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_黑人又大又粗又硬XXXXX_欧美疯狂做受XXXXX高潮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

時間:2022-02-28 14:28:05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7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寫一篇讀書心得好好記錄一下了。到底應如何寫讀書心得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7篇)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 篇1

  近期,我閱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讀完以后真的覺得這是一本值得我們一讀的好書。書中的建議和勸告看似淺顯,實際上是蘇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涉及教師經常遇到的問題。書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體會,把枯燥的觀點闡述得生動、明白,讀后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每一條建議都有益于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它可以作為一面如何做人的鏡子,給人以啟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養人的教科書,給人以借鑒。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品味、反思,也給處于教育前線上的我們指引了方向。下面談談我的幾點體會:

  一、心存博愛,永不言棄

  優秀學生是相似的,而當你面對那一個個千差萬別的差學生,他們一旦出了點小問題,我們總習慣先對他們進行批評、教育,懲戒地……然后再對其講道理,進行原則性的指導。其實處罰和枯燥的說理不能觸及后進生的靈魂,反而拉大了老師與后進生之間的距離。

  我班上的文同學平時屬于活潑好動,管不住自己又經常會招惹別人的小孩,開學初期我就已了解到他的這些情況,我抱著滿腔熱情試圖感染他,改進他。然而收效甚微,他也時好時壞,犯錯不斷,我也曾想到過放棄他。但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段話,“一個好的教師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于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他告訴我們每個老師:那些特別的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就會充滿希望。我們不能放棄,絕不能放棄。從這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其實文同學他也想和同學們成為好朋友,也想在老師面前好好表現,只是不知道該如何和同學相處。也確實調皮好動,管不住自己,我如果一味地只盯著他的缺點,看不到他的任何優點,我只會越來越急躁,后來我意識到了這一點。慢慢地我放平心態,不再用慣用的口氣和他說話,有時還會表揚他做的好的地方。對他的要求盡量細化,一小步一小步的來。平時有時間就和他談心。是啊,只有真正走進他的心靈,才能觸及到他,對他應該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溫暖,才能讓他慢慢地成長!作為一名教師,很少人不愛自己的學生。但是,在教育中,盡管有時我們為他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可他們并不領情,甚至常常事與愿違,收到相反的結果。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把他當做一個平等的人來對待,其實孩子也有自尊心。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在教師關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導才能成為教育,就本質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關懷學生。我們要讓學生經常看到自己的成功,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獲。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還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是可造之材,找到了合適的教育方法,就不會有永遠的后進生。在他的眼里,這世界上沒有永遠的后進生,每位學生都有他獨特的地方,都有他可塑造的一面。所以他對后進生從來不放棄,而是竭盡全力、想方設法地研究學生特點,進而尋找到幫助學生的方法,最終讓他們“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而我們呢,提高不了后進生,便抱怨他們,甚至是放棄他們,讀了此書我有了方向,想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素養就一定要多閱讀教育理論書籍,想要幫助后進生就一定要結合所學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教學經驗去研究學生。兩者相結合,就會在教育工作中尋找到工作的成功與樂趣。

  二、轉變角色、教會思考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思考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越是善于把學生的思維活動賦予解決問題的性質,學生的智力也就能越積極地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學習中的阻力和困難也就越清楚,從書中我也深深地領悟到,我們教師要重視自身角色的轉變,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當有些知識在學生中有人了解,有人不懂時,教師的最佳角色就是活動的組織者、協調者,讓“知道的人講給不知道人的聽”。愛因斯坦也指出:“教師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勵學生去實際行動。”因此,我們應通過建立合作學習的共同體,讓學生在心與心的交流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盡管他們的語言很幼稚、很可笑、甚至不完整,但他們傳達的思想卻是一致的,只要教師不時地矯正、提升,教學的效果應是十分明顯的。唯有這樣,我們才能“找到孩子最佳的學習方式”,才能更加正視“教師的身份”。學習上存在困難,首先是兒童不愿意動腦筋,將學習當成一件苦差事,確實,學習是要付出一定的代價的。“無論一個兒童感到如何困難,他都應當學會思考。應當使書籍成為他的快樂的源泉。語言應當進入他的精神世界,成為他個人的財富。”學習落后的兒童,我們在幫助他們時,不是直接給予他答案,而是一步步引導他去自己尋求答案,使他學會思考。

  三、加強閱讀、提升素質

  書中有這樣一條建議:“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閱讀對老師和學生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老師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需要大量地閱讀書籍,學生想要改變學習狀況更需要大量的閱讀。閱讀是一切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銳,教師書讀得越多,掌握的教育教學的方法就越多,思維開闊了,在工作中面臨的各種困難就有辦法解決了。所以作為教師,我們自己要有廣博的知識,創新的思維。然后才能教出具有廣博知識,能力突出的學生來。為了孩子們的一生發展,也為了自己能夠游刃有余、開心工作,讓我們來閱讀吧!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 篇2

  教師,一種很特殊的職業。說它特殊,因為他的工作對象是人。怎樣做呢?蘇霍姆林斯基的《給老師的建議》,給了我們答案。其中,書中對于課堂45分鐘的表述堪稱經典。

  書中提到“怎樣讓自己在課堂四十五分鐘內最有效的發揮——我的學生能有最大的收獲——不僅僅是知識的接受,還要有學習的熱情、有主動學習的渴望、有探究學習的能力以及有提升內心世界的愿望。

  (1)課堂的四十五分鐘之前,我應該怎樣做呢?以下這些問題——“這節課我要教給學生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難教的是什么?學生最易接受的是什么?最難接受的是什么?”“我應該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求知的渴望?”

  “我的數學設計是否合理、完善,還有沒有更好的設計方案呢?其他老師又是怎樣設計的呢?哪一點是值得借鑒的呢?別人的為什么好呢?好在哪里?”“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滲透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有一個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發生突發事件,我有什么應變措施呢?”……我都應該認有效地真對待,作好充分的思考與準備,顯然這一步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努力,但是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關系到我的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作好這一步,是至關重要的,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2)課堂的四十五分鐘之間,是我開始展示自己才識的時候了。所以我首先要在精神面貌上作好文章。當一個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給自己帶來信心,也可以鼓舞士氣。當我開始進入角色時,依據教學設計進行講學,那是必須的,但我不能死抱設計而不知靈活應變。我還要仔細的觀察我的學生,從他們的眼神、表情、聲音和動作,來判斷自己的講本課情況和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快速評價這是否與預期效果吻合。經過大腦的快速運轉之后,及時適當地調整我的教學設計。學生是否專心上課,精神狀態是否良好,直接影響到我的教學效果,所以,當學生士氣低迷時,我應怎樣鼓勵他們;當課堂氣氛沉悶時,我又應怎樣調動氣氛,讓大家活躍起來;當學生情緒高漲時,我又應怎樣正確引導他們;當學生提出了奇怪的問題,我又難以解答時,我又應該怎樣做;當我的教學設計與學生實際不吻合時,我又該如何改進;當個別同學故意搗亂時,我又應該怎樣做呢;當學生犯錯時,我又能否輕松有效地教育好這一學生;我應該怎樣提升我的人格魅力呢?……總之,我的課堂應該有一種協調、融洽、輕松、互動的氣氛,在這種氛圍下,給我自己、我的學生最大的空間——教學的、學習的、思考的、創造的、自由的——以達到一種共同的進步。”

