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_黑人又大又粗又硬XXXXX_欧美疯狂做受XXXXX高潮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

時間:2023-04-07 16:01:25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匯編15篇)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閱讀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匯編15篇)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1

  黃金周假期中,學校要求我們讀《不抱怨的世界》這本書,說實話,心里當時還忍不住抱怨:假期還有任務。可當我開始讀了這本書后,心靈不斷地被震動著……

  出生貧困的威爾·鮑溫以超乎平常的毅力,考上了美國重點大學。畢業后,他屢次找不到夢寐以求的工作,為此而感到傷心,不由地抱怨命運。但在朋友的啟發下,他站了起來,終究成為美國最偉大的心靈導師之一。他走上成功的獎臺,只說了一句話:“你們都具有無盡的潛能,但只有不抱怨一切,才能取得成功!”

  這句話使我恍然大悟。有些人學滑板,摔了幾跤就不學了,說:“都怪這滑板太難學,輪子又太少了,害得我摔死了!”這樣,這位學生是永久也學不會任何技能的。而有的人則堅持不懈,摔倒了,爬起來,繼續!具有這樣的精神,再難的事,在他看來都是小菜一碟!海倫·凱勒固然殘疾了,但她絲絕不抱怨命運對自己的不公,而是更努力地使自己從一棵弱不由風的小苗成長為一棵高大挺立的蒼天大樹。不論是譏笑與困難,她只當作是對自己的鍛煉。你想想看,古今中外所有有成績的人,哪個不是靠著這類不抱怨一切、樂觀向上、鍥而不舍的精神才一鳴驚人的呢?

  一個個勵志故事如流星一般在我的腦海中劃過。威名不是靠關系和錢財買來的。真實的名人,是通過千錘百煉和不懈的努力誕生的,不是從風平浪靜和自由安閑中成長出來的',真實的成功人士,是從苦難中磨練出來的。

  要有頑強的`毅力,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不抱怨的心,具有這一切,就一定會成功的!要敞開胸懷,修養一顆包容的心。有時,我們會由于他人不經意的一句話、一件事,而心生抱怨。而這類抱怨經常是自己被冒犯的一種宣泄。它是人際關系的腐蝕劑,會導致夫妻不睦、朋友不和,特別在工作中,會在同事之間產生隔閡。學會包容,從某一種意義上說就是解放自己,提升自我。作為工作職員,包容就是要善于換位思考,理解、寬容他人,用海納百川的胸懷來承受委屈、承受挫折,真正做到言行有度,舉止有方,謙恭禮讓,平易隨和。

  要直面挑戰,奮揚一顆上進的心。或許你會由于領導交付的任務過于沉重而抱怨,或由于工作毫無頭緒、進展不順而抱怨……實在說究竟是我們內心深處在排擠、掙扎和躲避,是一種向困難示弱的表現。就像華為總裁任正非說的那樣,獅子假如能追上羚羊,它就生存,假如它跑不過羚羊,只能餓死。羚羊假如抱怨不公平,那青草——羚羊的“早餐”該向誰抱怨?羚羊還能跑,青草連逃跑的機會都沒有!過量的抱怨不但對工作毫無幫助,而且會失去自己寶貴的信心和他人對你的信任。作為機關工作職員,在平常工作中應當想的是“怎樣做”,而不是“沒辦法做”;面對困難和挑戰,我們要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始終奮揚一顆上進的心。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2

  前幾天,我在《幼兒教育》雜志上看到一篇文章“每個幼兒都是教師的寶貝”,我深受感動。

  “愛孩子,真誠對待每一個孩子”這是幼兒教師最基本的職業素質,能否真誠對待每一個幼兒,并不是件簡單容易的事。有些幼兒聰明、漂亮、干凈,很討老師的喜歡;有些幼兒調皮、穿戴不整潔,不討老師喜歡。記得有一年我在分院帶學前班的時候,班上有個孩子,叫李小明,他患有“先天性甲亢”,智力發育較慢,語言表達潛力差,每一天穿著臟兮兮的衣服,掛著兩條鼻涕來上幼兒園。看著這樣一個孩子,實在難以讓人喜歡。我剛接觸他的時候他連“老師”兩個字都叫含糊不清。之后我了解到這個孩子的爸爸在他半歲時就棄他母子而去,媽媽又沒有固定收入,只能靠打短工維持生活,家境貧窮。李小明由于長期缺乏父愛,他的母親又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和他交流,導致了他的性格變得越來越內向,不愿與人溝通,再加上小朋友不喜歡和他玩。應對這樣的孩子,我們更應關心、呵護他。為了能走進他的內心世界,我經常有事沒事的找他說話,一開始往往都是我一個人在說,他沒有任何反應,只是呆呆地看著我,看到這種狀況我真有點氣餒,但是我并沒有放下,而是繼續和他談心,找他說話,漸漸的他能和我進行簡單的交流了,上課也能專心聽講了,教的生字也能讀出來了。那時我的情緒是多么的激動,雖然工作很平凡,甚至是瑣碎的,但憑著對教育事業的執著,可謂心香一瓣、冰心一片,讓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付出最后換來了回報。

  從教三年來,讓我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幼兒教師。作家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幼兒教師不僅僅要具有知識與潛力的素質,更就應具有良好的師德修養。作為一個幼兒教師,一個優秀的幼兒教師,首先要具備的是什么?可能有人會說:是扎實的基本功,但我覺得更就應具備的是強烈的職責心和對幼兒的“愛”,沒有強烈的職責心和“愛”,一切都無從做起。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就就應對孩子負責。我們就應用“愛滿人間”的胸懷去關愛每一位幼兒,對幼兒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像對待自己的眼睛一般呵護他們,像對待自己的杰作一般欣賞他們,讓每個孩子在真誠的關愛中健康成長!

  記得剛踏入幼兒園工作的第一天,看到一群群天真可愛的孩子,一張張好奇的小臉,我有點不知所措。所幸的是,我遇上了這么多好的領導、好的搭班老師。正是她們,給了我幫忙和鼓勵,讓我學到了許多道理,明白了什么是愛,什么是職責心。

  讓我們用慈愛呵護純真、用智慧孕育成長、用真誠開啟心靈、用希冀放飛理想,我愿用自己的雙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3

  《我的教學生涯》這是關于中國教壇的泰斗人物——斯霞的一本書。這本書我是向學校圖書管借閱的,說實話最初剛拿起這本書的時候我并不十分感興趣,一方面作者從事的是小學語文基礎教育,這與我自身的情況大相徑庭;另一方面這本書已經出版二十多年了,那發黃的書頁里的理論,我擔心對于今天的我們來說并沒太大幫助。但是隨著一天天的閱讀,當初的想法一點點的煙消云散,讀過之后真是受益匪淺。

