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_黑人又大又粗又硬XXXXX_欧美疯狂做受XXXXX高潮

GPS測量實習報告

時間:2022-02-16 18:21:59 實習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GPS測量實習報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點。那么什么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GPS測量實習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GPS測量實習報告

GPS測量實習報告1

  步鞏固、深化。通過實習進一步深入了解gps原理以及在測繪中的應用,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熟練掌握gps儀器的使用方法,學會gps進行控制測量的基本方法并掌握gps數據處理的使用方法.

  一 實習目的與意義

  (1)通過實習,熟悉并熟練掌握gps儀器的使用及進行控制測量的基本方法, 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加深對測量學的基本理論的理解。

  (2)了解gps原理以及在測繪中的應用,能夠用有關理論指導作業實踐,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統一,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對控制測量學的基本內容得到一次實際應用,使所學知識進一步鞏固、深化。

  (3)地形圖的野外認識及填圖,圖形繪制和面積量算,并對資料的檢查與整理。

  (4)學會gps進行控制測量的基本方法并對gps數據的處理,培養實際動手能力。

  二 實習內容

  1.gps數據采集的方法

  (1)手持gps的設置:按menu鍵,進入“系統設置”,選擇“地圖單位”后,可進行以下設置:

  a.導航單位設置:設置為公里米公里/小時

  b.北參考選擇:選擇真北

  c.坐標投影:緯度/經度設置為度/分/秒,自定義坐標系選擇“橫向墨卡托”后,進行以下設置:原點緯度:00.00000n,原點經度:105.0000e,設置好后進入下一頁設置比例因子:1.00000000,通用米單位:1.0000000,原點向東偏移:00500000.0,原點向北偏移:00000000.0,按“完成”即可。

  d.參考橢球:選擇“用戶”后,根據所要測的坐標系及3°或6°帶進行da,df,dx,dy,dz的參數的設置,再進入下一頁設置“自定義基準”,x旋轉:+00.00000,y旋轉:+00.00000,z旋轉:+00.00000,比例因子:+01.00000,則完成好設置,最后按esc鍵直到顯示要測數據。

  (2)手持gps定位測定方法:手持gps站于待測點,等到精度達到要求時,按下mark鍵,則顯示出已設定好要測量的數據,記錄下顯示出的數據后可按esc鍵進行下一測點的測定。

  2.圖上坐標高程的量算

  如果所求的點剛好位于某根等高線上,則該點的高程就等于該等高線的高程,否則需采用比例內插的方法確定。

  如上圖所示:e點位于高程

  為51m的等高線上,則e點的

  高程就為51m,而f點位于48

  與49這兩根等高線之間,可以

  通過f點作一大致與兩根等高

  線垂直的直線交于這兩根等高

  線于m,n點,從圖上量得距離

  mn =d ,mf =d1 ,設等高距為h,

  則f點的高程為:

  hf = hm + h*d1/d

  3.面積量算方法

  面積的計算方法,可根據不同的目的、用途和精度要求而定。規則的圖形通常可采用幾何圖形量算法和坐標解析量算法;不規則圖形通常可采用網點法,平行線法,計數器編程法,cad法和求積儀法等。

  不規則圖形的面積量算:

  (1) 格網法

  使用以毫米為單位的透明方格紙或透明塑料模片蒙在欲測圖形上,首先讀出完整的方格數,然后再用目估方法將不完整的方格湊成完整的方格數。最后累加出圖形輪廓線內的總方格數。用總方格數去乘每一方格代表的實地面積,即得欲測圖形的總面積。若整格數為n,不滿整格的一律以二分之一格算,得到方格總數,乘以每個方格所代表的面積,得到圖形的面積。

  (2) 格點法:圖形范圍內的點數a,與輪廓線接觸的

  點數b,每個點代表的面積s,則圖形面積為:

  p = ( a + b/2 )*s

  (3)平行線法

  將圖形分割成高為h的梯形,然后利用求所有梯形的面積之和用平行線法求面積的精度取決于平行線之間的間隔大小,平行線間隔愈小,則面積量算精度愈高。 4.實習過程

  本次實習時不定時多地點的實習,主要是手持gps進行測定,并量算和地形圖的野外認識及填圖。

  XX年12月14日上午,各組在林學樓305聽老師講解實習內容及任務,并領取各組的儀器,之后,在我小教學區進行gps的設置及應用,找到教學區布設好的點,用gps測一些點,學會及熟悉使用gps;下午,在老師的安排下,我們在籃球場集中以待出發,目的地是我校后的劉家山。在出發之前,老師進行了指導,設定了各組的gps參數,一卻都準備好后,我們就沿路勘測選點,并測定、記錄。到劉家山后,老師帶我們測定許多點,這些點組成一個閉合的布控區域,目的是進行野外認識地形圖,并在圖上繪出行進路線,量算閉合區域的面積。

  次日早晨,我組8點半在a6集中,安排好測量任務,對我校教學區已經布設好的22個點進行測定。下午進行東三環勘測選點,布設測點,并沿東三環向世博園方向測定各點的坐標、經緯度、高程,我們們組輪換工作,測了各點的北京54-6°、北京54-3°、西安80-3°帶的坐標。

  5.本人完成情況

  我在這次實習過程中,主要是負責本組的相關事情和相應的測量,組織本組的組員一同完成本次實習內容。由于gps儀器較少,實習中,合理安排小組工作,實習的各項工作每人都有機會參與,小組內各成員之間團結協作,提高工作效率,得到鍛煉。

  實習之初,我進行了gps的設置,學習如何使用gps,并教不會設置和測量的成員。在校園里測點時,我主要跟同本組成員進行記錄,并設置gps為西安80坐標系測定一些點,協助本組成員一同完成了校園內的22個點的測定。在去劉家山的過程中,我測定了從籃球場至林學院飲水池之間的點,測定東三環時,我指導測量,也親自測了一些點,測完之后,我整理好數據,并描繪在地圖上,寫好本次實習的實習報告。

  三 地圖比較與分析

  從實習報告書上的三張不同時段拍攝的地形圖可以看出,XX年6月航拍的西安80坐標系3°帶地形圖上地物符號,地貌符號和注記符號都比較詳細(在同一比例尺下)。

  從西安80坐標系3°帶的西林地形圖上可看出,現在的東三環,我校的工學樓,圖書館,林學樓,標本館等地物符號都沒有,說明當時這些都沒有建造。在現在的東三環路上及沿線兩側,由于修建而拆遷了許多建筑,現在世博交易中心、市兒童福利院、市第一、二看守所等在其他兩幅圖上沒有,而校門口下面的農場在西安80坐標系3°帶的西林地形圖上已經沒有,說明XX年后已經不存在或搬遷走了。

