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_黑人又大又粗又硬XXXXX_欧美疯狂做受XXXXX高潮

地質實習總結

時間:2022-08-09 20:01:53 實習總結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地質實習總結

  總結就是對一個時期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它可以幫助我們有尋找學習和工作中的規律,因此我們要做好歸納,寫好總結。那么總結應該包括什么內容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地質實習總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地質實習總結

地質實習總結1

  工程地質實習總結怎么寫?這對于許多工程地質專業的學生來說,應該不是個難事。以下有一篇大學生工程地質實習總結范文,僅供各位工程地質專業的學生借鑒參考。

  20xx年7月9日20xx年7月14日,我們在興文石海進行了工程地質實習,工程地質實習是整個工程地質學教學中十分重要的實踐環節,使學生在課程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對基本地質現象的野外實地考察和現場實踐,獲得感性知識并鞏固和深化課程理論,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為畢業以后的設計、施工中應用有關地質資料打下一定的基礎。這一次實習其內容是:

  土木工程上在野外地址工作的基本方法。

  鑒別和觀察常見演示,礦物特性及工程性質。

  理解掌握地層年代和巖性的特性。

  掌握斷層的類型及野外識別的特征。

  掌握褶皺的野外識別。

  熟練的使用羅盤,和巖層產狀三要素的測定。

  觀察常見的地址現象,地下水的補給,運動,排泄規律。

  重點要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了解基本知識,學會基本技能。通過簡短的野外地址實習,鞏固學過的《工程地質學》內容,加深對課程有關內容的理解;此外,通過實習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情操,提高隨地址科學的興趣:同時充分認識到地質實踐對地質科學的重要性。

  在通往公路沿線所見地貌類型較多,主要是以巖溶地貌,和重力地貌為主。興文石海位于四川興文縣中城鎮南30公里處。因奇石林立、洞壑連襟而得名。總面積126.4平方公里,地址構造是川南褶皺帶東西構造體系,位于華鎣山斷裂帶西南部份鎮雄穹隆構造之北,珙長背斜東段末端,區內斷裂,褶皺極為發育,構造線方向為北東向,其次為近南北向,東西向。

  實習內容:

  興文石海構造間歇性隆起較強,喀斯特發育與地貌形態的塑造明顯受新構造活動控制,縣境中部出露地層較老,向南、北兩側則較新。從老至新,分布地層有8個系27個組群。該區域地質構造復雜,地層古老,巖石類型多樣,礦產豐富。在內、外營力的共同雕塑下形成了千姿百態的地貌景觀。特別是興文的碳酸鹽巖分布十分廣泛,三疊系、二疊系、奧陶系地層皆有大量出露,而且其結構、成分各不相同。在實習過程中主要觀測有:

  礦物,化石標本

  在區內的化石標本極為豐富,出土的有三葉蟲,貴州龍。珊瑚,海百合動植物化石。砂巖,石英砂巖,磷氯鉛礦,褐鐵礦等礦物。本區表現為一個向上變淺碳酸巖沉積,之后逐漸抬升,從而遭受剝蝕,導致地層缺失,中二疊級晚期到二疊紀,逐漸過渡到三疊紀碳酸鹽沉積,中三疊紀世末的抬升是本區進入陸相盆地發展階段,此時動植物的化石最為豐富。侏羅紀主要以河流湖泊為主,之后造山運動使本區褶皺變形,喜馬拉雅運動本區強烈抬升。在這個過程中地殼的運動,是本區內的大量的動植物被掩埋在地下。并以最終形成種類繁多的礦物。這些礦物,化石標本在興文地址博物館內可以見到。

  巖溶

  巖溶指可溶性巖石,特別是碳酸鹽類巖石(如石灰巖、石膏等),受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溶,有時并加以沉積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往往呈奇特形狀,有洞穴、石芽、石溝、石林、溶洞、地下河也有峭壁。也稱這種為喀斯特地貌,

  按其發育演化,巖溶可分出以下6種。

  地表水沿灰巖內的節理面或裂隙面等發生溶,形成溶溝(或溶槽),原先成層分布的石灰巖被溶溝分開成石柱或石筍.

  地表水沿灰巖裂縫向下滲流和溶,超過100m深后形成落水洞。

  從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層后發生橫向流動,形成溶洞。

  隨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發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積小,稱坍陷漏斗,深度小面積大則稱陷塘。

  地下水的溶與塌陷作用長期相結合地作用,形成坡立谷和天生橋。

  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干谷和石林,地下水的溶作用在舊日的溶洞和地下河之下繼續進行。

  在興文石海巖溶發育極為豐富,主要分布在區內的天泉洞共5層,有12個大廳,體積達270萬立方米,主洞長1300多米,高約50米~100米,分布有鐘乳石,石筍,石柱,和湖泊,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區內大漏斗,東西直徑600余米,南北直徑450米,最深處230米。漏斗底部直接與天泉洞相連,本區為可溶性與透水性的巖石有石灰巖,石膏等種類,溶洞內水流溶,流動是促成該漏斗和溶洞得以繼續發育的重要原因

  斷層

  巖體受力作用斷裂后,兩側巖塊沿斷裂面發生了顯著位移的斷裂構造,稱為斷層。在斷層分布密集的斷層帶內,巖層一般都受到強烈破壞,產狀紊亂,巖體裂隙增多、巖層破碎、風化嚴重、地下水多,從而降低了巖石的強度和穩定性;同時,溝谷斜坡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質現象發育。

  興文石海本屬于華鎣山斷裂帶西南部份:用壓性兼扭住逆沖斷層。位于陰陽背鼻狀背科東翼。北起興文以北,向南經兩江口。岳家河至石板田,消失于下奧陶統內。長10公里,斷于寒武系與貝內系地層間。斷層走向335°,傾向北東,傾角40—60°。在兩江口處見中寒武統白云質灰巖逆沖于下奧陶統砂頁巖之上。沿斷層有平行斷面的牽引用曲和巖層直立、倒轉等擠壓現象。在涼水井、穹背上一帶次一級用曲(如穹背上背斜)的軸線作3050方向與興文斷層組成人字型構造,顯示了它東盤兼向南扭的特點。

  斷層的基本類型:

  根據斷層兩盤相對位移的情況,可分為下面三種。正斷層:指上盤沿斷層面相對下降,下盤相對上升的斷層;正斷層一般是由于巖體受到水平張應力及重力作用,使上盤沿斷層面向下錯動而成。一般規模不大,斷層線比較平直,斷層面傾角較陡,常大于45°。逆斷層:上盤沿斷層面相對上升,下盤相對下降的斷層,逆斷層一般是由于巖體受到水平方向強烈擠壓力的作用,使上盤沿斷面向上錯動而成。斷層線的方向常和巖層走向或褶皺軸的方向近于一致,和壓應力作用的方向垂直;按傾角大小可分為沖斷層、逆掩斷層及輾掩斷層。平推斷層:由于巖體受水平扭應力作用,使兩盤沿斷層面發生相對水平位移的斷層,其傾角很大,斷層面近于直立,斷層線比較平直。實際上,由于巖體的受力性質和所處的邊界條件十分復雜,使斷層構造非常復雜。

  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體或巖體,受河流沖刷、地下水活動、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響,在重力的作用下,沿著一定的軟弱面或軟弱帶,整體地或分散地順坡向下滑動的自然現象。滑坡的別名叫做地滑,我國許多地方山區的群眾,形象地把滑坡稱為“走山”。不同滑坡體的體積差別很大,小型滑坡只有十幾到幾十立方米,大型滑坡體可達幾百萬至幾千萬立方米,特大型的甚至可達幾億立方米或更大。但它是一個典型的滑坡。

  需要指出的是,滑坡的相貌往往只有新生滑坡或產生不久的滑坡才顯露得比較典型,發生時間較久的老滑坡,由于人為活動或自然的原因,它們的本來面貌常常受到破壞,以致不容易觀察出來,必須通過仔細的調查,尋找出殘留的特征和跡象,才能正確地加以識別。

  實習中正處于四川盆地川南發生大的洪澇災害,在通往本區的公路上可以見到滑坡這一地質現象,這些滑坡大小不一但是較多發生在地勢險要坡度較陡,植被稀疏并且多為草科類植物的地區。本次觀察到的滑坡多為自然原因。

  實習總結:

  短短三天野外實習很快結束了,不過我們從中實在學到了不少東西,在實習過程中能把所學的知識靈活的運用。增加我們對工程地質學這門課程新的認識。實際觀察到各種地質年代的。本次實習令我們加深了對地質地貌學的了解,更深刻認識到了學習地質地貌學的意義,鞏固了學習成果,體會到“學以致用”的道。知識從感性認訓升華到了理性認識,從抽象變得具體起來,我學習到了很多書上沒有的東西,了解了工程地質對實際工程建設的重要性。在這里深深的感謝老師在的認真指導。

  在實習中學會了一定的考察地質地貌的方法要領和細節。例如,出外實習要對考察對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內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細節,充分認識到地質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艱苦性,激發了我們自己考察家鄉和各地的典型地質地貌的興趣。同時,懂得和小組成員合作的重要性。這些都將對我們日后的學習乃至工作起到積極的作用。

地質實習總結2

  一、收獲

  通過四天的野外工程地質實習,我們通過四條不同的路線加深了對課本知識的認識和了解,對許多書本上的概念有了更實際更可靠的認識,學到了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縮小了書本與實際的差距。我們整個實習的現有工程地質問題豐富多彩,在野外實地觀測了三大巖類(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實地觀測了巖體的風化程度、山脈的各種地質構造、河流階地和常見的不良地質現象等。還自己進行了巖體巖層產狀的測量,加強了對地質“三大寶”的實際應用能力,掌握了背斜與向斜的基本判定,對斷層與滑坡等地質現象有了進一步認識,實現了把書本知識轉化為我們自身的知識和技能。1、以下是我對略陽地質實習的一些重要地點的概況

  略陽地區地處秦嶺山區,八渡河,東渡河,嘉陵江三條河流匯交處,歷史上曾受強烈的地質應力作用,經受了強烈的剪切變形,撓曲和破裂,生成了大致南北走向的略陽大斷層,吳家營正斷層等十分顯著的地質構造。地形復雜,地質構造發育,屬地質活動比較活躍地帶,是一個天然的地質構造博物館,風化作用、剝蝕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成巖作用等外力地質作用在此均能找到作用痕跡,地殼運動、巖漿活動等內力地質作用在此也都留有證據,幾乎存在有所有常見的地質構造。歷史上曾受較大的地質構造應力作用,因而各種褶皺和斷層明顯,地質條件惡劣,給道路工程的實施造成了極大的不便。然而,也正是如此,才使得各類地質防御措施都在這里被采用。因而,略陽地區是工程地質實習的良好基地。目前,從略陽電廠滑坡、云峻山滑坡、閣老嶺滑坡它們的滑坡床、滑坡壁以及滑坡周界上的植被生長情況來看,這些滑坡得到了妥善的治理,已經處于穩定狀態,近期內不會再發生大的底層滑動。位于靈巖寺南嘉陵江邊的滑坡雖然從植被上看尚未穩定,但該區山體的主要成分是石灰巖,它巖性較好,強度高,穩定性強,而且在滑坡舌的上部灌注有大量的抗滑樁,近期也不會有明顯的滑動,因此,不會對寶成線造成大的影響,各處崩塌目前也都處在穩定狀態。所以,整體上說,略陽地區處于相對穩定時期,但局部仍有不穩定地質現象,像閣老嶺滑坡右側的崩塌處一直有碎落。總之,略陽地區地形復雜,地質構造發育,屬地質活動比較活躍地帶,對工程的不利影響大。在修筑道路及其他土木工程時,從選線規劃、設計施工到對道路工程的維護都要給予足夠的重視。

  二、體會

  在四天的實地考察中,我們和老師走在一起,學在一起,老師給我們進行的詳細舉例說明,增強了我們的實踐能力,并且這些都加深了我們對書本上老師所講內容的認識,對三大類巖石有了一個感性的認識,讓我知道了書本上的東西都是死的,如果你不和實際聯系起來的話它只能變成無用的東西,所以我覺得應該盡量多的去實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這是一個短暫而又充實的實習,我認為對我走向社會起到了一個橋梁的作用,過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經歷,也是一個重要步驟,對將來走上工作崗位也有著很大幫助。向他人虛心求教,遵守組織紀律和單位規章制度,與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處世的基本原則都要在實際生活中認真的貫徹,好的習慣也要在實際生活中不斷培養。這次實習也讓我認識到團體協作的力量,在以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當中一定要注意團隊合作,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在這次實習中我所收獲的這些為我以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了基礎,在我以后的工作中定會給予很大的幫助。

  在這期間,我們面對漫長的考察路線,徒步往返讓我們腰酸腿疼,途中車輛帶起的灰塵彌漫,我們灰頭土臉的回到住處,疲憊地站不起來,讓我感受到了野外工作的辛苦,但是我們堅持了。在堅持一下,在挺一會兒,一切都會過去,等待我們的只有勝利。同時感謝李老師不辭辛苦、言傳身教地給我們進行的生動講解,而老師的這種敬業精神也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和尊敬。這一段時間所學到的經驗和知識大多來自老師和同學們的教導,這是我一生中的一筆寶貴財富。同時這次實習讓我意識到工程地質的重要性,如今,交通事業的蓬勃發展,面對復雜的工程地質問題,越來越需要專業人才來建設。“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整個實習我們一直和實際地質條件和工程地質問題零距離接觸,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我們的工程意識。工程地質工作是一項能真正鍛煉人,使人獲得知識與磨礪的工作。我們要熱愛本職工作,培養敬業精神,發揚工程地質工作者的優良傳統,使祖國的工程地質事業蒸蒸日上。最后,再次真誠感謝和我們同甘共苦的老師,感謝你們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和諄諄的教導,更感謝你們教會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略陽工程地質野外實習將是我一生最寶貴的財富,永存心中!

  三、建議

  談到這次工程地質實習工作的不足,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1、希望實習能夠長一些,因為實習路線較長,用于趕路的時間有些多,實際用來觀察工程質地現象的時間相對少了。

  2、組員合作不夠,沒能很好溝通,配合,討論不夠。建議實習結束老師與學生交流溝通,加強討論,強化知識。

  3、同學與老師之間不夠默契,老師和同學的節奏不一樣,隊伍跨度大,后面的人顯然沒有聽到老師的講解。

  4、希望在今后的實習中可以設計更多的加強同學們能動性地環節,弱化老師講解同學記錄的這種簡單方式,使同學自身真正成為實習的主體,讓我們更好地融入到實習當中去。

  5、希望能夠增加路線的條數和長度,讓我們能夠更多更充分地接觸到工程地質條件和工程中的地質問題,實現零距離接觸工程地質現象。

  6、希望在以后的學習中,能夠進行更多的實踐和實際操作,讓我們能夠熟練的操作儀器,這樣同學們對測量才有更深入的了解,這樣對以后的工作會有很大的幫助。

  7、希望能夠結合最近發生的工程地質現象進行學習,實地防護,并學習最新最先進的工程地質防護措施。

地質實習總結3

  為期三周的野外實習已經結束了,現在轉入了緊張的室內整理階段。一年前的普地實習是以一個地質參觀者的身份參觀地質現象,而現在是以一個地質工作者的身份參加實習。通過此次實習,我受益匪淺不僅能把書本上的知識不說活學活用至少在野外看到地質現象不會再像一個非地質工作者了,而且再次體會到了團隊協作精神的重要性。

  實習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野外踏勘階段、實測剖面階段、填圖階段。通過這三個階段的學習使我專業知識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野外踏勘為期一周,我們在鄭老師的帶領下就去了龜山頭、麒麟山、炬嶂山、平頂山、平頂山水庫,我學會了野外怎么觀察分析地質現象、如何描述沉積巖和火成侵入巖、認識了S1g—T2d的巖性及如何判斷各個地層的分界、丘狀交錯層理的收斂發散指示頂底的原理、野外如何識別斷層、如何描述斷層和褶皺、如何畫素描圖和剖面圖及成脊成谷的原理,又熟悉了一下羅盤的使用并且學會了后方交會法。由于踏勘的路程相對比較長,要我們觀察的地質現象也就多了,也就是說當跑的地點近時還可以回駐地吃午飯,當遠的時候我們就得享受"上山背饅頭,下山背石頭"的生活了。雖然苦是苦了點,但同學們都樂在其中,因為野外我們不僅學到了知識和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而且也鍛煉了身體。

  踏勘結束后,就迎來了第二個階段實測剖面。

  實測剖面階段又可以分為:

  ①老師對踏勘階段做總結和講授實測剖面的工作方法;

  ②野外測量數據;

  ③資料的整理;

  ④繪制剖面圖。

  李老師把我們的剖面定在鳳凰山東坡D3w—P1q地層。實測剖面的的第一天鄭老師把我們帶領到測剖面的位置后又教了我們一些注意事項,剩下的工作都得我們自己完成了。剛開始我們由于對自己的位置所要做的任務都不是很清楚,做起來不是很順手。后來我們都了解到自己的位置和任務,團隊協作能力有了進一步的提高。這時,每個人到達目的地時都知道干什么不再像一開始那樣就少數人在工作大多數人在看。一到達目的地,我們小組的工作就這樣緊張有序的開始了。、分層員、層巖性描述員、標本采集員、前后測手和記錄員各司其職,工作異常順利,晚上回去處理數據。經過了兩天的野外實測時間,我們就開始轉入繪制剖面了。結合自己所測的數據和老師給的前人資料,我們組順利完成了實測剖面的任務。在這個階段,我不僅增強了自己野外動手能力而且充分體會到了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并且學會了畫剖面圖。

  我們小組經過前兩階段的磨合,現在已經能很好的協作工作了。接著來的填圖對我們小組來說雖然很新,但我相信我們組一定能很好的完成。填圖階段可分為三部分:①老師授課;②野外找點連線;③轉繪清圖。新的階段就有新的分工,不過很快我們就明白了自己的位置。所以工作起來很順手,一路綠燈,可謂駕輕就熟。在這個階段給我感受最深的是構造里的那個" V"字行法則,我在上《構造地質學》課時,理解不是很清楚,可通過填圖跑野外,不知不覺就把它搞清楚了。

  三周的巢湖野外實習就告一段落了,我們也回到學校開始了下一階段的工作了。此次野外實習,讓我感受到了理論與實踐結合和團隊協作的重要性。首先,理論聯系實踐是必不可少的。書本上學的東西如果不運用到實踐上去永遠都是死東西,我們現在所學就是為以后工作做準備。就像這次實習,如果以前你沒接觸過羅盤,突然給你個羅盤讓你測產狀,雖然你在《構造地質學》上學了如何測產狀,但是一到真正給你個實物時你就不一定會像學書本上的知識那樣輕巧了。

  最后,我想感謝學校給了我們這次實習的機會,感謝實習老師的教導,感謝同學們實習過程中給我的支持和幫助!

