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_黑人又大又粗又硬XXXXX_欧美疯狂做受XXXXX高潮

家庭育兒心得體會

時間:2024-04-22 08:17:07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家庭育兒心得體會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于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么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庭育兒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庭育兒心得體會

  家庭育兒心得體會 篇1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理應擔負起對孩子成長教育的責任,為孩子營造健康成長的環境,是我們每個父母應盡的義務。所以我一定做好表率,我們的言行在很大程度上,孩子都會無意識的吸收并模仿。如果我不能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那么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的。

  在此,我僅僅分享我們育兒的幾點體會:

  一、尊重孩子的個性:愛玩是每一個孩子的天性,作為80后的父母不應該剝奪他們玩的權利。而不要總以我們大人的角度命令孩子停止做某些他們想做的事。某些時候,適當尊重孩子的個性,可以在無形中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同時讓孩子更有自信去創造學習。

  二、以身作則:言出必行是我給孩子們的。只要過的.一定會給孩子兌現,但我的要求是:孩子們也必須言出必行,答應了事情不管多困難都要堅持完成。

  三、不以成敗論英雄:我總認為優秀的成績固然重要,但快樂的成長才是最最重要的,平時對于兒子的點滴進步我們都會給予肯定和鼓勵。當然,對于違反了原則的錯誤,也絕不會妥協,不僅要認清錯誤還要保證下不為例。

  四、做孩子的朋友:溝通是家庭教育的第一位,我和兒子有一個小小的約定:我們會把在單位、學校遇到的開心的、不開心的事兒第一時間要告訴對方,因為我們是的“朋友”,是可以相互分享秘密的。所以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知道孩子在校情況,跟同學、伙伴相處的情況。

  五、陪伴孩子:不管工作多么忙碌,我們都能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自從我們家有了兩個孩子以后,作為母親,我辭退了加班加點的工作,換了一個時間相對自由的工作,雖然收入少了,但是我們的親子關系越來越好,讓孩子快樂成長比什么都重要。

  六、積極配合學校教育:學校是孩子們活動和學習的主要場所,認真參與學校的每一次活動,認真跟老師溝通孩子的情況并及時做出調整,同時也會傾聽孩子的心聲,給孩子自由的空間。

  家庭育兒心得體會 篇2

  “媽媽,為什么你化妝了,爸爸卻不化妝呢?”女兒指著墻上的婚紗照一臉疑惑的看著我。

  “因為媽媽是女人,化了妝就能變得漂亮;爸爸是男人,男人是不需要化妝的。

  “為什么媽媽是女人,爸爸是男人呢?”

  “因為……”

  “為什么爸爸不能是女人?”

  “因為……因為……”

  “哼!媽媽你真笨,這都不知道。”

  這就是我家的寶貝“朵朵”,一個愛提問題的三歲女孩,她每天都會用五花八門的問題來考我。諸如:為什么小狗不穿衣服,為什么小鳥吃地上的臟東西,爸爸媽媽結婚我怎么沒有參加,我是從哪里來的……等等。

  真不知道她怎么會制造出這么多的問題,難道是小腦瓜里藏了一個“問號精靈”在作怪嗎?

  沒辦法,我這個不太笨的媽媽也只好去上“補習班”了。通過惡補后,我有了很大的收獲。原來,朵朵的表現標志著她進入到了成長的關鍵期——詢問期。這個時期的'寶寶大腦處于快速發育階段,通過不斷的提問可以使她的語言和智力突飛猛進。

  所有的寶寶在這個階段都是問題專家,他們想用這把“問題鑰匙”來打開未知世界的大門。至于如何用好這把鑰匙,能打開多少扇門,就要看媽媽的表現了。

  不管孩子提出什么樣的問題,媽媽都要認真對待,如果無法解答,可以查閱資料,再用童趣的語言編成故事給孩子講解。還可以用反問的方式來啟發孩子的想象力。

  當然,即使是敏感話題也不應該回避。

  一次,朵朵在上廁所的時候突然說:“媽媽,你知道為什么女孩子蹲著尿尿,男孩子卻站著尿尿嗎?”

  我靈機一動反問她:“不知道,朵朵老師告訴我為什么吧!”

  “嗯,是因為男孩子有小雞雞,女孩子沒有,你要記住噢!”

