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_黑人又大又粗又硬XXXXX_欧美疯狂做受XXXXX高潮

學習新課改的心得體會

時間:2023-05-15 14:02:39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學習新課改的心得體會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習新課改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學習新課改的心得體會

學習新課改的心得體會1

  “風搖樹木葉子落,原野執意更秋裝。仰望蒼天云漸高,俯視大地秋意濃”。金秋是收獲的季節,這一期新課改培訓的學員們通過為期一個多月的`學習培訓,亦如碩果累累。現在就本次新課改培訓活動做如下總結。

  在內容上,此次新課改培訓計劃立足于多元化培訓,通過開展諸如“新課改之我的感想”分組討論、“高中新課改若干想法”代表發言、“學習最優小組”評比等活動,貫徹了以理論學習、參觀實踐、分組交流為主旨的活動主線。回顧學員這一時期的成長歷程,本次新課改培訓計劃為學員們塑造了榜樣力量,凝聚了團隊合作精神。

  在效果上,通過新課改培訓計劃的培訓平臺,青年教師骨干強化了其思想意識和責任意識,全面提高了領導力、創造力、執行力,真正調整自我高度與認識,改進自身不足與缺點,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增強自身綜合素質,并在之后的工作中能夠以更加積極地心態管理、規劃日后的教育教學的發展,服務于學生,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簡而言之,此次新課改培訓計劃活動成果豐碩,并真正地延續傳承了市新課改培訓活動的傳統優勢。

學習新課改的心得體會2

  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帶者新課程改革濃濃的春意,沐浴創新教育縷縷陽光,花季的雨露和園丁的微笑一齊映進我的視野。新課程改革讓我體會到了教學的生命過程。

  一、注重學習、轉變觀念、以推動新課改的順利進行。

  新的課程、新的標準、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來支撐,而這些理論的實踐者,就是教師。

  二、開展課改實驗、走進新課改

  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形式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數學教學采取了提出題目——實驗探索——引導觀察——分析推理——得出結論的實驗教學法。教師的關注由單一的`學習效果轉為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具體做法是:

  1、確立一個思想,即“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做預備”的思想。

  學生的發展,我們主要夸大應該是全體學生;而不是部分學生,應該是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而不是重智力輕其他;應該是個性發展而不是同一模式,應該是可持續發展,而不是限于當前的發展,教師的每節施教必須從這點做起,這是我們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

  2、落實兩個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課改中我們要創設情境讓學生們往想,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往做。

  3、進行三個轉變

  (1)教師角色的轉變;

  (2)教學手段的轉變;

  (3)學生地位的轉變;

  4、采取四種方法

  (1)激發學習愛好,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營造創新教育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3)教會學生學習、發展學生的自主性。

  (4)面向全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

  三、新課程給我帶來的思考

  1、課堂教學氛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更注重師生的交流、互動。教師從重知識的把握轉變到更注重學習方法、研究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

  2、教師的教育觀念開始發生變化,教師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學的載體,教師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計地利用教材啟發拓展。課堂教學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能把平時積累的知識有機地融進課堂,重視研究性學習。

  3、夸大在課堂教學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在系統教材體系著落實“雙基”的主導性作用。

  在新課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希看、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牢牢聯系在一起,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為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著,愿我們的課堂呈現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成為不由自主的從心靈深處,淌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

學習新課改的心得體會3

  一、教學觀念上發生了變化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題為《學會生存》的報告中指出:“教育具有開發創造精神和窒息創造精神這樣雙重的力量”。長期以來,我們的許多課堂教學比較沉悶,缺乏生氣,難于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智慧活動的積極性,更不用說激發創意和不斷探索的精神了。按照一般的傳統理解,課程內容規定了“教什么”,教學活動則主要解決“怎樣教”,兩者楚河漢界壁壘分明。多年來教師只扮演著“執行者”和“傳聲筒”的角色,嚴格按照課程規定,亦步亦趨,不能發揮自己的主動性,而學生則扮演著“接受者”的角色,在“課程進度”和應試取勝驅動下,囫圇吞棗,死記硬背,拼命地在適應“課程要求”中掙扎,而學習效果則事倍功半。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國教育人士開始對“教學大綱”所帶來的各種教育現象進行反思,最終要以“課程標準”來代替“教學大綱”,這也就迫使教師必須要更新教學觀念,緊跟時代脈搏。以人為本,以生為本,一年來的新課程實踐中,我們的觀念在不斷的變化,體現在上課中,過去考慮的最多的是“如何教”,現在思考得最多的是“如何學”,真正從學生的角度去認識新課程,而不是從教師的角度去考慮

  二、教學方式上發生了變化

  過去我們理解課堂教師是權威,學生只能服從,課堂是教師的“一言堂”,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的知識傳授,往往是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亦步亦趨,不僅不允許學生有不同意見,即使有,學生也不敢提,在課堂上,教師盡心盡力地把自己的那“一桶水”的知識倒入學生的杯子中,希望能給學生“一杯水”,新課程實施后,課堂在悄然發生著變化,我們不再把學生當成裝載知識的容器和知識的收購站,而是鼓勵學生、帶領學生去探究,去尋找整個知識大海的能力,學生得到的不再是“一杯水”,他們每一個都可以擁有一片海洋。課堂上不再是老師的獨奏,而是師生的合奏,演主旋律的是學生。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

  三、作業方式上的發生了變化

  作業是學生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以往的作業,都是老師“一刀切”,而且形式單一,時間久了,學生難免感到厭煩。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知識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我們經常布置一些要求走入社會,調查研究的題目,上網搜集資料的'探究題,每當有這樣的作業,學生都會歡呼,可見他們對這種作業的喜受,對書上記憶的東西,原則上只要求他們記住就行。選擇多元化的作業,不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學習的自主精神

  四、考查學生上發生了變化

  俗話說:“十個手指頭不能一樣齊”。一個班級,總有一些接受能力、思維能力都比別的學生差一些的孩子。我們一直認為,成績不好的學生就不是好學生。我們一直希望自己的學生都能長成參天大樹,是國家的棟梁,因此,我們不承認差異,不承認不同,我們往往認為考90分的學生就是比89分的學生強。走進新課程,對學生的要求不再單純地以分數認定,對學生的長處和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進步,我們都給以關注,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關心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生活和人格養成,不再恨鐵不成鋼,因為我們知道,有時候,鐵和鋼是等值的,學生有自己的人生體驗,有自己的內心世界,考查學生,當然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量不同的東西。

  當然,在一年的課改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從教師本身而言,要真正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評價標準乃至顛覆自己的傳統教學模式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從走上講臺到今天,已經根深蒂固在頭腦中形成的觀念要徹底改變,談何容易。因此,在教學中就不可避免地出現失誤,走回頭路的現象,當然,現在處于改革的探索中,失誤也是難免的。

  從時間上來說,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也相當困難,要準備一節課的內容和材料,往往需要花好幾課的時間,學生時間上的沖突對新課改形成了強烈的沖擊,有時難免顧此失彼,上好了一堂課卻砸掉了另一堂課。

  從最終的檢查來說,學生還是要參加考試,平時的表現再好,平時的考核全部是優,最后高考依然壓在那兒,即使高一學生現在不高考,但畢竟還有統考,平時的實踐中也不只一次出現了這樣的情況,氣氛活躍的課堂往往在考試中考砸了,因此,考試模式不變,評價的最終標準不變,新課改的前景還是堪憂的

