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_黑人又大又粗又硬XXXXX_欧美疯狂做受XXXXX高潮

地質實習報告

時間:2023-08-30 19:30:00 實習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地質實習報告14篇(熱)

  隨著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報告與我們愈發關系密切,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那么報告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地質實習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地質實習報告14篇(熱)

  地質實習報告 篇1

  古語有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出真知”。籍此,學校為我們安排了一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希望我們能更好的掌握專業知識多磨練多思考,為今后走出學校踏上社會奠下良好的基礎于是在學校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秦皇島市撫寧縣石門寨鎮柳江實習基地。

  團隊共計十五人,由地化系學生代表組成,領隊是地球科學學院的孟憲富老師。

  秦皇島市相比于大部分南方城市而言,可以說是一個比較發達的城市了。這是一個旅游城市,高樓林立,環境幽雅,氣候也不錯。初來乍到的我們對其不免有些許好奇和興奮。當汽車穿過城市的街道時,我們沐浴到了涼爽而又和煦的夏風。伴隨著煦風夾雜的是陣陣的花香。透過墨綠色的窗戶,看到的是這座城市美麗的模樣。忽而想到了我們的學校——長江大學。長江大學西校區又名農學院。然而這個學院學生的前途卻并不被人看好。不僅本學校的校友看不起,就連這些學生他們自己的父母亦然。上了大學,可最后還是得回家當農民——這是很多人的觀點。于是我又想到了井底之蛙的故事。蹲在井底的青蛙抬頭看天空,怎么看天空都只有一口井那么大。那是因為它沒有走出來的緣故。秦皇島給我的耳目一新,將我深深的觸動。農學的朋友們,園林園藝的朋友們你們知道自己的手將會是一雙多么神奇的手嗎?只是,神奇與腐朽在于你們一念之間。所以多出來走走,實踐實踐,即使并不能改變我們的處境,卻有可能改變我們的思想與態度。

  當然,在燈紅酒綠的繁榮城市背后,我們看到的還有那生活節奏加快的工作環境,及沉重的就業壓力。所以我們應該全心思的專注實習,而不是游玩。故而,我們并沒有在下火車后進城里游玩,而是直接又乘汽車來到了實習基地。

  我們的實習基地全名中國北方地質實習基地——柳江村煤礦招待所。由于是煤礦招待所,我們初一進去,看到的就是黑壓壓的地面。心里真是說不出的難受呀。和市里一比較更是有一種不能言狀的情愫卡在喉嚨。一輛車飛馳而過,嘴里就含了一口的沙。磨磨蹭蹭找到了住的地方。一進去,空氣中彌漫著一股令人難受的氣味。地下又潮,床又多,空間又校一個十幾平米的房間擠上二十幾人,這一切都是我們從未經歷過的。說實話,我們都想哭了。對于我們的反映老師早有預知,他只對我們說了一句話,“記住,我們是來實習的,是來干活的,不是游玩!”雖然抱怨,雖然難受,但是對于在 火車上坐了十幾個小時的我們而言,在這個充滿‘怨氣’的住宿地,我們睡得很香。第二天早上六點,實習正式開始了!

  經歷了一場長長的休息,昨日的疲憊早已不復存在。更多的是對今日實習內容的期待與好奇。所以我們早上5點就起了床,6點就開始隨著老師步行去往161高地——亮甲山。遠處的亮甲山巍峨聳立,氣勢逼人,給人一種不可侵犯的感覺。跟隨著老師的腳步,我們一行人等已然來到亮甲山腳下。突然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激動。看著腳下的巖石,看著這形成于幾百萬年前的巖體,心中感覺不可言狀。在山腳下老師給我們講解了一下這里的地形, 這里竟然是秦皇島地質景點八大景觀之一,它何以冠以這樣的榮譽?帶著疑問我們繼續往山上爬,爬到半山腰,老師繼續講解,這里是著名的亮甲山組巖層!從山體的剖面上可以看到巖層、巖墻、巖脈,當然以前從書上學到的沉積巖的巖性特征基本上都可以在這次的野外實習觀察中看到。由于前一天的降雨,山體坡面有些濕滑,為了安全,我們停止了往山頂前往的步伐,繞過山體我們來到了亮甲山的東側,查看地形、地貌,我們學習了野外地質作業的基本方法,指北針的使用,野外地形圖的閱讀及圖上定點方法,山體坡度的測量,巖層傾向、傾角、走向的測量。同時也再次了解了巖石的沉積發育過程。

