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_黑人又大又粗又硬XXXXX_欧美疯狂做受XXXXX高潮

義務教育標準心得體會

時間:2023-06-25 15:18:03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義務教育標準心得體會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么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義務教育標準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義務教育標準心得體會

義務教育標準心得體會1

  本人認真聆聽了xx教授對《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的詳細解讀,有很多收獲,印象最深刻的有以下一些內容。

  我知道了小學階段核心素養由原來的10個:數感、符號意識、運算能力、幾何直觀、空間觀念、推理意識、數據意識、模型意識、應用意識、創新意識,增加為11,增加的一個為:量感。何為量感呢?量感主要是指對事物的可測量屬性及大小關系的直觀感知。知道度量的意義,能夠理解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會針對真實情境選擇合適的度量單位進行度量等。建立量感有助于養成用定量的方法認識和解決問題,是形成抽象能力和應用意識的經驗基礎。

  我了解了總目標是“三會”: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同時,為了體現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整體性和發展性,根據學生數學學習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將九年的學習時間由原來劃分為三個學段變為劃分為四個學段。涉及到我們小學階段的.就是,原來一至三年級是第一學段,四至六年級是第二學段,而現在是每兩個年級為一個學段,小學階段分為三個學段了。小學的6年劃分得更詳細了。

  我明白了課程內容組織得安排上也有很大變化。20xx年得課標是以學段為主題,每學段里面細分為四大領域,而20xx年的新課標是以四大領域為主題,在每個領域里面再細分學段,更重視了知識的整體性和系統性。

  xx教授的解讀非常細致,而且深入淺出。因為信息量很大,在聽了xx教授解讀的基礎上,后期我還要不斷學習,仔細研讀,用新課標的里面的新標準,新內容,新理念,新方法來指導自己的教學。

義務教育標準心得體會2

  《小學語文新課標》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我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這次培訓我受益匪淺、收獲豐厚。以下是我對這次學習活動的總結:新的課程標準已經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少分析,應讓學生多讀,自己在讀中去感悟去理解。

  一、識字寫字教學

  首先教師要三個方面去解決,一是錯別字情況嚴重,二是書寫質量普遍偏低,三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寫字負擔過重。在低段要讓學生認寫分開,多認少寫。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也是第一學段的重點,漢字書寫的教學應引起我們教師的重視。按照規范要求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練字的過程也是學生態度、審美、養成的過程。

  二、閱讀教學

  低年級閱讀教學主要內容是識字、寫字、讀文、理解少量重點詞語和句子,積累語言,要用更多的時間識字寫字。中高年級的閱讀教學一定要在學習語言文字運用上下功夫,實現“理解閱讀”向“表達閱讀”轉身。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不應代替學生分析閱讀,應該讓學生自己多讀。在理解課文上教師要提倡多角度有創意閱讀,利用閱讀期待,反思。除此以外,還要認真抓好讀書這根本環節,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和養成好的閱讀習慣。

  三、寫作教學

  一、二年級布置作文不合適,經修訂后一、二年級的定位是“寫話”,三年級是“習作”在教學建議上引導學生要寫真話。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善于觀察與思考、表達和創新的能力,善于將讀與說,說與寫相結合,進一步突出培養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也可以合理的利用信息技術與網絡的優勢豐富寫作形式,讓學生能展示交流與相互評價的機會,互相促進。

  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辟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里,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義務教育標準心得體會3

  按照xx市與xx區教研室暑期學習安排,參與了7月11日到7月18日的xx市課程標準解讀,以及7月19日xx區課程標準培訓。為期8天的培訓結束了,本次活動是從義務教育課程方案的介紹到20xx版數學新課標的解讀;從修訂的基本原則到主要的變化的闡述;從理論分析到案例分析;從四個領域到學段內容結構化分析及教學指導等,都一一做了詳細的解讀與指導。

  從本次培訓不僅使我了解了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的整個過程,還明白了為什么要有這樣的變化,聽完后讓我深深體會到,這種變化不僅促使幼小銜接與小初銜接工作,更是站在學生的角度以學生發展為核心,站在社會的角度體現數學的社會價值,站在知識的角度遵循知識的形成為基礎。現總結如下:

  一、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

  義務教育的性質和目標指出,培養什么樣的人,為誰培養人。就是全面落實關于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要求,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三個方面。體現了課程的育人功能。

  不僅課程的設置有了變化,同理課程的內容也做了調整,有了相應的增加與刪減,這些課程內容的增加和刪減完全是站在不同學段的學生的經驗需求和社會需求以及與之相對應的能力上進行的。比如在說到方程這一個內容,的確從教11年來,如果沒有特定的要求,很多學生不會直接使用方法解答的。每次用方程解決問題,我都得先找到方程的優勢,思維不用逆過來,反之學生會說逆向思維發展邏輯思維能力,這種說法正確,我又得從解決問題的目的上,舉一些稍微復雜一些的問題說明它的優勢。適當的舉一些再稍微復雜一些的例子讓學生體會方程的數學應用價值。但是無我怎么解釋,要想讓基本全部的學生認同,在小學階段真的是很難的。在視頻平臺也搜到過類似的家長質疑的例子。還有增加了尺規作圖刪減負數概念的學習等,本次新課標進行了修改,體現了以學生的發展為本。