  在《我的教學生涯》一書的扉頁上,詩人臧克家為斯霞題詩一首:“一個和孩子常年在一起的人,她的心靈永遠活潑像清泉。 一個熱情培育小苗的人,她會欣賞它生長風煙。一個忘我勞動的`人,她的形象在別人的記憶中活鮮。一個用心溫暖別人的人,她自己的心也必然感到溫暖。” 這是斯霞老師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是她“童心母愛”的真實寫照。

  斯霞老師從事教學72載,包括解放前20多年和建國后各個歷史時期,她所走過的是一條很不平坦的道路。在舊社會里被人嘲笑、瞧不起,受盡貧苦的折磨,在新中國成立后又曾被打壓和評判,但即使是在這樣的逆境中她都不悔做一名小學老師。有人說過:“信念是人生征途中的一顆明珠,既能在陽光下熠熠發亮,也能在黑夜里閃閃發光。”那么,究竟是怎樣的信念在支撐著她的行為,又是什么讓她身處逆境卻對教育事業義無反顧?在書中我找到了這樣的答案:“關于信念,斯霞自己也是說過的。‘當我在黨的教育下,逐步樹立了一切為著孩子的成長,一切為著祖國的未來這樣的信念時,我感到我是幸福的。有了對所從事的工作執著的熱愛,再平凡的崗位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貢獻。’”正像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的:“信念只有在積極的行動之中才能夠生存,才能夠得到加強和磨煉。”斯霞老師正是如此,她沒有讓自己的信念成為“花瓶”,而是用她的實際行動豐富了她的信念,讓它看起來是有血有肉的。她用她的信念和行為詮釋了愛崗敬業的真正含義。

  對于一名教師來說什么是愛崗敬業呢,在《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第二條是這樣說明的“熱愛教育、熱愛學校,盡職盡責、教書育人,注意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不敷衍塞責,不傳播有害學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它是一個標準更像是一個方向標。這讓我想起了一則故事:有人問三個砌磚的工人:“你們在做什么呢?”第一個工人沒好氣地嘀咕:“你沒看見嗎,我正在砌墻啊。” 第二個工人有氣無力地說:“嗨,我正在做一項每小時9美元的工作呢。”第三個工人哼著小調,歡快地說:“你問我啊朋友,我不妨坦白告訴你,我正在建造這世界上最偉大的教堂!”這也許就是問題的癥結。有些人,不知道尊重自己的工作。他們把工作視作取得面包、衣服、房子的一種討厭的“需要”,一種無可避免的苦役。而在一個人將他的工作視為苦役與痛苦時,他是決不能在工作上竭盡所能的。愛眼下的工作吧,選擇了做教師,就努力做一名像斯霞一樣的人民教師。也許不能像她一樣成功,但只要我們努力了就不愧教師這個稱謂了。

  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折射著人生態度,而人生態度決定一個人一生的成就。我們的工作,就是我們的生命的投影。它的美與丑、可愛與可憎,全操縱于我們的手中。人們常說:教師是紅燭,犧牲了自己,照亮了別人;教師是人梯,讓別人踩著自己的肩頭攀登輝煌;老師是艄公,把一批批的學生送達理想的彼岸。這些都是對教師這個職業的贊許,但同時也強調了教師的平凡。教師這個崗位是平凡的,一個人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同時也就選擇了平凡和奉獻,在蕓蕓眾生中,他平凡得像銀河里的一顆星,大海里的一滴水。在他的一生中,也許不會干出什么轟轟烈烈的大事業,然而,只在真正做過教師的人,只有把自己熱情和精力投入到教育事業中去的人,才能真正體會到作為一名教師的幸福。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4

  讀了《有效教學》這本書后,從這本書中我獲益匪淺,不僅知道了有效教學的含義,也同時意識到有效教學對于教師來講在新課程教學當中它有著很多實際的意義。閱讀《有效教學》一書后,我受到了很大啟發,我覺得老師若想把認真準備的課付諸實施,把教學原則成功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還必須達到上好課的一些基本要求。

  書中有關促成有效教學的幾種關鍵行為之后,我深有感觸,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課堂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時空場所,是有效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舞臺。課堂教學效果的優劣關涉到教師生命價值的展現,對教師自身的發展也有著重要影響。有效的課堂教學應當是師生能夠平等交往、高質互動的真實的課堂,是師生能夠充分展現個性魅力與智慧、演繹生命價值并最終實現共同發展的課堂;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師生能夠感受幸福,共享智慧,充滿詩意,成為師生共同的精神家園的課堂。

  “備學生,才能備活課堂”。因此在備課中,多獲取學生信息,準確診斷和預測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和可能會遇到的`內容,是“備學生”的重要原則。教師備課如果單單憑借對學生的片面了解,而忽略學生的經歷水平和反應水平,一堂課成功的幾率是非常低的。

  教師應該試著從以下六方面著手:學生可能想到的內容;學生難懂的內容;學生疑慮的內容;學生易錯的內容;學生激動的內容;學生易忘的內容。教師通過備學生,加強備課的目的性、針對性和實效性,進而優化教學過程,發展學生潛能,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從而達到更好地駕馭課堂,有效教學。總之,要“備”好學生,我們就要與學生為伍,做學生的朋友,和他們同甘共苦;我們就要放得下老師的架子,虛心向學生請教、向學生學習。

  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書中引用維果茨基一句話“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有效指導下逐步發展的過程,教學的本質特征不是行為注意者所認為的刺激——反應,而是激發學習者尚未成熟的心理機能。課堂教學的中心應該在于學生而不在于教師,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是組織者、指導者和促進者。”

  這句話指出了教師在教學中應起的作用,也明確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要地位,還有指出了課堂必須是在教師有效指導之下的。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把握指導時機,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做到“五不”,即學生能理解的不講解,學生能敘述的不替代,學生能操作的不示范,學生能發現的不暗示,學生能提問的不先問,保證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和時間;二是指導適當,就是教師話語不重復,意思表達清楚,指導內容針對性強,即學生想了解的內容、難以解決的問題給予指導,教學指導的有效性,往往表現在教師給予學生的指導與學生期望得到的指導的一致性上。

  有效管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效的管理有助于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使教師能夠有效地組織教學,師生之間的溝通則變得順暢,教學效果就高。反之再充分的教學準備都將只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故而教學的有效性依賴于教九月開學季,老師你們準備好了嗎?有效管理它要求教師具備特有的專業素養,要求教師在單位時間內采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態度和情感,使教學內容、教學信息的傳達達到最佳的效果。

  有效的監控,給學生個人或全體學生布置作業后,如筆頭練習、口語操練等,就意味著監控開始了。并非所有學生都能立即按教師要求去做,此時有效監控非常重要。如果布置完作業,教師就站在講臺上,根本不去接觸下面的學生,或偶爾遇到學生有違紀現象,只朝學生指指點點,這便會加大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自然也無法保證有良好的教學效果。深入到學生中間,及時幫助他們完成作業,或個別制止某位學生的不良舉動,就會變師生間的心理距離為心理合作,也使大多數學生的練習作業順利進行。

