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_黑人又大又粗又硬XXXXX_欧美疯狂做受XXXXX高潮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

時間:2024-05-31 12:32:26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實用【15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么好的心得體會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實用【15篇】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1

  20××年“區培計劃”小學教研員培訓項目培訓于7月23日至29日在廣西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舉行,我有幸參加了此次培訓。本次培訓由廣西教育廳主辦,廣西師范大學承辦。在這為期7天的培訓學習中,我有幸聆聽了梧州市萬秀區教研室李國魂老師主講的《教研員的職業價值與職業追求》和桂平市西山鎮城北小學楊藝校長主講的《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教研員》。通過學習,使我感悟頗多,受益匪淺。他們的報告帶給我的不僅是知識上的收獲,更是能力的提升。培訓時間雖短,但給了我強烈的感染與深深的理論引領,讓我明確了教研員的角色定位,深刻地領悟出一種思想、一種境界、一種努力的方向。通過學習,我有了以下幾點體會:

  一、更新觀念

  通過培訓,使我了解了教研員的發展歷程,了解了教研員的職業尷尬,更明白了教研員的`職業價值與職業追求。使我對教研員這個角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教研員不只是聽課、評課、檢查常規教學工作這么簡單,而應是老師的老師,是立于天地之間的精靈,定位于研究、指導、服務、合作、引領、開發等,是專業的引領者,指導者的角色。在教學過程中和教師們一起研究,探討存在的具體問題,看到教師們看不到的,想到教師想不到的,有著榜樣作用。

  二、提高理論水平

  教研員是學校教研工作的引領者和指導者,是老師的老師,要想真正成為老師的老師就要學無止境。只有在教學中不斷學習,才能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教學理念和研究能力,這樣教學研究才能深入,教學質量才能保障,教學成果才能豐碩。專家們的精彩講座給了我一次次心靈的撞擊。聆聽了有著資深經驗的教研員和一線骨干校長的講座,使我了解到一線的學校和老師需要什么樣的教研員,使我認識到想成為優秀的教研員,就必須重視學習,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和專業素養,促進自身專業發展,不斷提高研究能力,不斷提升人格魅力;要有底氣、秀氣、靈氣、正氣、大氣,只有這樣,才能成為課程專家,教學專家,評價專家。才能引領教師專業發展。

  三、提升教學實踐能力

  有培訓就有學習,有學習就會有收獲,構建有效教研,才能提升教學質量。我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找準切入點,開展教研活動從五個環節來進行:

  (一)明確教研活動目標;

  (二)找準教研活動的切入點;

  (三)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四)精心設計教研活動內容,滿足教師的實際需求;

  (五)讓教師帶著問題,困惑來明明白白的回去。在每次的教研活動后,要認真反思,教研員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完成每次的教研活動,既要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教研員,更要做一個求真務實的教研員。

  通過這次學習,使我的目標明確了,理念更新了。今后,我將好好反思,不斷總結,不斷實踐,運用本次所學知識引領和指導教師專業成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2

  今年7月,在榆次教育局局領導的親自安排下,我們赴東北師大參加了教研員研修班培訓,培訓時間雖然短暫,但是獲益匪淺。

  東北師大的培訓團隊陣容強大,鄧濤、王海英、鄔志輝、侯刷孔凡哲等教授、博士生導師和碩士生導師為我們做了關于教師專業發展、教師合作、中小學生學習和心理、教師的實踐品性、中學課堂教學方法等方面的講座。東北師大附小的王廷波、于曉琳兩位副校長做了關于校本課程開發、綜合實踐活動的講座。此外還聆聽了東北師大附中的孫立權老師的關于課改和教師素養的講座。

  幾位專家教授的講座為我們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見識,讓我們從新的角度來關注教師、關注教學、關注學生。尤其是鄧濤和王海英兩位教授的講座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鄧濤教授的講座非常嚴謹,他在《教師合作文化與專業共同體建設》講座中,就“教師合作文化、教師合作的必要性和價值、教師合作的影響因素及現實障礙、如何推進教師合作”等問題進行了詳細的闡述。通過鄧教授的講座,我們對教師合作的重要意義有了更深遠的認識。尤其鄧教授把教師合作文化形象比喻為雁行文化,使我們印象深刻,他介紹的“雁陣工程”為我們進行教師培養、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提供了很好的方法:

  頭雁領路,雁陣齊飛;

  強強聯合,雁陣高飛;

  優勢互補,發揮雁陣團隊效應;

  打造雁陣核心競爭力工程。

  合作文化,是在教師之間開放、互信和支持的基礎上形成的合作。實際上,學校中每個教師的成長都需要專業支持與幫助,而且最有益的支持與幫助往往來自于同事。教師通過合作,交流信息,分享智慧,相互支持、鼓勵,能共同提高專業素養,實現自身價值,有效地完成共同目標,促進學生發展,從而真正實現合作、提升、共贏。作為一個教研員,我們正在通過自己的努力促進教師之間的合作,校際教研聯合體不正是教師合作的一種途徑嗎?

