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_黑人又大又粗又硬XXXXX_欧美疯狂做受XXXXX高潮

孟子經典名言

時間:2023-01-23 14:39:17 名言語錄 我要投稿

孟子經典名言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名言吧,名言作為一種引導、激活、推動教學的手段,具有釋疑解惑、點撥誘導、強化聯系、深化認識的功能。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樣的名言才是好的名言,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孟子經典名言,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孟子經典名言

孟子經典名言1

  1、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2、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出自《孟子·離婁上》

  3、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4、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孟子梁惠王下》

  5、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也,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

  6、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r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r(春秋)《孟子。離婁上》

  7、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8、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9、孟子的思想集中反應在《孟子》一書中。“施仁政,行王道”是他政治思想的中心內容。他主張“以德服人”,反對暴力治國,認為只有用“德”才能使人“心悅誠服”。“重民輕君”是他“仁政”學說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在哲學上,孟子是一個性善論和唯心主義者,繼承孔子的天命論,把人分為“先知先覺”和“后知后覺”,要求人們依“天命”行事,并提出“百年必有王者興”這一唯心史觀。在教育思想上,孟子非常重視培養賢才,認為“以天下與人易,為天下得人難,”“尊賢使能,俊杰在位”是國家富強的根本,“不信仁賢,則國空虛,”“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最快樂的事。

  10、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孟子

  11、孟子認為「端」是內在於自覺心的,屬於人的「本質」,即所謂人的「性」。人之性,必有異於禽獸之處,這種「異於禽獸」的性,便是「善端」。他指出,人之所以不善,是由於受私欲蒙蔽。因此,人應放棄私利,以達到社會的公義。目的是建立良好的個人道德觀。

  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13、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14、歷史是這樣創造的,最終的結果總是從許多單個的意志地相互沖突中產生出來的而最后出現的結果就是誰都沒有希望過的事物每個意志都對合力有所貢獻,因而中包括在這個合力里面的。——恩格斯誰也不能剝奪我們自由的意志。——愛比克泰德一切能夠毀滅人,然而受苦的人也能把痛苦消滅!——拜倫立志用功如種樹然,方其根芽,猶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葉,葉而后花。——王守仁意志堅強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塊一樣任意揉捏——歌德否定意志的'自由,就無道德可言。——弗勞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使意志獲得自由的唯一途徑,就是讓意志擺脫任性。——朱查黑爾

  15、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16、仁人無敵于天下。中國。戰國孟子

  1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孫丑》

  18、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孟子

  19、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孫丑上》

  20、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盡心。上》

  21、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

  22、生命是以時間為單位,浪費別人的時間等于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等于慢性自殺。魯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孟子

  23、尊賢育才,以彰有德。——孟子

  24、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

  25、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注釋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r

  26、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27、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

  28、親親,仁也;敬長,義也。——《孟子盡心上》

  29、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

  3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31、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先秦《孟子》)

  32、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

  33、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軻,戰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孟子

  34、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

  35、養心莫善于寡欲。孟子

  36、誠者,天之道;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離婁上》

  37、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孟子。離婁上》

  3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39、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40、親親,仁也敬長,義也。《孟子盡心上》

  41、世俗所謂不孝者,惰其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不孝也。——孟子

  42、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離婁上》

  43、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孟子

  44、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孟子告子下》

  45、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離婁下》

  46、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47、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出自《孟子。離婁上》

  48、子女是父母的至寶。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49、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意思是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50、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51、飽食暖衣而無書教,則近于禽獸。孟子

  52、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53、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

  54、三十六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因此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珂《孟子》

  55、樂以天下,憂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

  56、無禮是無知的私生子。巴特勒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孟子

  57、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58、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上)

  59、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孟子

  60、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注釋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

  6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62、思誠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為思誠之本。宋朱熹《書集注孟子集注》

  63、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64、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孟子

  65、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66、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

  67、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68、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孟子

