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_黑人又大又粗又硬XXXXX_欧美疯狂做受XXXXX高潮

學習論語心得體會

時間:2023-07-08 12:32:53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學習論語心得體會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習論語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學習論語心得體會

  學習論語心得體會 篇1

  學習經典讓我更具仁愛之心

  學習經典三個多月,有太多的收獲和感悟,收獲最大的,是更具仁愛之心了。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比如,出門坐火車,有人霸坐;旅行購物,有人哄抬物價;過年陪家人出去吃飯,被服務員灑了一身菜湯;大雪天坐公交上班,卻要在寒風中等很久;網上買件衣服,圖片漂亮,文字漂亮,收到的貨卻不漂亮等等。

  學習經典后,時時以君子之德約束自己的言行,慢慢也成了習慣了。年前去青島,一上火車,有人正躺在我的座位上睡大覺,其家人正想叫醒,我急忙說不用了。還有空位先坐會兒,等來人了我再讓出來,就這樣連讓三次,那人也睡了個安穩覺,我覺得很開心。過年出門吃年飯,被新來的服務員灑了一身菜湯,我怕嚇壞小姑娘,連忙說沒關系,回家洗洗就好。去北京譚柘寺游玩,山下有個七十多歲的`老太太賣野菜包子,張口要二十,沒還價買了兩個,這么大歲數大冬天出來不容易,就不講價了。過完年剛上班就讓加班,就當做義工做好事了,這機會找都難找,那還怨什么呀?機不可失,正好抓住這次機會,借事煉心,好好修身、修心、修性。總之,心態好了,一切都好了,境隨心轉。

  這時候我發現這世界并不象人們說的十有八九都不如意,而是心態有多好,世界就有多好,遇到的大都是好人好事。

  剛下地鐵有人主動幫拎包,搭車上班擔心別人久等會煩,早出去會兒發現同事早等在那里,還擔心我挨凍,比我來得更早。有人發現給我指錯路了,走出一里路來追我,只為告訴我她說錯了,重指條正路,能不感動嗎?

  當我們犯了錯誤,而且意識到錯誤,我們追悔莫及,我們痛心疾首。這是我們不占理的事情。我們可以接受,也可以理解。但我們占理的時候可以做到不糾結,不生氣,寬容待人待事,才是修養的高境界。關鍵在于不計較,不計較了世界會更加和諧,更加溫暖。

  我們應該感謝遇到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是他們給我們照鏡子,照見那個“小我”,才使我們有機會改正自己。起好念,發好心,讓身邊的人感到舒服。把自己變成一道光,讓大家感受你的溫暖,感受你帶來的光明。

  學習論語心得體會 篇2

  在現在社會中,所謂的孔孟、老莊已經離人們越來越遠,圣賢與經典也逐漸模糊,紛繁世界的庸俗煩瑣和思想的高貴純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鏈接。而于丹教授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把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用一個現代人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演繹出來,灰色的孔子一旦鏈接了這個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種純粹的積極的態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華。讀于丹說論語,讓我領略到的就是這樣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種心態,一種融入在現在社會中的理性道德。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于丹給我們講述的《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承認現實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度。

  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社會環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從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其實人這一生有什么樣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個什么樣的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書,他可以打開整個你的世界。我們經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什么樣的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從這樣一個外在環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內心價值取向。

  平時,總喜歡看一些純文類的書籍、目的也是想凈化自己的心靈,蕩滌內心的浮躁,但這種借之外力的注意力轉移較之于自內而外的因“三省吾身”而泰然自若的從容實則“其遠差矣。”能將一部《論語》經典講得深入淺出,顯示了作者深厚的造詣。在“君子之道”章節,作者對君子進行了精辟講解。但書中有個觀點讓我費解,“君子的社會角色是變通的、與時俱進的。一個君子重要的不在于他的所為,而在于他所為背后的動機。他們是社會的良心。”用動機而不是用行為判斷人,這是早已被唾棄的謬論,讓人聯想起衛道、道德殺人等不雅字眼,作者放在自己鐘情的君子身上所為何來歷史上心懷悲憫手舉利刃和流著眼淚殺人的人著實不少,莫非他們也是君子不知該敬佩還是同情作者,一位《論語》的信徒,卻無心快語道破了“君子”的偽善本質。