  王海英教授的講座風趣幽默,案例詳實,深深吸引了我們。她做了關于中學生心理健康和學習策略方面的講座。

  我們常聽到中學老師們抱怨中學生的管理是最難的,老師就像消防員,隨時準備處理學生們的突發事件。尤其是不懂中學生心理的老師,往往因為處理不當,給學生帶來一些傷害。王海英教授的《中小學生心理發展的反思和回應》,從中小學生的心理發展方面進行了詳盡的講解,分析了中小學生的情緒體驗、人格發展的特點,列舉了中學生容易出現的問題及其心理活動,指導教師如何正確引導學生對待挫折和進行積極的自我評價。中學也是學生容易出現學習分化的階段,王海英老師詳細分析了中小學生常用的注意、記憶、思維等的學習策略及運用學習策略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從而能讓教師對癥解決學生在學習方面出現的各類問題。王海英教授的講座對于教師的教學實踐有很強的指導作用。

  對于課改,東北師大附中的孫立權老師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指出了課改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不允許批評學生、教師主體性的弱化、每節課只講十分鐘、泛濫的分組合作學習、信息技術的過度使用、輕視知識等。這給我們一個啟示:要不斷學習、還要不斷反思。

  我非常珍惜這次培訓的機會,因為這次培訓和我以前參加的培訓有很大的區別。過去,我是作為一名教師參加各類培訓,培訓的目的是希望能提高個人的專業素養和業務水平,能給自己的學生和學校提供更好的教學服務。而這一次,我是作為一名教研員參加培訓,心里有了更多的想法,希望通過培訓不僅能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業務水平,而且能有機會把自己的所得讓全區所有的教師分享,使大家都能受益,都有提高,都能更好的服務于學生和學校。

  培訓時間是短暫的,收獲卻是巨大的,帶給我們的影響是一生的,留給我們的思考也是長遠的。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3

  20xx年9月,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中提出:“要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外負擔,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嚴格按照課程標準開展教學,合理設計學生作業內容與時間,提高作業的有效性。”

  而從20xx年1月開始,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教育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連續發文,提出嚴控書面作業總量,提高作業設計質量。

  10月,全國人大表示:雙減擬明確入法,避免加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負擔。

  因此,在雙減政策下,如何提質增效,變得尤其重要。

  為此,20xx年11月18日和19日,德州市教科院組織了全市中小學教研員培訓。來自上海市的王月芬博士給我們作了報告《雙減背景下單元作業設計與實施》,王鼎博士作報告《大規模測評與命題策略應用》。

  王月芬博士是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教育部第x屆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王鼎博士是上海教育考試院副研究員、命題專家,PISA測試項目負責人、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博士。

  上海市作為展現中國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窗口,20xx年,上海市教委印發了《上海市中小學教師專業(專項)能力提升計劃》中,作業設計和命題能力作為教師的專業能力之一,被正式在教育行政部門的文件中得以確認。

  王月芬博士和王鼎博士用了兩個下午的時間,給我們詳細解讀了單元作業設計和命題策略。王月芬博士的報告層次清楚,思路清晰,解釋透徹。王鼎博士的報告專業性特別強,理論研究水平非常高。

  如果說教學是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進行學習的過程,那么作業從本質上說是學生自主學習、內化的過程。長期以來,相對于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師的作業設計能力、命題能力是相對被忽視的。作業是老師們平時做得最多卻探討得最少的教學環節,也是未被重視的提高教學質量的途徑。教師作業設計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整體提升教師的`命題能力。

  作業設計和命題具有相似性,但也有一定差異。作業與命題在任務設計的目的、內容、方式和完成要求等方面不完全相同。比如,作業主要指向每天進行的課外學習,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可以查閱各種工具和書本;而命題主要指向具有診斷或選拔功能的考試評價,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或許還具有一定的競爭性質。

  這兩場報告,使我們進一步感受到作業設計和命題的重要性,對于我們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落實雙減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相信我們一定能站在一個更高的起點做好作業設計和命題工作。

  那么你今天的心情指數如何呢?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4

  我很榮幸加入了中小學教研員培訓班,通過聆聽各位專家的報告,我不僅提升了自己的理論水平,也發現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剛開始研究教育科研時,我感到十分茫然,不知如何組織教師開展相關活動。但是,專家們的報告為我奠定了理論基礎,指點了迷津,明確了作為一名教研員今后的工作方向。下面是我這次研究培訓的體會:

  一、提升自身業務水平和文化修養,提高教學服務質量作為一名教研員,我們應該不斷研究、不斷提高自己的水平,才能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因此,我們需要多讀書、尤其是研讀新課程教育教學理論,多看報、聽廣播、看新聞,了解國家的政策方針。在業務方面,要虛心向老教研員研究,經常翻閱教育教學雜志,上網查閱資料,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學信息,并隨時做好研究筆記,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科研能力。

  二、做一名甘于奉獻的教研員,為教育事業貢獻力量奉獻是一種責任,是一種主動的、自覺的、真誠的、發自內心的無怨無悔的積極行為。作為一名教研工作者,我們應該敢于奉獻、勇于奉獻、甘于奉獻、樂于奉獻。無私奉獻才是真正的幸福。我愿把自己的一生無怨無悔地奉獻給我所摯教研事業,在教研工作中尋找和品嘗快樂人生。

  三、求真務實,深入一線解決問題,提高教研工作效率作為一名教研員,我們要求真務實,深入一線解決問題,提高教研工作效率。只有深入實際,了解實際,才能更好地開展教研工作。因此,我們要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了解學生的研究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同時,我們要注重實踐,通過實踐來檢驗理論,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教研工作的實效性。

  教育科研需要老師和學生的參與,而課堂是不可或缺的環節。因此,教研員必須深入一線,與教師和學生親近接觸。只有這樣,才能傾聽他們的困惑,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了解薄弱環節,汲取成功經驗。獲取真實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后,才能進行評課指導和有的放矢的教學研究。教研員不能遠離一線,閉門造車,也不能應付差事,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式地進行聽課調研,而要面向基層,融入課堂,使自己的雙腳踏在實踐的土壤上。作為教研員,我們要走近一線教師,扎到學校課堂中去,以參與者、合作者的身份,通過聽課、評課、座談、問卷調查、查看教案作業、指導校本教研等形式,及時了解老師們教學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傾聽他們的困惑,并采取多元互動的方式,與教師平等交流,共同切磋解決問題的方法,并提出指導性的意見和建議,切實提高視導的針對性、實效性。

