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_黑人又大又粗又硬XXXXX_欧美疯狂做受XXXXX高潮

孔子的名言

時間:2022-12-16 18:14:47 名言語錄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孔子的名言(集錦1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秀的名言吧,名言是我國文化悠久,博大精深的具體體現。為了幫助大家積累更多名言,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孔子的名言,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孔子的名言(集錦15篇)

孔子的名言1

  1. 子曰:“禮之用,和為貴。”

  【譯文】有子說:“禮的應用,以和諧最為重要。”

  2.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

  【譯文】孔子說:“不怕別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別人。”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矩。”《論語》

  【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學習,三十歲立足于社會,四十掌握了知識而不致迷惑,五十歲了解并順應了自然規律,六十歲聽到別人說話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歲可以隨心所欲,又不超出規矩”

  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論語》

  【譯文】孔子說:“君子普遍地團結人而不相互勾結;小人相互勾結而不能普遍地團結人。”

  5.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譯文】孔子說:“只讀書而不深入思考就會茫然無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產生疑惑。”

  6.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

  【譯文】孔子說:“看見賢德的人就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7.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論語》

  【譯文】子貢說:“君子的過錯,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樣啊:有了過錯,人人都看見了;改正的時候,人人都仰望著。”

  8.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譯文】孔子說:“有道德的人不會孤單,一定會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伙伴。”

  9.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

  【譯文】孔子說:“君子事事嚴格要求自己,小人事事嚴格要求別人。”

  10.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論語》

  【譯文】孔子說:“君子不單憑語言來薦舉人,也不單憑人來廢除他的言論。”

  11.十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怨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

  【譯文】子貢問孔子說:“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嗎?”孔子說:“那就是恕道吧!我所不情愿強加給自己的,就不要強加給別人。”

  12.十 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

  【譯文】孔子說:“花言巧語能敗壞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會敗壞大事情。”

  13.十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論語》

  【譯文】孔子說:“主張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謀事。”

  14.十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譯文】孔子說:“學習并且不斷溫習與實習,不也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很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15.十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論語》

  【譯文】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滿足,居處不求舒適,勤勉做事而說話謹慎,到有賢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說是好學的

  關于孔子的名言及賞析【精選篇】

  1. 是可忍,孰不可忍。《論語·八佾》譯文:這種事如果可以容忍,那還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事呢?

  2. 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顏淵》譯文:廣泛地學習文化典籍,再用禮儀加以自我約束,就不致于產生叛離之心了。

  3.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微子》譯文:過去的已經無可挽回,未來的還來得及改正。

  4. 過而不改,是為過矣。《衛靈公》譯文:有了錯誤而不改正,這才是真正的錯誤呢。

  5.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譯文: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做我老師的。選擇他們的優點加以學習,看到他們的缺點,自己就可以改正。

  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譯文: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也不要強加給別人。

  7.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譯文:本身品行端正,就是不發命令,人民也會照著去做;本身品行不正,即使發布命令,人民也不會聽從。

  8.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憲問》譯文:君子認為說得多而做得少是可恥的。

  9.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譯文:學習知識并按一定的時間去溫習它,不也是很高興的嗎?

  10. 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無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述而》譯文: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而趟水過大河,這種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不同他共事。同沃共使的一定要是遇事謹慎小心,喜歡動腦子想點子來完成任務的人。

  11. 大言不慚,則無必為之志。《論語·憲問》譯文:一個人如果大言不慚,那么,他一定沒有實際去做的志向。

  12.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論語·泰伯》譯文:《曾子說》鳥將要死的時候,鳴叫的聲音是悲哀的;人將要死的時候,說的話是善意的。

  13.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譯文:人沒有對將來的考慮,必定會有近在眼前的憂患。

  14.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衛靈公》譯文:君子嚴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別人。

  15. 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季氏》譯文:君子有三件事情應該警戒:青少年時期,血氣還未養成,要警惕不可迷戀女色;到了壯年時期,血氣正在旺盛,要警惕不可爭強好勝;等到年紀變老,血氣已經衰退,要警惕不可貪得無厭。

  16. 道不同,不相為謀。《論語·衛靈公》譯文:主張不同,不能互相商量謀劃。

  17.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譯文:人不講信用,真不知道怎么可以呢!

