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_黑人又大又粗又硬XXXXX_欧美疯狂做受XXXXX高潮

生態校園創建工作總結

時間:2023-04-24 08:19:18 工作總結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生態校園創建工作總結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的書面材料,通過它可以正確認識以往學習和工作中的優缺點,不妨讓我們認真地完成總結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生態校園創建工作總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生態校園創建工作總結

生態校園創建工作總結1

  為使我校校園文化含量更加豐富,生態環境更加良好,自然景觀宜人,真正為師生提供高標準的游憩娛樂、生活與學習的綠色生態環境,有力地促進了“和諧校園”的建設需要。現將有關工作總結如下:

  一、領導重視,真抓實干

  我校無論是學校領導,還是普通師生員工都十分重視環境教育和綠色學校的創建工作。學校成立了創建“綠色生態校園”工作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領導小組制定了詳細的工作計劃,對從校長“第一責任人”到各部門、教師、職工、學生等諸群體進行了責任分工,以期形成環境教育合力,注重對學生進行生態環境教育,創建生態學校,增強師生的環境意識,提高師生的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以及整個學校的精神文明建設。近年來,我校在校園綠化、美化上舍得投入,在經費緊張的情況下自籌資金,對校園一些景點重新設計、改造。如今走進校園,哪怕是片刻的停留,校園的一景一色,一草一木都會在心中留下一絲回味,注入一抹新綠,讓人感到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滋潤和教育。

  二、加大環境建設,形成綠色校園

  在生態環境建設和綠化清潔方面,學校舍得投入,總計投入10000多元,科學規劃,加強學校綠化、美化、凈化工作。盡管校區面積不大,但校園內都設有專門綠化區,道路兩旁都因地制宜設立了綠化帶,校園綠化面積達1500平方米,其中桂花三十余株,綠化覆蓋率達30.6%。

  目前我校的校園環境狀況保持良好,水渠暢通、道路整潔、用水衛生、空氣清新、光線明亮、景點美觀、綠樹成蔭。各個教室、場所的廁所都有專人清潔,空氣流通,干凈而無臭味。校內所有的生活垃圾,每天都按時統一清運,同時設立了垃圾回收箱,回收校園內垃圾物品。學校田徑場組織專人定期整理。學校定期對全校各場所進行消毒、滅蚊滅蠅工作,確保了全校師生的身心健康。校園內無衛生死角,無亂堆放雜物的現象。食堂的餐廳、廚房,符合衛生標準;在餐廳采用非快餐盒餐具;學生宿舍始終保持整潔如新。

  學校利用校園廣播、宣傳欄等,創設各種環境教育內容,從知識性內容、提醒語、環保宣傳到學生成果和活動展示,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環境教育的熏陶,提高了學生對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識,讓每個學生成為環保工作的小衛士。

生態校園創建工作總結2

  伴著南凌河的悠悠碧水,迎著新林林場的茵茵綠意,新林小學已經走過了八十多個春秋。近年來,學校把環境教育作為推進素質教育的突破口,創建綠色學校,實施環境育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營造環保氛圍,滲透環境教育

  在校園建設中,學校以綠色教育的理念為指導,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營造環保氛圍,建設環保陣地,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受到環境教育。

  1、環保之景。校園內景點分布錯落有致,駐足校園幾十載的廣玉蘭,樹姿壯麗,葉厚光亮,花朵更是妖嬈而脫俗。真是“著意聞時不肯香,香在無心處”。一切盡在默默無言中。教學樓前造型別致的花壇,綠色操場旁別具一格的“熱帶風光”,讓人賞心悅目,具有濃烈的環境教育氛圍。一塊塊花木“自我介紹牌”,成了學生親近自然的橋梁,一個個垃圾分類收集箱和紅領巾“綠色回收站”,也成了亮麗的風景。一年四季,校園里綠意盎然,為孩子們創設了一個舒適優美的學習環境。學校以高標準、高起點的理念,對校園綠色工程進行規劃和設計。建筑色彩的搭配盡量雅致,賞心悅目,同時在建筑內部的走廊和教室里布置名人畫像、優秀學生作品等,既實用精致又勵志美觀。

  2、環保之窗。校園里建有十幾個環保櫥窗。櫥窗以環保為主,分期展示學生的環保書畫、手抄小報、環保“金點子”、建議書、倡議書。文學社刊《好望角》和各班的板報中也開辟了環保之窗專欄。有綠色藍圖、環保日記、環保故事。環保之窗既成了宣傳環保知識的陣地,也展示了學生的才華。

  3、環保之聲。學校添置了校園音響系統,成立了紅領巾廣播臺,每周播放環保兒歌、歌曲,定期請專家進行環保知識講座。節目中有表揚環保小衛士的“小喜鵲”,有批評“垃圾蟲”的“小刺猬”,有提出環保要求的“小號角”,還有傳播環保信息、知識的“小靈通”。這些節目既體現了教育性,又具有針對性。