  聽課評課是教研員工作的重點。但在平時的聽課活動中,往往有許多欠缺,常常坐在教室后面聽老師講課,不了解學生具體的研究情況和效果。通過研究培訓,我懂得了這樣做的`不足,應該坐到學生的中間,心中有學生。課前與身邊的學生有效溝通,才能更有效地收集感受學生的研究信息。觀課時,我們是信息的收集者,學生研究活動和研究效果的理解者,同時也是執教教師的助教,學生研究的促進者。

  在和講課教師一起評課時,要做到“眼中有教師”,要相信教師,尊重教師,要和授課教師彼此之間平等的對話,不要只針對授課教師提問,要學會相互提問。授課老師也不要只是被動接受詢問,要學會主動出擊,向觀課教師提問。議課時,不是去建議別人怎么教,而是主動說“如果我來教……”因為你的建議對別人未必合適。不能把課堂上的現象看成授課老師的缺點和不足,而是當成參與者需要共同面對的困惑和問題。議課者不能置身事外,而是必須從操作角度思考問題:不僅要提出問題,而且要思考如何解決問題。讓授課老師感覺到你是在幫他,而不是在挑他的毛病。

  通過培訓研究,我收獲頗多。同時也感到做一名新時期合格的教研員,壓力很大,但我不會退縮,在教研員工作的主陣地上,腳踏實地,開拓進取,與時俱進,竭盡全力彰顯自己的工作特色,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將我的這份工作做的更實、更好。

  在第一節課中,教師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小小植物園”,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中研究植物的生長和發育,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動手能力。在第二節課中,教師通過“小小商店”的模擬活動,引導學生了解貨幣的使用和交換,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創新意識。在第三節課中,教師通過讓學生自己設計和制作“小小城市”,引導學生了解城市規劃和建設,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創造力。這些課例都充分體現了品德與社會課的特點和價值,讓我們受益匪淺。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5

  20xx年4月27日和29日,我參加了z市組織的鄉鎮數學教研員培訓活動。在這幾天里我們觀摩了七節課,這些課都是在全國比賽獲得一致好評的優質課,也聽了優秀教師的點評,自己也參與了點評,可以說通過短短兩天的學習收獲很多。所以,我簡要的談一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傳統教學模式并不是適應所有的教學內容。

  這期間我聽了z老師的《垂直》一課,感受頗深,這堂課打破原來教學模式,沒有創設情境,也沒有讓學生探索交流,而是直接給出垂直定義,然后逐步分析定義,實現對定義的真正理解和掌握。聽我這節課,我心里打了好幾個問號。這節課為什么可以這樣上?別的課這樣上行不行?什么樣的課可以這樣上?最后我當初這樣的結論,這種教學模式不適合所有的教學模式,之所以這節課能用是因為,垂直這個概念是人為定義的,不是說可以通過推理,交流得出來的,比如說,太陽,月亮這些名詞一樣,是前輩給起的名字,我們就沒有必要費勁再起一遍。也就是說類次于這種定義性的知識可以。還有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公理,比如在初中才學到的,兩點之間有且只有一條線段,這種也是可以的。

  (二)還數學課堂安靜

  尤其是聽完z主任的講話。我最大的感受是:這次課跟以往不同,以前的大型公開課在我眼里是熱鬧有加,整堂課如雷貫耳的.掌聲、贊揚聲、小組合作討論聲,游戲高興地叫喊聲,真的聲聲入耳,還有那變幻莫測能刺激視覺的課件,一個比一個美,讓我們可望不可即。而這次的課堂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東西。課堂返璞歸真,已經安靜了很多,留給學生安靜思考時間,回歸數學課堂抽象性或邏輯性。課堂變成了一個師生共同“享受”知識能量,傳遞信息的空間,讓我們真正體會到數學課堂教學的樸素與扎實。套用潘主任的話就是一節課就那么些時間,話都讓老師說了,學生說什么?時間都讓老師占了,學生思考的時間在哪里?

  (三)體現新課標的精神,重視營造愉快課堂。

  通過這幾節課我們可以看出這幾位老師都是在努力體現新課標的要求。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該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現在的數學課堂教學不再是單一的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而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探究,師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課堂活動。在本次學習培訓中,我們看到每位教師都體現了這點――重視營造和諧,愉快的課堂。師生在課堂中不再是原來傳統教學中的傳授者和接受者,施與者和容納者;而是現在課堂中的,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中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尤其具有代表性的是z老師和梁少美老師,張老師幽默,梁老師和藹可親。

  總之,通過這兩天的培訓,我從中學到了很多,我作為一名新教師,尤其是一名教研員,需要學習的更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認真學習新課標,刻苦鉆研教材,努力上好每一節課。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6

  三月十日我參加了縣英語教研員培訓,會議時間為一天。這一天的學習時間帶給我的不僅有收獲,還給我留下了深深地思考。下面我就把我學習的一點體會總結一下:

  感悟:

  一、王主任講話中的感觸。

  大會的第一項是縣教研室王主任總結過去一年的得失。從王主任的講話中,我了解了作為一名英語教研員索要擔負的責任。

  1、教研員要擔起英語教學質量提高的重任。要指導教師運用好教學策略,抓實、抓好常規教研,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

  2、要明確責任,扎實工作,著力提高英語教師的教育教育教學能力。督促教師做到8個精心。教研員自己要做到主動工作、創新工作、團結協作。

  二、李艷紅老師典型發言的感觸。

  聽了李艷紅老師的典型發言,我為二小的團結感動,羨慕他們優良的研討氛圍。特別是他們的.集體備課形式讓我記憶深刻。發揮集體力量集中討論,完成預設教案,經過上課實驗后,在討論研討,反思評課形成二次教案。這些活動聽起來簡單,但他們背后付出的心血我們很難知道。

