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_黑人又大又粗又硬XXXXX_欧美疯狂做受XXXXX高潮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

時間:2023-04-03 16:22:11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15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15篇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1

  最近讀了《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我深有感觸。說實話,剛開始讀的時候,這本書并未引起我的極大興趣,但當我一步一步讀下去的時候,我突然發現了這本書還是挺特別的,挺值得閱讀的。首先,說一說這本書的名稱,“月亮與六便士”,那月亮究竟代表什么呢?六便士又代表什么呢?月亮與六便士有什么關系呢?帶著疑問與好奇,我開始走進了這本書。

  小說的主要講了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作為一個股票的經紀人,家中有賢惠的妻子,有兒有女,但是有一天他突然消失了,只是因為他心中還在燃燒著沒有泯滅的火苗,因為對畫畫的摯愛,他選擇拋妻棄子,去追逐自己的夢想。剛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德怎么會有那么大的決心呢,為了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就可以不顧一切嗎?作者毛姆塑造這個人物形象究竟又是為了什么呢?這樣一個沒有責任感的主人公的理想怎么能算是真正的月亮呢?月亮應該是純潔美好的,但查爾斯的行為明顯是違背了這一特點,他拋妻棄子的行為在任何人看來都不會說是不殘忍的,具備這種病態思想的人,現實生活中應該沒有幾個。很多事情也許在經過沉淀后就會有不一樣的收獲,讀書也是如此,剛剛讀完和經過品味過后的見解自然也會有所出入。

  現實生活是復雜的,是平凡的,現實生活中的人類也大多都是平庸的,很少有人會為了理想而放棄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也許是他們甘于平凡,也許是他們不愿被世俗詬病。想一想,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思特里克蘭德的行為其實也是挺令人欣賞的,源于世俗,現實生活中總會有些人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過自己想過的生活,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所以,主人公查爾斯不在乎世俗勇于追求夢想的做法也是挺有勇氣的。這本書中,有句話我印象很深刻:“同一個人的內心,你可以發現卑鄙和偉大、惡毒和慈悲、仇恨和慈愛,它們并行不悖”沒錯,沒有一個人永遠是善良的,也沒有一個人永遠是惡毒的`,人生來就是個復雜矛盾的生物。也許文學都會具備一個特點,它讓我們學會切忌絕對,告訴我們世界的模樣,人性的模樣。也讓我們知道一件事表象的背后都是有成因的,只要我們愿意去感受,就可以避免偏見和盲從。文學作品總會注入讀者的不同觀點,就像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每個人的觀點不同,看法不同,自然就會形成不同的認知。雖然當我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并不認同思特里克蘭德的做法,但是當讀完的時候我好像還挺理解主人公的,我們確實不能以世俗的眼光去看待甚至抨擊他的行為,很多事情并不能說它不對就一定是錯,很多東西也不是非黑即白。每個人都有追求理想的權利,40多歲的思特里克蘭德選擇在生活安逸的情況下去追求夢想的行為,無疑說是勇敢的。雖然從倫理觀上看,他的做法可能是有失妥當的,可是從理想的層面來看,他的行為是偉大的,就像職業不分高低貴賤一樣,理想也不分對錯,敢于追求理想的熱情本身就值得稱贊了。

  但是,有一點我們還是應該清楚的,理想是遠大的,現實是殘酷的,要實現夢想,當然,多多少少都會有坎坷,夢想的實現,肯定是要經歷一定的苦難之后才會開出勝利之花,偉大如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也一樣。他在追逐自己做畫家的路上,先是經歷了生活的窘迫,五年之后身體上的疾病纏身加上心理上的挫敗感使他奄奄一息,這樣的挫折和苦難并沒有使他回歸自己的舒適生活,仍然堅持著自己心中的那個小小的夢想,后來他又被流放到了太平洋上的一個小島上,還和一個土著的女人結了婚,但是后來又不幸的患上了麻風,致使雙目失明,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他卻畫出來了盛世之作。

  這部作品也給我們一個啟示:沒有一條路是一帆風順的,沒有一座山是毫無崎嶇的,大海也不會是風平浪靜的。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的經歷也是不同的,每個人的夢想也是有差異的,每個人實現夢想的路途,也是有所區別的。有的人在經歷一些事情之后,便會放棄理想,安于現狀,而有的人不論什么時候只要有夢想,便勇敢去追求,就像查爾斯一樣。一個有夢想的人,是精彩的,是發光的,不論他的夢想宏偉還是簡單,毋庸置疑查爾斯證明了自己是一個有追求的人,雖然他的夢想只是畫畫,看起來很簡單,但這是他真正想要做的,他也做到了。

  縱然書中的主人公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德的行為令人費解,但這本書仍然有很多人去看。我想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查爾斯是一個敢于追求夢想的人,一個敢于追求夢想的人沒有對錯。他只是做了他自己認為應該做的,現實生活中的很多人,看起來忙忙碌碌、平平凡凡,很多人也許做著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但也有很多人仍然在渾渾噩噩,只是安于現狀,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的真正價值也許就是讓我們知道詩和遠方從來都是存在的,看起來很遠,可是當你真正去觸摸的時候,也許就在那里。

  如何在月亮和六便士之間抉擇也許是個很難的問題,但我個人認為,二者并不沖突,只要是自己真正想要的,那就是對的,理想有時候也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來支撐,現實生活往往也需要理想的澆灌才能更加豐富。如何讓我們的生活精彩,充盈好自己的人生,我想,這才應該是最重要的。希望我們每個人都有夢想,并且敢于追求夢想,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創造好屬于自己的人生。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2

  這本書給我太多的震撼了,壓的我踹不過氣來。這本書對人的心里的細節描寫及為何會產生這種心里的分析,讓我十分震撼,以至于我到現在心中翻起的那份波浪還沒有得到平靜,甚至是連語言這個我最為熟悉的東西我都不知道如何說了。這是使我相信作者毛姆不僅是一位偉大的作家,而且也是一位很偉大的心理學家。

  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講述了主人公恩特里克蘭德是個在倫敦做事的證券經紀人,他有一個富裕和美滿的家庭:妻子漂亮,喜愛虛榮,兩個孩子健康快樂。按理說,他應該滿足于這種人世的快樂才對,盡管這種生活未免太過平淡。但是,就在他們婚后的第17個年頭,他突然離家出去去了巴黎,拋棄了令外人羨慕的事業和生活。就在人們以為他的出走是因為有外遇的原因時,人們發現的事實是:他原來只是為了畫畫。

  大部分人的人生都在做加法,一個個身份,一個個角色,不停地往身上加,人的每一種身份都是一種自我綁架,將你困在生活這個大牢籠里,掙脫不得。思特里克蘭德卻在做減法。他甩掉一個一個身份,如同脫去一層又一層的衣服,最后一抬腳,赤身裸體踏進內心召喚的冰窟窿里去了。

  毛姆在書中這樣寫到:“我認為有些人誕生在某一個地方可以說未得其所。機緣把他們隨便拋擲到一個環境中,而他們卻一直思念著一處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坐落何處的家鄉。在出生的地方他們好像是過客……有時候,一個人偶然到了一個地方,會神秘地感覺到這正是自己的棲身之所和他一直在尋找的家園。于是他就在這些從未寓目的景物里,從不相識的人群中定居下來,倒好像這里的一切都是他從小熟稔的一樣。在這里終于找到了寧靜”。一個終生跋涉的'香客,不停地尋找一座可能根本不存在的神廟”。在小說行將結尾之即,他又借布呂諾船長之口說出:“思特里克蘭德好像一個終生跋涉的朝圣者,永遠思慕著一塊圣地”。毛姆在書中為讀者描繪了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場景,叢林、椰子樹、土人、古老風俗,妻子埃塔;在蠻荒樂園里終老,在棕櫚樹間漫步、作畫,美無處不在。在那里,常識和道德失去價值,和諧不必刻意維持,人們無需社會規則,一切油然而生。但最終這一場景還是在主人公患麻風病慘死后被付之一炬,不復再現。

  查爾斯的最后時光。一個太平洋孤島的叢林深處,一間簡陋土屋里,那位因麻風病而毀容的老人,坐在自己描畫的滿墻壁畫中,聆聽波濤洶涌的顏色。他不是選擇了夢想,而是被夢想擊中。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如果說他與別人有什么不同,就是他比別人更服從宿命。夢想多么妖冶,多么鋒利,人們在驚慌中四處逃竄,逃向功名,或者利祿,或者求功名利祿而不得的怨恨。但是查爾斯拒絕成為“人們”里面的那個“們”。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世界是冷酷無情的、殘酷的。

  毛姆是講故事的好手,其實挺無聊簡單的事也被他講得高潮迭起,沒有什么曲折的情節也顯得很有內容。說起來大段的內容是他自己在說,既不是故事,也不是背景,夾雜了各種心理哲學社會的描寫,但仍然不失有趣。

  這部書的悲劇在于月亮與六便士無法兼得,為什么無法兼得?這是一個大的課題,不同的人,不同的環境,又因不同的環境產生不同的三觀,不同的三觀造就了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角度產生的話語會把另外角度的人逼瘋。這也許真不是人的錯。也許看到了這一點,如今的人本主義開始繁盛起來。這是一個缺乏理性的時代,先學會如何理性吧。少些道德審判,道德評價。

  這本書有很多我想要分享的句子。“我用盡了全力,過著平凡的一生”“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愛的環境里,淡薄寧靜、與世無爭,這難道是糟蹋自己嗎?與此相反,做一個著名的外科醫生,年薪一萬鎊,娶一位美麗的妻子,就是成功嗎?我想,這一切都取決于一個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于他認為對社會應盡什么義務,對自己有什么要求。”“夢想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

  查爾斯用他的一生在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也都有權力選擇自己理想的生活,不管是不可企及的月亮,還是卑微平凡的六便士,它都應該是能照亮你內心的追尋之路。

