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_黑人又大又粗又硬XXXXX_欧美疯狂做受XXXXX高潮

化學課心得體會

時間:2024-04-08 16:58:24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化學課心得體會

  我們有一些啟發后,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化學課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化學課心得體會

化學課心得體會1

  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專業角度說,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發展就其內涵而言,指的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通俗地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在學習態度上,從“要我學”到“我要學”。那么,要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該如何著手?

  一、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進行有效教學的保障

  有效課堂教學過程應是“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作用,創造性地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師生之間的教與學的配合、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在課堂上的情感交流,都會影響到教學效率的高低。創造一個活躍而不混亂、和諧而不喧鬧的課堂氛圍,是十分必要的。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要立足于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課堂教學必須基于學生的真實生活,學生應當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給予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教師不論在教學語言上要文明得體,在教態上要和藹可親,而且在關注學生上要做到一視同仁,無論是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習品質良好的,還是學習成績較差、學習品質不好的,都要關注到位,體現出對每一個生命個體的積極關注,對每個學生發展的關注。只有當所有學生都體驗到了老師對他的關注,他們才能積極投入到學習之中,就不會在思想上開小差,制造不和諧因素,影響教學進程,那么課堂教學時間有了保證,學生學習狀態良好,課堂教學效率必然會大大提高。

  二、教學情境是進行化學有效教學的重要環節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的意義總是存在于情境之中的,學生是不能超越具體的情景來或得某種知識的。因此,教學情境,并不是一個無關的因素,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且已經卷入了學生知識建構的過程之中。有效地情境促進有效的教學,有效的教學促進樂譜曉得學習。實施化學有效教學,就必須充分重視有效的教學情境的創設。

  比如,在《物質的分離與提純》教學設計中可以設計如下教學情境: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幾年中,著名科學家居里夫婦為了從以成百噸計的瀝青鈾礦礦渣中提取純鐳化合物,設計了用酸處理礦渣并在數百個蒸發皿間進行重結晶操作的實驗方案,歷經四年夜以繼日的艱苦實驗,終于在1902年提取出0.1克氯化鐳,從而在放射性研究上做出了重大貢獻。

  這樣的教學情境,既讓學生接受了人文主義思想的一種教育,又讓學生認識了科學的試驗方法對研究化學的重要作用。從教學的一開始,學生的思維就有效地進入了學習狀態。正如著名教育家贊可夫所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

  三、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是進行有效教學的關鍵

  蘇聯著名教育家贊可夫所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途徑,有效的課堂教學需要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實現。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課堂教學方法百花齊放,如學案導學法、自學輔導法、討論法、探究法等。這些教學方法都是教學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研究和總結出來的,在特定的教學環境中均能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每種教學方法都是相對辯證的,它們都既有優點又有缺點;每種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決某些問題,但解決另一問題則無效;每種方法都可能會有助于達到某種目的,卻妨礙達到另一些目的。”(巴班斯基)探究活動為主的引導發現法,在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形成科學思想和方法等方面有其優勢,而難以保證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多的知識,而且對于陳述性的知識,也沒有探究的必要;討論法具有多向信息交流、針對性強、便于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特點,但往往使知識缺少系統性;自學輔導法,有利于學生的獨立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但只適合于較簡單的內容;而講授法,盡管師生間的信息交流是單向的,也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但卻具有信息量大,系統性、邏輯性強的優點。而且很多教學內容都必須在教師的有效講解后學生才能理解掌握。因此無論教學如何改革,“講授”仍然會作為“有效教學”的一種有意義的常見教學方式。在講授過程中,要注重啟發、比喻的應用。通過教師的感悟使抽象問題形象化,以便于學生掌握。例如:在學習丙烯加聚反應的教學中,我形象的用了一個“吊”字來比喻,告訴學生,可以將非雙健部分“吊”在雙健碳原子的下邊,加聚時,只將雙健打開就可以了。又如:《化學平衡》中“外界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的‘勒夏特列原理’可以給學生講授一些社會事例,⑴夏天天氣炎熱,同學們走路、做操時總是盡量往陰涼沒有太陽曬的地方走、站,

  而冬天走路、做操時總是盡量往溫暖有太陽曬的地方走、站;⑵在擁擠的公共汽車上,人們總是往沒有那么擁擠的地方移動。??。任何事物在發生變化時均遵循一定的規律性。象這樣一些恰到好處、畫龍點睛的“講授”總是能夠吸引學生,能使學生借助某種比喻、神似的表情效應而更有效地記住、理解某些似乎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結合教學實際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使方法結構協調、合理,各種方法優勢互補、長短相濟,立體結合。有效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各種教學方法的優化與組合。

  四、優化的思維過程

  思維能力是諸種能力的核心,是人才結構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在中學化學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可以說,一堂有效的化學課,應是一節高質量的思維課。

  從某種程度上講,有效地化學教學,是學生有效思維展示的一種過程,讓學生更加清晰地認識到概念、原理、規律的“來龍去脈”,更好地把握化學的思想和方法、本質和規律,最終轉化為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必要時,要“放慢”這些思維過程,使思維活動形成“定格”,產生“慢鏡頭”,使學生更好地體驗和頓悟,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創造學家戈登曾說過,“創造的機制主要有兩條,即把陌生的東西變成熟悉的,把熟悉的變成陌生的。”無論哪種方式,我們都應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思維訓練途徑,優化學生的思維過程,以求知識的融會貫通,以求思維的創新發展。

  五、加強課后反思是增強有效教學的必要手段

  課后反思是教學活動的回顧和梳理,在以往的教學中往往被忽視。其實通過課后反思,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過程,肯定成功之處,修正和完善不足之處,并不斷完善教學過程,就能更好地增強教學的有效性。為了提高今后教學的有效性,我認為可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反思:1、總結成功的經驗,將好的案例、教學方法等記錄下來,進行整理并用于以后的教學中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2、記錄教學中的失誤。先認真分析失誤的原因,再進行修正,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今后出現更多的失誤。3、記錄學生在學習上的困惑。學生在學習上的困惑是一節課的難點。只有找出學生困惑的原因,再選用合適的方法幫助學生解決困惑,提高課堂效率。另外,課堂上的靈感也盡量要捕捉下來并加以修正,再用于今后的教學中,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總之,化學的有效性教學是教師在達成教學目標和滿足學生發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學行為,是教學的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的雙重表現。在新課程理念下,有效的化學教學要以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為宗旨,教師必須具有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思想,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

  使學生樂學、學會、會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和個性發展。

化學課心得體會2

  近期,學校進行了化學課程的改革,我有幸參與其中并深感其意義。改革后的化學課程更加注重實驗和實踐,讓我們能夠親手操作,感受化學的魅力。

  這次課改使我更加明白,化學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更是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實踐科學。通過實驗,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化學原理,也鍛煉了自己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同時,我也感受到了課改帶來的挑戰。新的課程要求我們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和思考,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體驗。但正是這些挑戰,讓我更加珍惜這次學習的機會,也讓我更加明白自己的`不足和需要努力的方向。

