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_黑人又大又粗又硬XXXXX_欧美疯狂做受XXXXX高潮

培養學生習慣的心得

時間:2023-05-12 12:06:53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培養學生習慣的心得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培養學生習慣的心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培養學生習慣的心得

培養學生習慣的心得1

  眾所周知,良好學習成績的保持,離不開良好的學習習慣,從接班開始,我就注重同學們的學習習慣的培養。

  (一)課前習慣

  1、認真完成前置性作業的習慣。前置性作業是生本學習的的重要環節。要讓學生掌握完成前置性作業的方法,能夠主動積極完成前置性作業。

  2、課前準備的習慣。上節課下課后,要求學生把課堂上用的東西,如課本、練習本、筆等放在桌上必須的地方,安靜坐好,小憩收心,準備上課。

  (二)課中習慣

  1、良好的聽課習慣

  (1)聽課姿勢:要持續正確的坐姿。聽講時就應挺胸直腰坐好,兩眼平視前方。

  (2)讀寫姿勢:做到“一尺一寸一拳頭”:讀書眼睛離書本一尺左右;寫字時上身坐正,左右兩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紙,右手執筆,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別從三個方向捏住離筆尖1寸左右處,胸口離桌沿一拳左右。

  2、課堂常規學習習慣

  (1)遵守課堂紀律、專心聽講的習慣。根據學生注意力不持續,易轉移等特點,教師要把握好上課的節奏,有張有弛,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的狀態之中,讓每個學生都有事可做。

  (2)規范答題的習慣。口頭回答問題時聲音洪亮,表達清楚;在學生課堂板演以及平時的作業和練習中,教師要規范要求,不放松任何細節,加強講評,及時糾正。

  (3)認真書寫的習慣。要求學生從小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堅持正確的寫字姿勢,書寫要認真仔細,規范整潔,字跡要清楚、工整,文字和符號要規范,格式要美觀。

  (4)有條理、快節奏的習慣。小學生普遍存在著做事無緊迫感、拖拖拉拉、動作緩慢的現象。課堂上要求學生做到提高效率,加強學習的.計劃性,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

  3、課堂思維習慣

  在學生逐步養成了良好的常規習慣之后,教師應將培養重心調整到培養學生在課堂上用心發問、多向思維、獨立思考、大膽發言、勇于批判、相互合作等品質習慣上來。

  (1)用心動腦、大膽發言的習慣。要從學科特點和小學生心理特點出發,根據新授知識的要求,精心設計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們進一步探索問題的潛力。要加強學生實驗操作和動手潛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動手潛力和探索精神。

  (2)與人合作的習慣。課堂上,務必喚起學生與人合作的意識,使其能正確處理個人與群眾的關系,將個人活動與群眾活動融為一體,互相配合,協調一致。

  (3)敢于提出問題的習慣。能提出問題是主動學習的表現,是創新的開始。新課程的教學尤其重視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習慣。教學過程中要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主動質疑的學習習慣,讓他們想問、敢問、好問、會問。

  (三)課后習慣

  1、認真“做作業”的習慣。

  (1)按時認真完成作業。要求學生當天的作業當天完成,書寫工整規范。

  (2)作業獨立完成。做作業時不能抄襲他人作業,或一邊做作業,一邊做其他事情,要求作業認真,獨立完成后再做其他事情。

  2、及時復習的習慣。要讓學生學會每一天晚上把當天的功課進行回顧,周六、周日把本周學習資料進行小結,一段時間集中搞一下復習等。要善于將學過的知識進行前后聯系,構建知識框架,構成知識網絡。

培養學生習慣的心得2

  法國學者培根曾經說過:“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該努力地追求好習慣”。一個孩子能否成為有用之才,先天的稟賦固然重要,后天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培養更是不可缺少。有了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個孩子就會認真學習,遵規守紀;有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就能激發他自身的所有潛能;有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就能使他出類拔萃,脫穎而出。這樣他才能走向未來,邁向成功。所以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把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當作是重要的工作來抓。

  一.以愛心真情感化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愛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是推動學生前進的動力,是轉變學生的關鍵。作為老師首先要熱愛學生,關心學生,用愛心去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用愛心去糾正學生的缺點,用愛心去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我曾教過一個男孩子,父親身患殘疾,全靠母親一人做工維持生計。家庭經濟相當困難,根本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在這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他變得自暴自棄,經常違反紀律是全校出了名的“搗蛋鬼”。教過的老師談到他時,都直搖頭。可我卻執著地認為: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蘇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冷的`感情也會消融。可當我滿懷信心、盡己所能給她悉心呵護,試圖用愛去溫暖他時,才知道原來事情并不像自己所想象的那樣簡單。他照樣在課堂上肆無忌憚地大聲講話,照樣三天兩頭和同學打架。我不禁問自己:難道這個孩子真的無藥可救了嗎?難道我的付出真的對他毫無作用嗎?那些日子我覺得自己就像是戰敗的將士,感到灰心喪氣……可是我堅信愛的力量是偉大的。于是,我一如既往地在生活上給予他幫助,問寒問暖、細心觀察平時表現,抓住點滴進步去燃起他奮進的火花。在這不盡愛的感召下,他終于有了一點點改變,變得乖巧、懂事了。這就是教育,這就是充滿陽光的教育只要我們一切從學生的成長出發,并樹立這樣的信念:所有的學生通過教育都是可以改變的,每個學生身上都有閃光點。

  俗話說:十個手指伸出來也有長短。全班學生在思想、學習、行為等方面總是會存在一定的差距。后進生需要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因此,我對他們傾注了更多的愛,從而促使他們盡快改正缺點,養成好習慣。

  二.以榜樣示范教導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俗話說“言教不如身教”。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教師身體力行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

  老師在要求學生養成好習慣的同時,自己得首先做出榜樣,做到身體力行。看到地上的紙屑主動彎腰拾起;碰到同學,主動叫上一聲:“某某同學你好”;在辦公室,當學生把作業本送來,老師熱情地對學生說:“謝謝!”;課堂提問時,學生回答完問題,老師說:“請坐下……”孩子們喜歡模仿老師的一言一行,老師經常掛在嘴邊的“謝謝”“你好”等禮貌用語,學生自然都看在眼里,印在心里。他們耳濡目染,也模仿著說起來,無論老師給學生送去什么,學生都會甜甜地說一聲:“謝謝老師!”,在校園里碰到老師、同學,問早、問好、道再見,已成了同學們生活的口頭語……身教重于言教,教師美的語言、美的行為蘊涵著一種無窮的教育力量。教師率先垂范,就能達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

  三、用知識的甘露滋潤孩子的心田,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人的良好行為習慣與他的知識才學往往成正比,誦讀中華經典也成為豐富學生知識,培養其良好習慣的一條重要途徑。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華經典,浩如煙海。每一個中華兒女,只有盡情的徜徉于其中,才能成為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每一個孩子,如果從小就去誦讀中華經典,必然會促使他們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了使誦讀中華經典切實落到實處,我們又采用多種不同的方式:如早自習抽一定時間單獨背誦,上課時集體背誦,課外組織學生進行背誦比賽,使誦讀中華經典真正成為學生生活、學習的一項重要內容。

  通過誦讀中華經典,許多學生領悟到了做人的道理,做事的訣竅以及學習的方法。通過誦讀《三字經》,孩子們知道了要發奮學習,認真讀書;通過誦讀唐詩、宋詞,學生們知道了做事要講求訣竅,注意方法;通過誦讀《論語》等經典著作,學生們更深深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和應該遵守的行為準則;同時我還為孩子們購買了快樂智慧叢書,讓孩子們在讀中學會感恩、學會生活、學會理解、學會做人。總之,在誦讀中,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提高了他們的閱讀能力及寫作水平,更有效的培養了他們的良好行為習慣,真正是誦讀經典,潤物“有”聲。