  課程內容結構化,提出主題教育,大單元,核心概念,跨學科等。學生思維的發展是結構化的,那么內容就應該結構化,學生的發展不是單一的,一條一條的,是以一個核心為根本,其他知識點串起來織成的一張網,這些用來知網的知識點,不僅是本單元的知識點,更是本領域,其他領域,乃至其他學科的知識點,甚至包含了文化教育的內容。這樣的教育才是一個人完整的.教育,所以課程內容的結構化也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的。

  發展學生就是要聚焦學生的核心素養(三會)的形成,從而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將核心素養學科化、學段化、甚至具體化到數學學習的每一個過程當中,其中小學階段有11個具體的核心素養,課標提出要設計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活動,也是要求我們在備課的時候,站在大單元的臺階上,就需要提煉和牢牢抓住核心基本知識,從促進學生的發展來設計教學活動,從而很好的發展學生。

  二、以體現社會的價值為準則

  學生的學習的目的最重要的是適應并逐步發展社會。所以學生學習的知識點必須是體現社會的應用價值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注重對實際問題的有效回應。即要求老師們在真實的情境中,提出真實的問題。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我學習數學知識的必要性。我是為了解決社會中真實問題而學習,并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的。

  課程內容百分數領域的變化也體現了社會的應用價值。我們都知道已經學習了分數了,為什么還要學習百分數呢?其實根本的目的不是只是停留在將數據都畫成百分數利于比較,更重要的是分析后做出判斷或預測等,它是有社會意義的,所以不再把百分數當做數來研究了,而是豐富了它的統計意義,不正是充分考慮了百分數在現實的社會價值。

  三、以知識的形成為基礎

  20xx版課標每個領域的模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幾個模塊變成了各領域的主題。其中數與代數領域中變成了兩個主題,數與運算以及數量關系。為什么數與運算成為一個主題,在解讀中講到,一個數的產生與發展是離不開運算的,比如1變成2,再變成3,不就是一個一個的計數單位的累加嗎?所以數的產生發展離不開運算。這種變化不正是遵循了知識的發展嗎?

  新課標中特別談到了“一致性”。數的概念本質的一致性與數的運算的一致性。其核心就是計數單位。數學中數的學習過程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就是從少到多,又到少的一個過程。又到少最關鍵的就是感受到“一致性”,數在概念本質和運算上感悟到了一致性,不就將學習到的這些數,找到他們共同核心點,這樣數的認識不再是雜亂的,而是具有共同的特點,而是系統性的了。這樣的修訂,就是以知識的發展為基礎的。

  本次課標還有一個給我帶來了大的好處的變化就是增加了學業質量,讓老師們明白了從教什么到怎么教,教到哪種程度,相比較20xx版課標有了更明確的要求。

  人在發展,社會在進步。課程標準的修改就是依照社會的發展的需求,以知識的形成為基礎,人的發展為根本修訂而成的。作為課程標準的實施者,我應該怎么做?課程標準的要求就是我的方向。對比自己過往教學,尋找不足或欠缺的地方進行完善自我的能力。比如育人體現不足,就要多思考人文教育的事;比如單元整體不夠整體,只有知識的整體,欠缺領域學科的整體,就要多聯系;比如結構化有待提高,就要多聽多看多思考,核心抓準;再比如增強創新能力與應用意識的滲透等等。我的未來就是一個省略號。

義務教育標準心得體會4

  課程標準共分四部分:前言、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實施建議。最重要的變化是由原來的重視雙基教育到落實學生的四基教育,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訓練數學基本技能,還要學生領悟數學思想、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我認為,課程目標、課程內容,主要是為編排教材內容提供依據,是通過一節課一節課的具體實施來實現的。實施建議則是指導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怎樣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

  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的數學活動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統一。學生獲得知識,必須建立在自己的思考之上。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數學內容設計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采取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等不同的形式,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欲望,使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思維得到發展、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收獲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師做好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課下,教師不但要精心備教學內容,還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學習興趣在哪里、學生原來的基礎等等),然后決定課堂上采取什么樣的學習方式才能使學生學起來輕松、主動。這樣,才能體現教師的組織作用:第一、教師應當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的數學實質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設計一個好的教學方案;第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因勢利導、適時調控,努力營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形成有效的學習活動。

  教師的“引導”作用主要體現在:通過恰當的問題,或者準確、清晰、富有啟發性的講授,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求知求真,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通過恰當的歸納和示范,時學生理解知識、掌握技能、積累經驗、感悟思想;能關注學生的差異,用不同層次的問題或教學手段,引導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提高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對于這段話我是這樣理解的:教師在提問題時,要把握問題的難易度,太簡單的容易使學生浮躁,太難的問題使學生喪失了思考的信心,要設計的`問題既能引起學生探究的興趣又難易適度,就需要教師精雕細琢。在課堂上需要演示的地方,教師就要盡量通過實物、課件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呈現出來,以幫助學生的理解。需要教師歸納強調的地方,教師要準確、清晰富有啟發性的表述出來,幫助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條理化、系統化、整體化。課堂上,要關注每一位學生,通過多種教學手段,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數學課堂上都有所發展,有所收獲。