  三、聽課感觸。

  下午,我們集中聽了一節研討課。講課的是一位新教師,從這位老師身上能看到所有新教師的影子。也找到在以后在指導教師或自己上課時應注意的問題。

  1、注意任務型活動的趣味性和全員參與性。

  2、注意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培養。

  3、注意自身口語、肢體語言的運用。

  反思:

  經過一天的學習,我在收獲的同時也深深的陷入了反思。反思我一年以來的英語教研工作,雖說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有很多不足。

  1、作業教學還不盡完美。我校的英語作業只是在作業本上布置了簡單的題型。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準備除了作業本外,再設計一套課堂達標作業。盡量使作業教學有實效性。

  2、學生養成教育差得不夠。學生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是學習成績提高的保證。在下一步工作中,我準備設計一項學生常規檢查表,以督促教師對學生常規檢查的培養。

  3、教學質量還不是很高。教師的課堂質量是教學質量提高的關鍵,在以后教研工作中,我要把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打造高效課堂放在第一位。努力提升自身素質,能對我校英語教師有所幫助。

  4、教研活動仍缺乏實效。好的教研活動是英語教師提升的平臺。我打算在今后的教研活動中,加強互動研討。利用好訂購的優秀光盤,學習優秀教師的口語、活動設計等,優化自己的課堂教學。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7

  聽了兩位專家老師的講座,我收獲很多,極具現實指導意義。兩個講座,一個主要關于“教學寫作”,一個主要關于“教研開展”,表面看來不相關,實質上相輔相成,無論是“好課寫成好作品”,還是“有效開展教研活動”,都需要我們思考、創新、總結,更促使我反思:自己怎么做才能更好,團隊如何帶真正成長,印跡怎樣留才能看見。

  一、自己怎么做才能更好

  馮教授的報告,我最大的想法就是“該寫了,該動筆了”,我們每節課上課之前都有很多精心準備的思路;上課之后,也會有新的發現;上課中的靈感閃現,我們會覺得真好;教學的時間長了,我們每個人肯定有自己的一些經驗,或者想給年輕老師的一些指導的想法;但是你要讓我們說出個123來,好像不是那么容易,因為我們沒有精心的去整理過我們的思路,沒有歸納過我們的經驗,沒有隨手把它記下來,也沒有把他歸納梳理一下。近些天,我也正在給我的主持的小課題結題整理所有的資料,課題研究的事我們都做了,資料也都有,但是要把結題總報告寫流暢,還是覺得不知道怎么下筆,好像有一大堆的東西,要按照一個非常清晰的思路寫明白,讓別人也能看明白,好不容易啊!反思原因就是在行動中沒有隨手記下來把想法寫清楚。

  原來為什么沒寫啊?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自己的懶,“不動筆”的懶,更是“思想上”的懶。那些專家教授,也是從我們的普通教師中走來,為什么他們會成為我們的榜樣?關鍵是因為他們有思想,在每一次行動當中去思考,去總結,聽了馮教授的講課,我突然信心倍增,如果我能夠寫,堅持寫,把我平時的教學偶爾閃現的思想火花總結歸納,說不定也會成為專家呢!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教研能力,深入思考,每節課后都要分析自己得意和不足的地方,想辦法提高,不能故步自封,不能原地不動。

  每次參加局里的教研會,郭局長多次提到教師要有寫作的能力,現在看來,這是逼著我們不能不寫了。我們看作家的文章,很多細節感覺好像都在我們身上發生過,他們就是寫出了我們想說,而沒能說出來的話,那么,這些教育專家就是寫出了我們的行動,并在行動的基礎上深挖了一點,這些深挖,就是他們的思想總結,是他們在需要寫出來的時候,進一步的思想創造。希望我們都不要停留在原地,講座讓我發現,現在有一個很好的成就我們爬的更高的梯子,那就是“寫作”,把“好課”寫成好“文章”。

  二、團隊如何帶真正成長

  反思:作為學校的教研組長和學科中心的帶頭人,我如何帶好我的團隊?兩年的學科中心團隊教研能力開發了多少?有沒有實質性的提高?怎樣才能真正成長。

  兩年多來,學科中心執行主任的重擔倒逼著我成長了很多。比如,我們成員都是優秀教師,在每次活動中,尤其是在聽課后的評課過程中,很多老師都發表了自己的意見,最后需要我來總結,那我總結什么呢?“我重復老師們的話?我推倒老師們的理論?我一句話總結很好很好?”都不行,所以在每次活動之前,我都要在心里多次的想,我把話怎么說大家更明白,把這個事怎么讓大家更清晰的了解。評課老師們研討的時候,我思想飛轉,我有什么更深的理解能讓大家眼前一亮,讓大家能夠深入領會每次聽課評課的深度。所以我覺得成長是逼出來的`。

  怎樣帶動團隊教研能力的提升?張志偉老師的講座真是“及時雨”。聽了張教授的教研活動開展過程的案例,我收獲了一些直接可用的方法,比如教研先從“分享自己的教學故事”開始,既能讓大家有話可說,又能發現問題,展開對問題解決的思考,總結經驗規律,這個方法我會馬上運用在下次的教研活動中。

  教研活動的開展,還需要我們根據實際情況做創新的研究,用心思考活動如何開展才能有效。不做流于表面形式的教研,只為所有教師通過教研有收獲有提高。

  三、印跡怎樣留才能看見

  “人過留名,雁過留聲”,我覺得我們教書也要留印跡,在講臺上留下了幾十年的足跡的同時,還能留下點什么呢?希望留下幾篇好作品,留下一點教研成果,當我們離開講臺的時候,能看到自己的回憶,為自己而驕傲。但是不容易啊,任重道遠!