  四、把贊美還給學生,促進良好習慣的養成

  記得有一句話叫做“好孩子是夸出來的”。確實,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真誠的夸獎。特別是孩子,越夸越有勁,越批評越跟你唱反調。我班有一個男同學,生活在一個特殊家庭里,父母離婚了,在這樣的家庭成長起來的他變得內向、不愛與同學交流,行為習慣散漫,做什么事都無精打采。我和他聊過數次,效果卻是微乎其微,有一次,在食堂吃飯時,我發現他主動把凳子讓給了旁邊的同學,我就當面夸獎他:“表現得不錯嘛,知道關愛同學了,還要多加油喲!”他的眼睛當時就閃閃發光,第二天他的竟然要求主動收拾餐具。我又及時進行了表揚,還對他說:“如果你以后每次都能自己管理自己,約束自己,你一定會越來越優秀,老師會越來越喜歡你的。”從那以后,他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課上能看到他主動發言了,課下也能和同學一起活動,還能主動幫助同學了,看來“表揚”確實能夠改變一個人。

  在班上,我還實行班規加分制度,16條班規對學生平時的學習、行為習慣等做了全方位的規范,只要達到要求,就可以享受加分。做得不好的,我沒有扣分,我讓學生明白,沒能加分,就已經被扣分了,已經落后了。實行這個制度后,學生興致十足,有意識地規范自己的行為,免卻了老師管理的許許多多瑣事。而且學生為了得到加分,熱心助人,幫助同學,熱愛學習,達到了預想的效果。快樂午餐時我們能做到“食不言”;與新疆小朋友手拉手讓孩子們知道了友誼的珍貴,同時了解了新疆小朋友的學習生活狀況,珍惜自己現在的生活;參加各種活動讓孩子們在活動中得到了鍛煉,磨練了自己的意志。同時我還不定期的對表現好、進步大的同學給予獎勵,一張小小的獎狀、一支筆、一個本子,對同學們來說都是一種鼓勵、一種認可,我們班還定制了陽光中軌雛鷹獎章和讀書之星獎章,對于表現突出的孩子給予獎勵,進而激勵他們養成好的習慣。

  大教育家孔子云:“少年居性,習慣之為常。”而培根在《論人生》中也指出:“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一種好習慣,就是一種能力,一種毅力,一種品格,一種修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學生終身享用不盡的財富。

  在班級日常管理中我們要:

  把握細節,關注學生身心健康的培養。

  注重細節,關注班級日常的管理。

  著手細節,關注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

  讓我們關注學生一生的發展,從小抓起,持之以恒。正如我們一小的校訓所說的那樣“養成良好習慣,成就幸福人生”,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未來社會的棟梁之才。

  最后幾句話送給在座的班主任:

  讓你的教育像呼吸一樣自然。

  讓教育與學生心靈無縫對接。

  讓教育更有魅力與效力。

  “既然我們已經當了老師,就讓我們用心經營好屬于我們的這片綠地”。

培養學生習慣的心得3

  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應該是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事實上小學中每堂課都十分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和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不然一苗未正,何以成材。而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處于童年晚期,這個時期的孩子的心理發展處在一個從幼稚走向逐漸成熟的變動時期,在這個時期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尤為重要,可以使學生到中學學習時事半功倍,一生受益。

  1、從閱讀、書寫技能開始

  家長多和孩子聊天,讓孩子朗讀一些兒歌、繞口令,給孩子定一個閱讀時間表,不超過一個小時,還可以邀請同年齡的小孩一起讀,過節日或星期天全家人都在場時,讓孩子把讀過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同時教給孩子讀書方法:益智讀物可一邊讀一邊體會;思想教育讀物著重理解含義;娛樂性讀物可用泛讀、跳讀;名篇佳作要精讀,還要記筆記,及背誦,還要教給孩子正確的握筆姿勢(身離桌邊一拳遠,眼離書本一尺遠,手離筆尖一寸遠,)要注重糾正孩子的錯字、別字。

  2、讓孩子掌握學習方法

  ①課前預習。②上課注意聽講。③做作業前要復習課堂講授的內容,不懂的地方要多看幾遍。④完成作業后要檢查。⑤每學完一個單元后自己要小結。

  3、養成上課主動作筆記的習慣。

  記筆記要求學生記重點、記難點,根據自己情況記要點,而不是照搬板書。

  4、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

  首先按時完成作業。第二要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第三養成作業清楚整齊的習慣。第四養成自查作業的習慣,同時教給孩子自查作業的'方法:正向法,從審題開始,一步一步地看有無錯誤和遺漏。反向法,從答案向前推,用相反的計算來驗算。重做法,把題重做一遍看看同上次結果是否一樣,如不一樣認真查找問題出在哪里。第五要養成及時、按時預習的習慣。

  5、養成讀課外書的習慣。

  課外閱讀量決定著學生知識的廣度和濃度。閱讀量大的學生進入高一級的學校學習往往接受能力和適應能力都較強。教師應對學生的課外閱讀給予指導和檢查,使之形成習慣。使學生把讀書作為一種人生樂趣,一生以書為友。

培養學生習慣的心得4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充分發揮教材的作用

  我們小學生手中的教科書都是精心編寫的。課文思想教育內容豐富,語言文字訓練扎實,教材中關于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助人為樂、誠實善良、鉆研科學、以及遇事動腦筋和全面地看問題等思想內容,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他們對生活的熱愛,更能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世界里,這種感覺特別強烈。所以,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要想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就必須很好地利用課本,讓課本成為很好的指路明燈。比如,當學生在學完《海上英魂》,沉浸在鄧世昌這種為了國家舍死忘生的英雄氣概和獻身精神時,我們可以及時介紹一些英雄人物的傳記。這些就是對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最好教材,學生帶著一種高亢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人物由衷地感到佩服。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閱讀的歡樂。被文中主人公的崇高品質感動。當我們教完《會說話的產品》時,就可以介紹一些科普讀物讓學生看;教完《心田上的百合花開》就可以介紹林清玄的其他優美散文,讓學生讀。每一個孩子就其天性來說都是詩人。但要讓他們心里的詩的琴弦響起來,這根琴弦就是學生的教科書,它是讓學生進行廣泛閱讀的指路明燈。

  二、在語文課堂開設閱讀窗口,針對孩子的差異,采取不同的方法,把每一個孩子都領進書籍。

  所謂流利的,有理解的閱讀,這就是一下子能用眼睛和思維把握住句子的一部分或整個的較短的句子,然后使眼光離開書本,念出所記住的東西,并在同時進行思維。不經常閱讀科學書籍和科普讀物,就談不上對知識的興趣。如果一個學生廣泛地閱讀,那么在課堂上所講解的任何一個新的概念和現象,就會納入他從各種書籍里吸取的知識的體系里去。我在教學時,經常在我的語文課上設立閱讀“窗口”,讓學生閱讀感興趣的文章。學習好的學生我找他個別談話,主動介紹一些好的書籍,他們書讀得越多,感到自己學的知識就越少,越會激起他們閱讀的欲望。從而以更飽滿的精力投入到閱讀中去。而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我更加要求他們更多的閱讀。并且向他們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如教他們泛讀和精讀。對大部分淺顯易懂的書和閱讀價值不高的書籍報刊,我告訴學生可采取瀏覽法,即“隨便翻翻”。而對于一些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質優美的優秀作品,則需要靜心細讀,體會立意構思,揣摩布局謀篇,欣賞妙詞佳句,這樣才能把書中的精華變為自己的知識營養。另外,我還教給學生一些“不動筆墨不讀書”的方法。比如用相關的符號在書或文章上記錄下閱讀時的見解、感受等。或者在文章旁邊作批注,或者寫讀書筆記等。隨著孩子閱讀量的增大,孩子的思維逐漸受到碰撞和沖擊,激發學困生的覺醒。可以說,閱讀是對“學習困難”學生進行智育的主要手段。

  三、營造閱讀氣氛,教師自己必須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成為一本活的教科書

  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海洋,培養對書籍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這些都取決于教師,取決于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的何種地位。所以,作為教師,就要像于永正老師所說的那樣,自己要成為一本活的教科書。教師的教學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水道溪流來滋養它。這需要教師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每天不斷的讀,跟書籍結下終身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融入思想的大河。那么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死扣教科書,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能手、藝術家和詩人。夸美紐斯曾尖銳地指出:“不學無術的教師,消極地指導別人的人,是沒有軀體的人影,是無雨的云,無水的源,無光的燈,因而是空洞無物的。”

