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_黑人又大又粗又硬XXXXX_欧美疯狂做受XXXXX高潮

學生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時間:2023-06-20 17:46:28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學生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么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學生養成教育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生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學生養成教育心得體會1

  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習慣,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也是習慣。良好習慣的養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是培養學生一輩子都受益的良好的行為,需要全體教師和管理者,甚至全社會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

  習慣是人生的主宰,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一旦養成了壞習慣,就會使一個人受害終生;相反,良好的習慣會使一個人受益終身。“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命運決定人生!”目前,由于種種原因,在中學生中存在思想道德素質不高,在日常行為中表現出種種缺乏基本道德素質的現象。因此加強學生日常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不斷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那么,如何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呢?談幾點個人體會:

  (一)規范養成教育、規范學校管理制。

  首先,在衛生習慣方面,要以“我也是班集體中的一員”的身份加入到班級隊伍中去,在學習習慣方面,主要是糾正了學生們在聽、說方面的不恰當的做法。如老師講課時,同學回答問題時,他們時常中途攔截;甚至不聽清楚問題就開始自顧自地發表意見。在班干的培養方面,鼓勵他們大膽工作,教給他們一些工作方法,幫助他們樹立威信,同時對班干部嚴格要求,告訴他們要以身作則,這樣才有資格去說服其他同學,熟記校規校紀、班規班紀。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系,使學生的養成教育進一步得到落實。期末通過半學期的綜合情況再評出班十佳學生。當然如果誰違犯了班級常規,或者某項任務沒有及時保質保量完成。也會在周評價表上顯示出來。促使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有些同學的學習成績相繼提高,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個集體榮譽感強的良好班集體。

  (二)抓好學生的養成教育

  養成教育就是要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搞好學習的前提。有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就會主動積極地學習,并且愿意搞好學習。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是衡量一個人品德素養高低的前提。一個人的舉止言談就能看出這個人教養如何,如說話有禮貌,不在嚴肅的場合說笑、隨地吐痰扔垃圾,不出口污言穢語,主動學習,主動做好分內之事,助人為樂等等,這樣的人是品德高尚的人,是受人們歡迎的人。

  (三)警句的鞭策作用

  如何使學生在感悟中明白甚至于接受“從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從政治、語文課本中搜集了一些為學生喜聞樂見的古語、名言、警句,如:“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千里大堤,潰于蟻穴”、“針眼大的窟窿斗大的風”等,把他們請到德育教育的.課堂,引導學生把握它們的意旨,領悟其中的內涵,牢記它們說明的道理,實踐其中的真理。名言、警句具有鼓舞人、教育人的作用,能發揮良好的警策作用,教育效果不可低估。

  (四)養成課前預習習慣

  培養了學生的預習習慣。我認為學生的預習習慣在和其它習慣比起來,它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如果沒有良好的預習習慣,特別是對于學習語文、數學等學科來說麻煩更大。比如說一篇課文,學生要是沒有提前預習的話,那就對課文一點不熟悉,字音讀不準,句子讀不通,文章的主要內容更是不了解。老師在安排的課時內進行教學活動的話會費時費力,效果也不佳。學生的預習習慣的培養非常重要!預習時有不懂的可以標注,等到老師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共同探討,予以解決。

  (五)多元化教學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育管理也是如此,要堅持軟、硬兼施的原則,既要“硬落實”又得“軟管理”。比如:通過組織“談理想”和“小法庭”班會、知識競賽、手抄報比賽、讀書報告會等活動,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競爭意識強的特點引導到有意義的活動中,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精神。

  總之,學生的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正確引導。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離不開老師的管理和培養。作為學生老師,要正確認識自己的角色定位。用自己對工作的忠心,對學生的愛心,對生活的熱心潛移默化影響學生行為的轉變。

學生養成教育心得體會2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的師德師風教育活動在教學活動中突出了師德的先進性。通過本次的師德師風教育學習,我對師德師風教育的重要意義有了較明確的認識。師德建設決定教師隊伍建設的成敗,也就決定教育事業發展和改革的成敗。長周濟指出:教書育人,教書者必先學為人師,育人者必先行為世范。教師職業的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更高的素質,而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教師的靈魂。師德決定了教師對學生的熱愛和對事業的忠誠,決定了教師執著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師德直接影響著學生們的成長,教師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想素質、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師德就是一部教科書,就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對學生的影響是耳濡目染的、潛移默化的、受益終生的。因此,針對師德師風建設中存在的、群眾反映比較強烈的熱點或突出問題,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活動是極有必要的,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也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實施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首先,是對幼兒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我認為即然我選擇了幼兒教師這個職業,就應當熱愛自己的事業。竭盡所能,把這事業當成最光輝的事業,使之理想化,神圣化,為了的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次,是對孩子無私的愛。教師要熱愛孩子。"愛生如愛子"是師德的一個重要體現。從中我深深的懂得:只有熱愛幼兒,尊重幼兒,真正從生活和學習等各方面去關心他們,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深入到孩子中去,關注他們的舉動,觀察他們的言行,了解他們的心理動態,很好的為幼兒服務,這樣就在他們中樹立了威信。我們哪個老師不想讓每個孩子好起來,我們教師辛勤勞動,滿腔熱情地把自己的所知所解與孩子們一起分享,用自己的心血精心哺育下一代,希望他們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熱愛孩子就意味著尊重,要讓每個孩子都能抬起頭來走路,要認真考慮自己對孩子的每一個意見,每一個做法,無論如何都不能挫傷他們心靈中最敏感得角落——人得自尊心。我覺得熱愛幼兒要面向全體,尤其是個別性格特殊的幼兒,能容納他們的天真,能容納他們的錯誤,這種愛才是博大而深沉的!多表揚,多給他們戴一些高帽子,少批評,即使批評也盡量不在全班幼兒面前批評。讓愛的暖流也能流進他們的心田。讓他們也感受到生活也有陽光。

  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強學習,幼兒教育理論方面的知識不夠,無論是教育還是保育都是學習的渠道,以后要多學習一些保育方面的書籍,以便做好保育工作。

  2、加強對保育知識的學習,不斷增加保育知識,做到保教結合。

  3、注重孩子身心健康發展,根據幼兒的特點,加強了幼兒各方面的教育。

學生養成教育心得體會3

  養成教育指的是培養少年兒童良好習慣的教育。一個人良好素養的形成是一個持續、漸進、積累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過每一件事,每一項活動,每一節課,長期熏陶形成的。小學生年齡小,知識少,行為習慣正處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變性強。那么,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呢?以下是自從我校大隊部開展學生德育行動以來,本人就我班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情況的工作心得。

