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_黑人又大又粗又硬XXXXX_欧美疯狂做受XXXXX高潮

論語心得

時間:2023-11-28 10:33:31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論語心得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有利于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么要如何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論語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論語心得

  論語心得 篇1

  最近一直在看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首先想要說的是,這是一本非常好的書。

  每每去到書店,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關于教人們"怎樣做人、怎樣對待人生挫折、怎樣處事"的書籍比比皆是,而這些所謂的"心靈雞湯"迎合了當今復雜社會下處于"心靈沖撞"中的人們所需要的那種必要的理解和必要的心靈慰籍,而這些書籍中,我認為于丹教授關于《論語》的心得體會卻是最值得一看的。

  想起以前讀中學的時候,什么《論語》《莊子》在我的眼中都是很深奧的東西,雖然在添鴨式的教育中我背會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不在其位,不某其政""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等朗朗上口的句子,可自問心里對這些話的理解卻是膚淺和隨意的。或許,沒有于丹,我大腦中不會再想起《論語》,不會想到通過讀《論語》來指導自己的生活,也不會理解先人圣賢為什么會說出"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的那種推崇,當看了于丹教授的書后,我知道了孔夫子的偉大,也知道了過去自認為深奧的孔夫子的《論語》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賢們說的話,穿越滄桑,傳到今天,仍然可以讓我受益匪淺、溫暖備至。于丹教授說:"《論語》告訴大家的,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所以,當這本書被我認認真真地看完后,心里很為于丹教授把現代社會、現代人的生活通過《論語》完美結合后給予的精辟闡釋表示喝彩!

  對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于我這等凡夫俗子來說,不會也不想做任何評論,對我來講,讀懂、讀透、悟到就可以了,所以,在這里就姑且把讀到的一些我認為精彩的部分記錄下來和大家一同分享吧!或許,迷茫中的你我,會不經意從中得到一些啟示和幫助吧!

  《論語》,大家都知道,是孔子弟子編錄的`孔子的經典語錄,這部曾被譽為治國之本的《論語》,對于我們現代社會,現代人的生活,還有什么實際意義嗎?今天還能啟發我們的心智嗎?還能對我們今天的心靈產生觸動嗎?最近讀了北京師范大學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感觸頗多,于丹教授結合其深厚的古典修養,運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從獨特的個性視角出發來解讀《論語》。

  大家別以為,孔夫子的《論語》高不可及,現在我們必須得仰望它。這個世界上的真理,永遠都是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一樣;就好像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獲一樣。《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說白了,《論語》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坐標。這就是于丹教授《論語心得》給我們的啟迪。全書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以智慧詮釋人生,以人生詮釋人性,以人性安頓人心。穿越兩千多年的時間隧道,體悟經典的平凡智慧。相比易中天的《品三國》更好一些,她的語言沒有易中天那樣幽默,但絕對值得思考。

  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是從天地人之道說起的。從盤古開天地這種變化最終達到的一個境界,叫做"神于天,圣于地",她說:這六個字其實是中國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義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協于現實世界上很多的規則與障礙;又有腳踏實地的能力,能夠在這個大地上去進行他行為的拓展。……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就是我們的天和地。有了這樣一個大的宇宙觀,再將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朋友之道娓娓道來,全方位地解讀了孔子及論語的思想以及這種思想對于現代人、普通人及現代社會的需要。

  我們從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義,禮,自,信"的倫理教育,從孔融三歲讓梨的尊禮,守禮,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憂患意識,無不顯示著儒家學說對國民成長過程中千絲萬縷的滲透。幾千年來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話作為座右銘,作為修身養性的準則,我想這與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著密切的關系。

  《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品味人生,修身養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這一輪回。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閑適的心態去生活,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狀態,這樣才無愧與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快樂地生活的秘訣那樣,去找到你內心的安寧。