地質實習總結4

  暑假在邱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在美麗的五大連池進行了為期5天的地質實習,讓我們對工程地質在課本上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踐,豐富了我們的閱歷,更夯實了我們的專業基礎,使我們對未來的一部分工作有了實踐經驗,感覺受益匪淺。 8月x日,我們由大巴車接送去老黑山和火燒山,感覺風景迷人,氣候涼爽,下面就將這兩座山簡要介紹一下:

  老黑山火山坐落在波狀起伏的丘陵低地及白河河谷之上,海拔515.5m,總面積約58.8平方公里,平面形態受熔巖流溢出方向、溢出量及古地形的制約,總體成不規則盾狀。老黑山為一套疊錐,火山錐中央有一向北西傾斜不對稱的漏斗狀火口,火口內壁陡峭(65°-85° ),火口緣內徑350m,火口深136m。老黑山錐體主要由火山渣、火山集塊巖、火山角礫巖、火山灰和浮巖組成,其間夾有薄層熔巖。

  老黑山的東和北方向有盤山公路,當天我們是從盤山公路繞上去的,走在山中的小道上,感覺氣候宜人,絕對是天然氧吧,順著階梯石往上走,蜿蜒地終于到了山頂,山頂有一個氣勢磅礴的漏斗狀火山口,直徑350米左右,深約150米左右,同學們都在山上留了影,記憶這美好的時刻,然后我們下山是順著比較陡峭的正面下山,感覺非常美妙啊,我們還在山上采了石頭作為標本。老黑山 老黑山火山坐落在波狀起伏的丘陵低地及白河河谷之上,海拔515.5m,總面積約58.8平方公里,平面形態受熔巖流溢出方向、溢出量及古地形的制約,總體成不規則盾狀。老黑山為一套疊錐,火山錐中央有一向北西傾斜不對稱的漏斗狀火口,火口內壁陡峭(65°-85° ),火口緣內徑350m,火口深136m。老黑山錐體主要由火山渣、火山集塊巖、火山角礫巖、火山灰和浮巖組成,其間夾有薄層熔巖。

  火燒山山位于老黑山北東約3km處,疊覆在老黑山熔巖北東邊緣之上,為一套疊式錐體,海拔340m,面積9.5平方公里,熔巖流主體向北流淌,溢出體積0.26平方公里,火山錐坐落其上,碎屑物體積約0.008平方公里。火燒山錐體由火山集塊巖、火山角礫巖、火山彈、熔巖餅和火山渣組成。火燒山是一個塌陷的火口,火口內壁陡峭,火口底低平,直徑400m,火口深63m老黑山(海拔515.5m)和火燒山代表了富鉀火山巖帶的最新活動。

  五大連池火山群保存完好的火山口和各種火山熔巖構造,如多層流動單元構造、結殼熔巖構造、渣狀熔巖構造、噴氣溢流構造(噴氣錐和噴氣碟)、熔巖隧

  道構造等,以及浩渺的熔巖海,堪稱火山奇觀,加上區內特有的兼為飲用與治療的碳酸泉,使其成為旅游觀光和治病、療養的著名火山風景區。

  當天我們下了老黑山,就在廣場坐上了敞式觀光車,一邊觀賞著路邊的風景,一邊聽著講解,外面簡直就是火山石的海洋,一片黑色,大約過了20分鐘,到了終點,我們就下車順著棧道往前走,來到了湖邊也采了一片石頭,在湖邊轉了轉,拍了幾張照片,然后就天快黑了,就往回走了。經過這一天的活動,使我們感覺非常美妙,這一天過得非常充實。

  第二天我們來到了翻花泉旅游風景區,它位于藥泉山東側,當地百姓稱之為靈泉,是指它的醫療作用非常明顯,當天我們在專家的講解下觀光了各處風景,我們用準備的瓶子來盛水,品嘗了一下,嘗到它的味道非常咸,非常澀,他給我們做了一個介紹,說里面含有二價鐵,故非常澀,但它對人體胃腸道非常有好處,只是我們沒有習慣而已,當天我們還看見很多當地人用暖瓶盛水,但必須密封,我當時還有點好奇,原來這就要用到我們高中化學的知識,二價鐵很容易被氧化,使我們對這里的自來水性質有了一定了解。泉水含有陰離子、陽離子和少量放射性元素,對皮膚病和其他外科疾病有顯著療效。

  翻花泉礦泉水屬低溫冷礦泉,泉溫五點六度;含大量二氧化碳氣體,游離二氧化碳含量在每升兩千毫克,其二氧化碳的含量是世界名泉維希的兩倍,此外含三至七埃曼的氡氣;含有多種碳酸鹽,比例適當,偏硅酸三十一點二,陽離子以鎂、鈣、鉀、鈉四種離子為主,與人體血液各種離子比例基本一致,有利于治療疾病的需要,陰離子以碳酸氫根為主,還有少量的氯離子和硫酸根離子,礦化度零點二七;含鐵量適當,易氧化,含鐵每升二十至四十毫克,主要是二價鐵離子存在于水中,有利于人體對鐵的吸收,對缺鐵性貧血療效顯著;含有人體必須的十四種微量元素,鐵、錳、鍶、鋅、鈷、銅含量適中,與人體的血液中各種離子比例基本一致,是人體微量元素最理想的補劑;含有毒元素、放射性元素都沒有超過國家使用標準。

  可治療疾病為:皮膚性疾病、銀屑病(牛皮癬)、慢性濕疹、脂溢性皮炎、神經性皮炎、皮膚瘙癢病、斑禿、小腿潰瘍、結節性紅斑、蕁麻疹、 血管神經性水腫、尋常性魚鱗病、硬皮病、皰疹樣皮疹、白癜風等。其他疾病,冠狀動脈硬化、低血壓、腦血管意外后遺癥、神經衰弱、糖尿病、肥胖癥、更年期綜合癥、代謝障礙疾病、周圍血管供血不足、免疫功能低下、痛風、胃炎、胃下垂、婦科慢性炎癥、股骨頭壞死、風濕、類風濕等。冬季的翻花已引入室內,改變了過去

  只能夏季泡翻花泉治療的歷史,分別配備有室內翻花泉泡池、紫外線光療機、汗蒸室、淋浴室、衛生間 、換衣柜等設備。

  第三天,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了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在館內聽了講解員的講解,對五大連池的全貌有了全面的了解, 五大連池火山群,以其 奇異壯美的火山景觀、波光粼粼的湖水,噴水吐玉的礦泉、新穎美觀的療養別墅,蜚聲海內外,享有“火山公園”之美譽。當天我們在解說員的講解下,對風景區的景點,風土人情,火山文化等全方位立體式的了解,在五大連池天地造化,萬物重生的過程中,體會到了珍惜資源熱愛生命的可貴,帶著對五大連池的無限熱愛與憧憬去實習,會對五大連池有一個更加科學的評價。

  第四天我們去了三池和四池,觀察到三池呈蘭色而略帶紫,四池呈黃色,早晨朝陽冉冉升起,在池子各自的顏色底蘊上又抹了一層淡紅色,非常美麗。中午,驕陽當頭,又給它添了一層金色,夕陽西下,湖面上又是一番景象。

  最后,經過這次實習,也是我們大三唯一的一次實習,真的非常難得,大家都很珍惜這次機會,使我們增強了實踐能力,對專業有了一定認識,也陶冶了我們的情操,使我們受益匪淺!

地質實習總結5

  第一章 緒論

  此次實習的城市為杭州市,地點西湖景區;這里是個交通便利、環境優美的文明古城,旅游勝地。在實習中我們還可以“苦中作樂,游山玩水”此次實習自然是不虛此行。

  我們此次野外觀察實習共5天,具體時間為6月29日至7月3日。為了方便我們的實習,我們借住在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學生公寓。按約定我們每天上午7:30在不同的地點集合,然后根據實習線路一起出發,完成每日的實習任務即可回到公寓。整理好每日的野外實習記錄筆記。

  6月29日實習線路 南山公墓――玉皇頂;主要實習任務:認識葉家塘組、黃龍組、船山組、棲霞組巖性及其所含化石;觀察小背斜、小平臥褶皺,玉皇山向斜。這一天我們定了定了5個點,在得意亭處觀察了葉家塘組巖性,在收費亭處觀察了黃龍組巖性,在停車場處定了黃龍組和船山組的分界點,然后來到了紫來洞,進行了對溶洞形成的描述.在離休息亭東南100m處觀察了斷層,并對斷層進行了產狀測量,和正逆判斷。第一天實習就算結束了。

  這一天我們主要學習了怎樣在野外辨別三大巖類,怎樣測量產狀,怎樣辨別正逆斷層等,通過這一天實習,讓我們學會了將理論知識與實踐內容相結合。

  6月30日,今日路線起于石屋洞途徑水樂洞、煙霞洞再到南高峰頂。由于天氣惡劣,加大了我們實習的難度,再加上突遇暴雨,改變了原定實習計劃,于是今日定了四個點分別為石屋洞的構造觀測點,水樂洞巖溶觀測點,煙霞洞溶洞觀察點,南高峰巖性觀察點。此行我們途徑青龍山、煙霞三洞,并觀察了青龍山背斜,南高峰的向斜,了解了煙霞三洞的成因以及水樂洞附近灰巖中的縫合線的形成。

  7月1日,今日路線起于紫云洞終于寶石山,今日任務為:了解紫云洞的成因,觀察其巖性,到寶石山學習后方交匯定點法。在紫云洞我們觀察到崩塌的巖洞有斷層,有三組解理面,是熔結凝灰巖,斷層間有角礫,有擦痕,沒有位移的為解理,有位移的為斷層,斷層附近也有小的解理。從棲霞嶺至初陽臺的石階及其附近有大量的碧玉分布,故寶石山就是由此而得名。到了寶石山的蛤-蟆峰我們學習了后方交匯定點法,了解了西湖的成因,這樣就完成了我們當天的實習任務。 7月3日,實習路線為:錢塘江至九溪,主要任務是認識志留―碳系部分地層巖性特征及了解之江成因,之江及錢塘江,之所以成之字形就是由于河流的侵蝕作用形成凹岸,再由搬運堆積作用使河流形成凸岸,于是就有了之字形的河道。就這樣,我們的杭州實習就算結束了。

  第2章 地層

  2.1 概 述

  杭州的地層簡述: 以吳山、龍塢、錢江、古蕩為東、西、南、北之界線,在此區內可見下述由 老到新的地層:

  1、奧陶系(o)(僅見上統,分布在區西南一隅)分為文昌組和長塢組;

  2、志留系(s)(出露比較齊全,由西部向西南部呈弧形分布)分為康山群、大白地 組和吉安組;

  3、泥盆系(D)分為西湖組和唐家塢群;

  4、石炭系(C)分為船山組、黃龍組、葉家塘組和珠藏塢組;

  5、二疊系(p)分為丁家山組、茅口組和棲霞組;

  6、侏羅系(J)僅見上統第一段,分布在寶石山、葛林、白沙山和孤山等地;

  7、白堊系(K) 下統朝川組,沿錢江零星分布于六和塔、梵村、珊瑚沙

  8.第四系(Q) 分布廣泛,成因類型復雜;

  2.2 地層巖性描述

  由老到新描述各地層分布位置、巖性特點(描述)、巖層產狀等。主要地層有D3x、C2h、C3c、J3h、Q。第四系合并描述。

  D3x(西湖組) 巖性為白色石英砂礫巖、粗砂巖夾砂質泥巖。厚度176~300米。主要為老和山。

  C2h(黃龍組) 巖性為淺灰色生物碎屑灰巖、白云質灰巖,底部為白云巖,產紡錘、莫斯科小紡錘,犬齒珊瑚等,厚度154米。主要分布在棋盤山―龍井―飛來峰一帶。

  C3c(船山組) 巖性為灰色~深灰色生物碎屑灰巖,藻灰結核灰

  巖。產中華麥、假希瓦格等。厚度47~150米。

  J3h(黃尖組)分布在寶石山、葛嶺、白沙山、孤山等地,根據火

  山噴發間斷及巖性特征,可分為三個亞段第3章 巖漿巖

  實習區巖漿巖以酸性噴出巖為主,侵入巖不發育,地表均以脈巖產出。從巖漿巖特征化學成分,以及與圍巖、地質構造關系,結合區域對比分析,均屬燕山期巖漿活動產物。

  實習區脈巖:分布零散,種類較多,從基性到酸性都有發育,以中酸性為主,多數受構造控制。計有:輝綠巖脈,安山玢巖,英安玢巖,高嶺石化霏細斑巖等。

  實習區噴出巖:晚侏羅世早期的噴出巖以流紋質火山碎屑巖為主,是實習區火山巖最發育的一類,分布在寶石山、葛嶺、孤山等地。巖性有熔結凝灰巖、流紋質含碧玉團塊玻屑熔結凝灰巖。葛嶺、寶石山一帶角礫熔結凝灰巖的巖性特征為:灰紫、紫灰色,呈角礫狀結構,具假流紋構造,有玻屑、晶屑(斜長石、石英、黑云母、角閃石)、巖屑(安山玢巖)和微量磁鐵礦褐鐵礦組成,少量隱晶質物質膠結,熔結凝灰巖的巖性特征為:紫、暗紫灰色,晶屑、玻屑結構,具假流紋構造。玻屑主 要,晶屑(斜長石、石英、黑云母)次之,巖屑(安山玢巖、凝灰巖)零星,褐鐵礦、磁鐵礦微量,由少量隱晶質物質膠結,有些凝灰巖含碧玉團塊。碧玉由玉髓和細粒石英組成,有方解石、黃鐵礦、有機質和粘土混合物,顏色多樣,常為紅色,致密堅硬,具貝殼狀斷口,常具隱晶質和膠狀結構,顆粒在0.01毫米左右。碧玉的成因一般認為與海底火山作用有關,即火山噴出的凝灰物質被海水分解后,其分解之SiO2大量進入海水,當它達到飽和時,在適當條件下即沉淀下來而成。早白堊世晚期的噴出巖有流紋質凝灰巖、流紋巖。安山質熔巖(輝石安山玢巖、安山巖)和基性熔巖(玄武玢巖、玄武巖)等四類,零星分布在六和塔浙大三分部,南星橋、杭一中等地。

  第4章構造

  4.1 概 述

  杭州市位于揚子準地臺東部錢塘臺褶帶,包括安吉――長興陷褶帶、中洲(淳安)――昌化拱褶帶、華埠(開化)――新登(富陽)陷褶帶、常山――諸暨拱褶帶、余杭――嘉興臺陷等五個三級構造單元以及武康(德清)――湖州隆斷褶束等七個四級構造單元。

  一、褶皺

  杭州市區包括三個褶皺區:西湖復向斜、石龍山褶皺區和半山―皋亭山褶皺區。

  二、斷裂

  杭州在印支運動以前基底固結程度較低,地殼變形以褶皺方式為主,斷裂不很發育,主要是一些長期活動的同沉積斷裂或基底斷裂,但它們都控制著構造單元邊界和古生代地層的發育,如臨安――馬金斷裂、蕭山――球川斷裂、昌化――余姚斷裂、印渚埠――開化斷裂,畢浦――雙溪口(淳安)斷裂等。

  三、節理

  杭州市區節理以葛嶺―寶石山構造節理引人注目,主要有北西向和北東東向兩組剪切節理形跡構成小型“棋盤格式構造”。在寶石山,北東70°~80°的節理密集,北西向節理稀疏;葛嶺附近,北西

  40°~60°、北東70°~80°的兩組節理均較明顯;而葛嶺往西南去,北西向,北北西向節理卻變得密集,北東東向節理變得稀疏。

  4.2 節理與斷層

  棲霞嶺介于掛牌山和葛嶺山之間,這里發育有蝙蝠洞、華嚴洞、紫云洞、棲霞洞及泉水出露(白沙泉),這些洞泉的發育都在一條直線上,若與其北東的臥云洞相連,則其走向為北東。沿線不僅發育有洞泉,而且還明顯地可見斷層擦痕,斷層角礫巖、斷層糜棱巖,因此這洞穴泉水的發育與斷層有直接關系。此斷層即為棲霞嶺斷層。

  近棲霞嶺最高處,紫云洞牌坊前,此處可找到侏羅系火山巖系第二亞段和第三亞段的分界面,兩亞段之間可明顯地見到一層紫紅色的沉凝灰巖,這是在火山噴發間隙時期形成的。

  斷層和裂隙(節理)統稱為斷裂構造,裂隙的地方往往形成泉水,泉水是地下水的天然露頭。水出來時冒泡則是上升泉(承壓泉),水澗是微上升泉。裂隙形成的地方泉水的開次量很大。巖縫的水開采量校

  接下來我們來到了紫云洞(圖3-2.2),紫云洞位于杭州西南棲霞山,洞穴主體長約80m,洞型平直簡單,走向NE35°―45°洞頂平整如板且向東南傾斜,傾角35°―40°,主要是循火山碎屑巖層面發育的,受沉積巖夾層控制。古老的火山作用使得棲霞嶺一帶布滿火山碎屑,火山碎屑夾1至2層凝灰質砂、泥巖或沉凝灰巖,單層5―10m,經風化作用、流水作用循環對松軟的沉積巖夾層進行剝蝕、侵蝕和浸泡軟化,其碎屑物質被水流搬運帶走而淘空,逐漸刻鑿出傾斜狀深槽。

