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_黑人又大又粗又硬XXXXX_欧美疯狂做受XXXXX高潮

孟子的名人名言

時間:2023-08-16 10:40:55 名言語錄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孟子的名人名言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對名言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名言是歷史文化精華的積淀,對后人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警戒作用。什么樣的名言才具有借鑒意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孟子的名人名言,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孟子的名人名言

  孟子的名人名言 篇1

  1.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無敵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盡心下》

  2. 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離婁上》

  3. 孟子告齊宣王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孟子·離婁下》

  4. 人少,則慕父母;知好色,則慕少艾;有妻子,則慕妻子;仕則慕君,不得于君則熱中。大孝終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見之矣。——《孟子·萬章》

  5.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

  6.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孟子·告子下》

  7.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者不與存焉。——《孟子·盡心上》

  8. 人不足與適也,政不足間也。惟大人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國定矣。”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國定矣。——《說文》

  9.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

  10.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的名人名言 篇2

  1、且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2、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

  3、人若無志,與禽獸同類。

  4、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6、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7、不怨天不尤人,不遷怒不二過。

  8、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9、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10、無側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僻讓之心,非人也。

  11、君子不以其所以養人者害人。

  12、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13、盡心上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14、盡心知性,盡性知天。

  15、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16、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17、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镃基,不如待時。

  18、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19、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0、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

  2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2、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23、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4、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25、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26、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27、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28、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29、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在其元。

  30、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31、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32、育才造士,為國之本。

  33、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4、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3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6、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7、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

  38、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則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義與利不可兼得,則舍生取義者也!

  39、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

  40、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41、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42、父子有親,君臣有交,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43、有恒產者有恒心,無恒產者無恒心。

  44、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45、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為急;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為務。

  46、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47、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

  4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9、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

  孟子的名人名言 篇3

  1、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2、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出自《孟子·離婁上》

  3、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4、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孟子梁惠王下》

  5、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也,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

  6、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r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r(春秋)《孟子。離婁上》

  7、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8、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9、孟子的思想集中反應在《孟子》一書中。“施仁政,行王道”是他政治思想的中心內容。他主張“以德服人”,反對暴力治國,認為只有用“德”才能使人“心悅誠服”。“重民輕君”是他“仁政”學說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在哲學上,孟子是一個性善論和唯心主義者,繼承孔子的天命論,把人分為“先知先覺”和“后知后覺”,要求人們依“天命”行事,并提出“百年必有王者興”這一唯心史觀。在教育思想上,孟子非常重視培養賢才,認為“以天下與人易,為天下得人難,”“尊賢使能,俊杰在位”是國家富強的根本,“不信仁賢,則國空虛,”“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最快樂的事。

  10、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孟子

  11、孟子認為「端」是內在於自覺心的,屬於人的「本質」,即所謂人的「性」。人之性,必有異於禽獸之處,這種「異於禽獸」的'性,便是「善端」。他指出,人之所以不善,是由於受私欲蒙蔽。因此,人應放棄私利,以達到社會的公義。目的是建立良好的個人道德觀。

  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13、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14、歷史是這樣創造的,最終的結果總是從許多單個的意志地相互沖突中產生出來的而最后出現的結果就是誰都沒有希望過的事物每個意志都對合力有所貢獻,因而中包括在這個合力里面的。——恩格斯誰也不能剝奪我們自由的意志。——愛比克泰德一切能夠毀滅人,然而受苦的人也能把痛苦消滅!——拜倫立志用功如種樹然,方其根芽,猶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葉,葉而后花。——王守仁意志堅強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塊一樣任意揉捏——歌德否定意志的自由,就無道德可言。——弗勞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使意志獲得自由的唯一途徑,就是讓意志擺脫任性。——朱查黑爾

  15、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16、仁人無敵于天下。中國。戰國孟子

  1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孫丑》

  18、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孟子

  19、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孫丑上》

  20、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盡心。上》

  21、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

  22、生命是以時間為單位,浪費別人的時間等于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等于慢性自殺。魯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孟子

  23、尊賢育才,以彰有德。——孟子

  24、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

  25、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注釋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r

  26、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27、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

  28、親親,仁也;敬長,義也。——《孟子盡心上》

  29、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

  3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31、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先秦《孟子》)

  32、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

  33、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軻,戰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孟子

  34、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

  35、養心莫善于寡欲。孟子

  36、誠者,天之道;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離婁上》

  37、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孟子。離婁上》

  3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39、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40、親親,仁也敬長,義也。《孟子盡心上》

  41、世俗所謂不孝者,惰其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不孝也。——孟子

  42、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離婁上》

  43、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孟子

  44、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孟子告子下》

  45、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離婁下》

  46、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47、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出自《孟子。離婁上》

  48、子女是父母的至寶。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49、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意思是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50、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51、飽食暖衣而無書教,則近于禽獸。孟子

  52、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53、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

  54、三十六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因此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珂《孟子》