  18.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譯文:看到賢人,就應該想到要向他看齊;看到不賢的人,就應該自我反省。

  19.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譯文:和朋友交往,說話誠實能講信用。

  20. 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子罕》譯文:聽到合乎原則的話,能不接受嗎?而接收之后能改正錯誤才可貴。聽到順從自己的話,能不高興嗎?而高興之后能分析鑒別才可貴。而盲目高興,不加分析;或表面接受,實際不改,對這種人我實在沒有辦法啊。

  關于孔子的名言及賞析【熱門篇】

  1. 既來之,則安之。《論語·季氏》譯文:原意是既然把他們招撫來,就要把他們安頓下來。后指既然來了,就要在這里安下必來。

  2. 其言之不祚,則為之也難。《憲問》譯文:他的話大言不慚,要他做起來就很難了。

  3.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論語·里仁》譯文:君子懂得義,小人懂得利。

  4.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譯文:軍隊可以被奪去主帥,男子漢卻不可被奪去志氣。

  5. 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衛靈公》譯文:花言巧語會敗壞道德。遇到小事不能忍耐,就會擾亂了大事。

  6. 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論語·公冶長》譯文:真像是腐朽的木頭不能再雕刻什么了,糞土的墻壁不能再粉刷了。

  7. 過也,人皆見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論語·子張》譯文:子貢說:過錯,人們都看得見;等到他改正了,人們都會仰望他。

  8.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衛靈公》譯文:君子莊重而不與人爭執高下,合群而不拉幫結派。

  9. 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譯文:說話一定守信用,行動一定堅決果斷。

  10. 仰之彌高,鉆之彌堅。《論語·子罕》譯文:抬頭仰望,越望越覺得高;努力去鉆研,越鉆研越覺得艱深。

  11.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譯文: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時節,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后凋謝的。

  12. 始我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我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論語》譯文:開始時,我對于人,是聽了他的話便相信他的行為;現在,我對于人,是聽了他的話還要觀察他的行為。

  13. 四海之內皆兄弟。《論語·顏淵》譯文:《君子只要認真謹慎,沒有過失,對人恭敬而有禮貌》天下的人都是兄弟。

  14. 君子合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論語·子路》譯文:君子講求和諧而不盲從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諧。

  15.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譯文:《我教導你的知識》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這種態度才是明智的。

  1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譯文:《對任何事業來說》,知道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不如以實行它為快樂的人。

  17.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憲問》譯文:國家政治清明,那么說話和行動都要正直;國家政治黑暗,難么行為要正直,而說話要謹慎隨和。

  18.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論語·泰伯》譯文:不在那個職位上,就不要過問那個方面的政事。

  19.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論語·學而篇第一》譯文:君子專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方法也就有了。

  20. 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譯文:君子說話要謹慎,做事要勤快。

  21. 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衛靈公》譯文:小事上不能忍耐,就會壞了大事。

  22.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譯文:只讀書不思考就會迷惘,只空想不讀書那就危險了。

  23.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論語·學而》譯文:《曾子說》要慎重地辦理好喪事,虔誠地追祭祖先,《這樣做了》人民地道德就會歸復忠厚老實。

  24.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論語·憲問》譯文:不憂慮別人不知道自己《的長處好處》,只憂慮自己無能。

  2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譯文:做工的人想把活兒做好,必須首先使他的工具鋒利。

  26. 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季氏》譯文:君子要有九種考慮:看到的時候要思考是否看明白了,聽的時候要考慮是否聽清楚了,待人接物的臉色要考慮是否溫和,容貌態度要考慮是否恭敬,說話要考慮是否誠懇,辦事要考慮是否認真,遇到疑難問題要考慮如何向別人請教,怨怒發作前要考慮將引起的后果,看到名利時要考慮得到它是否合乎道義。

  27.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論語·述而》譯文:發憤時,竟忘記了吃飯;快樂時,便忘記憂愁。簡直連衰老就會到來也不知道。

  28.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譯文:學習永不滿足,耐心地教導別人而不倦怠。

  29.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譯文:聰明,愛好學習,向下面的人請教而不以為恥。分。

  30. 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論語·子罕》譯文:年輕人是值得敬服的,怎么知道將來的人們不如現在的人呢?