  從評價老師的機制來說,歷來評價老師都是學生的成績,即使課上得再好,學生再喜歡你,最后如果沒有成績,原本喜歡你的學生也會背叛你。因此,面對新課改和成績評定這對矛盾,老師如履薄冰,陷入兩難。

  盡管如此,我覺得還是得比失多,最起碼我們努力過了,實踐過了,盡管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一步一個腳印,盡管這行腳印可能歪歪斜斜,但畢竟我們是在探索著,前行著,希望在以后的課改實踐中克服更多的不足,獲得更多的成績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和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省的高中思想政治也已經進入課改,通過新課改培訓,深切覺得對我們政治教師的要求提高了,所以“學習新理念”不斷探索新課改的教學模式已成為廣大政治教師的自覺追求。那么怎樣才能提高政治課的課堂效率,真正讓學生體驗到政治課的樂趣,形成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真正統一,是我們所有政治教師的理想追求。新課程的改革,不僅為我們的政治教學改革帶來了機遇,同時也給我們老師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戰,經過一段時間的具體實踐。我粗淺的談談對新課程改革的一些看法和體會

學習新課改的心得體會4

  音樂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注重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化文化;完善評價機制。這些都是音樂教學大綱中沒有闡述的,同時也是我們音樂教師必須更新的教育、教學觀念,和我們在音樂教育、教學實踐中必須把握的依據和支撐。那么在實際的音樂教學工作中,音樂教師應如何貫徹新的教育理念,讓學生做新課程改革的最直接受益者呢?我想,我們可以嘗試著先從以下的幾點做起:

  一、讓學生真正做主。

  “一單元唱歌+樂理,一單元欣賞+音樂知識”的單一教學內容不再適應時代的要求。讓課堂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讓活動成為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我們的教學才能有生機,有活力。

  有科學證明一節課中學生的注意力最多能集中15分鐘的時間。所以,我認為不妨利用這高效率的15分鐘,對課堂內容的引入、結尾總結、中間重點和難點做“蜻蜓點水、畫龍點睛”的精講。剩下的時間,可以讓學生去演唱、演奏、創作、交流、教授和賞析等等。此時教師應發揮主導作用,幫助學生思考,對學生的活動進行指導。每節課留出10~15分鐘的時間,請學生進行教授活動和表演活動。教授活動就是由學生自選內容(比如某位音樂家,某件樂器,某個音樂知識等等),在課下像老師一樣備課(查出相關資料),在課堂上像老師一樣把知識傳授給其他同學,其他同學有補充或者反駁都可以交流。表演活動就是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用才藝表演的方式向新同學介紹自己,我也通過表演活動對學生的藝術素質有了深入了解。剛開始幾節課,還有個別學生覺得不好意思或者其他原因放不開,隨著參與學生的增多,越來越多的學生愿意主動走到大家面前展示自己了,而且他們發現在教授別人的同時,自己也在學習著,這樣,我的課堂開放時間逐漸增加到15~20分鐘。我很高興地看到了學生的進步,從最初的照本宣科,到使用版書和教具;從個人表演到集體合作;從扭捏不自信到大方自如,參與的過程本身就是個學習的過程。

  二、給學生充分的權力。

  讓出(一部分)權利。過去教師的權力是很大的,說話是絕對的權威,容不得學生有任何質疑。我認為教師的權力過大,對學生的創新思維有很大的禁錮作用。我們是否可以將部分權利下放給學生?

  1、表現權

  “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是人類思想和感情與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類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人們對音樂的`喜愛和追求不應該,也不可能會在“紀律優良,絕對安靜的音樂課”中被束縛的。“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感教育是審美教育中極為重要的因素,而音樂藝術本身就是一門情感藝術。學生在音樂的喜怒哀樂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通過情感的體驗,培養自身的審美情趣,是自己具有初步的感受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當學生陶醉于扣動心弦的旋律中時,很可能會禁不住有隨之哼唱、擊掌合拍等行為,我想此時的一句“樂感不錯”“節奏感很強啊”要比一句斥責引起的效果更顯而易見。

  2、評價權

  此次課程改革倡導發展性評價,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發展性的評價要求教師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其核心是重視過程,評價是主客體之間的互動過程,評價作為一種活動,存在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之中,只有強調評價雙方的溝通、協商,評價才能促進人的發展。另外,發展性評價強調評價給多次機會,重視評價對象在過程中的轉變,再形成終結性評價之前,評價主體會對評價對象進行指導幫助,并給予再次改正、修正的機會。在我們的音樂考試中,不妨加入平日成績的記錄,加入對學生在音樂學習態度和情感價值觀的評價,加入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生的組評。實踐證明,如果重視了過程評價,就會發現終結性評價成績會更好。

  三、總結

  新課程標準對教師綜合能力的要求提高了。對每一位教師而言,除了觀念上的改變,能力的提高外,在知識結構等多方面也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新型的教師一是要學會選擇,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學方法、形式、手段有了許多改進和拓展,要判斷它是否符合學校的實際,符合教師本人的教學個性、風格、知識結構,符合班級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二是要學會加工,新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是不能全盤照搬的,必須要經過教師的個性化、本土化的加工,才會適合于地區、學校、教師、學生,這實際是課程二度開發的能力。可以想見,要真正把新課程理念落實到教育教學實踐中來,沒有一番對比、思索和研究,是不可能取得好的成效的。以上是我在教學中摸索出的幾個方面和一點心得體會,讓我們教師共同攜手,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與新課程改革同行,不斷探索前進!

學習新課改的心得體會5

  為了使課改推向新的階段,實現高效課堂的目標,我校組織我們赴課改之前沿陣地的太谷觀摩學習,取經解惑。而今實地感受,確是印象深刻,觸動頗深。那里的課堂改革搞得真是熱火朝天,如火如荼。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影響,下面就談談我的收獲和體會。

  一、促進了我的認識。

  1、新教學觀念。通過學習和新課改的不斷實施,我逐漸認識到教學的本質不再是傳統教學中教師單向的灌輸和講解,而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教學是交流的過程,是探究的過程,是師生合作,互動的過程。課堂教學關注的是以學生形成積極進取樂觀的人生態度為宗旨,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不僅要使學生具有適應社會的能力,更要強調學生獲取知識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新課程觀念。通過學習和聽課,我逐漸認識到課程是體驗和感受,是教師,學生,教材,環境的整合。教材不是教學內容的唯一載體,課堂也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場所,教師更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教師要懂得只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新學生觀念。通過學習,我領悟到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尊重學生,承認不同學生具有獨特性,并為其創造成功的機會,教師要樹立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相信學生,熱愛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二、新的感受。

  1、挖掘教材,精心編寫導學案。

  大家都知道,在新課改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主體作用首先體現在導學案的編寫上。課改以來,他們認真鉆研,靈活挖掘教材,重組教材中的知識點,形成知識鏈,構成知識網。通過多種形式的問題設計,把散亂的知識,語言,語法變為簡單有序的知識系統,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導學案,在設計導學案時,集體備課,集體研課,并裝訂成冊,為上好不同類型的課打好基礎,作好鋪墊。所以,從這一點來看,很值得我們學習。