  二、注重教育科研,優化環境教育

  1、以課題組為堡壘,討論環保教育。以課題組為單位,每月研討一次環保教育。研討側重于學情的分析、教材的`理解、教法學法的選擇、教學環節的安排,以及本地環保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2、以教研活動為載體,研究環保教育。學校有計劃、有專題、有層次、有目的地開展教研活動。一是分學科(語文、思品)開展研究;二是分年齡(老中青)開展教研;三是分層次(年級組)開展研究;四是專題(環保知識或環保行為)開展教研。

  3、以教育科研為先導,探索環境教育。學校主要加強三種課型的研究,即環保教學課、語文、科學等其他各科教學和綜合實踐活動(信息技術、勞動技術、社會實踐和研究性學習)內容選擇的空間較大,對此,學校主要研究了環境教育融合進綜合實踐活動、少先隊雛鷹假日小隊活動的方式和方法。近幾年學校在市家庭環保知識大賽中獲組織獎。

  三、搭建活動平臺,推進環境教育

  1、爭章活動結合環保。學校在德育目標系列中設立了“環保章”,如電池收集章、種植章、飼養章等,各班開辟了“爭章角”,形成了“個體達標”和“集體達標”,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面,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內在動力,學生在富有挑戰性的系列活動中,個個爭當“綠色隊員”。他們寫出了一份份綠色公約,一個個綠色承諾,一塊塊綠色警示牌。在《中國環境報》舉辦的“綠葉杯”等環保征文大賽中,我校有多人獲等級獎。

  2、主題活動突出環保。學校開展主題活動有三種形式:一是利用植樹節、科普周、愛鳥周、世界水日等開展“環保知識知多少”演講活動;二是各班組合班情和學科教學內容等,開展“我愛地球媽媽”等主題班會;三是在學校每年舉辦的藝術節、科技節中突出環保內容,自然實驗室里的生物角,美術室里變廢為寶的環保創意小制作。

  3、體驗活動實踐環保。首先,學校引導學生開展校園體驗活動。學校舉行“環境保護我參與”簽名活動、少先隊聘請環保督查員每日檢查,逐日公布,各班開展校園環保用語、綠色公益廣告設計大賽;其次,學校開展家庭體驗活動。學校開展了“小手拉大手,共創綠色家庭”的活動,評出了十多個“綠色家庭”并頒發了榮譽證書;再次,學校組織學生開展社區體驗活動。學校雛鷹假日小隊去海邊做實驗、拾白色垃圾。每年在世界地球日到來之際,學校還組織學生參觀環保型企業,并舉行“善待地球,愛我家園”的宣誓儀式。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新林小學扎實有效的環境教育工作,改善了教學環境,培養了師生素質,提升了辦學品位。近幾年,學校10多名師生被評為省綠色學校環保教育先進個人、縣市綠色園丁、綠色小衛士;《抓實環境教育,提升辦學品位》等30多篇論文在各級各類報刊上發表或交流獲獎;在省市環保書畫大賽中有60多人次獲等級獎。學校先后獲得縣花園式單位、綠色學校、生態示范單位、環境教育先進集體等殊榮。

  今后,我們將一如既往地開展環境教育工作,將環境教育滲透在學校工作的各個環節中,使之成為學校教育理念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前進,在堅持現有的制度化、系列化的前提下,加強目標層次管理,把環境教育逐步升華到環境美育的境界,并將以此為動力,推動我校各項工作的全面發展。

生態校園創建工作總結3

  春的萌發,夏的熱烈,秋的沉穩,冬的蘊蓄,在四季的輪回中,瀘化小學已經走過七十一年的風雨歷程。今天的瀘化小學乘著生態校園建設的春風,又一次奏響了一曲激越奮進的凱歌。創辦1939年的瀘化小學坐落在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的高壩盆地。總占地面積1.8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6000平方米,綠化面積2800平方米。兩年來,學校在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觀的指導下,確立了與創建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生態校園,構建和諧校園的辦學理念。

  一、健全的管理網絡

  自20xx年學校被授予生態校園實驗學校以來,創建工作隨即展開,學校成立了生態校園建設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分管副校長任副組長,各處室負責人和班主任為成員。領導小組形成了這樣的共識:生態校園的創建工作不是孤立進行的,而應該融入學校的常規工作以及各項創建工作,應當與當前正在進行的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進校園活動、國衛迎復審活動以及無煙學校、書香校園等創建工作有機地結合。因此學校將創建生態校園工作列入學校工作日程,列入學校教導處、總務處、教科室、德育處、各學科組、班主任的學期工作計劃。定期召開會議,進行專題學習討論,研究創建工作。明確領導小組成員工作任務,強化職責。由總務處負責校園綠化和日常維護,教導處負責環保教育在各學科中的有機滲透,教科室負責校園綠色文化建設,德育處負責組織開展主題環境教育活動。健全的生態校園建設管理網絡的形成,確保了創建工作的有序開展。