孔子的名言2

  1、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2、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免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

  3、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4、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5、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6、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7、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8、孟子退自齊梁,述堯舜之道而著作焉,此大賢擬圣而作者也

  9、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

  10、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2、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3、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5、孟子言凡欲天子之萬乘者,且於其內取千乘,而為天子之諸侯;欲諸侯之千乘者,且於其內但取百乘而為之大夫,是亦不為少矣,何必交相爭奪,慕多為勝耶

  16、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

  17、五谷者,種之美者也,茍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18、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義,而先且以自利,則不交相殺奪,故不足自飽饜。言必殺奪

  19、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20、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

  21、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22、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與跖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

  23、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載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24、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25、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26、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27、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28、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

  29、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30、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31、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饑而死也

  3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33、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34、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35、惟有賢者然後乃得樂此耳。謂修堯舜之道,國家安寧,故得有此以為樂也。不賢之人,亡國破家,雖有此,亦為人所奪,故不得以為樂也。

  36、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37、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眾

  38、仁義禮智,非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39、生有淑質,夙喪其父,幼被慈母三遷之教,長師孔子之孫子思,治儒述之道

  40、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孔子的名言3

  1、 其使民也義。

  2、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4、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6、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7、 放于利而行,多怨。

  8、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9、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10、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11、 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

  12、 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3、 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14、 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15、 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17、 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18、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19、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20、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21、 賢哉,回也。

  22、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23、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4、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25、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26、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27、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28、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29、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30、 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31、 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32、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33、 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34、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35、 子謂于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

  36、 其使民也義。

  37、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8、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39、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0、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41、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42、 放于利而行,多怨。

  43、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44、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45、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46、 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47、有教無類。

  48、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49、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50、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51、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52、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5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54、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55、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56、巧言亂德。

  57、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58、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59、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60、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61、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62、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63、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64、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65、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

  66、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67、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68、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69、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70、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

  71、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72、施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73、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74、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75、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7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7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78、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79、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80、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81、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

  82、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83、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84、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85、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的欲,不逾矩。

  86、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8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88、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89、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90、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91、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

  92、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93、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94、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95、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96、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

  9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98、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99、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100、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101、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102、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103、圣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104、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105、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106、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107、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108、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109、茍正其身,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110、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11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112、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

  113、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114、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115、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116、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乎?

  117、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118、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119、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120、巧言令色,鮮矣仁。

  121、不學詩,無以言。

  122、君于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123、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124、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25、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126、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乎。

  127、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128、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29、放于利而行,多怨。

  130、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孔子的名言4

  1) 孔子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2) 孔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3) 孔子 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4) 孔子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5) 孔子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6) 孔子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7) 孔子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8) 孔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9) 孔子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10) 孔子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11) 孔子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2) 孔子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3) 孔子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4) 孔子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15) 孔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16) 孔子:《論語·憲問》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17) 孔子:《論語·公冶長》 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18) 孔子:《論語譯注》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的名言5

  1) 君子喻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2)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4) 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 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8)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9)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晝夜"

  10)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11)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12)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13) 濯足急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

  14) 朝聞道,夕死可矣

  15)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孔子的名言6

  1)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2) 其使民也義。

  3)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5)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6)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7)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8) 放于利而行,多怨。

  9)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0)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11)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12) 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

  13) 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4) 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15) 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16) 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17) 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18)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19)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20)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孔子的名言7

  1論孔子名言

  孔子說:“看見賢人就想和他們看齊,看見不是賢人的人就在內心自己反省。”這句話看起來簡簡單單,再怎么看也就那么一句話,然而,深入一想,如今的我們有誰能做到像孔子說的那樣?我想大概是少之又少吧!但是,“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的這種精神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的。

  開朗的人必然會比內向的人朋友多,人緣好,設想一下,如果一個內向的人羨慕那些外向開朗的人緣,如果他一天只會在那想:“哎,如果我是他那該多好,那么我就不會再孤獨,再寂寞,如果我是他……”如果他不去想辦法使自己變開朗,變得人緣好,那么,他一切一切的“如果”就會永遠的是“如果”,不會去實現,他也永遠不會變得人緣好;成績好的人,必然得不到老師們的贊賞,同學們的夸獎,如果一個成績不太好的人夢想自己的成績變好,得到老師贊賞,同學夸獎,可如果他一天不去努力使自己提高,成績出類拔萃,只會在那空想的話,那他的夢想就怎么也不會變成現實,他終究是那個成績不好的人,得到老師的贊賞,同學的夸獎終究只是夢,只是幻影;富人必然會有很多窮人沒有的權力,如果一個窮人想擁有富人那樣的權力卻只會坐在那乞求上帝,不去想怎樣才能讓自己成為富人,讓自己擁有富人那樣的權力的話,他就只能坐在地上乞求富人施舍錢財。如果人們沒有“見賢思齊焉”的這種精神,那么窮人還是窮人,成績差的人還是成績差的人,內向的人還是內向的人,不會有所改變。有些人看到一些品德差的人就只會在一旁指指點點,可你們有沒有想過,你身上也正有這樣令人討厭的品格,別人同樣的討厭你,因此,我們應有“見不賢而自省也”的這種精神。

  我們應做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省!