  2、充分展示,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新課改告訴我們,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則是每個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一個平臺。一直以來,他們堅持使用學案課堂模式來進行英語教學,盡可能的將課堂交給每一位學生。主要方法如下:

  第一,大膽放手,耐心指導。在課程改革的教學中肯定會失敗。面對失敗,不要氣餒,而是用平和的心態和學生一起分析失敗的原因,然后鼓勵他們繼續大膽的向前邁進。在展示環節中,要一改過去每節課都是優等生在發言的狀況,規定每個學習小組的每個成員必須輪流上臺展示,主講或當小老師。放手讓他們用各自喜愛的方式來嘗試,來體會,然后耐心地指導他們用更全面的方法來改進,來創造。在展示過程中,有表現得非常到位的,也有表現得特別欠缺的。但即使再展示不好的學生,也要靜靜地等待他們展示完,絕不要中途打斷他們。因為一旦被完全否決,他們的信心將倍受打擊,其他的后進生也會因此產生恐懼的心理,教學又會回到由優生主宰課堂的原路上。“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彩虹。”只要耐心的指導,放手讓學生一次又一次地去嘗試,去探索,去總結,不用著急教學內容是否能及時完成,不必擔心教學質量暫時是否受到影響,只要讓所有的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成功便指日可待。

  第二,多點獎勵,少點批評。在教學中,應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采取積極的態度,盡可能較多的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的真好!你懂得真不少!語音語調相當漂亮!真有創意!等等。并在教學當中采用激勵性評價,如加分或發卡等多種形式,來調動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欲望,激發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

  3、反饋檢測,落實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

  課改過程中,反饋檢測也是相當重要的。這是檢測學生對知識的落實情況和學生通過學習體驗成功,享受快樂的有效環節。內容主要以口語檢測和筆試相結合,形式可以多樣。時間充足的話,可對學生進行當堂檢測;也可利用早自習或晚自習對部分學生進行綜合抽測;還可在課余時間,讓每組的小組長對本組的學生進行簡單的測試;每天的導學案檢查也是一種方式。及時發現學生在知識掌握或口語表達方面的不足,并及時進行補充講解,不讓一個學生因此而掉隊。

  三。我的收獲

  在經歷了這兩天的思想洗禮之后,增強了我們課改的動力。促使我們努力在教學中嘗試,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上充滿了笑語,氣氛非常活躍,學生爭著回答問題,小組合作的非常好,真正做到了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感受快樂;盡量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從單詞到句子,再從句子到短文,從對話表演到知識點講解,盡量讓學生說,講;盡量培養學生的集體協作能力,讓大家都懂得如何分工協作,如何團結友愛;真正讓學生體會到課堂是他們獲取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

  四、我的反思

  在觀摩回來的路上,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回憶我們走在課改的旅程上,我們的課堂教學改革中存在著許多美中不足的地方。如課堂秩序較難維持,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學內容難以完成,教學進度緩慢;課堂用語母語使用過多,語音語調不夠準確;部分學生的學習熱情不能持久,積極性出現差異等等。面對以上問題,我們每一位教師要把課改工作做得細之又細,每一個環節都要穩扎穩打,落到實處,要把課改作為一項持久的工作,不厭其煩地去做,同時還要求我們善于總結得失,及時修正,及時完善,讓我們的課改工作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學習新課改的心得體會6

  在新課改下,高中歷史不再象舊教材那樣按照通史的模式和時間先后順序,從古到今,從中國寫到世界,把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內容放在同一朝代的章節里,而是以“專題”的形式,將古今中外的歷史編成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三個必修和數個選修教材,這樣更接近于大學歷史專業的學習,也有助于學生能夠系統地把握某一專題的歷史知識。作為高中歷史新課改的第一線教師,我們該怎么辦?我認為應該完成三個轉變。

  1、轉變觀念,提高認識

  學校教育要成為真正“活的教育”,成為真正培養人的教育,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對人的發展起促進作用的教育。所以,面對新課改、面對新教材,轉變觀念,提高認識,是當務之急。假如還是一味地認為學習歷史就是為了考試,那就違反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如今,歷史新教材的教學要求已不僅僅停留在考試的層次上,更多地是要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聯系歷史,分析當今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發生的某些事件的前因后果的'能力,努力提高學生的素質,而不再是培養只會考試的“書呆子”了。 新課改下的教育是真正意義上的“授之以漁”的教育。

  2、轉變備課方式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結合歷史新教材的特點,我們在備課時將必須充分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素材進行備課,這些素材已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教材、教參和輔導資料了,更多的是利用網絡資源,因為網絡上的素材非常豐富。同時,教師的備課還可以備一些學生的活動,某些課中,可以調動學生開展學習活動來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利用互聯網絡,查找一些和教學內容有關的,學生感覺好的材料。加強電子備課,這樣不但提高了備課效率,也提高了備課質量。加強集體備課,優化個人備課。備課組全體成員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在一起,對將要教的內容進行集體討論,然后在集體備課基礎上進行二次備課。這樣,備出來的一節課,既充分實現了教學目標,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從而體現了新課標要求的“活”字。

  3、轉變課堂教學方法

  新課程改革和新教材對課堂教學方法極為重視,明確提出要教師轉變角色,教師已不再單純是知識的傳播者了,教師更多的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與學生一起討論問題的合作者、探究者。學生的學習也要充分體現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理念。這些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在“填鴨式”的課堂上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當今的教師應該多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教育技術,更新課堂教學的方法,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網絡教學和在課堂教學中假設活動情境進行情景式教學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兩種較好的方法。

  以上僅是這兩天學習和以往經驗的點滴體會,愿與各位同學共勉。

學習新課改的心得體會7

  隨著時代的進步,基礎教育也由傳統的“應試教育”轉向全面的素質教育,課程改革已經在各實驗區輔開。新課程的實驗對教育管理者和一線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這一全新的教學理念給學校帶來了新觀點、新氣象、新變化,給學校的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另一方面在教學實施中也產生了新的困難和問題 。

  一、未雨綢繆,培訓先行

  制約新課改能否順利實施的最關鍵因素就是師資水平,而課改的最大成果之一就是體現新課改精神的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教師的成長,觀念更新是前提,專業化成長是基礎。新課程的制定是基于許多新的觀念基礎上的,因此,能否理解、認同、內化這些新的觀念,是關系到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的最基本的條件。新課程倡導了許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真正將這一核心理念轉化成教師的行動,在開學之前我們就組織老師進行了培訓,讓老師們清楚了改革的背景、目標,明確了新課改的任務要求及實施做法,逐步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師生觀、現代課程觀。

  二、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創建新型的師生關系,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

  高中化學新教材全面滲透了化學課程標準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緯度的三維教育。為此,我們高中化學教師必須要轉變觀念,改進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創建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創建新型的師生關系。