  總之,這次化學課改讓我收獲頗豐,不僅學到了知識,更學會了如何去學習和探索。我相信,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這些經歷將成為我寶貴的財富。

化學課心得體會3

  初中化學基本功大賽課,我非常有幸聆聽了各位參賽教師的教學活動。參賽選手的激烈的比拼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頗多,受益匪淺,很想和同仁們一起交流。

  一、感慨基本功大賽課的精彩

  說真的,一天一天聽下來感覺一點都不累,課中高潮迭起,令我們觀摩者心曠神怡,基本上是在享受盛餐。總體的特點有:

  1.新課導入各有千秋

  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好的開場白為教學任務的完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盡管各位老師的開場白各不相同,但各位老師的開場白卻告訴了我們一個共同的道理:導入新課應新穎別致、親切自然、切合主題、有吸引力。形式主要有:①復習導入:如從學過的氧氣的用途而進入主題。②謎語猜測導入。③圖片導入:氧氣的用途圖片。④實驗導入:用什么驗證集氣瓶中的氣體是氧氣。

  2.探究活動實實在在

  科學探究既是教學內容也是學習方式,這是新課改的基本理念。在雙氧水可制氧氣中的科學探究真可謂本次活動中的一大亮點:通過研究實驗、討論、尋找規律等;探究活動實在,每一個活動都是形成知識和能力過程中的重要一環,不象是為了渲染氣氛,貪圖熱鬧的秀場。

  3.多媒體應用恰到好處

  多媒體的最大優勢就是可達到直觀,高效,生動有趣的效果。從上課教師的表演中,我們真正感受到的選手們多媒體使用的那種絕佳的效果。

  4.我的課堂我做主

  教學過程其實是師生交往的過程。基本功大賽課明顯以學生活動為主,保證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主要為學生創設思維空間、思維的范圍、思維的時間,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有些教師的語言幽默時尚,有些教師的聲音優美動聽,在和諧、熱烈、親切、活躍的氣氛中一節課就悄悄結束了。

  5.實驗中頗有創新

  在基本功大賽課中多數老師做的實驗都有一定的創新,讓學生的知識盡可能得到增長。例如通過微型實驗讓學生在課堂上探究雙氧水制取氧氣的條件,以及得出二氧化錳在此化學反應過程中的作用,以及催化劑的特征等。

  總之,課程設計的嚴謹;知識過渡和銜接的自然;課題引入的新穎與巧妙;實驗探究的深入和有序;師生的真切互動和溝通,等等很多很多,很難用幾句話能說清楚。

  二、感受課改形勢的改變

  新的形勢下應關注:

  1、體現新課程目標、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

  2、創造性使用教科書(用教科書教),

  3、建設新型的課堂文化:民主、平等、科學、對話、協商,

  4、密切聯系實際:生活、學習、社會發展,

  5、課堂的生成性(上課時出現的意外問題),

  6、以科學探究為突破口:多元化學習方式,

  7、師生互動,

  8、課堂情景,

  9、個體差異,

  10、促進學習的多元化。

  三、聽課后的感觸

  一堂好課應該是教與學完美的結合,應該通過教師的“教”較好地促進了學生的“學”。教學的歸屬應該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課堂教學要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位一體。這些在平時覺得有些空洞的話,而現在卻有切身體會。我們真的學到了很多,也產生了一些想法:

  1.我的課離他們的課有多遠?

  在聽課過程中,我都在有意無意地冒出這樣的一個問題:“我的課與他們的課相比有多遠?”說實在的話,當時真有“時近時遠”的感覺,一會兒覺得自已也是這樣做的,一會兒覺得“我怎么沒有想到這樣做呢?”,誠然,基本功大賽課大多是通過“智囊團”再三推敲,選出優秀教師反復演練,才拿到賽場上來的,好像在平時的教學中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這樣想一想:“如果每一年都鉆研一點、學習一點、改變一點,那么十幾年或二十幾年下來,情況會不會發生一些本質性的變化?”所以,教師時常有一顆學習心是最重要的。

  2.教師的教學一定要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教學風格是有經驗的教師經過長期教學實踐的探索,在符合教學目的和教學規范的'前提下,充分調動自己教學素養條件的能動性,對教學的諸要素和全過程予以和諧的統攝,從而使教學表現出濃郁的個人特色和藝術傾向性。從本次優質課評比中就可以看出,沒有形成自己鮮明風格的課堂教學,顯得那么蒼白無力,無法引起學生和觀摩老師的共鳴。相反有自己鮮明教學風格的課堂教學,就顯得那么活潑生動,學生與老師的情感容易形成共鳴,課堂也較出彩,給觀摩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化學課一定要以實驗為基礎

  在化學教學中,無論怎樣強調實驗都不過分,《化學課程標準》中已經不是簡單的“初步掌握”“練習”等等,而是“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能設計和完成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我們這兒實驗設施還不完善,就特別需要教師動腦筋想辦法做好實驗。但不管怎樣,首先得讓學生動起手來。藥品用量大,可做微型實驗;儀器不夠,可讓學生將生活用品代替或改裝。例如:礦泉水瓶剪開就成漏斗和燒杯;藥瓶就變為藥劑瓶;筷子代替玻璃棒;吸管變成導管,將食品墊板改成多孔井穴板等等。只有做了,學生才會有體會和收獲,才會有實驗技能和探究能力的提高。這對老師來講,可能更需要一種精神和一種對學生負責任的信念。

  當然,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和同仁們討論、交流。例如:

  ①教師應該如何點評學生的發言?

  ②很多活動的情節設計得不錯,老師應該如何在活動的基礎上展開、順勢擴大成果?

  ③上評比課的實驗平時都能做到嗎?都能這樣去精心準備嗎?

  ④上課時可以就一個問題展開長時間的討論嗎?

  ⑤學生回答正確,教師要給學生獎品嗎?

  總之,通過這次活動,我們對新課程改革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從這些優秀的選手的上課中,我們確實開闊了眼界,更新了理念,認識到了自身教學中的不足,明確了以后努力的方向。也非常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這次活動的感受,共同思考還存在的疑惑。

化學課心得體會4

  一、課改的措施

  從教材宏觀的體系結構看:蘇教版《化學必修1》包含四個專題:專題1化學家眼中的物質世界、專題2從海水中獲得化學物質、專題3從礦物到基礎物質、專題4硫氮和可持續發展。其專題內容的選擇不是單純從化學學科知識體系的角度出發,而是從化學與社會發展的關系入手,其順序的編排,體現了由具體到抽象,由簡單到復雜的循序漸進的特點。通過專題一學習研究化學的方法思路,而專題二、三、四則是關注身邊的化學:與海水、礦物、空氣有關的物質的宏觀性質,來學習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

  另外,從教材的微觀結構看,《化學1》借助各種欄目完成了教材內容的呈現,如“你知道嗎”、“活動與探究”、“交流與討論”、“觀察與思考”、“問題解決”、“信息提示”、“拓展視野”、“整理歸納”、“化學史話”等。這些欄目蘊涵著十分豐富的教與學的方法,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如果運用得當,既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起到提高學生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作用,對學生適應新課程教學活動起到很好的引領作用。同時設置的欄目對新課程實施的教師來說課堂行為的.科學有效性和可操作性都有幫助。