  四 數據分析

  gps測量的優點相對于常規測量來說其特點明顯,測站之間無需通視,這樣就使得選點更加靈活方便,但測站上空要求開闊,以使衛星信號不受干擾。不受天氣因素的影響,這就使得全天候作業成為可能。觀測時間短。

  gps測量靈活,方便,能大大節省人力物力,減少野外的工作量,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過渡點,gps由于接收衛星信號,在直接收到衛星信號的同時,還可能收到經天線周圍地面物反射的衛星信號,多種信號疊加就會引起測量參考點的位置變化,gps測量還存在衛星傳播信號誤差,電離層折射誤差, 對流層折射誤差,人為誤差等等。

  gps采集到的各點的高程為大地高程,其精度非常低,而在圖上量算高程時,比較麻煩,要進行計算,容易出錯,也有一定的誤差,精度高于gps采集到的。在地形圖上量算時,由于地形圖上等高線的密度,高程標注及明暗程度等使得量算困難。根據表現形式的不同,通常將誤差分為偶然誤差和系統誤差,在測量時,都存在儀器誤差,而且gps受外界環境的影響,使得測定結果有一定的誤差。采用方格法量算面積,誤差來源于所數方格數的多少,描點,連線時線條的粗細以及對不滿整格的處理等等。

  采用計數器編程法計算面積,誤差來自點的輸入,程序的編制,但程序正確,則精度高于方格法所求的面積。

  通過多次測定取平均值可以削弱偶然誤差的影響,但不能完全消除偶然誤差的影響,系統誤差通過正確的操作可以消除。

  使用方格法求面積,簡便易行,只要操作認真,精度可以得到保證,缺點是比較費工費時。

  方格法量算面積為了保證量算精度,首先必須保證使用的方格紙或模片的方格大小合乎要求。另外,為提高量算精度,最好將方格紙或模片放置不同方向,進行兩次量算。

  五 實習體會及建議

  通過這次實習,讓我深刻明白了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性,實習的目的,就是要將這些理論與實際工程聯系起來。此次實習學到了測量的實際操作能力,更有面對困難的忍耐力;但更重要的是學到了小組之間的團結、默契,而且鍛煉了自己很多測繪的能力。為了能盡快地完成任務,我們小組分工進行測量,一次測量實習要完整的做完,單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是有的困難的,只有小組的合作和團結才能讓實習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而這些,就是在測量之外所收獲的。小組成員的合作很重要,實習小組的氣氛很大程度上影響實驗的進度。我在測量的過程中克服困難,沒有感到辛苦,反而從中能自得其樂。

  測量是一項精確的工作,各項都要達到一定的精度。測量應遵循“從整體到局部” 、“先控制后碎部” 、“由高級到低級”的原則,并做到“步步有檢核”,這樣做可以防止誤差的積累,及時發現錯誤。

  但就整個實習過程來說,此次實習的每個步驟都不是那么的困難,只要我們親手去做過,就不難掌握,同時鞏固、擴大和加深我們從課堂上所學理論知識,獲得測量工作的初步經驗和熟練掌握測量儀器的操作的基本技能,培養我們的工作能力,并對地形圖及填圖有一個全面和系統的認識。加深對控制測量學的基本理論的理解,能夠用有關理論指導作業實踐,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統一,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對控制測量學的基本內容得到一次實際應用,使所學知識進一

GPS測量實習報告2

  一實習目的與意義

  (1)通過實習,熟悉并熟練掌握GPS儀器的使用及進行控制測量的基本方法,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加深對測量學的基本理論的理解。

  (2)了解GPS原理以及在測繪中的應用,能夠用有關理論指導作業實踐,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統一,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對控制測量學的基本內容得到一次實際應用,使所學知識進一步鞏固、深化。

  (3)地形圖的野外認識及填圖,圖形繪制和面積量算,并對資料的檢查與整理。

  (4)學會GPS進行控制測量的基本方法并對GPS數據的處理,培養實際動手能力。

  二實習內容

  1.GPS數據采集的方法

  (1)手持GPS的設置:按MENU鍵,進入“系統設置”,選擇“地圖單位”后,可進行以下設置:

  a.導航單位設置:設置為公里米公里/小時

  b.北參考選擇:選擇真北

  c.坐標投影:緯度/經度設置為度/分/秒,自定義坐標系選擇“橫向墨卡托”后,進行以下設置:原點緯度:00。00000N,原點經度:105。0000E,設置好后進入下一頁設置比例因子:1。00000000,通用米單位:1。0000000,原點向東偏移:00500000。0,原點向北偏移:00000000。0,按“完成”即可。

  d.參考橢球:選擇“用戶”后,根據所要測的坐標系及3°或6°帶進行DA,DF,DX,DY,DZ的參數的設置,再進入下一頁設置“自定義基準”,X旋轉:+00。00000,Y旋轉:+00。00000,Z旋轉:+00。00000,比例因子:+01。00000,則完成好設置,最后按ESC鍵直到顯示要測數據。

  (2)手持GPS定位測定方法:手持GPS站于待測點,等到精度達到要求時,按下MARK鍵,則顯示出已設定好要測量的數據,記錄下顯示出的數據后可按ESC鍵進行下一測點的測定。

  2.圖上坐標高程的量算

  如果所求的點剛好位于某根等高線上,則該點的高程就等于該等高線的高程,否則需采用比例內插的方法確定。

  如上圖所示:E點位于高程為51m的等高線上,則E點的高程就為51m,而F點位于48與49這兩根等高線之間,可以通過F點作一大致與兩根等高線垂直的直線交于這兩根等高線于m,n點,從圖上量得距離mn =d,mf =d1,設等高距為h,則F點的高程為:HF = Hm + h*d1/d

  3.面積量算方法

  面積的計算方法,可根據不同的目的、用途和精度要求而定。規則的圖形通常可采用幾何圖形量算法和坐標解析量算法;不規則圖形通常可采用網點法,平行線法,計數器編程法,CAD法和求積儀法等。

  不規則圖形的面積量算:

  (1)格網法

  使用以毫米為單位的透明方格紙或透明塑料模片蒙在欲測圖形上,首先讀出完整的方格數,然后再用目估方法將不完整的方格湊成完整的方格數。最后累加出圖形輪廓線內的總方格數。用總方格數去乘每一方格代表的實地面積,即得欲測圖形的總面積。

  若整格數為n,不滿整格的一律以二分之一格

  算,得到方格總數,乘以每個方格所代表的面積,

  得到圖形的面積。

  (2)格點法:圖形范圍內的點數a,與輪廓線接觸的

  點數b,每個點代表的面積s,則圖形面積為:

  P =(a + b/2)*s

  (3)平行線法

  將圖形分割成高為h的梯形,然后利用求所有梯形的面積之和用平行線法求面積的精度取決于平行線之間的間隔大小,平行線間隔愈小,則面積量算精度愈高。

  4.實習過程

  本次實習時不定時多地點的實習,主要是手持GPS進行測定,并量算和地形圖的野外認識及填圖。

  20xx年12月14日上午,各組在林學樓305聽老師講解實習內容及任務,并領取各組的儀器,之后,在我小教學區進行GPS的設置及應用,找到教學區布設好的點,用GPS測一些點,學會及熟悉使用GPS;下午,在老師的安排下,我們在籃球場集中以待出發,目的地是我校后的劉家山。在出發之前,老師進行了指導,設定了各組的GPS參數,一卻都準備好后,我們就沿路勘測選點,并測定、記錄。到劉家山后,老師帶我們測定許多點,這些點組成一個閉合的布控區域,目的是進行野外認識地形圖,并在圖上繪出行進路線,量算閉合區域的面積。

  次日早晨,我組8點半在A6集中,安排好測量任務,對我校教學區已經布設好的22個點進行測定。下午進行東三環勘測選點,布設測點,并沿東三環向世博園方向測定各點的坐標、經緯度、高程,我們組輪換工作,測了各點的北京54—6°、北京54—3°、西安80—3°帶的坐標。

  5.本人完成情況

  我在這次實習過程中,主要是負責本組的相關事情和相應的測量,組織本組的組員一同完成本次實習內容。由于GPS儀器較少,實習中,合理安排小組工作,實習的各項工作每人都有機會參與,小組內各成員之間團結協作,提高工作效率,得到鍛煉。

  實習之初,我進行了GPS的設置,學習如何使用GPS,并教不會設置和測量的成員。在校園里測點時,我主要跟同本組成員進行記錄,并設置GPS為西安80坐標系測定一些點,協助本組成員一同完成了校園內的22個點的測定。在去劉家山的過程中,我測定了從籃球場至林學院飲水池之間的點,測定東三環時,我指導測量,也親自測了一些點,測完之后,我整理好數據,并描繪在地圖上,寫好本次實習的實習報告。

  三地圖比較與分析

  從實習報告書上的三張不同時段拍攝的地形圖可以看出,20xx年6月航拍的西安80坐標系3°帶地形圖上地物符號,地貌符號和注記符號都比較詳細(在同一比例尺下)。

  從西安80坐標系3°帶的西林地形圖上可看出,現在的東三環,我校的工學樓,圖書館,林學樓,標本館等地物符號都沒有,說明當時這些都沒有建造。在現在的東三環路上及沿線兩側,由于修建而拆遷了許多建筑,現在世博交易中心、市兒童福利院、市第一、二看守所等在其他兩幅圖上沒有,而校門口下面的農場在西安80坐標系3°帶的西林地形圖上已經沒有,說明20xx年后已經不存在或搬遷走了。

  四數據分析

  GPS測量的優點相對于常規測量來說其特點明顯,測站之間無需通視,這樣就使得選點更加靈活方便,但測站上空要求開闊,以使衛星信號不受干擾。不受天氣因素的影響,這就使得全天候作業成為可能。觀測時間短。

  GPS測量靈活,方便,能大大節省人力物力,減少野外的工作量,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過渡點,GPS由于接收衛星信號,在直接收到衛星信號的同時,還可能收到經天線周圍地面物反射的衛星信號,多種信號疊加就會引起測量參考點的位置變化,GPS測量還存在衛星傳播信號誤差,電離層折射誤差,對流層折射誤差,人為誤差等等。

  GPS采集到的各點的高程為大地高程,其精度非常低,而在圖上量算高程時,比較麻煩,要進行計算,容易出錯,也有一定的誤差,精度高于GPS采集到的。在地形圖上量算時,由于地形圖上等高線的密度,高程標注及明暗程度等使得量算困難。

  根據表現形式的不同,通常將誤差分為偶然誤差和系統誤差,在測量時,都存在儀器誤差,而且GPS受外界環境的影響,使得測定結果有一定的誤差。采用方格法量算面積,誤差來源于所數方格數的多少,描點,連線時線條的粗細以及對不滿整格的處理等等。

  采用計數器編程法計算面積,誤差來自點的輸入,程序的編制,但程序正確,則精度高于方格法所求的面積。

  通過多次測定取平均值可以削弱偶然誤差的影響,但不能完全消除偶然誤差的影響,系統誤差通過正確的操作可以消除。

  使用方格法求面積,簡便易行,只要操作認真,精度可以得到保證,缺點是比較費工費時。

  方格法量算面積為了保證量算精度,首先必須保證使用的方格紙或模片的方格大小合乎要求。另外,為提高量算精度,最好將方格紙或模片放置不同方向,進行兩次量算。

  五實習體會及建議

  通過這次實習,讓我深刻明白了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性,實習的目的,就是要將這些理論與實際工程聯系起來。此次實習學到了測量的實際操作能力,更有面對困難的忍耐力;但更重要的是學到了小組之間的團結、默契,而且鍛煉了自己很多測繪的能力。為了能盡快地完成任務,我們小組分工進行測量,一次測量實習要完整的做完,單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是有的困難的,只有小組的合作和團結才能讓實習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而這些,就是在測量之外所收獲的。小組成員的合作很重要,實習小組的氣氛很大程度上影響實驗的進度。我在測量的過程中克服困難,沒有感到辛苦,反而從中能自得其樂。

  測量是一項精確的工作,各項都要達到一定的精度。測量應遵循“從整體到局部” 、“先控制后碎部” 、“由高級到低級”的原則,并做到“步步有檢核”,這樣做可以防止誤差的積累,及時發現錯誤。

  但就整個實習過程來說,此次實習的每個步驟都不是那么的困難,只要我們親手去做過,就不難掌握,同時鞏固、擴大和加深我們從課堂上所學理論知識,獲得測量工作的初步經驗和熟練掌握測量儀器的操作的基本技能,培養我們的工作能力,并對地形圖及填圖有一個全面和系統的認識。加深對控制測量學的基本理論的理解,能夠用有關理論指導作業實踐,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統一,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對控制測量學的基本內容得到一次實際應用,使所學知識進一步鞏固、深化。

  通過實習進一步深入了解GPS原理以及在測繪中的應用,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熟練掌握GPS儀器的使用方法,學會GPS進行控制測量的基本方法并掌握GPS數據處理的使用方法。

GPS測量實習報告3

  1.1 實習目的

  (1)掌握利用GPS技術進行導航、數據采集、控制測量、放

  樣等測繪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使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鞏固和加深對GPS相關概念和新知識的理解,增強動手能力。

  (2)熟悉GPS靜態相對定位原理、以及南方GPS接收機的

  使用;掌握GPS網的網形設計并獨立設計出校園GPS控制網的布網方案;學會“南方測繪GPS數據處理”軟件的簡單使用。(3)掌握RTK的測量原理和作業流程;學會RTK手簿的使

  用。掌握利用GPS技術進行導航、數據采集、控制、放樣等

  1.2 實習內容

  (1) GPS靜態測量及內業數據處理分析:采用GPS 靜態測量技術,

  在華北水院花園校區布設一個控制網,包括技術設計、選點、外業觀測計劃、外業觀測、數據傳輸及格式轉換、基線解算、網評差、成果質量控制、技術總結。

  (2) GPS動態測量:

  ① 單機準站式RTK:放樣點坐標上傳、基準站設置、流動站設

  置、坐標系建立、外業放樣、數據檢查。

  ② 網絡RTK測量:學會網絡TRK的具體操作步驟;會用手簿藍

  牙連接主機,會利用移動站接收機接收CORS中心的數據進行定位。

  (3)GPS導航:利用導航GPS76接收機進行導航,會存儲并查看導航點坐標、方位,以及航點在航

  跡線或數字地圖上的實時位置,最后利用導航方法計算某一區域的航跡面積。

  (1) 地點:花園校區南大門及北環路;

  (2) 點數:每人3 個以上;

  (3) 點間距:大于5m。

  1.3 實習原理:

  (1) 靜態相對定位原理:GPS靜態相對定位也稱為差分GPS,采用載波相對定位觀測量以及相位觀測量的線性組合技術,消弱各類定位誤差。作業時用兩臺GPS接收機安置在基線的兩端,同步觀測4顆以上GPS衛星,以確定基線端點在WGS-84坐標系下的相對位置。GPS相對定位是通過測量GPS衛星到接收機天線相位中心的時間,測定站星間的偽距。

  (2) RTK原理:在兩臺靜態型測量儀器間加上一套無線電數據通訊系統(也稱數據鏈),將相對獨立的GPS信號接收系統連成一個有機整體。由流動站和基準站組成。基準站把接收到的所有衛星信息(包括偽距和載波相位觀測值)和基準站的一些信息(如基準站的坐標、天線高等)都通過通訊系統傳送到流動站。流動站本身在接收衛星數據的同時,也接收基準站傳送的衛星數

  據,在流動站完成初始化后,并將基準站的載波觀測信號與本身接收到的載波觀測信號進行差分處理(基線),同時輸入相應的坐標,轉換參數和投影參數,即可實時求的實用的未知坐標。 (3)GPS導航原理:利用GPS76接收機首先利用GPS星系再全球的分布,只要有四顆衛星能覆蓋的地方就可以精確定位一個點的經緯度坐標。將GPS定位模塊得到的經緯度信息,反映到地圖相應的點上,也就是當定位完成后,你可以再導航儀的電子地圖上看到你當前的位置,然后定位芯片每秒中進行多次刷新定位,從而在你的位置運動過程中不斷的定位到你的位置,這時你在導航儀上就能看到你的位置再地圖上的運動變化。當然導航軟件除了電子地圖外還有一套路徑引導的計算軟件,根據你的需要,當你指定某個目的地時候它幫你規劃出一條行走路線,然后引導你向目的'行走。可以建立航點,航跡,求相應的航跡面積。

  1.4 實習器材:

  萊卡GPS接收機3臺套,每套包括:天線、控制器、電池、鋼卷尺、電纜、腳架、電瓶、背包和儀器箱等。對講機3臺,

  動態測量,導航用Trimble R8和南方靈銳S86接收機,手持GPS型號GARMIN GPS76,計算機及數據處理軟件。

  1.5 人員組成

  本班實習各成員職責如下:

  班長陳福亮:與實習指導老師進行聯系,匯報

GPS測量實習報告4

  實習目的

  通過實習進一步深入了解GPS原理以及在測繪中的應用,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熟練掌握GPS儀器的使用方法,學會GPS進行控制測量的基本方法并掌握GPS數據處理軟件的使用方法.

  實習地點

  xx工程學院

  實習內容

  測量學校道路網平面圖.

  實驗原理

  很多非專業的人肯定是不知道GPS定位的原理,其實就是GPS衛星發射的測距信號和導航電文,導航電文中含有衛星位置的信息,用戶用GPS接收機在某一時刻接收三顆或三顆以上的GPS衛星,測出測站點(GPS天線中心)到衛星的距離并解算出該時刻衛星的空間位置根據距離,并解算出衛星的空間位置,根據距離交會法求測站點坐標.其基本思想為:在基準站上安置一臺GPS接收機,對所有可見衛星進行連續觀測并將其觀測數據通過無線電傳輸設備實時地發送給用戶觀測站,用戶站在接收GPS衛星信號的同時,通過無線電接收機設備接收基準站傳輸的觀測數據,實時計算測站點的三維坐標.

  實驗過程

  (一). 參考站要求

  參考站的點位選擇必須嚴格。因為參考站接收機每次衛星信號失鎖將會影響網絡內所有流動站的正常工作。

  1..周圍應視野開闊,截止高度角應超過15度,周圍無信號反射物(大面積水域、大型建筑物等),以減少多路徑干擾。并要盡量避開交通要道、過往行人的干擾。

  2.參考站應盡量設置于相對制高點上,以方便播發差分改正信號。

  3.參考站要遠離微波塔、通信塔等大型電磁發射源200米外,要遠離高壓輸電線路、通訊線路50米外。

  4.RTK作業期間,參考站不允許移動或關機又重新啟動,若重啟動后必須重新校正。

  根據以上要求在校園里選擇合適的已知點,將天線架設是該點做為基準站,連上電纜,注意正負極要正確(紅正黑負),確認無誤后,方可開機.打開主機和電臺,主機開始自動初始化和搜索衛星,當衛星數和衛星質量達到要求后(大約1分鐘),主機上的DL指示燈開始5秒鐘快閃2次,同時電臺上的RX指示燈開始每秒鐘閃1次。這表明基準站差分信號開始發射,整個基準站部分開始正常工作。

  (二).移動站要求

  1.將移動站主機接在碳纖對中桿上,并將接收天線接在主機頂部,同時將手簿夾在對中桿的適合位置。

  2.打開主機,主機開始自動初始化和搜索衛星,當達到一定的條件后,主機上的DL指示燈開始1秒鐘閃1次(必須在基準站正常發射差分信號的前提下),表明已經收到基準站差分信號。

  3.打開手簿,啟動工程之星軟件。工程之星快捷方式一般在手簿的桌面上,如手簿冷啟動后則桌面上的快捷方式消失,這時必須在Flashdisk中啟動原文件(我的電腦→Flashdisk→SETUP→ERTKPro2.0.exe)。

  4.啟動軟件后,軟件一般會自動通過藍牙和主機連通。如果沒連通則首先需要進行設置藍牙(工具→連接儀器→選中“輸入端口:7”→點擊“連接”)。

  5.軟件在和主機連通后,軟件首先會讓移動站主機自動去匹配基準站發射時使用的通道。如果自動搜頻成功,則軟件主界面左上角會有信號在閃動。如果自動搜頻不成功,則需要進行電臺設置(工具→電臺設置→在“切換通道號”后選擇與基準站電臺相同的通道→點擊“切換”)。

  6.在確保藍牙連通和收到差分信號后,開始新建工程(工程→新建工程),

  依次按要求填寫或選取如下工程信息:工程名稱、橢球系名稱、投影參數設置、四參數設置(未啟用可以不填寫)、七參數設置(未啟用可以不填寫)和高程擬合參數設置(未啟用可以不填寫),最后確定,工程新建完畢。

  進行校正:

  利用控制點坐標庫(設置→控制點坐標庫)求四參數.