  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今天是星期天,我在家里讀《中華傳統美德格言》這本書,我讀了以后,覺得受益匪淺。特別是孔子“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句格言,對我的教育意義最大。

  這個格言后面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說的是:范仲淹是北宋時大文學家。一次,他寫了一篇文章,對自己的文章十分滿意。后來他的朋友李泰伯看了文章,建議把“德”字改成“風”字,這樣做既可以與前邊的“云山”、“江水”相呼應,并且更有韻味。范仲淹覺得李泰伯言之有理,便接受他的意見。經過這個故事,更可說明,當自己有了令自己滿意的成果,應當不恥下問,向人多請教。無論是誰,只要有學問,都該去向他們請教。

  我平時就沒有做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一點。正因為這樣,我還失敗過呢。記得有一天,我正在做奧數題,做著做著,一道題把我給難住了。我百思不得其解,可我還是一邊思索,一邊在草稿紙上比劃著:“一定要把這道題給解出來。”大約過了十分鐘,突然媽媽回來了,看到我正在做題,就不打擾我了,可又看見我愁眉苦臉,問我:“怎么了,解不出來了,我跟你一起解,好嗎?”“不用了,我自己做。”我答道。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我還是沒有把那道奧術題給解開。媽媽又走了過來,看了看那道題,思索了一會兒,“我知道了!

  ”媽媽說道。她把那道題的解法和意思全部告訴了我,我這才豁然開朗。還有一次,我記得我畫了一幅畫,自己認為畫的很不錯,就得意洋洋地拿給愛畫畫的妹妹看,妹妹看了以后說:“畫得真好,我還畫不出這樣的畫呢!

  ”我高興地笑了,妹妹也高興地笑了。妹妹又仔細地看,她說:“哥哥,你好象有一處地方畫錯了。”“哪里?我看看。”我說。妹妹指著畫說:“你畫得是春天春意盎然的景象,可吹的是西北風,這可是牛頭不對馬尾了吧。”“哎呀,我真粗心啊!

  妹妹你真仔細啊,你可以做評畫專家了。”我贊嘆著。妹妹“哈哈”地笑了。

  我讀了這本書,真是大有收獲。我以后一定改正這個缺點,一定要做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那我一定會有很大的進步,使自己更加完美。

  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今天,我們學了《論語十則》一課,里面都是論述孔子與他弟子的名言警句,使我受益匪淺。而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一句是:“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問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問也。”

  這句話是孔子的學生子貢問孔子先生為何用“文” 做孔文子的是好,孔子說:“他勤奮好學,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因此用“文”做他的嗜好。”“不恥下問”是后來流傳下來的一個成語,意思就是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

  當然,在我們平時生活中也是一樣,雖然有些人的知識學問的確不如我們,但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他們在某些方面及時不如我們,但是他們也有優秀的一面,沒有人是完美的,人與人之間就應該取長補短,多跟別人學習技術與經驗。只要他們在其他方面屄我們好,他們就可以做我們的老師,我們要虛心地去學習。而另一方面就是讓我們勤奮刻苦地學習,也不能全依靠別人的幫助。

  我也有同樣的經歷,有時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寧愿不會,空著不寫也不會虛心地去請教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只是一味地自己去想,最后終究落掉了重要的知識點。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我們要虛心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取長補短。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歷史的畫卷,因歲月的沖洗,顯得枯黃陳舊,將歷史的足跡點點抹淡。然而,華夏五千年的文化,總有些像《論語》一類的書籍雖早已褪去了華麗的色彩,顯得古老陳舊,但實則它與我們的距離并不遙遠。——題記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論語·衛靈公》。《論語》中有許多簡單的道理需要我們去感悟與實踐。它用的文字往往言簡意賅,但其蘊含的道理絕不會同表面一樣容易。就像《論語·衛靈公》中記載的',孔子的學子之一子貢,曾問了孔子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意思是有沒有一句話可以使人終生奉行的呢?孔子用商量的語氣對他說:“其恕乎!”什么叫“恕”呢?孔子又用了八個字解釋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那么也就是說,做任何事,都要推己及人,將心比心,不要強人所難,更不要給別人造成傷害。用現如今的話說,就是要學會寬容。