  深槽頂板為堅硬的火山碎屑巖,并發育有NEE、NNW、NW向X節理(圖3-2.3),大大降低了頂板的穩定性,在重力作用下,巨石崩落,巖洞初具雛形,由淺入深由小到大向縱深方向發育與擴展。然而,巖洞并非無止境的發展下去,隨著深度的增加,X節理趨于減少或呈閉合狀,風化作用、流水侵蝕和水的循環交替隨之變弱,形成今天我們看到的紫云洞。我們組選在紫云洞進行巖石的走向、傾向、傾角三組產狀的測量,我們組所測數據為巖層傾向:130,傾角45

  4.3 褶曲

  西湖復向斜,即杭州復向斜在杭州市區傾伏部分,它是杭州市褶皺區的主體,組成西湖復向斜翼部最老地層是上寒武統的超峰群,核部的最新地層是下二疊統的丁家山組,出露在西湖畔的劉莊附近)。西湖復向斜的形態,順西南方向收斂,樞紐仰起,向北東方向展開、樞紐傾伏,樞紐總的方向為北東50°,傾伏角15°。復向斜傾沒部分為下白堊統火山碎屑巖所不整合復蓋,又為一隱伏的北北西向的大斷裂所橫切。龍井――翁家山――南高峰――三臺山――丁家山一帶為西湖復向斜核部,地形坡度與復向斜傾伏角相適應。西湖復向斜由一系列單體褶曲組成,從北西到南東計有飛來峰向斜、天馬山背斜、南高峰向斜、青龍山背斜、玉皇山向斜、將臺山向斜,鳳凰山背斜、金家山向斜。遠離西湖的另一組褶曲有午潮山向斜,老焦山向斜、里桐塢背斜,直塢向斜。半山――皋亭山向斜位于西湖復向斜的北東方向,可視為西湖復向斜的余延部分。

  第5章 地質發展史

  前人對杭州地區做了大量的地質工作,積累了豐富的地質資料,因此本區的地質研究程度相對較高。在杭州地區進行地質工作的主要有下列地質工作者和單位。

  1924年朱庭祜調查了西湖一帶地質情況,將石炭、二迭系灰巖稱為“飛來峰層”;

  1929年舒文博等人命名“唐家塢砂巖”、“西湖石英巖”,并分別劃歸志留系和泥盆系;

  1947年吳磊伯在李四光的指導下,對杭州地區進行較詳細的調查,并編制1:5萬杭州地區地質圖。

  1951年盛莘夫對杭州石炭、二迭系地層進行了詳細研究,劃分出黃龍灰巖(C2h)、船山灰巖(C3c)、棲霞灰巖(P1q),并肯定了杭州有茅口組灰巖段(P1m2)存在;

  1957-1959年南京大學師生多次來杭州實習,填制了1:1萬地質圖;

  1970-1973年浙江省區測隊開展杭州幅1:20萬區域地質調查,對實習區地層、構造、巖漿活動和礦產都作了大量而系統的工作;

  1977年浙江省第六地質大隊做了杭州市地熱普查,收集了豐富的地熱資料。

  目前,仍有許多院校師生在杭州進行基地地質實習,如東華理工大學、浙江大學地質系、同濟大學、工業學校。

  第6章資源環境地質

  杭州地區的地質景觀極為豐富,如杭州西湖,錢塘江,九溪等均為杭州有名的旅游勝地,奇特的地質景觀給杭州的旅游業帶來了勢不可擋的發展趨勢,再如位于浙江西部的桐廬縣瑤琳鎮的瑤琳洞,有巖溶地下的垂云通天河,是我國特大型水陸兼備的溶洞之一。眾多地質景觀不僅使杭州的旅游業得到發展同時是杭州的人文景觀也得到了發展,自然環境也得到了保護,各種資源也得到了合理的利用。

  第7章結束語

  為期5天的杭州實習很快結束了,也許實習給我們首先的印象就是挺好玩,但就是有點累,這也許是我們最直接的感受。由于天公不作美,我們實習的4天氣候條件相當惡劣,前兩天是陰雨綿綿,中途還突遇過暴雨的侵襲,后兩天是高溫,相當容易中暑,還好各位同學都做好了防暑準備。由此,讓我聯想到的是作為地質工作者不僅要掌握豐富的地質學知識,更要有健康強壯的身體以及不怕艱難險阻的精神,作為地質工作者的接班人就必須接受各種惡劣環境的挑戰,不僅要學好知識,更要鍛煉好身體。當然通過此次學習我們也或多或少的學到了一些東西,尤其是一些課堂上所學不到的東西。實習讓我們學會了一些簡單的地質工具的使用,嘗試了將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過程,也體會到了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難度,對于理論知識我們應該經常適當的與實踐聯系,才能達到我們的學習目的。

地質實習總結6

  第一章 引言

  金山鎮地質剖面圖和綱要圖的繪制,是在前幾次構造實習的基礎上的綜合實習,本次實習要求為編出1幅構造綱要圖、4幅地質剖面圖,并對該圖概述地質構造和構造發展史,它的目的是讓我們能比較全面掌握構造地質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熟練讀圖和繪制圖。通過繪制剖面圖,判讀褶皺和斷層以及不整合面來恢復金山鎮的地質演化過程。因而得出很多的信息,包括巖層年代,巖性,主要構造等。其中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均有較好發育,構造方面,斷層和褶皺出露明顯。圖中東北角和西面有斑巖和花崗巖侵入,且存在兩處角度不整合,缺少J和T1、T3地層。

  地質圖比例尺1:100000,面積達200多平方千米。

  第二章 地層

  地質圖上出現地層的地質年代從D2至K2,中間缺失T1和J的一整套地

  層,地層走向基本為北東南西向。白堊統K1、K2和中泥盆統D2為砂巖出現在東南角河北村地區,分別分布西北角和北部略偏東以及河北村正斷層系一帶為水平巖層,這兩處水平巖層和下面的傾斜巖層形成角度不整合;上泥盆統D3為頁巖,集中分布于河北村正斷層系一帶;C1至T3均為灰巖廣泛分布于金山鎮地區。東北角陵莊出現斑巖和花崗巖。從地質界限的行跡以及地層產狀看出T2與P2形成平行不整合。

  第三章 巖漿巖

  金山鎮地區的巖漿巖主要由花崗巖和斑巖組成,位于東北角,面積較小,其構造與巖體邊界產狀平行。花崗巖侵伏早期巖層,邊界線被陵莊—五里河逆沖斷層切割,由此可以判斷花崗巖的形成早于此處逆沖斷層的形成,而花崗巖又覆蓋于下盤的T3、T2、P2之上,說明花崗巖的形成晚于下盤褶皺的形成;斑巖覆蓋與花崗巖之上,其邊界線也被K2截斷,說明斑巖的形成晚于花崗巖而早于K2。

  第四章 構造

  褶皺構造:

  1、河北村—金山鎮線性背斜褶皺

  該褶皺分布于河北村至金山鎮一帶,核部為D2,翼部由D3、C1、C2、C3組成,兩翼走向北東南西,傾角40°,軸面豎直略向北西傾,樞紐傾伏,兩翼夾角約110°。

  2、五里河、諸嶺短軸倒轉背斜褶皺組

  兩處短軸背斜的核部均為C1,翼部由C2、C3、P1組成,北西翼走向北東—南西,傾向北西,傾角45°;南東翼為倒轉巖層,走向北東—南西,傾角80°。兩翼夾角約35°。

  3、奇峰—雨峰短軸背斜褶皺

  核部均為C1,翼部由C2、C3組成,北西翼走向北東—南西,傾向北西,傾

  角45°,走向北東—南西,傾角50°,軸面傾向北西。

  斷裂構造:

  1、河北村正斷層系

  五個正斷層面的走向垂直于河北村褶皺的樞紐,延伸1—1.5km。延樞紐方向從北東至南西向每個斷層面的傾向依次為北東、南西、北東、北東、南西。在第1、2個斷層面中間形成地壘,在第4、5個斷層面中間形成地壘,兩地壘中間形成地塹。

  2、奇峰—雨峰逆沖斷層

  位于奇峰和雨峰東側近山脊處,斷層走向北東—南西,兩端分別延粗圖外,傾角20—30°。上盤(即下降盤)為組成奇峰和雨峰背斜的C1、C2;下盤(即上升盤)為P1、P2。構成不完整向斜上升盤的石炭系各統巖層逆沖于下二疊統和上石炭統地層之上。斷層走向與褶皺軸向一致,為縱向斷層。斷層中部被兩個較晚期的橫斷層所錯斷。斷層形成時代與同方向、同性質的桑園—五里河逆沖斷層相同,即中三疊世(T2)之后,早白堊世(K1)之前,兩條斷層構成疊瓦式。

地質實習總結7

  一、地質實習的目的

  1、學會對巖石的肉眼判別

  2、了解饅頭山沉積巖的每一層的巖石組成及其顏色、厚度等

  3、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4、用地質羅盤測量實地測量巖層的產狀(走向、傾向、傾角)

  5、掌握褶皺的基本知識和判斷背斜、向斜的能力

  6、現場認識斷層、滑坡、巖層,背斜、向斜等地質現象

  二、地質實習的過程

  我們的實習分為兩天(六月三、四號),六月三號實習地點是長清張夏鎮滿壽山和靈巖寺, 實習項目是滿壽山的巖層構成和滑坡、斷層現象,六月四號的實習地點是蘇莊,實習項目是背斜構造和地質羅盤的實習,六月四號下午我們結束地質實習,返回學校。

  三、實習的內容

  1、認識滿壽山的巖層

  饅頭山,海拔408米,位于濟南市長清區張夏鎮境內,當地老百姓習慣稱此山為“饃饃山”、“滿壽山”,或者高雅的稱為"曼壽山"。2003年,饅頭山被世界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世界第三地質名山,當年又被列入省級地質自然遺跡保護區。饅頭組主要由紫紅色、黃綠色等雜色頁巖及泥質、白云質灰巖組成。底部不整合于泰山雜巖的肉紅色片麻狀花崗巖之上。下部灰巖中含磁石結核和條帶,上部頁巖中具微細水平層理,中部頁巖含有三葉蟲化石——中華萊德利基蟲。厚度119米。

  在開始實習前,劉老師將此次實習分為三組——饅頭組(十層)、毛莊組(六層)、徐莊組(五層)。

  一、饅頭組

  第一層是由頁巖組成,厚約兩米,巖層呈現黃綠色,局部呈現灰色,風化程度非常的嚴重,裂隙發育大,我們在工程中應盡量避開

  第二層是由石灰巖組成,該層巖石深入山體,厚約四米,巖石呈灰綠色,此處的裂隙極有可能發育成溶洞,所以工程中應注意勘探。

  第三層是頁巖,厚約八米,巖石呈現黃綠色,局部呈現褐色

  第四層是由頁巖組成,厚約十三米,顏色顯紫色

  第五層是由石灰巖組成,厚度約六米,顏色呈現土黃色,裂隙發育輕微,有利于工程實施,

  第六層是由頁巖組成,厚度約四米,顏色呈現黃綠色。

  第七層是由石灰巖組成,厚度約兩米,顏色呈現綠色,空隙發育,石灰巖表面覆蓋物為填充在裂隙中的雜質。

  第八層為頁巖,厚度約七米,顏色為紫紅色風化程度比較大

  第九層為石灰巖,厚度約兩米,顏色為灰白色,縱向裂隙發育比較大,但是橫向裂隙發育小,前度較高。

  第十層是由頁巖組成,厚度約五米,顏色呈鮮紅色,由于該層位于山頂,所以此處巖石風化嚴重。

  二、毛莊組

  第一層是由頁巖組成,厚度約四米,顏色為紫紅色,頁巖中含有云母

  第二層是由頁巖組成,厚度約為十三米,顏色呈現紫紅色

  第三層是由頁巖組成,厚度約為四米,顏色為紫紅色,由于該處地勢高以及各種外力因素,使得該巖層水土流失嚴重,表面基本無植被覆蓋

  第四層:灰色鮞狀石灰巖,厚零點八米。

  第五層:灰色石灰巖,厚零點二米。

  第六層:灰色鮞狀石灰巖,厚零點三米。

  三、 徐莊組

  由于徐莊組地勢陡峭,我們不能繼續前行,所以未能近距離觀察徐莊組的巖層組成。

  2、認識滑坡與斷層

  下午我們到達靈巖寺附近,開始下午的實習,主要是認識滑坡,斷層以及一塊花崗巖。

  首先老師將我們帶到實習地點,指著遠處的山體讓我們找出斷層的上盤,下盤,斷層線,斷層面以及滑坡體,然后詳細講解了該處滑坡和短層,在山路的一邊同學們邊聽邊記,最后老師帶我們去看了一塊花崗?巖,三號的實習結束,

  3、認識蘇莊斷層

  六月四號,我們開始了第二天實習,首先是一處斷層,這處斷層比昨天的更有價值與意義,因為該處斷層斷距小,我們能看的很清楚上盤,下盤等,而且該處斷層低。加深了對斷層的認識。

  4、地質羅盤的實習及背斜的判定

  地質羅盤儀是進行野外地質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種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觀察點的所在位置,測出任何一個觀察面的空間位置(如巖層層面、褶皺軸面、斷層面、節理面……等構造面的空間位置),以及測定火成巖的各種構造要素,礦體的產狀。

  巖層走向是巖層層面與水平面交線的方向也就是巖層任一高度上水平線的延伸方向。測量時將羅盤長邊與層面緊貼,然后轉動羅盤,使底盤水準器的水泡居中,讀出指針所指刻度即為巖層之走向。巖層傾向——是指巖層向下最大傾斜方向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與巖層走向垂直。測量時,將羅盤北端或接物覘板指向傾斜方向,羅盤南端緊靠著層面并轉動羅盤,使底盤水準器水泡居中,讀指北針所指刻度即為巖層的傾向。

  背斜是褶皺的一種,為巖層向上拱起的拱形褶皺,經風化,剝蝕后露出地面的底層,分別向兩側成對稱出現,老地層在中間,新地層在兩側,另外褶皺也包括向斜,其為巖層向下彎曲的槽型褶皺,經風化、剝蝕后,露出地面的地層分別向兩側成對稱出現,新地層在中間,老地層在兩側。自然界的背斜和向斜相互連接、相間排列,常是多個連續出現。正常情況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皺的兩種基本形式。

  褶皺要素:褶皺要素是指褶皺的各個組成部分,主要有:核、翼、轉折端、樞紐、軸跡、脊線和槽線、褶軸。

  結束斷層的實習,我們繼續登山,開始褶曲的認識與實習,首先,老師將我們帶到一個牙口讓我們判斷一下該處是向斜還是背斜,同學都說是向斜,老師說過一會就知道答案了,咱們慢慢的揭露它,然后我們在劉老師的指導下對地質羅盤進行了實習,同學們分組測量,我所測得巖石產狀如下:走向NE35,傾向NE360,傾角45 。

  在結束了羅盤的實習,我們繼續上行,在途中老師不時停下給我們講解背斜與向斜的判定方法,我們從中知道背斜與向斜不能簡單通過直觀的感覺來判斷,就像這個山他就是一個背斜構造,雖然在途中非常像向斜,當我們走到最后一個山頭的時候,結果就出來了,這就是一個背斜構造,是由于地質運動的時候,兩側受力不均造成背斜的一翼陡峭,而另一翼緩,所直觀看上去容易造成錯誤判斷。

  在看完了,這個背斜構造后, 我們的實習全部結束,下午返校。

  四、實習的結論

  1、我們在實習過程中學到了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縮小了書本與實際的差距

  2、學會了地質羅盤的使用,測得巖層產狀

  3、掌握了背斜與向斜的基本判定

  4、對斷層與滑坡等地質現象有了進一步認識,理論聯系實際。

  5、了解了饅頭山的巖層構造,對沉積巖有了更深的認識。

地質實習總結8

  一、 實習目的及要求

  1、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努力、遵守紀律、等優良品質和增強集體觀念,總結此次實習與我們所學專業的相關聯系。

  2、認識了解水工建筑物中的工程地質條件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六個方面:a.地形地貌條件 b. 巖石與土的類型及其工程地質性質 c.地質構造 d.水文地質條件 e.物理地質作用 f.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通過實習鞏固課堂所學的基本理論,聯系現場實際,驗證和拓寬視野,培養和實際工作能力。

  4、通過實際考察,了解各種地質現象,增加感性認識。

  二|、實習的內容

  我們考察了巖漿巖。巖漿巖又叫火成巖,占地殼總質量的95%,在三大類巖石中,巖漿巖占有比較重要的位置。巖漿巖是由巖漿冷凝形成的巖石。巖漿巖上升侵入圍巖,在地殼深處結晶形成的巖石,稱為深成巖(形成深度大于3km)。在地面以下較淺處形成的巖石稱為淺成巖(形成深度小雨3km)。兩者統稱為侵入巖。由噴出地面的巖漿凝固形成的巖石成為噴出巖,包括火山碎屑巖和熔巖。巖漿巖的礦物成分巖漿巖主要由SiO2、 Al2O3、Fe2O3、MgO等氧化物組成。其中SiO2是最多也是最重要的,它是反應巖漿性質和直接影響巖漿巖礦物成分變化的主要因素。常依SiO2的含量,將巖漿巖劃分為不同的類型:超基性巖(65%)。巖漿巖的結構和構造 巖漿巖由于形成的環境不同,產生了各種不同的結構和構造。

  巖漿巖的結構是指巖石中礦物的形態、大小和結晶程度,以及顆粒之間的關系。巖漿巖的構造是指巖石中礦物的空間排列及其填充的方式。了解結構和構造可以了解巖漿巖的形成環境。如噴出巖由于冷卻快,來不及結晶,形成玻璃質,稱為玻璃質結構。其中一些氣體尚未逸散,形成氣孔構造。巖漿一面流動一面凝固形成許多流紋,做流紋構造。深成巖在地下緩慢結晶,它的顆粒在空間分布比較均勻,形成塊狀構造;在深處,各種礦物結晶的大小相近,這樣的結構叫做等粒結構。而淺成巖中由于礦物結晶時間不同,造成先結晶的晶體粗大,后結晶的晶體細小,從而形成斑狀結構。