  論語心得 篇2

  百家講壇,于丹講“論語心得”我沒看,學校每人發了一本書“于丹論語心得”看過后感觸頗深,對于丹的某些論點我不敢句同,但看完心得,很是受益。

  于丹“論語心得”使我受益的原因是她以平和的心態,質撲的語言,淺顯的哲理,通俗的講解了中華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道德觀,解讀了交友理念,人格修養,人的良知與意志,寬懷與仁愛,正直與氣節等。讀來平易,絲毫無那種造作,故弄玄虛,裝腔作勢的感覺,也沒教師爺的嘴臉,讓我感覺離孔子很近,更覺此書真的“道不遠人”并引導我輩走近傳統文化的源地,在世風日下,物欲橫流的今天,能讀到這樣一本書,令我耳目一新,心曠神宜,也受到很大的啟發。

  有人認為因為國人普遍缺少精神信仰,而論語節目的推出,于丹的大膽演繹,在國人貧瘠的精神世界里,依稀看到了精神的歸宿,所以《論語》走紅,于丹成名,都是水道渠成的美事。而我自己的感覺,是我自己的判斷,先前成長過程中的種種疑惑,在聽于丹說論語后,居然也找到了一些答案,原來論語可以這樣來解讀。于丹果然有其獨到之處,讓我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是真實的感覺,而不是無病的呻吟。

  談到論語,必談孔子。孔子是儒家的靈魂人物,古今褒貶不一,反差極大。在封建王朝里是不可爭議的圣人,是萬世師表。而在今天的世界里,他一度被打倒,我也是在聽著打倒孔老二的口號聲中長大的一代。所以在我開始主動接觸論語的時候,我對孔子仍心存那么一絲芥蒂,我早期憤恨中庸之道,以為那是中國衰弱的原因,它掩飾了純真的人性,使人漸漸失去血性和創造力,使人習慣于被規則約束,所謂天朝上國不就是因為這樣而沉淪的嗎?

  然而在今天,我卻希望自己在論語中找到心靈的歸宿,時間積累下來的問題需要一個很好的解釋,論語恰能給我這樣的答案。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誠不欺我也。我按照自己的規則行事,留下傷痕累累,才悟出中庸的大道之理,它至少能讓我保持被世俗力量折磨后,心中能有那么一點坦然。我明白了我是對的`,但我卻不可能成功的道理。君子在這個世界上,要讓自己的內心堅持與世俗世界的流行規則很好地結合起來,這樣的君子,才能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抱負。才能做好入世的事業,不流于空談。

  現代中國人的種種心靈困惑,在于不相信精神信仰的力量。有信仰總比無信仰的好,我秉持這樣的觀點,在我們心中有太多問號的時候,看看論語吧,聽聽于丹的論語心得吧,圓滑處世,并不困難,讓自己擁有快樂的靈魂,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努力做到。我們在與周遭的世界有機融合后,也可以巧妙地保持自己的個人操守和原則。

  這就是所謂高尚成功的含義吧。

  在網上也看了許多有關“論語心得”的資料,沒想到在網上卻看到對于女士大加口誅筆伐揮舞大棒的文章,還有聯名封殺及史學權威的暴跳,大有將于女士至于死地而后快之感,這不僅讓我想起文革時產生的文霸,真是文革遺風仍存,張姚后人重來,一篇心得感受,竟干戈四起,又同是作學文的人,學術探討,各抒己見“橫看成嶺側成峰”對同一事物,各有不同看法很正常,在探討中,在爭鳴中求得正源,(人總是在錯誤中不斷的修正自己,完善自己。)這本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不可思議的是動不動就封殺,就棒喝,那還有什么學術探討了?況且于女士的心得則是個人所見,獨家感受啊。豈不知千人看心得,有千種之體會,千人讀論語,則有千人之感受,大家都有權談論語,都有自由寫心得,能被大眾所接受,這就是正確,這就是成功的標志。于女士的文章即便不是鮮花,但也決不是毒草,如果讓反對她的人也寫一篇“心得”也許未必如于女士。又何必何必橫眉冷對?這正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這正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看看現在屏幕上充斥的超女,胡編亂造的垃圾電視劇。為一夜成名不顧一切的逐名奪利。人們精神的困惑,道德水準的失恒。更有那良心的喪失。我們的孩子不知道有屈原,岳飛,不知道李白、杜甫,過幾年連我的孫子都不知他爺爺的名了,我想,這是件可悲可怕的事情,國民需要一種精神,民族需要自己的文化,我們更希望多有象于女士這樣的文人,多寫這樣的心得,能讓我們對傳統文化有新的認知與理解。心得成書,閱過受益,善亦大焉,感謝于女士的推動做用。