  捫心自問,我沒有達到君子的境界,漫漫人生途中,我會用生命去體會,用行動去感知,用至高無上卻又簡單至純的精神去和千古的先賢圣人進行心靈的對話。 2......;《論語》,大家都知道,是孔子弟—子編錄的孔子的經典語錄,這部曾被譽為治國之本的《論語》,對于我們現代社會,現代人的生活,還有什么實際意義嗎今天還能啟發我們的心智嗎還能對我們今天的心靈產生觸動嗎最近讀了北京師范大學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感觸頗多,于丹教授結合其深厚的古典修養,運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從獨特的個性視角出發來解讀《論語》。

  學習論語心得體會 篇3

  今年開學,班上來了一位新的語文老師,她要求我們每天背誦《論語》四則,強調說《論語》會對我們的生活、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和啟迪。我按照老師的要求認真地背誦、理解,經過一段時間的閱讀,我覺得收獲很大。

  《論語》主要收集的是孔子教學生時的一些語言。孔子名叫孔丘,又名孔夫子,是春秋魯國時期的一位私塾先生,他有三千名弟子,教出了七十二位賢人。在當時的社會,孔夫子是一位圣人。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會背誦孔子《論語》中的一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告訴了我們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就是幾個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怎樣向他學習呢?無非見到好的東西就跟他學習,見到不好的東西就在心中告誡自己一下,以免犯同樣的錯誤。因此,我們需要向不同的人學習。

  關于孝敬之道,孔子說過“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它講的是倫理親情之愛,我們首先要愛自己的父母,愛自己的兄弟姐妹。如果我們言語謹慎,誠實守信,用愛親人的心去愛他人,再去親近品德高尚的人,提高自己,就可以為社會做更多有益的事情。如果精力充沛的話,我們應該多讀些文獻知識,豐富自己的內心。說明孔子很注重實踐經驗,他告訴我們一切要從腳下出發,把最基本的東西做好。

  關于誠信,孔子的學生說:信近于義,言可復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這句話告訴我們:我們說的話能否兌現,那要看許下的諾言離道義有多遠。如果諾言符合道義,那么兌現的可能性就會高一點。一個人如果恭敬有禮,又符合禮義,那么他就可以遠離恥辱。如果一個人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依靠的.是可以親信的人,那么他的為人處世就很可靠了。因此,誠信是一個人應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

  在今天,《論語》教會我們如何學習,怎樣孝敬父母,關愛他人,怎樣做到誠實守信。這些理念,對我們今天的學習、生活有著積極的引導作用,對我們如何走好人生的道路指明了方向。

  學習論語心得體會 篇4

  《論語》究竟是什么內容?為什么他被古人視為經典,而后又成為所謂“封建統治者的工具”呢?懷著這些疑問,我漫步于《論語》的花園,嘗試著去感受其中的奧秘。

  粗看《論語》,不過是一本語錄,和《毛主席語錄》沒什么差別。可細細品來,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觀、世界觀、教育理念等幾乎都包含在語錄的字里行間。《論語》里最常見的詞匯,無非是中庸、君子、禮仁云云。

  中庸卻是《論語》里最容易理解的而最難做到的。中庸指的是“對人處事采取不偏不倚、調和折衷的態度”。這種思想體現了當今北京居民的“忍”文化。對中庸的字面理解就是:惹不起躲得起、始終保持中立。這固然是好的,能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爭端,但過度的“忍”卻能使一個民族沉睡,古代中國的發展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據。中庸是儒家的為人之道,體現了儒家學派的軟弱性。

  君子是一個意義深刻的詞。從小就聽說什么“君子動口不動手”、“觀棋不語真君子”等,感覺君子就像個呆呆的人似的。事實上,君子就是孔子他們儒家學派的一種自稱,是理想的“中庸”的人。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從之斗”,都體現了君子的優良品質。與君子相對的當然就是小人了,小人并非是壞人,只是素質沒有君子高罷了。《論語》花了相當篇幅直截了當的闡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點,如“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然而,君子的物質地位往往與小人相差甚遠。毛澤東說過:“小人累君子,君子當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可見君子的物質生活是那么的悲慘!