  趁我們現在還站在講臺上,努力思考和總結,留下我們教學路上成長的印跡,這樣也能“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了。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8

  為期兩天的XX市小學科學、品德與生活(社會)鄉鎮教研員培訓已圓滿結束,這為每個教研員業務素質的提高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學習機會。通過參加這次活動,我受益匪淺,陳大偉教授的講座;每位授課教師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和精湛的教學藝術以及徐文達主任的“讀書 寫作”報告都在我的心里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下面就談談我的一點感受。

  學習期間,正趕上陰雨天氣,很多老師都是冒雨趕往二小,活動安排的也很緊湊。但沒有一個老師有怨言,一方面是與會人員的素質較高,主要的還是學習內容本身吸引了我們的目光,累并收獲而快樂著。

  本次所聽的幾節課優點很多,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體現課標精神,重視營造愉快課堂。

  通過觀摩六節展示課,感受到每位教師都是在努力體現新課標的要求。新課標指出學生的學習活動應該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現在的課堂教學不再是單一的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而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探究,師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課堂活動。我們看到每位教師都體現了這點――重視營造和諧、愉快的課堂。

  二、教師自身的良好素質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證。

  1、授課教師普通話標準,表達清晰,語言感染力強。教態親切,表情豐富,在課堂上能輕松,活潑,瀟灑地進行授課,富有藝術性。尤其是重視對學生的評價,讓學生的每次回答都能得到及時恰當的評價。

  2、善于利用多媒體等多種手段輔助教學,使孩子接觸到的知識更立體,更直觀,更生動。如張萍老師在《誰的本領大》一課中,用課件展示電路圖,讓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檢測器怎么使用。公緒蘭老師在《螞蟻》一課中的圖片應用,比實物更加清晰。三節品德與社會課更是借助視頻給學生以強烈的視覺沖擊。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這些課中,每位教師都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使用了現代信息技術,這些現代技術的應用,突出了教學重點,同時突破了難點,提高了課堂效率。

  3、體現主動性學習,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

  在教學設計中,教師重視孩子的動手操作,重視孩子的手腦結合。要想真正的學好知識就是要學生們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那么動手操作就是孩子們最好的學習活動。李德英老師執教的《不愿做奴隸的人們》,課前就讓學生搜集了大量的學習素材,為課上的交流打下很好的基礎。三節科學課,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動手操作,自主探究,以合作交流的方式學習知識。很好的體現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

  4、上課時精神飽滿,充滿激情,教師的每一節課都是自己創作的藝術作品、都需要教師付出創造性的勞動,都需要教師的激情和智慧。教師的激情不僅可以感染和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學習主動性和參與意識,而且可以有效地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李德英老師執教的《不愿做奴隸的人們》一課,老師激情澎湃,給聽課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這幾位教師本身扎實的基本功。吸引了所有聽課者的眼球,課后聽到最多的就是某某老師的素質太好了,這種高素質帶來的積極性一面毋庸置疑,但也給我留下了一點思考,老師太強勢了,太過于表現自己了,是否從另一個方面弱勢了學生呢,幾節課聽下來,總感覺熱鬧有余,但感覺還缺點什么,學生真的喜歡這樣的課堂嗎?學生的表現機會是否在老師的強勢下,已經被壓縮了很多呢?我們追求的高效課堂好像不是這個樣子。盡管徐主任也指出研討課不同于優質課評比,但是授課教師卻沒有很好的落實這一點,想放手又擔心不好收,這種猶豫使得課堂本身有點意猶未盡。

  21日晚上的各縣區分組議課是本次活動的中心主題,我參加的科學一組的議課氣氛熱烈,在王鑫主任的引導下,各自發表了自己的見解,通過這次活動,也從其他老師那里學到了很多東西,我想取長補短、相互借鑒學習應該是議課的最終目的。聽了徐主任的“讀書 寫作-----教研員成長的階梯”報告,感觸很深,以前因為懶惰不愿及時記錄個人的成長過程,不愿意寫一些總結感悟。我想以后要改變自己,可能一開始會寫不好,但我會堅持下去。

  這次活動,留給老師們最大的“痕跡”應該是陳大偉教授講座中的幾句經典語錄,我也從中領悟了許多,“不要輕易剝別人的衣服”,這句話讓我認識到在評課時,要想讓別人接受你,首先要尊重他,只有在一個平等的平臺上對話,才能更好的讓別人接納你的見解。這需要我們很好的反思。“假如我來教”,一句簡單的話語很好的體現了這一思想,這種不帶強制的溫馨話語,應該是教研員所必備的。

  總之,要跟上時代的腳步,就要不斷學習。今后,希望能多參加類似的學習活動,使我能不斷地進步。就像徐文達主任講的那樣,一個教研員水平的高低就代表了一個地區講課水平的高低。這讓我想起了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這既肯定了教研員的指導作用,又是一種壓力,這種壓力必將激勵我們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從而促使本地區教師授課水平的不斷提高。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9

  培訓第三周,也是我們比較期待的有關評價和考試命題的專題講座,分別聽取了楊向東教授《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學業質量標準與考試命題》,方張松老師《數據驅動評價改革與教育教學改進》兩個報告。兩位專家高屋建瓴、鞭辟入里、同中有異,各有側重,互為補充,專業性都很強。他們均針對中高考評價、命題的改革提出了問題,指出了解決路徑;楊教授側重于學科核心素養背景下的考試命題中的問題和方法。方老師則利用大數據下的考試評價結果與教育教學的關聯,分析了其中的問題成因。

  兩位專家站位高,理論強,具有前瞻性。學習起來頗感吃力。但是,細細思考之后,這對于我們今后的教育教學是一次引領和啟發。現總結如下:

  一、考試評價的指揮棒已發生變化

  根據《高中課程標準》(20xx版)和中國高考評價體系(20xx年)的明確要求,看考試評價的改變:以知識點為目標為以核心素養為綱。由傳統的“知識、能力立意”向“價值引領、素養導向”評價的轉變。