  在控制點坐標庫界面中點擊“增加”,根據提示依次增加控制點的已知坐標和原始坐標,一般至少2個控制點,當所有的控制點都輸入以后察看確定無誤后,單擊“保存”,選擇參數文件的保存路徑并輸入文件名,建議將參數文件保存在當前工程下文件名result文件夾里面,保存的文件名稱以當天的日期命名。完成之后單擊“確定”。然后單擊“保存成功”小界面右上角的“OK”,四參數已經計算并保存完畢。方可進行測量.

  八實習總結:1實習中遇到的問題能分析,在測量過程中突然收不到衛星信號,這種情況可能是流動站或基準站的電源沒電或接收機的連線出現問題.在測量過程中突然顯示單點定位可能是接收到的衛星數量不夠而無法解算.在觀測過程中手薄上的解算值始終不能固定,可能是流動站的選點有問題,周圍可能有高壓輸電線,高大建筑物或在面積水域.

  2誤差分析及減小誤差的方法:1衛星星歷誤差,衛星星歷誤差實際上就是衛星位置的確定誤差,其大小取決于衛星跟蹤的數量及空間分布,觀測值數量及精度.2接收機鐘誤差,減弱方法是的把每一個觀測時刻接收機差當作一個獨立未知參數在數據處理中與觀測站的位置參數一并求解.3衛星信號傳播誤差,包括電離層和對流層時廷誤差.4多路徑誤差,多路徑誤差是指衛星信號通過不同的路徑傳輸到接收機天線.多路徑效應不反與反射系數有關,也與反射物離測站的距離及衛星的信號方向有關,由于無法建立準確的誤差改正模型,只能恰當的選擇地點測量,避開信號反射物.5人差,儀器沒有完全對中,沒有絕對整平.

  影響GPS基線解算結果因素的判別及應對措施

  影響GPS基線解算結果因素的判別

  對于影響GPS基線解算結果因素,有些是較容易判別的,如衛星觀測時間太短、周跳太多、多路徑效應嚴重、對流層或電離層折射影響過大等;但對于另外一些因素卻不好判斷了,如起點坐標不準確。

  基線起點坐標不準確的判別

  對于由起點坐標不準確所對基線解算質量造成的影響,目前還沒有較容易的方法來加以判別,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只有盡量提高起點坐標的準確度,以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衛星觀測時間短的判別

  關于衛星觀測時間太短這類問題的判斷比較簡單,只要查看觀測數據的記錄文件中有關對與每個衛星的觀測數據的數量就可以了,有些數據處理軟件還輸出衛星的可見性圖,這就更直觀了。

  周跳太多的判別

  對于衛星觀測值中周跳太多的情況,可以從基線解算后所獲得的觀測值殘差上來分析。目前,大部分的基線處理軟件一般采用的雙差觀測值,當在某測站對某顆衛星的觀測值中含有未修復的周跳時,與此相關的所有雙差觀測值的殘差都會出現顯著的整數倍的增大。

  多路徑效應嚴重、對流層或電離層折射影響過大的判別

  對于多路徑效應、對流層或電離層折射影響的判別,我們也是通過觀測值殘差來進行的。不過與整周跳變不同的是,當路徑效應嚴重、對流層或電離層折射影響過大時,觀測值殘差不是象周跳未修復那樣出現整數倍的增大,而只是出現非整數倍的增大,一般不超過1周,但卻又明顯地大于正常觀測值的殘差。

  應對措施

  基線起點坐標不準確的應對方法

  要解決基線起點坐標不準確的問題,可以在進行基線解算時,使用坐標準確度較高的點作為基線解算的起點,較為準確的起點坐標可以通過進行較長時間的單點定位或通過與WGS-84坐標較準確的點聯測得到;也可以采用在進行整網的基線解算時,所有基線起點的坐標均由一個點坐標衍生而來,使得基線結果均具有某一系統偏差,然后,再在GPS網平差處理時,引入系統參數的方法加以解決。

  衛星觀測時間短的應對方法

  若某顆衛星的觀測時間太短,則可以刪除該衛星的觀測數據,不讓它們參加基線解算,這樣可以保證基線解算結果的質量。

  周跳太多的的應對方法

  若多顆衛星在相同的時間段內經常發生周跳時,則可采用刪除周跳嚴重的時間段的方法,來嘗試改善基線解算結果的質量;若只是個別衛星經常發生周跳,則可采用刪除經常發生周跳的衛星的觀測值的方法,來嘗試改善基線解算結果的質量。

  多路徑效應嚴重

  由于多路徑效應往往造成觀測值殘差較大,因此,可以通過縮小編輯因子的方法來剔除殘差較大的觀測值;另外,也可以采用刪除多路徑效應嚴重的時間段或衛星的方法。

  對流層或電離層折射影響過大的應對方法

  對于對流層或電離層折射影響過大的問題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1. 提高截止高度角,剔除易受對流層或電離層影響的低高度角觀測數據。但這種方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因為,高度角低的信號,不一定受對流層或電離層的影響就大。

  2. 分別采用模型對對流層和電離層延遲進行改正。

  3. 如果觀測值是雙頻觀測值,則可以使用消除了電離層折射影響的觀測值來進行基線解算。

  總的來說GPS控制網基線測量,基線長度較短的情況下( 10km左右,不超過20~30km),GPS的軌道誤差(星歷誤差),太陽光壓影響及美國SA技術基本對測量精度不發生影響(它只能影響單點定位和長基線測量結果)。

  在作業過程中,在GPS接收機滿足作業精度要求的情況下,測量的主要誤差源是多路徑誤差、周跳和點位的對中誤差。作業中應盡量避免它們的發生并減少其誤差。

  經驗總結

  總的來說,GPS測量除了要有足夠的衛星數和衛星具有良好的幾何分布外,還要求基準站與流動站的數據通訊必須良好.

  收獲體會

  通過這次GPS測量實習使自己在課堂上學的模糊的理論知識得到了清晰的理解與認證,同時也感到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嚴重不足,在實習過程中又加強了理論的強化。并使自己對這門學科又有了全新的理解.我覺得這門學科應該是在實踐中學習理論,但實踐前的理論學習同樣也是必不可少的.

