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_黑人又大又粗又硬XXXXX_欧美疯狂做受XXXXX高潮

參觀黃埔軍校心得體會

時間:2023-12-08 07:24:15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參觀黃埔軍校心得體會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于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參觀黃埔軍校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參觀黃埔軍校心得體會

參觀黃埔軍校心得體會1

  整個參觀過程中,最引起我注意的是進大門處的一幅對聯:“升官發財,請走別路;貪生怕死,莫入此門”。這是英雄的宣言,也是舊中國希望的曙光。黃埔精神,曾影響多少人以身救國?又有多少英雄輩出,英姿颯爽?

  今天,綠蔭下的陸軍軍官顯得格外古樸平和,陽光明媚,清風吹拂,每日都有大量的學生團體、老年旅游團、騎行客甚至是寺院喇嘛來參觀紀念館。它曾是軍紀嚴明熱血奔騰的中國第一軍校,見證中國人在風雨飄搖年代的自強不息。而如今它是一名沉默的記錄者,記錄著這所學校的一些人和他們不平凡的事跡。時光荏苒,物是人非,如今國家逐漸富強,百姓安居樂業,生于和平年代的我們只能從長輩口中,從各種音影資料中窺探到那個苦難的'年代。但歷史是不應該被人所遺忘,正因為經過戰爭的洗禮,我們更加懂得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道理。新一代的我們要時刻準備著,不斷提升自己,為建設社會主義事業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回校的路上,講解員的講述依然在我耳邊回蕩:少將蔡光舉自告奮勇擔任敢死隊隊長,成為黃埔軍校犧牲第一人;趙一曼女士是第一批軍校女學生,被日軍俘虜拔掉手指甲寫下遲到二十一年的“致寧兒”;蔣先云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并畢業,最后血灑北伐戰場。太多的英烈壯舉震撼我的內心,也與我對黨的忠誠遙相呼應。繼承先烈的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發揚后人的實踐創新責任擔當,中國夢就一定能過實現。

  “怒濤澎湃,黨旗飛舞,這是革命的黃埔。

  “主義需貫徹,紀律莫放松,預備做奮斗的先鋒。“

  正如黃埔軍校校歌一般,第一次參觀黃埔軍校舊址時,我就感覺到了舊日的革命軍士的意志與覺悟。這里處處是英雄的影子。

  一次次英勇的戰斗,一次次壯烈的犧牲,一次次傳說的創造,響亮了黃埔軍校的名聲。困難中成立,曲折地發展,徹底地反抗,凝聚成以“愛國、團結、奮斗”為核心的黃埔精神,是我華夏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亦是推動兩岸合拼統一大業的強大精神動力。

  歷史的車輪滾滾前進,我輩定不忘先輩們熾熱的愛國之心,將其傳承發揚,讓黃埔精神成為推動民族復興的巨大推動力。

  “歇著手,向前行,路不遠,莫要驚,親愛精誠,繼續永守。“

  “發揚吾校精神!發揚吾校精神!“

  漫步在黃埔軍校,看著那一面面斑駁的石墻,踏著那一塊塊沉重的石板,撫摸著那一扇扇厚重的木門,心也不由自主地懷念那一個個偉大的靈魂。當時,國家有難,是他們,是當時的愛國者們,他們站了出來,兩鬢雖未如雪,寸心至死如丹;是他們,是當時的先覺者們,他們站了出來,路漫漫其修遠兮,他們上下而求索;是他們,是當時的勇敢者們,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他們站了出來,站成了中國的脊梁,每當有人向西方列強卑躬屈膝,它便刺的人生疼。

  昔人已逝,憶古念今。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我們又是否已經準備好了?這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向自己內心詢問的問題。前一輩的人負重前行支撐起了我們的天真年華,而我們又能否為下一代營造一個溫暖的成長環境?一切都尚未可知,國家的未來取決于現在的我們,我們努力,祖國便不會倒退;我們自強,祖國便不會軟弱;我們奮斗,祖國的下一代就可以幸福地成長!