  禮,表現了孔子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孔子生活在動蕩不安的春秋時代,諸侯國不遵守“周禮”,鬧得一團烏煙瘴氣。孔子的禮的核心是“正名”,即“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孔子致力于維護三綱五常,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因此,當魯國大夫季氏“八佾舞于庭”時,孔子憤怒地說:“是可忍也,熟不可忍也?”

  仁,是孔子的道德觀,這后來發展成為了他學生孟子的政治主張。孔子認為,“克己復禮為仁”。克制自己,遵循“禮”,這就便是“仁”了。“仁者愛人”,這里愛的'“人”是指上層社會的王室貴族;尊重朝廷貴族,“不犯上”,也說明孔子對“禮”的尊重。此外,孔子還把“仁”當作“人”的標準:“仁者,人也。”郭沫若在《十批判書》中說過:孔子“這種所謂仁道,很顯然的是順應著奴隸解放的潮流的。這也就是人的發現。”

  縱然,《論語》經歷了兩千個春秋,并不能完全適合我們現在的思想,但是它畢竟是經典中的經典。經典永遠不會過期,我們要批判地繼承這些中華傳統文化,讓《論語》為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總之,《論語》是我們必讀之經典,我受它的感化甚深!

  學習論語心得體會 篇5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那就是論語。《論語》是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我這書讓我讀的費飲忘食。

  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溫習舊的知識,進而懂得新的知識,這樣的人可以做老師了。

  我覺得孔子說的實在是太對了!這句話告訴我們,我們平時學的知識通常過了一到兩個月就會不記得,讓我想起了學完之后要復習。如果不復習,獲得了再多的.知識也沒用,到了畢業后,就差不多忘光了。

  有一次,我考試時忘記了復習,結果考出來的成績不太理想,這件事不就是孔子說的“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嗎?學習貴在堅持,“溫故而知新”不可半途而廢,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通過“溫故”學到新的知識。

  論語這本書讓我們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讓我們后代的影響非常大。

  學習論語心得體會 篇6

  《論語》是一本成就于春秋時期偉大作品。這本書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論。《論語》是一顆燦爛的明珠,在過去的2500多年中,世界人們最熟讀恐怕就是《論語》。今年,暑假我有幸讀了這部書,去感受里面無窮的智慧。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在自省也。”它使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靜,,它像一面警鐘一樣時時刻刻提醒著我見到比自己還有賢能的人,應該要虛心學習,以她為榜樣,不應該存有嫉妒之心。如果是見了沒有才德的人,也應該自我反省一下想一想自己有沒有和他(她)一樣的缺點,以便及時調整自身的修養。

  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同樣的我們也要調整自己的心態,反思當天的所作所為,就像《論語》里面所說的:“吾日三省吾身”:替人做事有沒有盡心盡力?跟朋友交往有沒有不誠信的地方?老師所傳授的課業,有沒有不用心溫習?總而言之。我們每天都要做到這一點,這樣才能讓我們自己不斷進步。

  我還覺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也就是說求學不僅是為了明白道理,更要去實踐以此為樂,如果我們把學習當成臆見無聊、枯燥的事情,那就很難將課業學好,所以嘗試著用快樂的心情去學習,這樣必定會學得更好。我們的許多同學也像我說的.這樣,把學習當成一件無比痛苦的事情,如果他們讀了這句話一定會振聾發聵的。

  正如宋朝宰相趙普所說的:“以半部論語治天下。”有心的同學何不妨去讀一讀《論語》,相信你會比我的收獲更多的。

  學習論語心得體會 篇7

  小時候,媽媽讓我看《論語》,我看了好幾遍,也能背出幾句來,可我卻沒有理解任何一句話的意思。

  我是獨生女,所以大人們將我視為“掌上明珠”。小時候我不懂事,吃飯時,一遇到不好吃的菜就往外公碗里扔。媽媽見了說:“虧你還讀了那么多遍《論語》,怎么不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呢?”我一知半解地把菜放回碗中。說實話,我真的不知道那句話是什么意思,但媽媽訓斥了我,我知道自己做錯事了。