  讀后我明白了理想與現實是一對矛盾,它們是對立統一的關系,一方面它們是對立的,比如,理想是觀念的,現實是客觀的;理想是完美的,現實是有缺陷的;理想是未來的,現實是當下的;另一方面,它們又是統一的。現實中孕育著理想,形成著理想,包含著理想實現的條件和因素;理想來源于現實,包含著現實的因素,并且將來會變成新的現實。不僅要看到理想與現實矛盾沖突的一面,還要看到它們相一致的方面。只有這樣才能全面地把握二者的關系,不因為現實中遇到這一矛盾而產生偏頗的思想認識和態度。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3

  從去年到今年,我一直被一個男人震撼著。他是一位小有成就的證券經紀人,有一個還算貌美賢惠的妻子,有一雙聽話懂事的兒女。在外人看來,他的生活是幸福而優渥的。可是,突然有一天,他毫無征兆地從自己生活的世界里徹底消失了。

  對,這個人就是思特里克蘭德,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的作品《月亮與六便士》中的主人公。

  對于思特里克蘭德的倏然消失,他妻子只有一個想法:他同自己喜歡的女人私奔了。熟識他的人也這么想他。

  在俗世人的眼中,似乎一個男人只可以為了女人,為了私情拋卻一切。換句話說,追逐愛情的男人世人尚可接受,倘若是追逐其他,比如夢想,就可能被冠以離經叛道、荒謬有加。

  思特里克蘭德的妻子是這樣評判沒失蹤前的丈夫的:

  跟你說啊,他壓根沒有文藝細胞;就是個大俗人;他在證券交易所做事,是個普通經紀人。估計能把你無聊死。這樣一個被她估計會把人無聊死的丈夫,卻毫無來由地“與人私奔了”,她覺得不可思議。她拜托別人去浪漫之都巴黎尋找,果然如她所想,找到了。但是,思特里克蘭德又并不如她所認為的有了“一同私奔的`女人”,他只是獨自一人,寄居在一家寒酸的小小的旅館里,口袋里所剩僅100來磅。

  并沒有什么迷住他的女人,真正迷住他的只有顏料與畫布。

  原來,思特里克蘭德之所以從現有的生活中抽身而退,僅僅是因為他小時候的畫家夢想。小時候就想當個畫家的思特里克蘭德,被他父親勒令學經商,他父親認為藝術不賺錢。可是,在他四十歲之際,這個夢想像一根針,不時地狠命地錐他,錐他的心,令他無法漠視。

  在一家小酒館里,當委托人詢問他為何要拋妻棄子來巴黎過如此窮困不堪的生活時,思特里克蘭德毫不猶豫平靜地回答:“我要畫畫。”那人很是不屑,說你都四十了,他回答說,所以要趕緊行動。他甚至覺得自己比十八歲的年輕人更有畫畫的天分。

  “你憑什么覺得自己有天分?”

  他沒有立即作答,兀自凝視來往人潮,卻視而不見。他的回答等于沒有回答:

  “我非畫不可。”

  因為非畫不可,他在巴黎不被同行待見、甚至被當成“笑料”也無所謂;因為非畫不可,哪怕整整五年穿著“污跡斑斑襤褸不堪幾乎散成布絲”的衣服也無所謂;因為非畫不可,他幾乎餓死在小旅館里也無所謂……后來他四處流浪,在馬賽,他甚至蹲過夜間收容所,連活命的小錢都無法掙到。

  在思特里克蘭德的夢中,有一座美麗的島嶼,那就是大溪地。他想千方百計隨別人的船只來到了大溪地,在此畫畫,結婚生子,與他的土著小妻子愛瑪生活在那座遺世獨立的田園里。后來,思特里克蘭德得病雙目失明,窮困潦倒而逝。在他貧病交迫中,雙目失明的他在自己的小木房子的四面墻壁上畫下了一幅絕世之作,這也是他作為藝術家的巔峰之作,可是,他命令愛瑪在他去世之后銷毀殆盡。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創造了一個絕美的世界,然而出于驕傲和輕蔑,又令愛瑪把它完全毀掉。

  逐夢的思特里克蘭德是美的,美到令人震撼,美到令人窒息。

  在這個世界上,一個人正在進行的工作恰好是自己夢寐以求的,這樣的幾率微乎其微。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美好夢想。當醫生的厭惡沒有休息、陪伴家人的日子,渴望那種朝九晚五的清閑自在;朝九晚五的人又羨慕事業有成、自當老板的實業家;沒有成為老師的想當老師;沒有當成設計師的又想成為設計師……這一切向往都不是空穴來風,都不是得隴望蜀,而是內心有夢,卻因現實的羈絆而止步。

  我自己年輕時從沒有想過要當一名教師,高中時代就極渴望成為一個與詩有關聯的人,或者與小說有關聯的人也不錯。我甚至在高中復讀的最后一晚徹夜不眠,決定放棄繼續求學,回到我的小鎮體驗生活,寫出令自己滿意的文字。時隔多年,當這個夢在心底沉睡年數之后,我遇到了他——思特里克蘭德。讀后感讀完《月亮與六便士》,我的心豁然開朗,拿起筆,寫下了一些小詩。雖然在別人眼里它們不算什么,卻是我自己靠近夢想的堅實腳步。

  生活教我們學會了茍且,卻不忘給我們詩和遠方。為了所謂的夢想,我們或許根本學不來思特里克蘭德的決絕,但是,我們完全可以在夜深人靜孤獨自處之時,抑或緊張的工作之余狂熱地追逐一把。能否實現交給時間去裁決,我們只需要享受追逐夢想的美好過程。

  如果你正打算踏上追夢的旅程;如果你為何時踏上追夢之旅正猶豫不決;或者,你內心深處埋藏著一個美好得令你心醉的夢,我建議你馬上打開這本書——《月亮與六便士》,隨著思特里克蘭德的精彩故事推開自己的逐夢之窗,你會發現,逐夢的人真的很美。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4

  占據各種推薦書單的榜首。每每被推薦都說是人生必讀的經典。對于這樣的經典書,自然是要拿來品讀一番。看似小小的一本,卻很是耐人品味。

  單純看名字《月亮與六便士》,我本以為這是類似于《小王子》之類的童話,然而,從開始讀她的第一章,就明白為什么它,能夠占據各大推薦書榜的榜首了。

  區別于以往小說的人物敘述和塑造,作者在書中構建了另外一個作者。從他的角度,跟我們講述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傳奇的一生。

  斯特里克蘭德,一個證券經紀人,與人合作,開創辦自己的經紀公司。又擁有一位善于交際、溫柔惠美的妻子操持家務,幫著他養育著兩個懂事可愛的孩子。這樣的場景,讓每一個人都會覺得,每天活在蜜罐里,周身洋溢著幸福感。其實,放在現如今的社會里,也會讓人羨慕不已。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讓人羨慕的家庭,男主斯特里克蘭德卻毫無征兆的一封信,毅然放棄了妻子,孩子,家庭,事業。

  平日里懂事的妻子,對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一時間難以接受。卻瞞著孩子們找到了“作者”,希望能夠幫她找回她曾經的那位丈夫,重新給孩子買一個美滿的家庭。她不明白自己到底錯在哪里,她以為丈夫可能是愛上了別的女人,她選擇原諒他,渴望男主能看在孩子的面子上回歸到家庭中來。

  讀到這里,你會看到一個不負責任的男人,放棄自己美滿的家庭所帶來的傷害。作者在書中,對于斯特里克蘭德太太情感描述,至深動情,讓你可憐一個女人失去了自己的丈夫之后的悲慟和無助。也氣憤男主,如何親手斷送了一個美好的家庭。

  隨著“作者”的一步步探究,發現了男主斯特里克蘭德并不是因為愛上了其他女人而放棄了賢惠的妻子,而是選擇了一項他從未有從事,卻堅稱自己熱愛的繪畫事業。僅僅是去夜校上,過幾節繪畫基礎的課程,便聲稱自己愛上了繪畫,并出走巴黎,說只有在那里他才可以進行自己的繪畫,并成為一個畫家。

  “作者”將自己探究的始末,告訴了斯特里克蘭德太太,她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

  “如果他愛上了別的女人,我覺得我還有挽回的余地。但是如果他是說。他是為了繪畫事業而放棄了這個家庭。我覺得我也可以放棄他了。”一個美滿家庭,到此就徹底的分崩離析了。

  讀到這里,你可能覺得這是一個描述家庭倫理的小說。那你就錯了,這只是這部小說的`一個前提鋪墊而已。

  “作者”懷著可以說是厭惡的心情在巴黎偶遇男主,也讓他開始慢慢了解了男主,一個不善言辭卻又在靈魂深處激情澎湃的追尋自己熱愛的事業。他放棄家庭,不是因為他不想承擔這份責任。而是他覺得,相比較于他所熱愛的事業,他追尋的,女人,只是他泄欲的工具而已,他根本不會在意。那雖然過著貧窮的生活,靠打散工或者朋友的救濟,勉強維持自己的日子,這些他都不以為然。

  直到,幾經輾轉,他來到了塔希提島,一個隔絕社會的海上小島,他覺得找到了自己生來就屬于的地方。人就是這樣,你生在一個地方。就覺得自己屬于另外一個地方。一生都在苦苦追尋著。忽然某一天你來到了一個地方,你莫名的倍感親切,覺得這里才是真正屬于你的地方。

  這座小島,沒有城市的繁華,沒有富裕的事物,沒有舒適的床,但是男主卻恬然自適,每晚聽著海水拍打河岸,感受海風拂面,放空自己,將靈魂放浪于浩瀚星空。然后,將他看透的人世間的丑惡和欲望,全部投影到他的畫布上。創造出一幅幅,讓后人驚嘆的畫作。

  即使在他生命的最后,身患重病,最后更是失去了畫家的眼睛。他都并不在意,因為他覺得相比與他所要追尋的,身體上的疼痛并不算什么。沒有畫布,他在自家的墻上畫,看不見了,他就在心里畫,因為在他心里,他已找到自己想追尋的那個月亮。

  合上書,開始慢慢理解《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名字,我們現如今的很多人,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理想,學生夢想成為學霸考上理想大學,商人夢想自己可以一夜暴富,畫著夢想自己成為畫家功成名就。

  人之常情,功利的世界,誰不想著自己能有一天名利雙收,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都是為了我們的那幾“便士”,去努力去奮斗。又有幾個人,為了真諦,為了藝術,真真正正的追尋過一次,一天,一年,乃至一生。