  1、準確把握知識的深廣度,避免隨意擴展內容

  教師頭腦中要有三個階段的知識,整合核心知識,提高教學時效:清楚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學習的內容和程度,知道學習在必修模塊中要掌握的程度,了解在選修模塊還有哪些進一步的延伸。

  2、分析欄目功能,合理運用教材中各種欄目

  教材中欄目的設置,蘊含著教與學的方法,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了解、借鑒教材倡導的教學基本方法,選取素材創設學習情景、設計學習活動,考慮教學設計要點,有助于教師駕馭教學過程。

  3、創設以探究為核心的多樣化活動

  多樣化活動:實驗、探究、交流討論、調查參觀、資料收集加工、自學、文獻探究、網絡查詢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綜合運用多種學習方式。每種學習方式各有長處和短處,運用得好都會發揮其他學習方式不能代替的特殊功效。

  4、正確處理STS知識,改變教學策略

  知識情景化:“從生活到化學,從化學到社會”;“從自然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應用”。兩大好處: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能力,體會知識的價值;落實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轉變教學策略,強調“元素觀”、“分類觀”、“轉化觀”。

  研究一種物質——看組成元素——看物質類別——判斷物質性質——研究不同類別物質之間的關系。

  二、課改的初步成效

  經過半學期的艱苦努力,化學課改工作初步打開了局面,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教師的轉變

  1、工作重心的轉變:新教材摒棄傳統教材的弊端,更注重知識的應用性,在知識傳授上重視以“觀察與思考”、“活動與探究”、“交流與討論”等形式出現,強調了學生主體性,注重了實踐和創新,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教師的工作重心也發生了轉變,我現在工作重點放在五個方面:一是研究課程標準,二是研究教法,三是研究學法,四是研究學生的個性特點,五是研究對學生的評價。我校化學教師工作重點已有了較大的轉變。

  2、教師評價方式的轉變:由于教學中注重了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注重的是學習過程而不是結果,注重了情感的體驗而不是單純的知識的掌握,改變了過去教學單一的以分數評價學生的局面,化學教師側重了激勵性的評價語言,注重了每個層次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評價。注意從學習態度和情感方面去評價,充分調動了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二)學生的轉變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學習由過去的封閉、單向接受的方式向自主、多向交流和探究、合作方式轉變。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由于探索學習更具有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探究中,學生動腦動手,有挫折有反復更有成功的喜悅,在知識的學習中更體會到了真正科學研究的個中滋味,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精神。

  學生不再局限于在書本上學習化學了,而是從生活中去學習,樹立了“生活處處有化學”的新理念。

  三、對新課程的幾點問題和困惑

  1、在教第一節課時發現學生連最基本的硫酸、硝酸、碳酸鈉等化學式不會寫,什么是離子以及離子符號如何書寫也是一竅不通,對酸、堿、鹽和置換、復分解反應的判定很模糊等,可見初三與高一已存在一定的知識拖節。

  2、教材中某一知識點的多點分布是否都合理?為了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編寫者將某些知識點內容分散排布,例如在P.6出現了有元素化合價變化的化學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在P.45繼續出現有電子轉移的化學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把原來完整的一個認識過程生硬的一劈為二,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3、課時不足與教學容量大的矛盾如何解決?雖然我們都經過了新課程培訓,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還是課時不足的問題。必修教材的內容涉及面廣,欄目多,教師很難在規定的課時內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更何況探究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另外教材重視科學探究活動,很多結論在教材中沒有直接寫明而要求學生自己歸納,同時教材打破了原有的知識體系,使得不少學生不能適應而覺得化學太難、太繁。

  4、手頭的資料很少,其中很多還是換湯不換藥的,配套的練習很難跟找。還有我們也沒拿到后續的教材,有些內容專家說要發展,我們也不知道該發展到什么地步?考試大綱到現在還沒確定,不知道高考怎么考?

  5、由于評價體系尚不夠完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仍無法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在課堂教學中,或多或少有些放不開,總覺得有些地方不講不行,怕學生不理解。這又該如何解決?

  6、課堂的活動形式多樣化,雖然引起學生的興趣,但是學習的效果卻很差甚至很大一部分學生趁機玩耍。隨堂實驗課也增多了,雖然課堂的氣氛活躍,但是大部分只注重實驗過程而不注重從實驗中得到結論,特別是這次期中考中連最基本的鈉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不會寫。

  7、蘇教版《化學必修1》很多問題和結論大都沒有直接給出,使得大部分學生很難自學甚至看不懂特別是物質的量這一節,這不僅加重學生負擔還打擊學生自信心。

化學課心得體會5

  新課程目標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要求學生學會學習,促成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為目的。作為教師在積極地參與這場課程改革之中的同時,應及時地對教育觀念、教學過程進行重新定位,重新審視自身的教師角色,以適應新課程目標的要求。本文將通過對師生角色的轉變的剖析,淺談在基礎教育下的師生角色如何轉變。

  現在,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緊鑼密鼓到進行著。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演員,學生是觀眾,演員只管自己演出是否成功,而對觀眾能否接受理解演出內容并不關心。在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的觀念必須改變,教師的角色必須改變,要由演員變為導演,讓學生去做演員。在教師的導演下,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才干和能力演好自己的戲,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新一代高素質的創新人才。

  此次課程改革所產生的更為深刻的變化,將反映在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教學行為的改變上。因為任何一項課程改革的設想,最終都要靠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去實現、去完善。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也必須隨之改變,才能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

  一、教師角色為何需要發生變化

  人類已邁入21世紀,知識正在取代資本和能源,成為未來社會最主要的生產要素, 其結果必然是重視教育,重視人才。新課程改革立足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強調一種主動探究式的學習,和現有的學科教學相比有很大的差異,主要表現在:

  1.以"問題"為載體;注重調查。研究性學習以研究問題為目的,沒有教材和大綱,這給老師和學生留下了更多的創造空間。

  2.呈開放性態勢,注重實踐。從研究問題的提出,資料的獲得,到研究結果的得出,都突破了原學科教學的封閉狀態,學生走出書本,走向社會。

  3.由學生自己完成學習任務,注重能力培養。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按自己的興趣選擇研究學習的內容,自由組合小組,制定實施計劃,設計方案。直至完成學習任務。

  4.強調學生的感受和體驗,注重研究過程。可見研究性學習突出的是實踐性、開放性、自主性和過程性。它的出現改變以往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師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他將同時成為學習者、組織者、協作者、參與者、研究者、指導者、促進者。

  二、教師的角色將發生哪些轉變

  由知識的傳授者轉化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由教學的管理者轉化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

  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傳統師生關系,實際上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教師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判者,而且是絕對的權威。多年來,教師已經習慣了根據自己的設計思路進行教學,總是想法設法地將學生雖不大規范、但完全正確、甚至是有創造的見解,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面對新教材,我們的化學教師再也不是昔日知識的主宰者了,因為新教材決不是讓教師唱獨角戲的劇本。