  1、 轉變角色,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

  教師與學生角色的轉變:以前,教師是課堂的主角,學生是配角;教師是主動的,學生是被動的。這種角色,導致老師上課一言堂,學生因角色的被動而導致學習缺少主動探究的興趣,課堂沉悶。教師要變主角為配角,做學生的朋友;變教學為導學,變演講為參與。學生要變配角為主角,積極發言,大膽質疑,參與討論,主動探究。師生角色轉變后,課堂教學發生了明顯變化:師生互動的'機會多了,學生思考的空間大了,學生實驗的課時多了,學生探究的能力強了,課堂學習氣氛活躍了,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密切了。新教材把老教材的“演示實驗”內容都改成以“觀察·思考”、“活動·探究”、“動手實踐”等具有發現學習特征的形式呈現,倡導的是一種全新的教與學的思想,強調的是在獲取知識過程中發現、探究、互動與合作。我們的教學活動一定要遵循教材的指導思想,多采用預測性質、實驗探索、驗證預測、得出結論的教學形式,加強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學生間的交流、師生間的交流,讓學生自己去設計試驗,親自動手去做、去探究、去思考,在探究中學習,同時培養了合作意識,提高了實驗能力。

  2。不為教材為教材,整合課程資源

  新課標下,教材只是課標的一種呈現形式,因此不要把教材看死,要敢于打破其結構,穿插學習,例如:學習《必修二》有機化學知識完全可和選修《有機化學基礎》一塊學習。再者,不同版本的教材對相同知識有不同的呈現方式,因此要結合不同版本教材,選自學生最容易接受的版本。

  3。發揮化學學科的特點,充分挖掘以教材為主線的課程資源,進行人文精神教育

  新的高中化學課程在人文精神的培養方面顯示了相對其他自然學科獨具的優勢。挖掘教材中隱性的人文素材,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就化學學科知識本身也寓含著許多人文知識,只要我們教師善于挖掘其中的人文內涵,就會在人文精神教育方面起到潛移默化、畫龍點睛的效果。發揮“資料在線”、“歷史回眸”“化學前沿”、“身邊的化學”等欄目德育功能,塑造學生高尚的品德修養以及對化學之于人類環境、社會進步的正確認識。新教材令人耳目一新,圖文并茂,生動形象,以圖代文,可讀性強。“資料在線”、“歷史回眸”“化學前沿”、“身邊的化學”欄目常有關于科學家、科研成果、化學發展史、化學與科技、化學與生活等資料介紹,其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教育材料。

  三、 課程改革帶來的問題

  1、理念的問題:新課程的理念有一個長期的接受過程,一部分老教師接受起來難度較大,要改變二十幾年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而年輕教師卻又缺乏理性的指導,嘗試的過程也阻礙正常教學的開展。

  2、教材的問題:教材容量較以前增多,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給學生帶來更大的負擔。另外,多種教材的存在,使部分教師感到無所適從。教材安排不盡合理。新課程教材編排存在著先天不足,首先教材編排與學校課時安排存在矛盾,上課只能是四十五分鐘一節課,而有不少內容教學中不知如何安排課時才好,講少了造成教材很難順利完成,講多了很難給學生思考探究的余地,再者知識體系不合理,一些只是必修已講過,選修還要進行重復。

  3。高考的問題:化學2個必修,6個選修,高考中化學占的分值如何,選修模塊如何去選擇。選修的難度能否保持一致等。

  總之,新的課改讓人精神一振,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新的突破,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無數的創造空間,確實強于傳統的教學方式,我們要不斷的學習,大膽的實踐,大膽的創新。在改革中出現問題是難免的,我堅信有全社會的廣泛支持,新一輪的改革一定會不斷進步,走向成功。

學習新課改的心得體會8

  目前,全國范圍內都在學習新課改,掀起了一股新的學習的浪潮也是改革的浪潮,這是中國政府重視青少年教育的一個具體體現,對于中國的學生來說,這亦是一個福音。前一段時間,對課改的概念只是有所聽說,但在頭腦中并沒有實際印象。通過這幾周來的學習,不僅對其性質和內容有所了解,而且明白了課改的重要意義,使我更加堅信,給學生減負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要真正的付諸于行動了。

  眾所周知,我國中學生尤其是高中生學習壓力太大,這也是很難改變的一個現狀。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社會競爭也愈加激烈,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那成才的通道就是考所好的大學,有個好的工作,于是父母便不惜一切代價地培養孩子。在學校學習,在課外補習,在特長班學音體美,在外語班學韓日俄。學生為了能順利地通過高考的獨木橋,只能被迫接受這一切安排,每天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所以才有了付老師講的畢業后,狠狠地把課本撕掉的事情發生。這些現象的出現,引發了教育工作者的深思:孩子的壓力是否太大了;這樣的學習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嗎;學是否能以致用;怎樣才能讓孩子帶著興趣去學,而且對學校的學習生活留有美好的回憶......

  其實,關于人才的選拔和培養,從隋朝的科舉制度開始就在不斷的改革中進步,針對現如今我國中學生學習壓力大的問題,國家沒有忽視,而是積極組織相關力量研究變通,經過數年的研討,終于決定由點到面地在中國實行新課改。新課改猶如一場及時雨,降落在中國教育這片土地上,雖然它能否大獲成功還是個未知數,但至少我們努力地改變過,與其一味地抱怨“應試教育”,不如積極地做些改變。通過這些天的培訓,使我們這些工作在一線的教師對課改的宏偉藍圖有所了解,最重要的是我們能夠很有信心地接受新課改,雖然我們知道前方的道路崎嶇坎坷,但我們能夠做到齊心協力克服困難,為中國孩子的健康成長獻出我們的一點微薄之力,如果這是不可避免的歷史任務,那我們會為此而感到驕傲和光榮。

  在這次培訓中,實際上我們學到的不僅僅是關于新課改的知識,更多的還有能夠親聆專家的`教育經驗。例如,趙老師在促進教與學的發展性評價中講解了老師在課堂中容易出現的一些“虛擬表揚”,郭華老師講解了為什么高中生在課堂上不愿意回答問題等我們平時也遇到但總是忽視的問題。這些對于我們一線教師來說,都是非常珍貴的資料。

  總之,新課改培訓使我們受益匪淺,也增添了我們工作的熱情和信心。相信新課改一定會在全國各界人士的努力下獲取成功的,讓我們懷著勝利的信心期待它的到來吧!

學習新課改的心得體會9

  前一段時間,我校組織了新課改和新理念的學習,自己感觸很深,下面我就談談學習新課改后的生物課堂變化。

  1、生物課堂提問應“主動化”,學生學習方式探究化。

  本次課改的一個主要突破口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過去被動、機械、僵化的學習方式變為主動、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如何實現這一轉變,關鍵是課堂是否能真正交給學生,老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者、統治者,而是學生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

  例如《影響種子萌發的外界因素》一節進行到種子萌發需要哪些外界因素時,一名學生問到:“老師,我認為種子的萌發不需要陽光,因為我見過農民種小麥、玉米、黃豆等種子時,都是把種子埋入土壤里,種子見不到陽光,都能萌發出來我認為種子萌發需要陽光,因為我們家種胡蘿卜種子時,是把種子撒在土壤的表面,用腳一步挨一步地踩即可,并沒有埋入土壤內,種子照樣萌發。”

  另一名學生緊接著反駁道。需要探究的問題在學生的疑問中產生了。當進行到植物的莖是由胚的哪一部分發育來時,學生說道:“我認為植物的莖是由胚軸發育來的。”