  四、學校和家庭同心協力,創設條件,培養學生閱讀習慣。

  根據研究,家庭的局限性和驚人的貧乏性,是兒童智力落后的原因之一,如果沒有家庭的教育,教師是很難教會兒童閱讀的。在家長學校中,我們要讓家長看清這一點,懂得尊重書籍。讓家長們為自己的孩子增添小小藏書,也可以自己的孩子去辦借書證。讓學校和家庭一起,引導兒童養成天天閱讀的習慣。我校結合社區、家庭形成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構成了一個學生學習的金三角。家里注重書房的利用,每家一個小書架,一張小書桌,一個和諧的家庭。孩子在這種熏陶下快樂地讀書,有了自己的空間自然也愛上了讀書。每個教室設有一個圖書角,讓孩子們隨時有書可讀,整個教室沐浴著濃濃的書香氣息。

  五、開展活動,激勵學生堅持閱讀

  當然,課外閱讀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為了激發學生持久的興趣,提高閱讀質量,每學期應進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閱讀檢查、評比。其形式或是舉行讀書報告會、經驗交流會,或是展覽優秀的讀書筆記,評比表彰課外優秀積極分子等。對課外閱讀取得一定成績的學生,教師要及時鼓勵,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當學生在獲得成功后,會更堅持大量的廣泛的閱讀,良好的讀書習慣也就隨之形成。

  在小學階段,我們如果培養了孩子的閱讀習慣,孩子在閱讀中就會有更多的思考,在思考中進行更多的閱讀。學生對知識的渴求也會越來越強烈,才能有充實的精神生活,從而也就會有創造性的勞動生活。正像蘇赫姆林斯基所說:如果我們真的想減輕學生的腦力勞動,那就讓我們在學生面前敞開道路,讓他們走到學校的圖書館的書架跟前去,讓書籍從沉睡的巨人變成孩子們的摯友吧!

培養學生習慣的心得5

  習慣好壞影響一個人的一生,良好的習慣要從小養成。家長們要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才,就必須從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入手,持之以恒。那么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家長不要替孩子做他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應該有意識的從小鍛煉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一些小件的衣物鍛煉由孩子自己去洗。要孩子做家務的目的,并非僅是要把繁瑣的工作做好,或教孩子“如何去做”。廚房整潔的重要性,比不上發展孩子的責任感、自立能力、自尊心、自信心和辦事能力,因為這些都是健康人格的基礎。做家務也可幫孩子了解人必須合作和向著共同的目標努力。當孩子在生活中養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養成主動做一些家務勞動的生活習慣時,孩子的獨力意識與自我責任感就已增強了很多。

  二、生活有規律

  按時作息,講究衛生,衛生習慣不好,直接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要常洗手,早晚刷牙,同時還要注意對孩子進行講好公共衛生的教育,讓孩子養成不隨手扔垃圾的習慣。

  家長要盡量保持孩子的生活起居在所有時間里的一致性。長期做下來,孩子自己也能學會獨立按一貫的生活規律來制定合適的作息時間表。一旦孩子習慣過一種有規律的生活,那么時間觀念就已內化成他自己的.一種寶貴素質,自我意識的控制力與意志力就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三、學會節儉

  要培養孩子節儉的習慣,第一要定量給孩子零花錢,讓孩子自己去支配這些錢,如果提前花完,不補,不預支,讓孩子學會節制、學會理財。家長引領孩子不同他人攀比,當然,家長首先不能進行攀比。可以嘗試讓孩子利用假期去品嘗一下賺錢的艱辛,這樣他就不會亂花錢了。

  四、待人有禮貌

  文明禮貌是一個人有教養的表現,在一個缺乏教養的人身上,勇敢就會成為粗暴,學識就會成為迂腐,機智就會成為狡猾,質樸就會成為粗魯,寬厚就會成為諂媚。家長不要以為孩子大了就知理了,因為當他養成習慣之后,他就不覺得這是一件錯事了,更不會去改正。要讓孩子穿衣整潔,并養成愛護衣服的習慣。

  五、養成讀書好習慣

  閱讀要從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入手,可以是一些帶圖的故事,可以是孩子喜歡的電視劇的劇本。等孩子喜歡上讀書之后再去讀一些大部頭的書。家長也可以陪著孩子讀,在陪讀一階段之后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去讀。

  當孩子做功課磨蹭時先不要催他寫,而是由著他,并記下他的用時,然后與他一起分析做這些功課到底需要多少時間,這多用的時間他可以做多少他感興趣的事,這樣少用時,快寫會讓他體會到多少快樂!這樣孩子就會明白自己的磨蹭將會使自己失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的機會,這樣做是得不償失的,他就會自覺的提高自己的效率,久而久之就實現了孩子自己學習的目的。

  習慣的好壞影響一個人的一生,良好的習慣要從小養成。以上是我對培養小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的心得體會。

培養學生習慣的心得6

  這學期我校上報了“小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課題研究”參加課題的老師在黑校長的組織下進行了學習與交流了,感觸頗深。“習慣是一個人存放在神經系統的資本,一個人養成良好的習慣,一輩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若養成了壞習慣,那一輩子都償還不完它的債務”。是否養成良好習慣直接影響到青少年將來的工作和生活,其意義是深遠的。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教育是什么,往簡單的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小學段階是兒童形成各種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他們的習慣養成不僅影響小學階段的學習成績,而且影響以后乃至將來的一生,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是小學教育的重中之重。下面談談自己的點滴體會。

   小學生應具有專心聽講、閱讀課本、動腦多思、完成作業、課外自學等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教師在教學中,要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教給學生專心聽講的方法,培養學生邊聽邊想的習慣,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時向老師提出,強化學生在課堂中積極主動的學習。特別要培養學生求異思維,逐步形成獨立的觀察與思考能力。其次,教師要及時批改學生的作業,及時反饋,了解學生作業中的常見錯誤和多發錯誤,讓學生認真糾錯。還要把好作業有意識地展示給學生,使學生產生向榜樣看齊的向上心理,自我糾正錯誤,書寫規范。學生在課堂上獲取知識畢竟是有限的,要指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有益的課外書,好的內容及時摘錄,經常整理,逐漸養成自學的習慣。

  二、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個人的言談舉止,反映了他對社會、對生活的態度,也反映了他的精神狀態和文化素質。無數的事實證明,良好的品質往往是從小打下的基礎,而不好的,甚至壞的思想、行為習慣也往往是從小或者小學時期開始的。“改造比塑造更困難”。因此,我經常教育學生遵守《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從常規抓起,從一點一滴做起,使學生養成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遵守紀律、遵守社會秩序、維護社會公德、勤儉節約、愛護公物、助人為樂、關心他人的良好習慣。比如,有的學生損壞桌椅和學習用具等毫不可惜,針對這種情況,我組織學生開展了《公物方便你我他》、《學習的好伙伴》等主題活動。此后,學生能自覺地愛護公共財物,愛惜學習用具。

  三、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競爭意識

  現在的小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獨生子女在智力、體質、行為上有許多優點,但由于教育引導(包括家庭教育)不當,使他們出現了一些不健康的心理。比如,任性、遇挫退卻、嫉妒別人……教師不應忽視這些現象,要耐心地引導學生走出誤區,培養學生有克服困難的意志,能經受成功的考驗,同時能經受失敗的打擊,有認準路、用好力、不達目的不止的精神,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并能抵御不良行為的誘惑,使其身心健康發展。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作為小學教師,我們面對的是活潑好動的孩子,只能通過大量細致的工作,采用生動有趣的方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

培養學生習慣的心得7

  俗話說:“嫩枝容易彎也容易直。”這也說明了加強小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的重要性,他們年齡小,知識少,行為習慣正處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變性強。也正如現代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所說:“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習習慣應注意哪些問題等方面具體的談小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問題,為使我班養成教育能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求,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使好習慣讓學生受益終生。特制定本計劃:

  一、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意義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習慣在小學低年級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給予特別的教育,形成的習慣很難有多大的改進,所以盡早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很重要的。學生在年齡小時,習慣既容易建立,也易于鞏固,不良的學習習慣若被及時發現也易于糾正,等到不良習慣越積越多并穩固定形時,既影響良好習慣的建立,又不易糾正。所以從小學一年級,甚至幼兒園起,就要開始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在成長過程中逐步強化訓練,從而形成穩定的自覺行為。小學階段學習是人一生中最基礎的學習。這其中的學習不僅學到了基礎的知識,還將形成一些學習習慣。而這些學習習慣不僅影響兒童整個小學階段的學習,而且將會影響其一生的學習。因此,從小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非常必需的。

  二、我班學生學習習慣的現狀在本班三年的教育教學工作和與學生的日常接觸中,縱觀學生的學習習慣,我班上大致可分為三類情況:

  1、一類學生學習習慣缺乏,滿足于基本聽懂、會做、考試過關,很少有預習、復習等學習習慣。

  2、一類學生學習習慣不良,如作業拖拉、多次催討不交、抄襲,考試作弊等種種不良習慣。

  3、還有一類學生有很好的學習習慣,能獨立思考、能獨立作業,又有勤學好問的好習慣。學生的學習習慣不同,學習水平也就不同。可見,學生的學習習慣對學習水平的影響非常之大。

  三、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內容

  1、課前預習習慣

  (1)、提前預習課程。每天都要對將要學習的課程作簡要的預習,了解課程的知識點、重點和難點,為課堂學習做好準備。

  (2)、預習時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通過查字典、查資料尋找答案,也可以向同學、家長詢問,仍然沒有解決的問題要標記出來,以便在課堂上有重點的學習。

  (3)、預習時要學會用筆在書上作不同的標記,如:重點內容在文字下面標“△”,有疑問的地方在文字下面畫“﹏﹏”,并在旁邊寫上“?”等,以便在課堂學習時多留心。

  (4)、預習時要集中精力,培養自己一絲不茍的學習習慣。

  2、課堂學習習慣

  (1)、課前做好準備,自覺檢查課本、課堂練習本、作業本及必需的文具是否都準備齊全。

  (2)、課堂上認真接受老師指導,專心致志地參與探索,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3)、勤于發言,勇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敢于爭論,并不斷修正、彌補自己的不足。說話完整,口齒清楚,聲音洪亮,儀態端正。

  (4)、遇到疑難問題,及時舉手發問。

  (5)、在接收到信息后,應該快速作出反應。比如快速打開課本、快速從位置上站起、快速整理學習用品等。

  (6)、善于傾聽同學的'發言、他人的意見和建議。樂于交流,交流時目光專注,不隨便打斷別人的話,不嘲笑別人的錯誤。

  (7)、要主動合作學習,在進行分組實驗、動手操作、課外考察等活動時互相幫助,共同提高。

  (8)、學習要善于舉一反三,通過學科間的聯系理解問題。

  3、書寫習慣

  (1)、做作業時要專心,不邊玩邊寫,不邊吃邊寫,書寫時先想好再下筆。

  (2)、保持正確的寫字姿勢,做到“頭正、身直、足平、臂開”,字跡工整,書寫規范。

  (3)、書寫時要注意保護好視力,要做到“一尺一寸一拳頭”。

  (4)、愛惜作業本,不亂涂亂畫,養成寫字墊紙的好習慣,不隨意撕作業紙,保持作業本的清潔和完整。

  (5)、寫完作業必須認真仔細地檢查,發現錯誤及時糾正。

  4、記憶習慣對當天學習的內容及時復習鞏固,需要記憶的字詞句段篇、概念、公式以及單詞、語句、名人名言等理解深刻,記憶準確。

  5、作業習慣

  (1)、獨立、認真、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各類作業,完成作業時要做到精練反思,不抄襲別人的作業。未完成作業的,應主動向老師說明理由,并及時補上。學有余力的同學要養成自主設計和完成作業的好習慣。

  (2)、寫完作業要把作業放入書包中,整理書包時,把學習資料在書包中分類、有序放置。

  6、改錯習慣作業本、練習冊、試卷下發后,先查看老師的批改,對老師指出的錯誤必須及時糾正。不放過一個錯字或錯題。要建立錯題集,做好錯題記錄,找出錯因,及時訂正。

  四、培養學習習慣應注意的問題

  學習習慣是多方面的,是相互交叉,相互作用,相輔相成的,但就圍繞課堂教學而言,課前預習,課中參與,課后整理復習是最為基本的學習方法。從教學理論的角度上看,會預習,會參與,會整理和復習是具有科學性、必要性、可行性的。總之,習慣是一種定型行為,是條件反射長期積累和強化的結果。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可見效的,須在長期的教學法中反復訓練,加以深化,循序漸進,持之以恒,這是我們在素質教育中應該提出的重要。

培養學生習慣的心得8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感到最頭疼的就是學生的寫作了。一到習作課,學生就犯難,總說沒什么可寫,不會寫。被逼著完成了作業,所寫的文章不是空洞,就是千篇一律,抄襲別人的作品。更甚的是一部分學生的作文錯字連篇,病句成行,根本無法批改。

  針對這一現象,我進行了認真的調查和分析。發現大部分學生沒有看課外書的習慣,不擅長閱讀,更沒有寫日記的習慣,不會留心觀察,不會發現,沒有練筆的行為。所以他們的寫作能力就差。

  為了使學生不再為寫作犯難,我注重對學生進行習作指導。首先培養他們閱讀的習慣。為了使學生有書可讀,我首先從學校的'圖書室精心挑選了50本科普知識讀本,在班中建立了一個圖書角,成立了一個圖書管理小組,讓學生自由的借閱。經過一段時間的閱讀,發現學生有了讀書的興趣,但書籍又不夠了。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開班會的時候,號召大家捐書,還讓學生互相借閱。這樣一來,學生就有書可讀了。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又發現了問題,大多數學生只讀書,不寫筆記。為此,我在班級中開展了“不動筆墨不讀書”倡導活動,建義大家寫讀書筆記。同時在班中舉行優秀讀書筆記評比活動。一時之間,班中有了一點寫作熱。

  為使學生真正有啥可寫,我指點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把觀察到的寫進日記里,為今后的寫作積累素材,一時間學生感到了寫作的樂趣。為使這一習慣能夠養成,在每周的班會活動中,舉行日記朗誦比賽,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為了驗證學生的提高,學校每期都要舉行兩次作文競賽活動,對優秀的寫作能手進行表彰和鼓勵,并將其作品展覽,同時讓這些學生參加鄉中心校組織的作文競賽,為其他學生樹立了榜樣。

  經過近幾年的努力,我所教的學生曾多次在縣、市開展的作文比賽中獲獎,我也多次或優秀輔導員獎。(縣作文競賽一等獎,被評為優秀輔導教師)(市八屆中小學“建安杯”作文競賽二等獎、市《曹魏風 許昌行》征文比賽二等獎)。

培養學生習慣的心得9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認為教育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特別是低年級學生,更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習慣要著重從頭培養,才能為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比如課前準備的習慣,專心聽講的習慣,勤于思考的習慣,敢于說的習慣,認真寫的習慣等等,需要培養的習慣很多,但有一種習慣往往被別人忽略的——認真讀題習慣的養成。讀題是審題的前提,是解題的基礎。通過讀題,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題意,理清條件與問題,明確條件與問題的種種聯系,使要解決的問題在頭腦中有一個清晰的印象,為解題作良好的鋪墊。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讀題方法和習慣,很有必要。

  小學一、二年級的小朋友由于年齡比較小,識字量較少,而閱讀理解能力和生活經驗又有限,再加上在思維方式上與成人也不同,所以讀題及對題意的理解就成為了部分孩子學習上的攔路虎。我們可以發現,不少孩子本身很聰明,學習也很認真,可是一獨立做題就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錯誤,下來單獨詢問,其實孩子是會做的,只是在讀題上出現了問題,才導致了錯誤。這個問題看似不嚴重,但是,卻足以影響到孩子的一生。經過認真分析發現問題產生的原因主要有:

  1.漏讀。

  2.只讀了題目要求的前半部分,剩下的不讀了,或看到了卻沒在意,導致孩子在做題時只完成了題目要求的一部分。

  3.有的孩子對題目中的字都認識,但對題目中某些字、詞的意思不理解。因此,作為教師,從低年級就要著手從培養孩子良好的讀題習慣抓起,為孩子將來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那么如何來培養低年級學生認真讀題的習慣呢?