  學業質量標準即學科核心素養測評,摘錄楊教授的理解就是:“修訂后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中的學業質量標準,是以學科核心素養為綱,整合了特定課程領域的知識、技能、方法或觀念,對學生學業成就的整體描述和界定。這種學業質量標準揚棄以學科知識點為綱,以識記、理解和應用為質量水平,轉而采用一種整合的、實踐取向的學業成就觀。

  首先,它強調的不是學科固定的知識和技能,而是特定學段結束后學科核心素養表現及其特征。每個學科核心素養都是在整合或重組學科知識,以學科特有的觀念、思維方式、探究模式應對現實情境中形成的。

  其次,學業質量標準提供了對各學科核心素養不同水平及其表現特征的刻畫。與知識技能的掌握不同,核心素養的每個水平都指向現實問題或任務的解決。

  素養本位的學業質量標準明確了各學科的育人價值和質量要求,系統闡明了學生在高中階段素養發展水平及其表現特征。像身高、體重刻畫物理屬性的水平一樣,特定學段的學業質量標準刻畫了該學段學生在學科核心素養上的水平。在設計學科核心素養測評時,要以學業質量標準為依據,確定考試命題的價值方向、理論框架和水平依據。”

  也就是說,以素養本位的考試評價取代過去的知識本位的評價。所以,我們的教育教學必須要及時更新理念,積極開展新的研究,與時俱進,方能順應時代所需。

  二、重建素養導向下的教學觀

  余文森教授曾提出:觀念是行動的指南,教學改革必須從改革觀念開始。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學改革首先必須確立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學觀念,這些觀念包括基于立德樹人的教學、基于課程意識和學科本質的`教學、基于學生學習的教學三大基本觀念。其中,基于立德樹人的教學,旨在解決為什么而教的問題;基于課程意識和學科本質的教學,旨在解決教什么的問題;基于學生學習的教學,旨在解決怎么教的問題。

  1、立德是前提,樹人是目的,培育健康完整的人是課堂教學的首要任務和根本使命。人,才是教學的共同對象。我們不是教語文、教數學,而是用語文、數學教人。這是培育學科核心素養必須首要確立的教學觀念。

  2、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意識而言,教師要有課程意識。教學意識是戰術,著眼于學生的眼前,注重一時的得失;課程意識是戰略,面向未來,注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教師的課程意識是一種教育的專業意識,是教師教育思想觀念的核心,是教師教學行為和教學活動背后的“假設”和依據。教師教得好≠學生學得好。從深層次的角度來說,教學改革之中的存在的各種問題就是緣于教師只有教學意識而沒有課程意識。所以,教學改革的必要前提就是確立正確的課程意識,教學改革唯有進入課程層面,才有可能取得實質性的突破。

  3、學是教學的出發點、落腳點,教學的中心、重心在學而不在教,教學應該圍繞學來組織、設計、展開。檢驗一種教是不是好的教,就是看它是不是有助于學生的學。所以教學改革要正本清源、回歸初心,要以學習為中心來重建教學體系和模式。為了構建真正意義的學習中心課堂,我們在教與學關系的具體操作上要變“先教后學、以教定學、多教少學”為“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少教多學”。

  三、閱讀能力的提高必須要高度重視

  方張松老師深入為我們解析了當前學生閱讀能力不足的問題。這一點,大家都深以為然,但是,實際生活和教育教學中,閱讀能力這個問題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也沒有采取有效的對策與措施。那些靠刷題提成績的方法,是不能夠提高閱讀能力的。方老師還給我們指出了具體的方法:買書,讀書。還針對怎樣讓孩子看書的問題,具體進行了講解。出門帶書的習慣,經常去圖書館、新華書店,記下孩子的疑問。如何進行讀書的任務驅動,評價問題。

  我們縣教體局大力實施的“書香家校一體化星級建設”項目,真得需要我們所有教育人的共同關注和積極實踐。不僅是小學生,我認為,中學生更需要來參與這個項目。讀書,會使知識得到豐富,讀書的過程就是提升個人修養的杰作。一個人,當他熱愛閱讀,內在的精神就會純凈如水,外露的氣質自然而然的讓人感到舒適,淡雅。

  學生有了知識和能力,有了素養的提升。我想,無論什么樣的考查方式,都會從容應對的;有了素養,孩子們也才會更加自信、樂觀;也定會獲得一個幸福、充實、美好的人生。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10

  短短的幾天的培訓學習,我感受頗深,縣里為我們搭建這次學習與交流的平臺,有幸聆聽了海南省教培院的陳夫義、周積昀兩位院長及縣培訓學校各位領導的學術報告,使我茅塞頓開,受益匪淺。

  坦白地說,我是第一次參加教研員培訓學習,對我來說,一切都是新的,對教研員的職責認識還模糊不清。這次學習,使我了解了教研員工作的宗旨,教研員的崗位要求,在新時期里,教研工作如何適應教育發展的要求,怎樣有效地推動教育基礎改革,促進發展等等。使自己找準了角色,找準了位置,明確了責任,明確了目標。可幾天的培訓,我卻茫然了,感覺到心頭的壓力很大,也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一個老師到一個教研員的'差距!教研員是教師中的教師,是教學中的評價者、監督者、管理者、研究者,是教學改革的帶頭人,肩負著教育的重任。我想:自己要成長為一名教研員,還要不斷地學習,向專家學習,向同行學習,向有經驗的教研員學習,并注意與自身的工作聯系,活學活用,逐漸豐富自身的實踐經驗。

  這次培訓是短暫的,但是留給我的記憶與思考是永恒的,我將以自己的不足為起點,讓“差距”成為自身發展的原動力,不斷梳理與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斷成長,為使自己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教研員而不懈的努力!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11