  作為教師,充分利用好課堂的45分鐘,達到教學的最大化,實現高效課堂不過如此。一堂課,關鍵是確定好本節課的課堂目標,學生通過預習課文,完成問題生成單;課堂上,學生小組合作,輪換代表發言,完成問題;接著集中師生智慧,進行問題拓展提升。他們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到拓展延伸,符合人們對新生事物的認知規律。

  在高效課堂的進行中,我發現一些問題,覺得“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要得以順利地進行,班級人數不易過多,否則易流于形式,造成分組討論亂哄哄的局面;學生學習水平差異不宜過大,否則差生愈差,聽不懂課程講解,優生愈強,只是學科帶頭人在唱獨角戲,造成兩極分化;這種課型也適合年齡大些的學生,有一定的學習能力,組織能力。教育環節上更注重家庭教育的配合。

  教育是一門藝術,不拘泥于某一單一的模式,傳統講解,快樂教學,高效課堂,相互交叉借鑒,取長補短,摸索出一條切合自身實際的教學道路。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 篇3

  在暑期期間我潛心閱讀讀了鄭杰老師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感受很深,在新課程的理念下,要全面提高教師的素質,就必須要認真地學習新的教學觀念,改變傳統的教學觀點,正如鄭杰老師說的:“教師要有一桶水,教給學生一杯水還不夠。”要不斷的看書學習,給自己充電。充實自己,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學校、家長對教師要求高,對學生的期望高。而學生又自己卻無所謂,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應該怎么做教師?這是我們經常談論的話題。有時我們自己都覺得茫然,束手無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學生。閱讀《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后我受益非淺。縱觀全書,我將一些讀書體會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做一個真實的人,敢于露拙也敢于表現自己。無論我們多么優秀,和幾十個學生比起來,我們不如學生的地方實在太多了,學生在某個方面的知識可能遠比我們豐富的多,這是個事實。由于傳統的師道尊嚴,我們有時候不好意思在學生面前露拙。殊不知,這是一個誤區。其實,學生也很清楚,老師不會的東西多了,對高中生而言,他們已經不再象小學生那樣認為老師無所不知。所以老師如果在學生面前假裝什么都懂,反而給學生以假的印象。反之,如果老師在適當的時候哼上一曲,可以調走得找不著了,在適當的時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著明顯的破綻,在孩子們哈哈一笑中,讓孩子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你,一個有血有肉的你,一個和他們一樣在許多方面有著這樣那樣不足的你,孩子們和你的心理距離一下子拉近了許多。另一方面,如果你在適當的時候慷慨激昂的來幾句演講,聲情并茂地來一段朗誦,不經意間很專業地評一下當天的球賽,讓學生眼前一亮:原來我們的老師還有這么一手!學生對你的好感馬上激增。總之,讓學生了解一個真實的你!

  二、做一個有情趣的老師,他的生命質量才是高的,也才可能得到學生的親近。誰也不愿意與一個索然寡味的人去和諧地溝通。誰也不愿意與一個遠離自己生活的人去溝通。三、做一個善于反省的人。文中有這樣一段話,“中國文化中有一個詞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包括我們的學生,包括我們教師自己,對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其實自身都有較全面的認識,但是真正會去反思還比較少。我們做為一名教師需要不斷地終身地學習。我們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總是說自己加強要自己業務與政治的學習。而實際上往往成為一種泛泛而談的“學習”。我們教師離不開終身的學習,一旦自己停止了學習,那么工作如同機械的運作,便毫無意義,沒有活力。鄭杰校長在書上論述:真正的學習并不是一個人關起來苦讀,或如古人那樣需要懸梁刺股地讀死書和死讀書。真正的學習借助于有效的表達和傾聽,他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并以開放的心靈容納別人的想法。他經常會自問和反思“為什么”,理性地分析并得出結論,然后他會和別人充分交流,并對不同于自己的觀點抱寬容和尊重的態度。而我們在學習時常常不考慮與人溝通并聽取別人的觀點,而無法超越自我的局限,或不能從錯誤中學習。這不是我們所應該學習的嗎?我認為,其實,我們并不是不在學習,每天教學在第一線,每位教師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們只要多一些討論,多一些表達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寫,這不就是我們身為教師最好的學習方式嗎?葉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要求教師學會反思,即強調教師從反思入手進行教育教學研究。教師在自我進修、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用教育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教學實際問題,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促進自身能力的發展。對于教師來說,反思是一個積極的思維活動過程,同時也是積極的行為改進過程;讓教師自己承擔起學習和能力提高的責任,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具有學習的主動權和自主權。這又是一個不斷的自我監督、自我調節、自我激勵、自我強化的過程。反思是教師成長和自我發展的基礎,教師從經驗中學習,在反思中成長,這正是反思的理論支點。教師從自己的實際教育教學活動出發,發現分析其中的問題,并通過教師之間的合作討論來探索改進教育教學的途徑。這是充分發揮了教師自我導向學習和自主改革教學的積極性的有效途徑。

  三、教師要把自己看作是服務者,把師生看作平等的個體。中國自古尊師重教,學生對老師有敬畏之情,有些教師便自以為高高在上,學生固然該尊敬教師,教師也該體恤學生二者于人格上是平等的,教育是一種特殊的服務,是一種精神性的服務,如此看來師生間早該建立起平等的關系。每個人在不同的崗位上為他人提供服務,沒有一個人有理由利用手中的職權對他人吆五喝六指手畫腳。所以教師要真誠關愛學生,學生是教師嘔心瀝血培養的對象,也是教師最偉大的成就,只有真心實意地關愛學生,才能培養出真正優秀的人才。素質教育下優秀學生的評判標準已不僅僅局限于成績,各方面的人才都是未來的國之棟梁,因此順應學生的個性顯得十分重要,而我們的思維方式卻總要使豐富多姿的生命體凝固在統一的模子里,似乎只有這樣才算完成了用于衡量每個人的尺度,這才是教育的大忌啊!把性格各異的孩子放進一個模子里培養,既扼殺了學生的天賦也造成了人才的損失,允許多樣化的存在才能創造出絢麗的圖景。

  教師是一個光榮而神圣的職業,他肩負著孩子國家及全人類的未來,選擇作教師就是選擇了奉獻關愛與責任,就要為自己塑造一個公正博愛真誠的靈魂,做一個合格的靈魂工程師!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 篇4

  閑暇時間,在圖書大廈里看書時,發現了這本由朱家雄教授主編的《給幼兒教師的建議》一書,買完回家仔細的看完了,正如序言里所說的,“這是一本幼兒園教師親切、可讀、實用且有益的書”。

  《給幼兒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一共有七輯,分別是:向孩子張開你的懷抱;讓孩子愛我們;聽孩子的話;擠一點時間來反思;做一個有協調能力的班主任;理解家長對孩子的愛;像熱愛工作一樣熱愛生活。分別從幼兒教師的師德、教育教學、專業成長和班級管理,以及家庭生活等各方面,收集了全國幼兒教師的一些案例、感受、體會和建議,然后統一編輯而成。書中內容包含了幼兒教師工作的各個方面。對于一名幼兒教師來說,具有很強的指導和借鑒的作用。

