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_黑人又大又粗又硬XXXXX_欧美疯狂做受XXXXX高潮

孔子的語錄

時間:2023-11-30 14:54:27 名言語錄 我要投稿

孔子的語錄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語錄吧,語錄為文體之一種,是指一個人的說話記錄。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語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孔子的語錄,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孔子的語錄

孔子的語錄1

  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7、小不忍則亂大謀。

  8、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9、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0、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1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2、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13、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14、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15、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16、朝聞道,夕死可矣。

  17、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18、聽其言而觀其行。

  1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20、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1、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22、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23、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24、不學禮,無以立。

  25、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6、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27、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28、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29、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30、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孔子的語錄2

  1.講話則嚴肅不茍。

  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3.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4.朽木不可雕也。

  5.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6.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7.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8.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9.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0.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11.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1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13.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14.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15.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6.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17.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18.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9.不遷怒,不二過。

孔子的語錄3

  1、“有教無類”——“我教你做人的時候不管你是誰”

  2、“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不想打的誰都別想動”

  3、“既來之,則安之”——“既然來了,就安葬在這里吧”

  4、“君子不器”——“真正的戰士是不屑于用武器殺死對方的”

  5、“吾未見剛者”——“我還從沒有見到過身體剛強到我打不壞的”

  6、“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有朋友上門來陪練,豈能不開心”

  7、“朝聞道,夕可死矣”——“早上打聽到了去你家的路,晚上你就得死”

  8、“不學禮,無以立”——“不學會禮儀來尊重我,我就打到你無法站立”

  9、“見賢思齊焉”——“見到自己的72賢人,想起以前暴打齊國國君的往事”

  10、“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君子動手就需要下重手,否則無法樹立威信”

  11、“子不語怪力亂神”——“孔子不想說話,使用怪力把提問的人打到神志不清”

  12、“始作俑者,其無后乎”——“這件事的始作俑者,已經被我打的沒有以后了”

  13、“三人行,必有我師”——“三人同行,只要其中有一個我,戰力相當于一個師!”

  14、“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需要經常活動活動,即使是打同一人,也能每次有新的體會,能夠一個人當一個師用”

  15、“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你學我的'武功不學我的思想就會迷惘,你學我的思想不學我的武功就會被人打死”

  16、“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三十個人才配讓我站起來打,要是四十個人,我沖上去打一點也不猶豫,要是五十個人,會被我打得以為他們遇到了他們的天命,要六十個人在我耳邊說好話,才能讓我消氣,要是七十個人圍攻我,我就能隨心所欲的亂殺了“

孔子的語錄4

  1、《論語》傳遞的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度。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為政

  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4、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隸楷行草美名遠揚,詩經論語堪稱國粹,唐詩宋詞萬古流芳,外邦亦來學中文,我中華兒女怎能不將中國話,行中國書,寫中國字,揚中國名。

  5、愛情《論語》:短信傳情,不亦悅乎?有愛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關心常相伴,不亦知己乎?子曰:手機一響,勝過玫瑰千朵,愛你沒商量!

  6、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靈公》

  7、“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論語》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

  9、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10、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11、我不喜歡說話卻每天說最多的話,我不喜歡笑卻總笑個不停,身邊的每個人都說我的生活好快樂,于是我也就認為自己真的快樂。可于丹論語心得下載是為什么我會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個相似的背影就難過,看見秋天樹木瘋狂地掉葉子我就忘記了說話,看見天色漸晚路上暖黃色的燈火就忘記了自己原來的方向...

  12、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論語》

  13、為做學問而讀書,是讀書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古人視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更有那“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美談,然而,莘莘學子能功成名就的畢竟有限,差別不在于人的智商和才氣,關鍵在于人的毅力,在于能不能持之以恒。

  14、君子憂道不憂貧。——論語

  15、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論語》

孔子的語錄5

  1、君于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2、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3、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4、子曰:"賜也,女以予多學而知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

  5、子曰:"有教無類。"

  6、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7、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8、君子之道四焉,強于行義,弱于受諫,怵于待祿,慎于治身。

  9、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10、子曰:"習相近也,性相遠也。"

  11、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2、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13、弗學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14、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于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15、疑是思之始,學之端。

  1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18、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19、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之至親也。

  20、君于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21、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22、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23、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5、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26、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27、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28、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茍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2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0、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31、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32、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誠不以富,亦只以異。

  33、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3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5、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

  36、三軍可奪師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37、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38、子曰: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39、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40、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41、子曰: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

  42、子曰: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43、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44、故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久則征,征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

  45、逝,往也。言君子可使往視之耳,不肯自投從之。

  46、孔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47、孔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4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9、吾不與祭,如不祭。

  50、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51、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52、消逝的時光就像這流水一樣啊!日日夜夜不停流去。

  53、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54、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55、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56、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

  57、天地之大也,人猶有所憾。故君子語大,天下莫能載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

  58、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

  59、子欲養而親不待。

  60、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61、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62、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63、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6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5、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66、謙者,德之柄也;讓者,禮之主也。

  67、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68、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69、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勤學也已。

  70、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行求,從吾所好。

孔子的語錄6

  學而第一

  『1.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2』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

  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1.3』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1.5』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1.6』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凡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1.7』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于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

  必謂之學矣。

  『1.8』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1.9』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1.10』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

  、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1.11』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1.12』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

  亦不可行也。

  『1.13』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1.1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1.15』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1.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為政第二

  『2.1』子曰: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2.2』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2.3』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

  欲,不逾矩。

  『2.5』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

  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2.6』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2.7』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2.8』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2.9』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兒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2.10』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2.11』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12』子曰:君子不器。

  『2.13』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從之。

  『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16』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己。

  『2.17』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18』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言寡尤,行

  寡悔,祿在其中矣。

  『2.19』哀公聞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2.20』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

  則勤。

  『2.21』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

  為為政?