  通讀本書,剛開始你可能還男主的荒誕無稽的行為不理解,你義憤填膺,更想去指責他的不對,但,隨著“作者”的一次次探尋,慢慢的你開始理解一個一心追尋心中“月亮”的男人,一個想看透世間善惡美丑的靈魂,他根本沒有時間去理會,更不會在意些什么。

  最后,斯特里克蘭德病死在他的“故鄉”,塔希提島,一個讓他留戀不舍的地方,一個讓他靈魂的得到釋放的凈土,留下的每一幅畫作,給予世人的都是驚嘆的美!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5

  10:32中秋三天的假期的后兩天,看完了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首先說明這書壓根和月亮或者便士就沒有任何關系,就如我讀書的夜里,雖應是月圓人圓的時節,天上和四周卻空空蕩蕩一樣。

  故事的情節不算多復雜,一個英國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本已有牢靠的職業和地位、美滿的家庭,可謂中產有余了,但卻迷戀上繪畫,像"被魔鬼附了體",突然棄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繪畫的理想。他在異國不僅肉體受著貧窮和饑餓煎熬,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經過一番離奇的遭遇后,主人公最后離開文明世界,遠遁到與世隔絕的塔希提島上。他終于找到靈魂的寧靜和適合自己藝術氣質的氛圍。他同一個土著女子同居,創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驚的杰作。在他染上麻病雙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畫了一幅表現伊甸園的偉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卻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這幅畫作付之一炬。

  這個故事的精彩程度遠遠沒有作者講故事本身精彩。一個追求夢想的人,拋棄家庭妻子孩子工作一切,去追求夢想。這樣的人,特別是故事中的Strickland,是自私、不負責任、逃避現實不敢面對、甚至有些冷血的與世俗價值觀絕對違背的社會異類,他妄圖擺脫社會給他的一切枷鎖,尋找自己的生存方式,哪怕是忍受饑寒交迫和種種折磨苦難,都無怨無悔。這樣的人讓人覺得可恨,因為如果大家都向Strickland一樣,這個社會要么徹底亂套,要么就是實現了共產主義。但這樣的人又讓人佩服,甚至羨慕,他無疑是強大的,有勇氣與毅力。無論最終的結果是什么,他能夠找到自己的夢或者過上夢里的世界,他都已經成功了。做自己的夢,讓別人說去吧!毛姆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從各種人的角度出發,間或夾雜些自己的評論,將主人公刻畫的淋漓盡致。他的筆就如刀,雕刻出的現象豐滿生動。

  這個有些冷峻的的故事,再我看來卻很有童話的味道。Strickland是孤獨的,"我們每個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獨的。每個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鐵塔里,只能靠一些符號同別人傳達自己的思想;而這些符號并沒有共同的價值,因此它們的意義是模糊的、不確定的。我們非常可憐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財富傳送給別人,但是他們卻沒有接受這些財富的能力。因此我們只能孤獨地行走,盡管身體互相依傍卻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別人也不能為別人所了解。我們好像住在異國的人,對于這個國家的語言懂得非常少,雖然我們有各種美妙的、深奧的事情要說,卻只能局限于會話上手冊上那幾句陳腐平庸的話。我們的腦子里充滿了各種思想,而我們能說的只不過是像'園丁的姑母有一把傘在屋子里'這類話。"他的這種孤獨很有幻覺的成分,虛幻不可觸摸。他的生活有些超然物外,無法想象一個在現實社會生活了四十多年,過著"正常"生活的人,能夠一夜之間就放棄一切。他對愛情的評價體現了他的價值觀:"我不需要愛情。我沒有時間搞戀愛。這是人性的弱點。我是個男人,有時候我需要一個女性。但是一旦我的情欲得到了滿足,我就準備做別的事了。我無法克服自己的欲望,我恨它,它囚禁著我的精神。我希望將來能有一天,我會不再受欲望的`支配,不再受任何阻礙地全心投到我的工作上去。因為女人除了談情說愛不會干別的,所以她們把愛情看得非常重要,簡直到了可笑的地步。她們還想說服我們,叫我們也相信人的全部生活就是愛情。實際上愛情是生活中無足輕重的一部分。我只懂得情欲。這是正常的,健康的。愛情是一種疾病。女人是我享樂的工具,我對她們提出什么事業的助手、生活的伴侶這些要求非常討厭。"

  這些話離經叛道,這樣的人被作為異端。"性的饑渴在思特里克蘭德身上占的地位很小,很不重要,或毋寧說,叫他感到嫌惡。他的靈魂追求的是另外一種東西。有時欲念把他抓住,逼得他縱情狂歡一陣,但對這種剝奪了他寧靜自持的本能他是非常厭惡的,他甚至厭惡他在淫逸放縱中那必不可少的伴侶,在他重新控制住自己以后,看到那個他發泄情欲的女人,他甚至會不寒而栗。他的思想這時會平靜地飄浮在九天之上,對那個女人感到又嫌惡又可怕,也許那感覺就像一只翩翩飛舞于花叢中的蝴蝶,見到它勝利地蛻身出來的骯臟蛹殼一樣。"所以他可以拋妻子,待他遇到第二個女人的時候有棄如敝屣。

  他格格不入,尋找夢幻島,"我認為有些人誕生在某一個地方可以說未得其所。機緣把他們隨便拋擲到一個環境中,而他們卻一直思念著一處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坐落在何處的家鄉。在出生的地方他們好象是過客;從孩提時代就非常熟悉的濃蔭郁郁的小巷,同小伙伴游戲其中的人煙稠密的街衢,對他們說來都不過是旅途中的一個宿站。這種人在自己親友中可能終生落落寡臺,在他們唯一熟悉的環境里也始終孑身獨處。也許正是在本鄉本土的這種陌生感才逼著他們遠游異鄉,尋找一處永恒定居的寓所。說不定在他們內心深處仍然隱伏著多少世代前祖先的習性和癖好,叫這些彷徨者再回到他們祖先在遠古就已離開的土地。有時候一個人偶然到了一個地方,會神秘地感覺到這正是自己棲身之所,是他一直在尋找的家園。于是他就在這些從未寓目的景物里,從不相識的人群中定居下來,倒好象這里的一切都是他從小就熟稔的一樣。他在這里終于找到了寧靜。"

  這部小說,對于想要追求精神自由但又無勇力去實踐的人,或安慰或被擊中,總之能收獲些什么。

  最后說說書名的由來。按照譯者的解釋,月亮,高高在上,如理想;便士,是最小的貨幣單位,就如現實。現實和理想的沖突,是人類永恒的主題。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6

  新年讀完的第一本書是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讀的是英文原版,沒有刻意查單詞,吭哧吭哧地也理解了大概意思。在具備一定英語基礎的前提下,讀英語原文比起讀譯文更有意趣,至少在理解作者風格和原意方面具有優勢,也能感受到英語遣詞造句的微妙美感。目前正快速地再讀一遍中文譯本,復查自己的理解是否準確,并體會譯者怎樣實現“信達雅”。

  在閱讀之前,我知道《月亮和六便士》很有名,毛姆也很有名,知道這大概是一個股票經紀人拋下優渥生活和妻子兒女,一心追求繪畫夢想的故事。在閱讀之后,我知道原來本書主角原型為高更,原來主角不是一個典型的破釜沉舟、收獲崇拜與贊譽的英雄,原來人的一生,舍棄與得到都必須作出堅定的選擇。

  主角Strickland性格獨特、復雜。書中的敘事人“我”感覺他是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攫住,其力量之強大讓人無法抗拒,甘愿冒險。在四十歲的年紀告別如日中天的事業,放棄舒適的生活,拋妻棄子,藏身于巴黎破舊的旅館,五年來穿著同一身衣服,過著每天只喝一瓶牛奶吃一條面包的日子,只為了畫畫。關鍵是,幾乎沒有人認可他的畫,而他也不在乎畫畫是否能給自己帶來名利——他只是要畫,他不得不畫。

  從世俗的角度來看,Strickland簡直可以說是個“惡棍”了,離開妻子子女,對熱心幫助他的Stroeve冷嘲熱諷,“拐跑”Stroeve的妻子,成為導致她自殺的原因......對于別人的評價,他從來嗤之以鼻。他不在乎他人的看法,是真的不在乎。“有人也說他們不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但這多半是自欺欺人。一般而言,他們能夠自行其是,是因為別人看不出他們的怪異想法,最多因為三五知己的支持,他們才敢一意孤行。如果一個人的離經叛道切合他所在的階層的行事作風,那他在世人面前違反常規倒也不難。這會讓他洋洋得意。既標榜了自己的勇敢,又不用擔風險。”但是,Strickland“就像是一個身上抹油的摔跤手,你根本抓不住他;這就給了他自由,讓你火冒三丈。”傳統對他無可奈何,所有的'批評諷刺、風言風語都不能刺激他的自尊心,只能換得他的哂笑。

  也許這種特立獨行恰是讓他偉大的地方,他對于會占據時間精力的欲望、愛情、瑣事和別人的看法感到憤懣,他想要擺脫它們的束縛,將全部精神集中在繪畫這一件事上。他不善言辭,唯有通過畫畫來表達旺盛的生命力和深藏在心的感受。從井井有條的倫敦到燈紅酒綠的巴黎,再到原始而寧靜的大溪地,Strickland終于找到了能夠讓耳朵清靜,讓靈魂棲息的地方。在孤島山野里,在被麻風折磨的日子里,在眼盲之后,他不止息地畫著,直到呈現出一幅幅攝人心魄的作品,直到生命的終結。

  月亮還是那個月亮。有些人看到嫦娥,有些人看到環形山,有些人看到飛船,有些人從不仰望。隨波逐流,泯然眾人,現世安穩。

  “我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也看到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有一種強烈的沖動,渴望一種桀驁不馴的旅程。這樣的安逸總讓我驚懼。我的心渴望更加驚險的生活。只要我能有所改變——改變和不可預知的冒險,我將踏上嶙峋怪石,哪怕激流險灘。”