  《品讀“職業幸福”》是本書第一輯“向孩子張開你的懷抱”中的一篇文章,文章中有這樣問道,有人說:“幼兒教師是‘高級保姆,低人一等’,只是負責看孩子,負責他們的吃、喝、拉、撒、睡。”也有人說:“家有三斗糧,不做孩子王。”“當幼兒教師真的幸福嗎?”“當幼兒教師真的能實現自己的人身價值嗎?”看到這個地方,我不禁回想起了我剛踏入幼兒園的時候,也有過這樣的思想斗爭,甚至還想到過退縮和放棄。我想這也是現在每一位教師踏入幼教行業所要遇到的問題。書中作者給出了這樣的回答:“幼兒教師應該將幼兒快樂的成長過程視為自身生命增值的過程,從中享受奮斗與收獲的感動,要學會熱愛,要學會奉獻”。“幼兒工作的核心是愛”、“幼兒工作需要耐心、細心、誠心和責任心,需要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

  我認為,教師是一項平凡的工作,教師的職業幸福就是用一份愛,一顆心去獲得孩子的愛,贏得家長的心。這種被需要、被尊重、被理解和支持的體驗是幸福的。

  在第三輯“聽孩子的話”中有一篇文章叫《不可忽視的教學細節》。作者用實際案例《有趣的管子》詳細的闡述了什么是教學細節,如何去做好教學中的細節。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慎對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和流程,更應該關注那些看似簡單的細節問題。筆者還提出,細節能反映出教師的教育理念,體現教師的教學策略,因此,教師在設計每一次教學活動時,都要注重教學細節的預設,同時還要及時捕捉、利用精彩的細節。

  像這樣實際解讀教師教育教學方法的文章在本書第三輯“聽孩子的話”中還有許多。當我看到這個部分時,感覺書里所說的就是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許多問題,能給我帶來很多的啟發。

  以上是我對于《給幼兒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一個簡單的介紹。在看了這本書后,最深的一個感觸就是,這不是一本理論類讀物,也不是一本純實用類讀物,這本書介于兩者之間,可能對于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可能更有益,更切合其需要,從專業上來說,能促進幼兒教師的業務提升與反思,有益于教師的專業發展。是值得大家去閱讀的一本書。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 篇5

  成為一名幼兒園教師已經五年有余了,在工作崗位上經歷了許多的甜蜜,卻也有諸多的困擾,可是每份工作都不會有人來教你,只有自己親身去經歷、揣摩,才能體會到其中的滋味!

  在我看到《給幼兒教師的建議》一書時,眼前不覺一亮,可是又在那想,會不會又是一些理論知識呢?因為我需要的實踐的經驗,需要在碰到困惑時,從中取得一些啟示。

  《給幼兒教師的建議》目錄由七輯組成。

  第一輯中我喜歡里面的一篇小文章——愛可以這樣簡單,寫出了我的心聲。

  從事幼兒教育工作的老師們,有時會覺得自己就像個魔術師,面對不同的孩子,可以使用不同的教育當時來表達自己對孩子的那份愛。但在我們的工作中常常不乏來自同事的抱怨:“現在的孩子真是不知道如何去教育了,沒法再像愛過去的孩子那樣去愛他們,真累!”確實,老師們一天下來,有時用“身心疲憊”來形容一點兒不為過,但愛孩子就真的那么難嗎?答案是否定的。愛,也許是簡單的一個擁抱、甜美的一個微笑、輕輕的一聲問候。也許還可以更簡單!

  其實,我們很多老師都知道去愛孩子,可每次愛得卻有點急,急著讓孩子接受我們的愛。孩子年齡太小,尚未成人,他們各個方面的發展不全面,難于一下子把愛轉移到老師身上來。老師應給予孩子一定的空間,讓其慢慢地接受老師的情感。我們老師愛的面太窄,只愛“好孩子”,只愛孩子“好的方面”,難于接受“不聽話的孩子”及孩子發展“不完善的方面”。孩子接受教育就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不同的孩子將來在社會中的作用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能用同一個標準去要求每一個孩子。即使同一個孩子,他各方面的發展也不是同步的,我們老師要做的就是使其在各個方面都有所發展,而不是以各個方面都優秀的標準來要求他。再次,我們的教育目標太高,缺乏針對性。孩子的發展水平不一樣,我們的教育目標也應該不一樣。如果我們的教育目標缺乏針對性,就會早場目標與實際的脫節,難于讓孩子接受,更難于讓孩子愛上老師。

  成功學家戴爾·卡耐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臉上的表情比他身上穿的更重要。”那些成功的人,哪個不是對工作本身充滿興趣與狂熱?而那些一開始工作就板著臉,好似痛苦莫名的人,到頭來沒有一個是成功的。

  可見,成功的奧秘來自微笑。微笑是人間的花朵,它芬芳動人;微笑時生命的綠洲,它清新怡人。幼兒教師每天面對的是天真、活潑、靈動、可愛又充滿幻想的孩子,他們幼小的心靈更是需要微笑。

  孩子的認知是感性的,他們不會從品德、行為等方面去評價一個人,往往僅從一個人的外表便直接得出結論。不管你學歷高低,不管你是不是名師,只有當孩子感覺到老師是喜歡自己的,他才可能向你敞開心扉,展示出他心中的秘密,接受你的教育。

  我們班梁凌菲小朋友是個很聰明的孩子,只是她的確也是個很愛動的孩子,有時她會把她的腳放在椅背上,有時大聲地與小伙伴說話,上課中總要被打亂幾次,但只要她仔細聽,每次的回答也都能說到點上。所以我對她比較嚴格,記得有一次與她媽媽交流時,知道現在的她還在讓爸爸喂飯吃,就覺得很驚訝,后來才知道,原來是爸爸一直想要主動喂她吃,并不是她愿意這樣做的,她媽媽還說,女兒在家里說,她喜歡笑起來的余老師···

  看來,在我們心目中,愛她就對她嚴格不一定是對的,也不一定能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苦心,微笑的老師,才是孩子最喜歡的老師!

  我覺得我又該反思了。是呀,雖然是老師,可我們卻一直在不停地學習著,在反思著。

  我們的容貌是天定的,明眸皓齒、面若桃花,那是上天的恩賜,誰都不能強求;我們的品味是自主的,高雅脫俗、卓然優雅,那是我們的選擇,誰都可以做主。那么我們也可以選擇微笑,因為連蝸牛都知道,微笑也是禮物,可以送給朋友,讓大家一起快樂!