  “不對,植物的莖和葉是由胚芽發育來的。”另一名學生緊追不舍。經過學生的討論分析,最后老師拿出了正在萌芽的花生種子解決了有爭議的問題。

  課改后,在課堂上象上述這種針鋒相對的提問情況經常出現,隨著問題的提出,學生們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到焦點上來了,老師趁機發動全體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就這樣開始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在激烈的爭論分析中,既解決了問題,又學到了知識,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搜集實驗材料應"群體化",學生實驗活動落實處。

  傳統的生物教學中,一個學期下來只安排了少數幾個實驗,而且也不能全部都做,因為老師沒有時間和精力準備實驗。實行課改后,實驗要求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合作探究的能力,不光重視實驗的結果,更要重視實驗的過程,這樣,老師的手腳一下子就放開了,實驗材料、用具等發動學生自己準備,學生準備的過程就是學習思考的過程,分析辨別的過程。

  如“植物的開花”一節,學生從田野、路邊、山上采集的各種花朵,匯集在課堂上,極大的豐富了課程資源,各小組之間分工合作,互相觀察、解剖,做到資源共享。各種花的形態結構、顏色、氣味等學生直觀形象生動的掌握了,比老師用語言描述學生靜坐聽講效果要好的多,類似這樣的例子還很多,如:學生搜集鼠婦、蚯蚓等,不再一一列舉。這種實驗方式,注重了實驗的全過程,讓學生在整個實驗活動過程中學會了分工合作,主動參與,學會了觀察分析,老師的負擔減輕了,學生的實驗能力增強了。

  3、課堂教學應"實際化",解決問題應現實化。

  傳統教學往往只重視知識的獲得,而對于知識的獲得過程和獲得知識后的應用重視不夠,因此造成死記硬背、機械記憶的學習狀況,學到的知識是死知識,不能付諸于實踐。這也是本次課改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現在的課堂無論是學生提出問題,還是老師和學生合作學習,都離不開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從身邊的生活實際中體會到生物知識的重要性。如:在播種種子之前為什么要澆地、翻地?為什么每個品種都有它固定的播種季節?為什么在小麥的"揚花期"遇到陰雨天會減產?為什么在小麥即將成熟時下一場雨也會造成減產?貯藏糧食時,為什么要曬干?為什么新疆的哈蜜瓜格外甜等等問題,學生平時經常遇到的困惑問題,在課堂上經過討論、爭論、老師幫助解決了,學生的那種成就感、甜蜜感溢于言表。

  4、課堂教學應"情感化",情景交融易升華。

  硬性的說教批評教育往往引起逆反心理,效果事倍功半。課改要求寓教于樂,寓教于情,以情動人,以情感人。例如:在講保護環境的內容時,從我們身邊的環境說起,每個人生活都離不開環境,每種生物生活都離不開環境,整個宇宙只有我們地球有生命存在,在有限的資源里,為了我們人類自己,難道我們還不該保護地球、保護環境嗎?

  看看我們身邊污染的河流,湖泊中死去的魚類,看看我們人類由于重金屬污染出生的畸形兒,看看我們亂砍亂伐樹木造成的惡果;許多珍稀動植物品種瀕臨滅絕;山洪暴發,洪水泛濫;厄爾尼諾現象頻頻出現,臭氧層出現空洞,冰川融化等等,這都是由于我們人類無知造成的,請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吧:實驗用過的小動物要及時放回大自然,路邊的一草一木不要隨意踐踏,要注意保護我們身邊的莊稼和樹木,它們都凝聚著農民伯伯、林業工人的辛勤汗水等等。這些學生都能夠親眼看到,體會到的東西都包含著很深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在做中體會到整個自然界中人與人,人與動物、植物,動物與植物之間的情感,從而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5、課堂教學應“評價化”,學生學習積極主動。

  傳統教學只注重期末考試、升學考試這些終結性評價,忽視了過程性評價,這樣造成學生輕視學習過程,只重視學習結果,學習的主動性和合作性差,課改后的評價落實到每節課上,無論學生的提問,回答問題,搜集資料,做實驗的過程等,通過各種形式記入學生的檔案記錄袋,這樣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把課上課下的每一節環節都做的很認真、很投入,從而強化了學習過程,間接影響了學習結果,使學生的各種技能和能力得到廣泛培養和提高。

  6、生物課堂的教師與學生的關系變化。

  教師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權威者成為引導者、參與者、顧問,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信任每一位學生,賞識每一位學生,尤其要以一顆真摯的愛心,去接近那些后進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原有的指令性、權威性、專斷性的師生關系被打破,師生雙方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真誠合作,師生之間形成平等合作、民主對話的新型民主關系。課堂學習中,教師將從單純的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與指導者。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開展教育研究,提高合作能力,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這對于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是十分必要的。

  當然,課改后的課堂變化還有許多方面,包括老師的教學方式的變化,教學環境的變化,教材的變化等等,學生學習能力和其它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學生正在由"書呆子"型的學習方式轉向主動、活潑、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總之,通過本次系統的學習,自己的收獲很大,教學理念發生的改變,自己將逐漸改變自己的教學行為,以適應新形式的教學改革。

學習新課改的心得體會10

  課程改革的春風吹遍祖國的大江南北,通過一個學期的嘗試,我對新課程標準和教材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在實際教學中,我發現新教材無論教學內容安排還是呈現形式,處處都是以學生為中心,以重視和培養學生的能力為目的。我在理解教材、把握教材、使用教材時,始終把它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充分發揮新教材的優勢,以課堂為主陣地,努力培養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學習能力。下面是我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深入解讀教材

  小學數學是一個多層次、多方面的知識體系。課程改革使小學數學教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材是教師和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媒介,解讀教材成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解讀教材即有效研讀教材,把握教材的內涵,以保障教學活動高效的開展。我個人認為,了解教材應首先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知道本學年要交給學生那些知識,并知道各個知識點與前后知識點的聯系。同時要領會教材意圖。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課標要求教師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師不能認為讓教材再現就是完成了教學任務,必須經過再加工重新創造,使教材“新鮮出爐”,更大程度上把知識的教學伴隨在培養態度、能力的過程之中。

  二、利用教材插圖,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是思維的外在表現,語言的發展和思維的發展密切相關,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能促進他們思維的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每一幅插圖啟發學生說,首先我鼓勵每一位學生試說,并且不作統一要求,讓每個學生把自己所觀察到的說出來,接著再同桌互相說,這樣學生對內容的理解也進了一步。

  例如:在教學課本P17的“比大小”時,我先出示主題圖,讓學生先觀察并說說圖中畫的有什么?學生觀察了一下,很快就紛紛舉手回答,有的說:“圖上畫有猴子和一些水果。”還有的說:“圖上有3只猴子和4個梨、3個桃、2個香蕉。”對這些同學的回答,我都給予肯定。然后我再單獨出示3個猴子和3個桃,我問:“誰多誰少?”學生齊口說:“一樣多”。我再說:“誰能把話說得完整一些?”生答:“猴子和桃子一樣多。”這時,我又出示3個桃和2個香蕉,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學生說:“桃多,香蕉少。”最后,我再出示3個桃和4個梨,學生馬上說:“桃少,梨多。”這時,我又問:“剛才你們說桃多,現在又說桃少,到底桃是多還是少呢?桃、香蕉、梨這三種水果比較,誰比誰多?誰比誰少?誰最多?誰最少?這句話怎樣說合適?請你們同桌討論一下。”這樣,學生帶著問題去討論,討論時各自都發表意見,每個人都有說話的機會。然后,各組代表匯報:“桃比香蕉多,香蕉比桃少;桃比梨少,梨比桃多;梨最多,香蕉最少。”學生發言很熱烈,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很高。