  《北京日報》曾刊登過這樣一件事:一位少年在公交車上吐了一口痰,女售票員讓他擦掉。少年感到很難堪,不愿去擦。女售票員給了他個臺階下,自己用紙把痰擦掉了。事后少年很后悔,他給報社寫了封信,表示向這位售票員道歉。這件事告訴我們,得理且讓人。寬容的感化常比劍拔弩張的作用要恒久得多。如果她不這么做,而是硬逼少年去擦痰,結果會是怎樣的呢?也許,不用我說,也可以想象得到。正因為女售票員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所以以寬容之心完美的化解了這件事。

  怎樣算寬容呢?就是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換位思考,包容他人;就是要學會忘記。因為克制性的寬容,不是真正的寬容,它不能從根源愈合心靈的傷口。只有那種不記、不究的寬容,才是寬容的真正境界。

  “其恕乎!”——就一個“恕”字,教會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的快樂,如何適應日常的秩序,找到人生的目標;就一個“恕”字,就是我們自己的一幅健康的心電圖,是這個世界的一張美好的通行證。讓我們學會如何去寬容別人吧!得過且過,我們的生活才會快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為人著想,人也會為你著想,真誠才能換真心。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這一點,世界會更加和平,安寧。生活會更加和諧,幸福,并充滿了快樂。

  ——后記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中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強加于別人身上。這句話說得短小而經典,因此被許多人引為座右銘掛在身上。

  沒錯,這句話說得很對,但是我想了想,難道只有是己所不欲,才能勿施于人嗎?那么己所欲,是不是就可以施于人?

  每個人都有這么一個習慣,就是總喜歡把自己認為好的東西介紹給另一個人。我有一個同學,他很喜歡周杰倫,于是他把周杰倫的海報貼滿了整個宿舍,又不厭其煩的給我們講述他的經歷,終于找來了同學對他的反感。可他最后還很委屈的說:這么厲害的人,難道你們不敬佩他嗎?誠然,JAY的名氣很大,但也不是全天下的人都喜歡他一個,畢竟還有喜歡劉德華,喜歡李宇春的。那位同學很喜歡周杰倫,是沒錯。但如果把這種喜歡橫加與別人身上,就是他的不對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信只要大家克制一點都能做到。但己所欲,勿施于人,這點要做好就相對困難了。因為己所欲是指自己喜歡的東西,依照每個人的心理特點,自己喜歡的東西就一定是好東西,既然是好東西,那把它拿來分給大家難道有什么錯嗎?其實錯就錯在這,因為我們喜歡的東西不一定每個人都喜歡。有人是金錢為至高無上,又認識金錢為糞土垃圾,道理便是這樣。有時我也會不知不覺地做出一些這樣的事情,比如我迷戀創網,便把同學們都推薦到創網上去,結果他們都認為那只不過是一個很普通的網站,絲毫不感興趣。剛開始我也費解,這么好的網站為什么他們全都置若罔聞?不過現在我明白了,每個人的興趣不同,一個文學愛好者當然喜歡像創網這樣能發表文章的網站,反之如果對一個討厭寫作的人來說又怎會喜歡上這里?可見一個人的愛好不同,個性不同,他所形成的世界觀也就不同。所以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東西,也沒有絕對差的東西,關鍵是我們自己對它的看法。

  大千世界,形形色色。有人愛江山,有人愛美女,有人愛財富,有人愛自由。如果把比爾?蓋茨的金錢送給犬儒學派的第歐根尼?拉爾修,我相信他一定會嗤之以鼻。正如我們無法接受自己討厭的東西一樣,也許別人也無法接受我們的好意呢!己所欲,亦勿施于人!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中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強加于別人身上。這句話說得短小而經典,因此被許多人引為座右銘掛在身上。

  沒錯,這句話說得很對,但是我想了想,難道只有是己所不欲,才能勿施于人嗎?那么己所欲,是不是就可以施于人?