  開學初我校大隊部開展了“一人一崗,各負其職”的活動。讓學生明白每一個學生在學校中都是“小主人”,他們有權利和義務為學校做出自己的貢獻。學校的光榮與恥辱是和他們各自的表現是分不開的。我對學生說,你的一點點失誤就可以給學校帶來批評和抹黑。相反,你的一點點進步和努力就可以給集體帶來表揚和榮譽。所以說每一個人都關系著集體的榮辱,只有大家全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集體才可能擁有更多的光榮。

  在集體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有專人負責,這樣就可以使老師更好地進行管理,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強烈的責任心。所以我為他們進行崗位的.分工。當每一個學生都有了自己崗位后,就要向他們宣布各自崗位的職責,使他們明確自己應該做什么,應該怎樣去做。每個學生,只有他在集體中承擔一定的責任時,他的積極性才能得以最充分的發揮。如我對每個學生在保持教室的清潔中都有明確的責任分工,落實到每一個人上,如每人座位周邊必須做到沒有紙屑,值日生做到收拾講臺,倒垃圾,保持教室干凈整潔等。衛生部長及時檢查,真正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做了自己查。既培養了責任感,鍛煉了能力,又有助于良好習慣的養成。

  由于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能力水平的不同,難免會有不負責任的學生,對自己所管理的不去盡職。如果這樣的話,就很難起到活動的效果,所以,在活動中還需要所有的同學們在站好自己崗位的同時去監督和提醒其他的同學,做到“互幫互助,整體進步”。每個周末留一定的時間讓各個班干部對一周學生的崗位工作進行總結,肯定做得好的地方,指出存在的不足之處,明確下一周努力的方向。

  在同學們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我班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班風班貌良好,學生自覺、自律、自信、自強。當然也還存在著許多的不足,如行為習慣訓練還需關注細節,注意從細小處入手。

學生養成教育心得體會4

  XX年3月8日下午,作為班主任代表我在一中會議室聽取了一小呂銀普老師的班主任工作匯報,對我來說,雖從事班主任工作二十多年,但感悟太深,受益匪淺。淺談幾點收獲。

  一、在課堂上,學習習慣最重要

  1、關注書包文化。學生天天背書包上課,銀普老師從關注學生的書包做起,形成自己特色的“書包文化”,值得借鑒。

  2、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老師在強調書寫方法的同時,要注意各學科之間的協調運作,步調一致才能取得勝利。

  3、教師要不斷積累良好的學習方法,在實際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傳授給學生,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二、在學校這個家庭中如何做人

  1、培養學生尊師。看到學生做好事,要大力表揚,產生轟動效應,此時教師因勢利導,使他意識到老師對他的關注,感覺到教師的偉大,進而影響到班務工作的執行。

  2、助人的習慣。通過典型事例,教師大肆渲染,烘托氛圍,使學生學會友善,意識到幫助他人同時也快樂自己的理念。

  3、學會寬容培養自信。遇到學生之間不和諧的問題,教師要把握實質,通過事例教育他們學會寬容、不糾結。對待差生,要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點撥表彰,使他覺得我也行,不斷增強他的自信。

  三、培養學生做事有序的良好習慣

  1、在班務活動中,通過有秩序地擺放學習用品、值日用品、良好的衛生習慣等培養學生做事有序的良好習慣。

  2、遇到紛繁瑣碎事情,指導學生換位思考,培養其積極主動性。

  3、多讓學生參加集體活動,給每個學生體驗成功的機會,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覺悟。

學生養成教育心得體會5

  新的學期開始了,我了一個新的一年級。剛剛從幼兒園升上來的小朋友們行為習慣都不適合小學生的要求。好動,好說,注意力不集中,不會傾聽好像是他們的天性。

  我深深地知道: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形成學生健全人格的基礎,是學生成人、成才的前提,因此,從一開始就要認真抓好,決不可有半點的馬虎。萬事開頭難,面對三十九個活蹦亂跳的孩子,我不知從何抓起。與孩子們這幾天的接觸了解中我感受到:我應該從舉止們都要進行優秀隊員的評比,樹立典型,通過評比和開展活動,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這樣使學生的養成教育的評價具有強烈的激勵性。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少成若天性,習慣成天然。小學階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劇發育、變化的重要時期。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同時,應注重培養小學生的行為習慣。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形成良好班風的基礎,是建設良好班級的保證。因此,在基礎教育的小學階段,德育教育應以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為主。

學生養成教育心得體會6

  開學第一周周一班會,老班又領著全班同學重新學習了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后,我深有體會。我作為一名中學生,應該時刻以規范來約束自己。做到準時到校不遲到,預備鈴響迅速進教室,課本學習用品準備好。因故遲到應向老師報告,得到同意后才能進教室。上課時集中思想,專心聽講,積極思考。不講廢話,不做與本課無關的事情。回答問題時要起立、站正,并用普通話響亮回答。下課鈴響后,應在教師宣布下課后,才能整理書籍及學習用品、離開座位。課間應休息,不追逐,不吼叫。嚴禁在教室內、走廊上踢球。認真上好自習課。

  每周一升旗儀式時應肅立,脫帽行注目禮;做操要求快、靜、齊,精神飽滿,動作正確有力。就餐時遵守用膳制度,排隊買菜。注意衛生,做到文明用膳。中午在自己教室內休息或做作業,無事不進入其它教室,不在走廊過道內聚眾游玩。

  平時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不隨地吐痰,不亂丟紙屑,不涂黑板,不扔粉筆頭。認真做好眼保健操。愛護校舍公物,不在課桌凳上亂刻亂劃,門窗輕開輕關,插銷、拉手、扶手等設施要愛護。節約水電,人人有責,隨手關好水籠頭,不開"長明燈"、"無人燈"、"太陽燈",不隨便觸摸電源電線。上學放學騎車安全牢記在心。不在校內騎車,自行車按指定地點停放整齊、上鎖。尊敬老師,尊重職工。見到老師主動打招呼,無事不隨意進出辦公室。同學之間團結互助,真誠相待,不叫侮辱性綽號,不欺侮同學。自覺參加團隊活動和各類興趣小組活動及學校或專業部組織的.競賽、評比活動。遵守作息時間,放學后自己是值日生時要認真值日,按時離校回家,不在途中逗留,及時做好家庭作業。

  所以學習了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后,我覺得只有以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來要求自己,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學生。

學生養成教育心得體會7

  通過近幾年的養成教育,我逐漸對學生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及思想行為方式有了明確的認知。我們的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在很多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在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上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現將我的育兒心得體會匯報如下:

  一、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個人的一生必備的修養,是一個人終身必備的修養。在孩子的成長中,我們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我們一直都是孩子,但是我們不知道該如何教育孩子,也無法讓孩子真正成為真正的好朋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也是這樣的。在家中,我們經常聽到孩子在家的哭鬧聲,甚至是家長們對自己的行為是否負責任的態度,有些孩子也有自己的小毛病,我們也不斷地給他做思想工作,幫助他改變自己。我們都知道孩子在家是不聽話,是不會聽話的。所以孩子在家的時間我們都是這樣。在學校時,我們會讓他在課堂上學到東西,在家里,我們都要求他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不能讓他做一些與小動作相關的事情,這樣會使他養成不好的習慣。在我們教育的過程中,他的一個習慣,我們都要求他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不能讓他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在生活中,我們也要求孩子每天都要按時睡覺,不然他將受到嚴重懲罰。在學校我們也要求孩子按時吃飯,不然孩子的飯量會大大的增加,所以在我們做家教的時候我們都會要求他把飯菜分好。

  二、良好的行為習慣

  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光是身體上的,更重要的,它包括思維方面和生活方面。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一般都是在家里,我們都是在教育的,家中孩子的模仿對于我們來說,是最快的。所以我們的教育方式也是最快的。在這個階段我們要求的是孩子做到的,但我們也要盡量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盡可能多讓他做一些事情,比如說穿衣,洗臉,擦臉的等等。在他小的時候,我們都是讓孩子去做,不是讓他自己做,而是讓他自己做。我們也是在盡量的在他自己做的同時讓他去動手,去鍛煉他的動手能力,去提升他的思維能力。

  三、孩子的不足

  在孩子的學習生活中,我們也都有一些不足,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在以后的工作中去改進的,我相信只要我們做家長的不斷的努力,家校合作也是一定可以做到的。而且在家中我們也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說,孩子的自覺性不是特別的強,有時候還要老師在旁邊指導。而且在家中,孩子還不知道怎么去做好自己的事情,這是非常的讓我們后悔的。我們一起努力,相信我們的孩子一定會做的更好。

學生養成教育心得體會8

  教育家福澤諭吉說:“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教師。”然而,社會、家庭、學校三者之中,學校或者教師卻應該承擔起龍頭作用。老師--兒童靈魂的鑄造者,應該有習慣意識,本著堅持“好習慣,成就好人生”的理念,培養兒童的良好習慣。

  我認為:想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必須從小抓起。進入獨生子女年代的小學生,在家長溺愛下自理能力較差,在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連作業寫完了,本子、書放在書包里都是家長代勞的。造成學生做事動作磨蹭,有始無終,丟三落四的壞習慣。面對現狀,學校要不斷提高養成教育的質量,僅靠單純的幾個制度是遠遠不夠的',關鍵是要讓社會、家長、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養成教育的重要性。

  一、把握良好習慣培養關鍵期。

  習慣,都是在不斷的重復中慢慢形成的,但是,習慣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反復性、情境性。習慣的形成關鍵在頭3天,“習慣成自然”,頭3天內對行為或傾向的強化與鞏固,有利于其形成自然而然的習慣。心理學家研究指出,一項看似簡單的行動,如果你能堅持重復21天以上,你就會形成習慣;如果堅持重復90天以上,就會形成穩定習慣;如果能堅持重復365天以上,你想改變都很困難。因此,老師們在培養兒童的習慣時,應把握住關鍵的前3天。

  二、要從細節抓起。

  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要求學生從點滴小事做起。養成教育要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地,需要從學生小節的養成教育抓起。見到垃圾隨手撿起來,在校園內輕聲慢步地行走,見到老師主動行禮問好,上學衣帽整齊,佩戴好紅領巾……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實是實實在在的素質基礎。

  三、要抓好行為訓練。

  養成教育要重視行為習慣的訓練。要抓好學生行為的訓練,首先要強調持之以恒,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堅持才能勝利,持久才有收獲。

  四、社會和家庭要配合,形成齊抓共管的模式。

  家庭是學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境的優化對培養小學生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起著重要作用。家庭和學校是孩子生活和學習的主要場所,家庭的教育和學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養成學生的良好習慣。

學生養成教育心得體會9

  開學第一周周一班會,老班又領著全班同學重新學習了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后,我深有體會.我作為一名中學生,應該時刻以規范來約束自己.做到準時到校不遲到,預備鈴響迅速進教室,課本學習用品準備好.因故遲到應向老師報告,得到同意后才能進教室.上課時集中思想,專心聽講,積極思考.不講廢話,不做與本課無關的事情.回答問題時要起立、站正,并用普通話響亮回答.下課鈴響后,應在教師宣布下課后,才能整理書籍及學習用品、離開座位.課間應休息,不追逐,不吼叫.嚴禁在教室內、走廊上踢球.認真上好自習課.

  每周一升旗儀式時應肅立,脫帽行注目禮;做操要求快、靜、齊,精神飽滿,動作正確有力.就餐時遵守用膳制度,排隊買菜.注意衛生,做到文明用膳.中午在自己教室內休息或做作業,無事不進入其它教室,不在走廊過道內聚眾游玩.

  平時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不隨地吐痰,不亂丟紙屑,不涂黑板,不扔粉筆頭.認真做好眼保健操.愛護校舍公物,不在課桌凳上亂刻亂劃,門窗輕開輕關,插銷、拉手、扶手等設施要愛護.節約水電,人人有責,隨手關好水籠頭,不開"長明燈"、"無人燈"、"太陽燈",不隨便觸摸電源電線.上學放學騎車安全牢記在心.不在校內騎車,自行車按指定地點停放整齊、上鎖.尊敬老師,尊重職工.見到老師主動打招呼,無事不隨意進出辦公室.同學之間團結互助,真誠相待,不叫侮辱性綽號,不欺侮同學.自覺參加團隊活動和各類興趣小組活動及學校或專業部組織的.競賽、評比活動.遵守作息時間,放學后自己是值日生時要認真值日,按時離校回家,不在途中逗留,及時做好家庭作業.

  所以學習了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后,我覺得只有以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來要求自己,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學生.