  以上一點體會和大家一起探討,有言語過激之處請諒解,畢竟是個人見解。同時我也希望我們的學者,文士,博士們還有權威的史學家們,都能象于女士一樣寫出更好更多的“心得”讓大家共同學習體會。

  論語心得 篇3

  《論語》是孔子的弟子根據他的言行記錄下來的一本書。其中的內容十分廣泛,論述了四種主要的思想,即仁,禮,義,孝。這對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及道德行為起到重大作用。我將整本書讀完,感受最深的就是孔子先生的仁的思想。

  仁,厚道,仁慈;如大地,澤養萬物,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其中主張“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意為要求人人能推己及人,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能多為別人著想,尊重別人的想法和行為。

  將主題為仁的句子重溫了幾遍,我聯想到當今社會各種關于網絡暴力的丑聞層出不窮的現象。現在是一個互聯網的時代,微信、微博都是熱門的交友,交流平臺,在上面出現的東西褒貶不一致。網絡給我們帶來好處的同時,背后也隱藏著非常大的隱患——網絡暴力。很多網民在沒有看到真實的情況下,根據自身的想法,以及從眾的意識,常常會跟風去指責不明真相事件中的主人公,各種惡毒語言的疊加,造成對當事人的精神傷害,或者更加嚴重,由此形成了網絡暴力。人肉搜索的興起,私人信息被曝,網民跟風炒作,擴大事情影響,引發網絡暴力,言論的惡毒讓人感嘆世風日下,這都給當事人造成嚴重的身心傷害。

  孔子先生說“為仁者能好人,能惡人”一個理智而高尚的人,能喜歡值得喜歡的人,能厭惡讓人厭惡的人,真正有仁德心態的人可以以純凈平和的心態,客觀分析沒見事情,看待每個人。網絡,是一個真假難以辨識的地方,再加上人云亦云的力量,會給和諧的社會帶來無法想象的影響。因此當一件事情發生的時候,不要用絕對的觀點,披著道德的`外衣,做著違反道德的事,而是以一種“仁”的思想去對待,仔細的考究事情帶給我們的反思,這樣做可以為廣大網民提供一個純凈的網絡世界,真正的實現網絡的價值,減少來自網絡的危害。這也正反應了我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

  毛主席對孔子是持反對意見的,對于孔子先生明確提出的言論不能茍同。例如:毛澤東主張“教育與勞動生產結合”,而孔子主張“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雖說是反對孔子,但毛主席也只是談談自身的觀點,沒有做出過激的行為。他以辯證的思想對待孔子留給世人的東西,這個就是仁的體現:嚴肅認真的去批判一個人,他的觀點是客觀而一針見血。

  看完論語之后,我也覺得孔子有些言論用現代人的眼光看是不能茍同的,但它對我們這個國家從過去到現在的影響是不可忽略的,無論是哪一方面。撇去過去文人志士對論語的各種看法,是“獨尊儒術”也好,是過去的反孔潮流也罷,現在的我們是需要帶著一種辯證的態度來看這本書,不要盲目的去崇拜或者是抵觸。有意義的部分我們要保留,好好學習,繼承它的精神;有缺陷的部分不要以絕對的心態來否決,我們應該勇于探索,對自身的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進行反思,所謂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這不也是待人接物的一種仁嗎?

  以仁待人,用理智的心態,客觀的事實來面對生活中的風風雨雨;用仁的思想,共同營造美麗和諧社會。

  論語心得 篇4

  一年的《論語》學習結束了,陳老師讓我跟孔夫子和他的弟子們都成了好朋友,孔子的故鄉山東曲阜也成了我們心中的圣地。自然,到山東祭孔,便是我們《論語》學習的心愿,也是我們最好的結業典禮。

  在陳老師和家長們的努力下,我們知本班終于祭孔成行。7月4日下午,我們坐高鐵到達曲阜,先去了孔林,次日參觀孔廟、參加祭孔大典,第三日我們參觀了孟府后回到上海。

  在曲阜,我們感受到了濃厚的儒學氛圍。在高鐵出口,我們看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在街道兩旁的路燈桿上,掛著《論語》中那些朗朗上口的名言;在來回接送我們的大巴車上,導游和司機對于孔子和孟子的話語都能整段背誦。