  用這本書來開啟新一年的冒險,甚好。

  我對故事中的主人公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德不感興趣!他的特立獨行太過驚世駭俗,如果僅僅是驚世駭俗也就罷了。偏偏,他的驚世駭俗還一次又一次的傷害了那些曾經愛過他,甚至給予他巨大幫助的人以巨大的傷害,這讓我實在受不了。

  盡管從小到老,我一向以為我是個特立獨行的人,不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但是與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德相比,我簡直太有人情味了。也許,正如書中所言:“假冒的特立獨行也不能掩飾平庸的本質”。我想,我的特立獨行只不過是想掩飾我平庸的本質罷了。

  書中,我最感興趣的人物是迪爾柯·斯特羅伊夫。他是一位長相滑稽的荷蘭畫家。雖然繪畫天賦不高,但是富有極高的藝術鑒賞力;雖然為人有點傻里傻氣,不諳世情,但是真誠善良,寬容大度;雖然朋友一再有負于他,但是他總是以德報怨。他給我的震撼:一是他的愛才之心,盡管此“才”并不與他惺惺相惜;一是他的愛人之情,盡管他所愛的人并不愛他。

  這是我第一次讀毛姆的作品,感覺書的前面部分語言非常幽默,后面部分語言非常富有哲理。

  《月亮和六便士》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盡管讀完之后,我對“月亮”心生恐懼,對“六便士”卻心有戚戚焉。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7

  作者毛姆以第一人稱“我”的視角來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沉悶的證券經紀人斯特里克蘭,擁有可愛好客的妻子,面容姣好、健康的一雙兒女,在大多數人看來都感到穩定的生活狀態下,在一天寄出了一封信件給相伴17年的妻子,大概內容為:房子里的一切我都安排好了,我不會在家里迎接你和孩子們了,下定決心和你分開過,此刻我人已經到了巴黎。

  但沒有說明詳細的離開原因,妻子和家里的親戚都在猜測,斯特里克蘭到底是為什么離開在大多數人看來穩定的生活狀態,只身一人跑到了巴黎,但絕大多數的猜測都是“女人”,因為愛上了一個女人跑到巴黎,拋妻棄子;而作者“我”則是受斯特里克蘭夫人之托,前去巴黎看看斯特里克蘭到底是什么情況,當“我”在巴黎看到斯特里克蘭住在全巴黎最破舊的旅館里,內心難以相信,而他在那里開啟了自己畫畫的天地,在追逐畫畫夢想的過程中,經歷了物質上的匱乏,病痛的折磨,有兩段婚外情,最后死在了一個小島上,但他的畫作在他死后卻讓人們一擲千金,“我”由最開始的不能理解到見證一系列事件發生后由此成為整個故事的講述者。

  這個故事的男主人和現實生活中的人們是多么的格格不入,他突如其來的出走去到巴黎追逐自己的繪畫夢想,這里的夢想的確不是大眾傳播出來的價值觀中的夢想,不是藍領白領之上的那個金領,不是獵人給麻雀設的圈套里的那點兒米粒,感覺像是和現實背道而馳,大多數本本分分過日子的人應該都無法認可克里斯特蘭的這一決定,作為一個女人,如果將我放在斯克里特蘭太太的角度我應該也是無法接受的!現實中大多數女子都是想擁有一個愛她的丈夫和一份穩定的生活狀態,其實寫到這里我的思想是很糾結的,同樣身為女子,但相比較年代的不同,與時俱進下教育文化對個人心靈思想的滋養有了以下的內容。

  摘錄了本書第四十一章的內容和我的個人感想:

  當一個女人愛你的時候,直到她占有了你的靈魂才能心滿意足。因為她是弱者,所以具有強烈的統治欲,不把你完全占有和統治,她就不會甘心。她的思想狹隘,所以對不能掌握的抽象之物就深惡痛絕,滿腦子都是物質的東西,對男人的理想充滿妒忌。而男人的靈魂在宇宙的最高處徜徉,她卻尋求用收支賬本把他囚禁在日常生活的圈子中,你還記得我妻子嗎?我看出布蘭奇一點一點地施展出她所有的伎倆,帶著無限的耐心,她準備誘捕我,囚禁我。她想把我拉下來直至和她一樣的水平,她對我什么也不關心,只想讓我成為她的獵物。她愿意為我做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除了一個我真正想要的事情:那就是讓我一個人待著。

  從斯特里克蘭留下字條給他的老婆孩子后,到獨自一人來到巴黎追尋自己畫畫的夢想,“我”一路看著這些事情的發生,最開始是不理解,在斯特里克蘭后面對待斯特羅伊夫的種種不屑一顧、冷漠、不知感恩,并且因為斯特里克蘭的原因導致布蘭奇死亡,“我”氣憤,不想理斯特里克蘭,而這段摘錄恰恰把斯特里克蘭內心的想法寫出來了,從一個女性的角度去看待這樣一段文字,不免反問自己,真的是這樣嗎?毛姆寫出這樣一個人也是為了把這一類男性的思維表達給大眾吧!也讓作為女性我會反思,如果我作為當事人,我內心真實的想法,會促使自己怎么樣行動呢?

  曾經看過一句話,大致是這樣子的.“好的愛情是讓彼此成為更好的樣子,愛不是負擔,要折斷你的翅膀,真正愛你的人會希望看到你展翅飛翔的模樣”。

  文中的小女人思想現實生活中的確有,不過通過閱讀,我們反省自身,讓一本本知識的積累幫助我們跳出小女人思想,因為關注自身的成長,會給彼此自由的空間,所以愛不是占有,我不需要去想著如何才能占有一個男人的靈魂,因為那樣反而會失去我自己的靈魂。

  小說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它可以給與我們釋放現實,實現理想的空間,也許在我們有代入感的去看一本小說時那原本不可能實現的理想也實現了片刻,跳出這本書,回歸生活,還是相信大多數男人都是有擔當和責任的,斯特里克蘭也并非是沒有這些,只是他更服從宿命,夢想擊中了他,就像他說的,“我跟你說過我必須畫畫。我控制不住自己,假如有人掉進水里,那么他游泳的本事高明也好,差勁也好,都是無關緊要的:他要么掙扎著爬出來,要么就被淹死”。

  大多數讀完這本書的人,都會在讀后把感悟上升到理想這樣的高度,如同這本書名背后的含義:六便士是英國價值最低的銀幣,代表現實與卑微,而月亮的皎潔則象征著理想與崇高,所以本篇讀后感對這一部分沒有進行過多的表達,加入了自己從愛情中女性看待理想的角度。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8

  最初接觸到《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朦朦朧朧地記得書講述的是一位執拗的流浪畫家的故事。也是我翻閱地最多的一本書,作者通過文字所傳遞的精神世界,讓我無比感動又無比憧憬,隨著年齡的增長,每一次閱讀都令我有了些新的感悟,發現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用狂熱理想去對抗世俗現實的故事。

  書籍的簡介《月亮與六便士》成書于1919年,出自英國小說作家威廉· 薩默賽特·毛姆之手。該小說以“我”作為第一視角,或是與書本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直接交談,或是聽天涯四方的人講述他的故事,最終將這位流浪、冷酷、堅強,偉大的畫家一生傳奇之旅娓娓道來。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本是英國倫敦的一位證券經紀人。他放棄了舒適安逸的生活,拋妻棄子,四處流浪,不斷作畫,罔顧世俗道德的批判與指責,被靈魂深處本能的、神秘的原始力量所裹挾,最終在南太平洋的塔西提荒島找到了靈魂的棲息之地,終成大師。

  關于作者筆下思特里克蘭德的決絕,他身邊的人都覺得出乎意料又無法理解。因為在世俗的眼光里,思特里克蘭德有一份不錯的工作和美滿的家庭,理應過得很幸福,可許多人都是在這長年累月看似幸福的`生活里漸漸厭倦和迷失了自己。因為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枯燥輪回的生活里,他們找不到能讓自己再滿腔熱血興致高昂的動力與欲望,他們想要的壓根就不是金錢和名利。

  作者筆下這種安穩的生活在他們眼中是一個泥潭,會越陷越深,終究掙脫不出,而心中的不安分,一直在他們心中萌動,最終會占據他們的全部身心,不顧一切的追求心中所想,除了那個熾烈的追求,其他都變得微不足道了,并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和毅力去追求內心深處散發著讓人靈魂出竅光潔的月亮,我們大多數人都只能為六便士奔波跋涉。冷酷而蒼白的現實,終是現實對于理想最牢固的枷鎖。也許當他們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已經太老了,或者有太多世俗的東西牽絆著他們,來自社會各方面的責任紛紛都成為壓死他們想要脫離這潭死水的最后一根稻草。

  作者筆下的思特里克蘭德不一樣,他無懼眾人的譴責與謾罵,甚至無視道德的束縛。他說:“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歡的環境里,淡泊寧靜,與世無爭,這難道有錯嗎?我想,這一切都取決于一個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于他認為對社會應盡什么義務,對自己有什么要求。”

  如梵高所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能看到煙。我曾讀到過一篇書評,上面說:“思特里克蘭德為了遵循自己的內心,寧愿付出財富親情,甚至是生命也在所不惜 ——這種選擇,”與其說是主動的選擇,倒不如說是一種無奈的接受,接受我們內心的渴望在召喚。畢竟這種渴望,即便我們能夠逃避一時,也逃不了一輩子。就像人老了一樣,總想著落葉歸根。而“責任”這兩個字眼,是最大的文明,也是最大的虛偽。大多數的人一生都被責任束縛著雙腳,與理想背離,越走越遠。倘若我們無視內心對自由與理想的渴求,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相信我們也沒辦法對自己妥協。

  從某些角度來講,毛姆又是極其幸運的。他找到了此生摯愛的東西,不過代價確顯得沉重了些,可至少他的精神世界是富足豐滿的。也許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不喜歡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討厭其對人情與人性的摒棄和過分自私的性格。但是又對其苦行僧式的對于藝術和美的執著追求深感敬佩。為了心中的月亮,放下腳下的六便士,終日在別人不解、厭惡鄙棄的生活中完成對生命意義最崇高的創舉。總是想起里面的一句話“只有詩人同圣徒才能堅信,在瀝青路面上辛勤澆水會培植出百合花來。

  月亮高高在上,他象征著靈魂和理想。而六便士隨處可見,他象征著物欲和現實。理想和現實的沖突就是人生最大的沖突,那人的一生是應該高高抬起頭仰望空中的明月,還是應該默默俯身去撿拾地上的硬幣呢?