學生養成教育心得體會10

  養成教育指的是培養少年兒童良好習慣的教育。一個人良好素養的形成是一個持續、漸進、積累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過每一件事,每一項活動,每一節課,長期熏陶形成的。俗話說:“嫩枝容易彎也容易直”,這說明了加強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重要性。小學生年齡小,知識少,行為習慣正處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變性強。那么,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呢?以下是自從我校開展該課題研究以來,本人就我班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情況的工作心得。

  一、確定指導思想

  1、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關鍵是養成教育,須遵循“從他律到自律”這一規則。

  2、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應從實處,細微處入手,可以通過訓練養成,加強訓練,指導與主體意識相結合。

  3、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實踐中體驗,在活動中感受。

  二、制定計劃,明確目標

  根據學生年齡結構,心理特點,我班確定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目標訓練主要有三大方面的內容,分別是:衛生習慣養成目標,行為習慣養成目標和學習習慣養成目標。

  三、抓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具體做法

  (1)明確職責,培養習慣。

  開學初我就在全班中開展了“一人一崗,各負其職”的活動。讓學生明白每一個學生在集體中都是“小主人”,他們有權利和義務為集體做出自己的貢獻。集體的光榮與恥辱是和他們各自的表現是分不開的。我對學生說,你的一點點失誤就可以給集體帶來批評和抹黑。相反,你的一點點進步和努力就可以給集體帶來表揚和榮譽。所以說每一個人都關系著集體的榮辱,只有大家全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集體才可能擁有更多的光榮。

  在集體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有專人負責,這樣就可以使老師更好地進行管理,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強烈的責任心。所以我為他們進行崗位的分工。當每一個學生都有了自己崗位后,就要向他們宣布各自崗位的職責,使他們明確自己應該做什么,應該怎樣去做。每個學生,只有他在集體中承擔一定的責任時,他的積極性才能得以最充分的發揮。如我對每個學生在保持教室的清潔中都有明確的責任分工,落實到每一個人上,如每人座位周邊必須做到沒有紙屑,值日生做到收拾講臺,倒垃圾,保持教室干凈整潔等。衛生部長及時檢查,真正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做了自己查。既培養了責任感,鍛煉了能力,又有助于良好習慣的養成。

  由于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能力水平的不同,難免會有不負責任的學生,對自己所管理的不去盡職。如果這樣的話,就很難起到活動的效果,所以,在活動中還需要所有的'同學們在站好自己崗位的同時去監督和提醒其他的同學,做到“互幫互助,整體進步”。

  每個周末留一定的時間讓各個部長對一周學生的崗位工作進行總結,肯定做得好的地方,指出存在的不足之處,明確下一周努力的方向。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要盡可能多的尊重學生,也要盡可能多的對學生提出要求。

  (2)、樹立典型,帶動整體。

  對班級中自覺守紀,熱愛學習的同學大力進行表揚,一方面使他們更加嚴格要求自己,表現更出色。另一方面在學生中樹立起學習的榜樣,讓這些學生去影響、帶動其他學生共同進步。如白元貴、陶文忠、陶文斌等已成了同學們心目中的勞動好榜樣;李婉媚、秦勇、潘顏春等是同學們心目中的勤奮學習好榜樣對于每個學生的點滴進步,我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總會給予肯定、表揚。特別對于個性強的學生,我給予更多的關注,因為這些學生的一舉一動,往往會影響一大批學生。如班上的何海蓮同學,平時頑皮淘氣,大大咧咧,做事和學習也馬馬虎虎。可我發現在開學初的大掃除中,她勞動特別賣勁,她把瓷磚擦得干凈、錚亮,擦好瓷磚后,他又把抹布用肥皂粉洗得干干凈凈。這對于她來說,不簡單。大掃除結束后,我把“表揚何海蓮認真做衛生”幾個字寫在白板上邊,把她洗過的毛巾給大家看,給孩子們樹立了一個榜樣,并要求全體同學向她學習,起到了帶動整體的作用。在那一刻,我發現孩子臉上的微笑是多么燦爛!這又何嘗不是孩子學習、生活旅途中一個新的起點呢?一學期來,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紀律上何海蓮同學都有了一定的進步,雖然他的表現還時有反復,但終究在進步,令老師、同學感到高興。

  四、取得的成效與努力方向。

  在同學們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我班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班風班貌良好,學生自覺、自律、自信、自強。當然也還存在著許多的不足,如行為習慣訓練還需關注細節,注意從細小處入手。我們的學生多數是進城務工子弟,家長素質參差不齊,普遍不高。家長與老師攜手共同培養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將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學生養成教育心得體會11

  “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學生時期是人生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關鍵時期。這一階段養成的良好習慣對人的一生有積極影響。班主任在培養學生良好習慣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責任。下面談幾點自己在班級管理中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體會。

  1、 行為習慣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要求學生做好行為規范之前,我先為他們起到了示范榜樣的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學生。然后再強調學生注意平時的言行舉止要得體,要適宜。對于長輩和老師,要報以尊敬和善的態度;對于同輩,要友善親切,團結互助。例如,上下樓梯靠右行;進辦公樓要輕聲慢走,不能大聲喧嘩;進辦公室要先敲門,得到老師的允許再進去;上學放學要遵守交通規則;升旗集會時保持安靜等。“細節決定成敗,”我堅持從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著手,讓學生從小事中明白“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從而漸漸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

  2、生活習慣

  “好的生活習慣有利于一生的身體健康。”對于學生,在學校里就必須注重自己的衣著整潔,頭發、指甲不要過長,不要在衣著上與他人攀比。自己的學習用品也要擺得整整齊齊。另外,生活在集體中,除了保持好個人衛生,還要愛護班級的衛生。做到積極做值日,不亂扔雜物。

  3、學習習慣

  (1)制定計劃的習慣。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應定期樹立目標,確立自己的趕超對象,給自己的前方豎一面紅旗。這樣有了目標就有了動力,就不會再感到無所事事,沒有壓迫感,而成績也在追趕目標的過程中提高了。

  (2)上課認真聽講的習慣。辦事要講究效率,學習也是一樣。學生學習的主要時間在課堂上,而利用好課堂35分鐘就顯得尤其重要。認真聽講,注意力集中,積極思考是提高學習效率、成績優異的必備條件。為了讓整個班級在課堂上形成一種爭先恐后,積極發言的良好氛圍,積極做好班級干部和頭20名同學的思想工作,讓他們起好帶頭作用

  (3)積極完成作業的習慣。作業是對新知識鞏固復習的一個過程,是檢查自己一天的知識是否掌握了的過程,也是一個預習第二天功課的過程,雖然一年級沒有書面作業,可為了讓孩子養成每天要完成作業的習慣,我每天都布置讀的作業,并且讓家長簽名,以便讓家長了解孩子在校的情況,并且及時檢查,查漏補缺。

  (4)養成正確書寫的習慣。現在的.孩子也許是嬌生慣養,上課寫字時總喜歡趴在桌子上,盡管總是提醒,可還是堅持不了幾分鐘,于是我在開學初就強調寫字的“三個一”每節課嚴格把關,并分了小組進行比賽,定時對優勝小組進行頒獎,鼓勵好的帶動差的,現在學生的書寫習慣已經基本養成了。