  55、樂以天下,憂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

  56、無禮是無知的私生子。巴特勒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孟子

  57、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58、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上)

  59、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孟子

  60、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注釋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

  6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62、思誠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為思誠之本。宋朱熹《書集注孟子集注》

  63、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64、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孟子

  65、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66、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

  67、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68、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孟子

  69、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告子下》

  70、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孟子的名人名言 篇4

  1、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

  2、體有貴賤,有大小。無以小害大,無以賤害貴。養其大者為小人,養其大者為大人。

  3、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4、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載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6、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7、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8、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9、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10、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

  孟子的名人名言 篇5

  1、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與跖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

  2、富歲,子弟多賴;兇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3、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孟子·粱惠王下》

  4、權,然后和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5、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6、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孟子·梁惠王上》

  7、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離婁下》

  8、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9、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

  10、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1、盡信書,不如無書。

  12、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義,而先且以自利,則不交相殺奪,故不足自飽饜。言必殺奪。

  13、保民而王,莫之能于御也。——《孟子·梁惠王上》

  14、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15、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16、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慚愧)于地。

  17、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寶珠玉者,殃必及身。

  18、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19、出于其類,拔乎其萃。

  20、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21、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

  22、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23、定天下者,在乎仁政為一者也。

  24、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

  25、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26、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孟子·盡心上》

  27、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8、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29、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30、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3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32、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3、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

  34、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35、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36、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免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

  37、人若無志,與禽獸同類。——《孟子》

  3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9、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40、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41、仁義禮智,非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4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3、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4、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45、徒法不足以自行,徒善不足以為政。

  46、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47、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

  48、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49、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腺文公上》

  50、為富不仁矣,為仁不富矣。

  51、魚和熊掌不可得兼。

  52、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53、以五十步笑百步。

  54、養心莫善于寡欲。

  55、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

  56、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57、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58、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59、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60、遠望之襄王而不似人君,言無人君之威儀也;就而近之而不見所畏焉,言無人君操柄之威也。

  61、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62、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63、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

  64、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65、非不能也,是不為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66、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67、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镃基,不如待時。

  68、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

  69、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

  70、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71、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無他,達之天下也。

  72、窮困便獨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73、人不足與適也,政不足間也。惟大人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國定矣。”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國定矣。

  74、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75、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孟子·盡心下》

  76、訑訑之聲音顏色距人于千里之外。——《孟子·告子下》

  77、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78、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79、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80、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81、國人皆曰可殺。

  82、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83、仁者無敵。

  84、體有貴賤,有大小。無以小害大,無以賤害貴。養其大者為小人,養其大者為大人。

  85、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86、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

  87、永言孝思,思孝惟則。

  88、彼一時,此一時也。

  89、是故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也。——《孟子·離婁下》

  90、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9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92、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93、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踐形。

  94、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95、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96、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97、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98、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99、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100、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101、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102、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眾。

  103、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104、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孟子·梁惠王下》

  105、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圣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10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孫丑下》

  107、臣聞郊關之內,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

  108、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109、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者,鹯也。——《孟子·離婁上》

  110、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11、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禮。

  112、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113、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114、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1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116、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117、其進銳者,其退速。

  118、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19、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120、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棄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121、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孟子·告子下》

  122、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孟子·離婁上》

  123、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養,養之至也。

  124、窮不失義,達不離道。——《孟子》

  孟子的名人名言 篇6

  1. 胸中正,則眸子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吒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庚哉?

  2. 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孟子·盡心上》

  3. 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夫志至焉,氣次焉。故曰:“持其志,無暴其氣。” 《孟子·公孫丑》

  4. 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5.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孟子·離婁上》

  6.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告子下》

  7.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孫丑上》

  8. 自暴者不可有信也,自棄者不可有為也。言非禮義,謂之自暴;吾身不能居仁由義,謂之自棄也。——《孟子·離婁上》

  9. 可欲之謂善,有諸已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謂神。——《孟子·盡心》

  10. 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孟子的名人名言 篇7

  1、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2、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3、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4、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5、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7、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8、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

  9、窮困便獨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10、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的名人名言 篇8

  1.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2.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3.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5.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6.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7.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8.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9.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0.其進銳者,其退速。

  11.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12.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13.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14.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15.仁者無敵。

  16.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17.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8.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19.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20.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21.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22.五谷者,種之美者也,茍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23.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24.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25.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6.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圣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27.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28.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

  29.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30.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

  31.始作俑者,其無后乎?