  每次看著本書的時候,都想用文字的方式分享給大家,公眾號取名也跟這本書息息相關,其中幾段個人比較喜愛的文摘分享給大家。

  (一)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確看到了月光。

  (二)有人說災難不幸可以使人性高貴,這句話并不對;叫人做出高尚行動的有時候反而是幸福得意,災難不幸在大多數情況下只能使人們變得心胸狹小、報復心更強。

  (三)我們每個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獨的。每個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鐵塔里,只能靠一些符號同別人傳達自己的思想;而這些符號并沒有共同的價值,因此它們的意義是模糊的、不確定的。我們非常可憐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財富傳送給別人,但是他們卻沒有接受這些財富的能力。因此我們只能孤獨的行走,盡管身體相互依傍卻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別的人也不能為別人所了解。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9

  讀這本書的時候,感覺就是作者坐在你旁邊和你講他聽說的,他接觸的,他研究的一個“異類”的畫家的故事。說他另類,是因為故事主人公年過中年的查理斯·思特里克蘭突然放棄作為證券經紀人的成功事業和美好幸福的家庭——溫柔賢惠的妻子,一雙可愛乖巧的兒女,離開自己的家鄉孤身一人去往法國巴黎,住在骯臟的旅館過著潦倒的生活,只為學習繪畫。倘若,思特里克蘭學習繪畫是為了完成自己一個年輕時候的愿望,開始決定專注自己的興趣,這倒也為世人理解,畢竟在功成名就或者事業略有所成,衣食無憂,解甲歸田享受單純器物之樂的人也不在少數。然而,思特里克蘭在巴黎不名一文,經常一天只吃一頓,有時候甚至一頓也沒有。或者,我們把他這種做法理解為破釜沉舟,追求出色的繪畫技藝,希望有一天能夠一舉成名,一幅畫便能夠賣幾百萬。這也能夠為少數翹楚理解,畢竟成大事者必有常人沒有的勇氣和魄力。但思特里克蘭不給任何人看他的畫,也不賣畫。甚至在一個唯一特別欣賞他的人為他的推銷,他也惡言相對。最為極端的例子的是,在他彌留之際,讓他的妻子答應在他死后將用帶病之軀花費幾個月完成的及其壯麗詭譎的壁畫付之一炬。

  “異類”的還有他的殘酷,自私和毛姆不厭其煩的提及的粗野的透露出欲望的面容。

  這樣的“異類”當然為文明社會不容。毛姆并沒有特別列舉任何思特里克蘭受到的排擠和厭棄。相反毛姆告訴我們他受到了一個并不高明但鑒賞能力極高的畫家的認可。戴爾克·施特略夫接濟他,為他推銷畫,在他因病垂危時候將他搬回自己家悉心看護,最后甚至賠上了自己摯愛的妻子。對于這些思特里克蘭非但沒有感激,反倒是認為戴爾克·施特略夫自作自受。讀者在這樣敘述中,對思特里克蘭的厭惡一點一點地加深。

  寫到這里,才發覺了毛姆的高明之處,他將思特里克蘭設計成一個表達能力很差,話語極少人,即便有也都是寫極其惡毒的話語,而且整部小說很少有關于思特里克蘭的正面描寫。即便是思特里克蘭稍顯正常的表達,毛姆也特意強調那是自己根據思特里克蘭的手勢,表情和不成句子的詞語中揣測出來的。

  講述并不是一氣呵成,倒像是兩個朋友偶爾見面,幾個月或者幾年,見面的時候又想起上一次聊到過某個人,于是繼續補充故事的進展。所有其他的人講述的思特里克蘭的事情,毛姆也像女生八卦告訴別人“我也只是聽說”那樣告訴我們,他也只是聽說,而且那個說的人也很靠譜。我仿佛看著他說完之后提起杯子喝了口水,又接著回憶思特里克蘭的其他事情。

  結果,雖然小說提供了很多思特里克蘭的片段,關于所有關于思特里克蘭的內心思想全靠讀者自己揣測。

  厭惡加深,但小說并不是以厭惡為終結。不然,這樣的情感訴求也不會成就《月亮和六便士》這本經典。只是不知道從什么開始,我也同作者一起對思特里克蘭產生了同情。作者是在思特里克蘭的畫里感受他內心的掙扎。盡管作者嘗試道出那種不明晰的感受,這種感受無論如何也無法傳到到我的內心。我想是因為缺乏繪畫的藝術修養吧,沒有經歷過看一幅畫時,內心產生激蕩的情緒,于是無法移情。

  我的同情或許始于作者提及他給戴爾克·施特略夫的妻子繪畫。施特略夫得知妻子背叛他和思特里克蘭在一起之后,在自己畫室看到思特里克蘭給妻子畫的裸體畫時頓時羞惱萬分,正欲舉手撕破之際,他還是被這幅畫給震懾到了。按作者的說法,這是一幅透露著美與欲望畫。也許,思特里克蘭內心便是一直被這兩種東西糾纏著,讓他就像被“魔鬼給纏住了”。

  更深的.同情或者理解來自于思特里克蘭毀棄了忍著病痛創作的巨幅壁畫。思特里克蘭舍棄文明生活,來到了南太平洋群島的塔希提島。在這里,他沒有被當做“異類”,只是一個比較特別的人而已,就想這里的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特別一樣。他甚至在這里找到了個“不打擾”他的妻子愛塔,過著幸福的生活—至少靜謐幽深的叢林給了內心的平靜。

  小說還有一個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敘述主人公之外提及的他曾遇見過的同樣被他人看做異類的人,還有一段論述家鄉——出生地和另外一個家鄉與異類之間的關系。

  “我認為有些人誕生在某一個地方可以說未得其所。機緣把他們隨便拋擲到一個環境中,而他們卻一直思念著一處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坐落在何處的家鄉。在出生的地方他們好象是過客;從孩提時代就非常熟悉的濃蔭郁郁的小巷,同小伙伴游戲其中的人煙稠密的街衢,對他們說來都不過是旅途中的一個宿站。這種人在自己親友中可能終生落落寡臺,在他們唯一熟悉的環境里也始終孑身獨處。也許正是在本鄉本土的這種陌生感才逼著他們遠游異鄉,尋找一處永恒定居的寓所。說不定在他們內心深處仍然隱伏著多少世代前祖先的習性和癖好,叫這些彷徨者再回到他們祖先在遠古就已離開的土地。有時候一個人偶然到了一個地方,會神秘地感覺到這正是自己棲身之所,是他一直在尋找的家園。于是他就在這些從未寓目的景物里,從不相識的人群中定居下來,倒好象這里的一切都是他從小就熟稔的一樣。他在這里終于找到了寧靜。”

  直到整篇小說讀完,我也還不明白,為什么小說的名字是“月亮和六便士”。百度百科詞條的解釋是月亮和六便士對應的是理想和現實,這樣的解釋并不讓我滿意。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10

  1919年,英國作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的長篇小說《月亮與六便士》成書。其實我糾結了很久要選擇哪本書來讀,想過很多書,這本是我無意中看到的,大概用了一周多的時間確定了這本書,糾結的原因主要是外國作品由于翻譯的問題,語句跟語境有點怪,讓我有點望而卻步,再者,作品中的人名太長了,很難代入情節中。

  有傳言說,毛姆的朋友曾跟他開玩笑說:“人們在仰望月亮時常常忘了腳下的六便士”,由于六便士是當時英國貨幣的最小單位,用開玩笑的語氣解讀,月亮是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是現實的代表。

  《月亮與六便士》以法國作家高更的生平為素材,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思特里克蘭德突然著了藝術的魔,拋棄妻子,絕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用畫筆譜寫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注入絢爛畫布的故事。他的身體里含著原始的野性。

  有人說其實這本書丑化了高更的角色,更多的人意識到,作者對高更的褒獎以及羨慕嫉妒,可以為自己的夢想放棄那么多東西。社會會因為一場又一場流血的革命讓人彷徨、欣喜,同時也交織著痛苦和無奈。我們在很多場變革過去后,看到了一個可愛可親的社會。社會上陽光普照,人們覺得自己的夢想握在了自己手里,只要自己去努力,它就會有實現的一天。所以,大家鼓吹追逐夢想。夢想一次變得無比高大,一時間夢想被膨脹,被尊崇。書中的主人公同樣也在追逐夢想。理想是云開的花,在高高的天上,閑暇的時候看一眼,心中盛滿了美麗和甜蜜;生活是腳踩的地,每一步都要踏踏實實,前進中心安神定,慰心慰己。多少人的夢想,在歲月和現實中夭折。

  “人往往不是自己渴望成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為的人。”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如是說。世界上的多數人最終都過著被生活所選擇的日子。始終沒有勇氣去主動的選擇生活,你是,他是,我們都是。“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斯特里克蘭德在他40歲那一年,不顧一切去追尋夢想。而他的“不顧一切”是真正意義上的不顧一切,包括生命。在證券交易所供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可觀的收入,妻子優雅且具有魅力,喜歡打理家務,照顧孩子。普通人奮力追求的中年幸福生活場景,該有的他都有。突然有一天,他被一種叫做“夢想”的力量牽引,斯特里克蘭德的偉大,正因為擺脫了世俗。