  另外,部分性格內向或膽小的學生,有問題也不會當眾舉手提問,而對走到身邊的教師則敢于大膽求教。走到學生間還有一個好處,教師能從幾個學生出現相同錯誤的情況中了解學生理解上、運用上存在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注意某一知識點的理解或交際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本書秉承課程改革目標要求為宗旨,緊緊圍繞“有效課堂教學”這一主題,充分體現課堂教學要“優化課堂環節,活化教學資源,綻放師生智慧”的特點。書中滲透了教學實踐、部分課型實施流程、實施的關鍵等內容,對課堂教學中涉及的步驟和環節加以詳盡闡述,以求實現將現代教育理念融于有效課堂教學中的旨意,解決課堂教學瓶頸。

  《有效教學》這本書,我的感悟頗多,讀書,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更使我懂得了教育的高尚,教育的純潔。在以后的教學生涯中,我會不斷地讀書,用讀書來充實我的人生。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5

  對一本教育類書籍的的閱讀方式有多少種可能性呢?安靜地進入,讓作者帶著你簡單游弋在各種教育觀念間,尋覓著教育中的清風明月,陳震老師的《做溫暖的教育者》一書做到了。

  陳震老師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語言功底深厚,善于敏感把握身邊事物,對各種話題,信手拈來,皆從教育的角度進行敘述,日積月累,堅持書寫,構成了二十七萬余字的教育類著作。傷感美文

  書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煉,無贅言贅語,給人很強的`閱讀愉悅感。書中話題涉及豐富,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師為師、為學、為人的自在尋覓過程。應對現實的瑣碎與繁雜,陳震老師始終以教育者的智慧關照教育現實,展現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與生活姿態。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尋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態。

  書中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態提出了很多推薦,如:教師的基本要求是發奮創設寬松的和諧環境,調節構成寬容的內部心境,堅持寬厚關愛的溝通心態;“小疑獲小進,大疑獲大進”,能夠發奮培養出有懷疑態度,批判思維與創新精神的學生等等,這些都是需要教師不斷尋求的!

  對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態陳震老師認為有境界為上,借鑒王國維先生對于境界的經典描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調,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并無優劣。教知識,教方法,教心態能夠成為教育的三種境界,對于成長中的人來說,知識,方法,心態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層次是知識獲得,高層次是心態培育,只要能夠有效整合,就能促進終生的和諧發展。同事生日祝福語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尋求有品質的生活姿態。

  有品質的生活姿態是內涵多元的,閱讀是良好的通道。讀書能夠愉悅身心、提升自己。讀書讓生活更有品位,讀書使人內心更加寧靜,讀書使職業更有智慧。

  教育工作者是文化的傳承與引領者,讀書不僅僅是提升自我的需求,也是職業的要求。一位教師只要愿意與書為伴,堅持“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態度,就能尋覓到心中的清風明月,就能塑造出有品質的生活姿態

  讓每一點感動在心中融化,讓每一點感觸在心中發芽,并將思考記錄筆端。陳震老師作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為我們帶給了工作與生活姿態的良好范本。

  讓我們以溫潤的內心,尋覓著教育中的清風明月,成為溫暖的教育者!白下進校俞洋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6

  讀了《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這部書,就仿佛跟著作者進入到了教學中未知的“自我”領域進行一次旅行。美國教育家帕克。帕爾默在一系列富有洞察力和說服力且充滿激情的著作中,加深了我們對什么是教育與受教育者的理解。

  帕克在他的《教學勇氣》一書中這樣說:越熱愛教學的老師,可能就越傷心!很多教師非常熱愛教學,但他們卻時常遇到很多困難,并因此感到無助和恐懼。是的,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初上講臺時如履薄冰的緊張,辛苦的付出得不到相應回報時的煩惱,滿腔的熱忱得不到理解時的苦悶,在理想和現實的巨大落差面前的無奈。有時,那熱愛教育的心會懷疑、會動搖、會退縮。

  作為一個教師,該如何在熱愛教學的同時又不失勇氣呢?這種勇氣又來自哪里呢?帕克以他的實踐經驗給出了我們答案:他提出了作為一個教師,在教學方法和技巧之外一個特殊的、不被人重視的領域——教師的內心。他指出了好老師與不好老師的區別:他認為,好老師有一共同的特質:一種把他們個人的自身認同融入工作的強烈意識;而不好的老師把自己置身于他正在教的學科之外——在此過程中,也遠離了學生。而好老師則在生活中將自己、學科和學生聯合起來,也就是說,好的教師具有聯合能力,他們能夠將自己、所教學科和他們的學生編織成復雜的聯系網,以便學生能夠學會去編織一個他們自己的世界。好老師形成聯合不在于他們的方法,而在于他們的心靈——即人類自身中整合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所在。帕克是這樣生動地描述這種聯合能力的:“當優秀教師把他們和學生與學科結合在一起編織生活時,那么他們的心靈就是織布機,針線在這里牽引,力在這里繃緊,線梭子在這里轉動,從而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精密地編織伸展。”他進一步闡述,對熱愛教學的教師來說,教學牽動著教師的心,打開教師的心,甚至傷了教師的心——越熱愛教學的老師,可能就越傷心!教學的勇氣在于有勇氣保持心靈的開放,即使力不從心仍然能夠堅持,那樣,教師、學生和學科才能被編織到學習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體結構中。

  作為一個教師,我們很容易理解他的這種所謂的“聯合力”,每一個教師,不論他優秀與否,肯定都過幾節自己滿意的課,這些成功的課是他把自身、學科和學生結合得最完美的。帕克認為:好的教學來源于教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對優秀教學而言,解決教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問題比技巧更重要。

  作為教師,想要成長,想要做個好教師,該怎樣才能找到自身、學科和學生的最佳結合點呢?以我對本書的理解及自己的教學經驗,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

  1)勤學習。

  作為一個教師,必須不斷地學習。不僅要學習專業知識,還要學習教學理論。不僅要向書本學習,還要向生活學習,向我們的學生學習。談到向學生學習,許多老師可能會皺起眉頭感嘆:我們的學生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我們的學生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嗎?當我們的學生坐在電腦前嫻熟靈巧玩著游戲,嘴里唱著周杰倫的說唱詞的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他們有優于我們的能力。帕爾默的發現是:教師要讓自己處于不斷的自我更新、自我變革之中。如果不學習,教師很快就會陷入不適應、不穩定、不平靜的恐懼之中。正如《孫子兵法》說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里的知己、知彼主要通過學習。

  2)多鉆研。

  教師要鉆研教材、教法、研究我們的學生,特別是在備課的時候,要把握教材的要求、重點、難點,了解學生的實際認知,以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正如那些名師所說:一堂精彩的.課,功夫在課外。例如,聽名師于漪老師的課,可看出她的功夫全在課外,首先是修身、好學,而后是管理自己的課堂。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實踐是教學的主要陣地,帕爾默就是以他的導師為榜樣,在漫長的實踐中不斷反思,尋找到一種與他的本性更契合的教學方式的。