  巖漿巖的簡易鑒定方法在野外進行鑒定時,首先觀察巖體的產狀等,將定是不是巖漿巖及何種產狀類型。然后觀察巖石的顏色以初步判斷巖石的類型。含深色礦物多、顏色較深的,一般為基性或超基性巖;含深色礦物少、顏色較淺的,一般為算子那個或中性巖。相同成分的巖石,隱晶質的教顯晶質的顏色要深一些。應注意巖石總體的顏色,并應在巖石的新鮮面上觀察。接著觀察巖石中礦物的成分、組合及特征。并估計每種礦物的含量,即可初步確定巖石屬何大類。進一步觀察巖石的結構構造特征,區別是噴出巖還是淺成或深成巖。最后綜合分析,據《土木工程地質學》“巖漿巖分類表”確定巖石的名稱。

  最后我們考察了變質巖。變質巖是指地殼中已存在的巖石,由于地殼運動和巖漿活動等造成物理化學環境的改變,處在高溫、高壓及其他化學因素作用下,使原來巖石的成分、結構和構造發生一系列變化所形成的新的巖石。根據變質作用的地質成因和變質作用因素,將變質作用分為:接觸變質作用、區域變質作用、混合巖化作用和動力變質作用。變質巖的結構可分為:變余結構(殘余結構);變晶結構;碎裂結構。巖石經變質作用后常形成一些新的構造特征,這是區別于其他兩類巖石的特有標志,是變質巖的作重要特征之一。原巖變質后仍殘留有原巖的部分構造特征者叫變余構造。

  通過變質作用形成的新的構造叫變成構造:

  a)板狀構造巖石具有平行、較密集而平坦的破裂面劈埋面,沿此面巖石易于分裂成板體,原巖基本未重結晶,僅有少量絹云母或綠泥石。

  b)千枚狀結構 巖石常呈薄板狀,其中各組分基本已重結晶并呈定向排列,但結晶程度較低而使得肉眼尚不能分辨礦物,僅在巖石的自然破裂面上見有強烈的絲絹光澤,系由絹云母、綠泥石小鱗片造成。常具撓具和小皺紋。

  c)片狀構在定向盈利的長期作用下,巖石中所含大量的片狀、柱狀礦物如云母、角閃石等,都呈平行定向排列,巖石中各組分全部重結晶,而且肉眼可以看出礦物顆粒。

  d)片麻狀結構以石英、長石等礦物為主,期間夾以鱗片狀、柱狀變晶礦物,并呈大致平行的斷續帶狀分布而成,他們的結晶程度都比較高。

  e)塊狀結構巖石中的礦物分布均勻,結構均一,無定向排列,這是大理石和石英巖常具有的構造。鑒別變質巖時,可先從觀察巖石的構造開始,根據構造,將變質巖區分為片理構造和塊狀構造兩類。然后可進一步根據片理特征和結構以及主要礦物成分,分析所屬的亞類,確定巖石的名稱。

  實習總結:經過五天的實地考察,我們學到了很多的東西,加深了對書本上老師所講內容的認識,對三大類巖石有了一個感性的認識,讓我知道了書本上的東西都是死的,如果你不和實際聯系起來的話它只能變成無用的東西,所以我覺得應該盡量多的去實踐,只是感覺實習時間太短了,感覺還不是很夠用,如果能常一點的時間的話我們就能進行更深入的考察,對各種地址面貌有個更深的理解。這次實習也讓我認識到團體協作的力量,在以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當中一定要注意團隊合作,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

地質實習總結9

  一、實習前的資料準備

  基坑工程

  1.場地:指工程群體所在地,具有形似的反應譜特征。場地根據場地土的剛性(即堅硬或密實程度)和場地覆蓋層厚度劃分為i、ii、iii、iv類。

  2.冠梁:是基坑護坡樁頂面打的梁,是把護坡樁連到一起形成一個整體,防止基坑邊沿塌方,它的主要作用,是將離散的樁結合起來,讓其共同作用;如果是帶內支撐的方案,冠梁還是主要的受彎構件之一。

  3.錨桿:作為深入地層的受拉構件,它一端與工程構筑物連接,另一端深入地層中,整根錨桿分為自由段和錨固段,自由段時指將錨桿頭處的拉力傳至錨固體區域,其功能是對錨桿施加預應力;錨固段時指水泥漿體將預應力筋與土層粘結的區域,其功能是將錨固體與土層的粘結摩擦作用增大,增加錨固體的承壓作用,將自由段的拉力傳至土體深處。

  4.水泥攪拌樁:水泥攪拌法是用于加固飽和和軟黏土低級的一種方法,它利用水泥作為固化劑,通過特制的攪拌機械,在地基深處將軟土和固化劑強制攪拌,利用固化劑和軟土之間所產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學反應,使軟土硬結成具有整體性、水穩定性和一定強度的優質地基。水泥加固土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水泥加固土的物理化學反應過程,它與混凝土硬化機理不同,由于水泥摻量少,水泥是在具有一定活性介質--土的圍繞下進行反應,硬化速度較慢,且作用復雜,水泥水解和水化生成各種水化合物后,有的.又發生離子交換和團粒化作用以及凝硬反應,使水泥土土體強度大大提高

  5.旋噴樁:旋噴樁是利用鉆機將旋噴注漿管及噴頭鉆置于樁底設計高程,將預先配制好的漿液通過高壓發生裝置使液流獲得巨大能量后,從注漿管邊的噴嘴中高速噴射出來,形成一股能量高度集中的液流,直接破壞土體,噴射過程中,鉆桿邊旋轉邊提升,使漿液與土體充分攪拌混合,在土中形成一定直徑的柱狀固結體,從而使地基達到加固。施工中一般分為兩個工作流程,即先鉆后噴,再下鉆噴射,然后提升攪拌,保證每米樁漿液的含量和質量。

  6.鉆孔灌注樁:系是指在工程現場通過機械鉆孔、鋼管擠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樁孔,并在其內放置鋼筋籠、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樁,依照成孔方法不同,灌注樁又可分為沉管灌注樁、鉆孔灌注樁和挖孔灌注樁等幾類。

  7.重力式擋土墻:依靠自身重力抵抗土體側壓力的擋土墻。

  8.常用深基坑支護方法[1]:

  8.1鋼板樁,是一種施工簡單,投資經濟的支護方法,但由于鋼板樁本身柔性大,因此對基坑支護深度較大的軟土地層,不宜采用。

  8.2地下連續墻,是在泥漿護壁的條件下分槽段構筑的鋼筋混凝土墻體,由于地下連續墻具有整體剛度大和防滲性好,適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軟粘土和砂土多種地層條件和復雜的施工環境,尤其是基坑底面以下有深層軟土,須將墻體插入很深的情況。因此,在國內外的地下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

  8.3柱列式灌注樁排樁支護,柱列式間隔布置包括:樁與樁之間有一定的凈距的疏排布置形式和樁與樁相切的密排布置形式。為防止地下水并夾帶土體顆粒從樁間空隙流入坑內,應同時在樁間或樁背采用高壓注漿、設置深層攪拌樁、旋噴樁等措施,或在樁后專門構筑防水帷幕。

  8.4內支撐和錨桿,作為基坑圍護結構墻體的支承,內支撐(水平橫撐、角撐、斜撐等)和錨桿(斜錨桿、錨碇板拉桿等)的作用對保證基坑穩定和控制周圍地層變形極為重要。

  8.5土釘墻支護,土釘墻圍護結構是邊開挖基坑,邊在土坡面上鋪設鋼筋網,并通過噴射混凝土形成混凝土面板,從而形成加筋土重力式擋墻起到擋土作用。

  除此還有深層攪拌水泥土樁支護和旋噴樁帷幕墻支護。

  9.影響基坑穩定的因素:基坑土的性質,地下水情況,頂部堆載情況,邊坡斷面形式,邊坡防護情況,基坑周圍環境等等。

  10.流砂:是土體的一種現象,通常細顆粒、顆粒均勻、松散、飽和的非粘性土容易發生這個現象,流砂的形成是多種多樣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河水的沖積經過地質的變化而形成的砂層,在遇到水流的情況下,整個砂層發生流動,從而形成了流砂層,在通常情況下地下水的壓力是固定不變的,但是一旦水壓發生變化,整個砂層就會跟著發生變化,因此處理好流砂問題對基礎的影響,對于基礎施工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1.基坑降水方法:比較常用的有明溝降排水和管井井點降水。

  邊坡工程

  1.導致滑坡發生的因素:地貌、巖層、構造和水的因素。

  2.邊坡防護的主要措施:排水、減重、支擋工程

  3.常用支擋工程類型[2]:抗滑片石垛、抗滑擋土墻、錨桿結構、抗滑樁、高壓注漿錨固滑動面。

  二、施工現場

  基坑工程

  上午我們所到的基坑施工現場是xxxx海花園酒店基坑后續施工現場。

  該工程位于xx市xx員村四橫路東側,場地南側為珠海,原地貌屬河流沖擊階地,后普遍被人工填土填高,地面平坦。周邊環境情況為:西側緊靠兩層地下室機構;北側靠西部距離基坑邊約20m為三層幼兒園房屋;東側距基坑約10m為道路,路的東側為琶洲大橋橋墩;南側距基坑邊約30m為沿江路,沿江路南側為珠江。

  地質情況:根據地質鉆探結果,場地內巖土層自上而下劃分為人工填土、第四系沖擊土層、風化殘積層及白堊系上統基巖四大類。

  地下水:場地環境類別為ii類,地下水對混凝土無腐蝕性。

  在現場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u”基坑的左右兩側頂部的1:1放破1.5m。而在坡低所設的兩排攪拌樁止水已經施工完畢,并不能看清攪拌樁成型后的結構。在攪拌樁靠基坑的側設置了鉆孔灌注樁擋土,樁頂設700厚的冠梁,把鉆孔樁連接到一起,加強基坑邊沿的整體性。按照施工設計,從上往下設基坑內共設三道錨索,在現場可以看到基坑內壁原第一道腰梁和新施工的腰梁,標高分別為-6.9、-7.4m。基坑頂部,圍繞基坑設計有一條寬300的排水溝。為確保基坑的順利施工,做到發現情況及時處理,在基坑開挖施工的過程中設置有各種監測儀器,如在現場看到的水位監測點,除此還有位移、沉降觀測點等。

  邊坡工程

  第二個施工現場是中國成套設備進出口xx公司物資中心后山山體邊坡崩塌應急排險工程。該工程在a、b區排險主要采取修坡的方法,一級坡保持原來坡角不變,清除坡面凸出松動的危巖;2級坡按照60°坡角進行修坡。c區排險主要采取坡頂清除危巖的方法;保持原坡角不變,對危巖清除控制線以上凸出松動危巖進行清除。現場可以看到在邊坡頂部設置有排水溝可與道路市政排水溝聯通,且在地形低洼處設置集水井。現場邊坡已經清理完,施工人員正在進行高壓注漿作業。

  小結:在基坑工程的現場雖然沒看到基坑支護的施工,但在之前充分地查閱資料,所以在現場看到實物的時候并沒有感到很陌生,相反這大大增進了感性認識。但是我想學起來和真正地在現場施工,那又是一回事,畢竟沒有經歷過,就不會知道過程中會遇到什么問題。

  第四天9.3關鍵詞花崗巖球狀風化節理坡積土殘積土

  上午我們登頂后,在老師的講解下從山頂一直往下走,途中老師給我們講解了山上花崗巖的球狀風化作用,巖石裂縫的形成,以及坡積土和殘積土的區分判別。

  xx位于xx市xx區東北部,廣汕公路南側,西接華南植物園,北臨xx樹木公園,東隔大觀路,與世界大觀、航天奇觀兩個大型娛樂場所遙遙相對,涵蓋沙河鎮的柯木村、岑村,xx鎮的凌塘村。長約三公里,面積600公頃,處處能見到黎朔、荷樹、火力楠、海南紅豆、美麗異木棉等亞熱帶和南亞熱帶優良闊葉樹。山上自然氣息濃厚,除了爬山小路之外沒多少人工痕跡。空氣非常好,林木繁盛,水源富饒。山中豬頭石、雞枕石,三間二廊等自然景觀,在民間享有盛名。

  xx山間遍布花崗巖,巨大渾圓,這是數百萬年前的巖漿巖先形成于地下,經過一系列的地殼構造運動,使巖石裸露于地表,在一定的氣候溫度下,受風化剝蝕,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風化(角部受三個方向的風化,棱邊受兩個方向的風化,而面上只受一個方向的風化),故棱角逐漸縮減,之后在巖石的表面容易形成龜裂,接著風化程度高的巖石就掉下來,最終趨向球形。這樣的風化過程就是所謂的球狀風化。球狀風化是花崗巖地段比較突出的一個不良地質現象。如果不能在勘察階置充分的了解其分布特點.很可能在工程施工和線路運營過程中導致施工困難(斷樁、增加施工成本)、上部結構失穩(不均勻沉降)等同題。在巖石的表面上鑲嵌有較為堅硬的石英和長石。

  巖石風化程度的初步野外判別:如果巖石用手可以掰開,判斷為全風化巖;巖石用榔頭可以擊碎,判斷為強風化;如果用鉆機才能鉆進,就為中風化;如果是未風化和未風化,用鉆機也很難鉆進。現場的巖石多數能有手掰下或用榔頭敲下,說明已經是強風化和全風化巖了。

  在山頂處的土層為巖石風化后未經搬運而殘留原地的碎屑物,叫殘積土,而在山腳處的土層可能是殘積土,也可能是巖石風化后經搬運在山腳處形成的堆積物,叫坡積土。區別的依據是殘積土的礦物成分很大程度上和下臥基巖一致,而坡積土就不一樣。

  在山上還可以看到巖體破裂,破裂面較為平整光滑,而且裂開巖體往往有一定的位移,此為剪節理,也稱“x”節理。但是也有的巖石裂隙中充填這石英或長石,這種充填在巖石裂隙中的板狀巖體,叫做巖脈。

  在山上還有一種特殊的景象,一個一棵樹生長在巖石裂隙上,隨著樹的生長,就對巖石產生一種劈裂作用,加速了巖石的風化,這也就是生物風化。

  第五天9.4關鍵詞總結收獲

  上午,我們在課室學習閱讀勘察報告的相關內容,并以xx藥學院大學城校區教學區首期工程巖土工程勘察報告的相關內容練習沙土液化的計算和等效剪切波速的計算。

  五天實習很快結束了,不過我們從中實在學到了不少東西。在實習過程,從理論到實際,再從實際回歸到理論上來,把書本上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上來,再從觀察到的實際對比理論,分析其中的異同,知識得到了運用、加深和鞏固,這是我們實習的主要目的。

  當然也通過這次實習來從新審視自己做事的一種態度。我倒認為這是更重要的。正如宿老師在課堂上做了的簡短實習總結,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我們在實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問題,做事缺乏活力、學習過于被動。可能在學生階段,還沒有顯現出積極主動和被動的差別,但是出去工作以后,做事被動的弊端就會暴露無遺,顯然積極主動的人會獲得更多的機會。我也出現了這樣的問題,是我在今后必須克服的。

地質實習總結10

  實習時間:XX年年10月20~10月24

  實習地點:廣東工業大學大學城校區廣州番禺蓮花山

  實習內容:1、觀看影像資料—不良地質現象

  2、地質圖閱讀,工程勘察講座,閱讀收集整理資料

  3、野外實習:蓮花山礦巖、構造及地貌參觀

  4、編寫實習報告

  1、(10月20號星期一)

  時間已經是秋天,天氣還是挺熱,作為實習的第一天,首先進行的是實習前的動員,老師簡要但清楚的交代了實習的內容。下午,在老師的組織下,我們集體觀看了一些影視資料,了解了很多不良地質現象,如地震,山體滑坡,泥石流等,還觀看了幾種有代表性的地貌,如喀斯特地貌等作為課本知識的補充,使我們不用外出就了解了各種地質現象發生的原因,經過和后果,還了解了一些預防這些地質現象發生的措施和方法,使我們增強了對地質現象的認識。還有觀看了常見的造巖礦物,巖石的產狀,結構和構造,了解它們的工程地質特征,雖然*不是很清晰,大多是七八十年代拍的,但看完之后還是增進了我們的工程地質專業知識。

  2、(10月21號星期二)

  今天天氣晴朗,在觀看完*資料,使我們對地質現象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之后,開始學習閱讀工程地質圖。為使我們能了解不同傾斜程度(水平、傾斜、直立)地層、褶皺構造和斷層在地質圖上的特征,老師詳細講解了水平巖層、傾斜巖層、直立巖層、褶皺構造、斷層在地質圖上的特征。但是人太多,都圍在老師身邊,老師講話的聲音又不是很多,所以聽的不是很清楚,結合實習指導書的內容和聽到的一部分,大致還是學會了從地質圖上閱讀各種地質現象,分析地質現象的分度規律,還掌握了對褶皺、斷層、不整合構造和巖漿巖侵入活動地區地質圖的分析方法,從有地質構造圖的地質圖上繪制示意地質剖面圖的方法,根據地質圖分析區域地質發展史的方法。

  為了在野外實習時不至于手足無措,我認真的閱讀了實習指導書,還仔細的看了老師給的課件,初步了解了在工程建設中地質勘察之重要以及工程地質勘察中的各種方法和步驟,比較全面的了解到工程地質勘察報告的內容。

  3、(10月22號星期三)

  在選址階段,收集了區域地質、地形地貌、地震、建筑材料等資料后,為了解場地的地層巖性、地質構造、巖石和土的工程性質、地下水作用以及不良地質現象,必須進行野外的實地勘探,所以安排了這次蓮花山實地勘探。