  二年級的一個中午。我們班發生了一場“魚丸風波”。我班的二號胖子小陳,看著他碗里的美味佳肴—魚丸,差點流出了口水。但他的同桌小竇看著魚丸卻皺起了眉頭。小陳看見了皺著眉頭的'小竇,拍了拍她的肩膀,在她耳邊嘰里咕嚕說了一通話。說完后,小竇眉開眼笑地把魚丸一股腦兒地倒給了小陳。我和一些同學見狀,也把自己不要吃的魚丸倒給了小陳。沒過多久,小陳的碗里矗立起一座宏偉的魚丸金字塔。這時朱老師進來,看見小陳苦著臉,捂著餓扁的肚子,對著“金字塔”無從下手。朱老師急忙走過去,從他碗里扔出了許多魚丸。終于讓小陳吃到了飯。當朱老師了解了事情的經過后,在黑板上寫下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并且對我們講了這句話的由來。這時,我聽了朱老師的話,我才漸漸明白這句話的真正含義:自己不要的東西,不能強行別人。我們這么做,給小陳添了很多麻煩。

  通過這些事,我明白了,孔老夫子寫的《論語》蘊含著許多我們做人的道理,我還會再讀《論語》的。

  學習論語心得體會 篇8

  “半部《論語》治天下”,這種說法毫不夸張。《論語》里充滿了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的大智慧,歷經歲月滄桑而生命不息。我這里從《論語》十則中選取他講學習的三則,以達“一粒沙中見世界"之功。

  一、子日:“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這一則講了學習中的記憶問題。中國古代多講究人文學科,重耳舌相傳與記誦功夫,所謂“博聞強記"、“過目不忘"皆是這種情況。事實上,記憶在學習中的地位是的確至關重要的。可以肯定地說,沒有記憶,就沒有學習。學習實際上是通過不斷的刺激,加深對認識對象的印象以求掌握運用之。記憶及其根本與基

  礎構建了一個人知識儲存的“硬件"。怎樣記憶?重復是不二法門。所謂重復,便是孔子所談的“溫故而知新"。惟有“溫故竹,方能具備新的基礎知識;惟有“溫故"并輔之以思,方能打通關節、開啟視野,達到“知新"的效果。

  二、子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這則講的是學習興趣。事實上,沒有絲毫的興趣可言的話,是全然談不上能夠對所學的內容有更深的把握的。在此意義上,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然而僅僅憑一時的興趣而無深深的理解與體味,同樣是不能理解其中樂趣的真正所在的,對于該學科也難以有真正的拓展。古代的治學者講究一個“正心誠意,格物致和",以求真知。但僅僅以“心"、“意”之正誠為治學根基,我表示懷疑。因為孔子早已經深刻地指出學習的深層次動因。創造力與積極性恰恰來源于興趣。由此觀點,我們也可以想到傳統應試教育的畸形對于學生身心的摧殘,可以想見素質教育的.緊迫性。

  三、孔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本篇乃孔子最為過人之處。他不只從書本中獲得所謂“死”的知識,更要源頭活水,以求得“事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之功效。因為儒家本來就是一種人世的倫理與學問,所以對現實的關懷遠大于對于“彼岸”的追索。事實上,一個人處于社會中,也應該具備這種情懷。譬如一棵樹,其根系伸展得越深越廣,其枝葉也就越繁茂。感謝語言·感謝文字

  人類社會作為—個整體得以不斷地向前發展,這個時候,就已經有了“學習”——在同時存在的人們之問,知識和技術得到了傳播和發揚。“學習"是人類生存和前進的本源性的動力之一,所謂學習便應該是從外面的世界獲得原先沒有的知識,并加以掌握和利用。

  但是,只有語言的時代,知識流傳的時間和范圍都不得不受到限制。一代代的口耳相傳,千百里的道聽途說,使許多消息離它原來的真相越來越遠,終于只留下一個面目全非的影子。就像每一個古老民族沒有文字信史之前的傳說那樣,一切都變得虛幻縹緲,不可捉摸。遙遠的歷史湮沒在時間的塵埃之下,永遠也不可能再見到天日了。而文字的出現使一切都改變了。文字寫在竹簡上,刻在石頭上,又從竹簡上被抄到紙上,現在又存到了光盤上。

  道理是樸素而永恒的,絕不會因為時間的改變而發生本質上的遷移;我們學習的道理以及學習的實踐,也絕不應該有任何時間期限。

  學習論語心得體會 篇9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語錄體的經典,是儒家思想的代表著作。