參觀黃埔軍校心得體會2

  8月14日,工業城黨委組織工業城全體黨員參觀了廣州黃埔軍校舊址,共有60多名黨員參加了這次活動。黃埔軍校位于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上,走近黃埔軍校,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陸軍軍官學校的牌匾高掛在歐陸式的白色大門上,雖并不華麗,卻簡單中透著莊嚴。此行的目的,我們不僅僅能領略軍校的風采和建筑藝術,更重要的是,能夠了解其輝煌的歷史,感受濃厚的英雄氣息。沿著院落正中的紅磚小路緩步前行,左右兩邊的展廳會依次講述著黃埔軍校的史跡、黃埔群英的故事,描繪著北伐戰爭中黃埔軍人的颯爽英姿和錚錚傲骨。

  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用心支持和幫忙下創辦的,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黃埔軍校建立后,為國民黨培養了大批軍事將才。從那里,也走出了一批戰功顯赫、揚威中外、影響深遠的中共名將,例如黃埔一期的徐向前、陳庚,黃埔四期的林彪、劉志丹,黃埔五期的許光達、陶鑄等。巾幗英雄趙一曼也曾在黃埔軍校武漢分校領悟。

  在軍校門口前我們群眾合影,把難忘的瞬間停留下。在“陸軍軍校學校”幾個大字前面留下了我們人生中的一段完美記憶,也讓我們置身感受那莊嚴的氣氛,這也啟示了我們歷史是不可改變的。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發奮”蒼勁有力地題寫在門口兩邊的

  白色墻壁上,異常醒目,堅信它曾激勵著中華子孫一代又一代人向前發奮奮斗。走進各個展覽廳,聽著導游有條不紊的詳細講解,霎時使我更加對歷史的了解,歷史的那一幕幕似乎在眼前重現了,仿佛那炮聲,沖殺聲在耳邊回繞著。同時對那些在戰爭中立下了不朽榮功的`先烈肅然起敬,佩服他們的勇敢,佩服他們為國犧牲的可貴精神。他們的輝煌戰績在中國史冊上永垂不朽,何以讓人忘懷?

  歸途的路上,隨之浮想,不論是國民黨的主帥還是共產黨的將領,都曾是胸懷報國理想的精英青年,他們曾一同生活、領悟、訓練,一同成長,卻又因不一樣的政治信仰而分道揚鑣,甚至針鋒相對。而歷史已經證明,只有把個人的理想和信仰與為多數人謀福址的事業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名垂青史,造福后世,歷史啊,讓我們銘記。

參觀黃埔軍校心得體會3

  作為中國現代歷史上第一所新型軍事政治學校,黃埔軍校創立于1924年,位于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是國共第一次合作的產物。其軍事與政治并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方針為中國革命事業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現有軍校正門、校本部、孫總理紀念碑、中山故居、俱樂部、游泳池、東征烈士墓、北伐紀念碑、濟深公園、教思亭等十幾處建筑。

  我們要參觀了解一座歷史遺跡,首先要清楚它創立的歷史背景。黃埔軍校的建立存在國內外因素。于內,建校時值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陳炯明的叛變使孫中山認識到依靠一派軍閥去打倒另一派軍閥是收效甚微甚至毫無成果的,一系列的失敗使他認識到:在革命斗爭中,組建一支忠于革命的隊伍及其重要。于外,蘇俄革命的成功也使孫中山的到極大的啟示,他決心效仿蘇俄紅軍建軍經驗創辦軍校。此外,蘇聯、共產國際的幫忙和國共兩黨的努力也是軍校創立的動力和支柱。

  走進軍校大門,能夠看到歐式風格的門上"陸軍軍官學校"的牌匾,大門兩邊各有一個士兵崗亭,平添幾分莊嚴與肅穆。軍校大門彩樓兩旁原掛有一副對聯:"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怕死,勿入斯門",橫額為"革命者來".那是軍校師生不為名利,家國至上的職責感與使命感。孫中山逝世后改為總理遺囑中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從中也可看出其對中國局勢的關注及自身所肩負的重大使命。在軍校的開學典禮上,孫中山做了一番熱情洋溢的演說"要從今日起,立一個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發財的.心理,只明白做救國救民的事業。"從中也可看出其對中國局勢的關注及自身所肩負的重大使命深刻認識。