  作為幼兒教師,我們還要做到言行舉止健康、高雅、自然,待人接物真誠、熱情、謙恭,儀容整潔、美觀、得體,這些都是對于教師個人修養的基本要求。在懵懂的孩子面前,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時刻影響著他們的行為方式和價值觀。也只有我們自身不放棄對于正直、正義、寬容、進取、勤奮、豁達等等高尚品格的追求,才能以身作則,為孩子率先垂范,真正做到為人師表、教學相長。

  與此同時,我們還需要不斷提高文化藝術方面的修養。比如,提高了文學方面的修養,談起話來就有內涵,使用語言就會文明、優雅;提高了美學方面的修養,便能了解色彩的搭配,提高審美情趣,穿著打扮自然會更得體;提高了音樂、舞蹈方面的修養,舉手投足、聲音表情燈都會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一種美感。

  我相信,只要付出,就一定會有收獲。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時相互的,愛更是相互的。我們平等地、友善地、真誠地愛孩子,孩子也一定會給予我們同樣的愛。只要我們熱愛這份職業,它也能帶給我們無限的驚喜與喜悅!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 篇6

  書是人類的朋友,也是無聲老師。作為教師的我們應先做好“讀書人”才能做好“教書人”,讀書能讓我們成為優秀的教師。我讀了書中的一百條建議后,有撥云見日之感。作者從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出發把教育孩子的好建議向我們娓娓道來,不僅給我排解煩惱,為我指點迷津,還給我教育教學的好方法,受益頗豐。看來,讀書能促進人思維的發展,能讓人靜下心去思考。讀書能讓我們教師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成為真正有品位的教師。讀一本好書,猶如品嘗一杯美酒,讓人回味無窮;猶如品嘗一杯清茶,讓人心曠神怡。

  本書安排的四個部分:“教師作為一個完整的人”,“教師作為一名稱職的員工”,“教師作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教師作為一種自由職業”。四句簡單的話就闡述了教師的本質。在我們的教師隊伍中,絕大多數教師都是很平常地走完了自己的職業之路,默默無聞,精神固然可佳,但是“蠟炬成灰淚始干”并不應該成為我們教師職業精神的寫照。我們應該追求的職業精神是,照亮學生的同時,也要照亮自己。

  教師首先是一個完整的人,他們應該有自己的精神空間,也應享受生活這樣的觀點就把教師從“神圣”的位置上拉了下來。教師不可能人人成為“圣人”,也沒有那個必要。要做一個成功的教師,必須學會做一個成功的普通人。

  教師還應該是一名稱職的員工,在工作中,我們要學會做“減法”,要減掉壓在我們身上的重擔;我們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我們要學會團結協作不要總給自己罩上飄渺虛無的神秘的光環,我們要像一般單位里的員工那樣,先學會做一個稱職的員工,這是事業成功的保障。

  教師必須成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教師要有理性,這是我們的工作與其他工作最大的區別;教師要有理性,必須“從四十分鐘里榨出油來”,提高教育效率,教師應該是理性的,理性的教師才是優秀的教師,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事業做好、做大、做強。

  我們應該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教師要成為一種“自由職業”,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形成自己的風格,你才能成為教育職場的“稀缺資源”;教師要“傾聽自己的聲音”,這些聲音在告訴我們:學校教育不僅為著每一個學生的人生,而且也同樣為著每位教師,我們和學生一起共同學習,共同創造著幸福的每一天。

  書到用時方恨少,而每一本書都是精神財富,《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這本書確實值得一讀,尤其是從事教育的工作者們。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 篇7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蘇霍姆林斯基專為中小學教師而寫的。書中每一條都談一個問題,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既有生動的現實作為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論給予合理的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它讓教師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學生該這樣教。

  在看過《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之后,帶給我極大的啟發和深深的感觸,他精練的語言、閃光的思想,針對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作為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的蘇霍姆林斯基的確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教育實踐鼓舞著千百萬教師。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寶庫中的瑰寶。

  “不要用硬性規定的計劃來束縛兒童,讓他們去仔細地看看各種事,并且看個夠。”這段話提出給兒童自由支配時間的重要性,因此,我們要教會學生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在每一步路上,學生的面前都可能展現某種新的、未知的東西,這東西使他入了迷,占據了他的全身心,他不僅顧不得想別的事,就連時間的流逝也感覺不到了。有時一個成年人,也會被某種有趣的東西所迷住,我也很難擺脫那件使我入迷和使我得到滿足的事。可是,在我的下意識的深處,卻有一種思想使我不得安寧:我還有工作,誰也不會替我把它完成的。這種來自下意識的信號,會幫助我控制時間的利用。而學生還缺乏這種控制力,所以他會忘記時間。應當教給他怎樣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這時就要做到不違背兒童的天性,教給學生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要盡量做到讓有趣的、使學生感到驚奇的東西,同時成為學生的智慧、情感和全面發展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東西。換句話說,應當使學生的時間充滿使他們入迷的事,而這些事又能發展他們的思維,豐富他們的知識和技能,同時又不致破壞童年的情趣。給學生提供自由支配的時間,并不是讓他們有可能愛干什么就干什么。放任自流會養成無所事事、懶散疲塌的不良習氣。所以,在平時的教學和課余時間要做一個有心人,盡量讓學生多做些感興趣的事,多組織安排一些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活動,使他們養成思考的良好習慣,從而發展他們的能力。

  “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書中第二十二條講到“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才會得到發展,他們的愛好、稟賦、才能、志向才能自愿地建立起來。如何讓學生喜歡數學這門學科,首先,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每一個環節,創設情境,從一上課就把學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使學生思維處于最佳活躍狀態,提高學習興趣,從而掀起一輪學習高潮。

  “應該讓我們的學生在每一節課上,享受熱烈的、沸騰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在新一輪教育改革中,新課程更關注和提倡創設情境教學,而恰當的情境能煥發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同策略來同化和順應新知,為學生進行主動學習開好頭。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有的放失的巧設懸念,創設問題情境,不僅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緊張和迅速的思維活動。教學中在設置懸念,創設問題情境時,教師一定要讀懂教材,讀懂學生,準確地把握好教學重難點,明確教學目的。只有這樣,才能把懸念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最終使學生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

  讀完《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后,我深深覺得教師應根據課的不同性質、不同階段,有機地創設不同的學習情境,給學生一片嶄新的、遼闊的發展空間,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感悟,使學生在充滿智慧和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和魅力。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 篇8

  多少位普普通通的教師都是在《給教師的100條建議》一書的陪伴下成長起來的,又有多少位名師在談及自己的成長之路時,會講述從這位大師身上汲取的教育智慧。他就是——蘇霍姆林斯基。

  蘇霍姆林斯基是蘇聯當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出生于烏克蘭共和國一個農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讀于波爾塔瓦師范學院函授部,畢業后取得中學教師證書。1948年起至去世,擔任他家鄉所在地的一所農村完全中學——巴甫雷什中學的校長。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羅斯聯邦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1968年起任蘇聯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1969年獲烏克蘭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功勛教師稱號,并獲兩枚列寧勛章和1枚紅星勛章等。蘇霍姆林斯基在從事學校實際工作的同時,進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論問題的研究,寫有《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帕甫雷什中學》、《公民的誕生》等教育專著,立志從教。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一個好的學校管理者,一定要有科學而明確的教育思想。校長不應該是“行政干部”,而應該成為教育思想家和教學論研究家,是全校教師的“教育科學和教育實踐之間的中介人”。他認為,教育思想應該以“如何促進人的發展”為核心,任何教育思想都應該來源于實踐,在充分吸收的基礎上再次加工創造,以“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或教育信念”。好的教育思想是教師集體智慧的結晶,一個優秀的學校領導必須是先進教育思想的創造者和教學工作的榜樣。他在學校管理上堅持民主的原則,采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將在教學和教務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匯集到一起,召集全校工作者共同討論,將結果凝練成學校的意志,再推廣到每一個學校工作者身上,成為他們身體力行的向導和學校認同感的一部分。恰如他所倡導的那樣,“領導普通學校的藝術就在于:用統一的教育信念把低、中、高年級的教師團結在一起,使他們共同關心學生的學習,使每個教師的個人創造像一條條永不枯竭的溪流,匯集成集體技巧、集體經驗的巨流。”