  一、相信學生,多給他們讀題的機會

  剛入學的一年級,識字量很少,在最初一段時間由老師或家長為其讀題,這樣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小學生的依賴思想,這是難免的。但是當拼音教學告一段落后,我們便可應該把讀題的權利交還給學生,千萬不能因小學生讀題速度慢或拼讀出聲而越俎代庖,一包到底。因此,在我們的練習中,要考慮到這一點。對于學生不認識的字應加上拼音,讓學生拼出字,然后讀出字詞,并引導他們自己理解題意。這一點語文教師會很注意,但是數學教師便很“勤快”,這對以后學生讀題的能力是很不利的。所以老師不能貪圖省快而放棄了拼音這個工具。應充分利用拼音這個工具讓學生自己讀題解題。

  對于二年級的學生,老師更應該放手讓孩子去讀題,如果老師把題目的要求自己一手包辦,仔細地幫學生分析題目的要求,沒有讓學生養成獨自讀題的習慣,所以解決問題時,學生就會對要求一眼看過,不求甚解。在讀題習慣的培養上,我的原則是教師一定要做一名“懶”老師,該讓學生理解的要求,讀的題目一定要讓學生獨自完成,學會抓住重點的詞,逐步養成認真讀題的習慣。因此,我們必須相信學生,給他們一個機會,他們就會給你一個驚喜。

  二、教給正確的讀題方法

  讀題是培養審題能力的第一步,通過讀題,使學生明確題意,為進一步思考作準備。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讀題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確的規定,如可以大聲讀、輕聲讀、默讀,要讀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等,低年級的學生識字量少,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弱,這就需要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讀題方法的指導。

  解決音義,讀通。低年級學生的識字量少,認識生字是讀懂題的基礎。當我們教師呈現有文字的題目時,必須把學生不認識的字注上拼音,帶領學生認讀,把學生不理解的生字和詞語適當進行解釋。

  認真仔細,讀準。很多學生在解決問題時經常憑經驗做題,所以對題常會一掃而過,就動筆了。而事實上題目并不是他們“經驗”里的樣子,題目的意思發生了改變。為了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學習習慣,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求學生做到“字字出聲讀題慢”。低年級的學生,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還沒有達到一定的默讀能力,出聲輕讀、用手指讀能幫助他們不漏字、不添字,讀懂意思。同時,要求學生輕讀后再默看題,詳細理解題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讀題能力。

  咬文嚼字,讀懂題意。咬文嚼字就是要善于抓住題目中的關鍵字、詞或句,準確理解其表達的意義。如:一年級30人,二年級33人,一年級和二年級一起做游戲,平均分成7組,每組多少人?在反復讀題后,讓學生劃出關鍵字(和、平均),并理解和是讓我們求和要用加法,平均是讓我們分得一樣多要用除法,而且是先用加法再用除法。在最初可以讓學生先劃關鍵字,慢慢地讓學生試著說去對關鍵字的理解,從而培養其理解能力。

  三、高質量讀題—理解題意

  對題目意思能正確領會,還需要對題目進行正確、全面的觀察。心理學認為,觀察是人的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知覺,它是知覺的高級形式。同時,觀察與思維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在觀察的過程中自始至終地伴隨著思維活動。低年級題目大多都是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的,因而在數學教學中,要提高學生審題的能力,教師還必須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讀題就要求學生眼到、口到、手到。低年級題目大多都是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在一些情境中,學生會去觀察與題無關的信息如白云、藍天等,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注意主要信息。在課堂上,教師要語言簡練明確,對學生的觀察要求要指向清晰,盡量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有價值的信息中去。慢慢地,學生就能學會從數學的角度來觀察畫面,然后再讀題,尋找有用的數學信息來解決實際問題。在很多時候讀題不僅要求眼到、口到,要求手到。一是劃出關鍵字,還有就是在特殊的題型上更應該去動手。比如在解決有關空間與圖形的問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動手折折剪剪的過程中,理解題意,解決問題。如:把一張長方形紙折一次可以得到哪些圖形?用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圖形?等等。教師必須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折折拼拼,幫助學生有效地理解題意,正確思考,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空間觀念。

  四、提高學生讀題的興趣

  當做練習有了一定的經驗,學生便有了憑經驗做題的貪懶思想,而忽視題的要求。在這時,我們不妨采用多種形式,變換讀題方式來刺激學生讀題,比如讓讀題最棒的小朋友當小老師為大家讀,當小老師是小朋友覺得最榮耀的事,因此大家都努力地把題讀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那個。再比如開火車讀,分角色比賽讀等這些都是小朋友們喜歡的

培養學生習慣的心得10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為重要。”可是我發現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能主動大膽質疑的學生并不多,難道是同學們在學習中沒有疑問嗎?顯然不是,主要是因為很多同學沒有養成質疑的習慣,也不會質疑。學貴有疑。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質疑習慣呢?我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耐心排除心理障礙。

  學生一般都迷信書本,迷信老師,認為書上講的、老師教的不會有錯,長期以來,形成了對書本和老師的依賴思想,只習慣于去思考和解決教材和老師提出的問題,而缺乏自己主動質疑的膽量和意識。“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我們要破除學生對書本和老師的.迷信,讓他們丟掉面子觀念,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會大膽質疑,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懂得向其他小組求助。

  二、精心營造質疑氛圍。

  我們在教學中要堅持學生主體地位不動搖,多從學生角度去思考,要動腦筋創設質疑情境,營造民主、寬松的氛圍,使學生在一定情境中產生問題,從而提出并解決問題。老師可以用“你還有什么疑問嗎?”,“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見嗎?”這樣來啟發學生提問,當學生提出問題后,老師可以用“你的問題提得好”,“你的看法很獨特”之類的語言來激勵評價學生,保護他們的積極性。

  三、細心指導質疑方法。

  孔子曾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教師要善于把握時機,指導學生質疑方法,培養學生質疑能力。比如,學生在預習課文時,自然會遇到許多問題,教師要抓住這一有利時機,激勵學生大膽質疑,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引導他們主動的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刻的思考和探究,把提問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互問互答,互相評價,教師再加以點撥。課堂上經常出現有的學生把問題說不明白,是因為他們口頭表達能力差,影響了思維的表達。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細心的教給學生直問、反問、追問這些質疑的具體方法,經過長期訓練,提高他們的質疑能力。

  總之,培養學生的質疑習慣很重要,有利于把小組合作學習引向更深入、更實效。當然,培養學生的質疑習慣并非易事,需要我們長期探索,堅持不懈的努力!