  校本部的建筑風格讓人耳目一新,它是兩層磚木結構,有三條主要通道,四排整齊的房舍且以走廊連通,棕色的墻壁給人古樸雅致的美感。大門西側有一幢磚瓦混凝土混合結構兩層樓房,原是教職員宿舍,因民國6年(1917年)孫中山曾在此憩宿,孫中山逝世后,改建為總理紀念室。東征烈士墓園坐落在軍校西南的平岡,是1925年廣東革命政府為紀念因討伐陳炯明等叛軍而陣亡將士修建的,安葬有國共兩黨516位烈士遺體。北伐紀念碑矗立在長洲島平崗,是一座高10米的花崗石碑,為紀念北伐陣亡的軍校生建立的。

  黃埔軍校曾是中國革命軍隊的搖籃,其中名將輩出,人才濟濟。如國民黨將士杜聿明,關麟征及黃維等,共產黨將領左權、林彪、羅榮臻等,周興指出:"黃埔師生出身的國共兩黨將士在東征、北伐和抗戰中的出色表現,共同為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一齊建樹了為國家民族建功立業的歷史豐碑。"在參觀黃埔軍校后,聯想到兩次國共合作中的精誠合作,能夠說,在這期間,體現的是一種"黃埔精神"不論你是何種黨派,在民族處于危難之時,精誠團結,親密合作,臨危受命,為國家統一大業共同抵御外侮。雖然在時代風云變幻,但黃埔軍校永在,黃埔精神永存。

參觀黃埔軍校心得體會4

  20xx年8月14日,工業城黨委組織工業城全體黨員參觀了廣州黃埔軍校舊址,共有60多名黨員參加了這次活動。黃埔軍校位于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上,走近黃埔軍校,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陸軍軍官學校的牌匾高掛在歐陸式的白色大門上,雖并不華麗,卻簡單中透著莊嚴。此行的目的,我們不僅僅能領略軍校的風采和建筑藝術,更重要的是,能夠了解其輝煌的歷史,感受濃厚的英雄氣息。沿著院落正中的紅磚小路緩步前行,左右兩邊的展廳會依次講述著黃埔軍校的史跡、黃埔群英的故事,描繪著北伐戰爭中黃埔軍人的颯爽英姿和錚錚傲骨。

  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用心支持和幫忙下創辦的,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黃埔軍校建立后,為國民黨培養了大批軍事將才。從那里,也走出了一批戰功顯赫、揚威中外、影響深遠的中共名將,例如黃埔一期的徐向前、陳庚,黃埔四期的林彪、劉志丹,黃埔五期的許光達、陶鑄等。巾幗英雄趙一曼也曾在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習。

  在軍校門口前我們群眾合影,把難忘的瞬間停留下。在“陸軍軍校學校”幾個大字前面留下了我們人生中的一段完美記憶,也讓我們置身感受那莊嚴的氣氛,這也啟示了我們歷史是不可改變的。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發奮”蒼勁有力地題寫在門口兩邊的`白色墻壁上,異常醒目,堅信它曾激勵著中華子孫一代又一代人向前發奮奮斗。走進各個展覽廳,聽著導游有條不紊的詳細講解,霎時使我更加對歷史的了解,歷史的那一幕幕似乎在眼前重現了,仿佛那炮聲,沖殺聲在耳邊回繞著。同時對那些在戰爭中立下了不朽榮功的先烈肅然起敬,佩服他們的勇敢,佩服他們為國犧牲的可貴精神。他們的輝煌戰績在中國史冊上永垂不朽,何以讓人忘懷?