  根據文字學家的考證,“儒”字兼有象形、形聲、會意三個方面的特點。講他是象形,是說“儒”的甲骨體畫的就是一個人在沐浴濡身,表示修養身心,潔身自好;說他是形聲字,是說“儒”字從“人”取意,“需”表示近似的讀音;是他是會意字,是因為儒字的左偏旁的人表示人類,右偏旁表示需要,合起來的意思是:儒家的倫理道德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需要。

  儒家倫理道德的核心是“仁”。《論語》涉及到求學悟道、禮樂規范、治國安民、為人處世、人際交往等諸多方面,但都是為實“仁”這一道德規范服務的'。

  談到學習,孔子認為學習可以改變人生和命運,他認為“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一切靠個人后天的努力。圍繞學習,孔子對學習的態度、方法、心情等提出一系列的經典理論。

  談到人際交往,孔子倡導自愛和愛人,極力主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號召人們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懲惡揚善,助人為樂,明辨善惡,多交益友。

  談到思想修養,孔子首先主張人應該有堅定的志向和遠大的人生目標,要追求真理,清心寡欲,仗義疏財,勤儉節約,廉潔自律。

  談到為政治國,孔子用“正”解釋“政”。他認為,所謂“政”,就是正義、正氣、正道、公正、中正、正大光明。他十分重視執政者的德行和操守。他關心民生疾苦,反對煩政擾民,主張愛民、富民的仁政之道。

  《論語》的思想內容,價值取向,思維方式都早早融進我們民族的血液,沉潛在我們的生命中,鑄成我們民族的個性。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論語》對中國史的深遠影響,對傳統文化的深層浸潤,對民族美德的基本定位,無論怎么高度評價,都不為過。古往今來,一直流傳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話,并非虛張夸飾之詞。

  學習經典既要探本求源,更要開拓創新。

  一、求學悟道

  熱愛學習,刻苦勤奮。持之以恒,惜時如金。健全心理,虛心好問。敢于質疑,開拓創新。

  二、修身養性

  愛國憂民,立志為先。修身養性,誠實恭謙。自律自強,質樸勤儉。任重道遠,一往無前。

  三、人際交往

  識別善惡,崇尚信義。豁達包容,彬彬有禮。助人為樂,嚴于律己。廣交益友,見賢思齊。

  四、公務方略

  執政為民,克己奉公。居之無倦,行之以忠。率先垂范,草上行風。知人善任,人和政通。

  學習論語心得體會 篇10

  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說:“學了做人處事的道理,并在適當的時候印證練習,不也覺得高興嗎?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相聚,不也感到快樂嗎?別人不理解你,而你并不生氣,不也是君子的風度嗎?”短短的幾句話,包含了做人、做事、交友、處世的道理。在論語中,孔子表達的“學”,不僅僅是讀書學知識,而是泛指學習做人處事的道理。孔子一生熱愛學習,而且樂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還刻苦鉆研非常深奧難懂的《周易》,故有“韋編三絕”的美傳。

  關于學習的態度:孔子認為,追求學問首先在于愛學、樂學,這是關鍵。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即真正愛好它的人,為它而快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其次,學習要“默而識之,學而不厭”。即學習要有踏踏實實的'精神,默默地記住學到的知識,努力學習而不滿足。第三,是要專心致志,知難而進。

  關于學習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談中多處提及學習方法問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與此同時,孔子還特別強調學思結合,勇于實踐。他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讀書而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精神疲殆。要求人們把學習積累和鉆研思考相結合,不能偏廢。

  關于學習的目的。孔子認為,學習必須有明確的目的,重點在于“學以致用”。孔子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意思是說,品德不去修養,學問不去講習,聽到正義的事不能去做,有錯誤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論和實際不能結合,這才是我們憂慮的啊。由此可見,讀書的目的,不在于死記書本,而在于應用,在于實踐。

  以上是我學習《論語》后的一點感受,通過這次學習我才知道自己的知識面是多么的狹窄,讓我有一種“人生處處盡學問,世間人人是我師”的感覺。今后,我一定要多看一些文學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本次學習,真的使我受益匪淺啊!