  一位教師在課程改革實驗體會中寫到:"最近幾年我們一直在探索素質教育問題,而素質教育在我們的學科的突破口到底在哪兒?課程改革從目標上為教師提供了具體做法和指導,教師不僅讓學生掌握基本技能,還要注重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并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與正確的價值觀,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變重結果為重過程,變重教知識為教方法,變重知識的掌握為重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變重學習成績為重學生的發展。"這位教師的體會較為典型地反映了教師的思想轉變過程,這些"變"的背后說明了什么呢?不言而喻,恰恰就是教師角色的轉變。通過課程改革實驗,廣大教師充分認識到,教師就是要由原來化學知識的代言人、教學內容的傳遞者、知識生產線的操作工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教師的角色轉變,為課程改革實驗的順利實施鋪平了道路。

  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教師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主持"。在新課程中,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不只是忠實地執行課程計劃(方案)的過程,

  而且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課程變成二種動態的、發展的,教學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過去,教師偏重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重理論輕實踐,從而導致教師在教學中把精力放在了知識的傳授上。而教材拋棄傳統教材的弊端,更注重知識的應用性,在知識傳授上重視以"觀察與思考"、"活動與探究"、"交流與討論"等形式出現,強調了學生主體性。注重了實踐和創新,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教師的工作重心也發生了轉變。

  過去的課堂,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儼然是化學的絕對權威,為了應對考試,讓學生死記那些所謂的重點知識,再加上大量的反復地訓練、課程改革后教師必須改變過去的做法。教師再也不能用"一言堂"的方式獨霸講壇,用一種思維方式、一種訓練模式、一種標準答案去所謂"培養"學生了。例如在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實驗時,學生設計出十多種方案,研究各個方案是否可行,讓學生感受到了民主、平等。又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感到合作學習的快樂。這樣增加了師生之間的了解和交往,更多地使學生的學習活動與交流融為一體。

  那么,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的角色該如何扮演?我以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是積極地旁觀。學生在自主觀察、實驗或討論時,教師要積極地看,積極地聽;設身處地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

  二是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采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探索熱情更加高漲。

  三是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學生遵守紀律,與他人友好相處,培養合作精神。

  三、學生角色的轉變

  在課程改革實驗中,學生最大的變化就是蘊藏在內心深處的學習熱情被極大地激發出來,主體性得到真正發揮。外在的表現就是對化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 學習方式的變化

  2. 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的學習由過去的封閉、單向接受的方式 向自由、多向交流和探究性為方的方向轉變。

  3. 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改變了過去"聽、記、背、練"的被動狀態。由于探究學習更具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極大地調動了廣大學生的積極性。在探究面粉爆炸實驗中,學生探究了諸如面粉爆炸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面粉可燃嗎?為什么要把面粉吹起來等問題。在探究中,學生動腦動手,有挫折有反復更有成功的喜悅,在知識的學習中更體會到了科學研究的過程,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科學品質。

  4. 在探究性學習中,廣大教師還注重了學生的合作學習,培養合作這一現代人的基本素質。在教學中,教師十分注意按不同層次設計問題、分組,既注意組內之間的配合,更注意小組之間的合

化學課心得體會6

  11月28日,本人有幸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去南師大附中江寧分校聽課的活動,作為一名化學教師,任何一次外出聽課都是我們學習的大好機會,我也很珍惜每一次外出機會。無論是在知識點的講解,語言的組織,實驗設計的新穎,還是在啟發學生的探究性思考上,都給我一種全新的感覺。專家的精彩的點評給我流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頗多,受益匪淺,想和同行一起交流。說真的,一天半聽下來感覺一點都不累,課中高潮迭起,令我們觀摩者心曠神怡,基本上是在享受盛餐。總體的特點有:

  1、新課導入各有千秋

  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好的開場白為教學任務的完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盡管兩位老師的開場白各不相同,但兩位老師的開場白卻告訴了我們一個共同的道理:導入新課應新穎別致、親切自然、切合主題、有吸引力。這種方式在給聽課者帶來音樂享受的同時,自然地導出了新課。

  2、探究活動實實在在

  科學探究既是教學內容也是學習方式,這是新課改的基本理念。2節化學課中的科學探究真可謂本次活動中的一大亮點,探究活動實在,每一個活動都是形成知識和能力過程中的重要一環。

  3、多媒體應用恰到好處

  多媒體的最大優勢就是可達到直觀,高效,生動有趣的效果

  4、我的課堂我做主

  教學過程其實是師生交往的過程。2節課明顯以學生活動為主,保證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主要為學生創設思維空間、思維的范圍、思維的時間,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有些教師的語言幽默時尚,在和諧、熱烈、親切、活躍的`氣氛中一節課就悄悄結束了。

  5、實驗中頗有創新

  在2節課中多數老師做的實驗都有一定的創新,讓學生的知識盡可能得到增長。

  總之,課程設計的嚴謹;知識過渡和銜接的自然;課題引入的新穎與巧妙;實驗探究的深入和有序;師生的真切互動和溝通,等等很多很多,很難用幾句話能說清楚。

  一堂好課應該是教與學完美的結合,應該通過教師的“教”較好地促進了學生的“學”。教學的歸屬應該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這些在平時覺得有些空洞的話,而現在卻有切身體會,也產生了一些想法:

  1、我的課離他們的課有多遠?

  在聽課過程中,我都在有意無意地冒出這樣的一個問題:“我的課與他們的課相比有多遠?”說實在的話,當時一會兒覺得自已也是這樣做的,一會兒覺得“我怎么沒有想到這樣做呢?”,如果每一年都鉆研一點、學習一點、改變一點,那么十幾年或二十幾年下來,情況會不會發生一些本質性的變化?所以,教師時常有一顆學習心是最重要的。

  2、教師的教學一定要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教學風格是有經驗的教師經過長期教學實踐的探索,在符合教學目的和教學規范的前提下,充分調動自己教學素養條件的能動性,對教學的諸要素和全過程予以和諧的統攝,從而使教學表現出濃郁的個人特色和藝術傾向性,有自己鮮明教學風格的課堂教學,就顯得那么活潑生動,學生與老師的情感容易形成共鳴,課堂也較出彩,給觀摩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化學課一定要以實驗為基礎

  只有做了實驗,學生才會有體會和收獲,才會有實驗技能和探究能力的提高。這對老師來講,可能更需要一種精神和一種對學生負責任的信念。

  總之,通過這次活動,我又開闊了眼界,更新了理念,認識到了自身教學中的不足,明確了以后努力的方向。也非常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這次活動的感受,共同思考還存在的疑惑。

化學課心得體會7

  在參與化學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我深感其帶來的挑戰與機遇并存。新的課程理念強調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創新思維。這讓我意識到,作為教師,我們的角色已經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的引導者和伙伴。

  在實踐中,我逐漸嘗試采用探究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實驗,發現問題并尋求解決方案。這種方式的轉變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鍛煉了他們的.實踐能力。同時,我也深刻體會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與其他教師共同研討、分享經驗,使我們的教學水平得到共同提升。