  他把“夢想”和“成功”“成名”分割,他的成功不需要任何人去定義,它的評委只有自己。很少人能這么做,所以,我們需要別人認可我們的做法,需要評委的絕對認可。而這一切斯特里克蘭德視如糞土,他的.生命中從此就只有一件事,就是畫畫。但是人們理解不了這樣一個被“夢想”的惡魔扼在手里的人,他瘋了。普羅大眾的價值觀念不過是享受安逸的生活,有錢有勢的話更好。安逸的生活才是大家的夢想,錢和勢也是大家的夢想。任何威脅其中一樣的行為都是可笑的,即便存在威脅,那就是風險投資,為了追求更高的名和利,成為一個擁有大房子,娶了美麗妻子的爵士,膚淺如思特里蘭德的第一任妻子。他看透了她膚淺虛榮的妻子,與其忍受那些可笑的目光,不如早早離開更自由一些。所以他的放棄足以讓我們吃驚,遺憾或者幸運的說,世界上的大多數東西是我們并沒有堅持要追求的東西。我們如今所追求的,可能30%是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其余的70%來自于傳統、媒體、環境以及周圍人羨慕自己或自己羨慕別人而生發出來所謂的成就感。甚至在現代藝術家的群體里,“斯特里克蘭德”也只是極少數的存在,我們被這個所謂的“文明”的世界照顧的很好,離開,不僅僅是一個人的事,“蝴蝶效應”它影響很多人。其中塔希提島作為斯特里克蘭德最終選擇的地方,我們可以看到,它遠離世俗,在文明之外仍有一個緯度,在那里生活的人們幸福也好,痛苦也罷。他們不需要遵守任何的規則,只需遵從自己的內心。

  思特里克蘭德是一個典型的理想主義者,他敢于與命運抗衡,也敢于面對慘淡的人生,并且一生都在追求它眼中的“月亮”,他的價值觀不受社會影響,他只聽從自己內心的召喚。

  他不給別人看他的畫,沒有人看過他作畫的過程,他不在乎那些偶爾有機會看到他畫后做出的任何評價。他已不是世俗之人。最令人驚駭的是他將死之前,在墻壁上完成的一副曠世之作,卻吩咐他的妻子在他死后一把火燒掉,務必燒成灰。一個人追夢的一生,那些令人憐憫的過程,用生命換取夢想的旅程,就這樣如曇花一現。從此這個夢想永久消失。值得欣慰的僅僅是那些零散的畫作,讓得到它的人們為之振奮和喜悅。而這個世界終究是俗人的。有時候人們把面具佩戴的天衣無縫,連他們自己都以為在佩戴面具的過程中,他們實際上就成了和面具一樣的人了。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11

  這是我讀的第一本毛姆的小說,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前面一小半花了我快兩星期的功夫,每天睡前看一段;后面一半卻在兩個晚上就看完了。毛姆確實是講故事的高手,他羅嗦了小半本書,前面還寫得跟論文似的,當你快沒有興趣的時候,突然來了個轉變,發生了大事,于是你一路飛快地看了下去,還激動得不行。

  讀完全書,我也沒發現哪里提到月亮,哪里又提到六便士,不知道他為什么起這么個名,也許只是個名吧。實際上我對毛姆基本是只知道名字,剛才Google了一下才看了他的生平。又有說法說這本小說是以畫家高更的生平為基礎的,于是我又Google了一下高更,發現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雖然高更確實落魄過,確實跑到過塔希提島,也確實畫了很多原始生活的畫。但小說本身確實和高更關系不是很大,沒有高更這個人也完全沒有關系,倒是毛姆在那里自言自語,自得其樂。

  先說一下大概的故事。作家先講了番某畫家如何如何優秀,他的畫如何熱賣,他的家人如何八卦等等。然后就講“我”在倫敦,混一些文學類的日子過,認識一些人,其中一位是個證券經紀人的老婆,她自己不寫,但熱愛文學及文學男女青年,于是經常請他們吃飯。偶爾遇到她的丈夫,發現就是個標準的老實的職員類型的中年人,也不說話。然后他們去度假。這已經是小半本書了。

  當我正要看不下去的時候,突然間,這位老實的事業小成的職業中年突然跑掉了,拋棄了家庭,金錢,職業,什么都不要,跑去了巴黎。然后這位妻子就講作家幫忙去巴黎找他。這位中年男子已經變了個人,完全不講情理,對家庭社會這一套完全失去了興趣,也完全不認為自己所為有什么不妥。他全部身心都在畫畫上,自稱感受到了召喚,整個人受到某種力量的支使,而不再是他自己了。

  雖然“我”不認為他畫得如何,另外一位二流畫家卻認為他畫得很好,不世之作,于是老是借他錢,幫助他,他快病死了還請他到家里去養病。此人養病期間勾搭上人家二流畫家的老婆,二流畫家自己只好離家出走。三個月過去,突然間,二流畫家的老婆自殺了,而他仍然沒有任何表示,只是留下了一幅以這位可憐的女子為模特的畫,二流畫家深為拜服。他還明說,這位女子他根本不愛,只是需要一位模特,畫完了,就沒用了。

  后來他請“我”去看了三十來張畫,“我”感受到他在其中的掙扎。然后數年間沒有消息。后來他就成了名,死在塔希提島上了。于是“我”就到這個地方,采訪了一些人,了解到他在這個島上的生活。他同土著女子結婚,生了孩子,住在茂密的叢林里,一直畫畫,后來生了病,于是死掉了。

  從這位畫家,書里叫斯德里克蘭德的,出走巴黎并以一幅毫無人性的態度出現開始,毛姆實際上已經取代了傳說的高更,不管高更自己是否真的經歷過這個心靈歷程,我想毛姆是經歷過的,他把這些想法全寫了出來。

  一開始的思路是人生沒有意義,你必須盡可能活得有意義些。為此故,你可以犧牲你自己,這許多人可以做到,你可以犧牲其他人,這只有極少數人可以做到。書中畫家表現得對這個問題完全沒有概念,他已經根本不想這個問題,他自己的身體沒有關系,別人的身體也一樣沒有關系,一切只為了他的畫畫。

  其次這個意義到底是什么,一個人怎么去探究它,如果能有所感悟又如何表現它?上面提到的“我”看出他在掙扎,便是在此處掙扎。這位斯德里克蘭德已經有所感悟,并且在他的畫上有所表現,但畫風仍然不統一,沒有一個完善的思路,也就是他還不知道如何精確地表達這種突破,以及他是否可能去表達這些,以及是否他根本就沒有能力去表達。

  到后來在塔希島上,毛姆開始轉向思考如何生活去達成這個意義,以及是否一定要走這種六親不認的道路。他舉了一位正要獲得提升的外科醫生的'例子,他在亞歷山大城突然覺得像回了家,于是放棄一切,住在埃及當一名低下的海關檢疫員,但也從來不后悔,感覺自己活得很好;又有一位農民,他在太平洋小島上開辟了自己的農場,蓋了自己的房子,生了孩子,只等著自己兒子長大接班,他也很快樂。

  在前面,毛姆講究的是突破人性的枷鎖,似乎只要突破這些后天的束縛,人就得獲得生活的自由;但我感覺到在后面毛姆自己突然對這個結論變得不自信起來,轉而描述了其他一些只是聽從內心召喚但并不反駁人性的例子。而在此之前的巴黎段落里,作家甚至借畫家之口說了許多對女性甚為不恭的話,似乎女性都是在把杰出的男人往人性的火坑里拉,甚至于二流畫家的老婆也是在此舉毫無成功希望的情況下才自殺的。

  實際上毛姆在靠戲劇成名后的第一部小說就叫《人生的枷鎖》,這似乎成了他一貫的主題。單就這本小說而言,我不認為他對這個問題解析得很成功,但這仍舊是一本很好的書。

  毛姆確實是講故事的好手,其實挺無聊簡單的事也被他講得高潮迭起,沒有什么曲折的情節也顯得很有內容。說起來大段的內容是他自己在說,既不是故事,也不是背景,夾雜了各種心理哲學社會的描寫,但仍然不失有趣。毛姆生前就極受歡迎,但似乎也因為這個原因,他不受評論家的喜歡,就好像偉大就不能暢銷一樣,而毛姆賣書的錢可以在法國買別墅并住到納粹入侵。但毛姆自己說他是二流作家里的一等人物,也真是謙虛了,他雖然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說是一流應該沒有問題。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12

  愛情這個東西,我覺得復雜而又簡單。

  所有的愛情都是因為開心而在一起,又是因為不開心而分開。

  開心與否決定了兩人是否能在一起,是短暫的開心還是能維持一生的開心決定了一輩子的幸福于不幸福。離婚或者一直在一起。

  每一段分手,我們總能從別人的身上挑出萬處問題并且加以討伐。但是很少能看見自己的不足和問題的。就算看見了也是輕描淡寫的幾句話淡淡略過。以前看別人分手,聽他們訴說,我可同情朋友了,但是現在我一點都不同情,所有的一切不都是自己的選擇么。

  這本書里面又好多段愛情。

  1.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還是證券經紀人的時候的陪伴的人是斯特里克蘭德太太。太太是一個純粹愛看書的人,并且以結交各類藝術家而自豪而有面子。在她的心中斯特里克蘭德就是個呆子沒有一點藝術細胞。所以她盡量不安排斯特里克蘭德同他那些高貴的朋友見面,偶爾的見面她又總把思特里克蘭德放在很蠢的位置上,覺得斯特里克蘭德給她丟盡了臉面。斯特里克蘭德規律性的出去學畫不在家騙他說去玩牌,她也一點不在乎,那么長時間一點不好奇丈夫的工作之外的生活。思特里克蘭德太太打心眼里瞧不起思特里克蘭德,但是因為錢而又不得不和他在一起。而斯特里克蘭德早已看透俗氣的妻子,只等在合適的時機離開他。

  2.麥克安德魯上校和妻子麥克安德魯夫人的愛情。這種愛情怎么說。現實中也知道好多這樣的夫妻,丈夫對妻子極度寵愛,寵的賽閨女。但是對女性掌控和依賴的也特別厲害,有些小女生應該是很喜歡這種婚姻的,因為一直被保護,我個人來說不希望我將來嫁得人是這樣的,因為會影響我人生的成長,會失去許多生命拼搏的力量和成就感。不過也是我比較贊賞的一種婚姻,男孩子強大本來就該保護和容忍撒嬌的女孩子,同理這樣的女孩子是比較溫柔的(●''●)。