  這樣一節課下來,既讓學生學到了知識,明確了物體的大小多少是從比較中得到的',又讓學生把圖的內容說得連貫、完整、具體,從而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判斷、綜合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發揮小組作用,培養學生合作能力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可見,合作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和教學組織形式,它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分類”第二課時,“按不同標準來分”時,我讓學生以4人一組的形式學習,每個人把自己文具盒里的鉛筆都拿出來,集中在一起,擺放在桌子上,組內先觀察,再討論,最后動手把自己認為一樣的分在一起。分完后,我又請每一組派一個代表給大家匯報:你們組是怎樣分的?按什么標準分的?想了幾種分法?經過討論交流,學生們想出了十幾種不同的方法。如:1.按鉛筆的顏色分;2.按鉛筆的長短分;3.按鉛筆中有沒有橡皮頭分;4.按鉛筆有沒有削過分;5.按筆桿上有棱和沒棱分;6.按筆桿上的花紋來分……學生分鉛筆的方法之多,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也確實讓我驚嘆。

  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我們都曉得“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歡哪個老師就會對該老師上的課青睞有加。現代教育家認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師生關系基礎上,學生會積極、主動地探索求知。所以,師生關系的和諧,既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能讓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1.備課從了解學生入手

  備課從了解學生入手,有利于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有利于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有利于有效地解決教學難點。學習不是學生被動的接受信息的過程,而是在他們原有的知識基礎上知識的同化與順應的過程。在教學前對學生摸摸底,針對其原有的知識體系進行知識結構的建構與重組可以使教學事半功倍。要想深入了解學生一定要與他們建立互動的關系。經過實踐:學生在課外活動的狀態下談話效果較好。因為學生認為老師在和他聊天,心情比較放松,容易暢所欲言,能順利得到老師想要的答案。如果說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還有所保留的話,那在家里肯定是赤露敞開的。因此,家訪可以幫助老師更完整、全面的了解學生,建立起老師、孩子和家長的友好關系。

  2.培養良好的傾聽習慣

  傾聽這一行為,是讓學習成為學習的最重要的行為。善于學習的學生通常都是善于傾聽的兒童。

  要實現高效課堂首先要轉變“發言熱鬧的教室”為“用心的相互傾聽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傾聽的教室”里,才能通過發言讓各種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則交流是不可能發生的。因此就需要引導學生在發言之前,要仔細地傾聽和欣賞每一個學生的聲音。不是聽學生發言的內容,而是聽其發言中所包含著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傾聽學生的發言,好比是在和學生玩棒球投球練習。把學生投過來的球準確地接住,投球的學生即便不對你說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作為教師要擅長接學生投過來的每一種球,特別是學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這也是作為教師其自身的專業素質和駕馭課堂能力的最好表現。

  3.課堂上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

  傳統的教學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現代的教學既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捕捉學生的眼神、表情、動作等。學生在課堂上想什么、說什么、探索到什么、體驗到什么等成了課堂評價的重點。一個學生思路沒理順出錯了,老師要給予提示,不要立即批評,也不要急于把答案說出來,要留給他們的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孩子們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總之,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應該是深入解讀教材、優化教學過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等方面一個有機的整體組合。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要研究的方面還很多,但最關鍵的還是教師,教師的基本素質、教學水平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有著直接的關系。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我要堅持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業務水平,勇于實踐,敢于創新,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踏踏實實地上好每一堂數學課。

學習新課改的心得體會11

  通過這次十天的新課改培訓,收獲很大,我深刻地認識到高中語文新課程重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除此之外,我對于怎樣充分利用新教材、落實新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克服語文教改教研中的困難有了新的思考。

  一、轉變教育觀念是新課程改革的根本 新大綱、新教材的出臺是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然,是時代的要求,這要求廣大語文教師必須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高中新課程的實施必須更新觀念,尤其是教材觀。解決了教材觀才能談改善教學,才能談有效教學,高效教學,魅力教學。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養、編排體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們要嚴格遵循新教材的編排體系、充分利用好課本、讀本,吃透教材,宏觀調控,避免隨意性和盲目性。 課本是點,讀本是面,我們須下大力氣備課本、備讀本,把讀本分門別類的和課本相對應,做到課本、讀本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閱讀和寫作分開是新教材的又一亮點。寫作要遵循創作的規律,采用階梯式的訓練方法,進行系統的記敘文、議論文的訓練,讓學生一步一個臺階地在作文之路上成長,而不是搞高考應試式作文訓練。 新教材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有了明確的規定和具體的要求,不能隨意化,要作為語文課的一部分,做到口語訓練和課文教學互相滲透、互相促進。

  二、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是關鍵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積極倡導自主 、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長期以來,對教學的評價,往往只重視結果,不看過程,導致教的過程“走過場”;對學習的評價也只注重考試成績,而忽視學生學習的過程,或只注重記住結果,而忽視親歷親為的重要性,這是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的病根所在。“因材施教”已講了兩千多年,“啟發式”教學早已寫進了語文教學大綱,至今我們也沒有很好地落實。這與我們忽視對教學過程的研究、管理和調控不無關系。我想在教學中我們,一是教師要研究自己的教學行為,精心設計自己的教學思路,對語文教學過程實施有效地調控。二是要落實教學的具體環節,使過程“到位”,每個環節中還要選擇適當的方式和方法,并做到各種方式、方法綜合貫通,

  做到教學流程合理。三是要因人施教,教師走進每個學生的生活世界、經驗世界和學習過程,因材施教,尤其注意使學習的有困難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所收獲,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四是要使教學內容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建構的需要,循序展開。五是要轉變教學評價指向,即由側重評價教師教的過程和藝術,轉變為側重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

  三、抓住契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一門學科,是一位技巧最好的老師。興趣是通向學習樂園的向導,只有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它才能引導你在知識的樂園里遨游。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對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誘發學生學習的欲望,是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成為課堂主人的前提。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應認真備好課,講究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努力把每堂課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讓學生回味無窮,從心底里喜歡上語文課。這樣,才能激起他們高昂而持久的學習興趣。 新教材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廣大語文教師應抓住契機,深化語文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果。 采用形式各異的激勵辦法和開展各項活動。從課堂到課外,從一堂課到一個單元再到一冊書,都要匠心獨運的設計一定的檢驗學習效果、推動學習動力的辦法。 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時代的進步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又為語文教學提供了更為先進的手段和更為廣闊的空間,語文教師應抓住機遇,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手段,活躍課堂氣氛,擴大語文外延。