  第一天的實習在疲憊與勞累中結束!然而每個人心中都有一股說不出的喜悅!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對基地的生活更加的適應,不再抱怨不再難過,相反我們學會了苦中作樂,學會了辯證的看問題。

  接下來的實習,每天早上我們上山觀察地層巖性,研究巖石特征,測量地層產狀等,風雨無阻。下午整理山上獲得的資料。開始幾天因為天氣涼爽,又有車接送,故而,我們實習的不亦樂乎。感覺很輕松。但是,在接下來的幾天里,老天似乎并不樂意看見我們輕松的樣子,天氣炎熱起來,更傷心的是我們的車因為有別的任務不能接送我們了。從此,我們只能依靠自己的腳步。

  步行實習的幾天,讓我們深刻體會到了當年紅軍長征的艱辛,值得高興的是,再苦再累,我們也沒有人掉隊。終于,在步行四天后,老師為了表揚我們這段時間不錯的表現,決定帶我們出去游玩一天,這天里,我們看到了天下第一關——山海關,參觀了張藝謀導演《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場景——王家大院,我們也到了老虎石公園,看到了那一望無際的大海,這天,我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回來后,我們又開始了正常的實習工作。

  二十幾天的短暫航程,我們有享受過涼爽的清風,有享受過星夜的美麗,也有承受過暴風雷雨、烈日烘烤。俗話說,堅持就是勝利。 刺激而艱辛的地質實習結束了。這近二十天的野外實習,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勞累而充實,艱險而浪漫,是人生一段難忘的經歷。 我們遇到過許多困難但得到更多的是收獲!

  知識方面。本次實習與我們的專業知識聯系緊密,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最好體現,我們在實習的過程中明顯的感覺到了自身專業知識的不足,同時,我們知道的專業知識也不能活學活用給實習帶來了一定的阻礙。這次地質實習,根據老師的安排和任務,我們都能按時,按質,按量完成,做到堅決完成學習任務不虛度光陰。每天的野外實習,每一個點,我們都認真觀察,記錄,測產狀,認真聽老師講解,力爭當場能夠理解。每天走過的路線也能大致描繪在地形圖上,地質界線也能比較準確的畫出來。比較實在的是,這二十多天里,我們強化了羅盤的使用,地層界面能夠判斷,能夠使用羅盤順利地測出產狀;地形圖的讀法,也大致掌握,溝谷,山脊能夠判斷,登高線的疏密判斷都了然于胸;野外巖性的識別基本掌握,巖漿巖,沉積巖大致掌握,具體巖性,各個地層的巖石也能在野外及室內順利而準確地識別。可以說不枉此行。通過二十幾天的短暫實習,我們把專業知識與實際情況聯系起來,對知識的掌握更深刻。

  精神方面。每天翻山越嶺,步行幾里到十幾里路是對我們毅力和性格的.全面考驗!炎熱的太陽巨大的殺傷力沒有壓垮我們,我們不是止步休息,而是大步向前,對知識的渴求,對大自然神奇的向往,賜予我們頑強的意力 。另外,能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習中更使我們提高了繼續學習的熱情。如果意志不堅定,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這次實習是很難從頭到尾徹徹底底堅持下來的。 山路的艱險,叢林的繁茂,有時在懸崖峭壁上,前面甚至沒有路,大家都沒有被嚇倒,都腳踏實地地走出來了,手被刺破了,滑倒了,從沒有一個人因此后退。這其中的苦辣只有真正的地質工作者才能感受。二十幾天雖然短暫,卻讓我們從初來時的嬌生慣養轉變為現在的堅韌頑強!

  團隊方面。十幾天的實習使我們團隊更具凝聚力,我們堅持集體出發集體 歸來,堅持做到不遲到、不早退,遵守帶隊老師制定的規章制度,做到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堅持做到及時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如果團隊成員沒有做到團結一致,互幫互助,實習任務也是很難完成的。也可以說,能夠順利完成這次實習的團隊都是一個精神頑強,意志堅定,團結互愛的優秀團隊。

  談到這次地質實習工作的不足,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1、并非每個隊員,每個點位,每條路線都一絲不茍,都能認真執行老師的意圖,安排;

  2、在采集巖石標本方面沒有做好,兩次在采集時敲打過度,對地質現象有所破壞;