  回顧這段時間的課改歷程,我深感收獲頗豐。

化學課心得體會8

  化學是我在初三時開始接觸的一門學科,它宛如一片神秘的星云,重新激發了我對于學習的興趣,學會開始用一種新的眼光來看待和客觀地解釋世界。首先吸引我的,是化學實驗課上擺在實驗桌上的一瓶瓶試劑,和在水中波波作響的`氧氣,是化學,第一次將生活中無形的物質化為了有形的學識。

  追溯化學的歷史,這樣的發現、探索之志趣,從西方的拉瓦錫開始,自東方的火藥發明以來,用著不同卻又相同的“煙火”,啟蒙著一個個世代。

  還依稀記得二模考時仍對鹽和食鹽傻傻分不清,卻就在這一次想要挖掘、理解鹽的概念之中,發現了化學的生活的種種用處:食醋是“鹽”、無機化肥是“鹽”、乃至我們身邊林立著的許多建筑,也是由大理石這種“鹽”所構建。

  無疑,化學給予了我們一個具象的、物質化的世界。它將神話中的七彩神石命名,將萬物生命中的“靈氣”與“戾氣”分離給我們看,以元素周期表的形式嚴謹而不失規律地展現出來。

  高中后,化學的“疆土”擴大到了有機,同樣帶給了我們人類社會無盡的寶藏:從塑料袋到瓶,到高端的生物制藥,毒理分析。我們看到了化學和生物、地理、物理等不同領域綻放出來的花朵,它使我為之信服: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化學。

  整部化學史,以及我們學化學的歷史,用兩條不同的時間線共同證明了理性思考、探索發現的魅力,我們不容否認,這其中也產生了如生化武器、毒品之類的邪惡之花,但我們更加珍視化學對人類健康、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有數據指出,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超過70%為非化學專業,這更說明了化學“潤物細無聲”的無形影響,時時刻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我們需要化學,我為化學點贊!

化學課心得體會9

  20xx年6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給廣大基層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也為多年來堅持課改的行動者注入了強心劑。新課標要求教師轉變原來的教學觀念,在教學中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合作交流生成新的知識,從而讓學生體會學習的過程和學習的樂趣,同時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自我發展的愿望與能力。

  從教材宏觀的體系結構來看:內容的選擇不是單純從化學學科知識體系的角度出發,而是從化學與社會發展的關系入手,其編排順序,體現了由具體到抽象、由簡單到復雜的循序漸進的特點。通過學習研究化學的方法思路,關注身邊的化學,如化學與海水、礦物、空氣有關的物質的宏觀性質,來學習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

  另外,從教材的微觀結構看,借助各種欄目完成了教材內容的呈現,如“活動與探究”“交流與討論”“觀察與思考”等欄目蘊涵著豐富的教與學的方法,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如果運用得當,既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起到提高學生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作用,對學生適應新課程教學活動起到很好的引領作用,對授課教師課堂行為的科學有效性和可操作性都有很大提升。

  一、新教材之我見

  (一)精準把握知識的深度與廣度,不隨意擴展內容

  教師準確把握知識的深度與廣度。高一教師,務必要清楚學生在初中階段教材及學生學習的內容,明確必修模塊是在初中化學基礎上的鞏固和提高,也為選修模塊和今后繼續提高化學知識水平作必要的鋪墊。選修模塊各有側重,教師須準確把握必修模塊中學生要掌握知識的程度,選修模塊中還須做哪些方面的延伸與拓展,擴展內容的深度與廣度,要依據高考方向,有的放失。

  (二)充分理解欄目功能,合理運用教材中各種欄目

  教材中“資料與卡片”“思考與交流”“學與問”“科學探究”“實踐活動”“科學視野”“歸納與整理”等欄目的設置,即蘊含著教的方法,又指導了學的途徑,真正體現了新課程以學生為主題,變被動于主動的理念,了解、借鑒教材倡導的教學基本方法,選取素材,創設學習情景、設計學習活動,考慮教學設計要點,幫助我們輕松駕馭和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

  (三)創設以探究為核心的多樣化活動

  多樣化活動:比如實驗、探究、交流討論、調查參觀、資料收集加工、自學、文獻探究、網絡查詢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綜合運用多種學習方式。每種學習方式各有長處和短處,運用得好都會發揮其他學習方式不能代營的特殊功效。多樣化的活動異彩紛呈,接地氣的教學形態層出不窮,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現代教學,核心素養深度走進化學教學。

  二、新課堂之我思

  首先是教師和學生的轉變。不再“滿堂灌”,由聽老師講,逐漸轉變為聽學生講。真正做到老師導,學生演,體現以生為本的理念;評價學生的方式也不只有成績,教師側重了激勵性的評價語言,注重了每個層次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評價。注意從學習態度和情感方面去評價,充分調動了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重視對學生“質疑問題能力”的培養。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鼓勵學生對教學內容要善于設疑、巧于設疑、要敢于懷疑現有事物。西南大學物理學院趙保鋼教授曾說過:“傳統的教學,是把有問題的學生教成沒有問題的學生,新課標的教學,是把沒有問題的學生訓練成有問題的學生”。只有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提出問題,提出好問題,才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境界。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學習由過去的封閉、單向接受的方式向自主、多向交流和探究、合作方式轉變。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由于探索學習更具有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探究中,學生動腦動手,有挫折、有反復、更有成功的喜悅,在知識的學習中更體會到了科學研究的個中滋味,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精神。學生不再局限于在書本上學習化學了,而是從生活中去學習,樹立了“生活處處有化學”的新理念,并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三、新課改之我疑

  首先,課時與教學容量大的矛盾如何解決?雖然我們都經過了新課程培訓,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大問題,還是課時不足的問題。必修教材的內容涉及面廣、欄目多,教師很難在規定的課時內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更何況探究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另外教材重視科學探究活動,很多結論在教材中沒有直接寫明需要學生自己歸納,這同樣需要時間去探究。同時教材打破了原有的知識體系,使得不少學生不能適應而覺得化學太難、太繁。

  其次,學生由于長期處于應試教學的學習狀態中,要使學生改變原有的學習方法,還需要一個過程,換句話說,學生還不能完全達到新課標的要求,主動地探究學習。學生程度不同,在探究學習過程中真正能“動”起來的只是少數,而且會動的學生,思維越來越開闊,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的越來越快。而不善思考和不善言辭的學生,如果給與他們充足時間,也會進步,但長此以往,教學任務難以完成。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只有再進入“滿堂灌模式”,難免在課改方面會出現虎頭蛇尾的情形。

  再者,課堂的活動形式多樣化,雖然引起學生的興趣,但是學習的效果有時卻事與愿違。例如在交流討論時,一部分學生趁機閑聊;又如隨堂實驗課增多了,課堂的氣氛活躍了,但是大部分學生只注重實驗過程,而不注重實驗現象產生的原因,實驗的初衷和目的反而被忽略了。所以常會出現,過段時間復習到此實驗的相關內容,再問及有關實驗的情況,除了記得顏色等特別印象深刻的外觀現象,對實驗的原理、目的等竟沒有了印象。