  久聞蓮花山的風景名勝,今日終于有機會一睹它的“廬山真面目”。廣州番禺蓮花山旅游風景區,位于番禺區珠江口獅子河畔,距離廣州市區約30公里,是一個融古代粗獷與現代秀美于一身的風景旅游區。XX年時,蓮花山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4*景區。蓮花山山青水秀,人杰地靈,共分為:蓮花塔景區、蓮花城景區、觀音勝境區以及石景區四大景區。為首的石景區為西漢始創的古采石場遺址,懸崖峭壁,奇巖異洞,鬼斧神工,以“人工無意奪天工”的石景奇觀聞名,是國內僅見的“人工丹霞”奇跡,蓮花山古采石場開采時間自西漢初年一直延續至清代道光年間,西漢南越王墓石料即采自蓮花山。由大小40余座丘陵組成,面積30余萬平方米。蓮花山古采石場以切割式鑿巖法開采,遺留的采石面平均高度為25米,處達40米,最深處在地面下13米。采石場至今仍保留著古代采石時留下的石柱、石板及大量未能運走的石料;建于明朝萬歷四十年(公元1612年)的蓮花塔,則是蓮花塔景區的代表。蓮花塔又名文昌塔,素有“省會華表”之稱。駐足于塔上,四面秀麗景色可盡收眼底;始建于清代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的蓮花城,原為清政府在珠江口設防之用。歷史的滄桑點點凝結在古意十足的城池之間,令人回首百余年前的那段往事;觀音勝境之內,蓮花朵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再配以金身的望海觀音像,果然氣魄非凡,令人如入“凈土”,頓生敬畏之感。

  蓮花山的構造位置和地層簡介如下:

  蓮花山的構造位置處于加里東運動以來的深斷裂帶上,形成于中生代燕山運動造山期,為一典型的褶皺山系。蓮花山山脈向東北經豐順、梅縣、大埔進入福建的華安南靖一帶;向西南:至海豐、惠東寶安各縣分別于大亞灣、深圳灣如南海,又復出于萬山群島、高欄列島。廣東境內長約500km,寬20至40km,局部60km。深大斷裂為一條強烈擠壓破碎帶,共有120多條斷層組成,分東西兩斷層束,向東南有13條主干斷層,向西有14條主干斷層。此帶動力熱力變質作用強烈(屬低中壓型變質),可尋找到鉛、鋅、銅、鎢、錫等礦藏。是重要的導巖構造,中酸性巖漿發生多次裂隙式多間歇性噴發,深斷裂內,巖體達100多個。為內生金屬礦床成礦帶。

  地層:侏羅系上統稱高基坪群(為陸相中酸性火山巖),該群為一套復雜的陸相火山巖系,由中性、中酸性、酸性火山熔巖及相應的火山碎屑巖和沉積巖夾層組成,厚度巨大。

  早上10左右,我們土木工程專業的幾個班搭著校車到了蓮花山,上山的路比較陡,但沿途的風景不錯,一路鳥語花香,忍不住想快點下車,去好好的欣賞。終于到了山頂,下了車之后,我們就跟著老師,一邊聽著老師的講解,一邊欣賞美麗的風景名勝。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望海觀音,其規模宏大,氣勢非常壯觀。望海觀音金像高四十多米,這觀音像霞披獅海,光澤南天,據說是目前箔金銅像的世界之最。此時正恰夕陽西斜,觀音像頭頂佛光燦燦。望海觀音右側的就是觀音閣了,是仿古單體建筑,三層,面闊七間開,有外廊,按清代大木大式作法營造,雄偉莊重,氣勢恢宏,古色古香。于第三層閣頂高處有“蓮花禪寺”之牌匾。大殿門前置大型香案,香客善信們虔誠焚香禮拜,祈求福緣。

  沿著石階往下走,就到了獅子巖了,它是傲然挺立的一塊石頭,像頭雄獅,估計是由此得名吧,據說它是蓮花山的標志之一。這塊石頭是由古代的海潮侵蝕而成的,看來千萬年前這里是水位還是很高的,石頭的巖性為沉積巖的棕紅色砂巖,層理構造明顯,極容易被風化。

  接下來就是飛鷹古道和飛鷹崖了,飛鷹古道是人為開鑿的隧道,隧道洞*比較寬大,穿透整個巖層,巖層巖性為沉積巖的棕紅色砂巖,層理構造明顯。

  我們跟著老師一路走下去,獅子巖對面的就是觀音巖了,它是一塊上部向外凸出,下部向內凹陷的巖石,上面有“觀音巖”三個字,巖性也是沉積巖中的棕紅色砂巖,下面供奉的是一尊觀音像,很多善男信女在頂禮膜拜,還有求姻緣的,雖然我不信這一套,但面對著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我竟然也想去求一支簽,但最后沒有去,而是跟著老師走。接下來就是八仙巖了。八仙巖其實是一個巖石群,板塊形狀不一,但錯落有致,巖性為棕紅色砂巖,巖石層理構造明顯,上部有植物覆蓋,巖石上出現了水平節理,垂直節理,傾斜節理,還有波浪型節理,有的節理幾乎貫穿了整個巖石群。很明顯是巖石受到比較大的拉應力,還有生物風化作用。

  在觀賞的過程中,由于人太多,我們走散了,沒有跟上我們班那隊,而是跟錯了另外一個班的老師,我們來到了浴仙池,聽老師說,這是一個由降水和地表水在巖層低洼處積成的小水池,水池經人工處理呈橢圓形狀,在水池靠壁的一側,是一尊用白色石頭雕成的塑像,有點像天龍八部里的神仙姐姐的雕像,那神仙姐姐在解頭上的發簪,正準備沐浴,浴仙池有此得名。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發現水池四周的砂質巖石經過長年日曬雨林風吹,野生物生長,其風化程度強烈,部分巖石表面已經出現破碎削落,巖石下部的巖石碎片風化成粉粒,堆積成土狀,其工程地質性質極差,這種風化成土的巖石不宜用作建筑工程的基礎持力層。

  我們跟著老師繼續走,走到了*池,可惜池里已經沒有蓮花了,只有魚在游來游去,自由自在的,倒也風流快活,*池亭臺軒榭,走廊,小橋與山間巖石相映,在高高的巖石壁上留在一首詩詞“多少樓臺次第成,蓮花燕子紀朦朧。眼前無限獅洋浪,不發千秋水上名”。在蓮花池后面的巖石上豎立著一尊用白玉雕成的觀音像。

  再往前走就到燕子巖了,燕子巖由兩片高高的巖石組成,兩片巖石本為一體,經古人采石將下部鑿開,兩片巖石高聳在胡面上。燕子巖頂上還建了個觀光亭,看上去很危險,巖石上有一道傾斜節理,但這兩快巖石卻歷經千年而不倒,實在讓人嘆為觀止。與燕子巖相連的就是古采石場了,這個采石場具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古采石場的懸崖峭壁,奇巖異洞,似乎以鬼斧神工開鑿而成,其以“人工無意奪于天工”的石景奇觀聞名于世,是國內旅游和科研價值的“人工丹霞”奇跡。古采石場巖體水平層理構造明顯,傾斜節理尤為突出,其寬度大長度長,采石場底下由于地勢低而形成洼地,長年積累地表水而形成水湖。

  一天的實習就這樣結束了,原本打算把實習當游山玩水的我卻發現有收獲,這是一個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把所學的知識靈活的理解和運用,從而加強我們對這門課程的了解,而且在實習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書本上無法學到的東西,古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看來就是這個道理。另外還要感謝老師的細心指導。通過這次野外實習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對要考察的對象要事先做一定的了解,事先做好準備,就不至于到時不知所措。

地質實習總結11

  為了適應人才需求,即理論、實際結合型人才,我系組織了一次工程地質實習。

  實習地點在秦皇島市北二十八公里處的石門寨地區,實習時間為XX年7月8日至7月12日。此次實習的目的是掌握巖石基本類型及特征。認識巖溶地形,了解滑坡、崩塌等重力地質作用和現象的形態特征等等。

  一、實習基地交通位置及自然經濟概況

  石門寨地區位于秦皇島市北二十八公里,屬河北省撫寧縣石門寨地區,區內有公路,與秦皇島相通,從秦皇島市去北戴河,海濱、山海關等,又有公共汽車往返行使,所以交通極為方便。

  工作區坐落在柳江盆地,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區,北、東、西三面為陡峻的高山所包圍。貫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區的最主要的水系,它流向東南,在山海關以南入渤海,盆地內最高的山峰為老君頂,海拔493.7m。南部大石河河谷內的南刁部落海拔70米左右,盆地的中西部的火山巖分布區是本山區山高陡峻的部分。一般都在海拔200到500米左右。

  本區年降水量為400---1000毫米,多集中于七、八月份,可為全年降水量對70%,山洪也主要集中在這個時期內。

  二、地質概況

  本區地層屬華北型,除較普遍缺失中上奧陶統至下石炭統,下中三疊統,白堊系、第三系外,就華北型地層而言,該區地層出露較全,化石較豐富。各單位地層劃分標志清楚,地層特征具一定代表性,全區范圍內所出露的地層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奧陶統、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統至二疊系,中生界的上三疊至侏羅系,新生界的第四系,本區的地層順序,地層單位的劃分和各地層單位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們間的接觸關系,河北省撫寧縣石門寨地區綜合地層柱狀圖

  本區地層,自下至上簡述如下:

  (一)元古界青白口群

  1)下馬嶺組

  下馬嶺組是區內出露最老的沉積巖,地層單位不整合于綏中花崗巖r2之上,在張崖子一帶,發育良好,出露全,張崖子西剖面可作標中剖面本組厚91米,主要巖性為雜色頁巖(包括紫紅色,蛋青色、灰黑色,黃綠色等)。下馬嶺組的層型剖面,在北京西北昌平縣境內,最早的稱為下馬嶺頁巖,后又稱下馬嶺頁巖組等。其實下馬嶺組的巖性不都是頁巖,與本區一樣還有部分砂巖,區內本組地層有兩個韻律組成,第一韻律的底部是灰白色粗粒長石石英凈砂巖可作玻璃原料。

  本組除主要在東部落近南北向分布外,在西南部的雞冠山一帶也有分布,其與綏中花崗巖的沉積接觸關系,在雞冠山和張崖子西一樣明顯,波痕、泥裂等現象亦易見到。

  2)景兒峪組

  本組主要分布在區內的東部地區,出露的最好剖面在李莊兒溝,厚約28米,巖性由粗至細,由碎屑巖至粘土巖,至石炭酸巖,構成一個完整的韻律,與下馬嶺組整合接觸,與上覆下寒武統府君山組為平行不整合接觸,上下界限明顯,巖性標志石以其中上部分的粉紅色薄層狀的泥灰巖為主要特征,與下伏下馬嶺組的分層標志,則以本組底部的砂巖作為分界,此巖的特征石顏色黃褐色和帶鐵銹色,粒度較細,含鐵質及海綠石較多。

  (二)古生界

  1.寒武系

  1)府君山組

  2)饅頭組

  饅頭組由于巖體侵入,構造破壞和風化剝蝕產生出零心,出露較

  好的地層是在溫莊以北一帶,但距離較遠,東部落北出露也較好且完整。可作本區的標準剖面,本組厚71米,巖性特征是鮮紅色泥巖、頁巖為主,底部具有角礫巖和礫巖,頁巖中含石鹽假晶,并加少量白云質灰鹽,本組與下府君山組呈平行不整合接觸,與上覆毛莊組為整合接觸,本組上、下界限均明顯,與毛莊組的分界是以本組頂部的鮮紅色泥巖層作為標志層,泥巖的特點是顏色鮮紅,成塊狀、無層理。這一分層標志在整個華北地區都相當穩定,是典型的標志層,本組沒有發現可靠的化石依據,但從巖石地層特征,尤其是頂部分層標志,結合層位來考慮本區下寒武統饅頭組的存在是無疑的。

  3)毛莊組

  本組的分布特點是與饅頭組相仿,但后者稍廣,在沙河寨的西,毛莊組出露較好,化石也較豐富,可作為本區毛莊組標準剖面,本組厚約112米,巖性特征以紫紅色頁巖為主,頁巖含少量白云母小片,就其顏色而言,比饅頭組要暗一些,俗稱豬肝色,與徐莊組相比,則又鮮艷一些,以褶頰蟲類三葉蟲為主。

  4)徐莊組

  本組的分布比毛莊組更為廣泛,比較好的剖面是東部落西剖面,此剖面不但出露全,而且化石十分豐富,上下界限也十分清楚,可作本區徐莊組標準剖面,本組厚101米,巖性為淺海相的黃綠色,含云母質粉砂巖,夾暗紫色粉砂巖,細砂巖和少量鮞狀會巖透鏡體或扁豆體,與下伏毛莊組分界,是以黃綠色粉砂巖互層為標志,而毛莊組頂部則是比較單一的紫紅色頁巖。

  3)張夏組

  張夏組受到破壞和覆蓋較少,是寒武紀地層,在區內分布最廣的地層之一,幾乎盆地周圍都有分布,在揣莊北288高地以東的山脊上出露良好,是區內很好的標準剖面,本組厚130米,屬淺海相沉積,按巖性特征可分上下兩部分,下部為鮞狀會灰巖,夾黃綠色頁巖,上部以鮞狀灰巖為主,夾藻灰巖泥質條帶灰巖。

  本組與下伏地層徐莊組為整合接觸,兩者的分界是以層狀的鮞狀灰巖為張夏組的底部,徐莊組的頂部很少有灰巖或少量很少的扁豆體,從三葉蟲化石來看,張夏組底部常見有叉尾蟲,小裂頭蟲等。

  4)崮山組

  崮山組與張夏組在區內的分布相仿,比較好的剖面也以288高地東山脊上的剖面標準剖面,本組厚102米,屬淺海相沉積,據巖性特征,可分下、中、上部分,下部和上部都以紫色礫屑灰巖及紫色粉砂巖為主,中部則是灰色的灰巖,與下伏張夏組間有明顯的水下沖刷面,界限明顯,接觸部位,兩者巖性差別很大,顏色和結構,成分變化明顯,張夏組的頂部是灰色藻灰巖,而崮山組的底部是紫色礫屑灰巖或紫色粉砂巖互層,三葉蟲化石也不同,張夏組藻灰巖中產德氏蟲,在崮山組底部見有蝴蝶蟲,崮山組化石豐富,幾乎每層都可采到,主要為三葉蟲,其次是腕足類及迭迭層石,主要都是三葉蟲種類。

  5)長山組

  7)鳳山組,

  鳳山組的分布同長山組出露好的一面是揣莊一帶,揣莊北288高地東坡可作鳳山組的標準剖面,本組厚92米,屬淺海相沉積,主要巖性為黃灰色泥灰巖夾礫屑泥灰巖,黃綠色鈣質頁巖及薄層狀泥質條帶狀灰巖,特點是泥質成分增多,容易被風化,風化后往往成黃色土狀礫屑成為小團塊狀,本組與下伏長山組為整合接觸,與常長山組的分界是以底部的青灰色礫屑泥灰巖為標志層,此層含有三葉蟲化石,長山組頂部的紫色粉砂巖緊伏于其下。

  2.奧陶系

  1)冶里組

  下奧陶統冶里組的分布大體上與鳳山組一致,區內東、西部都有,但主要部分在東部區,出露較好的是在潮水峪至揣莊一帶,揣莊北288高地西的剖面,可作區內冶里組的標準剖面。

  該剖面冶里組厚125.5米,屬淺海較深水沉積,巖性可分上、下兩部分,下部為灰色微晶質純灰巖夾少量里屑及蟲孔狀灰巖,上部微灰色礫屑灰巖,夾黃綠色頁巖,與下伏鳳山組為整合接觸,其分層標志是以灰色礫礫屑灰巖作為冶里組的底界,此里屑灰巖很薄,厚不到0.5米,其上便是質純灰巖,純灰巖在揣莊一帶形成陡砑子,地形標志特別明顯,冶里組化石有三葉蟲、筆石腕足類,腹足類、介形類等。

  2)亮甲山組

  亮甲山組的層型剖面在石門寨的亮甲山,在亮甲山剖面測得亮甲山組厚118米,茶莊北山剖面厚128米,均屬淺海相沉積,主要巖性是中厚層狀豹皮灰巖,下部夾少量礫屑灰巖和鈣質頁巖,與下伏冶里組為整合接觸,分界是以亮甲山組底部的中層狀豹皮灰巖為標志,風化后呈泥質條帶狀,局部含燧石純核,此層開始便見到頭足類化石“房角石”。

  3)馬家溝組

  本組分布很廣,東西部都有,地層發育最好,化石較多的石茶莊北山一帶,該剖面可作為區內馬家溝組的標準剖面,出露厚101米,屬淺海相沉積,主要巖性為暗灰色白云質灰巖夾部分白云質含燧石結核,豹皮狀白云質灰巖,頂部具少量灰巖,化石多產于頂部本組與下伏亮甲山組為整合接觸,但二者界線十分明顯,分層標志是以馬家溝組底部的黃灰色,具微層理,含礫屑燧石結合的白云質灰巖,此層分布穩定,在整個華北地區都可見。

  3.石炭系

  1)本溪組

  中石炭統本溪組東、西部都很廣,發育和出露最好的是半壁店東191高地和小王山一帶,小王山剖面可作標準剖面,本組厚82米,橫向上本組厚度有所變化,在石門寨西門處,測得厚度約70.7米,本組的巖性特征與華北地區一致,是一套海陸交互相沉積,下部為鐵質砂巖和褐鐵礦,粘土巖,平行不整合于馬家溝組之上,上部為細砂粉砂巖及頁巖,夾3—5層泥灰巖透鏡體,透鏡體中含海相化石筵珊瑚,腕足類、雙殼類、腹足類、苔蘚類、棘皮動物類、粉砂巖及頁巖中含植物化石。