  3)保持心靈的開放。

  帕爾默認為:對優秀教學而言,解決教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比技巧更重要,作為教師,我們要成長,就必須作一些學術以外的事:交流內心生活。“今天我們怎樣當教師?”——許多人都問過于漪這個問題。她的回答是,首先必須追求人格的完美。于漪的這種人格的完美與帕爾默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應該是一致的。一個優秀的教師,他的心靈應該是開放的,他有勇氣把他的一切展示給學生,包括他的思想、他的內心世界,他不僅在教學科,而是在教自己——即展示自己。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生活中有教學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

  帕克告訴我們,教師的威信、教師在課堂的那種泰然自若的定力,來自教師的內心。當教師喚回了自身的認同和自身的完整時,也就是他的人格趨于完美時,就有機會在學生們的內心獲得默契的回應和共鳴。因此,教師應該經常與自己的內心對話,以各種可能的方式傾聽來自心靈內部的聲音,這樣我們才有資格深入到學生的內心世界,這不只是為了我們的工作,更是為了我們自己的健康。正如帕克所說:“方法固然重要,然而,無論我們做什么,最能獲得實踐效果的東西是,在操作中去洞悉我們內心發生的事情。我們越熟悉我們的內心領域,我們的教學就越穩健,我們的生活就越踏實。”

  有這樣一句話:“如果你熱愛你的工作,你就是它的主人;如果你恨它,它就是你的主人。”愿我們都熱愛自己的工作,愿我們都能找到教學的勇氣、保持教學的勇氣——無所畏懼,勇往直前!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7

  近期抽空讀了《有效教學》這本書,真的讓我從中領會了許多知識,從而也形成了我對有效教學的理解:有效教學包括有效果(effectiveness)和有效率(efficient)兩個層面。而要使教學既有效果又有效率,就要考慮到多方面因素。這些因素包括:時間因素、教師因素、學生因素和資源因素。

  一、時間因素

  對于科學的教學來說,有些內容是通過課時教學能夠實現的,并能馬上測量的,是教學的短期效應。拿英語這門課來說,就是這堂課下來,學生能學會使用那些字詞,掌握那些句型結構,能用英語進行某項活動。有些內容則是需要通過長期的教學才能逐步形成的,而且對于學生將來的學習和可持續發展起著很大的作用,是教學一個長期的效果。《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學科實施意見英語》指出:高中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使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英語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發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學習策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這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長期目標,是英語有效教學的長期效應。英語教學的短期效應和長期效應各有其作用,但短期效應是有長期效應的基礎,教學的長期效應是有效教學的終極目標,“舍長求短”是與新課程目標相違背的。英語教學有效性與否的評價不應只停留在短暫的單位課時,還應根據學生個體差異對教學效果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方可體現全面性。

  二、教師因素

  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無完成教學內容或教師執教認真與否,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所謂“英語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英語的所有行為。這道出了英語教師教學有效性的三個必要條件:一是引起學生學習英語的意向,教師首先需要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教學是在學生“想學”的基礎上展開的,日常英語教學當中,學生出現厭學現象則是無效或低效教學的表現之一;二是指明學生所要達到的目標所學內容,即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學英語學到什么程度以及學什么,學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學什么或學到什么程度,才會有意識地主動參與;三是采用易于學生理解的方式,即要讓學生聽清楚、聽明白,英語教學的特殊性決定了英語課堂語言使用的適度性,教師過于流利地使用過于深奧的語言都不好讓學生理解,反而會使英語教學成為無效或低效。

  因此,作為一名英語教師,首先要具有扎實英語專業知識和英語教學水平;其次得具有很強的英語課堂教學監控能力;同時還要具有先進的英語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以及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充電和不斷開展反思性研究的意識。當然課前充分的教學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學生因素

  教學的直接對象就是學生,學生是英語有效教學的主體,學生的參與程度就是評價有效教學與否的重要依據。而學生作為主體,他的參與絕不僅僅是一種形式,更重要的是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學生或靜心默讀,或朗讀,或潛心思考,或積極爭辯,或大膽陳述,或仔細扎筆記等都是學生參與的重要體現。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否真正參與是需要客觀的分析,不能臆斷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難發現有學生想參與但沒有參與課堂的能力和勇氣,當然也有不想參與的學生。因而英語有效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個體差異上開展的,否則教學就是無效的教學或者是低效的教學。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著諸多差異,有的習慣成為“eaders”、有的習慣成為“foowers”;有的個性張揚、有的喜歡沉默;有的口頭表達能力突出,有的則在書面上表達出其強項;有的對任何事物有好奇心,有的則對一切都很漠視;有的努力學習英語為了能夠在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有的則只想安逸地度過三年的高中生活;有的英語基礎扎實,有的英語基礎則不達小學生水平。

  因此,英語有效教學必須是建立在教師充分了解學生個體的情況下開展的,只有對學生信息進行綜合的了解,有效教師才能設計出學生外語學習的“最近發展區”。

  四、資源因素

  《浙江省普通高中英語學科教學指導意見》指出:英語課程資源是指一切有利于或有助于實施英語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學生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英語教材、教學設施、文字音像、網絡信息等物質條件,以及包括學生、教師、家長和有助于英語課程實施和發展的.一切可利用的人文環境、人才及其智力資源等在內的非物質條件。英語教學的特點之一是要使學生盡可能多地從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觸和學習英語,親身感受和直接體驗語言及語言運用。如何更好地利用這些資源是促進英語有效教學的重要輔助條件。

  因此要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這就要求英語有效教學要充分挖掘課程資源中物質條件,使知識內化為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要求極力營造非物質條件,使優良學校校風、學風以及教師風采、學校的文化環境建設成為促進學生心智發展的重要途徑。

  對《有效教學》的閱讀我才剛剛接觸它的皮毛,今后還將繼續深入閱讀,要達到觸及它的精髓,把自己的每一堂課都上的有效,追求高效課堂是我的目標,為此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堅決杜絕負效教學,努力避免無效教學,革除低效教學,追求高效教學。讓我的學生在我的課堂上自主快樂的暢游在知識的海洋里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8

  小學教師的教育觀是教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全體在職小學教師整體素質和促進教師專業化的有效途徑,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通過學習加深了我對教育觀的認識和理解,使我對自己所從事的教師職業有了新的認識,對自己在職業中應該具備的職業道德有了更加規范的理解,了解了更多的現代教育思想,掌握了更為先進的教育技能和教學方法等等。現將我學習的心得總結如下:

  一、注重學習、轉變教師角色。

  新的課程、新的標準、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來支撐,而這些理論的實踐者,就是教師。可見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對課改的認識是實施課程改革的要害。