  69、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告子下》

  70、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孟子經典名言2

  《孟子》是儒家經典之一,她在儒家典籍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孟子》是我國古代思想家孟子言論的總匯,被稱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元典。20xx年來它不僅一直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而且早融入了人們日常生活之中。

  《孟子》一書對于儒家的重要意義,在于它繼承并發展了孔子的重要思想。《孟子》的思想主體是倫理政治學說,其理論基礎是性善論。孟子認為,人都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這四心就是人類的文化規范——仁、義、禮、制的萌芽和根本。雖然從理論上來說人性是本善的,但從實際來看,人們處事并不能完全符合仁義標準。所以孟子強調品德修養,以此恢復喪失了的本性之善。由于強調自我品德的修養,孟子表出強烈的自尊,自強精神和一定程度上的人格獨立。將人性的理論推廣到政治領域,就是“仁政”的學說,這是孟子思想的核心。

  孟子的“仁政”學說,包含了對人民的重視,即民本思想,這個思想是孟子學說中最光輝的組成部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此書的作者孟子,是戰國時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少年家貧,有寡母撫養成人。在孟母“擇鄰處”、“斷機杼”的`教育下,他拜子思為師,潛心攻讀孔子的儒家學說,終成儒家思想的一代尊師。在書中他強調個人要自強奮斗,認為“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佛亂其所為”,他強調,只要不斷磨礪自己,終能戰勝困難,獲得成功。

  關于我對《孟子》讀后感,我定義,孟子是個不吃虧的人。

  《孟子》里有很多精彩的辯論,文章里體現出,他的每次辯論都是應變自如,有犀利雄辯的語言,站無不勝。

  他的不吃虧表現在,孟子在論辯中主張什么,反對什么,立場、觀點鮮明,而且感情色彩強烈。他反對不義之戰,歌頌正義之戰;反對暴政,贊揚仁政;反對楊墨,推崇孔子;反對窮奢極欲的權貴,同情水深火熱中的百姓。

  他的不吃虧得益于,孟子在論辯中長于說理,顯示出他雄辯的才華。他往往能針對對方的言論,不急不迫、一步緊似一步地論說開來,最后用精辟的語言概括出自己的思想,一針見血地指出對方的謬誤,確有說理痛切、發人深省、令人信服的效果。

孟子經典名言3

  孟子曰:“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梁惠王上)

  [譯文](孟子說:)(治理國家)不要違背農時,那么糧食就會吃不完的了;不用細密的魚網到池塘里去捕魚,那魚類水產就會吃不完的了;到山上去砍伐木材注意季節,那么木材也就用不完了。如果糧食和魚類水產吃不完,木材用不盡,這樣就會使人民供養家人安葬死者沒有什么顧慮了。做到了供養家人安葬死者沒有顧慮,那么這就是仁政的起點。更多孟子名言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

  相關文章。

  孟子曰:“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梁惠王上)

  [譯文](孟子說:)您的廚房里有肥美的豬肉,您的馬欄里有健壯的馬匹,可是您的老百姓面帶饑色,野外到處有餓死的尸體,這等于是您領著野獸來吃您的人民呀。野獸相互殘殺,人們尚且憎惡這種行為,而作為執掌人民政務的父母官,卻不能避免率領野獸來吃人,那您怎么能做老百姓的父母官呢?

  孟子曰:“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梁惠王下)

  [譯文](孟子說:)以人民的`快樂為快樂的人,人民也一定會以他的快樂為快樂;以人民的憂慮為憂慮的人,人民也一定會以他的憂慮為憂慮。樂與天下人民同樂,憂與天下人民同憂,做到了這樣還不能統一天下的人,是決不會有的。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梁惠王上)

  [譯文](孟子說:)尊敬自己的父母,并且將這種感情推及到別人的父母身上,愛護自己的兒女,并且將這種感情推及到別人的兒女身上,那么治理天下就可以向在手掌上轉動東西一樣容易了。

  孟子曰:“民事不可緩也。”(滕文公上)