  課堂上,教師要以和學生平等的身份,為學生積極創設情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鼓勵每個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和學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發現和成果,充分發揮教師的合作作用。

義務教育標準心得體會5

  近段時間,我們按照中心校要求,組織全體教師學習了《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通過學習,我感觸很深,對規范辦學行為有了深入的體會和新的認識。引發了很多思考,現談談我的心得體會:

  一、要轉變觀念,緊跟形式發展。

  作為一位普通的小學教師,通過此次學習讓我深深地感受到規范辦學行為、回歸素質教育、實施課程標準帶來的變化。規范辦學行為是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是加快教育改革和發展,規范辦學行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我們順應時代潮流,迎接新的挑戰的必然選擇;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現實基礎。

  二、要加強職業道德修養

  新時代要求我們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不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學高為師,德高為范。

  教師的職業特點是永遠和學生在一起,教師需要的是永遠擁有一顆火熱、誠摯的童心,一顆不停躍動著的愛心。從這個意義上說,不愛學生的教師不會是一個好教師。教師要容忍學生的無知,寬容學生的過錯,忍讓學生的挑剔,精神世界愈遼闊,心理境界就愈豐富。所以,教師只有時時、處處、事事都以身作則,以身立教,才能完成對學生的思想品質的感化效能。在工作之余,要多讀書,讀文學經典、教育專著,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蘊和教育教學能力,讓自己成為知識淵博、充滿魅力的教師;讓自己成為深受孩子歡迎的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關心愛護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積極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更重要的是要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素質,提高課堂效率,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綜合型人才。

  三、要嚴格規范教學行為。

  反思自己,我們經常會把考試成績奉為教育的方向,導致教學中片面強調學生的考試分數,而忽視了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通過這次的學習,在今后的教學中,嚴格按學校的課程表上課,不能只重視考試科目的教育教學,忽視音樂、美術、體育、信息技術等科目的教學。我們要把學生的健康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尤其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后進生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關心和鼓勵,在平時的教學中不能占用學生的體育課及大課間活動時間,不布置過多的家庭作業,切實把課內外過重的課業負擔減下來,依法保障學生的休息權利。把屬于學生的體育、睡眠、娛樂時間真正還給學生。

  四、 抓好學生品德教育,提高學生素質。

  我國古代的教育家早就說過,人者,德為先。學校工作,育人為先,知識次之。一個人的品德好壞往往能決定他行事結果的正與負,合理地進取,合理地忍讓,適當時敢于競爭,關鍵時能顧全大局。但如今的學生們已越來越不會接受批評,受了點委屈后就要死要活或喊打喊殺,不能不引起大人們的注意。所以,我們有責任做好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尤其心理疏導,抗挫折教育,培養健全人格學生是我們的使命與職責所在。

  五、要切實營造育人環境。

  作為教師,要積極構建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的育人環境。注重優化家庭教育,正確引導家長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和管理孩子。和家長多聯系、常溝通,了解孩子在家的學習情況和生活狀況以及思想動態,同時向家長匯報孩子在校的學習情況及其它方面的情況。家校聯手,共同教育孩子,以利于孩子健康成長。

  《標準》對我們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從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在行動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責任心,樹立一切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鉆研精神,用一片赤誠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人,崇高的師德塑造人。讓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這是我們為之奮斗最終的目標。

義務教育標準心得體會6

  20xx年5月7日晚7點到9點,xx工作室組織開展了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修訂綜合組核心成員郭華教授《新課標解讀:讓核心素養落地,讓學生進入課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修訂解讀》的專題講座學習。在解讀中,郭教授從“課程修改定位”“課程修訂基本做法與追求”“義教課標框架的內在邏輯”“修訂重點與課程亮點”全面而系統地為老師們解讀了20xx年新課標。

  本次專題講座學習,讓我們感受最深的就是郭教授對于“跨學科主題實踐活動”的講解。“跨學科主題實踐活動”是指可以利用在其他學科中學習到的知識和經驗,解決本學科的問題,為新知識的學習鋪平道路的一種學習活動。在跨學科的實踐活動中,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溝通交流,以及對校內校外資源的整合和利用,都是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和鍛煉。在學會學習、健康生活的基礎上,更能培養學生的責任擔當和實踐創新能力,從而夯實他們的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這是無論哪一門獨立的學科學習都實現不了的綜合素養的培養。所以說,跨學科教學有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自信心,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跨學科學習為學生的學習發展提供了無限可能,學生給我們帶來的也是無限驚喜。

  就課程本身的特點來看,思政課就是綜合性的活動型課程,更易于開展跨學科主題實踐活動,我們知道所有的學科其實都不是孤立的,他們是有關聯的,將學生的學習內容進行跨學科整合、貫通,同時也要體現主要學科本身的課程目標。所以要求老師們在踐行“跨學科主題活動”的過程中絕不能流于形式主義,而是應該真正地關注學生,以學生為主體,結合不同學科的特點,和不同學科的老師們互相學習、交流,將其他學科合適的內容與本學科教學聯系起來,幫助學生加深對教材的理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樣才能讓跨學科教學真正促進教學的發展,讓核心素養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義務教育標準心得體會7