  每個人都有這么一個習慣,就是總喜歡把自己認為好的東西介紹給另一個人。我有一個同學,他很喜歡周杰倫,于是他把周杰倫的海報貼滿了整個宿舍,又不厭其煩的給我們講述他的經歷,終于找來了同學對他的反感。可他最后還很委屈的說:這么厲害的人,難道你們不敬佩他嗎?誠然,JAY的名氣很大,但也不是全天下的人都喜歡他一個,畢竟還有喜歡劉德華,喜歡李宇春的。那位同學很喜歡周杰倫,是沒錯。但如果把這種喜歡橫加與別人身上,就是他的不對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信只要大家克制一點都能做到。 但己所欲,勿施于人,這點要做好就相對困難了。因為己所欲是指自己喜歡的東西,依照每個人的心理特點,自己喜歡的東西就一定是好東西,既然是好東西,那把它拿來分給大家難道有什么錯嗎?其實錯就錯在這,因為我們喜歡的東西不一定每個人都喜歡。有人是金錢為至高無上,又認識金錢為糞土垃圾,道理便是這樣。有時我也會不知不覺地做出一些這樣的事情,比如我迷戀創網,便把同學們都推薦到創網上去,結果他們都認為那只不過是一個很普通的網站,絲毫不感興趣。剛開始我也費解,這么好的網站為什么他們全都置若罔聞?不過現在我明白了,每個人的興趣不同,一個文學愛好者當然喜歡像創網這樣能發表文章的網站,反之如果對一個討厭寫作的人來說又怎會喜歡上這里?可見一個人的愛好不同,個性不同,他所形成的世界觀也就不同。所以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東西,也沒有絕對差的東西,關鍵是我們自己對它的看法。

  大千世界,形形色色。有人愛江山,有人愛美女,有人愛財富,有人愛自由。如果把比爾?蓋茨的金錢送給犬儒學派的第歐根尼?拉爾修,我相信他一定會嗤之以鼻。正如我們無法接受自己討厭的東西一樣,也許別人也無法接受我們的好意呢!己所欲,亦勿施于人!

  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我,從小便是孔子爺爺的小“粉絲”。每每打開《論語》,品讀那些字字句句,就如同穿越千年的時空隧道,與孔子爺爺對話,聆聽智者的心音,體悟圣者的教誨,在潛移默化中領悟做人的道理。

  我最喜歡的一句話莫過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幾個人結伴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我要選擇他們的優點加以學習,看到他們的缺點再審查自己,有利于自我對照檢查改正和提高。這樣,無論同行的人善或不善,都能幫助我變得更好更強。

  “三人行,必有我師”告訴我們能者便是最好的老師。在我們成長過程中,身邊總有一些人陪伴著我們一起學習、成長。其實,他們每一個人身上都有可貴的閃光點值得我們去借鑒,來彌補我們的不足。在我們擁有55個成員的班集體中,許多同學都有著一技之長。那些運動健兒、“繪畫大師”、手工巧匠、“小提琴家”,都是班級里最亮麗的風景線。我們的身邊處處都有老師,不是嗎?

  “三人行,必有我師”告訴我們做人應謙遜、要寬容。謙遜和寬容是一種態度和精神,也是人與人相處的調和劑。傳說上帝在造人時,把裝有每個人缺點的口袋縫在后背,裝有別人缺點的口袋縫在胸前。所以,人們往往只看到別人的缺點,卻忽視了自己的不足。孔子爺爺早在千年前就用寥寥十余字告訴我們,我們要多學習他人長處,將別人缺點引以為戒。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這樣,不僅自身修養得到提高,還與身邊的朋友更加親近。這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不是嗎?

  高山之所以雄偉綿延,是因為它從不舍棄一塊石子;大海之所以壯闊無邊,是因為它不隨意揮灑一滴水珠。我們要象山和海一樣,善于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點滴之長。“三人行,必有我師”,孔子爺爺,謝謝您為我們留下如此生動的教誨。

  其實我在班里的成績還不錯的,可是到了這里就排在后面了,所謂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樓外有樓,三人行,必有我師啊。

  8三人行,必有我師

  這句話幾乎家喻戶曉,出自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論語》,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為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說: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孔子認為每個人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這句話充分體現了孔子自覺修養、虛心好學的精神。

  “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話說的是幾個朋友在一起相處,每個人身上都有我們學習的地方,不能憑借一個人學習成績的好壞來評價人品的好壞,就算一個人腦子再笨,那他身上肯定也會有值得你學習的地方。

  就那前幾天發生的一件事來說吧!我由于不小心把王俊輝的鼻子撞出血了,于是班主任劉老師把我媽媽和王俊輝奶奶都請到了學校。王俊輝見他奶奶來了,趕緊對她奶奶說:“奶奶,您不要著急,您先坐下來。”他奶奶走的時候,王俊輝又說:“奶奶,下樓梯您要慢慢走,不要摔著。”我看到了這一幕,心理很是佩服,王俊輝的一舉一動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我覺得王俊輝在禮儀方面做得比我好。在學習上,王俊輝上課不認真聽講,做小動作,老師布置的作業也不寫,如果寫的話也是糊,成績也不好,每次考試總是排在全班的倒數,和我的成績根本就不能比,但是我今天卻發現了王俊輝還有懂禮貌這個優點呢!所以王俊輝這方面還是值得我學習的。

