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_黑人又大又粗又硬XXXXX_欧美疯狂做受XXXXX高潮

陶行知思想心得體會

時間:2024-01-09 14:16:25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陶行知思想心得體會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但是心得體會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陶行知思想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陶行知思想心得體會

陶行知思想心得體會1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創設鄉村幼稚園宣言書》一文中指出:“自從蒙臺梭利畢生研究幼兒教育以來,世人漸漸地覺得幼稚園之效力;自從小學注意比較家庭送來與幼稚園升來的學生性質,世人乃漸漸地覺得幼兒教育實為人生之基礎,不可不趁早給它建立得穩。兒童學者告訴我們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的習慣,傾向,態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換句話說,六歲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培養得好,以后只需順著他繼長增高的培養上去,自然成為社會優良的分子;倘使培養得不好,那么,習慣成了不易改,傾向定了不易移,態度決了不易變。這些兒童升到學校里來,教師需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去糾正他們已成的壞習慣,壞傾向,壞態度。”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幼兒教育在人生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陶行知先生根據我國的國情,提出“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認為:“要先能做到‘社會即學校’,然后才能講‘學校即社會’;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然后才能講到‘教育即生活’。幼兒教師要樹立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在生活中滲透、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在生活中向幼兒滲透感恩他人的習慣,在游戲中培養幼兒講文明、有禮貌的習慣。幼兒園小班幼兒大多在三歲左右,幼兒入園的第一個星期我們就教育他們怎樣說“謝謝”、“對不起”等文明用語。早晨小朋友吃早餐、中午小朋友吃午飯時,我們都教小朋友說“謝謝老師!”讓小朋友在享用別人的勞動時學會感恩他人,到中班、大班時,我們就嘗試著讓孩子自己輪流分飯、分菜,培養他們獨立生活能力。幼兒園游戲很多,但在游戲中我們始終滲透文明禮貌的概念,讓幼兒從小在心靈里就播種文明禮儀的種子。

  第二,讓幼兒在活動中學習做人,培養幼兒獨立的精神。

  陶行知先生在《學做一個人》一文中指出:“做一個整個的人,有三種要素:

  (一)要有健康的身體——身體好,我們可以在物質的環境里站個穩固。

  (二)要有獨立的思想——要能虛心,要思想透徹,有判斷是非的能力。

  (三)要有獨立的職業。”在兒歌、故事中培養幼兒獨立精神。剛剛開學,大多幼兒不愿意上學,出現厭學情緒。我們就給他們耐心講故事、教兒歌、做游戲吸引他們。我們幼兒園從小班到中班、大班,始終把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例如小班學生,在上幼兒園的第一個星期,我們就教兒歌:“爸爸媽媽去上班,我上幼兒園,也不哭,也不鬧,叫聲老師好”。幼兒園小朋友在歌唱中就會萌發獨立意識,中班、大班的小朋友,我們就講故事,寓教于樂,我們認為只有從小就具有獨立精神的人,長大后才會有出息。

  第三,在學習活動中培養幼兒創造精神。

  在幼兒教育中避免死記硬背,著重培養幼兒的思辨能力。在幼兒教育中,讓幼兒大膽地說自己想說的話,在活動中鼓勵幼兒創新,表揚有創新精神的小朋友。

  陶行知先生在《創造宣言》一文中指出:“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怎樣培養幼兒的創造精神呢?陶行知先生提出解放兒童的'頭腦、解放兒童的活,那么日常生活學是學,就是教,生活就是教育,生活就是學習。動手做對自己就是學,對他人就是教,手腦并用也就是教育。教育現象是普遍存在于社會生活實踐中的,教與學都是為了生活實踐的需要,教與學要和生活實踐相結合。教師實行“教學做合一”,教師拿做來教,才能算是真教。學生實行“教學做合一”,手腦并用,才能求得真知,生活創造的能力才能得到培養。“教學做合一”才能真正培養學生自動、自學、自得的“治學”能力,才能培養學生手腦并用,能言善行。

  還有陶先生“愛”的教育理論讓我體會到了我們要時刻愛自己的學生。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師愛(以及家長的愛)猶如心理發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學生的心靈發展。師愛能營造出和諧、溫馨、親切的師生關系。在這種師生關系中,學生不僅樂學,而且個性會得到充分發展,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這是創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礎。教師不僅要學習陶行“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獻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愛滿天下的高尚情懷。發揚因為差,更要抓;因為差,更要愛的敬業精神。教師對后進生應有要有一顆愛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應擎在手上,高高舉起,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時時感覺到。老師對后進生更要傾注真誠的愛心,使學生感到老師的親切、集體的溫暖,從而樹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多給學生關照和溫暖。對學習好的學生熱心引導,對學習差的學生及調皮的學生也是從愛開始,進行指導幫助,不歧視、不訓斥、不諷刺挖苦。學生們感受到老師的愛,有了良好的情緒,學習的積極性也就提高了。

  作為一名教師,我將永遠牢記陶行知先生的教誨,注重“以人為本”,“教學做合一”,愛學生,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為培養學生成為“真人”,并具有創新精神與創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陶行知思想心得體會2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我們早已熟知的陶行知老先生的經典名言。在這個假期讀著《陶行知教育思想》,希望自己能更深入的學習他教育思想的博大精深,理解“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等教育思想理念。

  “教育是什么?教人變!教人變好的是好教育。教人變壞的是壞教育。活教育教人變活。死教育教人變死。不教人變、教人不變的不是教育。” 陶行知先生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他對教育的觀點。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論與實踐中,引導學生向著創造生活的方向前進。提出了育人的基本方針——迷、悟、愛。

  迷:“興趣是最好的教師”。這個字強調了我們的課堂應該是生動、有趣、富有吸引力的,讓學生在“迷”中學,從而由“迷”引出許許多多的“謎”。

  悟:體現出了啟發式教育的真諦。教師應該思考在教學中如何去啟發學生,讓學生在活動中“悟”出知識,“悟”出真理。

  愛:對學生的愛首先是尊重,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作為教師,我們要謹記:“我們奮斗的.工具是愛力不是武力。”

