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_黑人又大又粗又硬XXXXX_欧美疯狂做受XXXXX高潮

老師教育心得體會

時間:2023-09-24 19:36:40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有關老師教育心得體會范文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有關老師教育心得體會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老師教育心得體會范文

有關老師教育心得體會范文1

  現代教育理念倡導教育要“以人為本”,學校要以教師為發展之根本,教學要以學生發展為根本,以人為本,就要以教師為最重要的,最渴望的,最有利于發展的一切為根本,為此我們工作中要做到勤學習,辯方向,明確思路,重研究,找突破,謀求發展,辦實事,暖人心,追求幸福。我們的學校是教師干事業圖發展的樂土,對單位應該有一種眷戀,有榮譽感,優越感,成就感,責任感,總之為職業的幸福感。獻身職業,對于一個教師來說,以忘我的精神獻身于崇高的職業,這是一個教師的最大幸福。教師的職業意識和責任在職業勞動中的'反映,就是個人把獻身職業和做出成就看成是自己的職責、使命和責任,把它看成非這樣做不可的需要和義務。教師在職業生活中,經常感受到這種責任的存在,并在履行這種責任、使命的同時,不斷形成和發展內在的責任感、使命感一并以其獻身于職業。全身心的投入到職業勞動和創造中去,才可能是幸福、愉快和有成就的。

  既然選擇了做教師,我就要去提升自己的品位,去完善、充實自己的教師人生。為了祖國的下一代,為了民族的未來,我就要勇擔責任,就要去感動自己,感動學生,感動社會,就要去體驗教育的快樂,感受教育的幸福,就要“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這才是教師的人生的至高境界!這才是教師完美的人生!

  總之,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取其精華融于現代教育的實踐中,這是保證我們的教育,特別是教育健康、持續發展的寶貴財富。

有關老師教育心得體會范文2

  最近,本人有幸參加了從化市教育局開展的第二期小學骨干教師培訓班,根據培訓課程要求,我認真學習了湖南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姚利民先生的《有效教學論》。姚老師這本書,站在當代教育教學改革的最前沿,高屋建瓴,詳細論述了國內外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對于新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具有切實的指導意義。本書在對國內外關于有效教學的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述評的基礎上,論述有效教學的理論,闡述有效教學的發展,分析中小學有效教學的現狀,全面深入地探討了有效教學的策略。通過閱讀這本書,讓我認識到教學是否有效,并不是在于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在于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這就要求教師特別注重課堂這個主陣地,它不只是看你備課、上課的認真程度,更關注一個教師對課堂結構的把握,節奏的安排,時間的掌控以及對學生學習方法等等多方面的考慮。下面我主要談談對本人任教學科,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的一些感悟:

  一、要進行有效教學,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素質與專業知識水平。

  有效教學要求英語教師具有精深的專業知識,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具有較廣博的世界人文地理知識;同時,教師須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能夠自如地駕馭教材和課堂教學過程,了解新教材特點,恰當地制定教學計劃,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所以,我們必須不斷地學習以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并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絕不能閉關自守、滿足于現有的成績而寸步不前,要多接觸名師,學習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和理念,并付諸實施。在提高自己業務水平的同時,必須加強自身修養,對待學生必須循循善誘,樹立“一切為了學生、一切服務于學生”的意識,努力創建平等、民主、和諧、教學相長的新型師生關系,實現人的個性的充分自由發展。

  二、要進行有效教學,課堂教學中必須多信息、高密度、快節奏。

  所謂多信息,指的是課堂教學要增加學生接觸外語語言材料和信息量。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多聽些生動、有趣、幽默的對話和短文,讓學生在愉悅中潛移默化地獲得信息,積累素材,豐富知識,激發興趣。隨著教材的加深,逐步提高聽和閱讀外語語言材料的質和量。通過長時間的積累,學生的視野拓寬,信息量加大,聽、說、讀、寫的能力大大提高。

  三、要進行有效教學,必須巧用智慧。

  隨著時代的發展,只會埋頭苦干的教師已經不能適應改革的步伐,他們古板的教學方式也會受到現代學生的厭惡,所以他們的教學大部分是無效教學。新時代的教師應在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指導下,學會工作,學會學習,并學會有智慧地“偷懶”。

  首先,教師要培養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意愿,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要創造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相關的學習策略。其次,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采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并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學生遵守紀律,與他人友好相處。最后,教師要把著力點放在引導轉化上。