  1)太原組

  4二疊系

  1)山西組

  山西組主要分布在東部黑山窯至曹山一帶,西部也有出露,本組是區內重要含煤層位,屬于近海沼澤沉積,研究和開采煤礦最早是在付水寨老柳江,因此本組以前稱柳江組,本組可以石門寨西剖面作為標準剖面厚61.8米,主要沿線為灰色、灰黑色中細粒長石巖屑雜砂巖、粉砂巖、炭質頁巖及粘土巖,構成兩個韻律。第一個韻律含煤層,第二個韻律的頂部含鋁土礦,本組厚度變化較大,約在35—60米左右,發育較好是老柳江、夏家峪、石門寨西一帶,往北至半壁店曹山長城區有變薄趨勢,與下伏太原組為整合接觸,其分層標志可以本組底部的灰色、灰白色長石巖屑雜砂巖為界,這些砂巖在走向上有些變化,有時粒粗,并含礫石,有時變成中細粒結構,顏色可由灰白色變黃灰色,但結合地層層斜,上、下聯系,以及注意山西組含可采煤的分布特征,便可加以區別。

  2)下石盒子組

  下石盒子組主要分布在黑山窯至石嶺一帶西部,有零星分布,發育較好的剖面是牛毛嶺一帶,石門寨西門西側的剖面可作為區內下石盒子的標準剖面,此剖面上本組出露完全,并產植物化石,厚115米。有三個韻律構成,本組屬湖泊相沉積,主要巖性為灰色中粗粒長石巖屑雜砂巖。第二第三個韻律的頂部分別為a2、a1層耐火粘土巖或粘土質粉砂巖,顏色為紫色、紫灰色,含化石層位是在第一個韻律的頂部灰綠色含云母泥質粉砂巖,中、下石盒子組與下伏山西組為整合接觸,二者的界限以山西組頂部的b層耐火粘土為標志層。

  3)上石盒子組

  上石盒子組分布比較局限,主要在黑山窯,歡喜嶺至大石河西一帶,發育最好的剖面是歡喜嶺,此處可作為上石盒子組的標準剖面,本組厚72米,本組巖性特征明顯,分布穩定,以河流相的灰白色中厚層狀含礫、粗粒長石凈砂巖為主,夾極少量紫色細粒砂巖及粉砂巖,與下伏石盒子組的接觸關系,為整合接觸,但上石盒子組的底部是另一個沉積韻律的開始,界限明顯,其下即為下石盒子組的a1層紫色粘土質粉砂巖。界線的上下層都可作為這兩組的分層標志。上石盒子組底部的灰白色含礫粗粒長石凈砂巖更為特征,這層砂巖一般出露較好,單層厚度較大,總的厚也大,含長石量較多,雜質少,粗粒結構,并含礫石,這層長石凈砂巖以前曾稱南山砂巖,與太子河地區的彩家砂巖相當,在太子河又稱彩家砂巖或王八蓋子巖,其特點相似,是很好的區域性分層標志,本組中未獲得化石資料,本組的劃分和時代的確定,主要是根據巖性對比。

  4)石千峰組

  石千峰組是二疊系最上一個組,由于上覆中生代地層的覆蓋,因而出露很局限,只見于黑山窯至歡喜嶺一帶,出露較好的是歡喜嶺至瓦家山一帶,此處剖面可作為石千峰組的標準剖面,厚150米以上,主要巖性是一套河流相的紫色巖層,包括粉砂巖、泥巖,夾少量的礫巖粗粒至中細粒凈砂巖和雜砂巖。其于石盒子組為整合接觸,二者可以顏色區分,石千峰組的底部是紫紅色含礫粗粒巖屑長石雜砂巖,從成分看,尤其是從巖石組合的特征看,有較大的差別,即石千峰組的巖石成分和巖石類型都雜一些,本組在紅層中發現有植物及少量昆蟲化石。

  (三)中生界

  1.三疊系

  2.侏羅系

  1)北票組

  北票組在區內分布很廣,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區近南北展布,出露層序較全,露頭較好的剖面是在黑山窯后村至大嶺一帶,此處可作為區內北票組的標準剖面,該剖面的北票組可分上、下兩段。

  下段:以礫巖和含礫粗粒雜砂巖為主,夾少量粉砂巖及頁巖,厚278米,與下伏地層上三疊統黑山窯組呈整合接觸,二者分界以北票組下段底部的礫巖作為標志層,下段植物化石豐富。

  上段:以粉砂巖、黑色炭質頁巖為主含煤線,厚215米,底部具大礫巖,與下段界限明顯,此段含植物、昆蟲、雙殼類等化石。

  北票組屬湖泊、河流、沼澤相沉積,由南至北厚度變化較大,尤其在東部區,北票組的不同層位覆于下伏地層上,這可能是由南向北超覆之故。北票組與下伏地層黑山窯為整合接觸,與其他地層,如石千峰組、上石盒子組、下石盒子組、山西組都是角度不整合接觸,與上覆中侏羅統藍旗組也為角度不整合接觸。

  關于北票組的時代,根據植物化石組來看,應屬早、中侏羅世的錐葉蕨——擬刺葵組合。

  5)藍旗組

  藍旗組分布在柳江向斜的核部近南北向延展,上莊坨西旁水崖剖面出露好,可作為本組的標準剖面,本組由火山熔巖,與火山碎屑巖互層組成,厚1000米以上,其下與北票組等較老地層呈角度不整合接觸,根據巖性組合,本組可分下、中、上三部分,下不稍偏酸性,為灰綠和淺黃綠色安山質角閃,粗安山質火山熔巖與集塊巖,火山角礫巖互層,厚400米左右,上部以中基性為主,黑綠色、紫紅色、青灰色玄武質、玄武安山質和輝石,安山質火山熔巖和熔結集塊巖互層,夾少量火山角礫巖及泥灰巖,厚600米以上。

  6)孫家梁組

  孫家梁組分布很局限,在區內的東南部蟠桃峪一帶有少量出露,其上、下均被巖體侵入,未見與其他地層的直接接觸關系,從區域資料來看,本組與藍旗組為角度不整合接觸,本組厚350米以上,是一套灰色酸性和中堿性火山熔巖和火山碎屑巖,包括流紋質、粗面質和粗安質火山熔巖、泥灰巖、火山角礫巖與集塊巖。

  (四)新生界

  區內新生界,只發育部分第四系堆積類型較多。

  三.地質實習日記

  1.7月8日晴轉小雨亮甲山

  亮甲山是華北地區古生界奧陶系下統,形成于5.00—4.81億年,以亮甲山組地層命名的。亮甲山組以中厚層灰巖和白云質巖為主,形成于淺海環境,厚度118米,與下伏冶里組,上伏馬家溝組均為整合接觸。亮甲山組化石豐富,有頭足類、腹足類、腕足類、三葉蟲、古杯類、介形蟲等。其中頭足類、房角石、古杯海綿是本組的標準化石。

  亮甲山上的首要任務是學習羅盤的使用。用后交方交匯法定出方位,即在待測地點找到兩個已知點,然后在地形圖上找到所對應的點,利用羅盤測出兩已知點的坐標方位角,然后通過量角器量出對應的角度。在地形圖上延長兩直線。相交點為待測點。但此地磁偏角為-7°37′。因此,使用羅盤前,應先對其進行校正。利用螺絲調整羅盤零刻度位置。此羅盤應校核為352°23′。

  層面與節理面也是巖石的兩個方面。層面延展性好。通常為明顯的顯露出巖層。節理面,(精選幼師實習報告)延展性不好。按照產生節理的力學性質,節理主要分為張節理和剪理:

  張節理是巖石在張應力作用力下所產生的節理。其特點是產狀不甚穩定,在巖石中延伸不深不遠,多具有張開的裂口。節理面粗糙不平,面上沒有擦痕。節理有時為礦脈所填充,在碎屑巖中的張節理常繞過砂粒和礫石節理之呈彎曲形狀,節理間距較大分布稀疏而不均勻,很少密集成帶,常平行出現或呈雁形出現。有時,沿著兩組共軛呈x形的節理。斷開形成鋸齒狀。

  剪節理,又稱剪切節理,是巖石在剪切應力的作用下所產生的節理,它一般產生于壓應力成45°角左右的平面上,即最大剪切應力面上其特征為:產狀比較穩定,在平面中沿走向延伸較遠,在剖面上,向下延伸較深,常具緊閉的裂口,節理面平直而光滑,沿節理面可有輕微位移,因此在面上常有擦痕、鏡面等。在碎屑巖中的剪節理常切開較大的碎屑顆粒或礫石。或切開結核巖脈等。節理間距小,常呈等間距均勻分布、密集分布、密集成帶,常平行排列、雁形排列、成群出現或兩相交叉,稱“x節理”,或稱“共軛節理”,兩組節理有時一組發育較好,一組發育較差。

  解理為較弱面。因此解理統計是判斷巖體穩定性的重要指標。包括解理的數量、寬度、產狀、發育程度、有無填充物。取1m3的巖石判斷以上各項數據,解理的程度發育越好,說明巖石越脆弱。因此在工程中的隧道工程邊坡穩定等應注意解理的統計。

  巖石與瀝青的粘附性取決于巖石的酸堿性。酸性巖石粘性大,如花崗巖。堿性巖石粘性小,但可加入物質改變其粘性。

  2.7月9日晴大石河西上莊坨沙鍋店

  大石河全長70多公里,發源于河北省青隴縣自西向東,注入山海關附近的雁塞湖,最后匯入渤海。該河流從山區逐漸過渡到平原,屬于半小區,河流季節性強,上游多侵蝕,下游多堆積,并在侵蝕與堆積作用下形成了階地與河漫灘,上莊坨就是在階地上建立的一個村莊,在196高地上可明顯的看到二級階地、三級階地。此處出現了泥包礫現象。是洪積現象或冰水堆積而成。在侵入巖的作用下形成了以花崗巖斑巖為主的巖墻。巖墻右側的灰巖與亮甲山的巖石的產狀一致,形成于淺海環境,產生了石崖、溶溝。

  從動力學觀點看,水流作用于河床、巖土上的推移力及上托力大于巖土的強度時,將發生侵蝕河搬運作用,否則河床不會遭受侵蝕而產生淤積。

  河流中流線位置發生擺動,橋墩的修建應考慮到這個因素,以半山區和平原區影響最為明顯。山區河流以侵蝕為主,河床相對穩定,河谷寬度小,擺動小,半山區河流、水流在河床內部有動蕩性。主流線有擺動。平原區河流以堆積、淤積為主,河床極不穩定,河谷不確定,無明顯岸坡,河流主流線擺動劇烈。

  河水的流速于流量給河兩岸的地址作用,并以此來判定喝水的流動方向。河流的礫石直徑與流速間是4次方的關系。

  大石河凸岸即左岸為堆積現象。大石河凹岸即右岸為侵蝕現象。河卵石的分布決定河岸的分布范圍,河卵石的磨圓度及其大小能判斷河水流量。卵石越粗大,水的特性越強。河流搬運能力越強,卵石越光滑,磨圓程度越好,沖擊漫灘河流,人工形成河渠。

  河流階地不能被淹沒。河漫灘在洪水期可被淹沒,階地與河漫灘均為二元結構。

  粒石堆出現成層性,河流流速擴大,紊流現象越強烈,河流地質環境越復雜,成層性越差,河流流速越差,河流流速小,則反之。階地堆積物以大的粒石為主,沙含量較少。

  階地的產生是內動力和外動力作用的結合,據其成因又將階地劃分了幾個等級。ァⅰ級階地受水流沖刷,發生變化,產生明顯陡坎。ⅱ級階地物質結構組成:土、碎石、帶棱角狀混雜堆積。階地越高,巖土越老。

  在沙鍋店出現了巖溶現象,此處巖漿巖為塊狀結構,無層理,并形成了以花崗斑巖為主的巖墻。巖墻右側的石灰巖是青灰色屬亮甲山組的豹皮狀灰巖。通過產狀判定推測出該地巖體與亮甲山組為同一組。同時還可看到石崖、溶溝現象,這都是在化學侵蝕和機械等作用下形成的。石崖、溶溝的形成需求:水又侵蝕性;水有流動性;巖石要與水出現容實現象;巖石能與水作用;巖石本身要有初始裂隙。

  3.7月10日陰義院口村

  此處出露的巖石為花崗巖,屬侵入花崗巖、巖漿巖與沉積巖相比,巖漿巖無層理,而變質巖存在變晶結構,有變質礦物。該處陡坎坡度大致為70°。據巖體力學及巖石物理力學性質分析,坡度大于70°的邊坡極易產生整體滑坡。產生整體滑坡有三個影響因素:坡形,坡高,軟弱的滑動面。

  此處地處山區,修建傍河公路最為適宜。因為山區地形復雜,地質情況復雜,而沿著河流的走向,地形為河流的各階地,在同一級階地上,地形較平緩,地質情況均一,故修建傍河公路既省力又經濟。

  在馬蹄嶺修建“s”形公路,主要是考慮到公路的坡度問題。“s”形公路可降低坡度,馬蹄嶺地面高程度變化較大,如修建直線公路,會影響行車安全,也不符合各面坡度要求;而采用“s”形設計則可降低坡度,提高行車安全度,最大限度地降低行車事故。在山區常見的這種設計思想即盤山公路。

  此處修建工程項目主要影響因素是邊坡穩定性,修建隧道時,最大影響因素即邊坡穩定性。此處修建鐵路也可不用修建隧道,而用削坡取而代之。但削坡易失穩,且在7、8月份降水量加大,巖石的親水性勢必會產生對水壓力,從而也會使山體失穩,故在此處修路、橋時應注意邊坡穩定性。

  4.7月11日陰轉小雨張崖子

  張崖子—東部落地層剖面全長1660m,延伸方向向北面西,由新太古界變質花崗巖,上元古界變質青白口系長龍山組石英砂巖景兒峪組泥灰巖,古生界寒武系下統府君山組灰巖,饅頭組頁巖組成,張崖子為該剖面起點。

  本剖面反映了柳江盆地早期地質歷史的演化過程。

  距今25~9億年,本區隆起,遭受剝蝕、缺失。下中元古界和上古生界,青白口系下馬嶺組。

  距今8~5.6億年,本區抬升,遭受剝蝕,缺失震旦系和寒武系下統下部地層。

  距今5.6億年,本區下降,接受下古生界寒武系下統府君山組饅頭組濱淺海沉積第二套沉積地層開始形成。

  本剖面中新太古界與上元古界之間為呂梁運動所形成的非整合,而二者為整合接觸,上元古界和古生界之間為薊縣運動所形成的平行不整合面,二者為平行不整合接觸,其他各組之間均為整合接觸。

  在2號點上觀察的巖石為8億年前形成的,而其下層巖石距今25億年,二者是平行不整合接觸。

  在3號點上巖石為巖漿巖,含sio2的含量定名的話為中性巖,按產出狀態為淺層巖,此類巖石為閃長玢巖,呈白色。

  而4號點上的巖石為泥灰巖,呈淡青色,為條帶狀,而磚紅色的泥巖、砂巖在毛莊和饅頭組具多。

  碎屑物質包括巖石碎屑和礦物碎屑,在礦物碎屑中最常見的是化學性穩定的石英碎屑,在干旱氣候條件下也常見到長石碎屑,此外,碎屑成分中也可見到白云母,石榴子石等,碎屑物質主要是巖石物理風化的產物,有時也可能是化學風化未完全分解的產物,碎屑物質是構成沉積巖中碎屑巖類的主要成分。

  5.7月12日陰轉小雨小王山

  馬家溝組是華北地臺上升而成,此地層缺失上奧陶、盆系,下石炭、留系在太原組合有煤層,在1號點位有分層出現,上層為馬家溝組白云質灰巖,以mgco3為主要成分,下層為深灰色致密狀厚層灰巖以caco3為主要成分,在2號點上,其分界點為奧陶下的馬家溝組白云質灰巖與中石炭系本系組的一套砂巖、粉砂巖、頁巖護層,而3號點上則是鋁土質石英砂巖,以al2o3為主,從產狀及連續上看為平行不整合接觸,4號點上可看到海相作用下的泥灰巖。至此,海蝕作用結束。在5號點位上,分界點為下二疊山西組與中二疊下石盒子組,此處,主要ca質的長石石英砂巖,6號點位上是上石盒子,中二疊山西組與下二疊的分界點,此處出現了黑色的頁巖和中粗粒的砂巖,同時,還有侏羅系的北票組巖石,此巖石具以下特點:沉積相為河床相的堆積,粒徑大小相差不大,粒石的磨圓度相差很大,顆粒分選性很差,膠結物復雜。

  在7號點上,可見到侏羅系藍旗組的安山巖是火山噴發形成的,處于裂式噴發,巖被覆蓋在北票組上,二者是角度不整合,此地層為最地層,此處為塊狀斜長角閃鞍山巖,其新鮮面為灰白色,揮發面為黃褐色。

  在8號點上見到的是馬蹄嶺埡口,在此處主要是越嶺線的選擇,一般在線形上為回頭展線,而線長方面,埡口邊坡大,埡口兩側巖體的穩定性、巖質邊坡的穩定性,取決于坡面與各種結構面的產狀,空間組合的關系。

  此次實習所見到的地質情況,對公路和橋梁來說,是一個小結,此地地質構造比較全面,給出了工程建設中的不同處理方案。

  公路的修建首先就是選線,影響公路選線的自然因素很多,主要有地形、地質、水文、氣候、土壤及植物覆蓋等因素,如沿溪線的選定,沿溪線是沿著河岸布置的路線,其路線走向明確,以河谷方向為指導方向,河兩岸地勢平緩,縱坡較小,常被洪水侵蝕,防護工程較多,沿河布線跨支溝的人工構造物較多,沿河兩岸有較復雜和不良地質地段,當河谷較窄時,路線繞避的余地小等問題時,應合理布局,考慮以下幾點:根據資源開發的需要選岸,路線選在谷底寬闊,支溝少,地質條件較好,且有連續適宜布線的臺地一岸,盡可能選在陽坡和迎風的一岸,盡量選在鄉鎮多,居民點密的一岸,其次路線高度的選擇應考慮在不受洪水淹沒和破壞的前提下,路線高度通常有低線位和高線位兩種情況。