  3、點圖沒能堅持下來,導致每個組只有一兩個人在點。沒能使全體隊員在點圖能力上得到提高。

  針對上述幾大缺點不足,首先我們要在態度上認識到自己確實做的不夠,某些方面沒有聽從老師的指揮;其次,有錯要改,既然犯了錯誤,存在不足就要改正,做到真正灑脫,實在的人。 “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地質工作是一項真正鍛煉人,使人獲得知識與磨礪的工作。我們要熱愛本職工作,發揚地質工作者的優良傳統,使祖國的地質工作蒸蒸日上。二十幾天的付出,二十幾天的收獲,都是點點滴滴的積累。我們得到了老師的認可,得到了實習基地領導的認可。二十幾天雖然短暫,相對于我們人生而言只是一個點,但是收獲的卻是一生的回憶,謝謝學校能夠給于我們這個機會,我們相信,這次實習會給我們今后的學習工作態度帶來變化,會為我們的人生增添色彩!

  地質實習報告 篇2

  1、實習概況:

  10月,我們土木工程專業進行了工程地質實習,工程地質實習是整個工程地質學教學中十分重要的實踐環節,使學生在課程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透過對基本地質現象的野外實地考察和現場實踐,獲得感性知識并鞏固和深化課程理論,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為畢業以后的設計、施工中應用有關地質資料打下必須的基礎。

  2、實習目的

  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了解基本知識,學會基本技能。透過簡短的野外地址實習,鞏固學過的《工程地質》資料,加深對課程有關資料的理解;此外,透過實習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情操,提高隨地址科學的興趣:同時充分認識到地質實踐對地質科學的重要性。同時,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努力、遵守紀律、團結協作等優良品質和增強群眾觀念,掌握實地操作技能和編寫實習報告的潛力,總結此次實習與我們所學專業的聯系。

  3、實習資料:

  xx火山口

  xx火山口,距今1800萬年是新生代第三紀玄武巖火山口。火山口呈圓錐形,石頭呈紅褐色,氣勢極為壯觀,數萬根六棱石柱,由山底到山頂,直插云天。

  此火山口是火山筒內充填的玄武巖栓,經過200多萬年的長期風化剝蝕,被剝露出地面,巖栓柱狀節理發育,呈輻射狀,向上收斂,向下散開,形象地記錄了當時火山噴發的自然景觀,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據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考證認定,該火山口為第三紀玄武巖火山口,距今約1800多萬年,它的發現,對地求物理和地震科學研究都有很大參考介值。一色的紅褐圓棱柱石,豎指蒼天,凡經開鑿者皆顯露出明顯的噴發紋理,證明其成因于火山噴發,近百平方公里內的幾十座山包構成了蔚為壯觀的遠古火山群。

  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位于山東省臨朐縣城東約22公里處,面積約13平方公里。地質公園地處魯中隆起區中的臨朐凹陷,公園內總體由兩個次級小盆地組成,即解家河盆地和包家河盆地,其外圍均為由玄武巖組成的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較大。為季節性河流。地質公園以聞名世界的山旺古生物化石及反映其構成環境的火山地貌為特色。

  公園內各種地質遺跡豐富,一是第三紀中新世時期距今1800萬年山旺瑪珥湖沉積巖層(科學上劃分為山旺組地層——-硅藻土),沉積厚度25米左右,具有標準的層型剖面,現已成為國際上中新世生物建階的重要依據。由于層薄如紙,稍加風化即層層翹起,宛若書頁,被古人形象地比喻為"萬卷書"。超多古生物化石含在其中。尤其是山旺地層層型剖面所處位置,是由早期的牛山組玄武巖、第三紀中新世時期湖相沉積巖(山旺組)、第四紀黃土和晚期的火山巖浸入等地質現象組合而成。二是新生代時期(距今xx萬年)火山作用構成的古火山錐、熔巖流動特征等各種火山地質現象,如黃山、堯山、擦馬山、靈山等都是典型的古火山口,因此亦是研究新生代火山巖區的理想場所。個性是擦馬山玄武巖柱狀節理,直徑近于80cm,規模宏大,氣勢壯觀。堯山西側,火山作用構成了高高的臺地,經長時間風化剝蝕,構成了自然景觀,人們稱之為"石樓"。

  山旺組地層中的化石,構成于距今1800萬年的第三紀中新世時期。目前已發現的動、植物化石有10幾個門類700多種,其中大部分是已絕滅的物種。植物化石包括真菌、硅藻、苔蘚、蕨類、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及藻類。動物化石有昆蟲、魚、兩棲、爬行、鳥及哺乳動物。個性是山旺山東鳥、齊魯泰山鳥等鳥類化石的發現,填補了中新世時期的空白,山旺成為我國鳥化石豐富的產地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發現鹿類化石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化石產地。新發現的帶胚胎的犀牛化石是世界上的,在國際學術界引起了轟動。植物化石枝葉最多,花、果實和種子也保存得十分完美。