  在曲阜,我們學習到了很多儒學知識。在孔林,有五千五百塊石碑,其中最有趣的是孔伋,孔俚和孔子這三塊石碑的排法,導游告訴我們,這種排列法叫“斜兒抱孫”,我還特地將其畫了下來。在孟府,我們學習了“孟母三遷”、“子不學,斷機杼”的孟子故事。還認識了一個字“仉(zhang)”,這是孟母的姓氏,就像媽媽說的,要不是來這里參觀,可能我會一直把這個讀做ji。還是在孟府,有一顆流蘇樹,也叫四月雪,開的是白色的花。還有兩顆石榴樹,導游特別說,這是白石榴。花和石榴都是白色的,是希望孟府的后人清清白白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在曲阜,我們完成了我們的.心愿。我們做了充分的準備,盡管天氣很熱,很多同學寧愿不背水,也要把《論語》朗讀本放在包里以便時刻溫習,路上我們在陳老師和謝子聰的帶領下,還進行了《論語》背誦的接龍游戲。為了保證當天祭孔儀式8點準時開始,我們早上5點半就起床,整個儀式非常嚴肅莊重,我們每個知本班的學生從頭至尾都保持著整齊的隊伍,最后在《禮記禮運大同篇》的齊聲背誦中完成了整個儀式。

  陳老師問我們,愿意跟哪位孔門弟子坐同桌。如果讓我選,我希望能和顏淵成為同桌。為什么呢?因為顏淵排在“孔門十哲”之首,他品德高尚,學識淵博,是我的榜樣。見賢思齊,這也是我這次祭孔最大的發現。

  論語心得 篇5

  公冶長,姓公冶名長,齊國人,孔子的弟子。

  本篇主要還是以仁德為主,從各個方面去探討仁德的特征。其中有許多聞名的句子,如:“朽木不行雕也。糞土之墻不行杇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思而后行”等。這些在以前的教材中都消失過,對人們的影響還是很深遠的。

  第一個評論人物就是公冶長,雖然坐過牢,但是并不是他的罪過,所以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對于公冶長的了解,孔子是他的師父,我想他確定做了全面的了解和評價,所以才會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看待一個人不是去在乎身份、地位、錢財,而是去看他是否具有最基本的.仁德。

  其次個評論人物是南容,姓南宮名適,他也是孔子的弟子。雖沒有詳細說明他究竟是哪方面突出,但還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給了他,無形中對他也做出了很高的仁德評價。

  第三個評價的人物是子賤,這個人真是個君子啊,假如魯國沒有君子,那他的優秀品德又是從哪里學來的呢?言外之意說自己就是個君子,子賤是他一手調教出來的有仁德的弟子。

  對于孔子評價的方面,去衡量人的仁德,在這一章節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對于一些不良的品德,還是在看過這一章后能做以悔改,盼望人人都是個具有仁德之心的人,那么這個將會是多么的美妙!

  論語心得 篇6

  所有的一切都在召喚著傳統文化的回歸。孔子就這樣重新出現在人間的視野中,他從春秋走來,那么從容和安詳,他就像一位溫和而謙恭的老人,用智慧的雙眼打量著眾生,每個人都可以從他那里獲得養分,各取所需。

  ——摘自〈論語〉中的員工準則

  提起《論語》——中國儒家文化的代表,許多人都或多或少了解一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些我們都能信口拈來,可當我們仔細品讀企業家、學者、政治家對它的詮釋與應用,我們才會發現我們所了解的《論語》只不是過是它那博大精深中的九牛一毛。