  “噗嗤……”我忍不住笑了出來。孩子天真的言語提醒了我,一定要對他進行性別教育。

  于是,我購買了幾本相關書籍,給他上了一堂兒童生理課。書中采用生動的圖片和有趣的故事結合,以巧妙的描述方式展示了寶寶從孕育到出生的過程,男女寶寶的身體構造,使孩子有了初步的性別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極大的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

  愛因斯坦曾說:我沒有什么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刨地地追究問題罷了。

  因此,每個孩子都有可能成為天才,作為家長要細心觀察孩子的特點,正確挖掘孩子的潛能,讓“問題寶寶”不再是個“問題”。

  家庭育兒心得體會 篇3

  光陰如箭,時光不再倒流。在不經意的日子里,婷婷從曾經只會咿咿呀呀的小寶寶變成了如今的“小大人”了。隨著年齡的增長,獨立意思的增強,也不再是你眼中的那個寶寶了。她有時會抓住大人的一些缺點提意見,或是在心里質疑大人的心里了。面對這樣的“小大人”我們要知道在教育孩子的時侯往往會在不經意的發脾氣罵自己的孩子“你真笨”,“沒出息”之類的話。這時候作為父母的我們話一出往往會傷害了孩子小小的心靈,孩子的自尊心也會隨著感到自悲。隨著年齡的曾長,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擁有一顆叛逆的心態了,所以為人父母的我們不要讓錯誤再重演了,因為少年的時光是金色的,快樂的,自由的,我們要做的只是“引導”和“鼓勵”。

  面對自己的.孩子每個父母都有自己育兒心經,每每家長在聊到自己的心肝寶貝時,交流當中往往遇到的問題就是怎樣批評孩子才算是對才算是有效的,特別是小學三年級開始,從這我得出五條結論:

  第一,不要當眾批評

  因為正處于叛逆期的孩子自尊心強,在人多的時侯適當的表揚一下,夸夸孩子,我們的孩子會表現出很開心的樣子,而且還會繼續發揚光大。

  第二,睡前不要批評

  因為睡前批評會影響睡眠,還起不到作用,因那時正是孩子睡意正濃的時侯,說得太多也聽不進去。

  第三,進餐的時侯不批評因為會影響食物消化效果,也會令孩子失去對吃飯的享受,因而會左耳進右耳出。所以,進餐時應該多跟孩子聊聊孩子在校的情況,這樣他(她)會越聊越有勁。

  第四,不要拿孩子跟別的孩子作比較

  因為這樣會曾加孩子的自悲感,父母要會對自己的孩子多說我的孩子永遠是最棒的,這樣會讓孩子的信心越來越強大。

  第五,情緒不發泄

  在批評孩子的時侯,語氣要中啃,要溫和,千萬不要讓自己在孩子心里留下兇媽媽,壞媽媽的映象。這是我在別的家長身上學來的。

  反正,作為父母的一生都是為孩子而忙,在教育方面上更是忙中加忙,所為可憐天下父母心。

  家庭育兒心得體會 篇4

  對于孩子的教育,我一直是在摸索中前進,女兒出生后是我一手一腳帶大的,我一邊吸取前輩們的經驗,一邊結合自己孩子的特點給予教育,說起怎樣去教育孩子,我也不知說什么好,也就幾個方面的心得。

  第一欣賞教育:欣賞孩子是培養孩子自信心的最佳手段,一個孩子最可人之處不是在于他的聰明活潑,而是在于他的.自信,有了自信心,做什么都有種動力去挑戰,平時父母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聲表揚,都是一種無形的力量,他沒做了一件事情或取得一個好的成績,我們都會獎給他一句“你真棒”并傳遞一個欣賞的眼神,愛孩子就必須懂得欣賞孩子的道理,激勵和表揚的效果遠遠勝于斥責和打罵的效果。

  第二相互尊重:讓孩子懂得去尊重老師、父母和身邊的人,在教育孩子這些的同時。我們做父母的也不能忘了,要尊重孩子的選擇,理解孩子,也只有這樣,家長才更有心去主動地創造更充實的時間和空間去了解、關愛孩子,為孩子提供最適合的教育

  最后一點是引導教育:“父望子成龍,母望女成鳳”這是為人父母者的天性使然,但是做父母的也不能可以的去強求孩子的興趣,給孩子適當的壓力,不讓孩子有所負擔,否則會妨礙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我們不能讓孩子為了父母的期望而活著,讓孩子自由的發展,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他成名,只是希望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應為有能力,而更有自信,更多的去體會生活的樂趣。

  最后要謝的是老師們,孩子的每一步成長都浸透著老師的心血和汗水,真誠感謝幫助我女兒獲得知識,快樂成長的老師們,你們的教育遠遠勝過于父母。

  家庭育兒心得體會 篇5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孩子就是生活中的一張白紙,如何在這張白紙上書寫繪畫,成為什么樣的人,其實主要在于家長,畢竟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師,用自己的言行和舉止影響孩子,做任何事以身作則,下面就我個人在教育孩子方面談幾點看法:

  一、重陪伴、溝通

  陪伴是送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也是我們教育孩子的一個基礎條件,尤其是我們的孩子即將步入青春期,我覺得孩子的成長除了足夠的生理營養以外,還需要心理方面的營養,這就需要通過對話溝通來提供,我經常利用假期帶著孩子出去散步,散步的同時我會和他談談心理話,談談對未來的憧憬和規劃,我講的.最多的就是:讀書這件事,認真你就贏了!孩子也會和我說他不想寫作業,我聽了也會很惱火,但是我也學會控制自己,和他講學習是很苦,但是學習的苦,只要你主動咽下去,就能換來甜美的果實。生活的苦,是在你躺著不動的時候,悄悄降臨的。有時候孩子在學校遇到不開心的事情,他也會和我說不想去學校,不想讀書,我也會耐心傾聽他在學校發生的事情,幫他分析,讓孩子的這些負面情緒在我們家長這里得到一個安全的表達,幫助他卸下一天里面裝在心里的包袱。

  二、重在堅持

  我們不要期待孩子很自覺,一點都不要家長操心,反而家長要做的就是堅持幫助孩子去堅持,因為每個孩子都有惰性嘛,如果想取得更好的成績,一定要付出更多努力,每天堅持閱讀,按時完成作業,主動預習下學期的課程。當然堅持過程中也會有曲折,也有波動,孩子的學習狀態也會出現高低起伏,關鍵在這一張一弛之間我們家長要做到堅持,我相信一個孩子在一件小事情上堅持不懈,這種堅持的精神會貫穿整個生活。

  三、難得糊涂

  鄭板橋說難得糊涂,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其實偶爾也需要一些這種糊涂。有句話說不談作業母慈子孝,一談作業雞飛狗跳。其實是我們對于孩子的作業過于一種認真了,甚至是較真,我曾經也是這樣,看到簡單的題目做錯,我就會很生氣,而這些負面影響也會影響孩子,我不高興,他也不高興,事后想想真的不值得。后來再遇到錯的題目,我就裝作不懂的樣子請教他,讓他給媽媽講一講,在講的過程中,他發現了自己的錯誤,將兩次答案進行對比,總結為什么會錯。難得糊涂總比不停追問為什么會錯的效果會好一點,不會讓孩子壓力那么大。

  孩子的優秀不是天生的,而是跟隨家長的印記逐漸成長,希望我們家長和孩子一起努力,在陪伴中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家庭育兒心得體會 篇6

  一、父母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父母是孩子得第一任啟蒙老師,要教育好孩子,父母要以身作則,樹立正確的榜樣,只有自己做了,孩子才會跟著學習。平時我們會教育孩子尊老愛幼,團結同學,積極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平時,盡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時,我們會積極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讓孩子變得更加堅強。

  二、加強與孩子的'心靈溝通,給孩子多一份鼓勵和表揚。

  平時用心陪伴孩子,用心聆聽孩子得心聲,孩子得想法,積極引導孩子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三、與老師及時溝通與交流,這樣家長可以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老師也可以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現。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看著孩子一天天的變化,離不開老師的諄諄教導,感謝學校和老師對孩子的辛勤培養。

  家庭育兒心得體會 篇7

  一、重視家長的榜樣作用,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孩子一起成長

  托爾斯泰說:“在一個家庭里,只有父親能自己教育自己時,在那里才能產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沒有父親的先鋒榜樣,一切有關孩子進行自我教育的談話都將變成空談。”你孝敬老人,子女才能孝敬你;你下崗擇業時充滿自信,子女才可能面對挫折不斷追求。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家長的人格力量是最重要的教育因素。

  二、努力創建“學習型家庭”,讓孩子以學為樂

  現在,全社會都提倡“創建學習型家庭”,所謂“學習型家庭”指的是在家庭中有濃厚的學習氛圍,讓學習成為家庭生活的重要活動;在家中有較為豐富的學習材料,并不斷充實、更新;有固定的學習場所等。要創建“學習型家庭”,必須有“三優先”:為孩子創造安靜的學習環境優先;創造濃厚的學習氣氛優先;增加教育投資優先。

  三、尊重、信任孩子,促進孩子主動發展

  在面對一次又一次的親子悲劇后,在無數次的從孩子臉上讀出壓抑、自卑后,我們漸漸明白:愛孩子,就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尊重、信任是現代教育的第一原則。它意味著愛護孩子純潔的心靈、支持孩子的決定、放棄權力和優越感;也意味著一種涵養和寬容待人的高尚品格。孩子的內心世界很豐富,要了解孩子,只能用心換心,用信任贏得信任;更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培養自信,促進孩子主動發展。

  四、注意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引導孩子和諧發展

  每個家庭不是獨立存在的,它既有普遍性,又有社會性。家庭是多個親情關系的組作為家長,在對待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要達成一致,必須多溝通、交流、互相支持,千萬不能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鬧,把分歧暴露給孩子,其實有分歧沒有關系,關鍵是我們要正確面對,達成一致,這樣才能給孩子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五、強調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激發孩子的潛能

  人的成績的優劣或成就的大小,主要依賴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聰明才智和學習能力的強弱,即我們稱之的'智力因素;二是實踐中是否具備了正確的動機、濃厚的興趣、飽滿的情緒、堅強的毅力及良好的個性,即我們稱之的非智力因素。對于孩子的智力發展,家長們都很重視,但對于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特別是興趣與自信的培養,則很容易被忽視。