  山旺古生物化石主要保存于中新世山旺組硅藻土層中(距今約1千4百萬年),其種類之多、保存之完整為世界罕見,目前已發現的化石有十幾個門類600多種。動物化石包括昆蟲、魚、蜘蛛、兩棲、爬行、鳥及哺乳動物。昆蟲化石翅脈清晰,保存完整,有的還保留絢麗的色彩,已研究鑒定的有11目46科100屬182種。山旺鳥類化石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完整鳥化石最豐富的產地,三角遠古鹿化石和東方祖熊化石是世界上中新世該化石保存最完整的標本。植物化石有苔蘚、蕨類、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及藻類。除100種藻類外,其它植物有46科98屬143種。它們在世界上研究古生態、古氣候、動植物演化等方面有著重要的地位。被中外專家譽為研究中新世的“綜合實驗室”。

  山東地下大峽谷

  高峽深澗,鬼斧神工。飛瀑流泉,濺玉噴珠。天賦幻境,兆年孕育。暗河漂流,驚險刺激。管軌滑道,激越航程。江北溶洞,魅力所在。

  山東地下大峽谷位于沂水縣城西南8公里龍崗山下,是一座風貌奇特的溶洞王國,洞體長度6100米,是江北第一長洞,中國特大型溶洞之一。洞穴沿290-320度方向延伸,由一條西北/東南走向的巨大喀斯特裂隙發育而成,構成于約0.65億年至2.3億年前。

  特點:

  一、氣勢雄偉壯麗,峽谷深切近百米、兩壁如削、寬處百余米、窄處僅可容身,成具體而微之地下三峽。洞內有一河、九泉、九宮、十二瀑、十二峽等景觀100余處,構成了一幅氣勢恢宏的.洞中峽谷雄奇畫卷,令人嘆為觀止。

  二、地下暗河漫長而曲折,水量充沛,四季長流,實習相關大全地下河瀑布十分壯觀,在我國北方溶洞內實屬罕見。

  三、利用暗河水勢開發的1000米漂流項目,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記錄總部認證為“中國最長的溶洞漂流”項目。漂流道的設計充分體現了溶洞內的幽深莫測,起伏高下,波激浪涌,抑揚頓挫的特點。將地下河漂流的原生野始,驚險刺激演繹的淋漓盡致。

  4、實習總結:

  短短一天野外實習很快結束了,但是我們從中實在學到了不少東西,在實習過程中能把所學的知識靈活的理解。增加我們對工程地質學這門課程新的認識。實際觀察到各種地理特征。本次實習令我們加深了對地質學的了解,更深刻認識到了學習地質的好處,鞏固了學習成果,體會到“學以致用”的道。知識從感性認訓升華到了理性認識,從抽象變得具體起來,我學習到了很多書上沒有的東西,了解了工程地質對實際工程建設的重要性。在那里深深的感謝老師在的認真指導。在實習中學會了必須的觀察地質地貌的方法要領和細節。例如,出外實習要對考察對象做必須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資料,注意研究的方法,一些考察的細節,充分認識到地質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艱苦性,激發了我們自己考察地理和各地典型地質地貌的興趣。同時,懂得和組成員合作的重要性。這些都將對我們日后的學習乃至工作起到用心的作用。

  地質實習報告 篇3

 一.實驗時間

  20xx年12月17號

  二.實驗地點

  四川農業大學成都校區→金馬河大橋→汶川縣映秀鎮→都江堰紫坪鋪鎮都江村→四川農業大學成都校區

  三.實驗目的

  通過對實習路線附近的地質條件,使野外現象和課堂教學內容有一個比較系統的認識,并在此認識上進行綜合分析,在培養野外工作能力的基礎上初步學會地學的一些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鞏固、消化已學的理論知識,初步學習野外實習工作方法,跟著指導教師的思考方式,理解實習中遇到的具體現象。地質學野外實習基本技能訓練,培養同學們對地質地貌的觀察能力,為后繼的專業課打下基礎。