  新課標中課程理念明確了核心素養發展,強調了立德樹人的育人功能,首次明確提出語文學習任務群,突出了時代性和典范性,增強了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性,倡導課程評價的過程性和整體性。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中考”的標桿,雖然也一直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但課堂還是教師的“主場”,教師的教、詢問、講解和評價貫穿整節課,多數的學生參與度低,也導致本應在一片鳥語花香中感悟生命美妙與神奇的學生,只能不斷被教師牽著鼻子走,努力想出標準的答案,忽略了文本給自身內心帶來的真實感受。甚至幾節課下來,多數學生對文字本身、對作者、對文中的情感感知體驗甚少,只零星記得幾點好像在課外閱讀中能夠運用的答題技巧,語文課也因此變得枯燥、乏味,甚至有些“理科化”。

  新課標在課程結構上幫助教師建立語文學習任務群——以生活為基礎,以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以學習主題為引領,以學習任務為載體,整合學習內容、情景、方法和資源等要素。以七年級下冊為例,每個單元有明確的學習主題:第一單元主題是在歷史長河中做出突出貢獻的杰出人物;第二單元主題是家國情懷;第三單元主題是閃現優秀品格的平凡小人物;第四單元主題是中華美德;第五單元主題是景物中浸透的情感,字里行間的哲理光彩;第六單元主題是探尋未知世界。每個單元有明確的學習方法和任務:第一單元學習精讀,把握關鍵語句或段落,揣摩品味其含義和表達的妙處,結合人物生平和時代,透過細節描寫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第二單元繼續學習精讀,調動體驗與想象,把握課文的抒情方式,感受情懷,學做批注;第三單元學習注重熟讀精思,把握重點,發現關鍵語句,感受文章意蘊;第四單元學習略讀,根據一定目的需要確定閱讀重點,對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第五單元學習托物言志的手法;第六單元重點學習瀏覽,提取主要信息,有自己的思考和質疑。

  在教學過程中我也根據單元主題、內容、方法的不同,不斷調整每節課、每篇文章、每個單元的教學設計,前三單元強調精讀,我由之前學生大聲齊讀或分段落朗讀,改為自行默讀,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其真正“浸泡”在作品的氛圍之中,在沒有教師提問的前提下,自行品味感知,有個人的閱讀體驗和感受。在學習第四單元時,給出一定的方向和指引,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確定文章重點。第五單元學習學生不太熟悉的托物言志手法時,進行對比閱讀,將幾篇托物言志手法的文章放在一起比較,感受托物言志文章的章法,為后面的單元習作打基礎。學習第六單元時訓練學生在閱讀全篇的基礎上,迅速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

  課文選材上的稍有變動體現了重視對學生思想情感的熏陶,《誰是最可愛的人》中的英雄主義、國際主義、愛國主義精神;《老山界》中的革命文化;《活板》中體現的我國勞動人民高度的智慧和創新精神。

  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增強情境性和實踐性,引導積累,注重閱讀。學習《孫權勸學》時,我讓學生分角色演繹文中的情節,可以適當補充略寫部分,置身在真實情境中更加充分理解內容和人物的`性格特點;學習《老王》時,引導學生閱讀楊絳先生的《干校六記》、《我們仨》,更好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和文中可貴的善良,學習完文本后又集體閱讀楊絳先生的其他散文數篇,感受楊絳先生的文風和筆下小人物的風采;學習《帶上她的眼睛》時,引導、鼓勵學生閱讀原文和劉慈欣的《三體》,感受將中國科幻小說推向世界的神作。

  在評價方式上新課標倡導過程性和整體性,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與互動。我既不再一言堂,也不給出所謂的標準、完美答案,只要學生能說出自己的理由和感受都給予正面的肯定。學生也因此更能各抒己見,甚至對其他同學的發言展開討論和評價。

  課程目標部分對語文核心素養的表述和闡釋更加清晰: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四個大部分,又分別提出了總目標和學段目標。對于初中階段,識字與寫字部分提出在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的基礎上,學寫規范、通行的行楷字,這就解釋了八年級的語文課后讀讀寫寫部分由之前的正楷字改為了行楷字。閱讀鑒賞部分加大了對閱讀量和質的要求。梳理探究部分提到關心學校、本地區和國內外大事,新課標注重初高中階段的銜接,20xx年的高考語文作文題對此就有充分的體現,全國高考甲卷以《紅樓夢》中的材料為話題,全國乙卷以北京:雙奧之城為材料,以“跨越,再跨越”為主題。既有優秀傳統文化又結合時代,與國家主題相連。

  新課標既給新時代語文教師指出了明確的方向和方法,又帶給了我們前所未有的挑戰,不斷學習積累豐富自身,學習新時代精神、新科技、新技術,掌握新信息也是必不可少。如何上好充滿“語文味”的語文課的同時,立足本學科優勢充分發揮立德樹人的德育作用成為我繼續探尋的動力。

義務教育標準心得體會8

  近日,我通過學習20xx版新課標勞動教育的相關內容,深刻認識到勞動教育在學生發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勞動教育不僅是中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如何通過教學實踐和教學設計,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習慣和品質、以及勞動精神,從而實現新課標的教學目標。