  [譯文]孟子說:關系人民的事情不能夠拖延。更多孟子名言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相關文章。

  孟子曰:“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離婁上)

  [譯文]孟子說:暴君夏桀、商紂之所以喪失天下,是因為失去了天下民心。要取得天下有一定的方法:取得人民的信任,這就取得天下了。取得人民信任有一定的方法:取得他們的心,這就取得人民信任了。取得民心也有一定的方法,希望的東西應給他們并幫他們聚積,討厭的就不要加給他們,如此而已。

  孟子曰:“以佚道使民,雖勞不怨。以生道殺民雖死不怨殺者。”(盡心上) [譯文]孟子說:用使人民安逸的原則來役使人民,人民雖然勞累也不會怨恨。用使人民生存的原則誅殺暴民,被殺者雖死也不會怨恨殺他的人。

  孟子曰:“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時,用之以禮,財不

  可勝用也。”(盡心上)

  [譯文]孟子說:管理好耕地,減輕稅收賦斂,就可以使人民富足了。飲食按一定的時間,費用按一定禮儀,財富就會使用不完了。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盡心下)

  [譯文]孟子說:人民是最重要的,江山國土次于人民,而君主還在其最次。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戰國時期魯國人,魯國慶父后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孟子繼承并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圣”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

孟子經典名言4

  1、人皆可以為堯舜。

  2、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3、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4、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5、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饑而死也。

  6、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7、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也;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

  8、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9、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10、養心莫善于寡欲。

孟子經典名言5

  1、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可以久則久,可以速則速。——把握時機,該干嘛就干嘛。

  2、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都是相互的。

  3、人之有德慧術知者,恒存乎疢疾。獨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孟子》

  4、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5、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6、孟子曰:“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羿不為拙射變其彀率①。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中道而立,能者從之。”(《孟子·盡心上》)

  7、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踐形。

  8、若藥不瞑眩,厥疾弗瘳。——只有戳到痛處,藥方才起效。

  9、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10、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

  11、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12、富歲,子弟多賴;兇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爾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環境并不能成為一個人變壞的借口,一個人的心志是由自己控制的。

  13、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眼睛是不會騙人的,所以觀察一個人就觀察他的眼睛。

  14、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15、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無他,達之天下也。

  16、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時刻具備“仁、義、禮、智”之“四心”。

  17、窮困便獨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18、求則得之,舍則失之。

  19、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20、人之易其言也,無責耳矣。——管住嘴,對自己說的話,要負起責任。

  21、未同而言,觀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道不同不相為謀,何必恬不知恥。

  22、堯以不得舜為己憂,舜以不得禹、皋陶為己憂。夫以百畝之不易為己憂者,農夫也。——不同層次的人,憂慮的點不同,所以不要帶有偏見。

  23、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24、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25、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要想獲得更多自有,爭取做個勞心者吧。

  26、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27、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28、如千乘奪取萬乘,百乘奪取千乘,然後為飽足也。

  29、孟子曰:“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①,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zuō)②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孟子·盡心上》)

  30、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也。——確立了終身的志向,才沒有眼前的`憂患。

  31、體有貴賤,有大小。無以小害大,無以賤害貴。養其大者為小人,養其大者為大人。

  32、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3、若于齊,則未有處也。無處而饋之,是貨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貨取乎?——不義之財,不可收。

  34、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孟子》

  35、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36、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載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37、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養,養之至也。

  38、不孝有三,無后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后也,君子以為猶告也。——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39、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君子,定當志存高遠、潔身自好。

  40、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41、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42、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民心得天下。

  43、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44、魚和熊掌不可得兼。

  45、仰不愧于天, 俯不怍于人。——做人,無愧于心便好。

  46、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言非禮義,謂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義,謂之自棄也。——自暴自棄者,不接觸為妙。

  47、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48、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知己難求,好好珍惜。