  每每細讀書中的段落,大師的教育智慧,都給我以深刻的啟迪。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人的內心里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想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但如果不向這種需求提供養料,即不積極接觸事實和現象,缺乏認識的樂趣,這種需求就會逐漸消失,求知興趣也與之一道熄滅。

  教育最終的目的是喚醒人,賦予人自我學習的能力。真正合格的大學生,不是從學校里學了多少知識,而是掌握了持續學習的有效方法。富蘭克林發現,培養一個人的自我學習能力。基本能力與知識的訓練至關重要。這些能力與知識,包括五個方面:

  一是語言表達能力,能夠于公眾場合,大大方方站出來,口齒伶俐而清晰,表達自己的觀點。還能夠不插話不打岔,精確捕捉住對方話語的要點。

  二是閱讀能力,會讀書而不死讀書。富蘭克林認為,書本上的文字,并不能夠表達撰寫者的思想,真正具有閱讀能力的人,要能夠讀出文字背后的人性邏輯。

  三是嫻熟的寫作能力,能夠敏捷的組織文字,疏理自我,表達自己的思考及智慧。

  四是認知世界抽象法則的能力,具體來說就是數學能力。能夠把現實的問題數學化、數字化,發現日常思維無法看到的真相。

  五是掌握現實的物理法則,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不確定的,但不確定中卻隱含著確定性,把握住這種確定性,人才能夠獲得自由。綜上五點,構成大學學習的基礎。

  構成一個人基本的能力,構成一個人知識結構的廣度。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變成單純學習知識。如果我們力求使兒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專注到功課上去,他的生活就會變得不堪忍受。他不僅應該是一個學生,而且首先應該是一個有多方面興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書中還有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沒有情感,道德就會變成枯燥無味的空話,只能培養出偽君子。”人常說:一個人沒有知識是次品,身體不好是廢品,品德不好是危險品。可見,作為一個人,這三樣哪樣也不能夠缺,但其中首當其沖的就是道德行為了。因為縱使一個人有很淵博的知識,很強壯的體魄,但如果德行敗壞,那他只會給國家社會帶來更大的危害。

  現在的社會,由于正處于經濟轉型時期,各種思想潮流的侵襲,以及電視網絡等多種媒體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青少年的身心發育。青少年涉世未深,自控力差,明辨是非的能力還沒形成,極易受到暴力、金錢等不良思想的誘惑和侵蝕。再加上現在的孩子不比我們小時侯了,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父母的掌上明珠,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他們在物質上都得到了充分的滿足,但精神世界卻極度空虛——沒有理想、目標,缺少責任感,自私、任性、惟我獨尊,尤為突出的是在道德行為上的嚴重缺失,既少尊師重教的意識,也缺少愛父母、友同學的心理。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系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所以,道德教育刻不容緩,責任重大。

  教育要做的,就是給教師和學生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一個開闊無垠的精神視野,讓他們對人的內心復雜性有更為深切的體驗,不但要了解生命的偉大和宇宙的博大,而且要感受生活的豐富與人性的豐厚。感謝經典,感謝大師,正是在與經典的對話中我找到了身為教師的發展方向,在與大師的交流中找到了適合學生發展的特色之路。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 篇9

  1、科學化語言:主要體現在語言準確與規范,清晰、準確、嚴密、精練,言簡意賅,不拖泥帶水,不重復羅嗦,說話要合乎事理,教學語言要符合思維規律,并能夠體現出學科自身的內在聯系。

  2、情感化語言:主要體現為創造愉悅、和諧的教學氣氛,既令人發笑,又促人深思,可以起到保持學生大腦興奮,減少疲倦,創設濃郁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3、藝術化語言:主要體現在語言生動形象、鮮明深刻,富有哲理,講解敘述要形象,盡量使用各種方法讓語言形象化,描物狀人有聲有色。

  4、平民化語言:主要體現在用平易中和、親切直白的語言,將同學們認為的政治課的“大道理”與中學生聯系起來,使“大道理”貼近學生,使學生易接受和理解。

  總之,讀了《給教師的100個建議》這本書,我覺得條條有感想和深思,處處受教育和啟迪,使我懂得了更多的教育藝術,以后還要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師德修養,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為實現做一名有魅力的思想品德教師而努力學習!

  捫心想想,自己已經有多長時間不再研讀教育類書籍了,已經有多長時間不再寫隨筆、寫心得了,任由時間湮沒了自己的教育夢想,一任碌碌無為、飽食終日。

  今天再次品讀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時,我深深地感到:面對知識更新周期日益縮短的時代,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老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淀素養。有句話說得好:“一個教師,不在于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復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還記得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達芬奇曾經善意地提醒青年人:“趁年輕力壯去探索知識吧,你將彌補由于年老而帶來的虧損。讀書帶來的知識乃是老年的精神養料。年輕時應該努力,這樣老時才不至于空虛。”不由自主地開始嘆老,不由自主地開始回憶,今天的自己,面對這樣的名言,真的是面紅耳赤,羞愧無語。

  有道是“人之初生,不食則死;人之幼稚,不學則愚。食以養其生,充之使長;學以養其良,充之至于圣人圣賢。”只有善于學習、只有善于反思、只有善于總結,才能使自己用一顆明凈、清晰的心來面世,用一份自信、不卑不亢的心態來走人生、走好人生,使自己的教育人生更有價值。

  還記得曾聽過這樣一則故事—— 一個徒弟去問他師傅:“一碗米值多少錢?”師傅說:“一碗米,這太難說了,看在誰的手里。要是在一個家庭主婦手里,她往米里加點水,蒸一蒸,半個鐘頭一碗米飯出來了,就是一塊錢的價值;要是在有點腦子的小商人手里,他把米好好泡一泡,發一發,分成四五堆,用粽葉包成粽子,就是四五塊錢的價值;要是到一個更有頭腦的大商人手里,把它適當地發酵、加溫,很用心地釀造成一瓶酒,有可能是一二十塊錢的價值。所以,一碗米到底值多少錢,因人而異。”師傅的話不無禪機,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又何嘗不是那碗米?