  在課堂上,由教師主導的課堂應逐漸讓學生來替代。教師只負責把當堂課的新授知識教授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去把握重點與難點,并發揮優生的作用,讓他們當小老師,帶動那些接受能力差的學生,使他們互幫互學、互相合作。這樣,教師“懶”了,課堂活了,學生樂了,學習效果明顯了,這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學。

  今后,我將樹立有效教學的理念,強化有效教學的意識,在學習、自查、反思中提高自己的育人能力和教學水平。主動反思課堂上哪一個環節啟發了學生?那一部分是教學的亮點?什么樣的問題學生喜歡答?那一部分教學效率高?下節課如何改進……實實在在的把有效教學策略落實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有關老師教育心得體會范文3

  聽了王局長就“立志、孝親、尊師、友學、常善、救失、守法”和落實《弟子規》等八德方面的教育內容,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法制與道德教育課,王局針就日常教育教學中如何進行孝親和法治教育,講述了道德教育和技能教育的重要性,并從司法理論與實踐的視角研究現代青少年成長方向目標、素質培養和道德與法制教育等問題。王局長全面透徹的講解在會上大感人心,深受啟迪和震撼。

  聽了王局長講座后我園依據教育局重點工作的要求,進一步弘揚傳統文化,深入落實立志、孝親、尊師、友學、長善、救失、守法和落實弟子規“新八德”教育理念,全面提升師幼的文明形象,結合我園實際,制定了相關實施方案。以學習落實“新八德”為具體內容,廣泛深入開展學習教育實踐活動,讓新八德內容融入幼兒的一日生活常規活動之中。從《弟子規》吸取營養,并結合我園實際情況,通過主題教育活動及家園共育等方式讓校園、家庭、社會形成合力,融入“新八德”教育思想,以達到更好的效果學習新八德教育心得體會學習新八德教育心得體會。組織全體教師學習王啟順及王歡著《道德與法制教育——183創新模式指導教程》及《成才之路,必由之路》,使我園教師深刻理解和認識學習實踐“新八德”活動的目的'和意義,加強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總之,通過學習活動,全園師生提高了道德意識和增強了法制觀念,收獲極大。今后我校將“新八德”落實到德育教育中,使法律、道德根植于教師的心中,讓“新八德”伴隨著幼兒的茁壯成長。

有關老師教育心得體會范文4

  語文老師大抵都知道這句所謂的名言:學生在語文課堂上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也有很多老師認為魯迅先生的xx離如今這個時代太久遠,學生無法理解,因此應該從語文教材中刪去。我倒是覺得,沒有任何一位作家,可以像魯迅先生一樣,將那個時代如此真切地剖開攤在我們面前,也只有魯迅先生的作品,才可以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那個特定的時代。拋開其作品的時代性不說,單單是從語言的角度來賞析,魯迅先生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學習語言運用的最佳材料。

  魯迅先生的《故鄉》這課,我備了足足一周時間,才有底氣站在講臺上,和學生一起聊《故鄉》。

  這課是蘇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一課。第二單元需要學習的讀書方法是“感悟、品味、欣賞”,我先讓學生讀單元提示,連讀三遍,然后說說學習本單元需要重點學什么。學生把握的很準確,告訴我要“仔細辨析作品濃厚的文化內涵、情感表達方式以及語言藝術的特色”。我讓學生又將這句話連讀三遍,告訴學生九年級學習小說和七八年級不同,不僅要知道小說寫了什么、表達了什么,而且要思考xx是怎么寫的,為什么要表達這些東西。

  我采用了余映潮老師的切入方法,一上課,就將作者、時代背景等知識一一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齊讀。理清xx的線索、給xx分段之后,我就開始帶領學生潛入文本,品味文字。

  我首先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xx的第三段:“阿!這不是我二十年來時時記得的故鄉!”我讓學生在xx中找“我”記憶中的故鄉是什么樣子的,將兩個故鄉對比著讀一遍,抓住不同的色彩,來理解兩個故鄉的差異。學生很快就在文中找到了,作者描寫現實中的故鄉,用了“蒼黃”,而記憶中的故鄉,則是“金黃”。我讓學生思考這兩個顏色帶給人的感覺,“蒼黃”是一種很灰暗的黃,給人一種壓抑的、蕭瑟的感覺,而“金黃”則是鮮亮的、金燦燦的黃,“金”字本身就有一種質感,給人明亮的、歡快的感覺。

  在比較兩個故鄉不同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體會“阿”字和感嘆號的含義。學生紛紛說“阿”表示很意外,覺得自己記憶中的故鄉很美,如今見到的卻荒涼蕭索,心里覺得出乎意料。我問學生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語調來讀“阿”,學生都說應該用低沉的、悲傷的語調來讀。我就讓學生醞釀感情,讀出悲涼來,學生讀得很有感染力。