  四、要善于交流合作,借鑒別人長處,繼承傳統,大膽創新。

  對于新教材我們也應像魯迅先生所說的那樣“運用腦髓,自己拿來”,大膽借鑒取舍。課本上的篇目可以不講,讀本上的篇目可以精講。另外,為新教材配置的新教參的可操作性差了,而是提供了盡可能多的參考資料,面對那些紛繁的資料,我們也必須采用“拿來主義”。 繼承傳統,開拓創新,應是對語文新課標最恰當的評價。在語文新課程改革中,我們要處理好傳統和創新的關系。不因為創新而丟掉傳統,割斷歷史,也不因為繼承而放不開手腳,固步自封。語文教學要“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這規律就包含著數千年來語文教育的豐富積淀。比如,閱讀教學的口誦心記、學思結合、溫故知新、躬親實踐,寫作教學的讀寫結合、厚積薄發、經世致用等等,都是極為寶貴的財富,值得我們認真學習與弘揚。又如,近現代一些語文教育的大家,如葉圣陶、呂叔湘、張志公等,他們的語文教育理論是科學化、現代化、民族化的理論,是我國語文教育理論的高山,值得我們繼承。創新是在繼承基礎上的創新,離開了繼承的厚實土壤,創新就失掉了根基。

  五、要善于反思和總結,積累教學經驗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有許多閃光的做法、獨具匠心的設計,但卻如過眼煙云,沒有積累下來,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因此,教學中要善于積累經驗和總結教訓,最終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我們知道一線教師任務重,時間緊,平時教學中的得與失往往在一霎那間忽閃忽現,即便有心勁兒也沒時間捕捉,沒功夫理會,于是教學失誤惡性循環,教學智慧轉瞬即失,教學實踐在費時費力中不見成效。而本次培訓,給了我們教師這樣的機會,有完整的時間來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給了我們教師這樣一個平臺,集中學習,同位次的交流和溝通,學員之間的交流撞擊出思維火花,互相學習,在反思中進取。特別是有實踐經驗的教師的反思顯得最有價值。而作業的原創原則,也使大家的表達和思維的深度從艱澀走向了流暢,在這個過程中正是我們教師自己的積累和整合,也是我們教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更是我們教師自己的梳理和探究,更是我們教師自己的提升和進步。

  我們能清醒地認識到,新課改培訓只是我們教師個人成長的一個加油站,但培訓給了我們相互學習和結識的平臺,相信這只是我們交流學習的開始,在今后的教學實際工作中我們一定會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為敖漢新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貢獻我們的力量。

學習新課改的心得體會12

  對于新課改的教學模式,經過一個月以來的實踐,老師們已經都耳濡目染,教法也各有千秋。

  課改將近兩個月了,各班的課堂展示已逐漸成型,,在課堂教學改革中我摸著石頭過河,一路這樣走來。下面我就簡要談談自開學以來我對這個模式的所感、所為、所獲、所思與所慮,希望大家能給予我批評與指正。

  一、課堂教學改革的初始階段。

  初期,學生對于“杜郞口”教學模式很陌生,這時,老師就是學生的拐杖,領著他們強行進入角色。首先從觀念上突破,教師要改變觀念,學生同樣也要改變觀念,在軍訓期間,向學生介紹“杜郎口”教學模式,觀看杜郎口教學光盤,實地課堂觀摩,讓學生充分感受杜郎口的課堂和我們以往課堂的區別,初步認識它的課堂模式;接著從形式上突破,按成績相當的原則劃分小組,以互幫互組的要求編排各小組成員的座位,均衡成績和組織表達能力選拔小組長。小組建設初步完成,在展示中我讓小組內每個成員融入這個小團體中,讓組長明白自己是本組的核心人物;要清楚認識到組員的光榮,實際上是他本人的光榮。一個組的成敗,關鍵在組長,幫助組長提高地位和威信。此階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示范者。初期,我手把手教學生如何預習,怎樣做導學案,如何板書,如何講題,怎樣處理小組中的日常事務。在展示時,我面對全班學生,糾正不足之處,以免以后再犯,讓學生對課堂展示有一個比較規范全面的認識,為第二階段的工作做好準備。

  二、課堂教學改革的實戰階段

  因為學生對課堂展示有了比較歐全面的認識,有些展示的比較好的學生給他們樹立了的榜樣,學生基本能進入角色。我在教學組織上盡量放開,讓學生自己單飛,課堂上顯得“輕松”不少。分配好各組的展示任務,觀看各組的表現,隨時關注展示進程。如果遇到展示時的瓶頸-----課文的重難點或比較難以理解的題目時,及時引導,及時補救,給學生鼓勁,讓他們有信心完成自己的展示任務。每節課,對展示得好的學生進行表揚,讓其他同學來說出他展示的優缺點。既讓學生自我對照查找原因,又可以激勵展示得好的'學生。進過一個月的訓練,到現在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大膽展示,還有個別學生展示時不夠自信,音量太小,姿態不夠規范。

  三 、課堂展示的提高階段

  經過以上兩個階段的訓練,學生在展示面和展示度上都初具規模,但在展示效果上還有很大欠缺。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小組間的合作探究能力欠缺,成績好的同學對成績差得同學不能很好的幫扶,導致展示時學生的表現參差不齊,部分學生缺乏自信,不能很好地完成展示任務。其次,就是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不夠,展示時不夠積極,走過場,課堂氣氛有點沉悶,展示效果不好,效率不高。此階段要針對這些問題重點解決。

  首先,進一步規范展示。讓每個學生明確展示要求,特別是幫助展示較差的學生,及時糾正他們在展示中出現的問題,幫他們分析原因,找感覺,盡快讓他們體驗到積極展示帶來的勝利感,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其次,加大小組合作力度。小組合作是展示課成功的必要條件,只有各組員之間在預習時相互監督,在展示前合力解決疑難問題,展示時合理分配任務,團結一致,同心合力完成本組的展示任務,那么這堂展示課必定能成功。

  最后,重視評價。做到節節評,課堂上的隨機評價給學生增強信心,會掀起生與生、組與組之間的競爭意識,激活學生的思維,讓他們感覺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日日評,這是學生的自我評價,讓他們明白今天的收獲是多少,不足的有那些。周周評,對各個小組進行評價,評出一周之星,進步之星等,給全班同學樹立榜樣。月月評,這是集體評價,主要是評出小組的優秀組,各小組針對實際情況進行評價。評價的同時還要設置相應的獎勵措施。

  以上就是我自開學以來對實踐杜郎口教學模式的反思與總結。路,要一步一步地走。對于做得不是很好的地方我會努力地去改進完善。同時,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集思廣益是上上策。希望老師們共同探討實踐,把杜郎口教學模式很好地演繹出來。既有形的精彩,也有質的保證!

學習新課改的心得體會13

尊敬的校領導,可親的老師們:

  大家好 :

  此時此刻能與大家共同分享一下這次在新鄉學習的一點心得體會,感到非常的榮幸和 開心。

  在人生的旅途中 ,每次經歷都會留下或深或淺的痕跡,每次旅行都會看到迥異的風景,每次學習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收獲,本次我們一行七人在新鄉學習之后可謂是獲益匪淺,感慨萬千。

  哲學家 蘇格拉底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我們此次所參觀學習的原陽陽光中學真實地體現了這一點。他們的校園有著濃厚的文化氛圍,處處能嗅到墨香,看到一幅幅激昂奮進的條幅,還有粘貼在校報欄中的各班先進學生的相片等,無不洋溢著陽光向上的力量。當我們走進課堂與學生零距離接觸,才深味新課堂給孩子們帶來的正能量,他們積極踴躍地發言,有板有眼地講解,體現了新課堂以學生為主導的地位,打破了傳統課堂沉悶的氣氛,讓每個孩子都動起來,從而有了一種成就感。