  這三個字可謂是濃縮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讀來細細品味,慢慢消化,就能深刻體會到陶行知求真的教育思想影響深遠。他用最簡單,最準確,最深刻的教育思想揭示了教育的本質和育人的規律,用簡明而生動的語言表達了豐富的教育思想內涵,讓人易學,易懂。

陶行知思想心得體會3

  一、具有神圣的、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

  陶行知先生的一生獻給了中國的教育改革,“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正是先生一生的寫照。陶先生為了“要使全中國人民都受到教育”,他毅然脫下西裝革履,拋棄極其優越的大學教授的職業,穿上布衣草鞋,奔赴鄉村,深入基層為中國最底層的勞動人民從事著他最神圣的教育事業。他的奉獻精神為現在我們教師投身教育事業提供了一種巨大的精神動力,激勵著一代代熱血青年為實現陶先生的未竟目標而不斷奮斗。

  愛就意味著奉獻。從古到今,教育在人們眼中都是充滿無私奉獻精神的神圣職業。從物質財富上看,教師是清貧的,但在精神上,他們卻是富有的。作為一名教師,如果沒有崇高的職業道德,如果沒有崇高的理想和為祖國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是不能擔當培養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造就人才的重任的。在知識大爆發的時代里,我們尤其要向陶行知先生學習,以一種奉獻的精神提升自身的職業道德。

  二、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真人”是陶行知先生最根本的育人目標,他告訴我們:“真”比一切都重要。真人在陶行知先生的思想體系中,指自立立人、求真實干、忘我為公、一心向農,為民服務,為民謀福利的有用之人。

  陶先生用一個“真”字廓清了幾千年來中國封建教育中存在虛假偽善的塵垢,陶行知先生指明了現代教育最重要最本質的屬性。我們作為現代教育思想的實踐者,應牢記陶行知先生的話,指導學生求真知,學真本領,養真道德,說真話,識真才,辦真事,追求真理,做真人。以“真”字作為自己的立教之本,教好書育好人。因此,教人求真,學做真人,必須從教師自身做起,教師要以真教人、以真待人、以真做人。

  三、“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創立了珍貴的教育理論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中心。陶行知認為,生活和教育是同一過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須和生活結合才能發揮作用。“社會即學校”來源于杜威的“學校即社會”,是在對杜威教育思想批判的基礎上得出的。陶行知認為,在“學校即社會”的主張下,學校里的東西太少,不如反過來主張“社會即學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境,都可以大大地增加,學生、先生也可以多起來。“社會即學校”是與“生活即教育”緊密相聯的,是“生活即教育”同一意義的不同說明,也是它的邏輯延伸與保證。因為生活教育的“生活”是社會生活,所以“整個社會的運動,就是教育的范圍,不消談什么聯絡而它的血脈是自然相通的”。

  “社會即學校”的根本思想是反對脫離生活、脫離人民大眾的'“小眾教育”,主張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打通學校和社會的聯系,創辦人民所需要的學校,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社會為學生的更好的成長創造最好的社會氛圍。

  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陶先生就提出了“教學做合一”的主張,這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論。“教學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話說,是生活現象之說明,即教育現象之說明,在生活里,對事說是做,對己之長進說是學,對人之影響說是教,教學做只是一種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為教,學也不成為學。”他還說“中國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腦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腦,所以一無所能,中國教育革命的對策是手腦聯盟,結果是手與腦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議”。因此,“手腦雙揮”是陶行知創造教育的精髓。他曾經說過:“人生兩塊寶,雙手和大腦。用腦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腦,飯也吃不飽。手腦都會用,才算是開天辟地的大好佬。”這是他創造教育的目的的集中體現。

  陶行知以開拓創新的勇氣,細心探索的科學態度,投身于教育教學實踐之中,創造了一系列創造教育的原則和方法。教學中,教師必須貫徹理論與實踐結合和學以致用的原則,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啟發引導,因材施教。他提出了“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創造教育思想及實踐是創造教育研究領域的瑰寶,對于我們今天的教育教學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四、創立了“不要教死書”、“不要死讀書”的教育教學方法

  陶行知認為舊社會的教育在教學方法上存在著許多弊端,其主要表現是教學領域中存在“重教太過”、“教學分離”等主觀主義痼疾。這種主觀主義的特征是教學過程被演化成簡單的告訴與被告訴的過程。教師只知道自己做自己的教授,不管學生能否接受,只知道反復地一味灌輸和強化作業。陶行知指出教學方法必須革新,用新的教學方法取代舊的教學方法。

  在多年的教育實踐中,陶行知先生總結出一套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這套方法在當時是水平極高的教育教學理論,對近代教育教學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他是現代教育的奠基人。同樣,他的教育教學理論也適用于現代的教育教學。我們可以從中吸收、借鑒其教育教學思想的精華,用于現在教育教學當中。

  陶行知曾經說:“不要教死書”,“不要讀死書”,提倡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他說:“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的責任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學校必須給學生注入生活的動力、活力,使他們能夠單獨或共同去征服自然,改造社會。”

  他認為:“教育中要防止兩種不同的傾向:一種是將教與學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師主導作用的錯誤傾向;另一種是只管教,不問學生興趣,不注重學生所提出問題的錯誤傾向。前一種傾向必然是無計劃,隨著生活打滾;后一種傾向必然把學生灌輸成燒鴨”。在教育教學當中,陶行知非常重視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要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要充分將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結合起來,才能做到教和學統一,成為一體。實現教學。他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自覺地學習,有主動的追求,要求教師使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他說:“學生的生活,學習,倘都能自動,則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們特別注意自動力之培養,使它貫穿于全部生活工作和學習之中。”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在中國現代教育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成為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也為我們指明了正確的教育教學理論和方法。讓我們以陶行知教育思想為指導,學習陶先生的偉大精神,總結并借鑒他的教育理論,為深入開展課程改革、有效推進素質教育而努力!