  以第一學段(1~2年級)的教學目標為例。作為幼小銜接階段的學生,他們在勞動教育方面的任務是初步感知勞動的艱辛與樂趣,學會尊重他人的勞動付出,喜歡勞動,具有主動勞動、積極參加勞動的愿望。此外,他們還需要完成比較簡單的個人物品整理與清洗、衛生保潔與整理、垃圾分類等勞動任務,以及參與簡單的家庭烹飪等活動,形成初步的個人生活自理能力。同時,他們還需要關心、照顧身邊常見動植物,參與簡單的手工制作活動,初步學會規范使用相應工具,對工藝制作具有一定的好奇心。最后,他們需要在勞動過程中遵守紀律,不怕臟、不怕累,具有初步的勞動安全意識,初步養成有始有終、認真勞動的習慣。

  在教學設計方面,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科知識要求,設計一些富有趣味性和挑戰性的課程活動。比如,可以設計“我是小小廚師”、“小小工匠”等課程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制作簡單的食品和手工制品,鍛煉他們的操作技能和創新能力。同時,我們還可以設計“垃圾分類達人”、“環保小衛士”等課程活動,讓學生了解環保知識,學會分類垃圾,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和責任感。此外,我們還可以設計“小小科學家”、“植物探險家”等課程活動,讓學生探索自然科學,學會觀察、記錄、分析和解釋自然現象,培養他們的科學思維和創新能力。

  在教學設計中,我們將針對上述目標,設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將采用多種形式的活動和任務,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下我列舉一些教學活動和任務的例子:

  1.勞動故事分享:老師可以分享一些與勞動相關的故事,鼓勵學生思考勞動的意義和價值,并引導學生嘗試將故事中的經驗應用于實際生活中。

  2.勞動實踐活動:比如讓學生收拾自己的書包、整理自己的書桌,打掃教室衛生,參與班級集體勞動等等。通過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建立起自己的`勞動觀念和勞動習慣。

  3.勞動技能訓練:通過學習和練習一些簡單的勞動技能,如剪紙、編織、繪畫等手工制作活動,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勞動能力和創造力。

  4.勞動習慣培養: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勞動中養成認真負責、持之以恒的習慣,并注重與他人的合作,培養團隊意識和服務意識。

  5.勞動精神教育:通過課堂講解和模擬活動,幫助學生了解勞動的艱辛和樂趣,培養他們勤奮刻苦、不怕困難的勞動精神。

  綜上所述,通過教學實踐和教學設計,我們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到勞動的樂趣,培養他們的勞動興趣和愛好,同時也可以讓他們逐步認識到勞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最終達成新課標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未來的勞動生涯中,具備良好的勞動能力、習慣和品質,成為有用的人才,為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作出貢獻。

義務教育標準心得體會9

  4月21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語文等16門學科的課程標準。當天就算沒有成為熱搜第一,也刷爆了朋友圈,新修訂的數學義務課程標準讓我們感受到與20xx、20xx版明顯不同,聆聽xx教授解讀,引發對后續教師如何在教學實踐中有效落實修訂后課標精神諸多思考。其中xx教授提到了教學不僅要有結果性目標,還要關注過程性目標,需要學生參與其中。對此非常認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活生生的人,面對每一個學生,教師需要思考教學實施中每個環節學習目標是什么,讓學生經歷怎樣的學習活動,如何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給予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累數學的活動經驗,因為有了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可以更利于學生直覺的培養,學好數學。

  在講座中,我們還需要關注xx教授提出的新的話題或者說是之前被我們忽略的數學思想,如代數推理、抽象結構、加法模型、尺規作圖、數的表達、幾何直觀等。講座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這些核心概念、核心詞xx教授也只是概要性的描述和解讀,課標修訂再具化、專家講解再細致,能否真正落地實現,還在于每一位一線教師的理解與認同,平日常態教學開展。所以,今天的講座為一線教師進一步闡釋了課標修訂的意義與價值,課標的變化之處和教學建議,明確指出教師教學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加強一體化設置,促進學段銜接,提升課程科學性和系統性。課標的學習為教師今后教學指明方向,但因為修訂后的課標有較大的變化和要求,對教師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也絕非一、兩次講座就能實現教學的改變。修訂后的課標必然會帶來新一輪課堂教學改革,身為教師,不可能置之度外,而是需要順勢而為,積極投入其中,有所為。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必須與時俱進,我們,師者,更需要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助力。

義務教育標準心得體會10

  近日,認真研讀了新頒布的《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xxxx版),有三點感悟分享如下:

  一、從美術到藝術

  我覺得此次新課標最大的變化就是由原來的“美術”單科課程標準變成了包含音樂、美術、舞蹈、戲劇(含戲曲)、影視(含數字媒體藝術)的“藝術”課程標準。

  我認為,這絕不是簡單的文字疊加,而是多種學科的綜合性、遷移性的構建趨勢。對全體師生都提出了要求,首先要求學生需要將不同學科知識融會貫通,綜合運用,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要求藝術教育工作者要有學科融合意識,注重開展跨學科、綜合性知識遷移與運用和引導學生開展問題驅動式項目學習,從而達到美育目的。

  二、從四美理念到家國情懷

  xxxx版課程標準提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潤心、以美培元”。這就提醒了廣大藝術教育工作者們,藝術教育不單單是教育學生,最重要的是要以“美”感化學生的思想,以“美”滋潤學生的心田,以“美”筑國家未來之根本。培養學生對藝術的興趣愛好,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進而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幫助學生成長為一個有情懷的、愛國、愛民的中國人。