  誰能說清一碗米值多少錢呢?付出多少與人生價值的大小是成正比例的。我們加工的時間越短,費的心思越少,越接近原來的形態,它的價值就越低。那作為一名教師,是僅把自己做成一碗“米飯”,還是耐著性子把自己釀成一瓶“酒”呢?“酒”離“米”的形態是最遠的,釀造的時間是最長的,中間失敗的元素是最多的,但一旦釀成了“酒”,其價值肯定比一碗“米飯”的價值高出許多。

  學習的過程就是釀酒的過程,學習的過程就是收獲的過程,學習的過程就是自我提高和提升的過程。

  謝謝這次大規模的讀書活動,想要成為一名“誨人不倦”的反思型教師,要想學術有專攻,那就要不停地實踐,不停地閱讀,不停地寫作,不停地思考。只有充分掌握所授學科的專業知識,掌握了嶄新的教育技巧,才能在三尺講臺上揮灑自如,書山有路勤為盡,學海無涯苦作舟,今天的我們也許應該思考和選擇怎樣“求創新”、“巧作舟”。教育是不斷革新和進步的,孩子的命運就掌握著我們的手里。今天的教師也許不能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傳道授業解惑”者,而應該是引導學生主動發揮質疑求異精神的組織者;不應該再充當教學大綱“忠實的執行者”,而是要不斷推陳出新,運用新知識,不斷思考總結,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創新的時代賦予了創新的機遇,創新的事業提供了創新的舞臺。理想中的新教育,究竟可以達到什么樣的高度,理論無法言說,至少是不能精準言說。人的潛能是巨大的啊,一旦潛能被激發,誰能料想究竟會是什么樣的結果?這需要我們,需要一批批優秀的老師抱定決心,踏實走著,穿過歲月,期待花開。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 篇10

  每每心碎,每每困惑,每每苦惱。便攜一書,獨守陋室,心情猶如一潭死水,萬念俱灰。此時,緩緩翻開手中之書,潺潺清泉使潭水微微有了生氣。這書便是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他那精練的語言、閃光的思想,針對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用通俗易懂,樸實無華的語言,與我進行了一次心與心的交流。“讀書的人,心里踏實”,這是著名作家畢飛宇說的一句話。讀書是美好的.,它不僅充盈了我們的知識;開闊了我們的視野;更因為它如清風蕩滌了我們思想的塵埃,如春雨潤澤著我們成長的空間。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建議的第一條就是: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本書一開始就提出了這樣一個讓教師值得深思的問題:“為什么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還會遇到落伍得無可救藥的,因而教師干脆對他放棄不管的學生呢?”是這些同學們太笨,還是他們上課沒有專心聽講,還是應該從我們教師自己身上找某些原因?其實,學生學習也是在從事一種腦力活動,本書中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有的孩子能打20桶水卻不費吹灰之力,而有的孩子只打了5桶水也累得筋疲力盡了;同樣一道題,有的同學只需5分鐘就能解答出來,而有的孩子需花半個小時以上,腦力活動和體力活動一樣,也應因人而異,個別對待。對后一種孩子應以特別的關照,了解他們的日常生活習慣、脾氣、家庭背景等原因,從而在課堂上為不同的學生創造設計出能發揮他們自身能力的學習情景,這也是教學和教育的目的之所在,讓他們真正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樂趣,讓他們也感覺到自己也是在一點一滴的進步中。要做到這一點,確實不是很容易的。它不僅需要教師付出辛勤的勞動,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掌握一定的教育藝術。

  蘇霍姆林斯基還告訴我們:教師的時間從讀書中來。只有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讀到這里,我突然之間明白了,為什么有的特級教師能在課堂上得心應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讓人覺得聽課是一種享受,而自己上課時盡管精心準備,教學環節的設計可謂精心,但在課堂上卻往往顯得捉襟見肘,感到語言貧乏,缺乏感染力有“書到用時方恨少”之感呢?原來,這是因為用一輩子來備課和用課前的幾小時來備課,效果肯定不同。大師讓我知道了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要知道作為教師,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之一粟。若我們沒有“源頭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學生來?所以,愛好讀書應該是教師的職業素養和習慣。如同軍人喜愛武器、孩子喜愛玩具一樣,教師的第一至愛應該是書籍,只讀教材和教參兩本書的教師無論如何不能稱之為優秀教師。然而,讀教育名著,與大師對話,和名校交流,拜專家為師,以學者為友。我們固然要學大師們的理論精髓和實踐經驗,但更重要的是學習他們不迷信權威的創新精神,學習他們不懈追求探索的人生境界和獻身事業的人格力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把學習內容轉化積淀為自己的綜合素養和創造能力,才能提升自己和事業的境界。

  讀著《給教師的建議》這部教育著作,并不斷地把其理論和精華有選擇地應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技巧,形成一套自己的教學風格。正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每天不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才能做好本職工作。感謝《給教師的建議》,她讓我的思維得到不斷的拓展與提升,讓我體驗到生命的價值。感謝《給教師的建議》,她讓我在知識的大海里暢游,在風浪中成長,讓我不斷地戰勝困難,在拼搏與成功中找到了知識的樂趣。感謝《給教師的建議》,她使我平凡的日子變成了流溢著幸福和鮮亮的美好時光。

  讀書是優雅的心靈之旅。“讀書的人,心里踏實”。心碎、困惑、苦惱隨著片片思想而煙消云散。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 篇11

  我閱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使我受益非淺。它告訴我們教師要做一個善于反省的人。

  長期以來,我們的管理者和教師,對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其實自身都有較全面的認識,但是真正會去反思還比較少。所以做為一名管理者、教師需要不斷地終身地學習。

  我認為,其實,我們并不是不在學習,在每天的工作中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們只要多一些討論,多一些表達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寫,這不就是我們最好的學習方式嗎?教師在自我進修、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用教育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反思是一個積極的思維活動過程,同時也是積極的行為改進過程;讓教師自己承擔起學習和能力提高的責任,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具有學習的主動權和自主權。這又是一個不斷的自我監督、自我調節、自我激勵、自我強化的過程。反思是教師成長和自我發展的基礎,教師從經驗中學習,在反思中成長。從自己的實際教育教學活動出發,發現分析其中的問題,并通過教師之間的合作討論來探索改進教育教學的途徑。這是充分發揮了教師自我導向學習和自主改革教學的積極性的有效途徑。反思是一種自主學習。反思強調“學以致用,學用結合”。

  教師通過反思,自覺地探索教育教學過程,在學中教,在教中學,這是教師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徑。讀了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影響,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學生永遠都是我們人生舞臺中最重要的主角!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 篇12

  作為一名小學新老師,角色的改變讓我有了不同的生活認識,如何在新環境將教師的角色更加飽滿和充滿活力,在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中,“給剛參加學校工作的教師幾點建議”的小標題讓我有了尋找答案的渴望。

  在建議中提到:無論年輕的時候充滿了多么熱烈而緊張的勞動,但是在這個時期里,總還是能夠找到時間,來逐漸地、一步一步地積累我們的精神財富。在接觸學生的時候總會覺得時間不夠用,想充分利用每分每秒做些有意義的事,但似乎卻力不從心。看到建議中的這句話我反問自己:是真的很忙嗎,真的忙到沒有自己的時間嗎?對這個問題我不能篤定回答說是,古老哲言里關于時間有一句:時間是可以擠出來的。我不想把碌碌無為當成我教育生涯前期的標簽,“首先必須點滴地積累作為一個教育者的智力財富,面前的道路還很長,在這條道路上,你將看到各種人的最預想不到的命運,青年的愛思考的智慧和眼光將求教于你”。我們的學生現在都是一顆顆幼小的嫩芽,他們一天中三分之一時間是在學校里度過,期間最有影響力的人就是我們教師,認真回答每一個提問,真誠對待每一個孩子,微笑回視每一個注視,也許這就是教師成為“天底下最光輝職業”的原因吧。