  六、說服教育法是家庭教育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也是家長用得最多的方法

  1、講解。這一方法的特點是家長講,孩子聽。在講、聽的過程中,家長是主動者,孩子是受動者。它的優點是可以充分發揮家長的主導作用,便于家長控制教育過程,啟發孩子思考,使之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的、系統的知識,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講解的時間,語句的長短要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語言能具體形象、準確生動、通俗易懂,富于感情色彩,具有啟發性,吸引力和說服力。

  2、談話。談話是家長就某一問題和孩子交換意見,使孩子明白某一道理,解決某一問題的方式。它的優點是不只家長講,還要和孩子交流,談話中孩子也可以問問題,可以有效地發揮孩子的主體作用,激發孩子思考、評價、解決品德問題的積極性、主動性。談話主題要鮮明,內容要具體,難易要適度。切忌簡單粗暴。

  3、討論。討論是家長與孩子共同探討一個問題,經過討論甚至辯論,得出正確結論,使孩子明辨是非,提高認識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充分體現了家長對子女的信任、尊重。討論法的優點是可以充分發揮孩子的主體作用,通過互相的探討、研究和爭論,使孩子明辨是非,加深理解,提高認識,并留下深刻印象。討論法是一種民主的方法,經常運用它可以培養孩子的民主精神,加深了子女與家長的親密關系。

  4、無聲榜樣。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心靈的震撼教育。行動勝于語言,有時家長無聲的榜樣,給予孩子的教育作用更大。

  家庭育兒心得體會 篇8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在平時外生活中,父母應該給孩子做好榜樣,一個好的家庭氛圍也能影響孩子。在孩子面前不能說臟話,不能吵架。尤其是男孩子,從小一定多交給爸爸,大部的媽媽心比較軟,會過度的寵溺孩子,而色爸會教孩子學會獨立和做人道理。

  父母要了解自己孩子的優勢和他想要的是什么。要讓孩子了解得失是什么。要讓他知道想要得到什么必須靠自己努力付出一些什么。比如說我們家孩天的大部分學習用品和玩具都是靠自己平時的努力學習得來的。

  陪伴對孩子來說也非常的重要!一味的死讀書,讀死書也不行,要培養孩子讀書和學習的興趣。要有質量的學習。有時間要多陪孩子出去玩,玩也是一種學習。在玩的過程中,孩子才能積極主動地和家長交流并且愿意說出真話,心里話。和孩子交心,平等的和孩于交往。現在的孩子學習壓力也非常大,比我們那個年代小學時候學習的內容要深得多,孩子在學校要面對老師的壓力,回到家還要面對家長的'壓力。所以不能一味的訓斥孩子,要多多的鼓勵孩子。

  其實,一千個人有一千種方法,每個家庭的教育方式都有各自的特點和優勢。我們的方法不一定都是合理的。但是只要能讓孩子樂觀向上,健康快樂成長,那都是好方法。作為家長的我們都希望孩既成人又成才!

  家庭育兒心得體會 篇9

  孩子從小是我一手帶大的,有我在的地方總會有孩子的身影,我與孩子如影隨行。孩子是我的尾巴,孩子是我的伙伴,孩子也是我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我和孩子之間建立了心照不宣的默契,還有保留在我和孩子之間相互承諾保守的秘密。孩子是我的心頭肉,她填滿了我的心。

  我幾乎沒放手過讓她離開我的懷抱,我已經習慣了我們合二為一的整體生活。

  原本打算讓孩子到她姑姑家呆四五天的,可最終拗不過姑爹、姑姑的盛情接待,還是同意孩子到他們家呆一個月,計劃同她表哥一同輔導數學、一同讀英語、一同做暑假作業、一同玩耍、一同享受獨生子女之間難得的那份親情,我哪能剝奪孩子該擁有的屬于她的另外一份親情呢?

  孩子臨行前的一個晚上,我半夜三點驚醒,回想夢中我同孩子在路邊走路的情景——輛三輪車飛奔而過,孩子跌倒了,我再也睡不著。正是舍不得孩子的離開,那份牽掛讓我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吧,牽掛孩子超出我的視線范圍之外的那份擔心吧。再回頭看看熟睡的孩子,臉上是一片安祥和恬靜,我又擔心什么呢?