  二、合理的校園布局

  瀘化小學的校園由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三個功能區組成,各功能區既相對獨立,功能各異,又相互協調,互為補充,共同發揮著環境育人的功能。

  (一)教學區

  1、氣勢宏偉的一號教學樓迎門矗立,主樓高四層,設有28間教室,12間辦公室,集教學、辦公、實驗、圖書閱覽于一體,已經成為瀘化小學的標志性建筑。

  2、一號教學樓后面是一幢已有50多年歷史的教學樓。龍馬潭區人民政府和教育局已經將拆除舊教學樓,興建多功能教學樓二期工程(危房改造工程)列入規劃。

  3、緊鄰舊教學樓的是一幢多功能教學樓,典雅別致,功能齊全,設有智能化的多功能教室一間,配置了多媒體設備、數碼攝像機,這里是學校舉行小型會議和觀摩教學的場所。此外還設有三間高規格的計算機教室,配備品牌電腦130。

  3臺,建有局域網,開通因特網,并向全校師生開放;音樂教室三間,均采用鋼琴教學。目前多功能教學樓的一期工程980平方米已經完工并投入使用,二期工程1227平方米正在籌建之中。二期工程建設為4層全現澆結構,符合抗震要求,預計安排教學及教學輔助用房24間,辦公用房10間。多功能教學樓二期工程已經成為瀘化小學生態校園規劃的重點,我們將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導思想,讓校園的布局更為合理。

  (二)體育活動區

  多功能教學樓后面是寬闊、平整的運動場,以足球場、籃球場場等各類運動場為主體。此外還設有200米環形跑道,100米直跑道。

  (三)生活區

  運動場的北面是一幢教師住宅樓,周圍綠樹環繞,生機盎然。

  寬敞明亮的教學樓,齊全的輔助教室,先進完善的`運動設備設施,為瀘化小學的教育教學活動提供了多元的廣闊的空間。

  三、美麗的校園綠化

  早在20xx年瀘化小學就獲得了“市級綠化示范學校”稱號,構建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一直是我們追求的目標。立足學校實際,學校生態校園建設領導組制定了相應的綠化工作管理制度,宜樹則樹,宜草則草,宜花則花,見縫插綠,想方設法提高綠化率。

  校園樹木以常綠樹為主基調,棕櫚樹、小葉榕樹、藍花楹、香樟樹、龍爪槐、柏樹、銀樺等樹木讓校園綠色常駐。同時,適當穿插四季花卉,小蝴蝶花、玉蘭花、太陽花、天竺葵、六月雪讓校園五彩繽紛。此外,我們還充分利用空間實施垂直綠化,空中綠化,在一號教學樓走廊的十幾個空中花壇中種植了三角梅等花木,增加了學校綠化覆蓋率。如今,近百余種植物使學校綠化工作做到了無縫隙綠化:植物種類繁多,植被蓋率高,校園綠化面積已達45%以上;植物觀賞性強,同年可看之花有10余種,形成了四季花開不謝,終年松柏常青的校園景觀。

  走進瀘化小學,你會發現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浸潤在綠色之中,處處生機盎然。

  四、豐富的校園文化

  在滿足了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需要后,我校開始進一步拓展校園綠化的內涵,注重學校獨特校園文化底蘊的體現。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我校構建了一套“以真為本”的獨特的人文化治校理念,“真味、真性、真知、真人”八字理念體現了我校的辦學理想。

  綠色生態文化的建設讓瀘化小學面貌煥然一新,一塊塊石,一面面墻,一草一木都賦予了生態文化的涵義:文化墻讓學生了解了學校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更加熱愛我們的瀘化小學;走廊文化集中展現了學生們具有生態氣息的書畫作品,讓他們樹立了自信;辦公室文化為學生樹立了生態師表,發揮著榜樣的作用;“星級班級”文化形式新穎,讓每位學生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凝聚力。各具特色的班級文化墻讓學生個性張揚。課間,學生閱讀著從校閱覽室借閱的《十萬個為什么》《百科知識》等書籍,浸潤在書香之中,在這樣的綠色生態文化氛圍熏陶下,享受著生態和諧的校園,營造著生態和諧的校園。

  五、充滿活力的生態課堂

  新課程教材關注人類、關注自然,生態教育思想在各學科教材中都得到了充分體現。瀘化小學的每一位教師立足于課堂,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環境因素,利用課堂教學,將環境教育滲透于知識載體中,潛移默化地進行生態教育。