  3.戴爾克.施特略夫和施特略夫夫人的愛情。怎么說,我超級心疼像施特略夫這樣的大好人。總想保護類似這種性格的人,我有個朋友就是這樣的大好人。我經常幫他卷那些欺負她的親人,把她累死,而她又沒有力氣拒絕的。如果我認識施特略夫我就把他雇來給我工作,絕對是我的得力助手,利用他的鑒賞力。施特略夫夫人這種小比奇,看到她死我覺得好痛快。雖然現實中也有很多女的這種手段往上爬,爬倒沒事,但是欺負大好人就是你的不對了。先當家庭教師去勾引貴族,以為懷孕了就可以一步登天了,沒想到被掃地出門了。在施特略夫的幫助下不知道知恩圖報,還恩將仇報。去和畫家一腿,而且畫家告訴你他不要你你就得離開,怎么說,沒有愛畫家那種人的勇氣你還敢去碰,以為畫家和施特略一樣可以聽你的.話么,要記得畫家拋棄的可是有兒有女的所謂的幸福的家庭,怎么會受你掌控,愛上那種人你想到掌控你就太高看你自己了。施特略夫夫人的死只是死在對自己的高看。朋友看這本書都很心態勃朗什,或許因為死了吧,同情一切弱者,而我覺得她死的好爽,不然還要欺負可憐的施特略夫。雖然不知道施特略夫后面會怎樣,但是他那么善良和愛幫助人肯定不會得抑郁癥,勃朗什死了就好了。

  4.一個漂亮女人,金黃月亮照耀下得那不勒斯海灣,這畫面想想都覺得好迷人。我得下段感情開始在這樣得環境下就好了。那么我得做多優秀才能算的上一個漂亮女人呢,這個是個嚴重得問題,嘻嘻(●''●)。

  5.尼柯爾斯船長和他太太,寥寥幾筆,勾畫了一個瘦小而潑婦得女人形象,昂,現在社會依然有這樣得女人。人生不知道為什么要和這樣得女人共度一生,或許真的是上輩子欠錢吧。

  6.鮮花旅館得蒂阿瑞.喜歡笑話,酒和漂亮男人。哎呀媽呀,我不喜歡酒,但是我也喜歡笑話和漂亮男人。O(∩_∩)O,蒂阿瑞很善良。也有自己得店鋪,所以她可以想喜歡什么就喜歡什么。蒂阿瑞是一種芳香潔白得花,我也喜歡潔白得花,我喜歡梔子花,啦啦啦。

  7.天才醫生阿伯拉罕和他圓滾滾得希臘妻子在一起生了一打不完美得孩子。如果希臘妻子每天做好吃得,回家孩子繞膝多么美妙。

  8.千年老二卡來克.卡爾米凱醫生和漂亮媳婦。如果漂亮媳婦天天要名牌要參加高端宴會,那點點工資恐怕是不夠用吧。還活的老心酸了。

  9.愛塔和畫家。愛塔應該是被畫家得人格魅力所吸引。而且敢愛,家里有房有椰子樹。在她得照顧下,畫家才得以發展自己得才華吧。而他又特別欣賞畫這樣得人,甘愿為畫家做一切。畫家嘴上說著打她不愛他,但是畫里全是愛塔。雖然他兩最少沒有那些客套,說起來貌似還有點殘忍。但是我覺得畫家最愛得是她。而愛塔也極為愛他。無論容貌膚色如何,認定了,就一直在一起相互扶持,不管世界和人生有多難,兩人相互扶,什么事情都會一起邁過。一起吃苦,一起享受雙手創造得繁華,因為愛情得到得孩子也異常得善良勇敢在海上當了一個水手。

  愛情這種東西就該兩人相互了解,相互吸引,一方支持和陪伴著另外一方。而不是兩人天天在一起又打又鬧。那不是愛情。好羨慕愛塔和畫家得愛情,人生得一愛塔得天下。誰是誰得愛塔,誰又是誰得畫家。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13

  看的太粗太快以至于當前的理解還停留在表層,即故事情節上,但分明能夠感受到作者對人性、對本能、對愛情甚至人生的有力刻畫,這段話大概可以描述合上書的瞬間:真是恐怖,一個超凡脫俗的君子,一下子像鯉魚一樣一言不發了,那個充滿誘惑的人,把你洗劫一空,使你一文不名。這不是在理論上的,我被宰的鮮血淋漓。

  斯特里克蘭自然是靈魂人物,“我說的偉大,和時來運轉的政治家或平步青云的軍人無關…”。開篇這句便讓我想起他的名言,“人時刻要培養自己的偏見”,盡管還不甚理解其含義,但這話的確帶有偏見。這其中有些人的偉大確是“源于自身的品質,而非他們的地位”。當然,這個細節太微不足道。

  布蘭奇的下場讓人感觸。泰戈爾有詩云:第一眼就心動的人要怎么做朋友。如果你還聽過弗洛伊德說“當你做小的決定時,應當依靠你的大腦,把利弊羅列出來,分析并作出正確的決定;當你做大的決定,如尋找終身伴侶或理想時,你就應該依靠你的潛意識,必須由你的心靈深處的最大需要為依據”就知道這句詩寫的多么至理名言。

  盡管如此,她依然是個可憐的女子,不知是該同情還是該憐憫,或者都是多余的。拋棄家庭跟隨一個欲望來了需要女人卻不需要愛情的男人。“她的身體很美,而我正要畫一幅裸體。等我畫完了,也就對她沒興趣了”。哲學家也許會說,你不過是失去了一個不愛你的人,而他失去了一個愛他的人,這是他的損失。這個邏輯當然沒錯,但也正如帕斯卡所說,“感情自有其理,理性難以知曉”。這本就不是個可以講理的事,況且他會將此定義為損失嗎?他甚至會覺得這是一種自由。

  斯特里克蘭那攝人心魄的眼神勾的布蘭奇蠢蠢欲動,話說回來,面對不曾擁有之物誰又能真正做到靜如止水呢?斯特洛夫給不了布蘭奇想要的感覺,布蘭奇觸不到斯特里克蘭的靈魂…這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認識自己的時候啊。過后我們會看到,有時我們的堅持是多么荒謬,我們的奮不顧身是多么稚氣未脫。當然,我們也同樣無法感受那顆拍案而起勇敢的心跳。我跟朋友說,阿塔也許是最幸福的女人,也最值得尊重。

  斯特洛夫的寬恕我更愿意理解為一種對藝術的呵護,“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是否比“一個也不寬恕”更具神性?那是對藝術審美有著深刻理解力所帶給他的理性抉擇,頗有點“國家不幸詩家興”之味道。我想起皮皮對克羅斯說,“你不了解女人,她要是喜歡你,你在水槽里撒尿都可以;她要是不喜歡你,你就是把她捧在頭頂,她也會在上面拉屎”,看到這么俏皮深刻的`表述誰不會笑呢?所以,鳴人是不是很機智,娶了愛自己的雛田小姐。但這畢竟是兩個人的事,“說話只要一個人發聲就可以了,但沉默卻需要所有人的配合”,甚至像很多人堅稱的那樣,這是兩個家庭的事。總之,你須尋得所愛。

  也許,任誰都有被愛的能力,但愛人的能力呢?很多時候,也許是為了占有。關于這點,誰都不敢輕易論斷。跟朋友探討說這個人首先要美好,其次要善良,然后就接近了...抄了幾段文字:

  波伏瓦說,男子間的友誼,是建立在個人的觀點和興趣上,女子間的交往,則是由于她們處于共同命運。告訴媽媽的時候還被問這話誰說的,哦,大師似乎忘了表述男女間的友誼了,soulmate?這難道就是所謂的“靈魂會找靈魂”?

  以上,記在看到第四十四章時,顯然,這不是該書核心要義。選擇何種生活方式、如何不負此生的主題也許更宏大高遠。

  孔子說朝聞夕死,那是圣人的理,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夠認識到自己的天命,又何談努力為之?甚至,我們根本不知道究竟要過怎樣的生活,全憑慣性日復一日。午休起來,拉開窗簾發現陽光很好,那就跑跑步吧;朋友推薦了一本書,翻了幾頁還不錯,那就看下去吧;查哨回來睡不著,心里有些東西,那就整理出來吧…“干一行,愛一行”是入世的哲學,“男怕入錯行”才是刻骨銘心之談。嗨,這都是口水話,說多了有祥林嫂之嫌。

  斯特里克蘭的偉大只能“高山仰止”了,哪怕像布呂諾船長那樣也好啊,“對上帝的信仰,要不然,早就迷失了方向”。What about you?下午跟小瑞說,是否要弄本《圣經》看看,那里也許有光。

  文中有很多富有哲理的見地,那樣耐人尋味,那般意味深長,感覺以后還會再讀,甚至成段背誦也不過分。我想起慕容雪村講的故事,給你一種酣暢淋漓的發泄,然后是一種巨大的空無。毛姆似乎埋下了一顆種子,一顆浮想聯翩的種子,一顆等你去澆灌的種子,直到你也可以一試:生活或許沒有那么扣人心弦,但你卻是在創造美;回顧過去,你會感覺一生都很幸福。

  朋友覺得最感人的片段是他把畫燒了:喜歡是一個人的事,跟別人無關,我畫畫是為了自己,不為其他任何理由。就像庫塔拉斯覺得“我們沒有權力讓人類失去它”,可誰又有權力擁有它呢?驀地想起“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把神性的東西創造出來,又親手把它毀掉,也許這正是他藝術人生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吧,也是其被稱作偉大的地方吧——無需世人知道他來過。

  書名為何叫“月亮與六便士”呢?黑夜總和深邃有關。社會生活在夜里是不在場的,終于能夠問問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了嗎?遙遠的星空和人的心靈一樣神秘,這世上還有比自己更清楚心底所需嗎?六便士多好啊,打仗需要錢,買房需要錢,火鍋需要錢...什么不需要錢呢?哦,呼吸不要錢,曬太陽不要錢,吹牛不要錢…還有什么嗎?