  『2.22』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車兒),小車無(yue4),其何以行之哉?

  『2.23』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

  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2.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孔子的語錄7

  1、茍正其身,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2、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3、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4、子曰:"有教無類。"

  5、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6、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7、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8、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9、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10、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11、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12、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13、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1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15、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16、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17、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18、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9、巧言令色,鮮矣仁!

  20、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

  21、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2、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23、朝聞道,夕死可矣!

  24、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25、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26、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27、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28、不遷怒,不二過。

  29、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30、不學禮,無以立。

  31、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

  3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4、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為可知也。

  35、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36、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之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37、"齊一變,至于魯,魯一變,至于道。"

  38、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39、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40、不觀高崖,何以知顛墜之患;不臨深淵,何以知沒溺之患;不觀巨海,何以知風波之患。

  4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42、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4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44、子曰: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45、子曰: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46、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47、子曰: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48、子曰: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49、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5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2、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53、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54、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

  55、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56、以約失之者鮮矣。

  57、不然;獲罪於天,吾所壽也。

  58、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59、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茍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60、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61、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62、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63、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64、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65、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66、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

  67、仁以為己任。——孔子

  68、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69、德不孤,必有鄰。

  70、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乎?

  71、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72、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

  73、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74、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不學禮,無以立。

  7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76、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77、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于我,我對曰無違。"

  78、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于其父母乎?"

  79、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仞。"曰:"其言也仞,斯謂之仁已乎?"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仞乎?"

  80、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罷了矣。

孔子的語錄8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言必誠信,行必忠正。

  3、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孔子

  4、未知生,焉知死

  5、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7、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8、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9、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解釋孔子說中等資質以上的人,可以告訴他深奧的道理中等資質以下的人就很難讓他了解深奧的.道理了。

  10、益者友,損者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孔子

  1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2、孔子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茍患失之,無所不至矣。——摘孔子《論語》

  13、芝蘭生于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困而改節。

  14、移風易俗,莫善于樂。

  15、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孔子)

  16、天下第一世家世家教育子女的訓孔子

  17、孔子子曰“賜也,女以予多學而知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摘孔子《論語》

  18、與朋友交嚴而有信孔子

  19、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

  20、良藥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語》

  21、詩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孔子《論語》

  22、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摘孔子《論語》

  23、孔子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論語》

  24、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25、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孔子

  26、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孔子

  27、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

  28、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孔子

  29、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30、多看古書,多聽老話,有些話是糙,但是理不糙。有些老人口里的話比書本上的值錢。你能把三字文理解透徹了,比孔子不差多少。

  31、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春秋時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

  32、損者三樂樂驕東,樂佚游,樂宴樂,損矣。孔子

  33、孔子曰“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34、解讀一個人不講信用,不知道他該怎么辦了。孔子認為,一個人不講信用就寸步難行。在今天看來,一個企業,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是如此。中國加入了世貿組織,也要守規則,講誠信,才能在競爭中得到發展。

  35、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孔子)

  36、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孔子《論語》

  3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38、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摘孔子《論語》

  39、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更快更高更強。亨利。馬丁。迪東

  4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41、美功不伐,貴位不喜。《孔子家語。弟子行》

  42、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孔子

  43、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44、孔子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摘孔子《論語》

孔子的語錄9

  1、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

  2、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4、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同上)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

  6、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同上)

  7、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

  9、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同上)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

  11、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1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上)

  1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1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同上)

  15、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同上)

  16、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1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同上)

  18、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19、既來之,則安之。(論語·季氏)

  20、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

  21、敏于事而慎于言。《論語·學而》

  22、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23、訥于言而敏于行。《論語·里仁》

  24、聽其言而觀其行。《論語·公冶長》

  25、敬鬼神而遠之。《論語·雍也》

  26、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語出。《論語·雍也》

  27、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論語·述而》

  28、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論語·述而》

  29、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

  30、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

  31、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32、君子成人之美。《論語·顏淵》

  33、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論語·泰伯》

  3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35、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36、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衛靈公》

  37、道不同,不相為謀。《論語·衛靈公》

  38、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39、巧言令色,鮮矣仁!《學而》

  40、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41、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42、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43、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44、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45、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7、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48、《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49、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