  四.實驗任務

  1.觀察并了解實習沿途的地形地貌,思考為什么在短距離內地形地貌會有如此大的變化。

  2.全面分析所看到的地形地貌并加以延伸

  3.在野外對各種內、外地質作用進行初步觀察分析

  五.區域概況

  地點一:金馬河

  (1)金馬河位于成都平原,成都平原是中國西南地區最大平原、地勢平坦、水域遍布,河網縱橫、物產豐富,自古就有“天府之國”的美譽,平原由岷江、沱江、青衣江、大渡河沖積平原組成。成都平原的地質構造是在很硬的巖石上覆蓋了一層厚厚以泥土為主的沉積物。據四川深部地球物理資料記載,盆地基地是硬化程度很高的早前寒武紀花崗石結晶基底,成都平原巖層十分堅硬。成都平原地形好,氣溫高于同緯度其它地區。最冷月均溫5℃~8℃。土壤以紫色土為主,土壤中富含多種礦物質,該地區農業較為發達,后來,由于長期種植水稻,部分土壤成為水稻土。成都平原很多河流的源頭都可以追溯到都江堰的岷江。成都平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中亞熱帶溫和濕潤氣候),以紫色土為主,主要種植水稻,棉花等。在都江堰以下的岷江等河流的灌溉下在亞熱帶濕潤的季風氣候使得成都平原年平均氣溫約為16℃,年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因平原鄰近川西高原山地,深受山地下沉的冷空氣的影響,加之平原河水大多來自西部高原山地的冰雪融水。同時,平原上地勢低洼的古河道地區,地下水位高,土壤冷濕。故成都平原無論氣溫、水溫和土溫均較低,熱量條件較之四川盆地其他地區稍為遜色。金馬河大橋處于四川盆地中部的成都平原,由成都平原水系即岷江水系沖積而成,多成樹枝狀和格子狀,其中格子狀水系是人為因素導致的。

  (2)金馬河的地質地貌

  成都金馬河,又名正南江。岷江干流,屬干流局部河段,即都江堰魚嘴分水后的外江。始流河段河寬96-104米,過江節制閘后稱金馬河,河床逐漸增寬,由300米闊至1200米,流經新津縣五津鎮時,納入西河分支以及南河后又復稱岷江。金馬河段全場76.1公里。是長江上游兩處險工段之一,是岷江進入成都平原的主要排洪河道,也是成都平原的重要防洪屏障。河床寬窄不均,最寬處1010m,一般為300~600m;河床甚淺,橫剖面呈“U”型,洪枯流量變幅大.金馬河的地勢開闊平坦,河水攜帶固體物質的能力較低,致使年均約900萬噸的推移質和懸移質沿河淤積,河床逐年抬高,河洲遍布,岔濠眾多,灘沱相間,河道彎曲,河床左右擺動不定。金馬河是一條寬、淺、散、彎的典型平原游蕩性河流。部分河段,床身較高,堤岸低矮,通道狹窄,排水不暢,洪水期對沿江城鎮、灌溉渠系、農田造成嚴重威脅。我們看到的金馬河的水位較低,這是因為四川盆地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降水較多,冬季降水較少,所以河流的水量較少,露出了大片的河漫灘。河漫灘是指洪水期淹沒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河漫灘具有二元結構,這是沖積物區別于其他成因堆積物的主要標志之一。洪水期河漫灘上的水流速度較小,環流從河床中帶到河漫灘上的物質為細砂、黏土等稱為河漫灘相沖積物,下層是由河床側方向移動沉積粗砂、礫石,稱為河床相沖積物,這種上層細,下層粗的結構就構成了完整的河漫灘二元結構。河床相沖積物具有下粗上細的特點,下部粗大顆粒是在洪水期河床水流最強部分堆積的,稱蝕余堆積。洪水期在河床凸岸的淺灘部位,水流速度相對緩慢,則沉積較細的物質。洪水期隨著河床的側移,蝕余堆積逐漸被河床淺灘堆積物覆蓋。

  金馬河位于成都平原故河漫灘寬度較大河漫灘的形成經過雛形河漫灘、原始河漫灘,再到河漫灘三個階段。原來的河谷低與河漫灘,因河流的下蝕而高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并呈階梯狀分布于谷坡上,稱為河流階地。階地形態要素包括階地面、階地前緣、階地后緣和階地坡麓。河流階地在谷坡上可以有多級分布,把高出河漫灘的最低一級階地成為一級階地,依次由低到高為二級階地、三級階地,低階地形成時間晚,高階地形成時間早。金馬河一級階地修筑成公路,常年洪水不能淹沒一級階地,但非常年洪水能淹沒,故不能修建永久性建筑。