陶行知思想心得體會4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學高為師,德高為范。”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不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還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創新的理念。通過閱讀《六位教育家》,學習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有關事跡,自己作為教師從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那里學到的東西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愛崗敬業:首先,要熱愛教育事業,要對教學工作有“鞠躬盡瘁”的決心。要做“有目的,有遠慮,有理想”的人。既然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名利,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無私奉獻,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盡職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工作。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教師的職業有苦也有樂,平凡中見偉大,只有愛崗敬業,不斷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動中有所收獲。教師不僅僅是在奉獻、在燃燒,而且同樣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華。教師要付出艱辛的勞動,但是苦中有樂,樂在其中。教師最大的樂趣就是照亮了別人,充實了自己。

  二、要有愛心。崇高的師愛表現在對學生一視同仁,絕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績區別對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愛心、耐心、細心,”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時時刻刻關愛學生,特別對那些學習特困生。在這點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做的事有過之而無不及。

  三、加強師生情感,用愛心培養學生: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記回報、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系的愛。這種愛是神圣的,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愛學生,怎么愛才是真正的愛。近來一些輿論批評某些教師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師”。好多教師都認為,學生的優點,不夸跑不了;學生的缺點,不批改不了。因此,他們總是批評、訓斥、否定學生,而很少鼓勵、表揚、肯定學生。其實,在老師的眼里不應有教不好的孩子,愛學生就要對學生一視同仁,不能用簡單粗暴的做法對待學生或歧視學生。應當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成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四、提高自身素質:教人怎樣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樣做人。教師工作有強烈的典范性,為人師表是教師的美德。教師以身作則,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養出言行一致的人。“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師要嚴以律己、以身作則,身教重于言教,教師要以自身之言行給學生以楷模之影響。青少年具有模仿性強、可塑性大的特點,師生關系在一定意義上說,就是塑造與被塑造的關系,要求學生文明修身,自己就要講禮貌,談吐文雅;要求學生衣著樸素、大方,自己就要端莊、要求學生言行一致,自己就要說到做到;要求學生說話誠實,自己就要表里如一。

  總之,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教育是萬古長青的事業,教師的任務無尚光榮,因此,我將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開拓進取,努力工作。

陶行知思想心得體會5

  人們常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從,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只有具備了良好的道德品質,才能有資格為人師表,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響學生。在家里,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者;在學校,教師是孩子的表率,其言行舉止,甚至興趣愛好、衣著打扮等,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像那些打罵、侮辱學生的老師,自己為師不尊,又怎能教育好學生呢?

  面對今天對老師有那么重怨恨的學生,老師的教育就顯得多么瘡白無力。人人都知道,只有喜歡,才會主動去追求。學生只有喜歡老師,老師的教育才會發揮應有的作用。作為教師的我們只有具備像陶先生那樣的胸襟和氣魄,學習他給我們留下的博大精深的教育理念和高尚人格,才能經得起學生和家長的考驗,成為一個受社會歡迎的好教師。教育與師德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有什么樣的師德,就有什么樣的教育。什么樣的老師才會教出什么樣的.學生。

  想想我們的學生,聽聽他們的心聲,不僅自問,學生現在生活在怎樣的環境中呢?這是我們教師要努力觀察、用心思考、永久探索的問題……

  教師職業道德充分體現了教師特有的職業思想、職業情操。教師要做好學生的靈魂工程師,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重視教師職業道德培養,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培養新世紀人才的關鍵。教育是事業,是科學,又是一門藝術。這就要求教師既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質和為祖國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還要有新時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觀念,要有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

  作為一名教師是無尚光榮的,要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教師對人才的培養和文化科學事業的發展,起著重大的作用。要做好教師工作,就必須首先熱愛教育事業。忠誠教育事業是教師職業道德培養的靈魂。高校是我國進行系統道德教育的重要陣地,肩負著培養國家和民族未來的重任。教師是高校落實以德治國方略、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者,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是實現科教興國戰略的生力軍。作為一名教師,如果沒有崇高的理想和為祖國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是不能擔當培養人才、造就人才重任的。

  在當代,教師只有從根本上掌握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精神實質,才能站得高、看得遠,才能較大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覺悟和師德修養,樹立較強的事業心和社會責任感。隨著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新形勢和新任務對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想成為新世紀的優秀教師,除了學識淵博、教學得法之外,還應有更高的追求,這就是以育人為理想,以塑造人的美好心靈為己任。這是沒有功利目的的,而是完全出于對社會、對學生一生負責的責任感。能承擔如此重任,那么首先教師自己做人的層次要高,要做有德之人,有為之人。

陶行知思想心得體會6

  從教二十多年,主要精力就放在學科教學上,前面幾年主要是學科知識占據了關注的絕大部分,后面幾年對教學方法思考的較多。對教育學理論,除了布魯姆的目標教學,魏書生的班級管理,真正認真讀過的書還不多。今年寒假,單位給我們每人發了一本《陶行知教育思想學習材料》,于是便認真讀了陶行知先生的幾篇教育論文:

  一、傳統教育與生活教育有什么區別?