  49、生有淑質,夙喪其父,幼被慈母三遷之教,長師孔子之孫子思,治儒述之道。

  50、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1、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①志,是為得之。(《孟子·萬章上》)

  52、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有了做事得邊界,才能好好做事。

  53、今國家閑暇,及是時,般樂怠敖,是自求禍也。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福禍并不是上天安排的,是自己求來的,所以請多行善積德。

  54、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

  55、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于《武成》①,取二三策②而已矣。仁人無敵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Chǔ)③ 也?”(《孟子·盡心下》)

  56、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57、人之患在好為人師。——不要好為人師,切記。

  58、則天下歸之,以政傷民,民樂其亡,以梃服強,仁與不仁也。

  5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60、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6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要有換位思考的能力、做法。

  6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3、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物皆然知,心為甚。——任何事情,都要去權衡下才能知利弊。

  64、分人以財謂之惠,教人以善謂之忠,為天下得人者謂之仁。

  65、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只要“人和”,沒有辦不成的事。

  66、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67、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68、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9、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70、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棄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71、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72、養心莫善于寡欲。

  73、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74、士無事而食,不可也。——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孟子經典名言6

  1、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2、仁者無敵。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養心莫善于寡欲。

  6、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7、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8、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9、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10、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11、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12、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13、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14、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5、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16、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1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8、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19、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20、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21、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2、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23、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24、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25、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6、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27、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28、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29、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30、尊賢使能,俊杰在位。

  31、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2、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33、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34、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5、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36、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37、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38、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39、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40、其進銳者,其退速。

  41、人皆可以為堯舜。

  42、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43、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4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5、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孟子經典名言7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授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孟子告子上》)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以養人之欲,給人之求。《荀子禮論》

  23.根據材料,孟子和荀子兩人中, 主張“性本善”觀點。(1分)

  24. 孟子和荀子認為道德分別起源于什么?(4分)

  閱讀答案

  23.孟子(1分)

  24.孟子認為道德起源于內在的人性,是人性之善的自然發展(孟子認為道德根源于人心,是先天固有的良知,是人固有的本心本性)。(2分)荀子認為道德源于社會制度對人欲望的

  約束協調,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種規范(是人們為在一起生活被動接受的一種規范)。(2分)(大意相同亦可給分)

孟子經典名言8

  ★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 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 不以規距,不能成方員;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

  ★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 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 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 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 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孟子經典名言9

  1.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2.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3.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4.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5.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6. 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7. 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8.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9. 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10.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11. 子謂于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

  12. 其使民也義。

  13.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4.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15.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6.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17.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18. 放于利而行,多怨。

  19.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0.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21.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22. 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3. 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24. 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25. 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26.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7. 不學禮,無以立。

  28.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29.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30.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31.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32.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33.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

  34. 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35.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36.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37. 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38.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39.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40. 過,則匆憚改。

  41. 不遷怒,不二過。

  42.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43.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44.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45.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乎?

  46. 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47.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48.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49.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50. 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51.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52. 巧言亂德。

  53. 巧言令色,鮮矣仁。

  54. 剛、毅、木、訥近仁。

  55.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56. 聽其言而觀其行。

  57. 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58.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59. 君子名之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60.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61. 禮之用,和為貴。

  62. 放于利而行,多怨。

  63. 不學禮,無以立。

  6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5.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66.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67.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68.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9. 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70.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71.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72. 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73.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74.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75.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76. 過,則匆憚改。

  77. 不遷怒,不二過。

  78.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79.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80.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81. 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82.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83.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84.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85. 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86.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87. 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88. 巧言令色,鮮矣仁。

  89. 剛、毅、木、訥近仁。

  90.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91. 聽其言而觀其行。

  92.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93.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94.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95.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96.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97.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98.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99.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100. 禮之用,和為貴。

  101.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02. 三千人弟子,七十二賢人。

  103.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04.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5.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106. 是可忍,孰不可忍?

  107. 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

  108.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109.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110.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111. 賢哉,回也!