  語文教師教學《黃河是怎樣變化的》一課時,指導學生分析黃河由孕育人類生存變為威脅人類生存的根本原因,在對人類自身行為的反思中懂得保護和治理好生存環境,有利于人類社會的進一步發展。

  數學教師找準教材習題中有關環保教育的素材,以此作為環保教育的滲透點。比如,六年級下冊的練習題:讀一讀,并說出下面百分數的意義:按照規劃,到20xx年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率不低于60%,重點城市不低于70%;我國森林覆蓋率達18.221%,西部12個省市區森林覆蓋率為11%。教師把為什么瀘州要提出建設建設園林城市、森林城市等環保問題融入教學,對學生進行了有效的生態教育。

  品德教師在教學《花草樹木點頭笑》時,通過擬人的手法,把自己和學生都變換成植物世界的一員。教師是一片楓葉,擔任“森林舞會”的主持人,組織學生進行活動,使學生認識到了人類和植物都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大家應該和諧相處。

  科學教師在《做一個生態瓶》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當上了小偵探“有個同學做了個很不錯的生態瓶,養了一條黑魚、一條泥鰍、兩粒螺螄,還種了水草和浮萍,同學們都很羨慕。但第二天,生態瓶里的泥鰍不見了,他斷定是被某個同學給偷了。后來查實沒有人動過這個生態瓶。泥鰍到底哪里去了?”讓學生感受了生物與生物、非生物之間互相依賴、互相制約的關系。

  體育、音樂、英語等學科的教師也紛紛投入到生態教育的隊伍中,梳理出了各科教材中滲透環境教育的教學內容。一個個充滿活力的生態課堂的形成,讓生態理念深入瀘化小學每一位教師與學生心中,讓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

  六、形式多樣的生態活動

  (一)綠地認養活動把責任落實到班級,落實到個人,把綠化、凈化校園,作為培養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一個準則。每一片綠地征集學生的護綠標語,“人來人往解花語,花睡花醒知人意”“小草有生命,珍惜靠大家”“你的呵護將換來翠綠一片,你的汗水會潤成花兒更艷”飽含情感的生態教育形式,讓學生主動地加入到了學校綠化工作之中。

  (二)樹木掛牌活動,學校組織學生對全校樹木進細致、系統的普查,給校園內各類樹種加掛了介紹植物的特性、生長環境等一些基本知識的標牌,這些植物“名片”使校園景觀成為學生認知自然的教育基地。

  (三)環保“十個一”活動。組織學生看一本環保的書籍;寫一篇環保的警示文章;參加一次環境保護活動;參加一次環境類興趣小組;參加一次環保考察或宣傳活動;寫一條環保警示語;提一條環保小建議;講一個環保小故事;做一張環保手抄報;做一件環保實事。

  (四)系列主題活動

  1、3月12日,植樹節。組織師生進行植樹綠化勞動,調整花木布局。開展“我與小樹同成長,我為學校添新綠”活動。

  2、3月22日,世界水日——低碳節水行動。“節約1升水”,重復高效利用家庭用水。

  3、3月27日,地球一小時。晚上8:30-9:30,熄滅燈光,加入到對抗氣候變化的行動中,為我們的綠色星球一起行動!

  4、4月22日,地球日。少先隊開展“只有一個地球”主題隊會活動,使廣大師生進一步樹立環保意識。

  5、6月5日,環境日。開展“環境保護,人人有責”主題班會活動,并向全體師生宣講環境保護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使師生進一步明確環保的重要性與緊迫性。

  形式多樣的生態活動中,學生的生態意識得到培養,生態能力得以提高,生態道德逐漸形成。在各類比賽中,學生捷報頻傳:張雋若同學的作文《保護我們的家園》獲得市一等獎,陳森林等同學的作文分別獲得了區一等獎、二等獎;胡健萌同學制作的手抄報《美麗城市幸福家園》獲得區一等獎。

  一抹綠意,一片陽光,幾縷清風,幾聲鳥鳴……漫步瀘化小學,你一定會被這這座生態式的學校所吸引。校園內芳草蔥蘢,綠樹流云,生機盎然,到處洋溢著和諧、歡樂的氣氛。生態校園的打造,讓瀘化小學更綠、更美,成為學校發展的一張閃亮的名片。

【生態校園創建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平安校園的創建工作總結01-31

文明校園創建工作總結02-19

創建平安校園的工作總結10-22

創建綠色生態倡議書06-25

創建平安校園工作總結07-30

創建文明校園工作總結11-06

創建平安校園工作總結02-02

小學創建平安校園工作總結07-30

創建書香校園活動總結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