  二、創造的兒童教育。

  三、讀書與用書。

  四、活的教育。

  五、教學做合一。

  六、教育的新生。

  七、生活即教育。

  在讀每一篇論文的過程中也寫了一些自己的感想,讀完之后,回過頭來在梳理一下,又有新的認知,下面從兩個方面將以說明: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綜述:

  1、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基本觀點。其根源在于生活教育與生俱來,是一種與人共始終的教育。在這樣一個觀念之下,教育成為一種終生教育,成為一種大眾教育,成為一種民主的'、科學的教育。而在這種觀念之下,教育會更有生命力,更有效。

  2、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貫徹方法。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在生活里對事說是做,對己之長進說是學,對別人的影響說是教。所以是怎么做便怎么學,怎么學便怎么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

  3、勞力上勞心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具體操作。陶行知先生的勞力上勞心是與孟子的“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徹底決裂,他明確指出心力都不老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是教人吃人的教育,而勞心上勞力,從其量也就是把工具當做了玩具而已,而勞力上勞心是在做上學,在做上教的。

  二、陶行知教育思想對我們當今教育的啟發:

  1、只有生活的教育才是面向全體的教育;生活是生命生生不息的活動,只要有生活就有教育,“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

  2、只有生活的教育才是尊重個體差異的教育;生活是有差異的,工人有工人的生活,農民有農民的生活,打工者有打工者的生活……只有在生活中教育才是他們需要的教育。

  3、只有生活的教育才是促進學生發展的教育;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只有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在學生的生活上進行教育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

  4、只有生活的教育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教育;教育是為了生活,生活在不斷發展,只有立足于生活的教育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教育,才能是生活具有創造性。

陶行知思想心得體會7

  陶行知先生是20世紀中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都有著重要的影響。20世紀過去了,在新的世紀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現實意義和教育意義。學習了這位偉大的教育家的名篇論著,讓我的收獲頗豐、感觸很深。

  在陶先生的眾多教育思想中,給我感悟最多最深的首先是“活到老,學到老”的終身學習思想,和“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現在的社會日新月異,我們周圍時刻充滿著變化。一個有強烈使命感的人,應有一種危機感。怎樣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而不被社會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心懷進取心,下苦功夫學。正如陶先生說的那樣:“學習,學習,學習,學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們要虛心的跟一切人學,跟先生學,跟大眾學,跟小孩學,跟朋友學,跟大自然學,也跟大社會學,要學的專,也要學的博。”人類發展永無止境,科學永無止境,肩負著生產新知識,傳遞新知識的教師隊伍建設也將永無止境。為了可能被淘汰的危機,為了適應知識經濟的需要,作為教師就要時時更新自己的觀念,及時獲取相關的信息,不斷進取,發展自己,完善自己。只是,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學生學會“做人”。教學生學會“如何做人”,“做一個怎樣的人”才是我們教育的核心。作為一名教師,“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識,真的本領,真的道德。”以身作則,“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來教育學生。

  其次,是陶先生的的教育思想。陶先生說“事怎么做就怎么學,怎么學就怎么教,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會學”、“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就“教學做”三者關系而言,做是學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教與學都以“做”這中心,“教學做合一”,做就是教,做就是學,教也就是教,教也就是學。就教育與生活的關系而言,“教學做”有一個共同的中心,那就是“事”,也就是“實際生活”,實際生活也就是日常生活,那么日常生活學是學,就是教,生活就是教育,生活就是學習。動手做對自己就是學,對他人就是教,手腦并用也就是教育。教育現象是普遍存在于社會生活實踐中的,教與學都是為了生活實踐的需要,教與學要和生活實踐相結合。教師實行“教學做合一”,教師拿做來教,才能算是真教。學生實行“教學做合一”,手腦并用,才能求得真知,生活創造的能力才能得到培養。“教學做合一”才能真正培養學生自動、自學、自得的'“治學”能力,才能培養學生手腦并用,能言善行。

  還有陶先生“愛”的教育理論。陶行知先生的愛滿天下,更把愛的教育發揚光大。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師愛(以及家長的愛)猶如心理發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學生的心靈發展。師愛能營造出和諧、溫馨、親切的師生關系。在這種師生關系中,學生不僅樂學,而且個性會得到充分發展,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這是創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礎。教師不僅要學習陶行“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獻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愛滿天下的高尚情懷。發揚因為差,更要抓;因為差,更要愛的敬業精神。教師對后進生應有要有一顆愛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應擎在手上,高高舉起,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時時感覺到。老師對后進生更要傾注真誠的愛心,使學生感到老師的親切、集體的溫暖,從而樹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多給學生關照和溫暖。對學習好的學生熱心引導,對學習差的學生及調皮的學生也是從愛開始,進行指導幫助,不歧視、不訓斥、不諷刺挖苦。學生們感受到老師的愛,有了良好的情緒,學習的積極性也就提高了。使學生們感受時代的脈搏,培育愛他人、愛祖國的情感。情感是理智的基礎,善良的心和愛他人、愛祖國的情操也是創新智慧的心理基礎。

  作為一名教師,我將永遠牢記陶先生的教誨,注重“以人為本”,“教學做合一”,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為培養學生成為“真人”,并具有創新精神與創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陶行知思想心得體會8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學高為師,德高為范。”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不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師該如何培養崇高的職業道德哪?正如有人說的那樣“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師重在自重。”教師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師德師風教育活動是改善教育發展環境,轉變教育系統工作作風的內在要求,也是促進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的有力保證。誠信立教,首先要做到淡泊名利,敬業愛生,在為人處事上少一點名利之心,在教書育人方面多一點博愛之心;創新施教,要做到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同時要不斷加強學習,與時俱進,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觀念,掌握先進的教學技術和手段。通過聆聽楊瑞清教授關于《走在行知路上》的講座,使我對教師究竟要培養什么樣的學生,我們要成為什么樣的教師,有了更進一步明確的認識。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就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真諦。因為理想的教育總是指向“真”“善”“美”。求“真”是教育的根本,惟有達到“真”的境界,才能繼而追求“善”和“美”。

  “真”之于為人,就是“認真”,就是“真誠”;之于處事,就是尊重事實,尊重科學。陶行知先生說:“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動心的深處。”然而,作為教師,我常常感到教育很難達到“真”的境界,常常會因為自我素養的局限而失真,比如:

  我們總是教育學生要“認真好學”,可是我常常問自己:你自己是真正“嚴謹好學”的嗎?是不是因忙碌也有隨性敷衍之時? 我覺得,陶行知先生倡導“教人求真”、“學做真人”的教育思想和“生活教育”理論,真是抓住了問題的要害。我常常問自己:有時候,自己的教育效果為什么不那么理想?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自己還不夠較“真”,許多人類文明的精華,在我的心目中,有時候可能只是“教條”,甚至只是一個美麗的包裝,而非不可動搖的生活準則,既不是發自內心的理想信念,更不是早已形成的優良品性。對學生來說,這就是“壞的生活,壞的教育。”而只有當我感到把教育從目標到過程都非常認真時才是卓有成效的當然,教師是人,不是神,不可能沒有七情六欲,沒有私心雜念,要求教師人人都達到陶公那樣的.境界,更不現實。但是我深深感到,作為教師有幾點卻必須向陶行知先生學習,努力在教育生涯中實踐之: 陶行知說:“做先生的,應該一面教一面學,并不是販買些知識來,就可以終身賣不盡的。”“先生既沒有進步,學生也就難有進步了。”“好的先生必定是一方面指導學生,一方面研究學問。”我們常說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須有一桶水,實際上教師只有“一桶水”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應該有“源頭活水”。隨著知識經濟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知識更新的周期變得越來越短,教師必須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才能適應時代的需求,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增多,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強,教師在某些方面“后學”甚至不如學生的情況已屢見不鮮。新課程改革對教師在知識結構,思維方式,教學能力以及手段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標準和要求。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學習,不斷為自己“充電”。中小學教師應該成為有較深文化底蘊的智者。新課程的實施特別注重教師的教育智慧,因為課堂教學的“預設”是必要的,但“生成”則更為重要,它是課堂教學的活力所在。而教育智慧取決于我們的文化底蘊,我們的學識修養,心性修養,精神修養。教師應該過有智慧的生活。課堂上,當教師所講的是腦中思考的、心中流淌的,才會有滋有味,才會真正享受到教學的快樂。

  陶行知說:“大家愿把整個的心捧出來獻給小孩子才能實現真正的改造。”他要求教育者“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真善美的活人。”是的,熱愛教育,首先要愛學生,要對孩子有愛心。一切以學生為重,一切為了學生出發,以愛學生為第一要務。當然,教師也是凡人,也會有喜怒哀樂。當面對屢次教育總不見效果,苦口婆心被一再地置之腦后的學生。作為教師的我們都會煩惱、生氣。但冷靜下來想一想,這就好比人傷風感冒,人都會感冒,得了可以治好,好了還會再得,反復感冒,說明人身體抵抗力差。一個孩子反復出錯,只是說明他自制力差,他們需要的不是粗暴、簡單的對待,而是更大的關懷和耐心。作為老師,我們更應敞開愛的大門,接納每一個孩子,寬容每個孩子。無論他是健康成長的幼苗,還是被風霜侵蝕的小草,我們要用愛消除師生間的隔閡,用愛融化孩子心靈上的堅冰,用我們的大手牽著他們的小手,帶著他們一路踏上人生的坦途。

  “追求真理,學做真人”就要永遠虛懷若谷,永遠好學上進。即便這樣,能夠成“家”的依然是少數。因為成“家”,需要深厚的底蘊,需要不斷學習研究,實踐反思,發現規律,并進行深刻的理論創造;同時,還要在教育實踐中,培養帶領出許許多多確實優秀的學生,并獲得社會確認。

  總之,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從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在行動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責任心,樹立一切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鉆研精神,發揮敢于與一切困難做斗爭的思想和作風。刻苦鉆研業務知識,做到政治業務兩過硬。用一片赤誠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人,崇高的師德塑造人。只有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道德素養,才能培養出明禮、誠信、自尊、自愛、自信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

陶行知思想心得體會9

  近段時間,幼兒園組織了學習陶行知的活動,通過聽陶視頻、學習有關陶行知的理論等,喚起了我們“師陶、學陶、踐陶,打造愛+智慧教師”決心和信心,也讓我對陶行知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我知道陶行知先生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除了有著“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棵草去”的高尚人格外,在教育中還體現了“愛滿天下”博愛精神,他的生活教育理論,創新民主教育也成了當前推行素質教育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我被陶行知的精神所感動。在實踐中,我也不斷探索著,嘗試著……通過閱讀陶行知先生的話語,仔細斟酌,我有幾點體會:

  在學習《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過程中,首先讓我深有感觸的是陶行知先生“愛滿天下”的博愛精神,愛孩子是教師人格的靈魂,也是師德的核心。陶行知先生說過:“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愛孩子是教育孩子的感情基礎,真誠地熱愛孩子,對孩子傾注滿腔熱情是教師必須具備的品質。教師只有對孩子抱有深深的愛,才能激發孩子對老師的尊敬、信任和親近,營造出和諧、溫馨、親切的師生關系。我用真心疼愛著孩子們,孩子們也用他們的童稚愛心回報著我,我特別喜歡看到聽到孩子們甜甜的笑臉,喜歡他們圍擁在我的身邊,喜歡他們稚嫩的呼喚聲,“老師,老師”這是個崇高的職業,讓我感受到了更大的責任。在這種充滿愛的師生關系中,孩子不僅樂學,而且個性會得到充分發展,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通過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也學會了去愛——愛自己、愛別人、愛幼兒園、愛家庭、愛家鄉。同樣,我們也應愛自己的工作,享受工作帶來的各種滋味,愛自己的家庭,感謝他們為我們付出的點點滴滴,愛工作著的幼兒園,有了它,才有我們的`安寧幸福。

  在讀陶行知先生的文章中,讓我最感動的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先生的一生正是這十二個字的寫照,這是多么高的境界啊!我會帶著一顆對教育對孩子真摯的心在實踐中慢慢去解讀陶行知先生的偉大教育思想,不斷的學習與實踐,使自己能在這一路上有更大的收獲,能采擷到更多的陶果。

陶行知思想心得體會10

  人們常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從,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只有具備了良好的道德品質,才能有資格為人師表,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響學生。在家里,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者;在學校,教師是孩子的表率,其言行舉止,甚至興趣愛好、衣著打扮等,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像那些打罵、侮辱學生的老師,自己為師不尊,又怎能教育好學生呢?