  我深知,與課改同行,任重而道遠,但是教學改革引發我們深思,使我們蛻變,為課堂帶來了新的生機,引領我們和學生走進全新的課堂。在今后的化學課堂中,我將盡我所能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其主體能力,為學生創造一種自由、民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充分的表達自己的思想,表露自己的情感,表明白己的觀點,展現自己的能力,使學生各自的潛能大限度的釋放出來。

化學課心得體會10

  一、對高中化學新課程初步認識

  1.高中化學新課程結構:

  高中化學課程由若干課程模塊構成,分為必修和選修兩類。其中,必修包括2個模塊,指《化學1》和《化學2》,選修包括6個模塊,即《化學與生活》、《化學與技術》、《物質結構與性質》、《化學反應原理》、《有機化學基礎》、《實驗化學》,是必修課程的進一步拓展和延伸。每個課程模塊2個學分,36學時。

  2.高中化學新課程要求:

  學生在高中階段最低必須修滿6個學分,學生在學完化學1、化學2模塊之后,至少還應學習選修課程中的一個模塊,以達到高中化學課程學習的畢業要求。我們浙江省是這樣統一安排的:高一全體學生共同學習必修內容后,從高二年級開始,向人文方向發展的學生可在化學與生活和化學與技術兩個選修模塊中任選一個模塊;向理工方向發展的學生則規定必須選修有機化學基礎、化學反應原理和實驗化學。目前浙江省學業考試制度設想如下:高中化學實驗考查時間定為高一第二學期末,考查內容為《化學1》和《化學2》必做實驗內容;高中化學學業考試時間定為高二第一學期末,考試內容為前三個必修模塊的教學內容。高考到底怎么考,到現在專家們也沒有一個說法,具體未定。

  3. 高中化學新教材特點:

  我們浙江省的高中化學采用的是蘇教版的,國內有三種版本,還有人教版和山東版。

  從教材宏觀的體系結構看:蘇教版《化學必修1》包含四個專題:專題1 化學家眼中的物質世界、專題2 從海水中獲得化學物質、專題3 從礦物到基礎物質、專題4 硫 氮和可持續發展。其專題內容的選擇不是單純從化學學科知識體系的角度出發,而是從化學與社會發展的關系入手,其順序的編排,體現了由具體到抽象,由簡單到復雜的循序漸進的特點。通過專題一學習研究化學的方法思路,而專題二、三、四則是關注身邊的化學:與海水、礦物、空氣有關的物質的宏觀性質,來學習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

  另外,從教材的微觀結構看,《化學1》借助各種欄目完成了教材內容的呈現,如“你知道嗎”、“活動與探究”、“交流與討論”、“觀察與思考”、“問題解決”、“信息提示”、“拓展視野”、“整理歸納”、“化學史話”等。這些欄目蘊涵著十分豐富的教與學的方法,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如果運用得當,既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起到提高學生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作用,對學生適應新課程教學活動起到很好的.引領作用。同時設置的欄目對新課程實施的教師來說課堂行為的科學有效性和可操作性都有幫助。

  再者,從教材的基礎化學主干知識來看,教材有新的處理:對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知識,新教材以主題覆蓋、多元線索、螺旋發展來促進學生化學核心知識與觀念的建構,理解力的發展,認知結構的形成;對于元素及化合物這個中學化學的主干知識之一,不再按照元素自然族來介紹元素化合物知識,不再追求從結構、性質、存在、制法、用途等方面全面系統地學習和研究有關的物質,而是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將要經歷的經驗出發,提倡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 “從自然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對于有機化學知識內容的處理教材將有機化學知識和有機元素化合物的性質和應用等方面的知識內容主要安排在必修《化學2》中的“化學與可持續發展”主題中。

  4.正確樹立高中化學課程理念

  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

  二.教學設計與實施中應注意的問題

  1、準確把握知識的深廣度,避免隨意擴展內容

  教師頭腦中要有三個階段的知識,整合核心知識,提高教學時效:清楚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學習的內容和程度,知道學習在必修模塊中要掌握的程度,了解在選修模塊還有哪些進一步的延伸。

  2、分析欄目功能,合理運用教材中各種欄目

  教材中欄目的設置,蘊含著教與學的方法,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了解、借鑒教材倡導的教學基本方法,選取素材創設學習情景、設計學習活動,考慮教學設計要點,有助于教師駕馭教學過程。

  3、創設以探究為核心的多樣化活動

  多樣化活動:實驗、探究、交流討論、調查參觀、資料收集加工、自學、文獻探究、網絡查詢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綜合運用多種學習方式。每種學習方式各有長處和短處,運用得好都會發揮其他學習方式不能代替的特殊功效。

  4、正確處理STS知識,改變教學策略

  知識情景化:“從生活到化學,從化學到社會”;“從自然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應用”。兩大好處: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能力,體會知識的價值;落實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轉變教學策略,強調“元素觀”、“分類觀”、“轉化觀”。

  研究一種物質——看組成元素——看物質類別——判斷物質性質——研究不同類別物質之間的關系。

  三.我對新課程的幾點困惑

  1、教材中某一知識點的多點分布是否都合理?為了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編寫者將某些知識點內容分散排布,例如在P.6出現了有元素化合價變化的化學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在P.45繼續出現有電子轉移的化學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把原來完整的一個認識過程生硬的一劈為二,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課時不足與教學容量大的矛盾如何解決?雖然我們都經過了新課程培訓,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還是課時不足的問題。必修教材的內容涉及面廣,欄目多,教師很難在規定的課時內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更何況探究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另外教材重視科學探究活動,很多結論在教材中沒有直接寫明而要求學生自己歸納,同時教材打破了原有的知識體系,使得不少學生不能適應而覺得化學太難、太繁。

  3、學校實驗室的配置是否都能跟上?新教材增添了大量學生探究實驗,跟據新教材的意圖有很多時候我們的化學課最好是搬到化學實驗室去進行。但實際上我們學校化學實驗室只有三間,三個年級共享,一般一個年級一次只準備一間,12個班級輪流進行,一個實驗要一周左右才可以完成,但有時連著幾節課都有學生實驗安排,這個矛盾不知道怎么解決。還有實驗一多,僅靠兩個實驗員準備有時人手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化學教師的從旁協助,增加了我們化學教師的工作量。

  4、手頭的資料很少,其中很多還是換湯不換藥的,配套的練習很難跟找。還有我們也沒拿到后續的教材,有些內容專家說要發展,我們也不知道該發展到什么地步?考試大綱到現在還沒確定,不知道高考怎么考?

  魯迅先生說“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希望通過我們的教學嘗試,我們的學習和摸索,并且通過實踐不斷調整我們前進的方向,我們的化學新課改之路會越走越寬、越走越遠!