GPS測量實習報告5

  1作業過程

  1.1GPS靜態測量

  GPS靜態測量首先要選點并布設網型,點要選在開闊、無遮擋物、無電磁波干擾、交通方便的地方,以保證對衛星的連續跟蹤觀測和衛星信號的質量,并且便于以后的觀測作業和應用。GPS網的布設應盡量覆蓋整個測區,不要過密或者過疏,GPS網三條邊邊長應相差不大,夾角應介于25度到135度之間。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GPS網設計應盡可能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接下來就是進行外業觀測,實習中我們采用同步觀測相對定位的方法,三臺接收機同步觀測采集數據,觀測時間為40分鐘,按預先設定的GPS網依次推進。安置儀器是應注意將儀器安置在測量點上,高度適中,踏實腳架再對中整平,量取天線高時量測點位表面到天線護圈中心的高度。接收機正常工作后不能觸動儀器,也不能在儀器旁使用對講機和手機,避免無線電干擾衛星信號。

  外業觀測完成后將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內業處理,實習過程中我們采用HGO軟件進行基線解算。

  1.2三等水準測量

  三等水準測量我們沿GPS網點布設附合水準路線,測量時應注意安置水準儀的測站至前、后視立尺點的距離要量距使其相等,每站按規范讀數并記錄所需數據,隨即進行各項計算,填寫記錄表進行各項檢查,滿足限差后才能搬站。依次設站,用相同的方法進行觀測,2直至線路終點,計算線路的高差閉合差。測量工作完成后進行平差計算。

  1.3RTK測量

  RTK測量時應將基準站接收機架設在開闊并且相對較高的地方,架設好電臺和天線后連接電纜并開機,啟動基準站后用手部與其連接,在手部中新建項目并配置坐標系,然后再回到主界面選擇平滑,設置電文模式、差分模式和天線高。再將手部與移動站連接,回到主界面設置數據,與連接基準站的數據一樣。設置完成后即可選擇兩個已知點進行基線解算,解算合格后就可以移動移動站進行測量。測量完成后可將數據導出進行內業處理。

  1.4土地利用現狀調查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需要預先準備調查范圍的遙感影像,通過目視判讀影像在圖中選取分布均勻、遍布全區的特征點,利用RTK測量方法對選取的特征點進行測量,再根據測量的數據遙感影像的矯正,導出高分辨率圖像。在南方CASS中打開矯正后的圖像,選取特征點對影像進行配準,完成影像配準后,選擇主菜單中的土地利用/圖斑/繪制圖斑,在圖上,通過目視判別把同一類地物沿邊界畫出來,完成土地利用分類。然后帶著導出的圖像到實地考察,對不合理的地方進行標注,回來后又更改修正。

  2平差報告

  2.1點連式三維自由網平差報告

  基線條數:33平差點數:23

  基線標準差置信度(松弛因子):10.00σTau檢驗顯著水平:1.00%單位權中誤差比:0.0359x2檢驗值:1.1855

  x2理論范圍:15.8154-57.6484x2檢驗結果:False

  1.輸入的基線及標準差

  2.控制點坐標

  3.平差后的基線及標準差

  8.基線最弱邊和平面最弱點

  基線名中誤差_DX(mm)中誤差_DY(mm)中誤差_DZ(mm)中誤差(mm)相對誤差

  GP221682.zsd-GP231681.zsd2.655.602.946.861:25633

  站點名中誤差_N(mm)中誤差_E(mm)中誤差_U(mm)中誤差(mm)

  GP133.403.598.579.89

  2.2邊點混合式三維自由網平差報告

  基線條數:51平差點數:23

  基線標準差置信度(松弛因子):10.00σTau檢驗顯著水平:1.00%單位權中誤差比:0.4846x2檢驗值:42.1618

  x2理論范圍:56.7769-124.7177x2檢驗結果:False

  1.輸入的基線及標準差

  2.控制點坐標

  3.平差后的基線及標準差

  4.基線改正數及標準差

  8.基線最弱邊和平面最弱點

  基線名中誤差_DX(mm)中誤差_DY(mm)中誤差_DZ(mm)中誤差(mm)相對誤差

  GP221682.zsd-GP231681.zsd8.8718.749.8222.941:7665

  站點名中誤差_N(mm)中誤差_E(mm)中誤差_U(mm)中誤差(mm)

  GP227.458.4725.0327.46

  2.3高差賦配表

  3RTK測量結果

  點名

  (略)

  4土地利用調差圖斑分割結果

  5實習心得

  時間轉瞬即逝,為期三周的GPS測量實習馬上就要結束了,在這短短的三周里我體驗到了測繪工作的艱辛,但更多的還是收獲與感悟。

  在我們組長的帶領下我們小組按要求順利完成了實習任務,雖然在實習過程中我們遇到了不少問題,但最后都通過大家共同探討、查閱資料和請教老師解決了。通過此次實習我認識到我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因為之前理論課上的知識理解得不是很透徹,很多問題在實習過程中就暴露出來了,例如GPS網的布設方法和靜態測量的原理我都不是很了解。因此我認為在此后的學習中我應該更用功,把基礎知識掌握牢固,此外還要多找機會進行實踐,多操作儀器以適應以后的工作。

  除此之外我還在此次實習中認識到吃苦耐勞的精神和認真謹慎的態度在工作中的重要性。測繪工作本身就不是輕松的工作,如果不發揚吃苦耐勞的精神將無法勝任,而且測繪工作中強調精確,在工作中任何一個環節不認真對待都會對結果造成很大的影響,正所謂“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可見嚴謹的態度在工作中的必要性。

GPS測量實習報告6

  一、實習目的

  GPS靜態測量

  本次GPS靜態觀測實習的目的是鞏固、擴大和加深我們從課堂上所學理論知識,獲得測量工作的初步經驗和基本技能,著重培養我們的獨立工作能力,進一步熟練掌握測量儀器的操作技能,提高運用理論及計算能力,并對GPS靜態觀測全過程有一個全面和系統的認識。熟悉GPS靜態相對定位原理、Sounth、Trimble、ashtech三種GPS接收機的使用掌握GPS網的網形設計。熟悉GPS靜態測量的步驟。學會南方測繪 Gps數據處理軟件的簡單使用。

  1.1 實習安排

  準備好理論知識,掌握控制測量的技術要求,以及儀器的使用規范及過程,協調好分組的搭配。

  儀器調度表

  (略)

  第三組組長:

  第三組組員:

  項目與內容

  時間安排(天)

  任務與要求

  實習動員、領儀器工具、儀器效驗

  1作好測前準備工作GPS靜態觀測

  1熟練掌握觀測方法、要領

  實習總結

  5整理成果、編寫實習報告、歸還儀器

  1.2實習任務

  以各個班為單位建立測量實習隊,10人一組(第三組為11人),分3組。每組領取GPS一套(包括主機、腳架、基座、連接線等)、記錄板一塊、對講機、記錄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行業標準《全球定位系統城市測量技術規程》和石橋子經濟開發區的具體情況,建立E級GPS網。

  E級GPS網的精度要求如下表:

  級別

  固定誤差(mm)

  平均邊長(km)