  越嶺線的選定也是公路建設中的一大內容,越嶺線需要克服很大高度,路線的長度和平面位置主要取決于縱坡的安排,所以越嶺線的主要矛盾就是埡口高度和路線縱坡間的矛盾,在馬蹄嶺采用的“s”形路線就很好的克服了高差大這一問題。

  在山間修建傍河公路時,應注意巖體的穩定性,當地的年降水量及各種自然因素,巖體自身的穩定性,這些是山體是否滑坡崩塌的一個方面,而另一方面是巖石與水作用后的穩定性,有的巖石親水力強,作用后失去了原有的屬性,而產生滑坡、崩塌現象,即應考慮到山體的穩定性,來決定是否設防護墻,是否該遠離此山體而筑路。

  為期一周的工程地質實習,讓我充分的認識到地質環境對工程建設的影響,同時也鞏固了校內所學的理論知識,這次實習的重要意義就在于,它結合了理論,讓我們在實踐中學習理論,為今后的理論學習及社會實踐劃上一個逗號,這次實習另一感受,就是覺得時間太短,如能再長一點,我想理解得會更透徹,掌握的將更加牢固。

地質實習總結12

  經過近一個學期的學習,我對工程地質初步的認識與了解,掌握了關于工程地質中的基本知識,老師在課堂上已經向我們介紹了很多有關地質的知識,但這些知識是平面的、抽象的?我們還需要理論結合實踐,親自去觀察這些現象,更好點的認識地質現象,加深對其了解通過實踐,知識才變得具體了。所以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開始我們的地質實習。

  一、地質實習的目的

  1、學會對巖石的肉眼判別。,初步分辨其中的成分。

  2、通過為期兩天的野外地質實習,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情操。在提高對本學科興趣的同時充分認識到地質實踐對地質科學的重要性。培養吃苦耐勞、團結協作的優良品質與增強集體觀念,提高撰寫實習報告的能力。

  3、鞏固學過的課堂內容,加深對課程有關內容的理解及對三大類巖石和各種地層有個感性的認識。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教學效果,了解巖層產狀及其形成過程和發展情況,分析沿途所見的巖石的性質以及該地區的地質發展演變簡史,學會野外觀察地質現象和分析評價工程地質問題的初步能力。通過實習,掌握工程地質的基本知識,了解常見的工程地質問題。為學習后續課程、從事專業工作、擴大知識面和進行科學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地質實習的過程

  我們的實習分為兩天,第一天在去的路上,我們剛好看到一個施工隊正在對地質勘查取樣,圖片是他們打上來的20米以下的地質情況,我們可以看到剛開始時軟土層,再后來就是基巖。老師說這是地鐵四號線南延段的施工勘查。 上午實習地點是白云區唐閣村,實習項目是認識各種各樣的沉積巖例如砂巖、礫巖還有頁巖等,下午我們去了岑村的火爐山地質公園,在那里我們看到了巖漿巖中的花崗巖。第二天的實習地點是廣州市南沙區小虎島,實習項目是認識海蝕崖,從觀察出認識海洋遷移變化,中午我們結束地質實習,返回學校。

  三、實習的內容

  在唐閣村我們看到很多這樣的沉積巖。

  沉積巖,又稱為水成巖,是三種組成地球巖石圈的主要巖石之一(另外兩種是巖漿巖和變質巖)。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將其他巖石的風化產物和一些火山噴發物,經過水流或冰川的搬運、沉積、成巖作用形成的巖石。在地球地表,有70%的巖石是沉積巖,但如果從地球表面到16公里深的整個巖石圈算,沉積巖只占 5%。沉積巖主要包括有石灰巖、砂巖、頁巖等。沉積巖中所含有的礦產,占全部世界礦產蘊藏量的80%。

  沉積巖是在地殼表層的條件下,由母巖的風化產物、火山物質、有機物質等沉積巖的原始物質成分,經搬運、沉積及其沉積后作用而形成的一類巖石。

  圖片中的沉積巖里面含有很多頁巖,煤線,赤鐵礦,礫巖,砂巖等等,很多裸露在外面的金屬礦因為長年的風化,雨水侵蝕都已經氧化了,在圖片中可以看到很多像是煤炭的物質,輕輕一撥就會脫落,這些叫煤線,是在剖面上出露的極薄的煤層。煤線可以是原生的,也可以是由于煤層露頭受風化,大部分物質被剝蝕,以致煤層厚度變得很薄而成的。

  查資料知炭質頁巖屬于粘土巖,頁理構造,泥質結構,成分復雜,除粘土礦物(如高嶺石、蒙脫石、水云母、拜來石等)外,還含有許多碎屑礦物(如石英、長石、云母等)和自生礦物(如鐵、鋁、錳的氧化物與氫氧化物等)。具頁狀或薄片狀層理。用硬物擊打易裂成碎片。是由粘土在地殼運動中擠壓而形成的巖石。它是一種沉積巖,是固結較弱的粘土經過擠壓、脫水、重結晶和膠結作用而形成的。由于它層理分明、易剝離而稱為頁巖。頁巖一般為褐色、灰色或黑色,硬度不高。頁巖以其對硅、鈣、碳的含量不同而分為硅質頁巖、鈣質頁巖和碳質頁巖。

  碳質頁巖。含有大量已碳化的有機質,常見于煤系地層的頂底板。用于水泥中能使其降低成本,增強活性,增加抗壓強度,減底燃料成本。發熱量為1300-3600大卡可以用作煤的替代品用來發電。

  泥質巖是指含有大量粘土礦物,且粒徑小于0.0039毫米的沉積巖。又稱粘土質巖。巖石多呈白、灰等色,含雜質時色變深。致密塊狀或疏松土狀,有膩滑感,可塑性低,粘結性小,耐火度高,可達1770~1790℃,具良好的絕緣性和化學穩定性。主要作造紙涂料、填料、橡膠、塑料、油漆填料和陶瓷原料。用高嶺土制合成沸石,可用于氣體和液體的吸附、干燥、分離凈化,以及石油的催化、裂化等。

  大自然給予我們很多的物質,在大自然面前,人類的創造力顯得多么渺小。所以我們應該珍惜這些財富,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節約資源。

  在老師的講解中我了解到花崗巖是一種巖漿在地表以下凝卻形成的火成巖,主要成分是長石和石英。因為花崗巖是深成巖,常能形成發育良好、肉眼可辨的礦物顆粒,因而得名。花崗巖不易風化,顏色美觀,外觀色澤可保持百年以上,由于其硬度高、耐磨損,除了用作高級建筑裝飾工程、大廳地面外,還是露天雕刻的首選之材。火爐山公園里的花崗巖都是經過時間與地質的變化,從山上滾下來,廣東地區氣候只要是濕熱,陽光的暴曬使花崗巖表面溫度迅速升高而里面的依然較低,當下雨的時候,表面的溫度又迅速下降而內部的溫度較高,反反復復的熱脹冷縮,這時表面會松散,易脫落,于是就形成了現在火爐山上這樣圓滑的花崗巖(如圖),這已經成為嶺南的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在山腳很多的花崗巖都像圖片中那樣斷裂,是因為山體運動,受力不均勻,導致開裂。每塊石頭都好像記載著一段歷史,我們細讀會慢慢感覺到它的經歷,它的價值。第二天我們到達南沙區小虎島,那里有很多海蝕地貌,是指海水運動對沿岸陸地侵蝕破壞所形成的地貌。由于波浪對巖岸岸坡進行機械性的撞擊和沖刷,巖縫中的空氣被海浪壓縮而對巖石產生巨大的壓力,波浪挾帶的碎屑物質對巖岸進行研磨,以及海水對巖石的溶蝕作用等,統稱海蝕作用。在老師的講解下了解,圖片中的橫紋呈傾斜狀是因為這塊地左右兩邊隆起的速度不一致,所以才呈現這樣的現象,所以可以根據此來推算出這個地方多少年前是被海洋覆蓋的。

地質實習總結13

  一、實習目的

  通過野外實習,進一步了解地質學的基本內容,掌握地質學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態及其發生、發展、結構和分布規律。重點掌握實習區域的地層、巖石、礦產,地質構造(褶皺和斷裂)和古生物的主要類型、分布及其演化規律,及野外地質調查基本方法等,并綜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層各自然要素的性質和特性,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

  二、實習地區概況

  主要實習地點是古武當山,京娘湖,蓮花洞。

  三、實習內容

  (一)5月9號實習前準備

  在課堂上我們已經學習了地質地貌學這門課程,對地質地貌的一些基本知識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馬上就要去野外實習了,我們都很興奮,都在為實習做準備。首先我們上網查了實習地的概況(地理位置,地質地貌)大概了解到:約在距今19億年的時候,發生了一次顯著的地殼運動,叫“呂梁運動”,使中元古界與下元古界呈角度不整和接觸,呂梁運動以后,相對穩定地層的范圍不斷擴大,地形高低起伏,比較復雜。

  有些地層在久經腐蝕以后,開始下沉,形成地質史上一次大規模的海浸,無脊椎動物和菌藻類植物開始出現,一直到距今大約8億年的寒武紀時代,京娘湖地區還一直沉浸在一片汪洋大海中。到距今大約兩億五千萬年的時候,地殼又發生了一次大運動,稱為“燕山運動”。

  由于地殼斷層,大部分海水向東消退,京娘湖地區仍處于大海的邊沿,洶涌的海濤沖刷巖石,形成千姿百態的溝壑深谷,到了距今大約6500萬年的時候,地殼又發生了一次大運動,叫“喜馬拉雅”運動,西部地殼相對隆起,東部地殼相對下沉,海水向東消退,整個太行山脈的雄姿也由于海水的消退展現出來,這里形成了北臺、太行、唐縣三層夷平面,培養了京娘湖、古武當山、七步溝、武西岳的石英砂巖峽谷峰林景區。古武當山巖石主要為砂巖,大部分屬于三大巖石中的沉積巖,還有少量的變質巖。

  (二)5月10號古武當山實習

  上午坐車到達古武當山,我們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沿山路向上爬,觀察當地的地質組成,地質構造。

  老師給我們介紹到古武當山地區的巖石主要為砂巖,大部分屬于三大巖石中的沉積巖,還有少量的變質巖。砂巖是由石英顆粒(沙子)形成,結構穩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紅色,主要含硅、鈣、黏土和氧化鐵。砂巖是一種沉積巖,主要由砂粒膠結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

  決大部分砂巖是由石英或長石組成的。變質巖是指受到地球內部力量(溫度、壓力、應力的變化、化學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巖石。固態的巖石在地球內部的壓力和溫度作用下,發生物質成分的遷移和重結晶,形成新的礦物組合。如普通石灰石由于重結晶變成大理石。

  1.巖層的節理

  它是斷裂構造的一類,指巖石裂開而裂面兩側無明顯相對位移者(與有明顯位移的斷層相對)。節理是很常見的一種構造地質現象,就是我們在巖石露頭上所見的裂縫,或稱巖石的裂縫。這是由于巖石受力而出現的裂隙,但裂開面的兩側沒有發生明顯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質學上將這類裂縫稱為節理,在巖石露頭上,到處都能見到節理以節理與巖層的產狀要素的關系而劃分為四種節理:

  走向節理:節理的走向與巖層的走向一致或大體一致。

  傾向節理:節理的走向大致與巖層的走向垂直,即與巖層的傾向一致。

  斜向節理:節理的走向與巖層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順層節理:節理面大致平行于巖層層面。

  2.斷層

  地殼巖層因受力達到一定強度而發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顯相對移動的構造稱斷層。

  正斷層:逆斷層的斷層面也幾乎垂直,但上盤向上移動,而下盤向下移動,這種類型的斷層是由于板塊擠壓形成的。沖斷層與逆斷層的移動方式相同,但斷層帶幾乎是水平的。在這類同樣是由擠壓形成的斷層中,上盤的巖石實際被向上推移至下盤的頂部,這是在聚合板塊邊界中產生的斷層類型。

  逆斷層:在平移斷層中,巖石塊沿相反的水平方向移動。正如轉換板塊邊界中所述,地殼塊相互滑動時形成這些斷層。

  平移斷層:在所有類型的斷層中,不同的巖石塊緊密地相互擠壓,在移動過程中形成很大摩擦力。如果這種摩擦足夠大,這兩塊巖石將咬合,因為摩擦力使它們無法相互滑動。在這種情況下,來自板塊的力量繼續推動巖石,從而增大施加在斷層上的壓力。

  3.尖滅

  “尖滅”指具有一定體積的物體其逐漸縮小直至消失的現象。地層的尖滅指的是沉積層向著沉積盆地邊緣,其厚度逐漸變薄直至沒有沉積。超覆是海侵時隨著沉積范圍的擴大,上覆巖層的沉積范圍大于下伏巖層的現象。

  4.褶皺構造

  褶皺構造是巖層因在構造運動的作用下而變形,形成的一系列連續彎曲。巖層的連續完整性未遭到破壞,是巖石塑性變形的表現。它在層狀巖層中表現的最為明顯;是地殼上最常見的一種地質構造形式。褶皺是最重要的構造現象,因而是構造地質學研究的重要內容。

地質實習總結14

  **年畢業于桂林工學院勘查技術與工程(物探)專業,畢業后就職于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七一一總隊地勘院物化探項目組。到20xx年7月工作已滿一年,在這短暫的一年時間里我學到了許多學校里無法學到的知識,開闊了眼界,提高了專業技術水平和工作能力。

  一、參加的工程

  在這一年之中,我參加了徐家溝南部鐵礦磁法測量1平方公里,金子山對傳灣銅礦、金洞子、紅巖山激電測井5口,陶家溝金礦充電測量0.5平方公里(充電激發激化法已完成),也參加了雪花太坪鉛鋅礦以及徐家溝南部激電物探成果編寫等工作。

  二、對專業知識的提高

  我是學物探專業,也就是地球物理勘探。在學校只學習了一些理論知識,實踐的機會很少,工地是我學習和實踐的好地方。到工地后發現以前在學校學的理論知識太膚淺,實踐起來十分困難,在工地我就向師傅虛心的請教,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就問,經過一年的工作實踐,增加了自己的專業知識,提高了自己的實踐能力,把理論和實踐很好的結合起來。充分利用業余時間先后系統地學習了磁法、激電、充電、土壤地球化學測量等方面的理論知識,虛心向老師傅學習,注重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和吸收教訓,很快就適應了工作,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

  三、參加工作的體會

  以前聽說物化探干活累,工人十分辛苦,來到地勘院后感受到了工人們的辛苦,物化探師傅們就用四個特別來形容,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干活、特別能奉獻、特別能忍耐。前輩們一年四季在外施工,照顧不了自己的父母、妻子和孩子,他們任勞任怨地工作,從來沒有一句怨言,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是我必須學習的。在和前輩的交流中我學會了怎樣面對困難,怎樣做人,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通過一年的工作和學習我感到作為一名技術人員必須要細心、認真,作好每一步工作,對野外數據采集以及處理等流程要熟悉,對圖紙要熟悉,對規范更要熟悉,還要繼續學習和工程相關、和專業相關的知識,用知識武裝自己。

  四、對公司的建議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質量是一個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堅實基礎。質量的提高靠工人的總體素質和技術管理水平的提高,為能夠面對更加激烈的競爭,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專業技工和管理人員是公司的重點。

  過去的工作中,在領導的關懷和同志們的支持與幫助下,經過不斷努力,我適應了這種工作,具備了一定的技術工作能力,但是仍存在著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要加強學習、克服缺點,力爭自己專業技術水平能夠不斷提高。同時我清楚地認識到,為適應單位發展的新形勢,今后還需不斷地加強理論學習,尤其是新技術、新理論的學習,勤奮工作,在實際工作中鍛煉和成長,不斷積累工作經驗,提高業務能力和工作水平,為公司的發展做出自己新的、更大的貢獻。

  地質實習總結

  馬上就要出去參加實習了,內心還是有那么一點激動的,其實在我看來,這些都是在不斷地慢慢的成長中學習到的問題,我相信只要參加實習的機會多了,我就會做好這一切,很多的現實問題都是在不斷的發展中得到了巨大的進步的,相信我能夠做好這一切,參加實習得到實習的鍛煉!