  育苗有志閑逸少,潤物無聲辛勞多。教師教育學生是非常辛苦的,但教師默默的奉獻也是有意義的。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養成一種習慣,收獲一種人生。我們今天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培養教育學生,使他們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對他們的一生,乃至于對整個人類社會,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學生養成教育心得體會12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關鍵所在,是學生輕松、快樂、有序、有效地學習的必要前提。從小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會收益終生。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求知求識的同時,更應重視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重點培養了學生的預習習慣。我認為學生的預習習慣在和其它習慣比起來,它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如果沒有良好的預習習慣,特別是對于學習語文這門學科來說麻煩更大。比如說一篇課文,學生要是沒有提前預習的話,那就對課文一點不熟悉,字音讀不準,句子讀不通,文章的主要內容更是不了解。老師在安排的課時內進行教學活動的'話會費時費力,效果也不佳。由此,我為了提高課堂35分鐘的效率,一直以來,我對我班學生的預習習慣的培養非常重視。一篇課文最低閱讀五遍,多則不限,讀第一遍時,熟悉一下課文;第二遍讀時,一邊讀,一邊畫出生字和新詞,然后借助拼音把音讀準,借助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第三遍讀時,把讀不通的句子反復地讀,直到讀通、讀順為止;第四遍讀文時,想想課文中有哪些句子不懂的就劃上“波浪線”或“直線”,(同時要求所畫的線條規范,讓人看了舒服)再反復地讀,如果能讀懂的話,就在句子旁寫上簡單的體會,不懂的話就在句子旁邊打上“問號”或是“△”,等到老師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共同探討,予以解決;第五遍讀文時,要求學生深入地讀,并把課文的主要內容寫在家庭作業本上。幾年來,我對這一屆學生是這樣要求的,他們也是這樣做的。

  記得人們常說的一句話:“字是門樓,書是屋”,“字是人的第二容貌”,可見寫字的認真和美觀是多么重要,再說學生的各種作業都離不開寫字喲。

  語文這門學科是培養學生寫字習慣的好去處。在語文課的教學中,每篇文章學完后最后要寫三種作業,另外學生每天的日記、單元中的作文訓練都要寫不少的字。如果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寫字、作業習慣,他們的這些作業就無法順利完成。因此,在這一階段的工作中,我很重視培養學生的寫字作業習慣。在低段教學工作中,我每上完一些字詞或是一篇課文后,我就留出不少時間讓學生練習寫字,在學生寫字前,特別強調寫字姿勢,握筆方法,人的坐姿,眼睛與作業本所保持的距離。在學生進入寫字狀態時,我在教室來回巡視,如果發現個別學生姿勢不對時,就寫上提醒其注意。以上這些,是我對學生寫字、作業的要求,也是對學生寫字、作業良好習慣的培養方法。現在已取得的成績是:班里大多數學生寫字姿勢正確,再不用老師時刻提醒了;大多數學生能認真完成作業了;大多數學生的字跡一絲不茍了。

  成績的取得是令人可喜的,但是由于某種原因,少數學生的不足還是存在的。如班里還有極少數頑固性不做作業的學生,還有少數字跡潦草的學生,還有預習作業投機取巧的學生。存在著這些不足的原因是什么呢?有的學生是中途插入本班的;還有個別學生中途生病,假期長達幾個月。他們一時半會兒難以適應本班學習習慣的要求。

  盡管存在以上這些不足,但我還是有信心讓這些學生慢慢適應要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全體同學共同走向明天。

學生養成教育心得體會13

  根據思想品德課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學生的最基本要求和兒童的年齡特點,養成教育應該是低年級思品課教 學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在低年級思品課教學中,筆者認為最重要的是抓好“一言一行”的養成教育,即學好每一課,讓學生從中明白一個道理,養成一種良好行為,以逐步形成習慣,內化為素質。下面筆者就低年級思品課教學中如何進行“一言一行”養成教育談談自己的實踐與思考。

  一、讀懂課文,學習“一言一行”

  低年級兒童思想單純,知識貧乏,可塑性很強。他們對道德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處在直觀、具體的水平上;他們的道德情感具有較強的直覺性,是與具體的道德形象相聯的;他們的道德行為多半是在教師的要求或效仿教師的情況下實現的。低年級課文正是注意了這些特征,以圖為主,圖文并茂,深入淺出地寓“一言一行”的 養成教育于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中。但低年級兒童識字少,閱讀能力低,教學中,教者更應該充分運用直觀形象的教材,靈活的教法,誘發情感,幫助學生看懂圖意,讀懂課文,認認真真地學習文中規范的“一言一行” 。

  一般說來,低年級思品課課文都很短,甚至只有一兩句話,怎么辦?我的體會是:將課文的重要環節編成 朗朗上口的兒歌,指導朗讀記憶。還可采用討論、提問、講故事、放錄音、演幻燈等形式,使道理通過生動的形象,進入學生的腦海。比如上《愛護課桌椅》一課,老師先讓學生看童話小電影《桌椅的悄悄話》,學生聽到桌椅真摯的語言,看到色彩艷麗的畫面,再在老師的指導下反復讀課文:“課桌椅,天天伴我來學習。不弄 臟,不損壞,我們愛護課桌椅”。這樣學生較深刻地知道了課桌椅是公共財物,是陪伴學習的好伙伴,要愛護 課桌椅。學生課上懂得了道理,課后就能做到不在桌面上亂寫亂畫亂刻,坐在椅子上,不翹椅腿,不搖晃。又如教《學會禮貌用語》,師生同唱《禮貌歌》揭題,出示幻燈學兒歌,重點指導學習禮貌用語:“你好!再見 !”并組織學生課堂表演加以練習。

  思品教材第一至四冊都是彩色膠印。這些生動有趣的卡通形象,易引起學生的學習欲望, 因此,用活插圖,讓學生去模仿,學習圖中人物的言行,是強化養成教育的有效方法。如教第三冊《尊敬長輩 》時,要求學生仔細看圖,說說小華早晨起床后對長輩是怎樣說的?吃水果、看電視時對爸爸、奶奶是怎樣說 的,怎樣做的?教育學生學習小華尊敬長輩的“一言一行”。又如教《課間活動守秩序》一課,這一課的插圖是由小朋友玩滑梯、跳長繩、玩老鷹捉小雞、拍皮球四幅小圖構成的一幅雙頁滿圖。為了充分發揮這幅圖對學 生課間活動時“言、行”的指導作用,教學時,可采用貼圖的方法,先貼出底圖,上面有校門、操場、大樹、 滑梯,然后依次貼出小朋友玩滑梯、跳長繩、玩老鷹捉小雞和拍皮球四幅圖,逐一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觀察和理解圖意。這樣做,學生的認識就在具體形象之中得到了提高,懂得了其中的道理。課后,學生在玩跳繩、 扔沙包、拍皮球、老鷹抓小雞等游戲時,都能有良好的“一言一行”,做到守秩序、守規則,心中想著別人。