  三、從分段銜接到優化評價

  xxxx版課程標準要求,藝術課程設置要遵循藝術學習規律,體現學生身心發展階段性、連續性的特點,義務教育藝術課程分段設置,第一階段(1~2年級)以藝術綜合為主,體現從幼兒園綜合活動到小學分科課程的過渡與銜接;第二階段(3~7年級)以音樂和美術為主,有機融入姊妹藝術,為學生掌握較為全面的藝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奠定基礎;第三階段(8~9年級)開設藝術選項,幫助學生掌握1~2項藝術特長,與高中模塊化教學相銜接。

  新課標還要求將學生的課程學習與實踐活動情況納入學業評價,并按照5個學科各學段具體要求,分別設定具有可測性、可評性的學業質量標準,并且不設水平等級,只規定學生在每個學段學習結束之后應達到的合格標準。

  無論是遵循學生藝術學習規律,重視階段性、連續性發展,還是落實學業評價,都體現了新課標對學生藝術學習的發展關注,掌握1、2項藝術特長的落實,評價的合理與公平。這也對藝術工作者提出了要求,需要關注學生整體、持續發展,開展有意義的實踐活動,加強學生實操性訓練,做好學生成長記錄等。

  總之,《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xxxx年版)》為奮斗在一線教育陣地的藝術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我愿作學生藝術的領路人,心靈的交流者,成長路上的同路人。

義務教育標準心得體會11

  通過這一次的學習,我最深的感受是:文件的學習一定要結合實際,不能生搬硬套,要變通的把它實踐好;更不能走形式,要貫徹始終,而且還要注意常翻常看,常看常新!

  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激發和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主動探究,培養學生良好思維品質,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因村施教,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尊重學生人格,不諷刺,不挖苦,不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認真學習課程標準,熟練掌握學科教學的基本要求,加強教師教學基本功考核,提升教師普通話水平,增強學科教學能力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教師五年內不少于360學時的培訓要求,定期開展質量分析,研究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機和個別化學習的需要,采用有針對性的措施,提高教學有效性,采取啟發式、討論式、合作式等多種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合理控制作業量,布置分層作業,創新作業方式,改變評價方式,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

  《標準》中還說道:“規范教學工作管理。嚴格課堂教學管理,規范備課、上課、作業、考試要求。作業內容精選,難易要適度,情勢要多樣,數目要適當,小學一、二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其他年級天天書面家庭作業控制在一個小時之內;初中不得超過一個半小時;高中不得超過兩個小時。”這一點的落實我想大家都知道在現實生活中存在很多很多的題目,需要從各級管理者到一線老師的共同努力。

  我們的`教育要讓學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怎么能知道學生是否幸福,看孩子們的眼神:沒有被家長和老師嬌寵的優等生的優越感;沒有學習困難生的自卑;沒有富貴家庭背景下的目空一切;沒有頑劣的小霸王式的蠻橫;沒有破罐子破摔式的差生的抵觸和仇視。沒有受過委屈,沒有被傷害過自尊,沒有受過冷遇,從這種眼神里,你能感到陽光、美好、自由,更多的是希望。學生沒有受過委屈,沒有被傷害過自尊,沒有受過冷遇,從這種眼神里,你才能感到陽光、美好、自由,更多的是希望。

  我必須轉變舊的觀念,加強學習,提高業務理論水平,才能與標準吻合,成為一名合格的現代化的教師。

義務教育標準心得體會12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并發布《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xx年版)》。今秋開學起,勞動課將正式成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課程。根據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勞動課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課時,以豐富開放的勞動項目為載體,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本報特地約請原省泰中校長蔣建華先生寫成此文,以期引起學校、家庭、社會等方方面面對勞動課的重視。

  勞動對人的身心獲得全面成長至關重要。國內外大量的調查研究都證明,童年養成勞動習慣,長大后更可能具有責任心,也更容易適應家庭生活和職場工作。勞動是兒童抵達未來的“通行證”。可目前我國的五育體系中,勞動教育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在學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軟化、在社會中被淡化”,大中小學生的勞動觀念和勞動習慣的培養普遍被忽視。家庭、學校教育中“重教輕勞”,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五谷不分、不勞而獲等現象較為常見。

  我是在“天然的”勞動環境中長大的,孩提時代就在家做家務活兒,初中、高中階段則是經常參加生產隊里的勞動,高中畢業后當過半年農民,接著恰逢恢復高考。結合本人的“勞動緣”,談談勞動教育之于人生成長的價值。

  我的小學到中學時代,就近入學,學習很輕松,文化知識要求不高,但勞動的氛圍卻很濃厚,勞動鍛煉的.時間與機會很多。

  那時生產隊里的勞動力及其分工分為三類:一是男勞力組(俗稱“大勞力組”),負責干重體力活兒;二是婦女組,負責干輕一點、細一點的活兒;三是老齡小齡組,由年紀較大的和學生組成,干點力所能及的輕活兒。平時按所在組別勞動的時間長短分別記“工分”,年終時“按勞取酬、多勞多得”進行“決算”,參照年人均工分數,確定每戶家庭是“得錢戶”,還是“出錢戶”。我的母親為了多掙“工分”少“出錢”,竟加入男勞力組與“大力士們”一起干活。因此,我兒時就懂得要多干家務活兒,為母親減輕家務負擔,比如掃地、洗碗、打水、擇菜、煮飯、喂豬、刷豬圈等。