  接下來,我拋出了一個問題:“看到故鄉和自己記憶中的不一樣,很意外,還可以怎么表達呢?”一名學生說:“這是我二十年來時時記得的故鄉嗎?”我說:“對啊,這個疑問句也可以表達現實中的故鄉與記憶中的故鄉出現巨大反差時的'意外啊,為什么魯迅先生要加上一個‘不’字呢?”學生齊讀這兩個句子,討論這兩句在表達效果上的不同。但是,他們理解起來還是有難度,于是我向學生解釋:“故鄉的景象出乎‘我’的意料,‘我’因而產生了懷疑,但又的確是‘我’的故鄉,所以又對懷疑加以否定,這個否定的疑問句反映了‘我’復雜的思緒、沉重的心情。”解釋完之后,我又總結道:“每一位文學大師,都是遣詞造句的高手,魯迅先生用一個‘阿’字,就寫盡了‘我’的疑惑、意外、難過、悲涼,文中如此精練的詞語還有很多,我們在讀的時候,要細細品味。”

  接著,我拋出了第二個問題:“‘我’一方面懷疑眼前的是不是自己的故鄉,說‘我的故鄉好得多了’,一方面卻又說‘故鄉本也如此——雖然沒有進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涼’,這不是很矛盾嗎?”看到我一臉疑惑,學生們興奮極了,熱烈討論著,希望能夠為他們親愛的老師排憂解難。一番討論之后,出現了兩種觀點,一種認為故鄉本來就破敗荒涼,只不過小時候有少年閏土在,有純真的友誼在,所以覺得故鄉很美。而且小孩子無憂無慮的,看到什么都覺得好玩兒,故鄉有西瓜有猹,當然會覺得故鄉美了。孩子眼中的故鄉,和為生活所迫的大人眼中的故鄉是不一樣的。一種意見認為,故鄉二十年前確是很美的,但是二十年過去了,故鄉變得荒涼蕭索,‘我’不愿意承認故鄉這種不好的變化,所以就用‘故鄉本也如此’來自我安慰,這句話里其實是有一種難過的。

  孩子們問我哪一種理解更正確,我沒有下定論——時間還不到。當我們研讀到豆腐西施楊二嫂的時候,或許孩子們自己會得出結論來的。我只是在黑板上寫下了“反差————疑惑————悲涼————自我安慰—————憂憤”這幾個詞語,來幫助學生理清文中‘我’的心理變化歷程。

  第二課時,我們研讀了閏土的變化,照例是潛入文本,品詞悟句。學生談到小閏土的臉色時,我追問學生“為什么是‘紫色的圓臉’,讓小閏土的臉‘粉嘟嘟’的不是更可愛嗎?”學生略一思索,便答出了“因為他經常在海邊看瓜,被太陽曬成了紫色”,我順勢告訴學生,寫人要考慮到人物的身份、生活環境,比如《范進中舉》中胡屠戶的衣袖,是‘油晃晃’的,符合他屠戶的職業特征,所以以后寫人,不能再“千人一貌”,讓所有的女孩子都長“瓜子臉、柳葉眉、櫻桃口”。

  中年閏土的臉色是“灰黃”,我再次提起文中出現的另外兩個表示黃色的詞語——現實故鄉的“蒼黃”和記憶中故鄉的“金黃”,讓學生體會魯迅用詞的講究。我又引導學生將孔乙己的“青白”臉色與中年閏土“灰黃”的臉色相比,讓學生明白,孔乙己的“白”,是因為他鄙視勞動、從不勞動,而中年閏土的“黃”,是因為他常年種地,再次強調描寫人物要考慮到不同的身份。

  我們繼續品味詞語。學生談到閏土見到“我”后臉上“歡喜”、“凄涼”的神情,我讓學生想象那種“凄涼”,想象當時閏土心中會涌起哪些思緒;學生談到“那時是孩子,不懂事”,我告訴他們即使是現在這個社會,所謂的“懂事”,其實就是不斷妥協不斷放棄;學生談到閏土要的“香爐和燭臺”,我告訴他們“沒文化真可怕,因為沒文化的人,連自己為什么會生活在社會底層、受到壓迫和剝削都不知道,更別提想辦法改變命運了”......