  臨行前說好星期五去接她回來過周末。孩子走后,好像覺得心被掏空了似的,有一種莫明的失落。躺在沙發椅子上,有一種說不出的心痛,淚水悠悠地在臉頰上爬過不停。突然之間覺得是那樣的空虛和無聊,突然之間又覺得什么也不想去做,又好像是一種身心的'解脫、人生的解放,像什么事也不用去做,就連每天必做的為孩子燒菜燒飯也不用去做了,自己隨便炒了蛋炒飯算是完成了我的中餐。下午母親來到我這里,等到父親來接母親時,我有一種跟著他們走的心愿,好像要從他們身上找回我那顆失落的心。

  接下來的兩天一直沒味口。第三天同事到我們家玩,當我特意燒好幾樣菜準備吃飯時,我已心力交瘁,根本吃不下飯。好不容易挨到星期五接回孩子,我的父母也在,那天味口才大開。

  沒有孩子的生活,好像忽略了老公的存在。接下來的一個星期,我用兩天時間昏天黑地地在網上收看被很多人公認的好電視劇、而我又不曾有時間收看的《蝸居》。當老公晚上回來時,我還在電腦前埋頭苦干時,我有一種說不出口的內疚和自責。這些年來,為孩子忙這忙那,卻好像沒為孩子她爸好好地忙一回。

  沒有孩子的生活,好像失去了生活的規律。這讓我想起:在同事的孩子離開他們去讀大學的頭一段時間里,他們應該像我一樣感同深受吧。這又讓我想起去年在寶塔河邊長江大學三位大學生為救兩個落水少年失去生命的感人事跡,他們的父母在擁有無數光環照耀的同時,他們的日子該是多么煎熬啊。這也讓我想起在電視中看到的因車禍失去即將大四畢業、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孩子的一對父母,他們突然間覺得失去了精神資助,生不如死,他們放棄自己在日本的大好前程,放棄自己的美好事業,回到祖國的懷抱,就為孩子生前說過的一句話:讓中國的沙漠變成綠洲。他們傾注自己的心血,傾注自己所有的資金,甚至不惜賣掉在大上海唯一居住的房子,在沙漠上完成了兒子植樹造林的心愿,他們澆灌著一棵棵樹苗,就好比澆灌著永遠活在他們心中兒子的心靈。他們堅信那一棵棵樹苗都有一顆顆活生生的靈魂……

  孩子填滿了所有父母的心,也填滿了我的心。

  今天又是星期五,接孩子回來過周末,好好讓孩子填補填補我那顆空蕩蕩的心。

  家庭育兒心得體會 篇10

  作為一個媽媽和教育工作者,我對于孩子的養育主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尊重孩子發展規律,不揠苗助長

  每個階段孩子都有她自身的成長特點,比如8個月開始發展手指的小肌肉群,就讓她多多練習抓握;10個月她對語言有了感覺,開始給她讀繪本;2歲對色彩有了獨立的思考,允許她隨性的創作……這一切使得的她手指運用非常靈活,對美和色彩搭配有一定的鑒賞能力,藝術創造能力較同齡孩子較為超前。很多人認為我是老師,會早早教給孩子寫字,但我并沒有,包括認字也沒有刻意早早開始,因為我知道孩子的手部肌肉群未完全發育好,與其著急讓她去做她做不到的事情,不如耐心等待。最近孩子到了認字敏感期,走到哪里都要問我“這是什么生字”,在這個時期稍微推波助瀾一下,就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耐心等待是家長需要具備的“專業能力”之一。

  二、尊重孩子人格,不做強權控制型家長

  一個孩子首先是一個“人”,而不是一件隸屬于我們的物品,他/她有她的愛好,品味,性格,這一切都是屬于她獨特的存在。包括她的人生也有屬于她的故事,我們只是她人生中的參與者罷了。作為父母,我們唯有做好我們的角色,成為孩子堅強的后盾,尊重孩子的人格。如果她生來是一個”平和型“孩子,不勉強她去成為一個”領導者“,如果她天生敏感感性,不要因為她沒有別人開朗而懊惱。無條件的愛才是一個“人”成長的根基。尊重孩子的人格,不以自己有限的知識制約孩子的生長。我的孩子生性不屬于外向的孩子,而我是個外向的家長。看到孩子不愿意主動和朋友交往或者和別人打招呼,一開始我也會生氣。但在我接納了她本性如此,并不是沒有禮貌后,便放松了很多,而因為我的放松,她也開始會和別人主動打招呼。控制是教養孩子中最可怕的一種力量。

  三、相信孩子自身發展的力量,做不焦慮的家長

  人往高處走,每一個人都是趨利避害的,每一個人內心中都愿意做一個更優秀的自己。而很多孩子在小時候就被貼上了“不乖”“不懂事”“不聽話”的標簽,這些標簽不僅讓孩子,更讓家長自己陷入了深深的焦慮:如果她一直不聽話怎么辦?如果他不夠優秀怎么辦?如果我們相信孩子,了解每一個階段孩子的.發展特點,就不會因為孩子某一階段的行為而為孩子貼上不好的標簽。記得有一次和孩子聊天,我問她以后想做什么?她說想當一個做手工的。多好的答案啊,她小小年紀就知道自己的優勢(手工做的好),知道腳踏實地,知道用手藝就可以養活自己,這比很多一把年紀還不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或者活得飄渺得人好得多。如果我非要把孩子打造成一個科學家,一定會讓自己和孩子焦慮不已。

