,年畫等,將宅子里里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它們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而且也為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更寄托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

  除夕夜,大地被一種和諧的.氣氛籠罩,一家老小圍坐在一起共敘天倫。隨著陣陣的歡聲笑語,一個個煙花爭先恐后地飛向空中,在空中開出各種美麗的形狀,有花朵狀的,有柳條狀的,有圓形的,數不勝數,把整個夜空映得五彩斑斕。孔明燈點綴著夜空,隨風四處飄散著。爆竹聲此起彼伏,不絕于耳。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午夜,新年鐘聲的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這聲聲爆竹寄托了人們的美好愿望。

  人們都穿著新衣服,打扮整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共祝新年大吉大利。春節最高興的就是我們這些小孩了,因為過年了,我們不僅都有新衣服穿,還有吃不完的好東西。更重要的是能得到長輩們的壓歲錢,它寄托了長輩們對晚輩的關愛和希望。

  春節是新的開始,是播種希望的季節。它以祭祖敬老、感恩祈福、闔家團聚、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象征著團結、興旺,對未來寄托新的希望的佳節,是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一種憧憬。

【春節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春節心得體會06-02

春節的心得體會09-02

春節旅游心得體會02-28

春節大掃除心得體會04-10

春節后學習心得體會06-08

2020年觀看央視春節聯歡晚會心得體會09-04

春節創業對聯09-26

春節活動總結01-28

春節請假條春節請假怎么寫04-03

優秀春節活動總結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