  上初中時,除了忙家務活外,我采豬草、扯樹葉、拾糞,投給生產隊里記“工分”;周日、夏忙假、秋忙假,直接參加生產隊里的老齡小齡組的勞動掙“工分”,比如摘花生、扒玉米、拾麥穗、拾稻穗、捉蟲子、除雜草、曬糧食等。

  上高中時,學校強調“以學為主”的同時,也要“學工學農、兼學別樣”。學校搞“開門辦學”,人人會操作“三機一泵”,個個會裝電燈,體育、藝術活動豐富,用現在的話語體系來說,可謂“扎扎實實的素質教育”;在生產隊里,我參加婦女組的勞動“掙工分”:種麥、剮麥、栽秧苗、割稻、栽山芋、挖花生、收玉米等。

  1976年7月我高中畢業回鄉,當時17周歲還差2個月(現在這個年齡的學生一般讀高一),在生產隊里當起地地道道的農民。我參加的是“大勞力組”,與其他男勞力一起挑糞、挑麥把、挑稻把、挑草塘泥、挑河、挖溝等,這些都是高強度的體力活兒。數百斤的擔子擱在肩上很是吃力,但只能咬咬牙、哼著勞動“號子”,以頑強的意志堅持下去,一段時間后也就適應了。農忙季節,除了白天干活,還要起早摸黑開早工、開夜工,真可謂“披星戴月”“夜以繼日”。

  如今,我可以自豪地說,我的青少年時期,生產隊里的輕活兒、重活兒、臟活兒、苦活兒、累活兒,我都干過,真正經受了勞動的“洗禮”。后來,我從事教育工作四十余年,青少年時期形成的勞動素養給了我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頑強的意志力。我深切地體會到什么叫“勞心勞力是一家”,也更懂得“不經一番寒霜苦,哪得梅花百日香”的道理。在教師崗位上,要想讓自己優秀,必須比別人搶先一步、多走一步、多一份辛勞、多一份付出。在校長崗位上,我的切身感受是:要想讓學校優秀,必須堅守信念、保持定力、矢志不渝、系統謀略、咬定目標、敢為人先、探索創新、奮力拼搏。在教育教學研究上,我的切身感受是:必須自我加壓、自討苦吃、自我“折騰”,靜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充分利用閑暇時間、“邊角料”時間,持之以恒,不斷地“學”、不斷地“思”、不斷地“悟”、不斷地“研”、不斷地“寫”。

  每當回想年輕時的經歷,我心潮澎湃、思緒萬千。經受了勞動錘煉,更能領悟到“稻花香里說豐年”的詩情畫意;更能領悟到“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個中滋味;更能領悟到“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的深刻內涵;更能領悟到“勞動創造世界”“勞動創造了人”的哲理真諦;更能領悟到“勞動是一切幸福的源泉”的硬道理;更能領悟到“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高尚境界;更能領悟到“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精神偉力……勞動培育了我熱愛家鄉、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精神境界;勞動提升了我的身體素質、增強了體力;勞動鑄就了我吃苦耐勞、不畏艱難、堅毅剛強、拼搏進取的意志與品格;勞動賜給了我向善、向好、向上的力量。

  無勞動,不教育;有勞動教育,才是好教育!

義務教育標準心得體會13

  讀了關于課標修訂解讀之語文課標,讓我領悟了老師要著力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加強學生語文素養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在語文教學中,老師必須著力培養的能力有:閱讀、表達的實踐能力,語文學習的創新能力,注重讀書的能力等等。我認為特別是語文閱讀、表達實踐能力的培養,是我們當下最應注重的對學生的培養。

  語文課程作為一門實踐課程,必須要求學生在閱讀、表達的實踐上下功夫。我們現在大多數注重了孩子的成績,而一味地做題,光靠做題是不能培養孩子的閱讀、表達實踐能力,相反,應多設計各種學習活動,讓學生把語言文字的`運用和生活聯系起來,和各種學科的學習聯系起來。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可能忽略了語文教學在其他科目中的學習,比如:表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在其他科目中,課上的表達鍛煉、課文的閱讀理解等都是在培養孩子們閱讀、表達實踐能力。應該根據生活和學習的實際需要,在運用中真正提高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能力。

  此外,在學習新課標解讀時,講到“讀書”是語文學習的第一要務,強調了“讀書”在語文學習和思想文化修養中的關鍵作用,那么首先我們應該怎樣提高孩子們“讀書”的興趣呢?如何讓孩子們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呢?