培養學生習慣的心得11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講究衛生是一種社會公德,是一個人的良好修養,同時一個班級衛生工作的好壞,可以反映這個班的精神面貌。因此,初一入學時就衛生問題對學生進行了教育和培訓。我讓學生6人為一組自由組合,并有組長安排好當天每個人所負責的任務,下午全組打掃完組長檢查后統一離開教室。本以為學生可以完成的很好,可經過多次的放手嘗試后我才發現,不是那么回事。我高估了學生的自覺性和認真程度。經過幾次年級的通報批評,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和緊迫性,于是我利用業余時間上網收集資料,學習其他班主任管理班級的有效方法,結合實際做出了符合本班情況的措施,終于把這個問題得到改善。

  我們的學生家庭條件比較好,孩子們從小接受勞動鍛煉的時間不多,多數同學缺乏自己動手做家務的能力。在班會課上我雖然多次強調了班級衛生的重要性,可到了落實行動的時候,就出問題了。孩子們沒有出現逃跑或者請假偷懶的情況,但就是有些地方打掃不到位,老被扣分。經過反思,我首先就自己成長過程中養成的良好生活習慣對我的影響,給我的幫助談了自己的經歷和想法,讓學生覺得原來老師也是一個愛收拾,講衛生,做事有條理的人。然后再讓學生就班級衛生老被扣分這件事談談自己的感想并說說他們覺得有用的措施,再從班級榮譽方面引導學生要有主人翁意識,作為班級的一員,時刻要把班級榮譽放在心上,真正為班級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讓他們牢記創建干凈整潔的環境是建立優良學習室的必要條件,最后制定了一些相應的獎懲措施及全班一致通過的保潔細則。班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我知道關鍵要看日后的`落實及督促。

  在后來的工作中,我做好表率,每天把自己的辦公桌收拾得整整齊齊,擦得干干凈凈,讓每一個進辦公室找我的學生都覺得我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我在班會上講的確實是我多年養成的習慣。只要我進教室看到地上有碎紙片主動撿起來,我也不指責是誰弄丟在地上的,我知道孩子們其實看在眼里,想在心里。大掃除時我盡可能和學生一起勞動,指導學生哪些地方是衛生死角,要特別注意打掃,還有一些打掃衛生的生活小竅門,我也會在勞動過程中有意無意的教給學生。我發現其實他們不是不愿意好好搞衛生,而是真的不知道要如何做到位,經過多次的親自示范和分享,學生漸漸找到了在規定的時間內把教室打掃干凈的方法。再加上衛生委員把值日安排細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衛生職責,衛生值日表張貼在班,防止值日時有些同學相互扯皮,推諉責任。我們班的衛生情況改觀很大,我也松了一口氣。

  接下來就是保潔工作,我們把班會中全班通過的小約束粘貼在墻上,讓學生互相監督。

  1.不帶零食,早餐進入班級。

  2.不亂扔垃圾,對不小心掉在地上的垃圾,在誰的位置誰負責。

  3.垃圾及時處理,不散放在桌兜里。

  4.講桌每節課都由擦黑板的同學進行整理、擦抹,桌上只留一個粉

  筆盒和一個黑板擦,并且粉筆盒要哪一個鐵盒子分顏色擺放好,

  便于科任老師取用。

  5.每周五大掃除,教室徹底大打掃。

  6.衛生監督員工作認真、負責。

  早自習和午自習以前我也會經常到班上看看,對于學生做的好的地方及時提出表揚,有待加強的則私底下找他們再談,給孩子留足面子,下一次他們反而更愿意做好。我的午自習剩下5分鐘的時候對前幾天的值日做總結。

  最后,一定要樹立衛生委員威信。相信他們,教給他們工作方法,多說多看多提醒同學。早讀和午讀的總結讓他們來說,其實就是給他們威信。

  總之,給孩子們一些時間,他們會帶給我驚喜。班主任工作很辛苦很繁瑣,但班主任也是通過對孩子細節的培養逐漸走進每個孩子的心里,俗話說,什么樣的班主任帶出什么樣的學生,他們身上會折射出你的影子,相信我的孩子們會做的越來越好,不只是衛生方面。

培養學生習慣的心得12

  學習習慣:

  1、自主學習。

  2、積極思考。

  3、每天預習復習。

  4、作業干凈整潔并且正確率要高。

  生活習慣: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合理有效安排時間。

  3、不吃零食,不買三無食品。

  交友習慣:

  1、尊重他人。

  2、真誠。

  3、分辨是非。

  4、不與品行惡劣的人交友。

  健康習慣:

  1、衣服干凈整潔。

  2、每天鍛煉不少于一小時。

  3、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行為習慣:

  1、自覺遵守公共秩序。

  2、用文明語言和行為與他人交往。

  其它習慣:

  1、愛家人、愛同學、愛學校。

  2、為父母及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培養學生習慣的心得13

  四年級是小學教育的轉折期,小學四年級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不僅影響著孩子的個性成長,也影響著孩子的學習成績,所以從四年級開始也就對孩子的行為習慣提出了比以往不同的要求。

  一、培養學生的文明禮貌習慣

  禮貌看起來是一種外在行為的表現,實際上它反映著個人的內心修養,體現一個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識。四年級的學生的個性也逐漸凸顯出來,遇見長輩、老師不想問好,遇見同學、朋友懶得問早。這時,我們要隨時把文明禮貌用語,如“您好”“請”“謝謝”“對不起”“請原諒”等這些詞語掛在嘴邊,隨時向同學說起,老師也應做到主動向同學問好,問早。同時,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文明舉止,見人要熱情打招呼,別人問話要先學會傾聽,并有禮貌地回答,保持服裝整潔,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二、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

  “道德不良好別人恨三分”這話不假。良好道德習慣的養成,同學才能和別人友好相處,積極追求美好的事物,自覺遵守班規班約,遵守學校規章制度,遵守社會行為規范,具有高度責任感,將來才能成為社會上成熟可敬的人。它包括各種行為規則,尊敬關愛長輩,不隨地不損壞花草、樹木、愛護公共財務,遵守交通規則,能換位思考、團結友愛等等。做到誠實、守信、不說謊話,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團結同學、不打架、不罵人,多用禮貌用語,遵守公共場所秩序,不大聲喧嘩、追逐打鬧,講究衛生、穿戴整潔、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

  三、采取多種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課前預習的習慣

  預習,顧名思義就是學生在課前的自主學習。通過自學讓學生自主獲取知識,是發展學生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徑。小學四年級的同學也已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課前完成對一遍課文或習作的預習對他們來講不是難題。通過對課文讀、圈、劃、抄,總結課文主要內容,提出質疑或查找資料的步驟提前學習課文,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自學能力并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2、上課聽講的習慣。

  上課首先要專心聽講,注意力集中,是四年級小學生聽懂一節課的前提。一是認真聽老師講課,注意觀察教具演示過程,板書內容、老師講課的動作及表情等,理解講課的.內容。學生只有在認真聽課的基礎上才能領會一個手勢、一個眼神所表示的意思。老師在教學時要多采用肢體語言輔助口語以形象、直觀地理解授課內容。例如:語文課上,老師可以用豐富的表情表達出文中人物的不同心態的意義,讓學生學會從老師的表情中區體會人物的個性及心理。二是學會傾聽,傾聽也是一個人的優秀品質。四年級的同學往往注意傾聽老師的講課而忽視同伴的發言,別人一說就接話、插話,如果叫他來說的話其實他說得還不如別人。這個習慣是長期形成的,一時難以改變,這就要求老師不要急于求成,而要用各種方法培養和疏導。要培養同學注意

  聽同學的發言的習慣,同學在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時也要注意聽,要求邊聽邊思考:同學回答得對不對?如果不對錯在什么地方,如果讓自己回答該怎樣說會更好。邊聽邊思考時如果同意別人的觀點,可以輕輕點頭表示贊同,若需要補充或有不同的看法再舉手,經允許大膽站起來發表自己的不同看法。

  3、課堂上說的習慣。

  我們要求學生上課積極回答問題、大膽發言,這既可以培養孩子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又可以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因此在同學回答問題時,首先要求語言要完整,然后是表達流利,還要求聲音洪亮,表達清楚。這是我們的目標,得一步一步地實施。在實施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是老師一定要注意不要包辦代替。一定要給孩子表達的時間和平臺,組織好學生靜靜地用鼓勵的眼神望著他,認真地傾聽。

  4、聽課“想”的習慣。

  學生只會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不會應用課文中學到的道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所以我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想”的習慣。在教學中留意隨時生發出的問題,及時調整課堂結構,給予孩子合理、滿意的解答。每節新授課結束前,都應該留下點時間請孩子們說一說本節課講課的內容,學了課文之后的啟發,或你還有什么疑問等。讓孩子每天都有總結、思考、質疑的時間。長期以往孩子就會養成看板書總結本節課重難點的習慣。久而久之同學們也就學會了聽課、養成了思考的好習慣習慣。