  或許是我的語言點燃了學生的思想,我的思維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連續的兩節課下來,學生不僅毫無倦意,反而越來越興致勃勃,課堂上小手如林,都爭著闡述自己的想法,一掃往日死氣沉沉無人應答的氣氛。我忽然想起了黃厚江老師在《語文課堂尋真》中的一段話:“教師必須先閱讀,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自己的體驗,讀出自己的思考,讀出自己的發現,然后才能用自己的閱讀引領學生的閱讀,用自己的閱讀感受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用自己的閱讀體驗激活學生的體驗,用自己的閱讀思考激發學生的思考,用自己的發現引導學生的發現。”原來,要想讓語文課堂“活”起來,老師必須先自己“活”起來——當然,所有的“活”,都是以深入鉆研文本、品味感悟語言為前提的。

有關老師教育心得體會范文5

  如果,有人問我,這次帶領師生赴港交流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我會回答,教育的最美境界是自我教育!

  在”保良局領袖紀律訓練”活動中,那些帥氣的香港教官的一言一行和折射出的教育理念,的確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訓練之前,活動承辦方就告訴老師們最好不在活動現場待著,可以放心地把學生交給教官,說是兩天以后還給我們一個面貌全新的團隊。我有些不放心,總想像護著自己的孩子一樣時時關注著他們,怕他們有任何閃失。我決定留在現場,一方面有所看護,另一方面也可以觀察教官的訓導方式。但我暗暗下決心,只在一旁觀察,絕不干涉教官的訓練。

  玩團隊合作游戲之前,有小組自由討論的時間。教官只是反復強調安全要求和取勝目標,然后說:“別指望我給出解決辦法,你們自己討論吧。”學生自然地分成幾組,那場面熱鬧而忙亂。我看孩子們完全沒有章法,嘰嘰喳喳地,有些自說自話的意思。這樣討論必將毫無結果!我幾次想上前幫忙,但又忍住自己“母雞護小雞”似的心態。心想:看看教官怎樣做。教官在人群外站著,仔細聆聽著孩子們的討論,并不急于干涉。等了幾分鐘,一聲哨音,孩子們安靜下來。教官大聲說:“我沒有看到你們在仔細聽別人說話,也沒有聽到哪個人能像領袖一樣發言。我沒有聽到你們討論活動的具體步驟……這樣討論會有結果嗎?”表面看起來,教官是一通否定式的訓斥,其實是在提供一些團隊討論的方式和思路。短暫的沉默后,一個男孩子跳出來,站在高一點的臺階上,大聲說:“大家先聽我說,我覺得應該……”孩子們安靜地聽著,然后是自覺地舉手發言,有主意的人一個接一個地說,暫時沒主意的人就發表是否支持的意見。很快的,大家就基本統一了想法,游戲順利實施。

  前后兩次討論的狀況和效果完全不一樣。毋庸置疑,教官的訓話是起了明顯作用的。在這中間,教官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又是怎樣發揮作用的呢?他說話的方式和老師們不一樣,沒有輕言細語的正面引導,沒有條分縷析的具體指導,甚至沒有表揚和鼓勵。全都是否定,一個接一個的否定,然后一句反問!為什么孩子們卻越挫越勇,悟出了團隊討論的方式呢?

  訓練過程中,教官們還常常“無情”地拒絕學生。拒絕他們的求助,拒絕細致的指導,甚至無視孩子們祈求的目光。比如,“夜行”活動還沒有到來,孩子們已經害怕得不行,提出讓教官跟在一起走。教官搖搖頭說:“不行,我幫不了你,你只能和同伴們一起面對。”吃飯時,有人說不餓,其實就是吃不慣挑食罷了。教官說:“不行,飯菜都要吃光,不能浪費!”洗衣服前,孩子們一個一個排著隊找教官要洗衣粉。教官問:“你為什么要洗衣粉啊?”“我想學著洗衣服。”“對不起,我不是教你洗衣服的,你還沒有想清楚,洗衣粉不能給你。”有二十多個孩子沒有帶水杯,訓練得口干舌燥時,他們求助地看著教官。教官說:“現在是訓練時間,不能去宿舍拿,誰要你們自己忘帶水杯。”

  在一次又一次拒絕中,教官堵住了孩子們任何理由的偷懶,任何理由的隨意,任何理由的托辭,任何理由的依賴。看似絕情的拒絕,逼著孩子們自己面對困境,自己面對解決問題的途徑。想想,我們平時又是怎樣教導孩子的?在事情還沒有做之前,就嘮嘮叨叨囑咐一堆話——這也不能做,那也不可以,只能怎樣怎樣。生怕言不盡,總是語不休。很少讓孩子自己去思考、自己去體驗、自己去碰撞、自己去嘗試、自己去經歷。就算這次吧,我看到那么多孩子一下午不喝水,還是不忍心,去買了20幾瓶礦泉水救急。其實我的幫助或者說是干涉沒有能讓忘帶水杯的孩子承擔自己行為的后果,也不能引導他們深刻地記住這次教訓。