  面對今天對老師有那么重怨恨的學生,老師的教育就顯得多么瘡白無力。人人都知道,只有喜歡,才會主動去追求。學生只有喜歡老師,老師的教育才會發揮應有的作用。作為教師的我們只有具備像陶先生那樣的胸襟和氣魄,學習他給我們留下的博大精深的'教育理念和高尚人格,才能經得起學生和家長的考驗,成為一個受社會歡迎的好教師。教育與師德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有什么樣的師德,就有什么樣的教育。什么樣的老師才會教出什么樣的學生。

  想想我們的學生,聽聽他們的心聲,不僅自問,學生現在生活在怎樣的環境中呢?這是我們教師要努力觀察、用心思考、永久探索的問題……

  讓我們用語言來播種、用粉筆來耕耘、用汗水來澆灌、用心血來滋潤,努力做一個受學生喜愛、家長歡迎、社會尊重的好教師吧,讓我們的學生生活在鼓勵、表揚聲中,在真誠、友愛的環境中不斷被老師、家長、同學認可;讓學生在充滿愛的課堂中,看到一個個色彩斑斕的新世界,感受教師的博大胸懷和崇高精神境界吧。

  三尺講臺,日復一日,似乎平淡,又很平凡,然而崇高的師德風范正是在這平凡的崗位中體現出來。讓我們每個教師站穩這三尺講壇,用今后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踐行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話:“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生命雖短促,但只有美德能將它傳承到遙遠的后世。

陶行知思想心得體會11

  這個寒假里,我走進了陶行知這位中國近現代教育史上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在《陶行知教育思想》里體會他的教育思想、分享了更多他的教學故事。

  陶行知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懷著“教育為公”“甘當駱駝”的精神,與勞苦大眾休戚與共,為人民教育事業,為中國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爭事業鞠躬盡瘁,奮斗終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學識淵博,才華橫溢,勇于實踐,善于從中國的國情出發,創造性地開展教育工作,百折不撓“為中國教育尋覓曙光”,在教育理論及實踐經驗方面,陶行知把杜威的教育理論加以改造,形成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論。其要點是:“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

  在實際教學中,要堅持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的教育原則,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獲取知識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是成長的主體。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因此處于主導地應,理應發揮主導作用。但這種主導作用必須以學生的主體作用為前提,否則教師的主導作用也不能發揮。陶行知提出的“教學生學”,將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這一對矛盾,在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作用下得到統一,正確地反映了教與學的關系。在當前情況下,教師要特別注意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改變“拿學生來湊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的做法,而應該主動地去了解學生,了解他們的興趣和愛好,改進教學方法,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鑰匙,啟發他們的思維,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做到因材施教。如果教師只管“教”,是不可能收到應有的效果。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博大精深,值得我們去研讀、去思考、去學習。

陶行知思想心得體會12

  陶行知是20世紀中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我認真地學習了他的教育思想,讓我的思想進行了一次徹頭徹尾的大洗禮。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從陶先生的作品中隨處可見他對好教師的殷切期望。作為一名教師,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識,真的本領,真的道德。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現在的社會日新月異,我們周圍時刻充滿著變化。我們要跟上時代的步伐,而不被社會所淘汰。我們要心懷進取心,下苦功夫學。我們要虛心地跟一切人學,跟大眾學,跟朋友學,跟大自然學,也跟大社會學。人類發展永無止境,科學永無止境。我們要時時更新自己的觀念,及時獲取相關的信息,不斷進取,發展自己,完善自己。

  陶先生提出“教學做合一”,“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會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好的老師不是教書,也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對于一個問題,不是要老師全現成的解決方法來傳授學生,而是要把這個解決方法如何找來的過程,組織好,指導學生,使學生以最短的'時間,經過類似的經驗,自己將這個方法找出來,并且能夠利用這種經驗來找別的方法,解決別的問題。有了這種經驗,學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識,從而成為學習的主人。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確,選擇了教育,就選擇了奉獻。有人將教師比作園丁,但是,“園丁的汗水,在綠葉上閃光,教師的汗水,在心靈中結果。“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里發出來,才能打到心靈的深處。”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陶行知為了使大眾掌握文化知識,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開展文化教育活動。在我們前輩中間,也有許許多多平凡的教育工作者,無怨無悔地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精力揮灑在教書育人這塊神圣的土地上。他們都是我們教師的一面鏡子。

  作為一名教師,我將永遠牢記陶先生的教誨,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論為指導思想,引導學生手腦并用,學會過硬的技能,使學生的素質全面發展,成為新世紀的創新型人才。

陶行知思想心得體會13

  陶行知的創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體系的主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可以從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中汲取豐富的養料,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服務。我學習了陶行知教育理論有如下的體會:

  一、關注社會生活,實施生活教育。教育是為了生活,離開了生活的改進,教育就失去了意義。這就要求教育要從課堂和書本走出來,去關注社會生活,即關注生活重于關注書本。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不僅使書本知識變活,而且使學生開闊視野,從社會生活中吸取綜合的多方面的知識,從而獲得思想和精神力量。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是全新的教育思想,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的變化。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學都要和社會生活結合起來,在課堂教學中,書本知識要聯系社會實際,引導學生關心家鄉的建設、國家的發展、科學技術的成就和豐富多彩的社會文化生活。組織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社會服務中去觀察、去感受、去鍛煉、去分辨,以吸取有益的思想和知識。