  歸途的路上,隨之浮想,不論是國民黨的主帥還是共產黨的將領,都曾是胸懷報國理想的精英青年,他們曾一同生活、學習、訓練,一同成長,卻又因不一樣的政治信仰而分道揚鑣,甚至針鋒相對。而歷史已經證明,只有把個人的理想和信仰與為多數人謀福址的事業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名垂青史,造福后世,歷史啊,讓我們銘記。

參觀黃埔軍校心得體會5

  作為中國現代歷史上第一所新型軍事政治學校,黃埔軍校創建于1924年,位于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是國共第一次合作的產物。其軍事與政治并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方針為中國革命事業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現有軍校正門、校本部、孫總理紀念碑、中山故居、俱樂部、游泳池、東征烈士墓、北伐紀念碑、濟深公園、教思亭等十幾處建筑。

  我們要參觀了解一座歷史遺跡,首先要清楚它創建的歷史背景。黃埔軍校的建立存在國內外因素。于內,建校時值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陳炯明的叛變使孫中山認識到依靠一派軍閥去打倒另一派軍閥是收效甚微甚至毫無成果的,一系列的失敗使他認識到:在革命斗爭中,組建一支忠于革命的隊伍及其重要。于外,蘇俄革命的成功也使孫中山的到極大的啟示,他決心效仿蘇俄紅軍建軍經驗創辦軍校。此外,蘇聯、共產國際的幫助和國共兩黨的努力也是軍校創建的動力和支柱。

  走進軍校大門,可以看到歐式風格的門上"陸軍軍官學校"的牌匾,大門兩邊各有一個士兵崗亭,平添幾分莊嚴與肅穆。軍校大門彩樓兩旁原掛有一副對聯:"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怕死,勿入斯門",橫額為"革命者來".那是軍校師生不為名利,家國至上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孫中山逝世后改為總理遺囑中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從中也可看出其對中國局勢的關注及自身所肩負的重大使命。在軍校的開學典禮上,孫中山做了一番熱情洋溢的演說"要從今天起,立一個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發財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國救民的事業。"從中也可看出其對中國局勢的關注及自身所肩負的重大使命深刻認識。

  校本部的建筑風格讓人耳目一新,它是兩層磚木結構,有三條主要通道,四排整齊的'房舍且以走廊連通,棕色的墻壁給人古樸雅致的美感。大門西側有一幢磚瓦混凝土混合結構兩層樓房,原是教職員宿舍,因民國6年(1917年)孫中山曾在此憩宿,孫中山逝世后,改建為總理紀念室。東征烈士墓園坐落在軍校西南的平岡,是1925年廣東革命政府為紀念因討伐陳炯明等叛軍而陣亡將士修建的,安葬有國共兩黨516位烈士遺體。北伐紀念碑矗立在長洲島平崗,是一座高10米的花崗石碑,為紀念北伐陣亡的軍校生建立的。

  黃埔軍校曾是中國革命軍隊的搖籃,其中名將輩出,人才濟濟。如國民黨將士杜聿明,關麟征及黃維等,共產黨將領左權、林彪、羅榮臻等,周興指出:"黃埔師生出身的國共兩黨將士在東征、北伐和抗戰中的出色表現,共同為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一起建樹了為國家民族建功立業的歷史豐碑。"在參觀黃埔軍校后,聯想到兩次國共合作中的精誠合作,可以說,在這期間,體現的是一種"黃埔精神"不論你是何種黨派,在民族處于危難之時,精誠團結,親密合作,臨危受命,為國家統一大業共同抵御外侮。雖然在時代風云變幻,但黃埔軍校永在,黃埔精神永存。

參觀黃埔軍校心得體會6

  黃埔軍校,位于廣州市東南的黃埔區長洲島上,恰和中科院南海所的新洲碼頭隔江相望。實驗結束后的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們一行十余人,隨擺渡而前往參觀了綠樹叢中靜謐的軍校舊址。

  走近黃埔軍校,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陸軍軍官學校的牌匾高掛在歐陸式的白色大門上,雖并不華麗,卻簡單中透著莊嚴。校門兩側的圍墻上分別刷著“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發奮”的大字。走進首道校門,具有傳統嶺南風格的祠堂式建筑群映入眼簾。房屋很高大,因騎著戰馬可從樓下穿堂而過,俗稱走馬樓,是典型的南方祠堂式建筑,二門之內,前后四進,東西兩邊各有四棟房子,形式一致,布局對稱,錯落有致。