  金馬河周圍的河漫灘在金馬河大橋那里,通過地質學基礎的學習,我們可以很容易辨別出金馬河屬于壯年期的河流。因為一般來說幼年期的河流較為曲折,且沉積物的'磨圓度不高。經過河流的向源侵蝕和裁彎取直之后河流河道逐漸趨于直線,河流中的沉積物也由于河流的侵蝕作用,掩飾的邊緣逐漸被磨平磨圓。由于金馬河河道較為筆直,且河漫灘上的沉積物磨圓度較高,所以金馬河屬于壯年期的河流。金馬河大橋屬于岷江的中游地區,河流減速使得河流中的巖石堆積于此,我們所看的巖石種類有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巖漿巖是由巖漿噴出地表冷凝固結而成的,種類分為超基性巖、基性巖、中性巖和酸性巖;結構有:全晶等粒結構、斑狀和似斑狀結構、隱晶質結構、玻璃質結構;構造分為:塊狀構造、氣孔和杏仁狀構造、流紋構造。超基性巖類主要的礦物由橄欖石、輝石組成,這兩種礦物受熱液作用和風化作用,常形成次生礦物,因此在我們所看到的流水沖刷以后的巖石中超基性巖類基本就沒有,最常見的是花崗巖(花崗巖石大陸地殼中分布最廣的巖漿巖)和一些含石英、云母、長石礦物較多的巖石。由于金馬河大橋那的地貌是有流水沉積作用而成的,所以也有沉積巖。沉積巖的形成是在常溫常壓下經過壓固、膠結和重結晶作用形成的,就其結構可分為碎屑結構、泥質結構、化學結構、生物結構;構造分為層理構造、層面構造、結核、縫合線和刀砍狀構造。在金馬河大橋,看到的最多的沉積巖就是縫合線構造的。

  金馬河大橋那里的河流地貌,由于河流的沖刷面積大,所以河床很寬。這里的沖刷面積大,主要是由于在河流上游多山,形成了較大的積水面,很容易形成洪流,沖刷作用就尤為明顯。河流兩岸由于流水的的搬運沉積作用,形成了沖積平原。由于這里處于一個地臺區,所以這里的地質條件還是很好的,比較穩定。金馬河的土主要是灰色土,這主要是上游分布著大量的灰色巖石造成的。金馬河的土壤較為肥沃,這是由于金馬河上游的岷江在出都江堰山口后,地勢開闊,流速驟減,帶來的大量肥沃的物質淤積而成的。金馬河沿岸是良好的農業灌溉區,不僅有豐富的灌溉水且有肥沃的土壤,地形較為平坦,熱量充分,也適宜耕作業的發展。但同時金馬河也易發生洪水災害,沖毀都江堰渠首工程及金馬河沿岸堤防工程。要是遇到大洪水時就會淹沒莊家、農田、村莊等災害,這點值得我們注

  地質實習報告 篇4

  一.前言

  (1)實習任務:我們這次去進行的是一次地質學教學實習,要求我們了解xx北部的地質概貌以及巖石和地層等地質構造。

  (2)實習地點:xx市北郊鳳凰山,長腰山和大尖山一帶。

  (3)實習人員:06農資環全體同學和4位05級農資環同學。

  (4)xx的地理背景:xx市位于安徽省中部,瀕臨長江,環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xx。現轄廬江、無為、和縣、含山四縣和居巢區。全市總面積9423平方公里,20xx年末總人口453.06萬。

  xx市位于安徽省中部,瀕臨長江,環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xx。現轄廬江、無為、和縣、含山四縣和居巢區。全市總面積9423平方公里,20xx年末總人口453.06萬。

  xx區位優越,交通便捷。周邊與南京、合肥、安慶、蕪湖、馬鞍山、銅陵等市相鄰。淮南、合九鐵路及合寧、滬蓉、合巢蕪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長江流經xx市182公里,蕪湖—xx公鐵兩用大橋和銅陵—xx公路大橋橫跨長江天塹。依托蕪湖朱家橋外貿碼頭和南京、合肥兩個航空港,可借“船”出海。

  xx資源豐富。已發現的礦藏有34種,其中磁鐵礦、硫鐵礦、明礬石、石灰石和石膏礦等儲量巨大。xx是著名的“魚米之鄉”,盛產大米、油料、棉花、蔬菜、家禽、水產品,“xx三珍”(銀魚、白米蝦、螃蟹)享有盛譽。xx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市自然和人文景觀130多處,江、湖、山、泉并存,以水見長,湖光、溫泉、山色是“xx風景三絕”。