  比例誤差系數(mm)E≤100.2~5≤20

  每小組利用各組領取到的接收機對兩個控制點進行觀測,觀測時段為一小時,觀測3個時段。

  1.3測量規范《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GB/T 18314-20xx)。

  2、《全球定位系統城市測量技術規范》(CJJ 73-97)。

  3、CH 1002-95《測繪產品檢查驗收規定》。

  4、CH 1003-95《測繪產品質量評定標準》。

  1.4測區概況

  本測區為本溪市石橋子經濟開發區遼寧科技學院周邊地區,測區內大部分為丘陵,公路,測區開闊高側建筑少,選點都在路邊或者山頂,多路徑效應相對較小。點位遠離大功率無線電發射源(基本沒有),遠離高壓輸電線和微波無線電傳送通道,其距離不得小于50m。同時點位設在交通便利,有利于其他觀測手段擴展與聯測的地方,地面基礎穩固,便于點的保存

  1.5 GPS網的布設

  GPS網設計的出發點是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提高效率,努力降低成本。因此,在進行GPS的設計和測量時,既不能脫離實際的應用需求,盲目地最求不必要的高精度和高可靠性;也不能為追求高效率和低成本,而放棄對質量的要求。

  二、實習內容

  2.1.網的布設

  本次實習精度要求為E級,

  2.2實習內容:

  2.2.1選點情況

  20xx-7-4上午召開了GPS實習動員大會,大會上范海英等幾位老師作了講話,給我們分析了測區情況,實習的注意事項,確定了分組情況和我們實習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情,下午由實習指導老師劉廣春帶領我們進行選點

  (1)為保證對衛星的連續跟蹤觀測和衛星信號的質量,要求測站上空應盡可能的開闊,在10°~15°高度角以上不能有成片的障礙物。

  (2)為減少各種電磁波對GPS衛星信號的干擾,在測站周圍約200m的范圍內不能有強電磁波干擾源,如大功率無線電發射設施、高壓輸電線等。

  (3)為避免或減少多路徑效應的發生,測站應遠離對電磁波信號反射強烈的地形、地物,如高層建筑、成片水域等。

  (4)為便于觀測作業和今后的應用,測站應選在交通便利,上點方便的地方。

  (5)測站應選擇在易于保存的地方。

  2.2.2外業觀測情況

  測量時采用的是南方靈銳GPS接收機3臺, Trimble GPS接收機兩臺, ashtech GPS接收機2臺一共7臺GPS接收機。采用同步觀測的相對定位方法,可求得21條基線向量其中有獨立基線向量6條,從而保證了衛星星歷誤差、衛星鐘誤差、電離層延遲等誤差的強相關性,通過差分的方法來消除這些誤差。觀測時為了保證測量的精度時段長度規定為60分鐘。按照靜態定位的測量原理,測量時觀測的最少衛星數位四個。

  外業觀測時需要對GPS接收機進行以下設置:

  (1)調度安排,確定每臺接收機觀測的測站,開機時間,搬站情況。

  (2)觀測組按調度表規定的時間進行作業,保證同步觀測同一衛星組。

  (3)每時段開機前,作業員量取天線高高,并及時記錄測站名、年月日、時段號、天線高等信息。關機后再量取一次天線高作校核,兩次量取天線高互差不得大于3mm,取平均值作為最后結果,若互差超限,應查明原因,提出處理意見,記入測量手簿。

  (4)儀器工作過程中,作業人員對照指示燈工作狀況說明,判斷儀器是否正常工作。

  (5)一個時段觀測過程中,不得進行以下操作:關閉接收機,又重新開機;進行自測試;改變衛星高度角;改變數據采樣間隔;改變天線位置;

  (6)觀測院在作業期間不得擅自離開測站,并應防止儀器收到震動,防止人或其他物體靠近天線,遮擋衛星信號。

  (7)接收機在觀測過程,不應在接收機旁使用對講機;雷雨天氣過境應關機停測,卸下天下以防雷擊。

  (8)應記錄雨、晴、陰、云等天氣。

  外業觀測小結

  結束采集時,對數據進行存儲,查看文件狀態,然后關機,準備下次觀測。根據實際情況,我們記錄測站開始時間,結束時間,天線高,電池電壓,衛星號,信噪比,故障情況,以及開始和結束時候衛星高度角,PDOP,整點時候衛星情況,衛星故障情況。天氣等等。我們總共觀測了3個時段,設站數為15。

  2.3數據處理情

  各測站天線高:

  (略)

  動態GPS定位測量GPS接收機一套、寫字板一個、鋼卷尺一把

  2、實習地點:遼寧科技學院

  3、目的:熟悉熟練掌握GPS儀器設備的使用方法,學會使用GPS儀器進行控制測量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4、GPS RTK技術的基本原理

  高精度的GPS測量必須采用載波相位觀測值。RTK技術就是載波相位動態實時差分技術,它能夠實時地提供測站點指定坐標系中的三維定位結果,并達到厘米級精度。在RTK作業模式下,基準站通過數據鏈將其觀測值一起傳送給流動站,流動站在完成初始化后,一方面通過數據接收來自基準站的數據,另外自身也采集GPS觀測數據,并在系統內組成差分觀測值進行實時處理,再經過坐標轉換和投影改正,即可給出實用的厘米級定位結果。

  5.GPS測得的大地高屬于WGS—84系統,因此必須采用高程擬合的方法,來求得正常高。而高程擬合的精度高低取決于參與擬合的水準點的個數及分布的均勻程度。對于公路放樣來講,路線兩側布設的水準點足以保證中樁高程的擬合精度。

  RTK定位技術就是基于載波相位觀測值的實時動態定位技術。它需要一臺基準站接收機和一臺或多臺流動站接收機,以及用于數據傳輸的電臺。在RTK作業模式下,基準站接收機,借助電臺,將其觀測值及坐標信息,發送給流動站接收機;流動站接收機將自己采集的GPS觀測數據和接收來自基準站的數據,組成差分觀測值,利用靜態相對測量處理方法對基線進行實時求解,然后推算出其三維位置(XK,YK,ZK)。RTK定位系統基本配置包括三部分:

  (1)基準站:由GPS接收機、GPS天線、數據發送電臺、UHF天線、電源等部分組成。

  (2)流動站:由GPS接收機、GPS天線、數據發送電臺、UHF天線、電源、掌上電腦、對中桿等組成。

  (3)軟件包:支持實時動態差分的軟件系統和各項工程測量應用功能。

  6、RTK定位系統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在基準站上安置一臺GPS接收機,對所有可見GPS衛星進行連續地觀測,并將其觀測數據通過無線電傳輸設備,實時地發送給流動站。流動站實時動態軟件可以通過下列基本步驟和功能獲得流動站的精確坐標:

  (1)利用三差模型求出流動站的初始坐標。

  (2)利用OTF方法動態解求模糊度。觀測條件惡劣時具有模糊度重復性檢核功能。

  (3)根據相對定位模型,實時解算流動站的WGS-84坐標。

  (4)根據給定的轉換參數,進行坐標系統的轉換。

  (5)測量結果的實時顯示,坐標解算精度評定。

  (6)還應包括失鎖后的重新動態初始化,選擇不同的作業模式,定位、放樣、導航等功能的選擇和轉換等。

  這樣,通過實時計算的定位結果,便可監測基準站與流動站觀測成果的質量和解算的收斂情況,從而可以實時地判定解算結果的可靠性。只要能連續鎖定不少于5顆衛星信號,并且有必要的幾何圖形強度,則測程在10 km以內的流動站可實時得到厘米級精度的定位成果。