  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處于主體地位,課堂成了“教案劇”出演的“舞臺”,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學生只是“觀眾”與“聽眾”。在課堂上,學生被當成是單獨的學習個體,而教師往往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有點唯老師獨尊的架式,而且一味地強調學生接受老師灌輸的現有知識,很少甚至沒有考慮過學生的真實感受。

  新的教學理念強調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同時認為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老師應盡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把“主宰”權還給學生。我認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為了考試,為了升學。因此,作為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課改的需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松的氛圍里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

  學習空間,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大膽,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

  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的。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和進取精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實現自我更新。

  1、確立一個思想,即“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做預備”的思想。

  學生的發展,我們主要強調應該是全體學生;而不是部分學生,應該是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而不是重智力輕其他;應該是個性發展而不是同一模式,應該是可持續發展,而不是限于當前的發展,教師的每節施教必須從這點做起,這是我們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

  2、落實兩個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當一個人他要把想到的事情預備付諸行動時,他才有動力,有激情,而當他想到的事情預備付諸行動時,那就激活他創新,所以在課改中我們創設情境讓學生們去想,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去做。

  3、進行三個轉變:教師角色的轉變;學生地位的轉變;教學手段的轉變;

  4、采取四種方法:激發學習愛好,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會學生學習、發展學生的自主性;營造創新教育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面向全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

  三、加強教師自身專業的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提升自我發展的能力。

  1、提高政治思想素質。

  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對教育事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正確的教育觀可以造就人才,錯誤的教育思想則能摧殘人才。“教書者先強己,育人者先律己”,教師要終身加強政治思想修養、現代教育理論、國家教育政策法規和文件的`學習,堅持正確的教育觀、世界觀、價值觀和人才觀。

  2、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

  我身為一名年輕的教師,又奮斗在課程改革實驗的最前沿,更應當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隨著課改如火如荼的展開,我們在學校學習的那點知識,已經遠遠不夠傳授了。要想成為研究型教師、專家型教師,不學習怎么可以,怎么能勝任更多的教育教學工作?新課程將改變教師與學生的傳統角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積極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和主動探究的精神,教師要不斷地實現自我更新,在自己的實際教學中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創設情境讓學生們去想,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去做。

  3、制定自我發展目標。

  我們只有更加努力地勤奮學習,不斷充實自我,不斷超越自我,不斷完善自我的知識體系,保持一顆永遠年輕奮進的心,唯有如此方能適應當今教育形勢的發展。迎接知識挑戰,不懂就學,沒有就補,學習是我自身提高政治思想素質、補充更新專業知識的最好途徑,我將用終身學習來引領自己的專業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9

  xx省幼兒園早期閱讀教學培訓活動就在美麗的xx召開,能參加此次的學習,我感到非常榮幸,要感謝園領導給了我這么好的學習機會。我們是從4月18日學到4月20日,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天時間,在這兩天里觀看了協和教育集團的李幗霞老師的示范課《邊界》,聆聽了xx師范大學出版社xx老師的專題報告《早期閱讀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探索》,以及盧老師的專題講座《課題結項要求》,讓我感受頗深!

  首先講講我對那幾節觀摩課的一些感想,《邊界》這節課是我們平時覺得比較難上的課,因為孩子們很難理解邊界的意思。以前我們就會這樣上:先讓幼兒用熟悉的呼啦圈作為動物們的家,玩狼來了的游戲,這一點是和李老師的相同,但我們玩完后就直接引導孩子們看書了,這樣上下來孩子們對邊界的概念并不清楚。看了李老師的引入性活動后我覺得李老師上的非常好,他不僅讓幼兒躲在呼啦圈里,后面還讓幼兒躲到不同的地方,如柵欄、傘、桌子、椅子等等,不斷拓展孩子們對邊界的認識;設計上破費心思,提問緊扣主題,每一次孩子們躲好后老師都會問:你的家在哪里?你家的邊界是什么?強化幼兒對邊界的理解,突出了本節課的難點與重點,幼兒對邊界有了很清楚的認識。整節課孩子們非常有興趣,真正體現了玩中學的理念,也體現了以孩子為學習的主體,老師是引導者、合作者。但在最后一環節的設計,我覺得不要這么早讓孩子完整欣賞繪本,這樣會局限孩子對書本中圖畫的理解。如果能讓孩子在理解了邊界的基礎上進行自主閱讀,讓他們自己根據圖畫信息尋找答案,對孩子閱讀能力的發展與提高更有幫助。在第二課時理解性活動雖然我們也是按照這個步驟上,但李老師有幾處很新穎,很值得我們學習,如當孩子們說到每一種動物的邊界時,就非常自然地出示相應的字卡,按照順序直觀地擺在黑板上,把認識漢字與理解圖意有機的融合在一起,讓幼兒自然地習得漢字。還有當孩子們看到人家的.邊界時,讓幼兒以游戲的形式,教育幼兒去別人家應先敲門,并讓幼兒知道不能給陌生人開門,將社會性的教育有效地整合起來了。不過游戲玩的太長了,孩子們有點坐不住了。但老師非常從容,至始至終不急不慢,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向孩子們講得清清楚楚。

  總之看完這幾節課讓我深深地感覺到,邊界這么抽象的概念,而李老師卻讓孩子們理解透了,我覺得關鍵就是,李老師抓住了孩子的心理,設計活動時時處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根據孩子的興趣、發展水平、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來設計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提問。

  19日下午聽了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金愛民老師的專題講座《早期閱讀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探索》。早期閱讀在我們園里開展了將近兩年了,作為帶班老師來說我只對大班、小班的繪本熟悉,還沒有真正接觸中班的繪本。金老師就對我們三個年級組的繪本活動做了一個概括,從活動設計的原則到活動設計模式,講的很詳細具體,為我們開展各年級繪本教學提供很重要的理論基礎。還有金老師也介紹了很多關于閱讀區域的創設,也給我們正在環境創設的老師來說,很有點撥作用。

  20日上午是陸老師給我們講了《如何做好課題研究結項的相關工作》。要做一個課題研究要花很大的精力,很多老師都怕去做。但聽了盧老師的介紹,我感覺其實只要用心圍繞課題去實施,平時做一個有心人,把做了的事情及時記錄下來,其實也不是那么難的事。正如“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以上這些是參加我這次培訓的一些感悟,每一次的學習都有新的發現與觸動。這使我在今后的繪本教學中,更加敦促我要不斷的學習、提高自己的閱讀教學水平及指導能力,要讓孩子們真正喜歡閱讀!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10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發展,教師為本。國家的現代化必須實現人的現代化,人的現代化必須依靠教育現代化,教育現代化要通過新課程理念的指導才能真正實現。我從事音樂教學十余年,就中學教師在新的課程理念下怎樣塑造自己的新角色談談新課程理念下教師角色的幾個轉變。