  學習論語心得體會 篇11

  子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子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這話有兩個解釋:一是晏平仲這人善于交友之道,與人相處時間越久,越讓人感到尊重;另一個解釋是晏平仲這人善于與人交往,與人相處越久,越對別人尊重。

  對于第二種說法,我倒有一個切身的體會。

  話說浩然居士到這單位兩年了,與一些同事漸漸熟識了。有一天一群同事沒什么事,在一起閑侃,其中一位同事姓蔡,當時他拿我打趣,忽然我想起一事,記得以前看書,說有人給曾國藩寫過一副:天子預開麟閣待,相公新破蔡州還。有人說以麟對蔡,對仗不工整,曾國藩氣憤地說,蔡是靈龜,以靈對靈,有什么不工整?后來我查了字典,蔡字確實有龜的意思。

  于是當時靈機一動。就拿他的姓名開涮,說“知道蔡姓的來歷嗎?古漢語中,蔡是龜的意思......”——朋友,你知道我說完后的結果嗎?對了,那人勃然大怒,不歡而散。回頭一想,這事確實是我不對,因為我犯了說話的大忌——沒有顧及人家的尊嚴。后來就找機會向這名同事表示了真誠的歉意。

  語言就像是一把倚天寶劍,拿在武功高的人手里,可以行俠仗義,可以鏟惡除奸。但是最可怕的就是讓一個小孩子拿到這把寶劍,他可能會隨意揮舞,一不小心就會害人害己。

  看看上面的現金句“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這是對語言的重視,“敏于事而慎于言”這是對語言的態度。

  在古代,有人主張干脆就少說甚至不說話,我想現在來看未免可笑。我們應當盡量成為語言的高手,讓它為我們的生活服用,只是與人說話時要慎重,不論是單獨談話還是在眾多的場合,都切記千萬不要信口開河,就像一個拿著寶劍的小孩胡亂揮舞!另外還有一事要注意,中國人過去有句話講,“熟而忘禮”,這真是人的通病,我們對初認識的人,一般來說都能做到慎言,但是一旦日久天長,相互熟悉了,有時就無所顧忌了。其實不管是熟人還是生人,說話時都要維護人家的尊嚴,要慎言。所以要學人家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這一點浩然也做得不好,說出來這些心得,與大家共勉吧!子曰:“衣敝缊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終身誦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易經》上說:“天高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不錯,古人所言不虛,我們的社會并非平等,而是有貴有賤,有尊有卑。過去不是說三教九流嗎?就是說人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何者為尊,有權者為尊,何者為貴,有錢者為貴。既無權又無權的小民,自然要自卑而下賤了。所以飯店的服務生見了經理難免唯唯諾諾,門衛見了大款總要點頭哈腰。像子路這樣,穿著破布袍子和有錢人在一起,不卑不亢,實在難得。

  要我看,尊卑貴賤雖然是一種事實,但卻是最不合理的地方。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在上天的眼里,人都是平等的,每個的生的時候,沒有唅著金子出生的,死的時候,上帝也不會為大款高官派專車。所以在上帝的眼里人并沒有貴賤之分

  我們人類號稱是萬物之靈,其實從億萬年的眼光看,我們人類何嘗不是宇宙中可憐的過客?宇宙永恒,人生有限,有這樣石火電光中論尊卑貴賤,有什么意義?

  所謂的尊卑貴賤都是以勢力的眼光看的'結果,其實一個人干什么,能做多大的官,發多大的財,自己能把握的不多,不能不承認有很大的命運因素。所謂富貴莫強求是也。但是從人性上來看,就是眾生平等,沒有貴賤區別。

  可是現實世界,畢竟是一個尊卑的世界。這也是個事實。陶淵明當縣令要接見上司,就得卑躬屈膝,可是他終于不愿為五斗米折腰,于是隱居了,這是惹不起躲的起的哲學。多少有點消極逃避的味道。相比之下,子路既不躲起來隱居,又不卑不亢的與權貴交往,這樣的境界要更高。

  怎樣達到這樣的境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是也,就是保持平常心,凡事通過正當的努力,能成功就成功,不成功就算了,不做非份之想,不做非份之想,就能保持人格的獨立。所謂人到無求品自高。