  四、為孩子健康成長創造好的大環境,小的方面愿意讓孩子做出選擇

  我說的大環境并非社會環境,而是家庭環境。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孩子成長的沃土。從孩子10個月起我就開始給她讀書,直到現在,每天晚上睡前就是我們的親子閱讀時間。雖然我沒有給孩子教過生字,講過多少大道理,但我相信,閱讀比這些更有用。所以,一切活動都可以免,唯有親子閱讀不能間斷。數學上我也沒有給孩子過多講解,而是偏重她邏輯思考能力,常會在生活中給她舉例,讓她多觀察,好的結果現在已經體現出來,她有很強的思考能力,舉一反三地能力很強。我相信,具備這兩樣能力的她學習不會差。除了這些大方面會給孩子一些引導,為她創造一些條件,其他的方面我盡量讓孩子多體驗,讓她自己選擇。比如課外活動,都是按照她的喜好選擇。每個周末的活動,我們會一起找出幾個,然后讓她挑選和決定,吃多少飯,穿多少衣服,看哪本書,只要她自己會選擇,就盡量讓她自己選。這是培養獨立人格的關鍵。

  五、做學習型的家長,和孩子共同成長、進步

  養育孩子是一件“百家百樣”的事情。因為每個孩子特點不同,每個家庭狀況不同,每個父母為人處世方式不同,所以每個孩子的每個階段的養育也就不盡相同。如果我們用教育1歲孩子的方式去教育3歲孩子,肯定教不好。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保持學習的主動性。在孩子兩歲時,我學習了兒童心理學,了解到了孩子生字發育的心理特征,在每個階段面對孩子的“問題”時就不那么心慌了。在學習的過程中,我也發現了自己成長中的一些問題和困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同時使自己成長起來,真是一舉兩得。這也是為什么很多教育家都在強調:孩子才是我們最好的老師。現在,即便學了這么多育兒知識,可回看我陪孩子長大的過程中還是有一些遺憾,大多是因為我自身的原因造成的。我想,這可能就是我和孩子一起成長中未完成的功課吧,需要我們更加努力地完善自身。我沒有什么大的育兒經,我的這套教養理論究竟有多少是對的,那還得等我的女兒長大的那一天,等她能很好的經營自己的生活的那一天,我才能得出結論。所以這些談不上經驗,只是一個分享而已。

  家庭育兒心得體會 篇11

  男孩窮養做到這幾點就夠了,一定是將來的男子漢。

  有一位做兒童教育的朋友跟我說,有一天他給孩子上社會課,講到現在有些農村的孩子吃不飽飯時,同學竟吃驚地問:“餓了為什么不吃巧克力?”他當時竟愣了幾秒鐘,因為不知該如何回答孩子的問題。我聽了他的話,也不禁想起歷史上的癡呆皇帝晉惠帝,天下荒亂,百姓饑餓,他聽了大臣的稟奏,疑惑地問:“何不食肉糜?”。我不說社會的問題,也不去猜測孩子的將來會怎么,我想談談男孩的教育。

  當今科技的巨大進步不需要農業社會高強度的勞動,很多工作變得輕松了,男人的力量展示的少了,更多的是腦力勞動,有人甚至說現在的男性越來越娘,沒有男子氣概。一個缺少男性荷爾蒙的社會,將使得這個國家和民族,越來越沒有骨氣,越來越沒有奮進的動力。

  也能經常聽到家里有男孩的人講男孩要窮養,也有人確實這樣做了。效果怎么樣呢?不乏有人走極端,狼爸虎媽式的教育,多少有些不尊重孩子的意志,僵化親子關系。其實“窮”養男孩,并非是要男孩吃糠咽菜,憶苦思甜,讓男孩承受不必要的非人折磨和痛苦,而是讓父母減少對男孩的嬌生慣養、包辦代替,讓男孩從小多一些經歷、多一些鍛煉,對“窮困”和“艱苦”有切身感受,磨礪他們的心態,從而培養他們堅韌、頑強的性格。

  如果沒有這樣一個“吃苦”過程,男孩極易養成揮霍的習慣,貪圖享受,脆弱無能,不負責任,不知人間真情,無法面對生活的考驗,遲早會被社會所淘汰。

  若您打算窮養孩子,不妨看看下面幾點建議

  第一、讓男孩學會獨立生活。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萬事包辦”,這是育人大忌。很多大學生不會做飯、不會洗衣、不會疊被,這簡直不可思議,宿舍衛生還要請保潔。這樣的男人能接受社會的各種挑戰嗎?能有創造力嗎?所以,父母要盡快從兒童時起,就教會并讓他們獨立承擔力所能及的事。生活自理、會做家務、做飯、獨立辦事是人之必然!