  一、教師在新課程中不但是知識的傳播者,而且也是學生的引路人、促進者。

  傳統的教育認為教師主要任務是把教科書上的知識傳播給學生,教師只要把課程學好,把思考題做好提供給學生,想方設法讓學生多聽多記,課堂強調的是學生要注意聽課,認真做好記錄,把老師傳授的東西盡可能記下來,以便在考試中能夠得心應手把老師解題技巧、方法用在考試上,強調的是積累、記憶。這種教學方法使教師越教越累,學生越學越沒興趣,師生之間形成巨大的反差,教師教得越多,學生學得越少,這說明舊的教學方法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已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要求教師傳播知識的.方法多樣化,要傳授給學生漁而是不是提供魚。就是教給學生如何獲取知識的方法,教給學生掌握獲取知識的工具以及學會如何根據認識的需要去處理各種信息的方法。

  教師是學生的創造者和引領者,教師要在學生不同的年齡段設置路標,幫助學生在成長的道路上走過一道道關口,向更高的目標進發。當學生遇到挫折時,教師要加強引導,并伸出援助之手,給學生勇氣、力量,幫學生度過難關,教給學生處理問題的信心和方法,讓學生去面對學習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難題。

  二、教師應參與教科書的研究和課堂研究,成為直接的研究者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肯定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這要靠教師去認識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等專家把問題研究好了再提供方法給教師解決問題,這好比遠水救不了近火。課堂上的問題只能靠老師在課堂上解決,這就要求教師深入研究教材,研究課堂,研究學生,成為直接的研究者。

  三、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新課程要求各校要根據本地區、本鄉、本土的實際情況制訂校本課程,形成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三級課程互相結合模式,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揮主體作用,成為新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要了解和掌握各個層次的課程知識,包括國家層次、地方層次、學校層次,以及各層次間的關系,能夠根據自己所教的學生實際分層施教,顧及到每一個學生,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四、新課程中教師角色行為的變化

  1.教師與學生的平等、民主關系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每一個學生發展,為了每一個學生的一切成為新課程的宗旨。教師不能體罰學生,不能辱罵學生,把他們當成子女一樣看待,不論是男是女,不論是好是壞,不論是智者還是愚者,只要他是你的學生,你就得義不容辭地關心他、愛護他、教育他,讓他健康成長。

  2.多鼓勵,少批評

  學生需要尊重,特別是后進生、學困生,他們常常因各方面表現差而受到老師的批評和同學們的歧視,對學習生活失去了信心。教師要多花些時間與他們接觸,多鼓勵他們做一些有益活動,特別是他們喜歡做的活動,抓住他們的閃光點及時表揚。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和自尊心,讓他們感覺到老師在時時關心他,愛護他。同學們在幫助他,支持他,從而重新做人,發奮學習,爭取進步,有道是真誠所至,金石為開。

  3 .要善于反思,勤寫課堂后記

  教師上完一節課,學生學得如何,反應如何,哪些方面是成功的,哪些方面需要改進,這是教師最關心的問題,只有這樣,教師的教才有進步。所以每上完一節課,教師要進行反思,把成功與不足的方面都記下來,并養成一種習慣,日積月累,教書的經驗就會豐富起來,所以寫課堂后記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是總結經驗,改進教學方法的重要途勁。

  4. 善于研究,敢于創新

  新課程要求教師不單是教書匠,而應當是研究者。教師不僅要研究課堂,而且要研究課堂的主體——學生。掌握所教的對象,才能教好學生。所以教師要把教材、學生、學校的教學設備、教學設計融入課堂,既考慮全面發展,又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既注重尖子生又要考慮后進生。再者,教師要根據實際,敢于創新,不能被老套套圈住。因為課堂的主體學生是復雜的,不能一概而論,再優秀的教學模式或方法也不能做到放之四海而皆準,都要因人、因地、因時而易,所以教師要從實際出發,尋找適合于自己學生需要的模式,而這樣的模式同樣也是不能一成不變。同樣隨著課堂主體學生的改變而改變,這就需要教師敢于創新,勇于創新,善于創新。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而不斷探索,不斷研究。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11

  今天終于看完了《時代廣場的蟋蟀》這本書。我整個上午都沉浸在書里。這本書的內容很美,既然如此,我就草草帶你認識這本書:

  一只名叫切斯特的蟋蟀曾經生活在康涅狄格州的一片草原上,那里陽光溫暖,月亮明亮,空氣清新。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因為貪吃被帶到了繁華的紐約。切斯特既害怕又無助,幸運地遇到了愛他的馬里奧。我和聰明的'市儈鼠塔克以及憨厚的貓亨利交了朋友。蟋蟀切斯特以其美妙的自然之聲回報了他朋友們真誠的友誼,并幫助馬里奧的家人擺脫了困境。他也成為震驚紐約的表演者!然而成名的切斯特卻很失落,想著鄉村自由寧靜的生活。在朋友的理解和幫助下,我終于回家了。

  沒有人想出名,但現代人往往只看到無數為自己出名的“粉絲”(粉絲),接受無數記者的采訪,卻不知道當明星有多累。一是。明星們留給自己的閑暇時間很少,因為他們每天都需要大量的時間為自己的名氣和地位表演,被迫為自己的地位表演,很累,但也很難受,往往身心疲憊,就像切斯特成名后每天表演兩次,讓他氣喘吁吁,身心疲憊。第二,一個人成名之后,他的娛樂圈理論肯定會把他的丑聞拿出來發大財,他必然會一直被狗仔隊監視,會讓他的生活很不自然,總是約束他,因為一旦被狗仔隊抓到,他很可能會名譽掃地。

  雖然在切斯特達到職業生涯巔峰之后,每個人都退休是不合理的,但他的退休是絕對合理的。它在名利和自由之間選擇了自由。

  在自由的生活中,雖然不是

  有粉絲,記者來要簽名或采訪,但卻可以不用裝出一副面面高雅,處處優秀的樣子,可以讓心靈得到解放,讓身體獲得真正的自由,讓假面脫落,露出真正的自己。

  我想柴斯特是對的,他在名利與自由中,選擇了自由,回到鄉下,隨心所欲,快快樂樂的生活,放棄了那份令人疲倦的名利。如果,我是柴斯特,讓我在名利與自由中選擇一個的話,我想我還是會選擇自由。因為,我喜歡隨心所欲活出真的自己。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12

  作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質量有所提高。

  一、教師,珍惜兒童對你的信任。

  孩子們對老師非常信任。 “教師面對的是兒童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的心靈,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里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其實,師生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師應該學會蹲下來看學生,使他們感覺到你對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可貴之處,在教師的眼里學生沒有好壞之分。在學生做好事時候,我們應該給他們更多的鼓勵;在學生做的不好的.時候,我們更要關心和指導他們向正確的方向前進,使他們在認識的道路上更進一步。不要加以指責,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樣。其實他們也很痛苦,作為教師就是要時刻給他們啟發和鼓舞,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使他們有自豪感和尊嚴感。

  二、教學相長,取長補短

  “如果你發現絕大多數兒童練習本的字跡端正秀麗,錯別字很少,那么這就是個明顯的征兆:在這個班級里學生可以學到許多東西”