  “三人行必有我師”這七個字教會了我看人不能往他的短處上看,要多看看他的長處,并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人無完人,要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使自己不斷進步,更上一層樓,做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話應該成為我們每個人的座右銘。

  這就是我對“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話的理解。

孔子的名言8

  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3、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

  4、施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6、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

  7、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8、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9、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

  10、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1、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12、自行束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1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4、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15、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6、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17、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18、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19、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謂之“文”也。

  20、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21、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2、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

  23、子路問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24、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

  25、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26、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27、圣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28、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29、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30、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31、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32、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3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34、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35、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36、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

  37、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

  3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39、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40、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

  41、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42、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語言無味。

  4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44、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45、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46、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47、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

  48、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49、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50、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51、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52、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53、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5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5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56、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57、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58、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59、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

  60、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孔子的名言9

  1.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 孔子

  2.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 孔子

  3.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 孔子

  4.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 孔子

  5. 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 孔子

  6.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 孔子

  7. 子曰: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 孔子

  8.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孔子

  9. 朝聞道,夕死可矣。 —— 孔子

  10. 孔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 孔子

  11.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 孔子

  12. 子曰: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 孔子

  13. 未知生,焉知死? —— 孔子

  14.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 孔子

  15.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孔子

  16. 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 孔子

  17.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 孔子

  18. 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 孔子

  19.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于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 孔子

  20. 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 孔子

  21.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 孔子

  22.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 孔子

  23. 子曰: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 孔子

  24. 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 孔子

  25.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摘孔子《論語》、朽木不可雕也。 —— 孔子

  26. 移風易俗,莫善于樂。 —— 孔子

  27. 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 孔子

  28. 博學于文,約之以禮。 —— 孔子

  29.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 孔子

  30.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 孔子

  31. 孔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 孔子

  32. 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 孔子

  33.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 孔子

  34. 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 —— 孔子

  35. 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 —— 孔子

  36. 孔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 孔子

  37. 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 孔子

  38.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孔子

  39.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 孔子

  40. 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 孔子

  41.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 孔子

  42.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 孔子

  43. 內不欺己,外不欺人。 —— 孔子

  44. 夫子莞爾而笑。 —— 孔子

  45. 子曰:禮之用,和為貴。 —— 孔子

  46.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 孔子

  47.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 孔子

  48. 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 孔子

  49. 子曰:不遷怒,不二過。 —— 孔子

  50.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孔子

  51.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 孔子

  52. 學而不思則惘。 —— 孔子

  53. 不學禮,無以立。 —— 孔子

  54.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 孔子

  55. 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 孔子

  56.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 孔子

  57. 孔子曰: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 孔子

  58. 孔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 孔子

  59.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孔子

  60.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 孔子

  61.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孔子

  62.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摘孔子《論語》、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 孔子

  63. 孔子曰:習相近也,性相遠也。 —— 孔子

  64.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 孔子

  65. 孔子曰: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 孔子

  66.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守。 —— 孔子

  67. 子曰:不學禮,無以立。 —— 孔子

  68. 子曰:茍志于仁矣,無惡也。 —— 孔子

  69. 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 孔子

  70. 子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 孔子

  71.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 孔子

  7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 孔子

  73. 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 孔子

  74. 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 孔子

  75. 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 孔子

  76. 孔子曰:因材施教。 —— 孔子

  77. 子曰: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 孔子

  78. 孔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 孔子

  79. 孔子曰:有教無類。 —— 孔子

  80.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 孔子

孔子的名言10

  1)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2)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3) 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4)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5) 君子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6)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7) 君子上達,小人下達。——《論語·憲問》

  8)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9)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10) 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11)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孔子的名言11

  1.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馀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2.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 孔子名言

  3.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4.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5.不有祝?它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矣

  6.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

  7.質勝文則野 文勝質則史 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 孔子名句

  8.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9.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10.先勞苦而后得功,此所以為仁

  11.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

  12.逝,往也。言君子可使往視之耳,不肯自投從之 —— 孔子名句

  13.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14.何事於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

  15.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16.自行束?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17.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 孔子名言

  18.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

  19.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20.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21.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22.聽其言而觀其行。

  23.解釋聽了他的話還要觀察他的行為才肯相信。

  24.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25.解釋不在那個職位,就不謀劃那方面的政事。

  26.名不正,則言不順。

  27.解釋名分不正,說話就不能順理成章。

  28.割雞焉用牛刀?