  二、尊重學生主體,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會學習才能創造。學習的欲望和能力,即自己主動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重要基礎之一。學習是人主觀的精神活動,要獲取知識,人必須積極地使用并協調自己的感官,發動自己的大腦,并做出主觀的意志努力。可是在我們的傳統教學中,學生只是知識的容器和被塑造的材料,完全處于被動的`地位。教師灌輸花時多,效果差,學生聽、記、背學得苦,求知欲沒有了,創造力抑制了。這樣的教學狀況怎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呢?因此,在教學操作上,必須改變“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把學生放在主體的地位。 陶行知的教學思想,“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教學生學。”“先生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生學的法子。”把學生放在主體的地位,探索“引導學生學”的方法,把教學過程變成“教學做合一”的過程。教學固然要發揮教師積極指導的作用,但決定教學效果的主要還在于學生的學習效果,只有學生愿意學、認真學、樂意學,才算是教學效果好。

  三、實施愛的教育,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陶行知說:“小孩子的體力與心理都需要適當的營養。有了適當的營養,才能發生高度的創造力。”人在小學階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師愛猶如心理發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兒童的心靈發展。師愛能營造出和諧、溫馨、親切的師生關系。在這種師生關系中,學生不僅樂學,而且個性會得到充分發展,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這是創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礎。不僅學習陶行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獻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愛滿天下”的高尚情懷,發揚“因為差,更要抓”“因為差,更要愛”的敬業精神。老師對特殊生更要傾注真誠的愛心,使學生感到老師的親切、集體的溫暖,從而樹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多給學生關照和溫暖。對學習好的學生熱心引導,對學習困難的學生及調皮的學生也是從愛開始,進行指導幫助,不歧視、不訓斥、不諷刺挖苦。學生們感受到老師的愛,有了良好的情緒,學習的積極性也就提高了。

  四、煥發學生活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要求人首先必須有活力,但我國的傳統教育恰恰就有扼殺人的活力之弊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就需要在我們的文化、教育觀念中,在我們的教育操作中,去檢索并革除壓抑、束縛學生個性的一切舊觀念。創新教育是教育觀念,又是具體的教學思想,它只有化作具體的教育教學的操作方法才能夠實現。但教育教學無定法,因此它又是一個長期的實踐過程。為此,今后我們更要認真學習陶行知教育思想與現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牢固樹立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基礎教育主流價值體系觀念,提高實施素質教育的自覺性。

陶行知思想心得體會14

  在開學初,在園教科室帶領下,全體我們全體教師共同學習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使我感觸頗深:

  一、“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生活即教育”,他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就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處處要做好孩子的榜樣,以身作則,身教勝于言教。

  二、教育藝術的核心是師愛

  特別是我們這些幼兒園的教師,那就要給孩子更多的愛,師愛是一種含有友情、滲透母愛而又高于母愛的情感,只有把孩子當作朋友、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去關心愛護他們、尊重信任他們、理解寬容他們,才能贏得學生的心、家長的'心。現實中我們需要警惕許多教育失敗之例也正是在愛的名義下產生的。有許多教師與家長可以說是全心全意地在“愛”著孩子,但孩子卻要努力拒絕或擺脫這種“愛”,原因就在于教師與家長是將自己的意愿強加在孩子身上,或者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關懷。這種“關懷強迫癥”讓愛成了負擔。而真愛,對孩子來說,是尊重其人格,滿足其需要,引導其發展,而不求私欲之利的理智的愛。

  愛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這樣才會覺得生活和工作的美好,才能更好地做好我們的教學工作。我相信每一位老師都會愛自己的學生,每一位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有出息,那就讓我們的愛化作一份動力,好好工作!

陶行知思想心得體會15

  陶行知先生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行為樹立了新的標桿。為了自己的理想成真,毅然放棄大學教授優厚待遇,獨創教育天地。

  陶行知先生創辦曉莊師范學校,和學生們一起下田勞動,培養學生愛勞動的習慣。把貧窮的中國人民大眾作為教育對象,提出:要使人人都受到教育,必須到民間去,到鄉間去。與現在的“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理念合轍。

  陶行知先生踐行著“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曾經說“培養創造力要像園丁一樣,首先要認識他們,發現他們的特點,而予以適宜之肥料、水分、太陽光,并須除害蟲,這樣他們才能欣欣向榮,否則不能免于枯萎。”讓學生都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收獲,享受到成功的快樂,讓學習之旅變得如意溫馨。

  受現在社會現實的影響,先進的教育方法不斷涌現。教育一方面教育要和國際接軌,運用高新技術使受教育者接受的信息廣而多、新而快;另一方面教育仍然要注重基礎教育,讓因材施教成為教學工作奉行的規范。

  我們現代的教育也應該和國際接軌,要有各級各類不同層次的教育,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各門各類人才。讓學生踐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理念。一是要有豐富的文化科學知識,二是要有適應行業的特點、技術和技能。根據學生的脾氣、性格、愛好、家庭教育等等都各有不同,所以我們在教育和教學工作中,對待每個學生都要

  仔細觀察、了解他們,使他們在學校能受到良好的有針對性的教育,并從中受益。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與學生貼心交流,用心服務。

  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學方式對待學生,力爭達到預料中的效果。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足夠的細心,面對學生,教育是個慢功夫,教師要靜待花開,聽花開的聲音。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力爭“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落實到行動中。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對學生教育教學的時間與成效是成正比的。在對學生的教育方式上,踐行教學相長,敢于承認自己的不足,善于看到學生的優勢,讓相互促進奏出華美的樂章。向自己的學生學習,虛心地向他們請教,畢竟“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這就要求我們充分地去了解教育對象,要對癥下藥。要求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要充分了解學生,找出有效的教育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那么他們的學習效果將會更加顯著。

  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合一”的理念更應該落到實處。他說:“如果讓教的法子自然根據學的法子,那時先生就費力少而成功多,學生一方面也就能樂學了,所以怎樣學就須怎樣教;學得多教得多;學得少教得少;學得快教得快;學得慢教得慢。”這段話說明了教與學兩者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教師要讓學生的接受能力在自己的腦海中形成清新的認識,既讓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吃得飽,又要讓接受能力弱的學生吃得好。