  想一想,我這幾個月的教學其實真是這樣的,“練習本”就是學生習慣養成的一面鏡子,也反映著一名教師的教學效果。對于教師而言,學生習慣的養成是今后有良好教學效果的基礎,這一點,要時刻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得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使得他們在今后的學習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對同事們的經驗加以研究和觀察,并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進修和自我教育。“學習優秀經驗,并不是把個別的方法和方式機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優秀教師學習應當取得某種信念.”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雖然我是一位語文教師,但對數學教學也從不放棄,我堅信只要自己肯努力,學生就會給我回報,我做了,我也得到了。

  以好帶差,以小組牽動班級整體,發揮小老師的作用,以習慣培養為重點,以學科知識為基礎,以拓展思維、能力為目標,不斷提高學生的能力是我教學工作的宗旨,也許正是自己在平日的工作中做細點點滴滴,所以期末考試,學生的書面書寫干凈整潔,能夠仔細的答題,班級的各項成績好。

  低年級的小科課較少,大量的時間都是我們自己支配的,加強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搞好輔導也成了我們平日的重頭戲,及時調整教學狀況查漏補缺,讓學生不僅在課堂教學中有收獲,在輔導中也能拓展思維。

  大量的輔導,必然規律帶來批改量的增多,尤其是低年級,不批改是根本不行的,低年級必須面批面改,自己也能認真批改學生的作業,在漂亮的字上畫個圓圈,在干凈的本子上畫朵小花或者小五星。班級38名同學,每位同學的本上都留下我認真批改、圈圈點點的痕跡。也正是因為種種原因,學生很愿意把自己的作業本整理干干凈凈讓我欣賞,讓我評價。在批改輔導中,我特別注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本著上課多叫幾次,批改多圈幾次的原則,把更多的機會送給他們,只要他們肯努力,我愿意這樣去做,不厭其煩。

  還記得和學生多種多樣的識字方法,清楚流利地表達,還記得學生清脆悅耳、富有情感韻味的朗讀,讀課文各種不同的表演,識字也很有趣,可以加動作或者表演,如:“躲藏”我躲起來。在教學中我注意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朗讀能力、書寫習慣正在學生身上扎根,這又一次讓我深深體會到在教學中,教師注重什么,學生就會展現什么,同時也就收獲什么。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13

  愛能夠給學生帶來無限的學習動力,但愛在何處?我們常常這樣問自我。是的,愛看不見,摸不著,猶如透明的空氣,彌漫在我們四周,卻不被我們所察覺。然而,讀了《愛的教育》,我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愛,其實很簡單。無論是父愛,母愛,友愛,還是師生之情,愛國之情,都時時刻刻伴隨在我們身邊。像一米陽光,親昵溫柔地撫過你的身體;像一杯清水,時時滋潤你的心窩;像一條沒有盡頭的田間小路,盛開野花,需要隨時發現,隨時采擷愛,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讀《愛的教育》的過程中比較多是反省自我在以往的教育過程中的得與失;教師要教育不要訓斥,教育要潛移默化;要了解學生,認識學生,要適時的贊美和接納,鼓勵與協助;要培養學生挫折和容忍的價值確定本事,讓學生歡樂成長;要利用各種機會和家長取得聯系,適時的供給教給家長養子女的咨詢與方法,共同為學生的`未來而努力。

  我的體會是作為我們教師要多關心我們的學生,僅有愛的教育,才有完美的回憶;堅守崗位,默默耕耘,盡一己之力;認真領會“新基礎教育”的精神,師生的發展會有新的突破。針對工作中的教育問題,我們要清楚明白自我身為教師到底哪些是“要做”哪些是“不要做”。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14

  對于現代教育來說“有效教學”一詞,應該是很熟悉了,我卻遲遲未深入學習。最近有幸讀崔允漷教授《有效教學》一書,頗有感觸,一直以來,我對有效教學的理解非常淺薄:有效教學就是最大限度的在教師教學領域里,以最少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最快收效的結果來使得教育成果最大化,達到又快又好的本質。其實,我的理解有些偏頗,不僅失之科學,而且過于片面。現就閱讀崔允漷《有效教學》一書寫點讀后感想。

  一、書中基本框架

  這本書的指導思想是讓學習者“像專家一樣思考”。本書的單元組織、各章內容、正反信息、練習設計、參考文獻的選擇等都體現了如下思考:如何把問題還原到原點來思考?如何將教學問題置于課程、教育、社會大背景中綜合地思考?如何促使學習者將中小學的課程標準、教材、教學、學習、評價進行一體化的思考?如何促使學習者形成教育領域的大觀念,而不至于去記去背書中提供的那些條條框框的東西?

  本書的組織架構按學習單元的方式來呈現:什么是教學?怎樣教得有效?怎樣教得更好、更有意思。這幾個方面循序漸進地詮釋了何謂有效教學、教師如何進行有效教學,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么樣的教學是有效的?并引入了大量的教學實例、教師教學反思和教學隨筆,讓人讀起來輕松、易懂、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二、讀書收獲

  (一)明確有效教學的課堂框架

  正確的教育理念是規范的教學行為的指路明燈。在閱讀第一章的開頭,文章就提出問題:什么是教學?我在線教育已經十多年啦,可還不曾靜下心來認真的思考什么是教學,怎樣教得有效,怎樣教得更好、更有意思。想起來還真的有點不可思議。總是認為教學就是把已知的東西教給未知的學生。

  所謂“有效”,主要是通過教師在這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生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所謂“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它的邏輯必要條件主要有四個方面:

  1、引起意向——學生想學習,即引起學生學習的意向,教師首先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是在學生“想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的;

  2、明釋內容——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指明學生所要達到的目標和所學的內容,即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學到什么程度以及學什么,學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學什么或學到什么程度,才會有意識地主動參與;

  3、調適形式——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是指采用易于學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學語言有自己的獨特性——讓學生聽清楚、聽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信息技術中在講述理論時要配合適當的實踐操作等。如果教師在講課時不具備這些條件,那么,即使教師教得十分辛苦,也許不能稱之為真正的教學。

  4、關注結果——學生學會了,教學行為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其落腳點在于讓每位學生學有所得,各有所獲。所以一些課堂行為不要一味地追求形式而舍本逐末地脫離了最初教學的意向性,教學最實質的內容在于學生得到了什么。因此,有效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

  (二)理解怎樣教得有效

  有效性是教學的靈魂。教學是一種有目的的、有計劃的活動,因此在教學活動之前,我們要進行必要的準備,在頭腦中或書面形成一個計劃。教學準備的核心就是為實現一定的學習目標,教師綜合考慮各種資源和影響因素,并作出各種決定,進而形成相應的方案。一節課是否有效,老師自身是十分重要的。除了對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備好一節課。所以,我覺得備課這一個環節,是上課有效的前提。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但生成并不意味著不需要預設、不需要備課。