  《論語》是閱讀的經典,它應當成為我們每個人閱讀的經典。提起經典,我想到我們的通識教育。在中國,通識教育真正走進課程中是在大學里。盡管在中小學的知識體系中或多或少都會滲透或涉及到通識教育,但應該體現出一個共同的核心,那就是中國文化的人文經典。通識教育,應當為中小學生提供一個共同的知識體系和文化前景。《論語》作為中國文化的經典之作,走進孩子們的知識系統應當是必然的事情。在美國,通識教育歷經了幾次變革,盡管內容有所變化,卻始終離不開其核心—西方的人文經典。它讓美國的'學生知道了美國在西方文明中的地位,認識到它與自己歷史文明的關系,甚至他們還加上一些非西方的經典,《論語》《源氏物語》等。由此可見,《論語》不但是中國文化的經典,更是世界文化的經典。閱讀經典,感悟成長。沒有閱讀,哪來感悟,哪來成長。如果你愛國,先從愛我們自己的經典開始吧。

  《論語》是管理的藝術,字里行間處處彰顯著和諧之美。儒家思想文化有三個層次:注重群體價值,以“和”為貴;“以仁為本”;強調道德修養,追求“內圣外王”。一個人的德行是有磁性的,高尚的道德情操不但能熏陶和感染身邊的人,更能吸和他引志同道合的人。“德不孤,必有鄰”說得就是這個意思。注重群體價值,強調創造和諧團隊氛圍,在愉快輕松的工作氛圍中充分發揮每個人的潛能,每個人的潛能發揮到極致即是團隊工作效率的最大化。現代社會是分工巨細的社會,每個行業涉及到它領域的知識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一個個體都無法很好的完成某一項工作。因此,學會與他人合作已成為每個人必須掌握的生存法規之一。“和為貴”同“注重群體價值”是相輔相成的,“和為貴”強調一種和諧向上的團體氛圍,“和”為目的,亦為方法。“和和”為貴首先要與“我”和,認識自我,接納自我;還要與人“和”,團結協作,共贏共進;最后與物“和”,適應周圍環境,接納這個群體,融入這個群體。

  論語心得 篇7

  天地人之道:就談談自己是怎么理解和感悟的吧。孔夫子,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圣人。《論語》教給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坐標。

  《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柔的生活的態度。

  “神于天,圣于地”這六個字其實是中國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義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協于現實世界上很多的規則于障锝,又有腳踏實地的能力,能夠在這個大地上去進行他行為的拓展。

  《論語》的思想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華融入認得內心,使天,地,人成為一個完美的整體,人的力量因為無比強大。

  我今天也常會說,天時,地利,人和是國家興旺,事業成功的基礎,這是《論語》對我們現代人的啟發。

  什么叫天人合一?我認為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諧。

  人人都希望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而幸福快樂只有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

  在《論語》中子貢曾經問老師:“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我認為:一個人貧賤,但他不向富人諂媚,一個人很富貴,但他不傲氣凌人。

  感悟:我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你自個兒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強迫別人干。

  佛家有個小故事:小和尚跟老和尚下山化緣,走到河邊,見一個姑娘正發愁沒法過河。老和尚對姑娘說,我把你背過去吧,于是就把姑娘背過了河。小和尚驚得膛目結舌,又不敢問。這樣走了二十里路,實在忍不住了就問老和尚,師父啊,我們是出家人,你怎么能背著那個姑娘過河呢?老和尚就淡淡地告訴他,你看我把她背過河就放下了,你怎么背了二十里地還沒放下?

  這個故事的道理其實和孔夫子教給我們的一樣: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

  什么叫“仁者不憂”呢?就是讓自己的胸懷無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論語》告訴我的,不僅遇事要拿得起放的下,還應該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所謂“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給與比獲取更能使我們心中充滿幸福感。

  儒家理論的核心和最精髓的東西:除了“恕”字以外,還有一個字是“仁”字。

  在這個世界上,《1》什么人最重要?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幫助的人。

  《2》什么事最重要?最重要的事就是馬上去做。《3》什么時間做事最重要?