化學課心得體會11

  秋季,北京市全面進入高中新課程實驗。半年來,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努力轉變教育理念,不斷探索,充分利用教研活動、業務學習、教學會議等積極學習新課改的精神和理念。每周課時數為3課時,感覺內容多容量大,課時緊張。每位教師教2個班,并開展選修課和研究性學習。

  一、課堂教學,是新課改實驗的重點,更是課改中的難點,以下是在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的幾點體會。

  1、課堂教學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引導探究、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四項基本原則。

  根據“學生主動全面發展”的新課程理念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們嘗試提出新課改課堂教學必須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以落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為核心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使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發揚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精神。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索、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各種探究活動必須圍繞學生展開,學生是課堂上最積極、最活躍的分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參與者、促進者和指導者。

  2、把“先學—后教—當堂訓練”作為探索適合化學教學的新模式。

  我們把“知識為基礎、訓練為主線、思維能力為核心”作為實施新課程課堂教學的策略,把“先學—后教—當堂訓練”作為探索適合化學學科教學的課堂新模式。

  3、課堂教學必須做到讓學生“思維參與、情感參與、行為參與”。

  課堂上著力讓學生“動”起來、在“活”字上下功夫,將學生的“思維參與、情感參與、行為參與”有機結合起來,激活學生的思維,引發主動,指導探究,將傳統教學方法和現代教學方法有機結合起來:將“講授”與“引導”相結合,“探究式學習”和“接受式學習”相結合,多用“啟發講授式”、“啟發引導式”教學,真正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課改后我們的轉變

  經過半學期的艱苦努力,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感覺有了較大轉變:

  1、工作重心的轉變:新教材摒棄傳統教材的弊端,更注重知識的應用性,在知識傳授上重視以“觀察與思考”、“活動與探究”、“交流與討論”等形式出現,強調了學生主體性,注重了實踐和創新,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教師的工作重心也發生了轉變,我現在工作重點放在五個方面:一是研究課程標準,二是研究教法,三是研究學法,四是研究學生的個性特點,五是研究對學生的評價。我校化學教師工作重點已有了較大的轉變。

  2、教師評價方式的轉變:由于教學中注重了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注重的是學習過程而不是結果,注重了情感的體驗而不是單純的知識的掌握,改變了過去教學單一的以分數評價學生的局面,化學教師側重了激勵性的評價語言,注重了每個層次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評價。注意從學習態度和情感方面去評價,充分調動了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三、學生的轉變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學習由過去的封閉、單向接受的方式向自主、多向交流和探究、合作方式轉變。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由于探索學習更具有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探究中,學生動腦動手,有挫折有反復更有成功的喜悅,在知識的學習中更體會到了真正科學研究的'個中滋味,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精神。

  學生不再局限于在書本上學習化學了,而是從生活中去學習,樹立了“生活處處有化學”的新理念。

  寒假很快來了,26號到29號期間,我們又進行了為期3天半的通時培訓,感覺收獲很大,并且觀摩了十五中王冬松老師和十四中劉陽老師的兩節課。聽了這兩節課,尤其是第一節概念原理的教學課,覺得耳目一新。這節課對高一的老師有很好的借鑒性,體現了新課改精神,是一節好課。課的引入是由兩個化學反應的聯系區分展開的,由新的視角來看氧化還原反應。

  這節課沒有從常規的化合價的變化來分析氧化劑和還原劑,而是從有無電子得失這個本質來揭開概念,利用銅鋅原電池的反應來讓學生有直觀的認識,即化學反應中有沒有電子的轉移。而原電池的實驗利用得當,點到為止,沒有超綱。另外,實驗設計也是這節課的亮點,鈉和氯氣的反應實驗現象明顯,學生看后發出驚呼,使課堂氣氛達到高潮,同時利用費水瓶設計的實驗裝置,避免了環境的污染。其三,這節課時概念原理課,教師講解的化學是不是干巴巴的教育,而是激發學生的創造激情,我想聽了這節課的學生,會愛上化學的。

  新課改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教師和學生都在摸索中前進,有困惑,有期待……

化學課心得體會12

  課題研究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了,回顧本次研究之路,感覺既充實又有實效。“在研究中發現問題,在問題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長”是我這次最大的體會。

  一、注重學習,注重過程

  課題研究中過程,這我的感受,我努力的研究,體味到研究的酸甜苦辣。為了了解到最新最切合實際的知識,我經常研讀相關的理論書籍,我認識到;教師要客觀的把握學生層次,必須深入地了解學生,研究學生,根據學生不同的個性、熱點、心理傾向、知識基礎、接受能力進行分層教學。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使各類學生各有所獲,是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都得到提高,讓學生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在不斷的獲取成功和遞進中得到輕松、預約、滿足的心理體驗,激發再次成功的欲望。從而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和信心,切實提高化學課堂的有效性。

  二、積極參與,勇于實踐

  平時不管多忙,多累,我都要認真按時的完成我課題研究的各項人為。尤其是針對其中的問題研究,我總是進行深入的學習與思考,力求在實踐探索中找到答案。首先深入的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現狀,分層分類的進行教學和練習的布置;其次我精心的設計教學的導入及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努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其能全身心的投入課堂;再次在課堂上要對學生回答問題,對學生進行充分的肯定和表揚,常用“很好”、“真棒”、“好極了”,但對于那些很少回答問題,且回答問題出現錯誤的同學,對這些學生我投出期待的眼神,鼓勵他們“你先坐下,我們聽聽別人的意見,好嗎?”,真正的使學生都參與進來;最后在對待作業練習時必須進行精選,少做題,擺脫題海戰術,注重練習作業與中考的聯系,注重質量而并不追求數量。我真切的感受到課題研究必須實施崽子啊的'研究,來不得半點虛假。

  三、樂于嘗試、重在實效

  通過本次研究,讓我感受到作為一名教師的樂趣,也調到了我參與教科研的積極性。我積極的參加研討活動,利用一切機會和同事們交流,進行思維的碰撞,尋求大家的幫助和支持。同時我更認真的備課,不斷嚴格要求自己,用心得理念和方法上好每一節課,充分的利用好教學案,努力提高化學課堂的有效性。隨著課題研究的深入,我感受到自己在慢慢地成長著,進步著。同時,我也發現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尤其是理論知識的匱乏,制約著我研究進一步的深入開展,影響著教育教學效果,同時也時刻提醒著我要不斷學習,不斷充電,以期獲得更大進步。

  總之,我必須不斷加強學習,加強與同事之間的交流,不斷改進自己的業務水平和能力,改進自己教學方法,努力推進課題研究的進行,通過這一段時間課題研究的實施,也更加堅定了我搞好本次課題研究的信心和熱情,我一定要將本次課題研究開展的更好,更扎實。

化學課心得體會13

  作為一名奮斗在教學第一線的化學教師,在體會新課標帶來的新觀念,新方法,新思路的同時,也時時處處感受著困難和壓力。在參加了新課程標準培訓后,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經驗,談談我學習新課標過程中的體會。

  一、教育理念的轉化

  新課程標準對一線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應改變課程實施過程中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在新的課程與教學改革中,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于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而不是知識的化身,以權威自居。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是起輔導、幫助、引導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學生的控制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教學的目的是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要通過討論、實驗、探究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應創設能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

  二、要正確認識新的學習方式

  新的學習方式主要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

  自主學習是自己作為學習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自控性,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和責任,有助于弘揚主體性和自主精神。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相互性學習。它強調學習的交往性、互動性、分享性,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

  探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獲取知識,應和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問題性、過程性、開放性,有助于形成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機,批判的思維品質和思考問題的習慣。

  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學習方式,能夠更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更能激發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力,更能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大力提倡這樣的新的學習方式,是現實的要求和未來的需要。

  三、今后我在教學中需要注意和加強的方面:

  1.重視化學在社會、生活、科學三方面的聯系,關注交叉學科知識,以學生為主,讓學生真正能夠學以致用。

  2.重視新課標具體要求以此指導實際教學。吃透課標、教材,靈活實施教學。

  3.拓寬視野,用好資源,創設有意義的情境,堅持無情境不成題的教學理念。

  4.用心上好每一節化學課,勤寫教學反思、心得,處理自己存在的不足。

  5.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防止自己知識的矮化和老化。

  總之,新課標已經為我們指明了新的方向,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吃透教材,繼續腳踏實地工作,更加勤懇、用心教學,使自己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快速的成長起來!