  相反,有效的教學對預設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預設要能真正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為每個學生提供主動積極活動的保證;能為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創造性提供條件;能促使課堂多向、多種類型信息交流的產生并及時反饋。這就需要教師深入鉆研教材,改變傳統的備課模式,讓“預設”真正服務于生成性的課堂教學。

  (三)思考怎樣教得更好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單元的“怎樣教得更好”中提到教師開展教學研究的路徑是:一個是自我反思;第二是同伴互導;最后是專家引領。

  首先是自我反思。在沒有讀這本書之前,我就知道自我反思對于一位教師來說是很重要的,自我反思成就了很多名師。以前讀書的時候,心理學的書中也有提到,波斯納著名的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因此,我們不可估量反思的作用。書中明確的提出,自我反思是提升經驗的橋梁、是錘煉思維的工具、是追求卓越的動力。對于我來說,懶于記錄、反思是我欠缺的地方。只有不斷地反思,才能不斷地進步。要養成反思的好習慣。

  其次是同伴互導。一位優秀的教師,除了學會堅持不斷地自我反思外,還要學會同伴互導。一個人的力量始終是渺小的。當你遇到一個難題時,自己怎么絞盡腦汁都無從著手時,可以借助的力量就是自己的同伴。別人總會有你想不到的想法。以我們信息技術學科為例吧,師資少,學校里僅有五位信息技術教師。書中提到一點同伴互導時應注意的問題,讓我受益匪淺。

  第一是要積極參與合作。

  第二是心態要平和,坦誠相待。

  第三是學會如何合作。

  第四是積極行動,共同擔當。在師資少的情況下,同伴互導可以激發每位參與者的合作動機或智慧,讓每位參與者真正享受互惠的效益。

  最后是專家引領。書上的定義說,專家引領是當你因某個問題不得其解而處于困惑狀態時,專家給予啟發、點撥而使你解決問題、消除困惑的過程。我們信息技術學科雖然在中學中已有很多年的歷史了,但似乎效益不佳。即便我們能做到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導,有些問題是我們和同伴百思不得其解的,那就需要有專家引領。那專家在哪里呢?羅丹說: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專家也需要我們去發現。當然,如果學校給我們搭建和專家交流的平臺那當然更好。

  以上是《有效教學》這本書的讀后感。崔教授的專著內容翔實,案例豐富,是一本貼合教師實踐經驗的好書。《有效教學》中有很多值得我們研讀和反思的精彩論述,今后我還將不時重溫,不斷獲取新的實踐靈感。做一個“有效的”教師,實施有效的教學,力爭自己有更大的提高!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15

  這次我參加了教師進修學校組織閱讀培訓活動的,通過聽專家講座,看優秀教師上的觀摩課,讓我受益匪淺,感觸頗深。看了專家的講座,才知以前的認識是多么的膚淺,理論知識是多么的匱乏;看優秀教師上的觀摩課,才明白自己與別人的距離有多遠。以下是我這次培訓的體會:

  一、明確了閱讀教學的方向,即課堂上要注重閱讀教學的實效性。多位專家老師都提到閱讀教學要吃準目標,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制定教學目標,以學生發展為本,使學生養成好的習慣,愛語文,愛閱讀,有讀書看報的習慣。這就要求教師要與內容分析式的語文課堂說再見,注重語文的工具性,要讓教學真正服務于學生,使學生做到真讀、真說、真寫、真思考、真體驗。關于教學目標,要做到“心中有標”(有課標、有教學目標)、“目中有人”(教師目中要有學生)、“心中有材”(心中裝著教材),教學目標很重要,教師對每一課教學目標要明確,目標要定得準。目標確定后,整個教學設計就要圍繞目標來進行,教學環節要體現目標,要圍繞目標來實施,課堂上設計的問題要為目標服務,跟教學目標無關的不要設計。也就是說,課堂上我們該教的就教,不該教的堅決不教,我們的課堂也許就會變得簡約、簡樸、高效了。

  我有幸聆聽了杭州和龍游幾位優秀教師的現場課,師生們交流愉快,課堂氛圍輕松、愉悅,學生們在朗讀、交流、表演中體會著文章的主旨,感受著人物的性格。不留痕跡地指導,有趣有效的課堂,不僅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同時也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什么樣的課才是一節有實效的課?今天的語文課不是僅僅有感動就夠,要有用、有實效。課堂上師生間的關系應該是自然的、舒服的,而舒服的才是合理的,合理的才是有效的。短短幾句話,引起了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深深地思考。在交流中,我們知道了這種欣賞課是實驗小學的.校本課程。重點在于培養孩子對閱讀、對語文的興趣。

  二、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一個永恒的話題。我本人是比較喜歡朗讀的,自認為水平還可以,但聽了賴正清老師的講座之后,感覺自己知識的貧乏和教學上的無法。朗讀是把無聲的書面語言轉化為有聲的口頭語言,是對作品極好的解說,但先提條件就是對文章的理解要到位;其次朗讀是一種內化吸收的閱讀方式,由于有讀者的參與,加入了讀者的解讀與感悟,聲情并茂,增強語感,入境共鳴,陶冶情操。將靜態的書面文字活化為栩栩如生的聲音。融匯這生活的體驗,體味著作品的含義,駕馭者馳騁的想象,飽和著強烈的感情,捕捉著詩文的意境,探索著語言的形象,反復地實踐著人聲的藝術。這就是朗讀。

  三、要轉變教學觀念,做新課程忠實的實踐者。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一直是知識的權威,學生是被動地學習,學生是知識的容器,課堂是教師表演的舞臺,教師在講臺上講的滔滔不絕,而全然不顧學生的感受,現在,需要我們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要轉變自己的角色,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我們要蹲下身子看學生,要平等地跟學生交流,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所以,我們不能急功近利,要為學生的終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們要樹立新的評價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我們常說,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現在僅有一桶水已經不夠了,教師要有不斷流淌的源頭活水,這源頭活水來自哪里,這就需要我們老師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電。新課程實施后,對老師的要求越來越高看,要求教師要專業化發展,要學習新課程理論,轉變教學觀念,改革課堂結構,加強自己的教學基本功訓練,特別是語文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而所有這些,都離不開學習,我們要學習新課程理論,要走理論加實踐的道路,要讓新課程理論來指導我們的教學實踐,要把新的理念滲透到所有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去,做一名新課程理念的忠實踐行者。教師要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開闊自己的視野,就要不斷地閱讀,要博覽全書,要堅持閱讀名著、閱讀經典,讓這些名著、經典來啟迪我們的思想,陶冶我們的情操,提升我們的語文素養。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03-16

教師閱讀培訓心得體會03-18

閱讀《對教師的建議》的心得體會04-02

教師閱讀個人心得體會02-01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15篇)04-01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15篇03-28

青年教師閱讀大賽心得體會03-16

小學語文教師閱讀的心得體會03-16

教師閱讀心得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