  二、創設情境,訓練“一言一行”

  道德情感是人們對事情愛憎的好惡態度,是伴隨道德認識產生和發展的一種內心體驗,它對道德行為起著巨大的調節和推動作用。教學中創設情境,既可以激發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又能結合所學“一言一行”, 進行養成性的模仿練習。

  電教設境。運用電教手段,可發揮其聲像之長,再現學生生活中的某些意境,從而在意境中訓練自己的言行舉止。如教第一冊《我們愛國旗》一課時,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國旗以后,播放一段全校師生在操場上隆重舉行升旗儀式的錄像,要求學生重點觀察老師、同學們的一舉一動。然后再放一次錄像,要求全班學生一起參加升國旗。此時此刻,學生都能像錄像中的老師、大哥哥、大姐姐那樣,立正站好,向國旗行注目禮或隊禮,還有的學生嘴里自豪地唱起了國歌,愛國主義的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表演設境。讓學生當堂表演,不僅僅是為了使課堂氣氛活躍,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提高他們的道德認識,讓所學“言行”在操作表演中得到練習。如上《不打擾別人》,在教練習1第一幅圖時,我讓學生 先閉上眼睛,隨著我的描述,想象來到大家都熟悉的居民小區,人們都在睡午覺。這時兩個學生扮圖中的學生 ,突然喊叫起來,由于不知內情,全班學生為之一驚,隨之有學生舉手抗議:“老師,他們這樣做太不像話了 ,吵得居民們睡不好午覺”。那么應該怎樣做呢?在學生有感而發以后,我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分角色 練習“爸爸在收看新聞聯播節目時??”、“當我走進老師辦公室時??”同學們都能做到低聲說話,輕輕走 路:靜悄悄,不打擾。

  仿圖設境。小學生喜歡模仿,善于模仿。因此在教學中,仿照課文插圖訓練學生的言行,效果是明顯的。 如教《對人熱情有禮貌》一課練習,我讓學生輪流上臺照圖練習,向別人借東西應該怎樣說,怎樣做?碰掉了別人的東西應該怎么辦?踢球把人家撞倒了怎么辦?別人道歉怎么辦?這樣,靜止的畫面活動起來,變成了一個個小節目。這樣做,學生看得見,聽得見,學得來,對養成良好的言行具有強化作用。

  三、引導實踐,規范“一言一行”

  道德行為實踐,是學生由知到行的橋梁,也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伸延和拓展,對于加深道德認識,提高行為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較好地達到知和行的統一。

  結合課堂教學,教者應重視引導學生進行課外實踐活動,從而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規范自己的言行,鞏固教學效果,以便逐步養成習慣。

  1. 與學校、班級教育的中心工作相聯系,引導實踐,規范言行。如教《尊敬老師》,結合教師節舉行《教師頌》主題班會,號召學生向教師獻愛心。又如教了《遵守課堂紀律》、《上課專心聽講》、《積極發言》、《認真做好作業》等課文后,要求學生嚴格執行學校規定的學生上課學習行為規范 ,做到“一個標準”,即上課發言要立正,聲音響亮,清楚,普通話標準;“兩個一致”,即上下課禮整齊一 致,課上坐姿一致;“三個整齊”,即課本、文具盒擺放整齊,舉手姿勢整齊、讀書時手、書的擺放姿勢整齊 ;“三個一”,即看書寫字時手距筆尖一寸,胸距桌一拳,眼距書本一尺。

學生養成教育心得體會14

  “養成教育”是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他認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要養成學生的良好習慣,他說:“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需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可見,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在現代教育中的重要位置。

  行為習慣是一個人內在素質尤其是思想品德素質的外在表現,是一種經過反復練習、反復強化、長期積累而養成的定型行為,是一種心理需要。習慣具有相對穩定性和自發性,時間越久,習慣越難改變。因此,良好習慣的養成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的核心和基礎,是中學德育的重要任務。

  那么,該養成哪些良好的習慣呢?簡單地說,就是要培養學生“做人、做事、學習”的好習慣。“做人”要真誠待人、誠實守信、認真負責、自信自強;“做事”要遵守規則、講究效益、友善合作、合理消費;“學習”要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學用結合、總結反思。

  一個人的學生時代是培養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而學校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主陣地。那么,如何抓好養成教育,培養學生終身受益的良好行習慣呢?結合當前的教育實際,建議從以下四方面做起。

  一、教師要在養成教育中做到人格育人

  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親其師,信其道”,做好中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關鍵在教師,教師的人格修養,對學生的成長起著引領和示范作用。當教師的人,一定要講究修養,如果一個學校的教師都能為人師表,有良好的品德修養,就會影響學生,帶動學生,使整個學校形成一個好校風,這樣就有利于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展,對學生的成長大有益處。如果教師自身不健全、不和諧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試想,如果教師的'思想和心理不陽光、習慣用陰冷的眼光看社會,學生怎能做到珍愛生命、熱愛生活?教師本身自私自利,學生怎能做到無私奉獻、承擔責任?教師上班懶懶散散,學生怎能刻苦攻讀、專心致志?教師儀表儀容不端莊、衣著不得體,學生怎能儀表端莊、樸素大方?教師備課不認真、授課不精彩,學生怎會興趣濃厚、勤于鉆研?教師上課板書混亂、潦草、甚至還有錯別字,學生的書寫又怎能工整規范?教師知識閱歷淺顯,舉止粗俗,學生的素質怎能全面提高?教師做事沒計劃、不守規矩、工作拖拉,學生又怎能知行統一,嚴于律已、創先爭優?教師在校園內隨意吞云吐霧,學生又怎能拒絕煙害、從我做起?“有渚己而后求渚人,無渚己而后非渚人。”說明只有自己做到的,才能夠要求別人做到;自己沒有這樣的缺點,才有資格批評別人的缺點。教師只有自己在品德上誠實守信、善于思考,在習慣上勤儉節約、樂于學習、遵規守紀,才能成為一個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能時時處處成為學業生的表率。在養成教育中,教師要“言教”更要“身教”。“身教”就是以身作則,教師自己作出榜樣來,讓學生自動仿效,收到的效果要比光憑口說真切得多。所以,教師要時時審視自己,處處做學生的表率。將“愛、實、嚴、勤、細”的作風切實落實到處。正所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樣學生就會潛移默化地不斷糾正自己的不良習慣,重塑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養成教育要在教學活動中引導滲透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陣地,也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尤其是良好學習習慣的主要場所。學習是需要付出艱苦勞動的,只有具備明確的學習目標、端正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習。名師的成功之處不是體現在怎么傳授知識給學生,而是體現在怎么教學生會學,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即“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于以漁”。知識是無窮無盡的,無論是誰,都要不斷學習,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一輩子。咱們當教師的要“授之以漁”,要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愛閱讀、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使他們能夠自己學,自己學業一輩子,終身受益。例如,培養學生按計劃學習的習慣,可采用從年開始,向月、周、日細化的方法。年度計劃可概括,月、周、日計劃要詳細,日計劃和每天的執行是關鍵,當天最重要的學習內容,要在前一天做好計劃,按內容主次緩急排序;培養學生常規學習習慣,可以從如何預習,如何聽課,如何做筆記,如何復習,如何練習,如何反思等環節加以指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刨根問底學習習慣,在指導學生學習過程中,鼓勵學生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教師不妨每天給學生提一兩個“為什么”的問題,讓學生動腦筋去思考,想出合理的答案。此外,還要指導學生養成勤查閱工具書和資料及善于請教的習慣,要特別注意引導他們知變、求變、善變、追求卓越,不斷創新,爭創一流。教師不僅要授予學生各科知識,更重要的是啟發學生的智慧,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自己真心樂意地去求真、崇善、愛美。因為“一輩子堅持自學的人就是一輩子自強不息的人”。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教學和豐富多彩的班隊活動,給學生樹榜樣、找差距、比進步,使學生逐步養成各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養成教育的訓練要有針對性