  與西方人相比,中國的尊卑意識更強。還記得有一位作家出國后,看到白人青年器宇軒昂的干著清掃工的活,清理著草坪;看見門衛不卑不亢地為大人物開門。覺得非常驚訝。其實如果承認生命是平等的,這就沒什么好奇怪的了。不管人是干什么的,本質都是一樣的,況且小人物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不偷不搶,能安身立命、養家糊口就很了不起了,有什么好自卑的?這一點,我們真應當向人家學習。

  所以,見了大人物,見了大款,不要自卑,要有自己的尊嚴。生命是平等的,人性是平等的,為什么要自卑呢?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命運,但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自尊。我們沒有錢沒有權,這的確不是件另人高興的事,但如果既沒權又沒錢,再沒有了尊嚴,那豈不是更輸得一干二凈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欲,不逾矩。

  學習論語心得體會 篇12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第二)這里講的是如何調和“學”和“思”的矛盾。作為一個理科的學生,我覺得我對這個問題有相對深入的理解。只學而不思,不易發現別人的錯誤,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讀《論語》,買一本書回來,刷刷幾下讀完,即使過目不忘,學到的也是別人的東西。

  思而不學,則會進展緩慢,而且容易鉆進牛角尖出不來。這時如果能夠參考一下以往人們對同一問題的看法,則很可能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荀子也說過“吾常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所以,孔子告訴他的弟子,在學習中要把握好“學”和“思”這對矛盾。

  學習論語心得體會 篇13

  在學習班里,同初一預備班的學哥學姐們讀到了初一上冊的課本,其中,《論語十則》這篇文章勾起了我濃厚的興趣。

  起初,我看不懂這奇怪的古文,看不懂那極其深奧、奇怪的文字。后來,教文言文20xx年的.那位老師給我們講解了其中的大意,讓我們讀三遍,然后,背下來,我覺得非常容易,比死記硬背強多了。最后,我寫下了這篇,下面,我選了幾則論語,分享給大家。

  論語之一: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大意是:學習之后按一定的時間復習,不也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到來,不也很快樂嗎?所以我覺得,人生,好比一塊面包,你已經把一塊面包吃完了,不一定你的一生就過完了,你可以去尋找屬于自己的,更好吃,更有用處的東西,不是嗎?

  論語之二:曾子曰:五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大意是:我每日反省自己:替別人出主意是不是盡心盡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誠?老師傳授的學業是不是復習了呢?讀到這篇論語的時候,我覺得現在的孩子一般都很任性,不會反省自己。我應該學會檢討,學會反省自己,同學們你們也應該行動了!

  論語之三:子曰:歲寒,然后之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大意: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最后凋謝。讀了這篇論語。我知道人的知識是無窮的。隨時隨地都可以想出一個創意。

  以上幾句中,有好幾句論語是孔子先生寫的,他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時期的儒家創始人,是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讀了上面幾句論語,你是否感覺自己又增長了一些知識,又懂了幾分道理,那就請繼續在論語中遨游吧……

  學習論語心得體會 篇14

  孔夫子曾經說過“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以及“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諸如此類的話,并且還說過“吾十有五而志于學”。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歲,五十七年的經歷使他仁德兼備,學問淵博,成為冠絕一時的大學問家,大思想家,可謂是震古爍今(不敢說后無來者,也起碼是前無古人了)。以如此身份,當他的高足問他時,他的回答竟然是“朝聞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議!作為一個完全有足夠的資本炫耀自己的大學問家,孔子還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學習探索中去嗎答案是肯定的。

  孔子的特點不是探求天地萬物的具體性理,而是探求社會與人生的具體性情。因為世間萬物的客觀規律也許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體感情是無限的`。作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無限的“人”,這也正是讓孔子感到學無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舉止,是處于不斷的變化過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內容,就打破了原來的舊的規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話已經說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難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論述,也自然而然體現他對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見解。

  陶行知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這一點上,和孔夫子幾千年前提出的主張“仁與德”的觀點不謀而合,兩人都是偉大的教育家,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觀點卻是驚人的相似毫無疑問,兩人都是把“仁與德”當作自己去不斷努力實現的目標,不斷的學習,從而提高自身的修養與品德,這是有必然性的。