  第二、讓男孩過點“苦日子”。

  給孩子太過奢侈的物質享受,讓孩子擁有大量的金錢,是葬送孩子的第一殺手。有人戲稱,孩子擁有大量的錢財,除了購回享樂、好逸惡勞、攀比之心外,還買回了囚車和監牢。

  讓孩子明白錢來之不易,要學會珍惜,不要大手大腳,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一位媽媽說起一個故事,孩子在商場看中一件玩具,哭著鬧著要媽媽買單,然后媽媽告訴孩子:沒有帶錢出門買玩具。孩子卻說:“你拿手機出來掃一掃不就有錢了嗎?”。在孩子的眼里,原來有手機就有錢。凡事需要用錢的地方,只要有手機,就有錢;不用努力,手機就可以“生”出錢來。這個問題罪魁禍首真的是手機嗎?不!是父母的錯誤引導,是對孩子金錢觀的不重視。

  首先,讓孩子明白勞動可以創造財富,也要讓孩子明白,并不是所有的勞動都能換來金錢。我并不贊同孩子做家務活給酬勞,幫助爸爸媽媽掃地、捶捶背是孩子的一份責任,不將自己的玩具隨手亂丟,玩樂以后要收拾好是分內的.事情,這都不應該成為一種獲得報酬的勞動行為。父母應該引導孩子,將家里看過的舊報紙、塑料空瓶子收集起來搬去賣廢品,得來的收益才是真正通過勞動獲得的報酬。

  其次,要讓孩子明白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有些孩子會因為沒有錢買零食或者玩具而偷錢;也有孩子會將撿到他人的錢財占為己有;也有的孩子會通過校園貸來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為了錢而喪失了自己的道德底線。金錢確實來之不易,可通過腦力賺錢、通過自身勞動力賺錢,不管是多少錢,都要有道德底線來獲取,不管通過哪一種方式,絕不能為了金錢而出賣自己的身體、道德和良知。

  逐步教孩子學會管理零花錢。過年的時候,孩子們收到最多零花錢,變成“小富翁”每個人手里都“手握巨款”,這時父母可以逐步將錢交給孩子自己管理,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要教會孩子合理計劃花銷,例如:孩子在買玩具的時候,每次都要最貴的,后來掌管自己的錢時,引導孩子,如果買便宜一些的,就可以買更多的玩具。每一次帶孩子出行時,可以讓孩子手握一些零錢,他很快就能發現不同地方的物價差異。

  當然,也要培養孩子的危機意識,不可大手大腳花錢。學會預留一些錢以備不時之需,例如:一部分錢用于看病;一部分錢用于理財投資;一部分錢用于生活零花錢;孩子從小不僅懂得節約用錢,也學會合理理財,讓財富逐漸積累。

  家庭育兒心得體會 篇12

  孩子是每一位父母心中的寶貝,我們都盼望著他們茁壯地成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除了老師之外,父母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同樣重要。對于育兒,我也有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分享給大家:

  一、營造寬松融洽的家庭氛圍。

  溫馨的家庭環境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源泉,家是孩子的主要活動場所,家庭氛圍的好壞直接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我和孩子爸爸都是屬于性格都比較溫和的一類人,對于孩子的教育也有著共識,我們都堅信愛和幸福才能讓孩子成為真正的人生贏家。平常只要有空都會陪孩子一起玩一些孩子感興趣的`益智游戲或打羽毛球等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天性得到釋放,也更加信任我們,平常都會主動和我們分享學校的點點滴滴,我們也會俯下身子傾聽孩子的心聲,了解孩子的想法看法,及時引導孩子,幫助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注重孩子行為習慣和專注力的培養。

  好習慣終生受益,在平常的生活中,我和孩子爸爸結合各自所長,培養孩子的各項行為習慣。孩子爸爸比較細心,負責培養他的生活習慣,比如整理物品、做簡單的家務、做好個人衛生等。我負責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比如閱讀習慣,幼兒園時我們便開啟了每日親子閱讀時光,家里的繪本積累了厚厚的一摞。上小學后,我們就開始嘗試讀一些厚一點的小說,幾年堅持下來,孩子已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沙發邊、床頭邊隨處可見孩子擺放的書籍,這也成了他形影不離的朋友,看他每天陶醉在書香之中,我們也深感欣慰。

  三、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選擇,并鼓勵他學會堅持。

  我們始終認為良好的興趣不僅可以豐富孩子的課余生活,更能讓孩子身心得到滿足,對于未來也有可能會是慰藉心靈、釋放壓力的良藥。對于孩子的興趣愛好,作為父母,我們給予大力支持。校內孩子積極參加足球訓練,校外孩子學習書法、繪畫、編程等。在追逐興趣愛好的道路上,孩子收獲了自信和積極向上的能量,潛移默化中也滋養了孩子的靈魂和氣質。

  總之,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希望我們的孩子都能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