  在管理方面,陽光中學也是本著“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這一原則,針對老師的管理如此,學生的管理亦如此。比如,在老師管理上他們的校長下面設有:衛生專干、紀律專干、安全專干等等,校長直接管轄這些專干,哪一塊出問題就由哪一塊領導負責,分工明確、獎罰分明,工資結構與責任掛鉤,工資拉開差距,優勞優酬,少勞少得,提倡能者上,弱者下,庸者出局的原則,確實起到了人教人動,人不動,政策調動積極性的良好效果。用那里校長的`話來說教學其實是一門管理技術,管理到位了,積極性自然提高了。

  在學生管理上各班班主任也是把各項任務責任到人,大到衛生、紀律,安全、學習,小到班內的燈泡,教實的課桌,地下的每一塊瓷磚都有專人負責。這樣既避免了學生閑生余事,又能很好地培養他們的責任感,班級榮譽感,班內的比、學、趕、幫之氣蔚然成風。印象最深的是那里七(5)班班主任孟老師,她實施的是愛的教育,她教學生先愛自己的老師,然后愛班級,學生只有在愛的前提下才能去做好其它事,在她的班級里我們看到學生自費買的盆花,鐘表等,班內還掛著各種管理明細分表,好人好事學生名單,課堂展示先進小組,先進個人相片等,均是正面引導,讓孩子有了向心力,學習的榜樣,競爭的目標。

  據那里的老師介紹,他們在課改之初也是舉步維艱,幸而有一個有魄力的校長強制執行,并給以可觀的補助,跌跌撞撞一路走來才有了今天的成效。的確如此,不經歷風雨又怎能見彩虹,回顧歷史上的每一次改革,哪一次不是一部血淚史,從北宋的王安石變法到清朝的維新運動,哪一次不是以犧牲為代價。但達爾文的進化論“優勝劣汰”也是亙古不變的真理,變則通,不變則痛。新事物終久要代替舊事物。

  我相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學習別人的經驗不是移栽,而是嫁接。讓我們在育英中學

  各位領導的帶領下,在各位老師的努力探索下,共同去譜寫一曲屬于我們自己的華美樂章!

學習新課改的心得體會14

  作為課改的一線老師,接受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至始至終課改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

  它打破傳統教育原有的單一、教條的教學模式,構建以人為本、百花齊放的新型教學體系;它變沉悶、閉塞的課堂為歡聲笑語,使課堂充滿自由、民主、和諧的氛圍;它更注重的是師生的交流、學習過程以及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體驗,它還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和做人的品性。

  課程改革是全教育事業的一件大事,關系著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長。課改應是全社會共同關心、共同參與的大事。教學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溝通和合作的過程。我們常常說溝通從心開始,課改的對話就是一場社會性的、多重網狀式的對話。我個人認為其內容表現為:

  1 、路漫漫其修遠兮,課改途中困惑多,疑難多,教具少,信息少。面對共同的處境,各實驗區、校紛紛群策群力,進行一場場多形式的課改對話,例如:集體研討及現場的聽課、評課等活動,這些使得課改理念真正體現在課堂教學,扎根于課堂教學中,作用于每一個學生。群眾的智慧是無止境的。對話中大家思維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開了,思路又指引著出路,出路又決定課改教育的前途。正因為這樣對話,我們的課改出現了百花齊放教學新局面。有了這樣的對話,一線老師深感同行路上不孤單。

  2 、課改涉及千家萬戶,家長的理解與支持是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的一個重要因素。課改不僅對老師提出要求,也對家長提出了新的要求。因為許多課都需要家長配合輔導,或做一些必要的準備工作。讓家長了解新課程,取得家長對課改的支持,是這次課改實驗區普遍的做法,也是課改的應有之意。我校采取了多種辦法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新課程是怎么一回事,如召開家長會,問卷調查等形式向家長宣傳新課程理念。

  3 、教學只有建立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才能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創設民主和諧的對話氛圍,正是這種雙邊活動的有力體現,它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它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意識和創新精神,它能使學生置身于快樂之中。

  要以一個參與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的探索、研究、討論之中。與學生一起發表自己的觀點,交換自己的看法。教師用商量的、研討的口吻與學生對話,鼓勵學生相互補充,展開討論。比如“我想這樣做,大家看行不行?”“這位同學是這么想的,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如果學生向教師提問題。教師要熱情對待,積極回答。在對話中,要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把話說完。

  我們的課改也迫切呼喚科研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以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為對象,運用科學研究的原則和方法,探尋教育規律及有效途徑。

  總而言之,彷如一把鑰匙打開一把堅鎖。課改恰如一陣春風,正應了那句古詩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我們沐浴著課改的春風,定會邁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學習新課改的心得體會15

  新課程改革已經好幾個年頭了,在這之中,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斷沖擊著站在課改浪尖上的教師們。我們曾經困惑,不知所措,但通過學習,我又以新的姿態站在教育前沿。最近,我又認真的學習了一遍《數學課程標準》,通過學習使我認識到我們教師必須更新原有的教學觀念,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不斷鉆研教材,學習新理念、新方法,全面了解自己的學生,切實地完成好教學任務,把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

  一、教師必須要對教材重新認識,改變原有的教學觀念

  生活即數學。《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強調了大眾數學學習的內容的應用價值——能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因此,我們的數學教學除了系統的數學知識的教學外,還應密切聯系生活實際,調整相應的數學內容,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樣的數學內容,就教學什么樣的數學知識,讓生活中人們所必須的知識與技能成為數學教學的目標與追求。如:過去我們數學內容中計算有些難,而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計算器、計算機的全面普及,計算難度有所降低,更注重計算的必要性和算理。改變了課程過去“繁、難、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了課程內容與數學學習生活以及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二、教師必須改變過去的教學模式

  以往的教學,教師往往照本宣科。課堂往往成為教師唱獨角戲的舞臺,不管學生有無興趣,仍按陳舊的教學手段、思想強求學生被動接受學習,教師往往是課堂的核心、組織者,學生必須跟著教師的腳步走。而新課程明確指出,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從指導者轉變為組織者、參與者和合作伙伴。教學結構也發生相應變化。應創設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由被動學變為我要學、我想學;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讓學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發現問題,歸納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規律。總之,要在一堂課中讓學生體驗整個數學過程,實現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

  三、教師必須改變舊的評價體系

  以往的應試教育注重的是學生學業成績的好壞,以考試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手段,新的評價體系不僅包括對學生的評價,而且還提出了對教師和學校的'評價,不以學期和學年的一次性考試來評定學生,強調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展情況的評價,強調對學生能力與自信心的建立,參與活動的意識和合作學習的精神進行評價。

  總之,對新課標的學習和實施,確實給我的日常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在一次次的動手實踐中、在一次次的探索與交流中,學生越發的活潑與可愛,同時也使我和我的學生們在渾然不覺之中感受著知識的滋養。

  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通過這次對《數學課程標準》進一步的深入學習,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將不會迷惑、彷徨,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課。

【學習新課改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新課改學習心得體會03-11

新課改培訓學習心得體會04-12

優秀新課改學習心得體會04-19

新課改培訓學習心得03-22

學習新課改同課異構心得體會02-24

教師學習新課改的心得體會05-13

優秀新課改學習心得體會范文03-17

新課改學習心得體會15篇04-16

新課改心得體會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