  結合中學生的實際,培養學生自主訓練能力,要注意把激發興趣與嚴格訓練相結合,明確要求與具體指導相結合,檢查評比與自我評價相結合,紀律約束與自我要求相結合,積極疏導與反復強化相結合。訓練內容的制定要“小、近、實、細”,切忌“大而空泛”。“細節決定成敗”,引導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要從小事做起,從身邊事做起,注意細節。因為一個人要做成一件大事,不是從大到小,從遠到近,而應相反,要從小到大,從近到遠,每一個大事業都是由許許多多小事業構成的,做不好小事的人必定做不了大事業。因此,教師要教育學生克服志大才疏、眼高手低、好高騖遠的錯誤想法,指導學生從日常學習生活中的“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做好每一項作業,學好每一門技術,完成每一項勞動任務,遵守學校的每一項規定,明禮誠信,言談舉止文明”等細節方面做起,養成認真做好每一件小事的習慣。而且要持之以恒,不能搞突擊,使學生逐步養成如果不按照“做人、做事、學習”的好習慣的要求去做,就會覺得不舒服的習慣。這樣,才是習慣成自然,養成教育才會收到切實的教育效果。

  四、要營造養成教育的良好育人環境

  養成教育要做到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學校無小事,處處都育人。嚴肅認真又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活動固然對養成學生良好習慣具有重要作用,但畢竟學生大量的時間是在課外。為了使中學生養成良好習慣,我們要使學校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發揮出育人的作用,讓學生時刻處在養成良好學習、生活、交往習慣的氛圍中。

  學校要努力營造養成教育的環境,將養成教育訓練滲透在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比如,學校教職工要人人都做養成教育的指導者、監督者、參與者,教師在課堂上要注重結合學科特點和教學實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工作和生活中要為人師表、以身示范;學校要注重創設學生自主管理的氛圍和空間,把養成教育的內容和要求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圖文并茂地融匯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營造出濃厚的養成教育氛圍。

  家庭教育是養成教育的關鍵,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影響巨大,是形成學生健康人格的基礎。家庭教育要培養學生有孝心、愛心、責任心,養成勤勞節儉、講究衛生等良好習慣。日本教育學家說,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可見,家庭教育在養成學生良好習慣的過程中是多么重要。要教育好孩子,不是靠學歷、不靠社會地位,靠的是父母健康高尚的人格,靠的是父母良好的教育素質。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只有父母以身作則,孩子才能學好。父母做的比說的更重要,因為孩子是看著父母長大的,是觀察性學習。孩子是在模仿、觀察中長大的,所以說父母要用自身的好習慣去影響孩子,用自身的健康人格去培養孩子的健康人格。如果所有家庭的父母都能做到這樣,那么就可以避免“我爸是李剛”之類事件的發生。

  搞好養成教育,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最大的困難在于學生的父母、甚至爺爺、奶奶,也包括老師,因為他們本身就有不良習慣。因此,學校要利用開家長會、請專家到校演講、宣傳(師生、家長共同參加)等形式,矯正老師、家長們的不良習慣,提高教師和父母的教育素質。另外,全社會各機關單位、學校、家庭、社會團體都應開展文明教育,形成一個處處講文明的社會環境。中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要做到全社會齊抓共管,共同給力,教育效果才能得到保證、鞏固。

  習慣決定命運!好習慣使學生終身受益,幫助他們成功;壞習慣使他們走向失敗。因此,重視培養中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使之成為具有高尚人格的高素質建設型人才,每一位教師都應義無反顧,竭盡全力!

學生養成教育心得體會15

  養成教育是目前教育界經常提到的一個概念,人們對它的解釋大同小異。有的人認為養成教育是“教育者采用多種教育方法,引導受教育者認識、體驗和實踐基本道德規范,全面培養和提高人的‘知、情、意、行’,最終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教育”。有人認為“養成教育就其實質說,是培養兒童行為習慣,使其言談舉止規范化的教育”。也有人認為,“養成教育是指綜合多種教育方法和途徑,按照一定的道德規范、行為準則培養一個人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教育。它以社會公德、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等規范為主要內容,以兒童為主要對象,旨在使其養成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和行為規范的良好的道德品質與行為習慣”。概括起來,關于養成教育的解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指培養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包括道德行為,也包括其他方面的行為,如學習行為;另一種解釋只針對道德行為。但人們都承認養成教育應重在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絕大多數人認為養成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道德行為習慣,但也有人認為養成教育不只是培養道德行為習慣,還包括道德品質的培養教育。對于養成教育的性質,絕大多數人認為,養成教育是德育的目標。但我們認為,養成教育既是德育的途徑,又是德育的重要目標。確切地說,養成教育是指培養幼兒形成良好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的過程,既包括培養,也包括形成,培養是途徑,形成是目標。對養成教育概念的界定無疑會影響養成教育的實施,因此,有必要對養成教育的實質作一初步分析。養成教育的思想起源很早,養成教育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征。養成教育的思想早在古代就有,如在孔子教育思想中就有“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王炳照先生認為,“中國古代傳統教育實質上是一種人格養成教育”,就是“教人學會做人”。養成教育思想被葉圣陶先生進一步發展。他曾經這樣概括教育的本質:“‘教育’這個詞,往精深方面說,一些專家可以寫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就粗淺的方面說,‘養成好習慣’一句話也就說明了它的含義。”在葉圣陶先生的多次論述中,養成教育的含義是寬泛的,既包括德育,也包括智育、體育等。