  29.解釋殺雞何必用宰牛的刀呢?

  30.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31.解釋執政者不因人說好聽的話就提拔他們,也不因他是壞人就鄙棄他說過的正確的話。

  32.有教無類

  33.解釋我對凡來求學的人,都無區別地加以教育。

  3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35.解釋懂就就懂,不懂就說不懂,才是聰明人。

  36.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7.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子張曰“何為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為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摘孔子《論語》

  38.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39.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40.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41.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42.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43.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44.子謂于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4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6.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4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8.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49.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50.放于利而行,多怨。

  51.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52.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53.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54.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

  55.(“撰”去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56.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57.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58.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59. 不學禮,無以立。

  60.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孔子的名言12

  1.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2.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3.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4.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5.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6. 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7. 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8.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9. 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10.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11. 子謂于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

  12. 其使民也義。

  13.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4.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15.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6.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17.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18. 放于利而行,多怨。

  19.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0.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21.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22. 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3. 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24. 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25. 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26.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7. 不學禮,無以立。

  28.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29.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30.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31.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32.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33.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34. 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35.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36.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37. 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38.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39.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40. 過,則匆憚改。

  41. 不遷怒,不二過。

  42.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43.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44.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45.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乎?

  46. 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47.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48.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49.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50. 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51.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52. 巧言亂德。

  53. 巧言令色,鮮矣仁。

  54. 剛、毅、木、訥近仁。

  55.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56. 聽其言而觀其行。

  57. 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58.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59. 君子名之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60.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61. 禮之用,和為貴。

  62. 放于利而行,多怨。

  63. 不學禮,無以立。

  6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5.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66.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67.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68.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9. 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70.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71.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72. 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73.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74.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75.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76. 過,則匆憚改。

  77. 不遷怒,不二過。

  78.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79.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80.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81. 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82.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83.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84.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85. 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86.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87. 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88. 巧言令色,鮮矣仁。

  89. 剛、毅、木、訥近仁。

  90.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91. 聽其言而觀其行。

  92.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93.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94.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95.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96.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97.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98.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99.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100. 禮之用,和為貴。

  101.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02. 三千人弟子,七十二賢人。

  103.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04.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5.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106. 是可忍,孰不可忍?

  107. 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

  108.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109.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110.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111. 賢哉,回也!

  112.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113.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孔子的名言13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要善于發現別人的優點;我們要虛心向他人學習。另外還告訴我們要從別人的缺點去反省和檢討自己的行為,及時做出修正,讓自己更出色。雖然大家都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因為人們常犯的一個通病,就是往往看到自己的優點和他人的缺點,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和他人的優點。在學校里那些調皮搗蛋,成績差得同學我們就會認為他們全身都是缺點,一無是處,而相反那些成績好的同學,大家就會認為他們什么都好。其實不是這樣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只是有些人優點多一點,而有的人缺點多一點而已。比如說我們班的付震吧,他學習成績不是很好,但他很關系集體:有一次,我們班的垃圾桶壞了,第二天就只有他拿了一個新的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值得我們去學習。我們大家在一起就是為了互相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共同努力!

孔子的名言14

  1)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 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3) 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4) 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5)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6)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論語·憲問》

  7)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8) 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9)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10) 聽其言而觀其行。

  11) 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學而》

  12)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孔子的名言15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

  2、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孔子

  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孔子

  4、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孔子

  5、不遷怒,不貳過。——孔子

  6、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孔子

  7、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孔子

  8、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孔子

  9、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孔子

  10、君子不以利害義,則恥辱安從生哉!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少愈,禍生于怠惰,孝衰于妻子。察此四者,慎終如始。——孔子

  11、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孔子

  12、朝聞道,夕死可矣。——孔子

  13、過則勿憚改。——孔子

  14、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衰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孔子

  15、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孔子

  16、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孔子

  17、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孔子

  18、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孔子

  19、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孔子

  20、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孔子

  21、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

  22、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孔子

  23、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孔子

  24、未知生,焉知死?——孔子

  25、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孔子

  2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孔子

  27、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孔子

  28、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孔子

  29、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孔子

  3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

【孔子的名言(集錦15篇)】相關文章:

孔子的名言集錦15篇12-05

孔子的名言精選15篇12-05

孔子的名言(15篇)12-03

孔子的名言15篇12-03

孔子的名言(匯編15篇)12-12

經典的名言(集錦15篇)11-26

經典的名言集錦15篇11-25

孟子的名言集錦15篇12-13

勵志的名言集錦15篇11-29

讀書的名言集錦15篇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