  蘇霍姆林斯基在建議中給新老師提出指點:“怎樣才能成為自己的學生的楷模?怎樣才能使理想的光輝照進他們的心田。

  年輕的朋友,我建議你每個月買三本書:

  (1)關于你所教的那門學科方面的科學問題的書;

  (2)關于可以作為青年們的學習榜樣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斗爭事跡的書;

  (3)關于人(特別是兒童、少年、男女青年)的心靈的書(即心理學方面的書);

  希望你的個人藏書里有以上這三類書籍,每過一年,你的科學知識都應當變得更豐富。”學科課程教學指導中涉及到設計理念方面提到“從單一講解轉向組合優化”,現在學校教學需要的是全方位培養,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更能接受知識,在有效引導中自覺學會點橫撇捺,學會加減乘除。這是每一個教師的教育技巧的高峰,應當努力向它攀登,像尋找寶石一樣尋找那些關于杰出人物的生平和斗爭的書籍,把這一類書擺在個人藏書中的最崇高的地位上。

  一本好書是給人啟發和引導,在這本書里,從方方面面的細節中詮釋著“教師”真正的責任,每個字句都像在給一件衣服密密縫合的針腳,雖言細但重要。“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看著窗外飄起的絨花,這書卷滋味別是一番后勁在心頭呢,好書猶花,抿品有暗香。

  人總會對自己的人生道路做出選擇,而我選擇了人民教師這一職業,在學校看著“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鎏金誓言,出校門后看著講臺上的“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一路上受著感恩的恩惠,遇到的人,處過的事,讀過的書,都是財富。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 篇13

  我作為一名教師是需要終身學習的,為自己學,為教育事業而學。從成為教師的那一刻開始,這就成為了我們的使命、我們的責任。《給幼兒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有位專家這樣評論:這是一本用愛和經驗寫出的書,相信你讀了之后會感覺到既親切又實用。作為經驗缺乏的新教師,我急需這樣的專業書籍給予我指導,因此,走進它,簡單樸實的話語,真切寫實的案例,給了我以下一些啟發:

  上海特級教師應彩云說:“閱讀可以使人領略到現實生活中可能無法企及的事物。閱讀使我們超越了空間、時間和物質條件的限制,得以自由地活著。這是一種精神上的無所不及的廣闊的生活。”可想而知,閱讀對于這樣的一位名師來說是多么地重要,不僅成就了她的專業,還提升了她的境界。

  回想,以前的我也愛閱讀,可如今,參加工作后,卻發現自己很少去閱讀了。有時候明明深有感觸的東西,卻不能很好地去表達出來,其實這正需要通過閱讀來提升自己對教學技能知識的掌握以及寫作的水平。同時,好問的孩子們總是向我們提出疑問,天文地理無所不及,想我也總是被他們問蒙掉,不經常讀書,怎么能自如應對呢。

  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擠擠總是會有的,所以,與書為友,相信我們會獲得更大的收獲。

  另外,班級幾十個孩子,他們的經驗、能力都不同,如果老師不了解孩子之間的差異,那么教學活動肯定就會產生差異,導致一些孩子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我認為還需要擠一點時間來觀察

  觀察也是需要方法的,并不是盲目地隨便亂看,教師要根據自身教學的安排和需要,有一定的觀察重點,持之以恒,再結合“聽”、“問”,走進孩子,慢慢積累,經驗就會隨之增長。所以,多些時間來觀察孩子,你的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和發現。

  不積小流,無以成海。要做個會擠時間的老師,擠一點時間來學習、來充實自己,你的教育經歷也會隨之有意義。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 篇14

  有人曾把幼兒教育比喻成高樓大廈的地基,因為幼兒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礎,就像高樓大廈,只有把地基打好了才能建造出又高又穩的樓房。讀完了《給幼兒教師的建議》一書后,讓我對剛剛的說法又有了新的認識,所有的高樓都有地基,那選擇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怎樣搭建才能讓高樓更穩呢?幼兒教育也是,老師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更好?老師怎樣才能提高自身專業水平?作為幼兒教師要有怎樣的教學心態?閱讀此書后,讓我對幼兒教育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一、學方法、思經驗

  閱讀了“和幼兒進行有效的互動”這一章節,讓我不禁想起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我們會經常會有一些討論的環節,我會讓孩子們與周圍的好伙伴一起討論,而在書中作者建議教師要擴大互動的人數、將“一對一”的形式變成“多對多”,是的,我們為什么要把孩子們的“朋友圈”縮小,應該擴大孩子們的討論范圍,這樣孩子們會獲得更多的知識,也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別讓孩子產生不良的感覺”,看到這個小標題,我有些詫異,日常教學中會有什么事情會讓孩子產生不良感覺呢?通過閱讀作者舉出的例子,讓我恍然大悟,原來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對孩子們都會產生不一樣的感覺,看了該章節讓我想起有一個故事叫“打開另一扇窗”孩子就像一扇窗戶,一面窗戶前的風景并不代表外面的整個世界,教師要試圖打開孩子的另一扇窗,看到孩子的優點,采用正面教育方式,才能避免孩子產生不良感覺。

  二、研教學、悟道理

  “擠一點時間來反思”一文,讓我想到任何事情都是要反思,只有反思了才能有提高。在日常活動中,總會覺得自己忙來忙去,沒時間反思更多的東西,而在本書該章節中作者從提出三點“見縫插針、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和關鍵詞”反思方法,讓我們能夠正確的處理時間和反思的關系,只有我們經常反思了,才能找出優缺點,才能更好的進步,才能讓自己獲得更多的知識。

  在“品讀‘職業幸福’”這個章節中有這樣一句話:幼兒教師“站起來是老師,蹲下來是媽媽。”作者告訴我們,要學會熱愛、學會奉獻,應該將幼兒快樂成長的過程視為自身生命增值的過程,從中享受奮斗與收獲的感動。是呀,想一想我們的生命中總能與一群祖國的花朵一起走過,和他們共同演繹著不老的童話,這就是我們的“職業幸福”。

  通過閱讀《給幼兒教師的建議》,讓我深深體會到,作為老師我們要在問、思、行中成長,并不斷地去進行嘗試和思考,從而習得經驗,提高技能,樹立自信心!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 篇15

  近日,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因為沒有比較充足的時間,隨意性很強,已歷時半月余,仍未通覽一遍。邊讀邊思考,邊讀邊聯系教育教學實際,寫點感想的文字。其實,寫作讀后感必須領會作品的精髓,斷章取義是大忌。但為了不讓瞬時的體會消逝,就暫且記錄下來,以備后用。

  《給教師的建議 11》的主旨是“怎樣使檢查家庭作業成為學生有效的腦力勞動”,在談及怎樣有效完成課堂作業的檢查時,大師向我們介紹了經驗,推薦了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使用草稿本。這種方法可以“把檢查知識變成知識的積極運用”,教師可以“密切注視學習困難學生的學習情況,考慮到他們的個人能力和特點”。

  課堂作業可以這樣檢查,那么課外作業又該如何處理呢?聯系實際,課外作業的檢查大抵有這么幾種方式:

  一是班主任“大包大攬型”。每天,班主任老師都會采取抽查或者普查的方式,把全班學生的作業檢查一遍。這些班主任的敬業精神著實讓人佩服,實際的管理效果和社會效應也非常好。以作業檢查為抓手,學生每天疲于應對班主任的檢查,減少了違紀事件的發生;作業不敢馬虎,學習成績自然就好;班主任管得嚴,家長放心,三全其美。

  二是科任教師“親力親為型”。負責任的科任教師知道課外作業的重要性,即使耽擱一些正常的課堂教學時間,也要把學生作業認真檢查,以查缺補漏、督促后進。這種方式也值得推崇,不過耗時耗力,效率存在問題。

  三是班干部“分工協作型”。在教師的指導下,構筑作業檢查網絡:班長—學習委員--科代表--學習小組組長--組員,分工協作,無縫對接。各科作業情況經班干部匯總,反饋于科任教師,對作業檢查中的棘手問題,則反映到班主任處。這種方法現在應該是學生課外作業檢查的主流。

  四是“捆綁家長型”。也有不少教師采取此方法,家庭作業的檢查有家長負責。孩子作業經家長檢查后,簽字確認。此種方法對教師而言,高效、便捷,且有理論依據。這樣有利于家校聯合,有利于家長對孩子在校學習情況的了解。

  當然,以上四種方法,均有利有弊。究竟在教育教學中,采取哪種方法最有效,這還要根據校情、學情而定。筆者認為,以上方法都存在一種通病,那就是沒能充分尊重課外作業的主體——學生,沒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能充分信任每個孩子。

  這個問題,深究起來,還是有些說頭的。這就涉及到教師布置作業的目的何在?課外作業實際上既是對學習目標達成度的檢測,也是對學習結果的鞏固;既是對學生能力的訓練,更是一種深化、一種提高;既是對情感的熏陶、態度的端正,又是對價值觀的重塑。而這些都離不開完成作業者的積極參與,否則,就會事倍功半。

  基于此,何不充分尊重教育的主體呢?那就把作業檢查權還給孩子吧。督促、指導孩子檢查好自己的作業,長期堅持下去,讓檢查作業成為孩子的自覺行為,成為一種習慣,應該大有裨益。

  當然,這種理念的科學性毋庸置疑。實際操作,還需要我們教育人不斷探索。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 篇16

  人活到老學到老,這永遠是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古人早就說了“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要想有潺潺流淌的一汪清泉活水,就得堅持學習學習再學習。今年暑假,我有幸拜讀了一本教育專著——《給教師的建議》。《給教師的建議》是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一本專著,但絲毫看不出理論的成份,每句話皆讓人感覺都是出自實踐的經驗之談。雖然時間離我們已有幾十年了,雖然這本書的背景是在前蘇聯,但對于我們中國現在教育,依然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性的意義。

  書上說: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發展,這種和諧發展的前提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和諧的教育——這就是發現深藏在每一個人內心的財富。共產主義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自己。”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蘇霍姆林斯基專為中小學教師而寫的。譯者根據我國的情況和需要,選擇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精華部分,另從其他著作里選擇了有益于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作為補充,全書仍有一百條,統稱《給教師的建議》。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它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學生該這樣教。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

  書中提到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確實,做教師的都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科研。帶著這個問題,我閱讀到書中所寫:怎樣進行呢? 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是啊!我們應當在自己所教的那門學科里,使學校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讀了這些,我茅塞頓開,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我覺得,我們的許多研究論著,往往宏觀的原理性的論述多,結合現實的可行性則基本缺席,這也是許多人不大看重社科研究論著的一個原因。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個強烈感受,就是與現實的緊密聯系,問題意識,憂患意識流淌于字里行間,而一個個社會現實中實際生動的事例,則支撐起了這種問題意識,使全書血肉豐滿,鮮活,充實,激起你對現實的關注,激起你對現實的思考,并在這種關注思考中,令你得以專注地讀下去,而絕無某些政治思想讀物的空洞,蒼白之嫌,生動的點,概括的面,點面結合,具體生動。

  這本書已經出版了幾十年了,但現在的家長們老師們竟還是依然故我地抓分數。這樣的應試教育是要付出代價的。這種代價,有的已經顯現出來,比如信仰的缺失,比如道德的淪喪,比如文化的沒落。這是很可怕的,甚至是很可悲的。

  經常說以人為本,但現在何嘗真的“以人為本”了呢?教育就是培養人,就應該以人為本,這是理所當然的。但現在的教育偏失了方向,好像更注重某種功利。這種功利,讓一些教師和家長忘記了自己所要做的事情,而是一味地跟人家比,人家孩子考試考得怎樣。其實,正像書中所說的那樣,考個90分對有些孩子來說可能是一種退步,但對有些孩子來說就會是一種大進步。總之,尊重差異,立足人本,那才是最重要的育人觀。

  所以讀了這本書,我想給自己,也給我的同行朋友們說一句:讀書吧,朋友!

  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饑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游刃有余,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的儲備,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 篇17

  如何讓學生喜歡你的學科呢?它所需要的條件太多了,教師靠高尚的人品,積極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藝術吸引了學生,學生喜歡你,自然會愛烏及屋,從而喜歡了你教的這門學科。在這里,蘇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他希望你去爭取自己學生的思想和心靈,跟你的同事們--其他學科的教師來一番競賽。在我們的教學中,總能看到這樣的情景,上課前或下課后,學生快樂的圍繞著老師身邊,和老師交談著自己的所見所聞或討論著有關課堂上的問題。當然,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有些"你自己的學生",這些學生都是對你這門學科特別感興趣的學生,以至于他們可能因為喜愛這門學科而會把這門學科當成自己將來從事研究的方向;但也有一些學生對什么都不感興趣,他們對一切都感到漠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學生對待知識的態度上,最令人感到苦惱和感到擔憂的,就是這種無動無衷的精神狀態。

  蘇氏明確告訴我們:學習上的成就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種相對的東西:對一個學生來說,"五分"是成就的標志,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說,"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師要善于確定:每一個學生在此刻能夠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這是教育技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其實類似的觀點在我國兩千多年前就已經出現,這就是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原則,只是我們往往口頭上無比的尊崇,而在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卻一再地踐踏罷了。

  學生是人,不是工廠里的產品。教者尊重學生不妨從尊重他們的現狀做起,為每一位學生確定適合他自己的"臨近發展區",使每一位學生都能自信地發揮出他的力量和潛力,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

  最后,在這條建議中我對提到的分層教學和分層作業很感興趣。在教學中我也一直努力嘗試,但我的做法一般是:在課堂中,完成基本知識的同時進行適當的拓展延伸;在作業中,呈現思考題供學有余力的學生練習。反思這些方式,好象都是使優等生更優。怎樣在課堂中采取分層教學,使得學困生、中等生、優等生都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書中所提到的分組方法會不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這一直是困惑我的問題,還急需通過多方面的學習和教學實踐的摸索唯如此,方能不誤人子弟,方不致成為教育的罪人。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7篇)】相關文章: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體會07-07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心得08-14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08-01

讀書教師心得體會06-28

關于教師讀書心得體會09-21

教師假期讀書心得體會07-16

小學教師讀書心得體會07-09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13篇07-05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通用15篇07-04

教師讀書心得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