  為了學習,可以三月不知肉味,這足以見孔子的勤奮,可如果僅僅是勤奮,恐怕孔子就不會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學表現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是謙虛;我不如老農,我不如老圃,這是實事求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這是一種樂觀。他的學習精神,不僅僅限我們常人的思維:這個是學問,那個不合適。孔子會以最博大的胸懷,去接容包納世間萬物,這就是我們所不及的。

  學習論語心得體會 篇15

  孔子關于仁的思想,已內在地包容了中國古代社會的血緣關系和階級關系。仁學包含了道德上的人格平等和尊嚴等內容,這一點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一命題中表現的很明顯。他既承認人是目的.,且承認人在道德上是平等的,人人都有道德上的尊嚴。這里并無貴賤、高下之分,只有君子、小人之分。而這同當代社會的人權思想有著共同的契合點。孔子對子夏說,“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就是從道德實踐上說的,并不是從地位或職業上說的。

  學習論語心得體會 篇16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著作之一,記錄了孔子與其弟子的言行。其中不少言論頗具哲理,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論語十則》主要講了兩個方面:一是講學習方法及態度的;二是講思想修養方面的。這十則教給了我如何處世待人以及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態度。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說的是:學習了不思考就會迷惑,只思考不學習就會有害。小學學古詩《楓橋夜泊》時,其中有一句“江楓漁火對愁眠”老師給出的解釋是:江邊的楓樹伴著漁家的燈火,帶著思想之愁我難以入眠。可是我發現:楓樹“性惡濕”,不宜生長在江邊。我又查閱了一下,發現“江楓”還有一種說法為:“江邊的楓樹”且當時就有一座橋名曰“楓橋”。因此,我認為江楓應采取第二種解釋。我將我的想法告訴了老師,老師說:“現在大多采用第一種解釋,而且這兩種說法處于爭論之間,還是選擇第一種更為妥當。”老師還夸我善于思考、探究呢!既然“學而思”如此有益,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說的是:碰到了寒冷的冬季,這以后才能知道松樹柏樹是最后凋謝的。我們正應像松柏一樣堅韌不拔,無論何種境地都應堅貞不屈、高風亮節。文天祥面對著敵人提出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力誘惑,義正言辭地加以拒絕,忍受著敵人殘酷的嚴刑拷打,寧死也不肯背叛自己的祖國。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他表現得大義凜然,毅然地吼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們應當像他一樣堅貞不屈,不畏艱險的環境,保守自己的節操!我們應勇于挑戰困難,像松柏一樣在寒風中挺立!《論語》深深地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其中所蘊含的豐富哲理啟迪著我們的心靈,它告訴了我們如何為人處世,修身養性。

  有人說過:“人做好了,世界也就做好了。”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完善自我,讓這個世界更加和諧。

  學習論語心得體會 篇17

  為政者要以德服民。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孔子說:為政者,要靠道德來治理國家,這樣就會鄉北極星一樣穩居于北極而周圍的群星也都會環繞在他的周圍。

  德治的基礎,關鍵在于為政者本身的高尚品德。如今社會,高官們的大案要案觸目驚心,道德約束何在?記得劉備在白帝城留給兒子的遺書中有言:“莫以惡小而為之,莫以善小而不為”,荀子也說“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為政者要正邪分明。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魯哀公問:“怎樣才能使百姓服從呢?”孔子回答說:“把正直無私的人提拔起來,把邪惡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會服從了;把邪惡不正的人提拔起來,把正直無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會服從統治了。”臣下之人,凡是光明磊落,行事謹慎的,往往都是正直的君子,百姓自然敬愛他,希望他得到合適的官職,實現他的政治主張。也有些做臣子的,心地奸險,行事乖張,往往都是邪枉的`小人,百姓自然憎惡他,怕他誤國害民。這其實也是天下人的心聲,縱觀當今社會特別是基層,不難發現,發展得好的鄉鎮大都有個好的支書及班子成員,在他們的帶領下,群眾齊心協力,共同把家鄉推向致富。

【學習論語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學習論語的心得體會06-10

學習論語后的心得體會05-18

《論語》學習心得體會03-18

論語的學習心得體會范文05-05

論語的學習心得01-12

《論語》學習心得03-28

學習論語的心得范文04-04

論語學習心得04-30

《論語》學習心得范文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