  最重要的時間就是當下,一點不能拖延。自己感悟:關愛別人,就是仁慈,了解別人,就事智慧。《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

  “人生百年,孰能無憾?:人這一生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不如意的事情。

  自己感悟: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

  《論語》所倡導的一種價值觀念:承認現實生活中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度。

  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言:“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自己感悟:既然生活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樣的心態來對待這種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態不同,也許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生活質量。一個人的自信心來自哪里?他來自內心的淡定與坦然。我們面前有半瓶子酒:悲觀主義者說:“這么好的酒怎么就剩下半瓶了”。樂觀主義者說:“這么好的酒還有半瓶呢!”。表述不同,緣于心態不同。

  感悟:小人之驕,驕傲的是他外在的氣,而君子之驕,驕傲的是內心的風骨。

  孔子說過:“一個人能夠聽你講道理但是你沒去跟他講,這叫”失人“。假如這個人根本就不可理喻而你偏和他講道理,那就叫”失言“。

  《論語》中所提倡:“坦蕩蕩“的`心境。

  《論語》教給我很多處事的方法,做人的規則。

  有時費盡心機想和領導,同事拉近關系,卻常常適得其反。為什么會這樣?怎樣的關系才能稱作“好”呢?

  孔夫子認為:“太過疏遠和太過親密都不是最佳狀態,所謂:過猶不及。

  孔子的學生子游說:“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論語,里仁》。意思就是:如果你有事沒事總是跟在國君(領導)旁邊,雖然表示親近,但離自己招致羞辱就不遠了,你有事沒事總是跟在朋友旁邊,雖然看起來親密,但離你們倆疏遠也就不遠了。孔夫子告訴他的學生子貢:“看到朋友做的不對的事,你要真心的勸告,善意地引導,如果他實在不聽就算了,別再說了,不要自取其辱

  《論語》告誡我們,無論對朋友還是領導,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掌握好親疏的分寸。

  感悟:無論是對朋友還是對親人,都應該把握一個分寸,適度為最好。

  “不在其位,不某其政”。《論語。憲問》意思是:也就是說,你在什么位置上,要做好本分,不要跳過你的職位去做不該你做得事。先把你自己那個崗位做好,先不要操心別人的事。

  就寫到這里吧,可能自己認識的還不那么深刻,以后自己還要多學習多看書,讓自己的生活更充實些。

  論語心得 篇8

  開篇的第一句:大家別以為孔夫子的論語高不可及,現在我們必須得仰望他,這個世界上的真理永遠都是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一樣就好像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獲一樣,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我們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

  簡單的幾句話就說明我們現代生活中也是需要從論語中獲得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坐標的。

  于丹用她的語言為我們介紹了孔子的思想,他的處世之道,他的教育理念,這些,在兩千年之后的今天也是值很值得我們學習的!讓我們能更深刻地認識中國儒家學派創始人的心路歷程,從他的言行中學到我們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理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

  論語心得 篇9

  暑假里,我把《論語》第二十章讀完了。在《論語》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孔子。孔子頭戴一頂帽子,長頭發中有一兩根銀絲,直直地垂下;孔子的腦袋非常大,能裝下許多知識;孔子身穿青色的漢服,好一個“美男子”!

  孔子共有三千多位學生,其中,七十二名特別優秀,被譽為“賢人”。在《論語》中,孔子明確指導并予以評價的“清晰可辨”的弟子有很多個,包括“十哲”“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有: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有:子游、子夏。”其中,子路勇敢、堅強,是孔子的學霸。子貢家里非常富有,但他仍然勤奮好學。

  我最喜歡孔子和自己兒子孔鯉的對話:嘗獨立,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禮》不以立。鯉退而學禮。這句話的意思是孔鯉獨自一個人站在花園,孔子走過來說:“你學會《詩》了嗎?”孔鯉說:“沒有。”孔鯉就去讀《詩》。孔鯉又來到了花園,孔子又說你學會了《禮》了嗎?孔鯉說:“沒有。”回去又讀了《禮》。再后來孔子又來到了花園,孔子對孔鯉說:“《禮》《詩》學會了嗎?”孔鯉說:“學完了,學完了。”

  孔子的“老而不死,為之賊。”這句話被后人錯誤理解成了老人不死,是賊。其實這句話的.意思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有一次,我坐在公交車上,看見一位老奶奶沒座位坐,于是對一個小伙子說:“喂!給我起來,難道你不知道尊老愛幼嗎?”小伙子小聲地說:“我生病了,剛從醫院出來,想坐著休息一會兒。”公交車上的人都開始指責老奶奶不對。