  5、做作業的習慣。

  小學四年級的孩子有的已養成了自覺完成家庭教育的好習慣,但部分孩子仍然做得臟、亂、錯,甚至不堪入目。針對這種現象我們就得從課堂作業抓起,簡單地要求這部分同學在完成課堂作業時書寫端正,不寫錯字,家庭作業中分層次布置。要求同學不一邊做作業,一邊做其他事情,培養學生認真做事,獨立思考的學習品質。最后,要培養學生會自已檢查,養成認真學習不粗心的好習慣。

  6、逐步培養學生查閱工具書和查找資料的習慣

  現代社會,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信息技術飛速發展。要適應信息社會的需要,必須培養學生查閱工具書和資料的習慣。工具書和資料是不會說話的老師。除了一般的字典、詞典之外,各門學科都有專門的工具書。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正確選擇、利用工具書。遇到生字、生詞和不懂的問題,多多請教不會說話的老師。讓學生把工具書當成良師益友,掌握查閱搜集資料的方法。

  7、培養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習慣

  語文課中,閱讀是關鍵,是重點,是不能棄之的,而且課外還有一片更廣闊的天地讓孩子們去讀。我們都知道,課外閱讀對于開闊學生視野,發展學生智力,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學習語文,如果僅僅局限于學好語文書上的有限的幾十篇文章,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教學大綱》又明確指出了課外閱讀的重要性,規定“四年級課外閱讀量不少于40萬字”,進一步說明了課外閱讀的重要。“新課程標準”也十分強調學生的課外閱讀,重視語言積累,對學生的閱讀量還做了明確的規定。因此,我們老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應努力倡導學生多讀課外書,甚至布置一些讀書任務。

  但是,我認為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并不只是教師一個人的事,社會、家庭也是同學們生存、學習、成長的環境。它們都對同學的行為習慣的養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范文寫作兩者之間如果有不同的價值取向,行為標準,教育目的都會影響學生的思想,也會影響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所以在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中我們一定要做到家校結合、社校相并,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學會為家人,為社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培養學生習慣的心得14

  兒子上小學已經一個月了,在這一個月里,作為家長可以說是每天都在擔憂和困惑中度過,擔憂孩子如何才能盡快適應小學的學習和生活,盡快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生;困惑的是如何轉變和適應小學生家長的角色,更好地配合老師早日把孩子引導到正確學習和成長的“正軌”上來。

  眾所周知,好習慣成就好人生,讓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養成好習慣一直是老師和家長共同努力的目標,下面我就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在這里簡單交流一下本人的心得體會。

  一、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

  研究表明,出色的孩子都來自有著濃厚學習氛圍的家庭。正如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不讀書的家庭,就是精神上殘缺的家庭。”

  在日常生活中,我非常注重對兒子閱讀習慣的培養。自兒子一歲多開始,就開始買《嬰兒畫報》、《幼兒畫報》、《東方娃娃》等兒童期刊讀物,每天睡前讀給他聽,到兒子兩三歲的時候,由于男孩天性使然,兒子逐漸表現出對西游記、哪咤鬧海、葫蘆七兄弟等神話故事的喜愛之情,每天都要纏著讀給他聽,對其中的故事情節和內容總是津津樂道,看到兒子興趣濃厚,我開始慢慢引導他說給媽媽聽,沒想到他拿著書一邊翻一邊講給我聽,竟然把一本故事書的內容從頭到尾全都復述出來了。

  不知不覺,兒子逐漸愛上了看書和聽媽媽講故事,出門的時候看到與聽過的故事情節相關聯的情景都會興奮不已,隨口就能說出某些曾經讀過的詞匯和成語,到書店看書、買書更是經常的事了。這種習慣現在已經發展成了一種穩定的生活方式,兒子主動和我約定,每天睡前半小時都是和媽媽共同閱讀的“親子時光”,盡管兒子現在還不能自主閱讀,但既然兒子喜歡,我也就樂于接受了,對于他喜歡的故事讀的更是不計其數,兒子有時戲稱我說:“媽媽是我的免費復讀機,”偶爾我有偷懶不想讀的時候兒子還會說:“好書要讀一百遍,你懂嗎?”

  為了讓兒子在上小學之前盡快熟悉和適應小學的學習和生活節奏,我買來了《直映識字》教材,和兒子一起商定了學習計劃,大約用了半年的時間,兒子的識字量達到了1000字左右,識字量增加了以后,我有意給兒子借閱了一些介于繪本書和純文字書之間的“橋梁書”,每天讀給他聽,有時他也能自己看。看到兒子樂于接受這種方式,我又下載了諸如《一年級的小蜜瓜》、《窗邊的小豆豆》等音頻故事,每天睡前放給兒子聽,聽了故事內容,兒子對小學生活充滿了向往和憧憬,時常和我就故事中某些小學生學習生活的故事情節進行討論;與此同時還買來了《弟子規》、《三字經》等國學經典讀給他聽,雖然這類書籍沒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沒能激發起兒子濃厚的閱讀興趣,但也對這些經典圖書多少增加了些許了解。

  閱讀習慣的培養是一個持續堅持的過程,需要家長積極的引導和支持,在我們家里,床頭、沙發、窗臺上到處都有書,兒子想看的時候,隨手拿來就看,有一次,在兒子自己看書的時候,我不合時宜的問了他一個問題,兒子生氣的說:“你不要干擾我好嗎?”我趁機說了一句:“你小孩知道什么叫干擾嗎?”兒子氣呼呼的.說:“干擾就像是天上飄著的兩個風箏,飄著飄著線攪到了一起,你明白吧。”聽到孩子的解釋,我心中暗喜,看來這些年給兒子讀書讀到嗓子啞也值了啊,兒子能把“深奧”的道理融合到身邊簡單的生活中來解讀,這就是所謂的“理解能力”吧。

  二、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獨立完成家庭作業的好習慣小學階段正是確立自主學習意識、激發自主學習愿望、養成自主學習習慣的關鍵階段。自從一年級入學后,每天都有家庭作業,剛開始,兒子對于老師布置的書寫拼音和數字的作業都能很快獨立完成,但在做三維同步訓練的時候,有時不能按照題目要求獨立完成,主要表現在:不愿讀題、讀“破”題、或者是沒讀懂題意就下筆做題,其結果可想而知,看到這種情況我心急如焚,忍不住對兒子發了幾次脾氣。一直到開學三周后,到學校開家長會的時候,聽仇老師講要對孩子心平氣和的說話,才悔悟自己方法不當,過于急躁。回家后,我慢慢嘗試,委婉地告訴孩子在讀題的時候要耐心一點,一遍讀不懂再多讀幾遍,幾天下來,效果就呈現出來了,做對了題,兒子也漸漸找到了成就感,有時還自言自語的說道:“哦,我明白了,應該照著這個例題做。”

  對于拼音和“畫眉鳥”這類讀的家庭作業,兒子一般都能順利完成,但在對待老師要求背誦的內容時,有些操之過急,讀了兩三遍就著急讓媽媽聽他背,結果背的很不流暢,有點挫敗感。遇到這種情況,我總是耐心解釋,讓兒子先按照老師要求熟練念上六遍以后,再試著背,結果當然是顯而易見的,兒子毫不費力很快就能熟背了,試了幾次,兒子像是嘗到了某種“甜頭”一樣,慢慢這種習慣也就養成了。

  在整理書包和準備學習用具的問題上,我一直是堅持放手讓兒子自己做,晚飯后,每天提醒他自己對照課程表整理書包、削鉛筆、帶好家庭作業和老師要求準備的各種材料等,時間長了,兒子自己慢慢總結出了一條規律,每晚整理書包的時候,總是說:“不用看課程表,我也知道,語文和數學每天都得帶到學校去。”

  通過這一個月的小學學習,兒子確實有了可喜的變化,國慶假期逛超市的時候,無意中看到貨架上“學生日記”樣式的筆記本,兒子非要買一本說要記日記,回家后我就把這事給忘了,沒想到晚飯后,兒子真就像模像樣的做到學習桌前寫起了日記,還不時的問我今天是幾月幾日、什么天氣、某某字如何寫等等問題,寫了雖然只有那么三四行字,而且整篇下來沒有一個標點符號,但在兒子的耐心“翻譯”下,我還是勉強讀懂了全部內容。