  50、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孔子的語錄10

  1. 文中論述學習與思考的辨證關系的句子是: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

  2.文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不要強求別人)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文中強調學習要有謙虛求實,不要不懂裝懂的謙虛態度的句子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4. 文中告訴我們不但要吸人之長處,還要鑒人之短告誡自己的句子是: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5. 文中強調當別人誤會或錯解自己時,我們應有的態度是: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6.與“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句相類似的話是: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 現實生活中,先知為師,正如孔子所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8. 《論語》中強調復習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9. 千里朋友來相會,請用孔子的話形容一下你的'心情: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10. 只有每天從多方面來反省自己,才能取得進步,孔子說: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11. 文中強調當自己不能透徹理解或不會表達意思時,決不教人的句子: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12. 文中提倡人應該有美德的句子是: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13. 強調做人要堅守氣節的句子是: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4. 文中提醒人們對朋友應該守信用的句子是: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15. 文中強調人要有責任心的句子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16. 文中提出健康的理念的句子是: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則從吾所好。

  17. 文中提出正確的錢財欲望的句子是: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8.人要有一定藝術修養的句子是: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19. 文中倡導自然常態觀念,提倡親近大自然的句子: 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孔子的語錄11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3、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4、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5、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6、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7、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8、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9、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11、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12、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3、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14、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15、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16、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17、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18、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9、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20、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21、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22、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23、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24、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25、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6、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27、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損矣。

  28、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29、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30、子謂于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3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

  32、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33、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34、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35、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36、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孔子的語錄12

  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有害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孔子說: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孔子說:看見賢明的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明的人要反省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說:幾個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 到死為止,(路)不也(走得)很遙遠嗎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這以后(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后落葉的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 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

  孔子說:學習了(知識),然后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溫習)它,不也高興嗎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到這里)來,不也快樂嗎 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來是不是誠實呢 老師傳授的學業是不是復習過呢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后,能有新體會,新發現,憑借這一點就可以當老師了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的語錄13

  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2、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3、孔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4、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5、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6、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7、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8、孔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9、雖有其位,茍無其德,不敢作禮樂焉,雖有其德,茍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焉。

  10、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11、論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12、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13、勿欺也,而犯之。

  14、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5、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16、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17、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以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為舜乎!

  18、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19、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20、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茍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21、往昔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22、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23、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黎民。

  24、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損矣。

  25、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行與言而與之言,講錯。知者不失人,亦不講錯。

  26、子曰: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

  27、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28、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29、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

  30、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1、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3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3、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34、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35、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36、未知生,焉知死?

  37、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

  38、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39、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40、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4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2、三軍可奪師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43、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44、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45、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46、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47、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48、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49、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

  50、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51、子曰: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52、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53、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54、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55、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56、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57、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58、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孔子的語錄14

  述而第七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盜比於我老彭。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從,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哀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子曰:不憤不咎,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

  子於是哭,則不歌。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

  子曰:暴虎馮河,死而不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誰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子之所慎:齊,戰,疾。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冉有曰:夫子為衛君乎?子貢曰:吾將問之。

  入,曰:伯夷、叔齊何人也?曰:古之賢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出,曰:夫子不為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云。

  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

  至云爾。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不語怪,力,亂,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天生德於予,恒頹其如予何?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靜之矣;得見有恒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恒矣。

  子釣而不綱,戈不射宿。

  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

  ,不保其往也。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

  孔子退,揖巫馬期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於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

  孰不知禮?

  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茍有過,人必知之。

  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子曰: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子曰: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公西華曰:正唯弟子

  不能學也。

  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誄曰:禱爾于上下神祁子曰:丘之禱

  久矣。

  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泰伯第八

  子曰:「太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

  不遺,則民不偷。」

  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

  知免夫!小子!」

  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

  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笑;出辭氣,斯遠鄙倍矣。籩豆之事,則有司存。」

  曾子曰:「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處,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於斯矣。」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曰:「好勇疾貧,亂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馀不足觀也已。」

  子曰:「三年學,不至於谷,不易得也。」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

  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子曰:「師摯之始,關睢之亂,洋洋乎盈耳哉。」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

  子曰:「大哉堯之為軍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

  煥乎,其有文章。」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亂臣十人。」孔子曰:「才難,不其然乎,唐虞之際,於斯為盛

  ,有婦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已矣。」

  子曰:「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恤,禹吾

  無間然矣。」

孔子的語錄15

  1、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謂之學矣。

  2、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3、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

  4、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5、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

  6、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7、《關睢》,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8、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9、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14、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15、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6、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17、君子有諸已,而后求諸人。(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別人行善。)

  18、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19、君子食無求飽,……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20、《詩》云:“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21、施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22、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2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的欲,不逾矩。

  25、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26、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乎。

  27、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28、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29、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30、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1、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為可知也。

  32、禮之用,和為貴。

  33、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34、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35、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3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37、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38、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39、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40、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41、《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4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孔子的語錄】相關文章:

關于孔子的語錄11-14

孔子的經典語錄11-18

孔子的語錄28句07-22

孔子的語錄38條08-02

孔子的語錄41條08-01

孔子語錄匯總(精選80句)07-18

孔子的語錄合集57句08-07

孔子警句語錄30句精選08-19

孔子語錄句子 (精選90句)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