  孔子既是一個懂“禮”的人,又是一個堅強的人,所以我會像孔子一樣,學孔子《論語》里的道理,遇到事情不要放棄,要堅強。

  論語心得 篇10

  一代智者萬代師,被稱為”至圣“的孔圣人孔丘,以其獨特的教育這種方式,在腐朽的世界上在上為閃耀著自己的光芒,他堅信”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他使用”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的學習方式,他貫徹”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為人處世之道……那一句句論語,傾訴著他的心聲,那一句句論語,凝聚著他的智慧。哪怕相隔幾千年,我們依舊聆聽著他的教誨,我們懂得了”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中心,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中孔子的告誡,我們明白了”禮之用,和為貴,賢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中他的教導。而那一條條論語中,最令我觸動的,還是——”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在孔子的眼中,有智慧的人,修為就是不會迷惑,這樣的人,早已看破了世間紅塵。經歷了太多,在謎題中徘徊,最終擁有了現在的成就,因為見過太多,所以自信,也不會被丑事迷惑;而有仁德的人,修為就是不能憂愁,因為仁德,所以有太多的可以事情需要擔憂,見識過了風風壓浪,經歷過了大風大雨,才有了如今的平靜。這樣的人,哪怕天塌了下來,也只會安安靜靜的去實現目標;而那些有勇氣的人,修為就是不會畏懼,有了勇氣,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哪怕困難再大,風浪再急,就算聰明才智超出了自己的本領范圍,就是因為勇氣,有了支撐下去的信念,因此,無論什么樣的危險,也會慢慢在他們心中的勇氣下所慢慢灰飛煙滅。

  從古至今,有望成為圣人的人太少太少,只是因為心中的今生今世,唯有孔丘,不僅見多識廣,待人寬厚,更是無所畏懼。或許我難以真正理解孔子,解析論語,但是,我知道,唯有孔子,能在亂世中,依舊馳聘神思妙想。

  論語心得 篇11

  《論語》中的許多哲理近乎常識,卻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遠,平凡中見偉大,這就是以孔子為代表的中國文化精神。讀《論語》,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對話,讓我明白了:要重視個人對家庭、國家、社會和歷史的價值!

  老子是以“柔”為主的辯證法,孔子則是以“中”為基點,法家和兵家提倡“剛”,這是中國文化的三足。讀了《論語》之后,我更欣賞孔子的“中庸”之道和“仁”的精神。正所謂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作為儒學經典讀物《論語》可謂是把這一精神闡釋的淋漓盡致。孔子曾說:“墨家兼愛,是無父也;揚子無我,是無君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這句話雖有失偏頗,但是卻讓我明白了,只有把個人放在社會的倫理體系里面,個人價值才能真正得到體現,個人的人格才能得到彰顯。

  對于整個東方的文化而言,孔子也許算是最特殊的存在。西方人總試圖將儒學作為宗教理解,他們所看到的孔子是一位精神的偶像,也許,如果所有無法擺脫的精神制約都可以視為宗教的話,孔子確實是這樣一種后果的直接締造者。但實際上這種認識存在非常大的偏差。虔誠的教徒永遠不能理解的是,在中國宗教始終不過是無數圍繞“治世”而采取的手段之一,不會有一個帝王真的允許哪個宗教來控制他世俗的天下,所以也不會有哪個人懷著神圣的心情認真去探討神存在的可能性。中國不會出現像文藝復興那樣的人性覺醒期,因為中國人的眼睛,從來沒有片刻從人生活的`世界移開到上帝的宇宙中去過。中國的哲學是徹頭徹尾經世致用的哲學。“子不語”所表達的表象的敬畏之下實質則是漠不關心,以致所有“怪力亂神”在最初就驅逐出了研討的范圍,也使得在后世這種實用主義的風氣經年不絕。

  論語心得 篇12

  《論語》是中國古代儒家經典之一,其中包含了許多關于孝悌的思想,這些思想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下面是我對《論語》中孝悌思想的一些心得體會:

  1.孝悌是中國文化中最重要的價值觀念之一,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在《論語》中,孝悌的'思想被強調了很多次,其中最為突出的思想是“父母在,不遠游”。這意味著父母在的時候,子女不應該輕易離開他們,而應該盡一切努力來照顧他們和陪伴他們。同時,“兄弟如手足,姐妹如衣服”也強調了兄弟和姐妹之間的互相幫助和扶持的重要性。