  我看到了部分班主任老師采取了讓孩子們一個禮拜背誦一篇習作的方式,還有的老師在晨讀時間讓孩子們反復朗讀課文,每星期一篇課外閱讀,讓每個孩子一個月讀一本經典名著等,無論什么方法,都重在培養孩子們閱讀的興趣和幫助孩子們養成閱讀的好習慣,使他們不畏懼閱讀長篇著作,而且對經典名著產生興趣。

  不過,除了這些,新課標的目標和內容都更加明確、清晰和充實,給了我信心,也幫我明確了前進的方向。

義務教育標準心得體會14

  認真聆聽了北京師范大學王薔教授關于小學階段《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的解讀之后,受益匪淺。

  王薔教授從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的修訂背景和修訂內容兩個方面進行了解讀。修訂后的課程標準大力體現社會主會核心價值體系,引導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以能力為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新課程不再以學科為中心,過多強調對知識的記憶和操練。新課程以學生為主體,強調面向全體、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尊重個體差異。這一理念的變化帶來了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堂互動、以及評價模式等一系列的變化。強調學生主動學習,采用啟發式探究式的學習方法,互動層次更加豐富,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組互動等。評價更關注學生的差異性,目的是為了更好鼓勵、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

  王薔教授的解讀不光從宏觀上、理論上講解了課程的價值體系、理念的變化,同時也為教學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對照自己在平時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和困惑,在王薔教授的講座中我能得到很大的啟發。

  一、在教案、教學中體現人文素養

  新課程以英語課程為載體,對學生進行語言思維及人文素養文化意識的培養。在我平時的教案中,教學目標通常只關注學生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訓練,而很少涉及到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培養。雖然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了學習策略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在寫教案時卻欠缺,在今后的教案中我將關注人文素養的培養。

  二、利用大班優勢進行有效教學

  我們學校雖然是在農村,但每個班學額卻嚴重超標,對此,教師總是無可奈何。其實大班化教學并不是只有弊端,大班也有大班的優勢,如:學習氛圍好,學生有歸屬感,對學生互相促進的作用。由于學生經歷不同,背景差異,分享起來更有優勢,大班化教學為學生組織更多的參與學習機會。

  三、充分利用傳統教學工具

  多媒體、白板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已經深入到了課堂。多媒體呈現了很多有趣的畫面,更加豐富了學生的視野,使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但是很多老師過分依賴于多媒體,從而忽視了傳統的黑板板書、簡筆畫在課堂中的.作用,越來越少地進行板書。其實,黑板板書是很重要的知識建構的工具,它揭示了主題及重點內容之間的關聯,通過板書呈現核心內容和主題、語言知識等。黑板可把重要的東西一直保持,較幻燈片更具優勢。教學手段不能濫用,應注意恰當性和必要性。在選擇媒體時,不一定選最好的,但一定要選用最佳的。

  四、合理利用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評價不是選拔,不是簡單的檢查的工具。小學評價以激勵為主。評價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正面發展,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在評價中給學生參與的機會,體驗參與評價的樂趣。如自我評價,同學評價,學生出題評價他人等多種方式。學生評價的過程也是自我進步的過程。在新版教材中很好地體現了學生的自我評價,今后的課堂中,除了教師評價之外,我會注意增加學生自評、學生互評這樣的形式,促進學生的進步。

  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要更加認真地研讀新《課程標準》,更新教學理念,便于更好地把握方向,準確地把握教材,以促進教學相長,師生共同進步。

義務教育標準心得體會15

  隨著金猴的新年鐘聲的敲響,我們又將踏上一個新的征途。當我再次捧讀《數學課程標準(版)》,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發生了重要的變化,由原來“雙基”的提法變成了現在“四基”提法,《數學課程標準》把學生的發展放在首位,始終貫穿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理念,與過去的課標的理念發生了質的變化,如何適應這一變化,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呢,通過學習,結合多年教學工作經驗,我深深體會到,學生是整個教學活動主體,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真正提高數學的教學水平。

  一、要廣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學科又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應用的廣泛性特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會感到有些枯燥,困難,特別是學生對于抽象性、邏輯性的東西的理解能力是非常有限的,要達到“四基”的要求也是十分困難的。所以具體的教學中要充分利用他們天真活潑、敢想敢干的'創造性的心理特點,廣泛激發他們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的興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學習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主動地接受它,集中精力地學習它、應用它。作為數學教師,如果我們在課堂上能精心設計,巧妙安排,時刻注意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教與學之間才能達到真正的合諧統一,才能不斷地提高教學水平。

  二、要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機會

  新數學課程標準從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情景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機會,體現了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數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這就要求我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進行解釋和應用,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才能有益于學生發現,理解,探索和應用數學。要做到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必需從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數學的教學內容大多數可以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情景導入新課,這樣的引入,貼近學生的生活,溝通了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的確就在身邊,現實生活的確離不開數學,從而消除了對數學的陌生感。

  三、要注重個性發展

  不同的學生對數學的認識程度、認識角度會有所不同,具有不同興趣,愛好,個性的活生生的人,所以要體現差異性培養,一是要尊重學生差異,因材施教,個別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在教學活動中要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特殊的個體,都是具有不同興趣,愛好,個性的活生生的人,我們要承認這種差異。然后因材施教。二是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注重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有權選擇他們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提高數學能力。

  在教學中,只要我們做到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學生的實際、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就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從而達到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要求。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可侵犯!

【義務教育標準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心得體會03-31

學習《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心得體會06-12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02-22

義務教育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03-19

2022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04-19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心得03-02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體會范文07-17

義務教育的心得體會04-11

關于義務教育的心得體會04-11

義務教育培訓心得體會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