  家庭育兒心得體會 篇13

  和許多家長一樣我也認同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孩子在體驗挫折的過程中學會有益人生的東西,性格上變得堅強。而一般意義的堅強是什么?是認為遇到挫折、失敗的時候,痛苦、壓力、煎熬、難受是“必然”的,所以,所謂的堅強就是忍耐力強,能挺住,受得了,不被打垮。

  聽起來很讓人佩服,很勇敢,但是有些愚昧!就像義和團當年勇敢地向洋槍洋炮發起沖擊一樣!而且這也是一件不容易、困難、折磨人的事情,有時會把人壓垮了。所以,我們可以幫孩子建立一套容易可靠的方法,一些合理的習慣些思維,坦然面對挫折。

  那什么是習慣性思維?可以理解為佛家講的平常心吧,每一種習慣性思維都是一種人生的智慧。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壞事不一定就是壞事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孩子也許聽不懂話中的真實意思,因為他們的人生閱歷還短。大人們也覺得這是一個很普通,很平常的道理,但是很少有人把它變成自己的習慣性思維,所以在遇到事情時很少習慣地從這個角度去想。以前我很疑惑,為什么讀了那么多書,明白了很多道理,但是為什么對自己沒有用呢?后來才明白,就是因為沒有把這些道理和具體的事情多結合,逐漸地把它變成習慣性思維,所以事到臨頭,根本想不起來。反思之后,再次遇到事情的時候習慣于從這個角度去考慮失敗、挫折:經過努力,壞事是可以變成好事的。最近不小心崴腳了,雖然是件壞事,但是難得的休在家里安心地呆著,寫寫博文,也很好。

  家長可以從具體事例出發,讓孩子體驗天下雨了不能去游樂場,但我們可以做一個快樂的游戲,讀到一本有意思的書,這都是收獲。

  孩子測驗成績不理想的時候,好好分析一下卷子,找到學習、習慣、技巧、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改進了,就會促進孩子的學習。孩子遇到的所有挫折、失敗,其實都是鍛煉孩子的好機會,善于引導,她體驗的道理比你磨破了嘴皮子還管用。

  在女兒遇到類似的事情時,我也和她一起探討,用這樣的思維方式去分析她遇到的事情:

  比如一個小朋友常常騙女兒,她不高興地像我傾訴被騙的痛苦,我告訴她:這也是件好事兒,讓你這么小就會識別謊言了;玩具壞了,她有些傷心,我告訴她:壞事變好事啊,我們再買個新的;學習暫時落后了,我說,沒關系啊,從后面追比被別人追壓力要小,成績越來越好的感覺其實不錯啊;逐漸地,壞事變好事就成了女兒的習慣性思維,自然,面多挫折的時候,就不那么愁眉苦臉,甚至會高興了。

  比挫折更可怕的是不知怎么面對糟糕的負面情緒

  生活中有些挫折的確關系重大,比如中考、高考、國考,但是絕大部分挫折、失敗不是那么重要,只是我們生命長河的'一個波瀾而已。

  為什么有些不順利會給一些人造成巨大的影響,甚至放棄掉自己的生命?其實往往不是事情本身嚴重,而是人面對這個結果的時候,大腦認知放大了它的影響,把它看得很嚴重,而一個事情你覺得后果嚴重自然會有巨大負面情緒,對一起感悟人生心靈形成強大的壓力感。

  其實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習慣性思維,對孩子的問題都喜歡上升到影響人生的高度,總是看到很長遠的影響。這么簡單的題都做不對,考試怎么辦?考不好,上不了重點咋辦?你的心思都在玩上,將來怎么辦?家長如此一來,孩子怎么能夠坦然、淡定呢。涉汲到孩子品質,多說無益呀!其實我們只需要看到事情的本身就行了,只是一次家庭作業,解決它就OK了。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把所有孩子都培養成一個模樣,想想多可怕。鄭淵潔的《馴兔記》中說,你可以用50種方法教一個孩子,卻不要用一種方法教50個孩子。在此與所有家長共勉。

  比如平常一次家庭作業沒按要求好,一次期末考沒靠好,只要孩子平時學習做得好,成績考試有些波動有什么關系呢?波動本身也是一件很正常的,很多家長何苦那么一驚一乍,緊張兮兮的呢。

  最重要的是家長會很容易把這種夸大的思維模式“傳染”到孩子身上,即使家長不打不罵,什么也不說,孩子也會從家長緊張的表情、沮喪的態度中體驗到。時間久了,孩子也會夸大事情的后果,心態如何,可想而知了。

  《道德經》中說:知常曰明,這有多種解釋。我的理解是,知道了哪些是常理,知道這些事兒是正常的,就不會迷惑,就會看到它的本來面目:其實是沒什么的。

【家庭育兒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家庭育兒心得體會02-22

家庭育兒心得體會合集14篇09-23

育兒心得體會03-26

育兒的心得體會06-08

育兒心得體會[精選]09-07

育兒心得體會02-10

最新育兒心得體會01-13

育兒心得體會范文01-27

父母育兒心得體會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