  來到黃埔軍校,不僅僅能領略軍校的風采和建筑藝術,更重要的是,能夠了解其輝煌的歷史,感受濃厚的英雄氣息。沿著院落正中的紅磚小路緩步前行,左右兩邊的展廳會依次講述著黃埔軍校的史跡、黃埔群英的故事,描繪著北伐戰爭中黃埔軍人的颯爽英姿和錚錚傲骨。

  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用心支持和幫忙下創辦的,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1924年,國共兩黨首次攜手,國民革命風起云涌,視“教育為神圣事業,人才為立國大本”的孫中山先生,親手創辦了一文一武兩所學堂,即國立廣東大學和黃埔軍校,前者即是這天的中山大學。而黃埔軍校,以“創造革命軍隊來挽救中國的危亡”為宗旨,培養了大批優秀的軍事人才。在當時是與美國的西點軍校、英國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和蘇聯的伏龍芝軍事學院齊名的世界著名軍校之一。

  黃埔軍校建立后,為國民黨培養了大批軍事將才。從那里,也走出了一批戰功顯赫、揚威中外、影響深遠的中共名將,例如黃埔一期的徐向前、陳庚,黃埔四期的林彪、劉志丹,黃埔五期的許光達、陶鑄等。巾幗英雄趙一曼也曾在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習。

  走出展廳,順著漆木扶梯走上二樓。那里重現的是軍校師生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不管是老師的辦公室、會議室還是餐廳、學生宿舍,擺設都十分樸素簡潔。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學生宿舍,宿舍中滿是大通鋪硬板床,每間容納五六十名學生,基本上最大的兩間,一間就是一個學生的連隊。當時,學生進校的`時候雖然不用繳納學費,但是由于軍校的經費十分的緊張,每一位學生只能發兩床薄薄的毛毯、一套軍服和一雙草鞋,不能換洗。

  走過蔣介石的校長會客室,對面墻上的一副對聯十分醒目,上書“登高望遠海,立馬定中原”。這是國民黨黨員、著名書法家于右任贈給蔣介石的。遙想當年,蔣介石或許曾透過山墻眺望校門前波濤奔流的黃埔水面,不忘戎馬軍機,力求問鼎中原,一統天下,最終卻是黃梁一夢。

  即將走出軍校大門的時候,注意到門兩邊的內壁上高掛著的八個木質條幅,上方用黃色的燙金字書寫著四副對聯,左右各兩幅,從右向左依次是“炎黃大帝開天地,國父中華創共和”、“軍政行伍文韜莫測,官兵運籌武略堪夸”、“軍政諏誠為祖國,校園訓詁報精忠”和“文能武能能文能武,武可文可可武可文”,這是黃埔軍校建校80周年時海內外的“黃埔人”捐贈的。最后這一聯抒寫的是黃埔軍校不為外界熟知的文武兼備。其實從黃埔走出來的不僅僅有風云戰將,也不乏文壇巨子,如教官中的沈雁冰、郭沫若,學員中的臧克家,均屬一代風騷墨客。

  回到的路上,腦中浮現出最近熱播的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中的數段場景,隨之浮想,不管是之后的文匠還是武將,也不論是國民黨的主帥還是共產黨的將領,都曾是胸懷報國理想的精英青年,他們曾一同生活、學習、訓練,一同成長,卻又因不一樣的政治信仰而分道揚鑣,甚至針鋒相對。而歷史已經證明,只有把個人的理想和信仰與為多數人謀福址的事業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名垂青史,造福后世。

【參觀黃埔軍校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參觀心得體會03-22

參觀的心得體會04-16

外出參觀心得體會04-02

參觀學校心得體會08-06

參觀小學心得體會01-30

參觀公司心得體會12-01

參觀醫院的心得體會01-07

參觀實習心得體會05-17

參觀電廠心得體會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