  112.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113.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孟子經典名言10

  1、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2、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

  3、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4、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5、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8、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9、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10、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11、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12、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13、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14、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15、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6、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17、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8、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

  19、窮困便獨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20、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2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2、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

  23、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24、權,然后和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25、士無事而食,不可也。

  26、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27、人若無志,與禽獸同類。

  28、王顧左右而言他。

  29、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30、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31、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32、挾泰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

  33、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

  34、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5、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

  36、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

  37、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38、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9、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40、其進銳者,其退速。

  41、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42、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親愛之而已矣。

  43、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

  44、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45、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46、食色,性也。

  47、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48、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49、人告之以有過則喜。

  50、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51、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52、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53、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

  54、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55、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也。

  56、人少,則慕父母;知好色,則慕少艾;有妻子,則慕妻子;仕則慕君,不得于君則熱中。大孝終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見之矣。

  57、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58、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9、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60、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61、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62、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63、人之易其言也,無責耳矣。

  64、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者,鹯也。

  65、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6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7、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68、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69、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

  70、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71、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

  72、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73、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74、可欲之謂善,有諸已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謂神。

  75、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76、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77、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孟子經典名言11

  1、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鞭撲之子,不從父之教。

  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6、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7、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8、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

  9、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10、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11、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12、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13、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孟子經典名言12

  1、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孟子

  2、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3、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4、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6、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孟子

  7、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8、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

  9、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10、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11、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12、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13、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14、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15、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6、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7、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孟子

  18、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19、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饑而死也。

  20、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2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22、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23、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24、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25、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26、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親愛之而已矣。——孟子

  27、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8、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29、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30、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31、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孟子

  32、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33、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34、尊賢使能,后杰在位。

  3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36、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

  37、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38、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39、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

  40、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41、其進銳者,其退速。

  42、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43、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44、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45、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46、敬人者,人恒敬之;愛人者,人恒愛之。——孟子

  47、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圣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48、養心莫善于寡欲。

  49、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50、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1、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52、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53、彼一時,此一時也。——孟子

  54、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55、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56、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

  57、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58、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59、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60、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61、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62、人皆可以為堯舜。

  63、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64、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65、盡信書,不如無書。

  66、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67、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68、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6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70、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71、始作俑者,其無后乎?

  72、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73、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74、長幼有序。——孟子

  75、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經典名言13

  1.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

  2.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禮,斯孔子受之矣。——《孟子·萬章》

  3.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孟子·粱惠王上》

  4.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粱惠王上》

  6.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孟子·告子上》

  7.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8.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9.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孟子·萬章上》

  10.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孟子·告子上》

孟子經典名言14

  1、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2、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3、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4、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

  5、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6、窮困便獨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7、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9、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10、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11、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12、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13、人之易其言也,無責耳矣。

  14、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15、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孟子經典名言15

  (1)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2)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3)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4)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其進銳者,其退速。

  (6)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7)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10)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11)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

  (12)仁者無敵。

  (13)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14)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15)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16)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17)仁則榮,不仁則辱。

  (18)有恒產者有恒心,無恒產者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19)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20)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21)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24)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5)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26)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未聞弒君也。

  (27)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28)尊賢使能,俊杰在位。

  (29)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30)民事不可緩也。

  (31)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

  (32)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殍,此率獸而食人也。

  (33)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34)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

  (35)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36)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寶珠玉者,殃必及身。

  (37)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

  (38)人皆可以為堯舜。

  (3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40)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4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42)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43)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44)養心莫善于寡欲。

  (45)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

  (46)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7)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48)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9)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50)富歲,子弟多賴;兇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51)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52)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53)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54)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55)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56)盡信書,不如無書。

【孟子經典名言】相關文章:

孟子名言07-10

孟子的名言07-21

孟子的名言09-15

有關孟子名言12-12

關于孟子名言02-02

關于孟子的名言03-02

孟子的名言名句07-23

孟子的名言警句07-28

孟子的名言(15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