  2.孝悌不僅僅是對待父母和兄弟姐妹的態度,更是一個人的行為和品德的表現。在《論語》中,孔子強調“行己有恥,使于四方”(《學而篇》),這意味著一個人應該以自己的行為為恥,并且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時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3.孝悌思想還涉及到家庭和社會層面。在《論語》中,孔子強調“以孝治國”(《學而篇》),這意味著一個國家應該以孝悌為核心價值觀,以此來推動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同時,《論語》中也提到了一些有關孝悌的社會規范,如“子路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使命’”(《學而篇》),這強調了一個人應該以自己的行為為恥,并且為社會做出貢獻。

  綜上所述,孝悌思想是中國文化中最重要的價值觀念之一,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在《論語》中,孝悌的思想被強調了很多次,其中最為突出的思想是“父母在,不遠游”。同時,孝悌思想還涉及到家庭和社會層面,它強調了一個人應該以自己的行為為恥,并且為社會做出貢獻。

  論語心得 篇13

  遍觀《論語》最有名的,莫過一那句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表明了孔子的學習態度和方法,時隔數千年,仍然值得我們學習。尤其是,其中重視相互學習,相互切磋和重視修身律己的觀念,不論對學術界還是普通國人更要重視和提倡的,正所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禮記學記》)

  記得,我是在初中學到這句話的,因為課本中那節《論語十則》。而其中的第一句,就是學而時習之,由教科書的安排中,可見這句話的地位之一斑。

  論語不是一部由單獨一人完成的著作,而是由孔子他的弟子們合力編撰而成的,所以,在《論語》中,不但有子曰,還有曾子曰,子夏曰,有子曰,等等。當中,曾子曾經曰過,一句很著名的`話,他說啊,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我自己:替別人謀劃操辦卻不盡心盡力嗎?同朋友交往卻不講誠信嗎?對老師所傳授的學業沒有好好溫習嗎?這就是著名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了。《周易》說:君子以反身修德。現在也常說,批判與自我批判。自古以來,以省三,省吾,省身命名的人很多,由此可見曾子這句話的影響力之深遠了。是為金玉良言也。

  上述兩句,是我在《論語學而》中,最為喜愛的,故有感而發。當然,這不是《論語學而》的精華的全部,也不是《論語》的全部精華,不可一概而論之。

  已經讀《論語》兩三個星期了,僅僅讀完《論語》中的第一篇《學而》。也許有人要問我,你為什么讀的那么慢?給我兩三個星期,我都可以讀幾百萬字了!

  對此,我也不想爭辯什么,于《論語》而言,有人可以在一個星期里一口氣讀完,也有人宣稱一輩子都讀不完,哪怕他已經讀《論語》讀到可以背了。為何差異如此之大呢?這里,我不得不感嘆一下,那些把國學經典當快餐文學讀的人了。

  曾遇有朋友夸耀自己已讀了《史記》《老子》《孟子》《孫子兵法》等等好幾本國學經典,自稱通其關竅,不過數周。當時,我是甚羨慕的,甚崇拜的,如今回看,不禁訝然,朋友何其才也,于數周間,通其關竅,吾不如也,恐周樹人先生亦不如也,真乃國之大才也!

  其實寫,讀《論語學而》有感,這個題目我是十分羞愧的。在我這篇小文中,切實的說,也就寫了《論語學而》中的兩句話,而舉證參考了他人之作,取巧也,自身感想又太貧乏,真才實學不多,甚至沒有,亦談了不少題外話,個中因果實是力有不逮也,自身才疏智淺,不自量力矣!疑在有嘩眾取寵之嫌!似為滿足虛榮乎?當真愧不能當,但實在于《論語學而》有感,故作此文以記之,又無力于作題目,只好姑且妄之。請讀者姑且聽之,萬望見諒。

  如有同道者,望能指點一二,吾當應了孔老夫子那句話: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論語心得】相關文章:

閱讀論語心得04-13

讀論語的心得04-23

關于論語心得09-18

讀《論語》心得09-21

《論語》閱讀心得03-20

論語閱讀心得03-22

于丹論語心得04-02

學習論語的心得范文04-04

讀《論語》心得通用11-21

《論語》閱讀心得(精華)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