  4月20日,作為一名旁聽者,我有幸參加了在沂水三小舉行的市小學語文教研員培訓會。在這次會議上,我欣賞了三位骨干教師執教的三屆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公開課,聆聽了三位教研員對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策略的解讀。這次培訓,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內容豐富,為一線教師指明了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我雖然只參加了一天,但是受益匪淺,有三點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課堂教學導入自然,充滿情趣。

  三位教師執教的課型雖然不同,但他們的課堂設計都從兒童生活的實際出發,貼近學生認知水平,尤其是導入新課這一環節,極大地吊足了學生的“胃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如顏廷華老師向學生提出了一個類似“腦筋急轉彎”的問題:樹上停著10只鳥,開槍后還剩幾只?只要你能自圓其說就行。問題一出,學生立刻活躍起來,紛紛舉手回答。有的說還剩一只,有的說還剩兩只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答案和理由也合情合理。這一舉動一下子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為后面師生、生生間的交流打開了局面。

  再如來自費縣的曹麗老師,在介紹自己時,采用了猜謎語的方式。“一支曲子吹到日落。你們猜猜我姓什么?”在學生答出“姓曹”后,她又說:“我來自哪里呢?我出個歇后語大家猜猜吧。一斤豬肉包一斤餃子”學生立刻思考起來小學生喜歡猜謎語、做游戲,而這兩位老師深諳此理,一出場便用富有情趣的問題吸引了學生的耳朵和大腦。

  二、多媒體得到恰當運用。

  無論是三位教研員對教學策略的.解讀還是三位教師執教的公開課,多媒體和現代信息

  技術都得到了恰當運用。老師們生動的話語配上設計精美的課件,可以說是錦上添花,讓課堂中有些倦意的學生精力高度集中,思維更加靈敏,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課堂教學效率得以提高。事實證明,現代信息技術集圖、文、聲、色、像于一身,能把抽象的東西變得直觀形象,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更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看著臺上老師熟練使用多媒體和課件,我非常慚愧:作為一名青年教師,不變革課堂教學手段,不積極學習使用先進的教學設備,怎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怎能得到學生的喜愛呢?

  積極學習現代信息技術,不斷豐富教學資源,應成為廣大教師尤其是農村教師的必修課。

  三、教學觀念要與時俱進。

  在這次會議上,市教科研中心的陳中杰科長在講座間隙說的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如果你覺得課堂上學生熱烈討論問題是一節成功的課的標準的話,那就說明你的教學觀念落后了!至少落后了一年!

  學生熱烈討論問題不是一堂好課的標準?!初聽此言,我不禁有些詫異:學生討論熱烈,不正好說明學生積極性高、教師指導有方嗎?細細回味,方才明白其中真諦:如果學生討論的是一個難度不大的問題,討論的再熱烈還有必要嗎?如果問題是教師提出來的,那為什么不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呢?平靜的思考比熱烈的討論更有價值!一位哲人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十個問題更重要。由此看來,陳中杰科長遠遠走在了我們前面

  過去的課堂教學評價過多重視了表面,現在的課堂教學評價無疑返璞歸真,多了積分理性和思考。

  在這次培訓中,幾位執教教師舉手投足無不流露出大家風范。他們那精彩的話語、富有個性的教學設計讓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前進的方向,讓我悟到了上好語文課的精髓,讓我學會了更加理性地看待自己的課堂教學。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12

  本周的兩個講座,是馮衛東和張志偉兩位老師就教學論文寫作、教研活動組織兩個話題展開的。兩位老師既現身說法,又用大量的案例來闡述自己的觀點,所講授的路徑和方法實操性很強,均針對在一線教研活動的開展和教師論文的寫作中存在的最實際的問題,所以,讓人感覺有很強的啟發性和指導性。

  聽取了報告,我想到的是:“教”和“研”如何相濟?教師的“學”和“思”如何同行?

  反觀我們當前的教研活動,教師的參與熱情不高,活動實效性不強,為了完成“活動”而活動,何嘗不是張志偉老師所說的“叫”研組長叫人來,坐在一起東拉西扯,拍個照片,填個記錄,萬事大吉。教師無功而返,怨聲載道;教研組長無計可施,滿腹牢騷。我們都看到了這個問題的存在,也就是停留在說說現象,擺擺問題,至于該怎樣去解決這個問題,張志偉老師給我們列舉了具體的案例,傳授了解決方法。

  我認為最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引領參與者的思考?

  首先,要不要思考?法國著名思想家帕斯卡爾說:“一個人不過是自然界一只最脆弱的蘆葦,但這是一只會思考的蘆葦,人因思想而偉大。”一個人是高貴還是平庸,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其思想的高度決定的'。在今天,我們已經處在“信息時代”,處在“知識爆炸”時代,客觀上對每個人的思考能力提出了挑戰。

  作為教師,面對著世界上最為復雜的對象,我們應該讓自己成為一個熱愛思考、善于思考的人。這樣,才能培養會思考的學生,凡是愈有思考能力的孩子,求知欲望就愈強,終身學習的能力就愈強,創造力就愈強。這種能力,使他能夠與時俱進,備受社會的歡迎。

  其次,組織實效的活動,引領參與者的思考。活動主持人是培訓活動的設計者、促進者、引領者。組織者做好三項重要工作:活動前的過程規劃,活動中的點評推動,活動后的反饋跟進。以比賽來促進教師水平的提高,以賽代訓,把折疊的過程展開。