  “...而他們沒有注意到的是,在河岸上,人們建立家園,相親相愛,養育子女,歌唱,譜寫詩歌,甚至創作雕像”。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14

  一天多的時間讓我暢快地看完了這篇小說,其實我更愿意相信作者,這就是真實的記錄。

  毫無疑問我是喜歡這樣的人生的,作者的,或主人公的。

  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的行為無疑具有相當的夢幻色彩,這一點與他是不是所謂的藝術天才并無關系。假如他并沒有成名,并沒有被人們認為偉大,他的生活依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他的所有行為不能用天才這樣的名詞來辯解也同樣不能作為理由。這樣純粹的人生是幸福的。

  當我驚異于其中對于女人的描述之精辟時我想到這樣一篇關于靈魂對美的追求的文章是否摻雜了太多不必的對女人的描寫,當我這么想的時候又發現作者其實是把女人作為世俗的代言人,作為了無法理解抽象的真實的純粹的美的人群的代表。于是與純粹的美對立的`廣大的復雜的世俗世界可以用具體的對三個女人的描述來表現。從結果來看,這樣做非常有效。再次引用某名人的名言:“男人上半身是天使,下半身是魔鬼;而女人全身都是魔鬼。”對每一個女人的描寫都會讓人首先像作者一樣覺得不可理喻然后馬上發現就是這樣

  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作為一個證券經紀人,最開始給作者一個很悲劇的印象:“很清楚,他一點兒也沒有社交的本領,但這也不一定人人都要有的。他甚至沒有什么奇行怪癖,使他免于平凡庸俗之嫌。他只不過是一個忠厚老實、索然無味的普通人。一個人可以欽佩他的為人,卻不愿意同他待在一起。他是一個毫不引人注意的人。他可能是一個令人起敬的社會成員,一個誠實的經紀人,一個恪盡職責的丈夫和父親,但是在他身上你沒有任何必要浪費時間。”這樣的看法這樣的口吻時常看到,大多時候自己會對這種評判充滿懷疑。外向的人處世可能會在方式手段上非常復雜,但目的總是很明確,而內向的人你根本不知道他到底要的是什么。大多數時候這種矛盾是隱蔽的,他們的斗爭會在你的眼皮底下進行,在你察覺之前結束。然而有時候他們斗爭的最終結果是放棄偽裝。于是他們表現的很有“個性”。于是他這樣突然快速地逃離了他本來的生活,他本來的禁錮。如果他不能盡力讓你感到乏味那他就只有讓你感到怪異了。于是那個乏味的人可能會說出別人無法接受的言論,可顯然作者同樣特別,看起來他并不激動,他同樣擁有冷漠(或者說冷靜)的特質。

  整篇文章我看的最不淡定的地方,是看到可憐的可憐蟲施特略夫的表現時,他很好的扮演了老好人的角色,一如“以德服人”的雷老虎。然而正如作者所說,他又是如此的矛盾,庸俗的創作與需要的不只是靈魂的鑒賞能力;善良的內心與滑稽的外貌行為;悲慘的命運讓人同情,毫無自尊的表現又讓人憤怒;然而這懦弱恥辱的表現的原因又可以說是高尚的心靈與博大的胸懷,所謂寬容也不過如此了吧。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在他做出追尋美的決定后可以說是幸福的而且無疑是相當幸運的,而這位可憐的施特略夫就真的活脫脫是一個悲劇了。至于那個女人。“勃朗什?施特略夫自殺并不是因為我拋棄了她,而是因為她太傻,因為她精神不健全。”這是實話,這樣的關系讓我想到了織毛衣,可是SB只有施特略夫,勃朗什精神不健全算不得SB,而思特里克蘭德則是一個奴隸主。

  最終這個奴隸主到達了屬于他的仙境,世外桃源的屬性塔希提島看來是占齊了的。他可以在這里進行最后的斗爭以及最終的釋放,一個女人,毋寧說是一個奴隸,幫他搞定所有除了創造或者說是表達美以外的事情,于是看起來他得到了涅槃,雖然沒有留下證據。

  其實你也有機會的。

  附注:雖然提到了,但我還是想把這個女人的想法單獨擺出來,以證明女人真是不同的物種:“我的第一個丈夫,約翰生船長,也總是經常不斷地用鞭子抽我。他是個男子漢,六英尺三高,長得儀表堂堂。他一喝醉了,誰也勸不住他,總是把我渾身打得青一塊、紫一塊,多少天也退不去。咳,他死了的時候我那個哭埃我想我這輩子再也不能從這個打擊里恢復過來啦。但是我真的懂得我的損失多么大,那還是在我同喬治?瑞恩尼結婚以后。要是不跟一個男的一起生活,你是永遠不會知道他是怎樣一個人的。喬治?瑞恩尼叫我大失所望,任何一個男人也沒有這么叫我失望過。他長得也挺漂亮,身材魁梧,差不多同約翰生船長一樣高,看起來非常結實。但是這一切都是表面現象。他從來沒有喝醉過,從來沒有動手打過我。簡直可以當個傳教士。每一條輪船進港我都同船上的高級船員談情說愛,可是喬治?瑞恩尼什么也看不見。最后我實在膩味他了,我跟他離了婚。嫁了這么一個丈夫有什么好處呢?有些男人對待女人的方式真是太可怕了。”

  這真是太可怕了。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15

  毛姆在中國的讀者心目中有著比較特殊的地位。一方面因為他是為數不多的來過中國的歐美作家,1909年到1910年期間,毛姆沿著長江流域一路旅行,寫下游記若干,并以中國為背景創作了長篇小說《面紗》;另外一方面是因為《月亮和六便士》這本書,嚴格來說這并不是毛姆最好的小說,但是因為作品本身帶有的屬性,展現了藝術攫人的力量,在文藝青年中口口相傳。

  簡單來說,如果你要走上文藝之路,請先看一遍《月亮和六便士》。書中文字的犀利,人性的洞察,藝術的表達已經被反復談論了很多次,這一次,我們來談談有趣,八卦一下這本書相關人物。

  毛姆和高更有沒有交情?

  雖然毛姆從來沒有承認過,但是評論界一直公認《月亮和六便士》中的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是以法國后期印象派大師高更為原型進行的創作。書中毛姆以第一人稱的身份講述了他和這名天才畫家的故事,雖然毛姆在多本小說中應用了這一手法,但結合到原型這一說法,我們不妨八卦一下毛姆和高更有沒有可能是認識或者有交情的呢?

  毛姆1874年出生,1965年去世,他的作品很多,足跡也遍布全世界,也曾經長期生活在巴黎,但他的活躍期間主要是二十世紀上半葉;高更出生于1848年,去世于1903年,他的活躍期間主要是19世紀70-90年代。毛姆寫出處女作《蘭貝斯的麗莎》是在1897年,在此之前他只是英國一家醫院的學生,而且毛姆真正在文藝圈聲名鵲起是在1907年的幾部戲劇;而1897年高更已經進入人生中的最后幾年,在馬克薩斯群島上孤獨地生活并于1903年去世。所以,從理論上來講,兩個人是沒有任何交情的`,甚至有可能的一種情況是,在高更去世前,毛姆都沒有聽說過這個人的名字。

  據說毛姆在周游南海群島的時候,在塔希提島上發現了高更畫的窗板,從而產生了靈感,從而才創作出的《月亮和六便士》,但這是一本小說,而不是傳記,而且毛姆也從來沒有公開說過原型是高更,因此這件事情其實是要打個問號的。

  思特里克蘭德到底是不是高更?

  翻開高更的生平,對比《月亮和六便士》,會發現思特里克蘭德和高更最大的幾個相似之處在于:他們都曾經做過股票經紀人,他們都在中年時辭去工作并與家庭決裂然后從事繪畫,他們都去了塔希提以土著人的方式生活相當長的時間,他們都是生前窮困潦倒而在死后成為了偉大的畫家。

  但是兩個人不同的地方也比比皆是。首先國籍就不一樣,思特里克蘭德是英國人,辭職后才去了巴黎,但高更是土生土長的法國人。思特里克蘭德后來去了塔希提并且在那里重新結婚生子畫畫,到死也沒有離開過,也沒有再與外界聯系,并從始至終保持著昂揚的生命力和創造力。高更雖然在塔希提生活了相當長的時間,但是他曾經帶著在塔希提創作的畫作回到巴黎辦展,失敗后重回塔希提,窮困潦倒下一度自殺,后來又去往馬克薩斯群島,并在那里去世。

  書中的思特里克蘭德在拋家棄子要去搞創作之前,似乎與文藝圈沒有任何交集,也不熱愛她妻子的那些文藝圈聚會,離家出走開始畫畫好像是突然間靈光一閃的樣子,所以一度被家人懷疑是跟人私奔去了巴黎,就連毛姆也沒有清楚地解釋他這樣做的動機,似乎僅僅是憑著藝術對于他靈魂深處的那種感召而依然走上這條道路。高更雖然做了類似的事情,但是就好理解許多,高更一開始就在做買畫投資的交易,也是一名業余畫家,混跡于印象派畫家圈子,和畢沙羅的交情還不淺。在1883年辭職成為一名職業畫家之前,高更其實就已經小有名氣,1876年他的一副作品還入選了巴黎沙龍,這可是相當高的認可了,所以高更最終決定辭職開始追求藝術,其實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邏輯。只不過印象派當時還沒有這么高的地位,巴黎的著名畫家也是一抓一大把,當畫家基本就等同于生活沒保障,應該是高更家人的極力反對導致了他與家庭的決裂。

  書中的思特里克蘭德性格異常怪癖,不愛跟人打交道,甚至連自己的作品都不肯輕易給人看,更不拿出去賣,似乎創作只是為了最純粹的對藝術的終極追求;但是高更不是這樣,那個年代的畫家全都不是這樣,雖然我們聽說過很多不被當時的世人所認可的畫家,但是他們都會努力地到處去推銷自己的作品,因為他們如果不這樣做就會餓死,更何況他們還要喝酒喝咖啡泡妹子;高更也是如此,他的社會活動相當頻繁,參加了印象派的幾次畫展,還辦過個人畫展,他一度是印象派的中堅人物,是梵高的崇拜對象,只不過后來他的個人風格發生了重大變化,與印象派正式決裂之后,他才陷入了作品無人問津的境地,孤獨地踏上了塔希提。所以說高更的藝術人生有大氣有大落,而思特里克蘭德的藝術人生從來就沒有起過。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相關文章:

月亮與六便士心得體會03-27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02-28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03-31

《月亮和六便士》讀后感12-29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范文02-27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11-09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15篇)04-04

月亮經典語錄03-22

描寫月亮的名言佳句摘抄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