  學生在學新知識時,首先讓他們了解知識的表面,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以后,再去進行深層次的理論知識的教學。教不在多而在精,容

  易的知識可以給學生自學,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但重點、難點不可忽視,把握住重點、難點是教學的關鍵所在。陶先生曾經說:“教員最重要的精神是求事業能力的長進,要把我們的教材教法一天長進一天。”教師應該對業務追求、業務提高、業務進取心劃定為教學合一。只有教師的知識是源頭活水,學生才能接受更多的知識。教師要擺正自己的教學主導的地位,激發學生求知的熱情。 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并且說“生活決定教育”。在他看來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倡導教育和生活相結合,學校和社會相結合,手腦并用,在勞力上勞心,教學做合一。“愛滿天下”,陶行知之博愛,是愛人類全體;而在人類全體之中,弱勢群體的生命權利最缺乏保障,所以他認為弱勢群體最需要愛。

  作為教育家,陶先生著述豐厚,言論精妙,他的許多觀點至今閃耀著智慧的光芒,與當前課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交相輝映,堪稱中國近代史的一位偉人,教育史上的一位奇人。陶行知先生竭力提倡、努力實施的“生活教育”理論就是一例。在陶行知先生看來,“生活教育”不僅僅是“生活”與“教育”的結合,更不是用“生活”來點綴“教育”,而是主張要使教育與生活完全熔為一體。只有當“教育”成為“生活”真實時,教育才是真正有意義的。陶行知先生之所以偉大,之所以注定要成為人們學習的榜樣,就在于作為循循善誘的教育家與作為勇往直前的社會活動家的他是完全“熔為一體”的。陶行知先生實實在在地將自己確定的教育目標,當成了他自己生活的'準則——他怎樣教育,也就怎樣行動,他怎樣生活,也就怎樣

  教育。即使為此就得面對刀山火海,面對死亡威脅,他也依然一如既往,絕不退縮,因為他認定只有這樣的“生活”,這樣的“教育”,才是國家昌盛、民族振興所迫切需要的。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就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真諦。因為理想的教育總是指向“真”“善”“美”。求“真”是教育的根本,惟有達到“真”的境界,才能繼而追求“善”和“美”。“真”之于為人,就是“認真”,就是“真誠”;之于處事,就是尊重事實,尊重科學。陶行知先生說:“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動心的深處。”然而,作為教師,我常常感到教育很難達到“真”的境界,常常會因為自我素養的局限而失真。

  我覺得,陶行知先生倡導“教人求真”、“學做真人”的教育思想和“生活教育”理論,真是抓住了問題的要害。只有把教育從目標到過程都非常認真時才是卓有成效的。我深深感到,作為教師有幾點必須向陶行知先生學習:

  首先,教師對待學生必須公正公平。這是學生對教師最起碼的要求,做不到這一點,你就不可能讓學生感到滿意。在這樣的情況下,要獲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就更加困難。我想陶行知先生是十分強調“公平公正” 對待學生的。這可以從陶公真心實意大辦“平民教育”、“孤兒教育”中得到驗證。

  第二,教師對待工作必須認真扎實。“認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證,教育就更是這樣。只要教師工作稍不留意,就有學生不把學習當回事。所以如果拿教師的知識能力與他的工作態度相比,“知識”還得依靠“認真”來學習,那份“才能”還得憑他的“認真”去發揮。所以有句名言說得好——“態度決定一切!”

  第三,教師對待學問必須好學上進。這是當好教師的重要條件。教師不可能個個都是學問家,但對自己所教學科的相關內容,卻應該熟練系統的掌握,以便給學生最好的幫助指導,更有效地帶領學生開展學習研究。除了所任教的學科知識、教材教法,還有教育學心理學,都要努力掌握。這需要在漫長地教育實踐中不斷摸索探究,這是當好一名教師的保證。而且更重要是,教師謙虛好學、積極進取的言行,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是最有說服力的教育。“追求真理,學做真人”就要永遠虛懷若谷,永遠好學上進。即便這樣,能夠成“家”的依然是少數。因為成“家”,需要深厚的底蘊,需要不斷學習研究,實踐反思,發現規律,并進行深刻的理論創造;同時,還要在教育實踐中,培養帶領出許許多多確實優秀的學生,并獲得社會確認。

  第四,教師對待教學改革要有創新精神。時代在發展在進步,教育必須努力適應時代的要求。什么是創新?陶行知先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概括的說就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是全新的教育思想,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的變化。教育是為了生活,離開了生活的改進,教育就失去了意義。這就要求教育要從課堂和書本走出來,去關注社會生活,即關注生活重于關注書本。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不僅使書本知識變活,而且使學生開闊視野,從社會生活中吸取綜合的多方面的知識,從而獲得思想和精神力量。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學都要和社會生活結合起來,在課堂教學中,書本知識要聯系社會實際,引導學生關心家鄉的建設、國家的發展、科學技術的成就和豐富多彩的社會文化生活。這樣,不僅

  使學生開闊了眼界,書本上的知識活了起來,而且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組織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文明宣傳、公益勞動、社會調查及社會服務中去觀察、去感受、去鍛煉、去分辨,以吸取有益的思想和知。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不僅對老師,而且對我們這些將來要走上三尺講臺的都有重要的影響,學習陶行知先生的精神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今后,我將把所學到的行知精神賦予到我的實踐活動中去,切實把行知教育思想落到實處。

【陶行知思想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學習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體會05-12

陶行知的名言07-17

陶行知教育名言02-16

陶行知文集心得體會04-13

《陶行知文集》心得體會04-16

陶行知教育名言【推薦】11-28

陶行知學習心得05-25

讀陶行知文集心得體會03-26

陶行知的教育名篇心得體會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