化學課心得體會14

  化學觀摩課是一門讓我們更加深入了解化學原理和實踐的課程。在這門課上,我有幸親眼目睹了化學實驗室中的種種奇妙現象,親身體驗了化學實驗和探索的樂趣。通過這次觀摩課,我不僅學到了許多知識,還深刻體會到了化學的重要性和魅力。

  首先,這次觀摩課讓我對化學的基本概念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在課堂上,老師將課本中的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和化學反應,我對化學的反應速率、化學平衡等概念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同時,我還了解到了普通物質的化學性質,如酸堿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等。這些知識的拓展與實踐,使我對化學的基礎知識有了更加全面的把握。

  其次,觀摩課讓我對實驗的操作和實驗條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實驗室中,我親自操作了許多實驗,并且通過實踐體驗了實驗條件對實驗結果的影響。例如,在進行酸堿滴定實驗時,我親自用滴管滴入不同量的試劑,觀察了酸堿溶液的顏色變化,通過調整滴定劑的滴加量,最終得到了準確的滴定終點。我還學會了使用燃燒器進行氣體實驗,通過控制燃燒的條件和火焰的溫度,我得到了理想的實驗結果。這些實踐讓我深刻認識到實驗操作的重要性,也鍛煉了我的觀察和分析能力。

  第三,觀摩課給我帶來了化學實驗的樂趣。在實驗中,我不僅僅是一個被動的觀察者,還能夠親自參與其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在實驗室中,我可以自由地探索實驗現象和化學反應,感受到化學的神奇和趣味。例如,在進行顏料溶解實驗時,我通過不同顏料的溶解和混合,得到了各種漂亮的顏色。這種實驗的樂趣不僅讓我興奮,還鼓勵我更加深入地學習化學知識。

  第四,觀摩課讓我感受到了科學研究的重要性和挑戰性。在課堂上,老師向我們介紹了一些前沿的科學研究,如納米材料、化學催化等。通過觀摩課,我了解到了科學研究對社會和經濟發展的貢獻。同時,我也認識到科學研究需要廣泛的知識基礎和深入的思考。觀摩課讓我對將來從事科學研究的興趣更濃厚,也更加珍惜現在所接受的科學教育。

  最后,觀摩課讓我意識到化學是一門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在課堂上,老師通過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實例,向我們展示了化學在生活中的應用。例如,染發劑、化妝品等都是化學產物,這些化學產品的研發和應用都需要進行科學實驗和探索。觀摩課讓我認識到化學不僅僅是一個理論性學科,更是一個實踐性學科,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綜上所述,化學觀摩課讓我有了更加深入的化學知識,更深刻地認識到實驗操作的重要性,體會到了化學實驗的樂趣,認識到科學研究的重要性和挑戰性,以及認識到了化學與我們生活的密切關系。通過這次觀摩課,我不僅加深了對化學學科的理解和認識,也增強了對科學實踐的興趣和熱情。我相信,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我能更好地掌握化學的理論和技能,將來可以為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化學課心得體會15

  作為一名一線化學教師,教育理念也要與時俱進。最近經過礦區教育局邀請省專家孫艷梅老師組織的課標培訓,讓我對新課標的內容、變化和理論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受益匪淺。

  新課標正式發布,這是雙減政策下的第一個課標,意義深遠而重大。新修訂的課標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強調育人為本,突出實踐教育,發展素質教育,原來的課程標準指向的內容沒有界定的這么清新,而這一次的新課標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研制了學業質量標準,增強了指導性,對于“教什么”“為什么教”“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有了更明確的指導。新課標核心素養強調的是:化學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實踐、科學態度和責任。這四個方面缺一不可。學生在此素養內涵下應該慢慢曾強以下能力:

  (1)形成化學觀念,解決實際問題。

  (2)發展科學思維,強化創新意識。

  (3)經歷科學探究,增強實踐能力。

  (4)養成科學態度,具有責任擔當。

  鑒于以上改變,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轉變我們的教學方式:

  1、主題式教學:要基于主題曲整合教學內容,如將“元素”“分子”“原子”整合成“物質組成”這一主題,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來練習,讓學生在第一次的學習過程中留下深刻印象,引導學生構建宏觀和微觀視角,體會探索物質成分的學科思維方式。

  2、注意實驗探究教學:化學本身就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而實驗過程最主要的是就是探究,所以我們更要注重過程,而不能僅僅是為了讓學生知道那個結論而去做實驗。甚至當這個實驗較復雜,很難準備就干脆取消,而是以口述的形式向學生表達結果以及知識點,這不是一個化學老師應該具有的。所以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不僅僅只為實驗而實驗,還要探究其優秀和不合理之處,及時改正并且進行創新。

  3、項目式學習:教學過程中呈現的不再是一個個的知識點。而是一個個的學習任務,從信息收集、方案設計、項目的實施到最終的`評價都由學生獨立完成,重視科學探究,通過引導讓學生探索,發展核心素養。

  4、加大跨學科教學:隨著山西省中考的政策改變,生物、地理已經納入中考科目,在我們平時教學中要及時擴展我們自身的知識,全面發展教師的素質,讓教師先要適應未來的教學改革,最終把我們自身先變成一泓源源不斷的流水,才足夠我們進行正常的教學。

  5、重視學生評價促發展:開展學業評價要高度關注化學學科的特點,將評價重點放在學生學習活動上,特別要注重對探究和實踐過程的評價,致力創建一個主體多元、方法多樣、既關注學業成就又重視個體進步和多方面發展的化學學業評價體系。提倡在評價中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和發展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改進學習方式,促進其核心素養的形成。

  所以,新課標帶來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思路,感受到新課標的實施是提升自己的機會但要真正落實,挑戰不少。我應繼續多學習,多思考,多實踐,多反省,把新課標的理論和要求領悟透徹,并落實到教學實踐中,所以我仍在路上。

【化學課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化學課的心得體會04-07

化學課程學習心得體會04-01

化學課程學習心得體會12篇05-17

2023年化學課教師心得04-10

高考心得體會 高考心得體會01-23

心得體會:學習心得體會09-13

心得體會 產黨員心得體會09-13

的心得體會09-15

精選 心得體會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