  32.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饑而死也。

  33.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34.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35.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也;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

  36.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37.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38.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39.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4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1.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42.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43.尊賢使能,后杰在位。

  44.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45.人皆可以為堯舜。

  46.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47.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48.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49.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50.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51.盡信書,不如無書。

  52.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53.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54.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55.養心莫善于寡欲。

  56.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57.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58.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59.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60.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1.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62.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的名人名言 篇9

  1、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2、挾泰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

  3、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

  4、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

  6、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

  7、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8、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9、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10、其進銳者,其退速。

  孟子的名人名言 篇10

  1、《孟子·離婁下》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

  2、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孟子·離婁上

  3、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不以規矩不能成為方圓。——孟子

  5、譯文:孔子說:“人如果失去了信用或不講信用,不知道他還可以做什么。就像大車沒有車轅與軛相連接的木銷子,小車沒有車杠與橫木相銜接的銷釘,它靠什么行走呢?”

  6、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7、做人要本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

  8、行天下之大道。”以“得志,與民由之,不得

  9、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孟子·離婁上》

  10、權,然后和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11、做人要誠實,誠信乃做人之本也。

  12、——出自荀況《勸學》做人:滿招損,謙受益。——出自《尚書大禹謨》做事:行有不得,反求諸已。——出自《孟子離婁上》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出自蘇軾《稼說送張琥》修身: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出自《孟子盡心上》寧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出自《增廣賢文》人際關系: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出自《增廣賢文》面對孤獨: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出自高適《別董大》舍我其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出自李白《將進酒》志存高遠: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出自李白《行路難》一生的學問: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出自《禮記》有志者事竟成: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出處待考,一說為金正希作,一說為蒲松齡題鎮紙銘聯

  13、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4、譯文:孟子說:“修養內心的方法,沒有比減少欲望更好的.了。一個人如果欲望很少,那么內心即使有迷失的部分,也是很少的;一個人如果欲望很多,那么即使有保存的部分,也是很少的。“

  15、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孟子

  16、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

  17、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稱一稱,才曉得輕重;量一量,才曉得長短。)

  18、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離婁上》

  19、《孟子·公孫丑上》孟子曰:“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公孫丑上》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0、做人要自重,嚴以律己寬于待人。

  21、孟子曰:“規矩,方員之至也;圣人,人倫之至也。欲為君盡君道,欲為臣盡臣道,二者皆法堯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堯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堯之所以治民治民,賊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與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則身弒國亡;不甚,則身危國削。名之曰‘幽厲’,雖孝子慈孫,百世不能改也。詩云‘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此之謂也。”

  22、出自《孟子》的《離婁章句上》。孟子要求當政者實施仁政的吶喊。具體落實到兩個方面:一是“法先王”;二是選賢才。所謂“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的說法成為了人們在生活中常用的格言警句。

  23、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

  24、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

  25、《孟子·公孫丑下》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26、《孟子》中經典名言名句

  27、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章句上·第九節》

  28、《孟子·公孫丑下》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29、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節》

  30、不以規矩,不成方圓。(不用圓規和曲尺,就不能正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

  31、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未聞以道殉乎人者也。

  32、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孟子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33、譯文:孟子說:“對于不應該停止的卻停止了,那就沒有什么不可以停止。對于應該厚待的卻薄待了,那就沒有什么不可以薄待。前進太猛的人,后退也會快。”

  34、孟子曰:“養心莫善于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

  35、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

  36、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37、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即使有一種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它一天,又凍它十天,沒有能夠再生長的。)

  38、做人要知足,知足者常樂也!

  39、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孟子·離婁章句上·第二十三節》

  40、其進銳者,其退速。(前進太猛的人,后退也會快。)

  41、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人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42、《孟子·滕文公下》孟子曰:“不以規距,不能成方員(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孟子·離婁上》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43、做人要善良,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4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45、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46、《孟子·告子下》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下》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

  47、無為其所不為,無欲其所不欲。——《孟子·盡心章句上·第十七節》


  孟子的名人名言 篇11

  1、人皆可以為堯舜。

  2、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3、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4、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5、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饑而死也。

  6、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7、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也;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

  8、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9、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10、養心莫善于寡欲。

  孟子的名人名言 篇12

  1、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

  2、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

  4、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義者也。

  5、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6、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7、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9、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10、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

  孟子的名人名言 篇13

  1. 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禮,斯孔子受之矣。——《孟子·萬章》

  2.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孟子·粱惠王上》

  3.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4.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粱惠王上》

  5. 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孟子·告子上》

  6. 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7. 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8. 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孟子·萬章上》

  9.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孟子·告子上》

  10.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的名人名言 篇14

  1、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2、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親愛之而已矣。

  3、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

  4、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5、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6、食色,性也。

  7、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8、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9、人告之以有過則喜。

  10、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孟子的名人名言 篇15

  1、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2、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4、魚和熊掌不可得兼。

  5、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6、盡信書,不如無書。

  7、富歲,子弟多賴;兇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8、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9、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10、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士貴立志,志不立則無成。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

【孟子的名人名言】相關文章:

孟子的名言09-15

孟子的名言08-04

孟子經典名言01-23

關于孟子的名言03-02

孟子的名言警句07-28

孟子的名言名句07-23

關于孟子名言02-02

有關孟子名言12-12

孟子的名言15篇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