  7、野外放樣作業流程

  (1)設置參考站:在已知控制點上架設好GPS接收機和天線,打開接收機,將PC卡上室內設置的參數讀入GPS接收機,建立配置集,輸入參考站點的準確的北京54坐標和天線高,參考站GPS接收機通過轉換參數將北京54坐標轉換為WGS-84坐標,同時連續接收所有可視GPS衛星信號,并通過數據發射電臺將其測站坐標、觀測值、衛星跟蹤狀態及接收機工作狀態發送出去,待電臺指示燈顯示發出通訊信號后流動站即可開展工作。

  (2)流動站工作:打開接收機,新建工作項目,建立配置集。流動站接收機在跟蹤GPS衛星信號的同時也接收來自參考站的數據,進行處理獲得流動站的三維WGS-84坐標,最后再通過與參考站相同的坐標轉換參數將WGS-84坐標轉換為北京54坐標,并實時顯示在流動站的TR500終端上。接收機可將實時位置與設計值相比較,指導放樣到正確位置

  三、實習結果

  3.1靜態測量

  (1)靜態測量時要滿足相應規范的要求。

  (2)網形布設時應注意外圍不能有豁口,至少留一個通視方向。

  (3)靜態觀測過程中,即使發現長水準管不居中或者儀器不嚴格對中了,也不要重新調儀器,觀測時不要重新開機,開機關機聽從調配。

  (4)觀測時,接收機周圍不使用干擾衛星信號的通訊設備,以減弱誤差,接收機周圍應當視野開闊,削弱多路徑誤差。

  (5)每日觀測結束后,應及時將數據轉存至計算機硬件上,應該備份一份確保觀測數據不應人為疏忽丟失。

  (6)數據處理時,一定要改天線類型、天線高,去除浮點解的記錄。

  3.2 RTK-GPS 放線

  (1) 定位精度高

  在良好環境下平面定位精度達到厘米級,在大多數環境里平面定位誤差都能保證在0.2m以內,能滿足公路放樣的精度要求。

  (2) 作業效率高

  采用RTK-GPS采取單點定位的方法尋找控制點極為便捷,它直接以厘米級(或分米級)精度實時定位放樣并能保持工作連續穩定,比較適合于林地等困難地區作業。

  (3) 節省費用

  采用RTK技術進行公路放樣,無須沿途布設圖根控制點而且作業時間短,可以減少工作人員,減少砍伐工作量,降低了工程成本和勞動強度,從而提高了經濟效益。

  (4)架設參考站的點位周邊要開闊,無電、磁場干擾,上空無遮擋,并盡量避開山體對電臺通訊的阻擋,這樣移動站才能較快獲得RTK(厘米級)精度并保持穩定。

  (5)在地形條件復雜的地區(如枝葉繁茂的山林地、松樹林等),采用RTK-GPS與全站儀相結合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及成果質量。

  (6)在當前高等級公路逐漸向山嶺重丘區發展的形勢下,由于這些地區地形條件的限制,實施常規的測量比較困難,采用RTK-GPS進行測量(控制測量、實地實時放樣、中樁測量、點位測量等)無凝是一種有效的手段。

  3.3問題分析

  在本次實習過程中,初步掌握了GPS控制網中控制點的布置、選址和標記,掌握了GPS靜態相對定位測量全過程的程序與方法,包括資料的搜集、野外觀測記錄、測量內業數據處理、資料的綜合分析整理等。同時理解了GPS靜態測量的方法,包括衛星預報,測量計劃編制,實地測量等。通過這次野外實習和內業的數據處理,鞏固了課堂上的理論知識,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培養了實踐能力,了解和掌握了有關于GPS儀器的使用原理和方法。雖然還有很多不足和缺陷,但是今后定會更加努力地改正和提高動手實踐能力。

  在內業處理過程中,經過自動化的基線解算和平差,通過刪減衛星調整基線來提高精度讓我懂得了如何去“精益求精”。在現代社會科技發展過程中,空間衛星技術和其他的測繪技術將更加長遠發展,那么就對我們現在還未走入社會的測繪人要求而且要求更高,數學計算和協調能力是測繪的顯性要求,而編程能力和英語能力將是測繪的隱性要求而且將會越來越突出。

  3.4建議與意見

  我感覺本次實習內容的安排大體上是不錯的,老師們的指導和講解也是盡心盡力;但感覺內業數據處理部分老師應該講得更詳細一點,這樣更有助于同學對軟件的熟悉與對書本知識的消化。其次,感覺這次外業數據采集同學們還是比較空閑,所以建議學院在今后GPS實習中可以增加適當的項目,比如專門花一兩天來學習接收機的電子手簿,或者是能夠交換儀器進行實習操作,使大家既能掌握天寶接收機的操作也能掌握萊卡接收機的操作,這樣我們才能夠從中學到的知識。所以希望學院對GPS實習更加重視一些,能給學生的實習和鍛煉的機會。

  四、實習體會

  本次GPS實習雖然僅僅只有二個星期的時間,主要包括兩大部分——GPS靜態測量和動態測量。其中靜態測量包括現有資料的收集(包括武大地圖、已知點數據資料等)、實地勘踏選點并進行標記、調度方案的確定、正式外業數據采集、最后也就是最重要的內業處理。動態測量包括利用GPS RTK技術進行RTK地形測量用于繪制等高線圖以及利用RTK進行放樣操作。實習過程中我們收獲還是十分豐富的。對GPS靜態測量和動態測量有了深刻的理解,將之前停留在書本知識階段延伸到了實際操作階段,實習過程中,不僅對原理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還在操作中熟練了步驟。整個實習的過程雖然時間緊迫,但是通過班里同學,各測組間的通力合作,嚴謹的鉆研態度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查閱還是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并且成果進過精度的檢驗也完全符合地形測量的要求。通過時間不長的工作,我班同學又一次展現了出色的團隊合作力,依然保持著良好的職業素養,這不能不讓人感到驕傲和自豪。

  當然,出現問題也是不少的,實習之后更要認真總結,我相信這也必將成為我們日后工作和學習中的寶貴財富。

  最后,感謝指導老師的耐心和理解,感謝學院給予我們這樣難得的機會,以及同學們的共同努力。

【GPS測量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工程測量實習報告07-22

測量學實習報告07-07

測量學的實習報告范文09-21

經緯儀測量實習報告07-25

大學生工程測量實習報告08-02

測量實習總結06-23

建筑測量實習總結01-25

測量個人的實習總結07-04

工程測量實習總結06-09

測量個人實習總結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