  最后,學會寫作。馮衛東老師稱之為讓“好課”成為好“作品”。為我們講述了三條路徑:路徑一,創新“做課”精彩寫(創意地做),既做行者,也做作者;路徑二,推開“微窗”有景深(敏銳地看)。關注課堂中稍縱即逝的細節,讓線性時間空間化,著眼于課堂,緊抓細節,生成方法,有一點引發深度的思考;路徑三,主張催放花滿樹(聚焦地演)。教師要有自己的“教學主張”,歸納規律,由課例—課理—課例,寫改課的具體內容,修改背后的滲透的思想,基于敘而反表議,達到理性提升。

  張志偉老師也提到,課堂里有許多故事,故事里有深刻道理,把道理想通,想通了道理就是進步,寫出來就是論文。同樣的,每次教研活動也是有許多東西可以總結提升的,從點上進行突破。

  綜上所述,教師不僅成為一個善于思考的教師,還應成為一個善于書寫的教師,這應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發自內心的自覺追尋。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13

  “學習”一詞,在本次培訓學習中出現頻率比較多的一個詞。不管是從專家的講座中,小組討論中,還是研討交流中頻頻提到。給我的感觸很大。

  常言道:“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因此學習對于教研員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陸云老師在“注重專業素養、文化底蘊”中要求教研員加強讀書、積極反思,“為了理念而讀書”。李家棟老師的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教研員,就要“加強修養,重視學習”。 鄧文珍老師也要求我們教研員“能吃苦耐勞,潛下心來看書、學習”。

  邢益寶老師認為教研員不但要讀書,并且讀的書量要大,只有書讀多了量變了才能導致質變, 質不變,是因為因為量不夠大。

  是啊,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我們所處的環境也發生著重大的改變。由原來的工業經濟社會發展到今天的知識經濟社會,知識在不斷的創新,老化加速。據調查顯示,一個人學習過的知識,如果每年不能更新7%的話,那么這個人便無法適應社會的變化了。而每個人都遭受著知識半衰期的困擾,據了解一個工程師知識的半衰期是5年,一般技術人員的知識半衰期也只有7年。也就是說,如果不繼續學習,那么5年后這個工程師將面臨被淘汰的危險。而一般技術人員7年后也將面臨這樣的命運。所以學習要實行社會化、終身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充實自己,讓自己與時代同步,才不至于被時代所淘汰,搞教研亦如此。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14

  擔任教研員一職,屈指一算已有一載有余,但每次開展工作總是覺得力不從心,無從下手。想想這也許和自己的業務水平有關吧。通過本次培訓學習,我們有幸聆聽了省內外專家有針對性的專題講座。讓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覺,廣西教育學院教研部陸云老師的《教研創新與教研員的專業發展》為我們教研員找到了角色定位,他深入淺出,擺事實、舉案例為我們為教研員的專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山東省教學研究室李家棟老師在《怎樣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研員》的講座中給我們留下了許多觸動,開啟了心靈之門。

  1、故事啟發。開講伊始和結尾的兩則故事,故事雖小,但寓意深遠,他為我們揭示了,教研員要像《人生如水》中的水那樣具有柔韌性,盛進什么容器就是什么形狀,能適應環境,善于改變環境。要像《谷倉里的金表》里那小男孩那樣堅定執著,滿懷信心,摒棄浮躁,排除雜念,靜下心來,才能聽到"嘀嗒"的金表聲,才會找到教研碩果這塊無價"金表"。

  2、理論支持。

  李老師對教研員的另一種詮釋是:教研員是老師的老師。所謂老師也就是"師傅",要成為"師傅"首先要"功夫"超群,技壓群雄,能獨擋一面;其次是德高望重,只有這樣才能服眾。所以作為一名教研員來說想成為老師中的老師,就要做到:

  一,加強修養,不斷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增加威信度;

  二、重視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和專業素養;

  三、做好職業生涯規劃促進自身專業發展,防止自己職業倦怠;

  四、積極開展課題研究,探索總結教育規律,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研究能力。只有不斷地研究、探索、總結、反思、提高才能更好地服務于學生、服務于學校、服務于老師;

  五、創造性地開展教研活動,不斷提高自身的組織與創造性能力。只有這樣做,我們才能成為"師傅",成為一名優秀的"師傅"。否則,就如陸云老師所說:"我拿什么來征服你,我的老師?"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15

  我認為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社會各界都在提倡給學生減負,不能占用學生的休息時間,向課堂40分鐘要效率,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要研究的課題,把老師和學生都從題海和加課中解放出來,讓教師快樂地教,讓學生快樂地學。

  一、王主任就如何構建高效課堂進行指導

  在教學實踐中,課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難題。課堂的低效能導致學生厭學和教師厭教。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不少教師都在探索構建高效課堂的途徑。那么,究竟什么是高效課堂呢?如何構建高效課堂呢?就是王主任講的10個構建。從教師角度來說,高效課堂應具備:

  1、教學目標的定位

  2、教學環節的精心設計

  3、突破教學重難點的有效途徑

  4、師生互動平臺的構筑

  5、教學手段的選擇運用

  6、達標練習的設計與落實

  7、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

  8、恰當的身體語言

  9、對學生的鼓勵性評價

  10、合理的板書設計。

  從學生角度來講,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兩個條件:一是學生對教學目標的達成度要高。二是在實現這種目標達成度的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參與并積極思考。從這個角度來說,高效課堂就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課堂,是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

  二、八個精心

  1、精心備課

  2、精心上課

  3、精心進行作業教學

  4、精心組織考試評價

  5、精心指導學生課外學習與生活

  6、精心進行教學反思

  7、精心制訂教學計劃

  8、精心開發課程資源。

  讓我們的課堂更精彩。總之,我覺得不管當教師還是當教研員都要有實干精神;要有揚棄昨天的改革熱情和創新精神;為振興沂南教育出一分力。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05-19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 03-10

小學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08-12

教研員培訓心得05-08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15篇03-18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15篇)04-26

語文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04-16

小學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8篇03-09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匯編15篇05-08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合集15篇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