  究竟如何看待養成教育?我們認為,養成教育主要是指兒童道德品質的養成。因為目前養成教育的提出是與德育工作密切相關的,更確切地說是與德育的有效性問題密切聯系的。長期以來,雖然我們對德育工作給予了充分重視,但德育的有效性確實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如成人公共道德行為習慣欠佳、青少年道德行為問題及青少年犯罪問題等都說明了這一點。因此,加強道德教育是目前我國教育中面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養成教育是在此背景下,針對我國兒童青少年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提出的,是與德育密切聯系的。幼兒期作為兒童社會化的初級階段,在兒童道德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說幼兒期是培養道德品質、形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基礎階段,是道德養成教育的關鍵時期。

  (一)幼兒期是兒童是非觀念初步形成的重要時期

  兒童道德的發展以是非觀念的形成為基礎,是非觀念的形成是兒童道德觀念發展的前提。然而,人們往往認為孩子小的時候什么都不懂,因而忽視兒童是非觀念的培養。實際上,在兒童心理發展過程中,學前階段的兒童是非觀念開始萌芽,兒童在與外界特別是父母等成人的交往過程中,逐步了解行為的限度,掌握行為的界限,形成最初的是非觀念。新生兒通過哭的方式與外界交往,他們的哭最初是由于生理的原因,如饑餓、身體不舒服等,孩子哭

  了以后成人的第一反應是對新生兒的照料。逐漸地,孩子會產生對成人的依戀,表現為身邊沒人時也會哭,于是成人馬上過來陪伴。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他們逐漸認識到哭是一種手段,當他們有什么需要時就會用哭來達到目的。而如果成人無原則地滿足,孩子就會將哭作為要挾成人的最銳利的武器。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兒童沒有是非觀念,判斷對與不對的標準完全出于個人的需求。一旦家長不能時時事事都依從孩子時,孩子就會表現得非常任性,讓家長無計可施。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往往會采取打罵的方式以暫時阻止孩子的不當行為。對于這些孩子來說,他們沒有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即我們通常所說的“任性”或“不懂事”。在他們的觀念中往往是自己想要的就是對的,并且判斷標準模糊,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把會不會挨打作為能否做某事的標準。有些孩子則形成了較為穩定、正確的是非觀念,他們知道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經父母勸說后,他們馬上會放棄不合理要求,從內心接受規則。這些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懂事的”孩子。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表明:在整個學前期,兒童逐漸了解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通過與他人交往,兒童逐漸積累經驗,形成是非觀念,從而調節自己的行為。

  (二)幼兒期是兒童基本道德行為習慣初步形成的時期

  行為的穩定性是一個人道德品質初步形成的特征之一,即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場合表現出的行為的一致性。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兒童在3歲左右就已經表現出個人行為的獨特性,如獨生子女普遍存在的任性行為在歲兒童身上就已經表現得很明顯,有的孩子想要什么東西時,會采用哭鬧甚至踢打成人的方式。而到了幼兒末期,作為個人特征之一的自我控制已經達到了非常穩定的程度。我們采用實驗室情境性觀察的方式對3—5歲幼兒的自我控制進行了研究,研究采用二因素重復測量實驗設計,這二因素分別是不同難度的任務(包括難任務和容易任務)和不同對象在場(女大學生在場和母親在場),然后將兩個因素匹配,形成4種情境。研究結果發現,大約一半的3歲兒童在情境中的行為表現出明顯的一致性,說明3歲兒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已經得到一定的發展;而5歲兒童在各種情境中的行為都表現出了非常強的一致性,不管是什么樣的任務,也不管是誰在場兒童都表現出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這個研究結果證實了學前兒童的`自我控制已經達到非常穩定的水平,已經形成比較穩定的行為習慣這一觀點。相對的穩定性是指到了幼兒末期已經出現較為明顯的個別差異,即我們所說的個性特征,同時,兒童此時形成的個性還具有較大的可塑性,存在變化的可能性。如果沒有特殊的環境、事件或特殊的教育矯正,兒童的個性會在此基礎上順其自然地發展,因此我們說,幼兒期兒童個性(包括道德)的發展是其日后發展的重要基礎。

  (三)幼兒期道德品質的初步形成對兒童曰后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幼兒期道德品質的初步形成對兒童人小學、中學以后的道德發展有長期的、重要的影響。如兒童是非觀念的掌握對兒童入小學以后的道德行為、青少年的違法行為都有著直接的不可忽視的影響。如早期比較任性的孩子進入小學后會出現更多的行為問題。有個小學四年級的學生由于不辨是非發生了偷竊行為,其原因是聽到同班一個同學告訴他,有個同學鉛筆盒里有零用錢,并讓他去拿,他就去拿了,然后和幾個同學出去買零食。這位兒童正是由于缺乏是非觀念,才會表現出問題行為。進入青少年期,那些早期沒有形成是非觀念的青少年,一方面表現為自我中心,缺乏是非觀念和道德觀念,很難形成法制意識;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時期同伴對其心理發展的影響會越來越大,他們與不良同伴接觸后因為盲從而發生違法行為的可能性很大。這些孩子的自主性往往很差,對青少年違法行為的研究也證明了自主性對青少年違法行為的影響。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關于青少年違法行為與家庭關系的研究出現了一種新的趨勢,研究者直接把關注的焦點集中于研究青少年自主性與青少年違法行為的關系,認為自主性的缺乏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而從目前我國青少年犯罪的現狀中可以發現,青少年犯罪的一個主要特征是團伙犯罪。在團伙犯罪中,除了個別主犯,其余多是從犯,而對于這些青少年來說,自主性的缺乏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導致犯罪的因素。因此,我們曾經明確提出,青少年違法行為的預防應從家庭開始,即從兒童自主性的培養著手。

  綜上所述,幼兒期是兒童道德養成教育的關鍵時期,家長和教師要重視兒童早期的道德教育,注重幼兒是非觀念及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培養,以促進兒童良好道德品質及行為習慣的形成,為兒童個性的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學生養成教育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學生行為規范養成教育心得體會03-02

小學生養成教育心得體會03-19

養成教育的心得體會05-14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02-07

規范養成教育心得體會05-31

習慣養成教育心得體會06-10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15篇)03-31

養成教育心得體會15篇03-28

小學生養成教育心得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