  一、 實習地點

  佛山市高明區西坑水庫 佛山市南海區丹灶鎮建設泵站工程

  二、 實習目的及要求

  1、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努力、遵守紀律、等優良品質和增強集體觀念,總結此次實習與我們所學專業的相關聯系。

  2、認識了解水工建筑物中的工程地質條件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六個方面:a.地形地貌條件 b. 巖石與土的類型及其工程地質性質 c.地質構造 d.水文地質條件 e.物理地質作用 f.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通過實習鞏固課堂所學的基本理論,聯系現場實際,驗證和拓寬視野,培養和實際工作能力。

  4、通過實際考察,了解各種地質現象,增加感性認識。

  三、實習內容

  1. 西坑水庫及其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簡介

  西坑水庫(中型)位于高明區楊梅河上游,水庫集雨面積為10.5km2,庫容為1030萬m3,興利庫容為798萬m3,大壩為均質土壩,壩頂設計高程為114.2m,頂寬5.0m,最大壩高29.5m。溢洪道為開敞式,底高程為110.3m,寬15.0m。在壩后建有一座發電站,裝機發電功率為320 kw。

  水庫在1997年安全鑒定為二類水庫,但是經過幾年的觀察,前期所進行的除險加固措施未能徹底消除水庫的安全隱患,主要還存在壩體滲漏嚴重、放水涵管漏水、大壩壩體單薄、反濾體存在失效跡象等安全隱患。另外移民工作也留下一些問題。水庫下游西坑村的村民未能遷往他處,這樣不但給水庫的管理帶來了不少的麻煩,更嚴重的是,群眾在水庫管理范圍外,溢洪道尾水兩側承包責任田里興建住宅房屋,逐漸遍及了整個大壩下游的泄洪區域,涉及房屋1.3萬m2,人口300多萬人。由于下游泄洪渠道僅1.0m寬左右,加上淤塞嚴重,一旦水庫泄洪將淹浸和沖刷下游農田和這些房屋,給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嚴重威脅。

  該工程任務以灌溉為主,兼有防洪、發電等綜合利用。工程等別為ⅲ等中型工程,主要建筑物為3級,次要建筑物為4級,臨時建筑物為5級。水庫永久性主要建筑物防洪標準按50年一遇設計,1XX年一遇校核;溢洪道消能防沖防洪標準按30年一遇設計。

  “xxx”期間計劃對西坑水庫進行除險加固,工程需土方11萬m3,石方1.7萬m3,混凝土0.2萬m3,計劃總投資3000萬元。主要建設內容為大壩壩體采用高壓擺噴防滲,上游壩坡坡腳增設拋石壓腳,下游壩坡坡腳新建排水棱體,重建輸水涵管,重建壩后電站,整治溢洪道下游歸河段長1040m,完善大壩觀測和水庫自動化監測等。本工程招標范圍為水庫部分、排水渠部分、水土保持專項部分及電站部分。

  2. 泵站建設工程

  2.1佛山市南海區丹灶鎮建設泵站工程概況

  2.1.1工程地理位置及受益面積

  南海區丹灶鎮建設泵站工程是南海區丹灶鎮建設泵站及配套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站址在樵桑聯圍東堤18+300處(丹灶建設段)。泵站主要負責丹灶大良圍片區的排澇任務,受益區為上沙、下沙、建設、石聯、荷村、新農村委會,丹灶鎮城區、赤坎水庫三水西南鎮南下村委會等,總集雨面積約62k㎡。

  2.1.2工程水文及地質條件

  泵站站址處外江5年一遇洪水位為6.55m,10年一遇洪水位為7.23m,20年一外江洪水位為7.61m,50年一遇設計防洪水位為7.99m,外江枯水期水位多為0.5~1.5m。內涌正常水位為0.00~0.80m。

  站址處地質構造共分8層,各巖土層自上而下依次為:素填土、淤泥、粉土、粉質粘土、中砂、礫土、殘積粉砂和風化泥巖。工程場地土屬軟弱土類,建筑物地類別為ⅲ類。

  2.1.3工程投資及規模

  南海區丹灶鎮建設泵站工程及配套工程主體工程投資估算為7196.63萬元。泵站工程等級為ⅱ級,主要建筑物級別為2級,排澇標準為10年一遇24小時設計暴雨169.8mm兩天排干。總體工程主要工程量:土方56.34萬、石方5.01萬、混泥土方1.16萬,基礎防滲高壓旋噴樁總長9197.6米。

  建設泵站原有大良圍電排站排澇能力:總裝機1645kw,總排水流量24.45 。現設計安裝4臺1600zlq9.5-8型立式軸流泵,配10kv、1000kw同步電機,泵站總裝機容量4000kw,設計排澇流量39.76 .泵站建成后排澇能力對比增大近一倍,有效確保圍內不受浸。

  2.2國外泵站技術和管理制度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

  泵站是為水提供勢能和壓能,解決無自流條件下的排灌、供水和水資源調配問題的唯一動力來源,是解決洪澇災害、干旱缺水的重要工程措施和實現水利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由于泵站的作用和特殊地位,各國都很重視。國外特別是在泵站技術裝備、投資和經營管理機制方面,很多都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2.2.1國外泵站技術裝備好、自動化程度高

  國外水泵的性能指標明顯優于國內,機組的結構、配套和傳動方式也豐富多彩。國外大型水泵生產企業制造出來的泵,一般具有轉速高、體積小、重量輕等優點,其流量是我國同口徑水泵流量的1.5~2倍。如荷蘭1.8m的水泵與我國2.8m的水泵性能相同,但前者的重量為23.1噸,后者的重量卻是48噸,兩者相差一倍以上。

  另外,采用齒輪傳動,可以大幅度地減小電動機的體積和重量。如荷蘭口徑3.6m的貫流泵,采用齒輪變速傳動的結構設計后,與其配套的高速電機直徑僅1.2m,電機和齒輪箱的總重量是15噸。如果將這臺泵改用我國的直接傳動,其電機直徑將由原來的1.2m增加到6.1m,重量由15噸增加到49噸。由此可見,國外機組的高速化,不僅使機組的體積減小、重量變輕,而且還使廠房和土建投資大幅度降低,特別是考慮不同機組的裝置形式(立、臥、斜式)對泵房結構的影響后,這種效果更明顯。

  國外水利工程建設,十分注意嚴把質量關。如荷蘭的水泵生產和泵站管理,兩者在業務上的關系要比我國密切得多,水泵廠的設計人員對泵站的運行管理非常熟悉,他們與泵站管理單位在設計、生產、制造、試驗、安裝、調試、運行和檢修等各個環節上配合默契,協調一致。水泵的內外表面平整光滑,葉片鋁青銅表面加工光潔度高。這樣就確保了水泵符合泵站的使用要求,不僅效率高,空化性能好,而且大大地延長了水泵的使用壽命,減少了事故的發生。

  而國內的泵站質量是令人置疑的。如某些泵站,運行一段時間后就發生地基下陷和建筑物開裂。國內水泵品種規格較少、結構形式單一、制造質量普遍較差,價格方面甚至低于與其配套的電動機。泵站設計時,只能選用性能差不多的那么幾種定型產品,這樣不但降低了泵站效率,而且還留下了許多不安全隱患。

  國外泵站的自動化程度較高,對泵站運行的各種指標、長期跟蹤、監測和記錄,隨時發現問題可隨時加以解決。同時,記錄下來的數據也將成為水泵開發和性能完善的依據。另外,自動化大大減少了事故的發生,也減少了泵站的管理工作人員。如美國,幾十公里的輸水干線上,只有幾個工作人員。國內泵站一般建于六七十年代,設備陳舊,自動化程度低,往往采用經驗管理和定期大修的辦法。這樣,大大地影響了泵站經濟,增加了管理開支,造成經濟上不必要的損失。

  4.2 國外泵站運行管理人員少、素質好、社會分工嚴密

  國外泵站運行管理人員只相當于我國的1/10,而運行管理有條不紊,長期保持正常運轉。以荷蘭為例,事實上,stork泵廠負責核心部件的生產和總裝,泵站的管理人員只負責值班運行、小規模的檢修和大規模的檢查,而大規模的檢修則由泵廠完成,甚至于清潔衛生工作都由專業人員承包,更沒有沉重的行政包袱。這些社會分工與協作方面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和借鑒學習。

  國外泵站一般采用懂專業、有經驗的管理人員。在泵站運行中,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并能正確地處理突發事件。而國內許多泵站管理人員素質差,專業技能低,地方保護嚴重,不注重人才的培養和新技術的引用,導致泵站運行管理水平相當落后。

  4.3 國外十分注重工程的維護和保養、運行管理費用充足

  國外泵站的清潔工作做得好,一般都配有清污、清淤機械,它是保證泵站安全運行、節能、減少水泵磨損、延長機組壽命必不可少的泵站設備。但國內泵站的水泵工作環境差,設施不配套,很多泵站都沒有配置清污機械,已設置的也不好用,問題在于關鍵技術不掌握,落后,資金投入也不足。

  在費用方面,國外泵站以受益者支付或國家撥款等方式獲得充足的資金,有條件、有能力根據不同的需求進行改造、維修和擴建。而我國泵站建設資金短缺,且許多泵站主體工程在一次性投資建成后,工程配套滯后,續建費用少,這樣就使一部分泵站長期不配套,工程遲遲達不到設計效益。另外,泵站運行管理資金少,甚至連職工工資都無保障,更談不上泵站機電設備的更新和改造。

  近年來,一些專家通過考察,對國外泵站的發展、運行和管理情況進行了一些歸納和敘述。更多的有待我們更深入的考察、了解、研究和學習,并調整政策,加大投入,腳踏實地地作好工作,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使我國泵站工程的發展出現一個新的局面。

  四、實習收獲

  可以說,一天的實習是很短暫的,但這并不妨礙我從中獲益,特別是兩個在建工程這樣好的實習點,讓我受益匪淺。首先一個印象比較深刻的是西坑水庫加固工程的高壓擺噴防滲施工:由于西坑水庫壩體主要由筑填土(qs)之粘土質砂、含砂低液限粘土及含砂高液限粘土組成,厚度5.30~26.00m,平均17.10m;壩基土為早侏羅世(j1ηγ)不同風化程度的中粒含斑黑云母二長花崗巖。這樣的天然建筑材料滲透系數較大(k20=7.92e-05cm/s),有的地方數量級甚至達到 ,導致大壩滲漏比較嚴重。通過高壓擺噴灌漿,在壩軸線面上形成一層厚幾公分的防滲墻,以解決大壩的滲漏問題。

  其次就是丹灶鎮建設泵站工程的地基處理,尤其是對地下水的處理。工程站址處各巖土層自上而下依次為:素填土、淤泥、粉土、粉質粘土、中砂、礫土、殘積粉砂和風化泥巖。其中只有粉質粘土和風化泥巖的防滲能力相對較好,故地下水對工程主體穩定性的影響必須認真考慮。施工時在用了一層混凝土阻止地下水的上滲,巧妙的是,主體工程周圍用打樁到地下幾米的方法巧妙的把活躍的,多余的地下水過慮出來,防止地下水上沖和消退對地基的影響,同時有效防止了地下水帶走沙和土造成的地基下陷。

  總的來說,這樣的實習有效直觀地展示了各種地質條件對工程建設的影響以及施工解決方案。這是單調課程講解無法達到的效果。實習,這是一個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把所學的知識靈活的理解和運用,從而加強我們對這門課程的了解,而且在實習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書本上無法學到的東西,去參與了,去了解了才會明白。最后,還要感謝老師的細心指導。通過這次野外實習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機會總是留給做好準備的人,時刻準備好,就不會在機會來臨是手足無措,對任何一件自己要做的事情也是如此。

  五、實習總結

  在實習中我學到了很多的在學校課本上和知識里學不到的東西,這些都是在真正的實踐中才能夠得到巨大的鍛煉的,我也相信我會做好這一切的,正是因為存在這樣的問題,我才會將我所有的精力用在學習上,學習中我相信我會繼續不斷的做好的。通過實習我對自己更有信心了,這一次實習是給我的巨大的人生的財富,相信我會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繼續做好的!

地質實習總結15

  一、實習位置、交通、地貌概況

  實習位置:實習地點位于北碚嘉陵江觀音峽左岸水北公路朝陽橋至屋基村段,渝碚公路沿峽谷右岸通過。

  交通:東南距牛角沱車站約35公里,西北距北碚車站2公里。而從學校乘校車出發,經由收費站上重慶主城區外環高速,最終抵達北碚實習地點,其中乘車大約需要1個小時。因而交通還是比較便利快捷。

  地貌概況:實習地區屬低山峽谷地貌,地貌初始行程時間是中生代末四川運動。地貌受巖性及構造控制,觀音峽的低山位于背斜軸部,高處海拔800~850米,頂部較為平坦,是一古老的夷平面,兩翼山坡由于巖性影響,硬質巖石凸起,軟質巖石凹下,灰巖處溶溝、石芽、溶洞、溶槽等發育。在山頂與山頂之間常形成背斜張裂帶埡口。

  嘉陵江由北西320度向南東140度方向深切橫穿背斜,兩岸巖石高聳,氣勢磅礴,相對高度差達600米(海拔850~165米)。

  河谷谷坡陡峻,河床寬僅100米,有一級較窄的高出枯水面約30米的基巖階地(公路所在處)。

  二、地層巖性、構造特征

  (一)地層巖性

  實習區出露最老地層為二疊系上統長興組,而在公路上可見到地層是三疊系下統飛仙關組、嘉陵江組,三疊系中統雷口坡組,三疊系上統須家河組,在山坡及河谷中有第四系分布(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1. 二疊系長統長興組(cP2)

  灰色厚層一塊狀含燧石團塊灰巖,錘擊后有臭雞蛋味,含腕足類、瓣鰓類化石。僅在白廟子大橋公路下江邊可見。

  2. 三疊系(T)

  (1) 三疊系下統飛仙關組(fT1) 紫紅色——暗紫紅色泥灰巖、泥巖、頁巖,夾有青灰色、紫紅色灰巖,自下部向上頁巖厚度增加。

  厚度400~500米。

  (2) 三疊系下統嘉陵江組(jT

  1) 以石灰巖為主。底部是灰——深灰色,薄——中厚層狀砂巖,中上部灰巖中夾有米黃色白云質灰巖

  及灰色角礫狀灰巖及泥灰色。厚度500~600米。

  (3) 三疊系中統雷口坡組(lT

  2) 以泥灰巖為主,夾泥巖,地表因風化作用多呈泥狀。厚度小于10米。

  (4) 三疊系上統須家河組(xjT

  3)灰白——棕黃色、厚色一塊狀,中一組粒長石石英砂巖夾頁巖和煤。

  3. 第四系(Q) 殘積、坡積、沖積物。

  (二)構造特征

  1.褶皺

  觀音峽背斜屬川東南弧型構造帶華鎣山復式帚狀褶皺帶中南延最長之長軸背斜。自三江壩南延橫穿

  嘉陵江,經中梁山,終于長江貓兒峽,延長約150余公里,實習區是在橫穿嘉陵江部分的一小段。但該

  背斜由于風華侵蝕等外力作用嚴重,背斜樞紐并未形成山頂,而是變成了埡口。

  實習區的背斜(觀音峽背斜一部分)軸線10~15度,西北翼陡(傾向300~305度,傾角60~80度),東南翼緩(傾向100~105度,傾角30~35度)。通過實際測量,屋基村段的石英砂巖傾向大致為140度,傾角是40度。

  2.斷層

  實習區內有斷層分布,主要分布在背斜軸部和翼部,其中軸部由于地層產狀亂,垮塌嚴重加之修建了擋墻,所以出露不好。但在兩翼可以見到一些小斷層,如在甘硐子一帶小斷層還是比較發育的。 由于沿著斷層面可以看見上盤的下端巖石大致是傾向下的,所以上盤上升,此斷層為逆斷層。但這

  個斷層的形成并不是由于大型的地質運動所引起的,原因是這個斷層面兩端并不是無限延伸,切斷山體的。

  (三)地下水

  區內可見到上層滯水、潛水、承壓水、孔隙水、裂隙水、巖溶水,以及地下暗河。

  (四)不良地質現象

  在渝碚公路三溪口——施實梁可見到滑坡,在長生橋可見到垮塌現象。

  三、實習收獲和體會

  通過此次工程地質野外實習,我學到了很多在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比如巖石的巖性、產狀、結構構造,以及層理層面等等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加深。

  在以前的課本理論學習中,老師講巖層的產狀時,拿出一個地質羅盤,告訴我們怎么測巖層的走向、傾向、傾角。雖然聽的時候知道怎么測,但到了實際的情況,看到實習地點里的很多巖石,拿著手里的羅盤,就變得手忙腳亂了。最后通過老師的指導,和自己慢慢地理解,終于成功測出了巖層的產狀,并掌握了羅盤的使用。

  同時,在這次實習中,我認識了石灰巖、泥巖、泥灰巖、石英砂巖、頁巖等等許多的巖石,以及造巖礦物。雖然無論是在課堂中,老師的講解,還是實驗中,我們觀察了巖石的手標本,但是畢竟現實與實驗還是有所差距,面對由各種巖石組成的山坡,突然感覺所學知識變得不適用了,分辨不出這是什么巖石,這是什么構造,還有出露地層的情況。但在老師的耐心細致的講解下,逐漸有了認識,并且得到了掌握,加深了對知識的印象,讓我受益匪淺。 在實習中,嘉陵江江面上橫跨了幾座大橋,無論是以前的,還是新修、在造的,可能對外行人來說只有看熱鬧,但對于學過工程地質的我們來說,就不能光是看熱鬧這么簡單,還得看出里面的門道。在老師的講解中,我們學到由于實習地區的特殊地形地質條件,河床的巖石是質地堅硬,強度和穩定性高的石英砂巖,所以這些橋的橋基幾本上是直接在上面澆筑混凝土。

  為了降低成本,減小自重,位于甘硐子的鋼架鐵路橋把橋墩做成了中空的形狀,在渝碚公路上就可以看見鋼架鐵路橋的橋墩中有明顯的孔洞。并且這些橋基本上都選擇在了河道順直,河谷較窄,橋梁的軸線與河流方向垂直,岸坡穩定,地基條件良好,無不良地質現象的地段。同時,公路、鐵路的隧道、涵洞選址也是選在了實習地點褶皺構造的兩翼,以及巖性均一,強度和穩定性較好的石灰巖中。

  在甘硐子,我們看到了由于山洪激流的地質作用形成的巨大沖溝。還有公路山坡上的崩塌,地下暗河從山體中流出,巖溶現象在巖石上形成的孔洞,巨大的滑坡體等等不良的地質現象。因而,老師給我們講解了在修建這條公路的時候,如何預防和治理渝碚公路三溪口——施實梁處的巨大滑坡。原本這條公路是處于這個滑坡體的影響范圍之內,但修建渝碚公路的時候,從中間切斷了這個滑坡體,并把公路一下的滑坡體進行徹底的清除,而山坡以上的就修建了擋土墻,但由于滑坡體巨大,滑坡體滑動的方向不一定,就加建了圓柱形的抗滑樁。從而有效的防止了滑坡體的進一步發展和形成,避免了不良地質現象對公路沿線的影響。

  最后,通過本次親身經歷過的地質實習,我對知識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和掌握,同時也增強了我們社會實踐及動手能力,培養了我們吃苦耐勞的精神,也深深體驗到身為地質工作者的不容易,以及職業本身所帶來的危險性、不確定性、艱苦性,以及對社會建設所作出的偉大貢獻所擁有的神圣性、責任感。因此,我要努力學習,爭取學到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能力,培養自己強烈的責任心,為建設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地質實習總結】相關文章:

工程地質實習總結08-15

地質實習自我鑒定08-04

地質實習報告15篇06-29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15篇07-28

實習總結05-29

地質工程專業面試的自我介紹12-02

實習自我總結06-11

假期實習總結01-17

車工實習總結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