  綜上所述,以上觀點僅是我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點點體會和感悟,一路走來,我也時常感到擔憂、困惑、自責、惆悵,有時感覺措手不及,有時感覺沒有方向。但一直堅信孩子的心靈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種一種行為,就會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就會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就會收獲一種命運。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將積極配合老師的教學工作,在家切實做好對孩子的引導和培養,及時與老師進行溝通;并虛心向各位家長請教,相互加強交流學習。“儲蓄”好習慣,摒棄壞習慣,繼續陪伴兒子學習、改變、成長。

培養學生習慣的心得15

  聽課,是學習的中心環節。聽課,是學生接受知識的重要途徑。一方面教師要講好課,另一方面學生要會聽,二者緊密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因此,我們要培養學生專心聽課的習慣,要求學生做到“四會”,即“會聽、會想、會說、會記。”

  一、會聽——養成專心聽講的習慣

  要求學生上課時既要聽老師講解,又要仔細聽同學們的發言。要使學生養成專心聽講的習慣,首先,老師自己必須做到:①上課時要提出明確的要求,促使他們仔細聽課;②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吸引他們仔細聽課;③運用學生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相互轉化的規律,保持學生良好的注意。教學中既要運用教具、實物等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又要運用數學故事、數學游戲等手段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教師要善于提出具有啟發性的問題,促使學生專心聽課,久而久之,學生就能形成專心聽講的習慣。其次,在教學中要注意對學生聽的習慣進行培養和訓練,為了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的習慣,要求學生做到:

  1.重視聽講。要讓學生充分認識老師講解的重要作用。老師的分析講解、啟發點撥,不管從內容的連續性、生動性,還是從方法的系統性、靈活性,都比課后老師或家長的輔導詳細得多,更是同學們自己看書遠遠不能比擬的。

  2.專心聽講。課上應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地聽老師講解,眼睛要盯著老師或黑板,看老師的表情或板書內容,耳朵聽老師講課,頭腦思考所講的內容,思路應與老師的同步。

  3.會聽門道。一般老師講課分成幾個大步驟:開始復習與新課有關的舊知識,接著引入新課,然后進行新課、分析講解、推理,啟發學生理解掌握新課的內容,最后還要概括小結一下。教學中要讓學生聽得出來,明白老師每一步講解的目的,并積極配合,達到老師既定的目的。例如,“商不變規律”的教學,復習后教師出示例題:填表。被除數2412024024004800除數42040400800商填表后,提示學生:這個例題的目的在于填表后,要認真觀察,得出新的認識。接著組織學生觀察、分析、概括。①第2、3、4、5組同第1組比較,被除數和除數各有什么變化?商有什么變化?②第4、3、2、1組同第5組比較,被除數和除數各有什么變化?商有什么變化?③從上面例子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小結時向學生說明:商不變的規律是通過對舊知識的觀察、分析得出的新的認識。同學們對學過的知識,做過的習題如果能再深入地研究,從中可以得到新的認識。對每節課的舊知復習,不要滿足于會做,而且要作深一步的觀察、思考。通過指點,使學生學會探索發現數學規律的學習方法。

  4.當堂弄懂。一堂新課,總要介紹一些新概念、新方法、新技巧,那么課堂上就要搞清楚每一個新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弄清概念與概念之間的關系。對數學公式、法則、性質和定律要知道怎么推導出來的,以及如何運用。在課堂上教師講到哪里,學生就要想到哪里,始終開動腦筋、積極思考。

  5.理清思路。學生的思路不但要跟著老師走,而且要把知識發展思路及教師引導思路弄清楚。知識發展思路,在預習時可能“理”過,但不一定理清楚,上課時就應特別注意,弄清楚本節課所學的新內容,是怎樣從上節課內容發展來的,這樣理,有利于理解,也有利于記憶。

  二、會想——養成質疑問難的習慣

  學習數學知識,就其過程而言,實質上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的認識過程,也是一個知疑、質疑、釋疑的思維過程。所以,數學教學中質疑問難習慣的培養和訓練尤為重要。

  要使學生養成質疑問難習慣必須做到兩點:

  1.激發學生質疑問難的興趣。教師除了對敢于質疑問難的學生進行鼓勵外,還應根據小學數學的特點激發全體學生質疑問難的興趣。例如,有的教師在教學中故意設疑激趣,如講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出示例題后,教師發問: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我們已會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該怎樣計算?能否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計算呢?怎樣轉化?在完成轉化后,暫不作具體的計算。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問:如果小數點移動后,被除數位數不夠怎么辦?……這樣一步一步在教師的鼓勵引導下,順著邏輯思維的路子,得出了計算法則,顯然,學生質疑問難的積極性也得到了提高。還有的教師抓裝反例”或判斷題來激發學生質疑問難的積極性。例如,教學平行線的定義后,出示:①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線叫做平行線;②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③在不同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讓學生抓裝直線”、“不相交”、“同一平面”等關鍵詞進行質疑,以便透徹理解概念和性質。

  2.教會學生質疑問難的方法。要使學生學會質疑問難可以從如下兩個方面進行:一是通過實例引導學生了解小學數學中質疑問難的主要方法。根據小學生的特點,主要可圍繞兩個方面進行:①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的基本形式。如概念是怎樣說明的,怎樣表達的,為啥要這樣表達?②解例題、習題的方法。解題依據是什么,題目解完后可再想一想,這道題還有其它解法嗎?如果把這道例題再改變一下條件或問題,解題方法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二是教會學生逐步學會質疑問難的一般方法,質疑問難的方法主要是課本中仔細觀察、認真比較、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邏輯方法,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它的重要性,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質疑問難,釋疑解難,并逐步養成習慣。

  三、會說——養成愛說善說的習慣

  說是表達,是思維的外殼。學生通過語言表達來反映對數學知識的認識理解過程,因此,課堂上要注意培養學生愛說善說的習慣。說的訓練一般有如下三種:

  1.操作敘述法。低年級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差,有時感到無話可說,因此,要注意讓學生多種感官并用,引導他們在動手操作中用語言表達操作過程。如,10以內數的認識,讓學生擺小棒,邊擺邊說:“1根小棒加上1根是2根小棒,2比1大,2排在1的后面;2根小棒加上1根是3根小棒……”這樣使學生有話可說,從小養成愛說善說的習慣。

  2.直觀引導法。例如,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第一步,提供圖形,要求學生說出圖意,說出陰影部分占整體的幾分之幾?第二步,引導學生看圖,從中看出34=68=912。第三步,從左往右觀察等式,初步概括為數學語言: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第四步,從右往左看得出: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第五步,概括出分數的基本性質。這種訓練,能使學生學會有條有理地說話。

  3.說理論證法。要求學生作出判斷,并充分說理。如,工作效率一定,工作總量和工作時間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要求學生說出:工作總量和工作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工作效率一定,就是工作總量和工作時間的比值一定,所以成正比例。此外,要培養學生愛說善說的習慣,教師還必須做到:①溝通情感,讓學生樂于說;②打消顧慮,讓學生大膽說;③酌請提問,讓學生踴躍說;④當堂記分,讓學生爭著說。

  四、會記——養成勤于記筆記的習慣

  筆記,是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的手段,如果上課時既聽了時既能理解又會作筆記,學生講,又動了筆,既動了腦,又動了手,就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對學生記筆記要進行具體的指導:一種是直接在課本上記下一些要點、注解,如當老師講到某個問題對自己有啟發時,或某個問題不懂、或有什么好的想法時,可以在課本上或書上簡要地記上幾筆或畫個符號,留待課后解決,防止關鍵地方漏掉;另一種是記下扼要的提綱式的聽課筆記,尤其高年級的同學要養成聽課記筆記的習慣。

【培養學生習慣的心得】相關文章:

考研好習慣需要培養07-08

《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學體會07-12

孩子習慣培養的一點體會范文07-23

從小培養幼兒良好衛生習慣工作總結05-16

小學生閱讀能力培養心得03-02

《培養良好學習習慣》主題班會策劃書08-30

培養孩子閱讀心得02-14

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體會07-12

小學生閱讀能力培養心得5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