  教官有力有理的訓導告訴我,教育的最美境界是自我教育。很多東西只有經過孩子自己的獨特體驗,才能內化為激勵心靈、受益終生的`精神力量。成人過度的說教和過度的保護只會使孩子失去對自我的正確認知和價值判斷,產生可怕的精神依賴。這種依賴心理就像病毒一樣,吞噬著兒童的獨立人格和自由天性,他們因此會變得循規蹈矩、自私依賴;膽小怕事、拒絕冒險;固執己見、不愿合作。

  記得在去程的火車上,好幾個孩子一晚上鬧騰著不睡,滿車廂的人都被吵醒。原因無非是睡不著、有蟲子、被子臟這類的。我從上鋪爬上爬下一晚上,好幾次安頓并教育他們。作為帶隊老師,我深感無奈和羞愧,仿佛那是自己的孩子給別人添了麻煩。還記得第一個早餐,有一組的孩子都不愿動筷子,因為他們在爭執“女生優先”還是“男生優先”。其實是誰都不好意思第一個動筷子,又不愿意第一個主動幫大家添飯倒水。我說,男生幫女生優先吧。男生竟然憤憤的,不愿意。面對這群孩子,我心感沉重,不禁憂慮!

  教官說,他一年要訓練3萬至4萬個學生,香港和大陸的都有。感到香港的孩子團結凝力,大陸的孩子聰明好學。比如說背誦訓練口號,大陸學生學一遍就能記清楚、說明白,記憶力超強。香港學生則要好幾分鐘才能記下來。而遇到需要團隊合作的項目時,大陸的孩子們常常各自為營,很難順利完成。而香港的孩子會通力合作,共度難關。言外之意我很明白,我親眼所見我們的孩子們那么聰明伶俐,也親眼所見他們的自私散漫。孩子們身上的優點和缺點,無不折射出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用力之處和無力之舉。

  在中國提出“全面發展”教育口號的今天,面對激烈的升學壓力和就業形勢,社會、學校、家庭(至少是絕大部分)實際上是優先發展智育,著力將智育放在了崇高無上的地位。發展智育的做法中,精細的分科教學和分科評價直接將“智育效果”等同于“考試分數”。這樣雖然奠定了青少年扎實的基礎知識,但也將孩子們有待發展的人生智慧撞擊為碎片,缺少整體精神的傳授,降低了人的發展的和諧性。前幾天,呼和浩特市不是又爆出了14歲男孩因為成績排名下降而跳樓的新聞么?不諳世事的孩子在“唯分數論”的重壓下,將成績的優劣作為評價自己的唯一標準,走了絕路。一位呼和浩特市老教師說:“這起悲劇再次警示廣大家長和老師,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不能忽略孩子意志的磨煉。要通過挫折教育,培養孩子樂觀向上、豁達開朗的品格。畢竟,死只要一時的勇氣,而活下去需要一輩子勇氣。”?是的,思想意志的教育、個性品質的發展和良好習慣的培養對人的成長多么重要,教育現實中卻顯得空洞、無奈而乏力。

  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什么是教育》一書中說:“如今的教育者是以機械的、冷冰冰的和僵死的方式去從事教育工作,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出來的人,其生命將會變得萎縮、晦暗不明,成為一些無知和粗俗的肉體。”一位哲學家的論斷,作為教育工作者來讀,很有些觸痛。它讓我們思考,我們自認為自己非常努力于教育工作,但,是不是缺少一些自我批判的教育勇氣和重返生命之路的教育理想。我們可以用個人力量渺小的說法來卸掉自身教育的責任,我們也可以舉星火微明的教育理想來探路前行。教育從來就不是在云端輕盈地滑翔,而是在大地上艱難地行走。正如教育專家李政濤教授所說:“教育就是生命的重負,因了對這種重負的擔當,人才稱其為人。”是的,這生命的重負對受教育者如此,對教育者更如此!

  赴港交流,我也經歷了一次自我教育。

【老師教育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老師教育心得體會12-30

有關老師教育心得體會04-04

關于老師教育心得體會06-28

(實用)老師教育心得體會07-07

老師繼續教育心得體會12-21

小學老師的教育心得體會04-27

老師教育心得體會15篇04-16

教師教育心得體會07-25

教師教育心得體會(精選)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