  改革開放以后,個性是九十年代以來,xx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加快,綜合實力明顯增強。農業結構不斷優化。五個縣(區)均被列入全國糧棉生產大縣,并先后進入全國糧、油百強縣行列。“兩水一菜”(即水產、水禽、蔬菜)發展迅速,水產品產量位居全省第二,特種水產品產量居全省第一;家禽已構成20多個較大規模的養殖小區:蔬菜面積100萬畝,是長江中下游重要的蔬菜生產基地。工業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基本構成建材、機械、紡織、醫藥、食品等支柱產業,擁有一批具有必須實力和規模并在省內外同行業中占有必須地位的骨干企業。目前,全市有大中型企業54戶,有皖維高新、巢東股份、新力藥業、華星化工四家上市公司。旅游業快速發展。建成了褒禪山、華陽洞等五大溶洞和太湖山等四個國家森林公園及半湯、湯池、香泉等溫泉度假區。城市基礎設施顯著改善,綜合配套功能明顯增強,榮獲“全國衛生先進城市”稱號。

  撤地設市以來,xx連續6年開展解放思想,優化環境活動,連續4年開展對外開放年活動,用心實行鼓勵外來投資政策,建立了市、縣(區)行政服務中心,市縣鄉三級行政服務網絡,實行“一站式”服務,“一條龍”投資審批手續。營造了良好的政務環境、創業環境和人居環境。

  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xx市以加快發展、富民強市為主題,立足區位、資源等優勢,加快“四個基地、一個后花園”建設,即建成沿海發達地區產業梯度轉移和資金外溢承接基地,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高素質勞務輸出基地,周邊大中城市科研院所技術成果轉化基地和周邊城市旅游的“后花園”。xx正在向經濟繁榮、社會禮貌、環境優美、城鄉協調發展的現代化湖濱城市目標邁進。

  我們此次野外地質實習的駐地是xx市北郊鳳凰山腳下的獅子口,我們住在7410工廠的招待所,我們這幾天野外實習的路線是鳳凰山,長腰山和大尖山以及紫薇洞風景區。在鳳凰山半山腰我們看到了志留紀,石炭紀和泥盆紀等二疊紀各巖層。對我們來說收獲頗豐。

  二、地質概貌

  (1)地層

  概述;在鳳凰山腰上,我們實習地地層從志留紀開始,經歷泥盆紀、石炭紀直到二疊紀的古生代地層。地層發育齊全,出露連續,接觸關系清楚,接觸帶典型,標志曾清晰,古生物化石豐富,易觀察和采集。

  第一層:泥盆紀,包含五通組;

  五通組:以石英砂巖和沙礫巖為主,底部為灰白色細粒石英砂巖,厚層狀,堅硬。下部為灰白色細粒石英砂巖,厚層狀,石英為主,成分單一,質地堅硬,兼有沉積。

  第二層:石炭紀,包含了金陵組,高麗山組,和州組以及黃龍組和穿山組;

  a金陵組:為灰褐色生物灰巖,厚度可達幾米,呈透鏡狀;

  b高麗山組:紫紅色長石砂巖,厚度一般為40-60米,是制作紫茶壺的主要原料;

  c和州組:灰黃色泥質灰巖,厚度在5米左右,風化成姜狀,不宜燒水泥石灰;

  d黃龍組:肉紅色灰巖,白云質含量較高,質地較純,含生物碎片,內含鎂元素;

  e船山組:淺灰色含生物碎屑灰巖,呈球狀。

  第三層:二疊紀包含棲霞組;

  棲霞組:臭灰巖,含邃質結核,產有化石

  負一層:志留紀,此地層中巖石主要為長砂砂巖,呈黃綠色;部分地區為粉砂質頁巖。如下圖:

  泥盆紀五通組:1.礫巖、沙礫巖2.石英砂巖3.粘土層4.石英砂巖;

  石炭紀:5.金陵組6.高驪山組7.和州組8.黃龍組9穿山組;

  二疊紀:10.棲霞組;

  志留紀:-1.長砂砂巖;

  (2)巖石

  xx北部的鳳凰山地區主要有頁巖、粉砂質頁巖、硅質頁巖、砂巖、石英砂巖、長石石英砂巖、泥質粉砂巖、泥巖、灰巖、白云巖、生物屑灰巖等沉積巖發育。xx北部地區變質巖沉積巖和巖漿巖三大巖類發育齊全,但主要為沉積巖為主。

  a、碎屑巖類:

  礫巖和角礫巖:碎屑巖中礫石(粒度大于2毫米)含量大于50%者。

  砂巖:碎屑中2到0.05毫米粒級的顆粒在50%以上的巖石。砂巖中碎屑成分以石英、長石、巖屑為主,少量白云母和重礦物,可混有少量的粘土和細粉砂巖。膠結物為硅質鐵質和鈣質。砂巖的色彩取決于碎屑成分和填隙物成分。石英砂巖:碎屑物質中90%以上是石英碎屑,少數為長石、巖屑等。長石砂巖:常為紅色調,米黃色,若砂巖中長石風化則呈灰白色。主要成分由碎屑石英和長石組成。碎屑磨圓度較差,多為棱角狀至次棱角狀,膠結物為泥質、鈣質、鐵質。

  粉砂巖:粉砂巖碎屑占50%以上者叫粉砂巖。成分常為石英,少量長石和白云母,巖屑少見。碎屑的磨圓度較差,常呈棱角狀。膠結物有鈣質、鐵質和粘土質。色彩多種多樣。

  b、粘土巖類:

  粘土:固結微弱的粘土巖。

  泥巖:固結成巖但無層理者。

  頁巖:固結成巖具有葉片狀層理者。

  c、硅質巖類:

  燧石巖:常見的硅質巖,致密堅硬,具有貝殼狀斷口。色彩多為灰色、黑色,常呈層狀、條帶狀、結核狀產出。

  d、碳酸鹽巖:

  生物屑灰巖:灰巖中可含各種生物遺體,可能是完整的或破碎的。

  白云巖:主要由含量大于50%的白云巖組成,常含方解石粘土混入物。具有隱晶質或細晶結構。

  實習的過程中,同學們還發現一些化石,其中我們小組發現了三塊貝殼化石。在實習過程中我們還游覽了紫薇洞風景區,在那里,我們觀賞到了許多的奇石,奇石構成的原因是由于風、流水等外力作用對巖石進行風化、剝蝕、沖刷,使巖石構成了各種具有藝術價值的藝術品。能夠說,大自然是一位能工巧匠。

  (3)地質構造

  a、褶皺構造

  褶皺構造是地質構造的重要組成部分,幾乎在所有的沉積巖及部分變質巖構造的山地都會存在不同規模的褶皺構造。它對于礦產的構成、形態、分布等有必須的控制作用,同時也是構成地貌的重要基礎。褶皺的發育過程、特征及褶皺時代等往往代表了一個地區的構造運動性質及地殼發展的歷史。

  褶皺有2種基本形式,即背斜和向斜。從外形上看,背斜是巖層向上突出的彎曲,兩翼巖層從中心向外傾斜。向斜是巖層向下凹陷的彎曲,兩翼巖層自兩側向中心傾斜。地形有時與地質構造基本一致,即構成背斜山和向斜谷。但是在更多的狀況下,是在背斜部位侵蝕成谷,而在向斜部位發育成山,構成背斜谷和向斜山,即出現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現象。xx北部地區就是這樣的一種狀況,鳳凰山是一個很大的背斜,但是在經過了長時間的風化轉成了此刻的山谷地形。

  背斜谷的成因:背斜頂部因受張應力作用,極易構成一組平行軸面的張裂隙,為外力侵蝕作用創造了條件,如果核部巖層較軟,那就更相得益彰,最后侵蝕構成谷地。在向斜槽部里,因收壓應力作用,巖石往往積壓密實,難于破壞,如果核部巖層較硬,那就更難侵蝕風化,最后突起構成高山。鳳凰山上沉積巖抗風化和侵蝕潛力很弱,在長時間的風化剝蝕作用下,原本背斜突出的部分被風化搬運走了,而留下來的部分成為了此刻的背斜凹陷向斜突出的'奇特現象。這也是這天我們能夠在地表觀察到不同層面結構的原因。

  b、斷裂構造

  通常根據斷裂巖塊相對位移的程度,把斷裂構造分成節理和斷層兩大類。節理即斷裂兩側的巖塊沿著破裂面沒有發生或沒有明顯發生位移的斷裂構造。斷層即是巖塊沿著破裂面有明顯位移的斷裂構造。

  在野外有時在剖面上能夠一眼看到斷層,而有的斷層卻比較隱蔽,個性是地面覆蓋物較多的地方,更不易發現。在我們實習的鳳凰山上有許多很明顯的節理和斷層的構造。

  三,實習感受:

  次此地質實習是我的第一次,也是我的第一次和同學們在小外住宿活動,因而剛開始,對這次實習我是期盼和激動的;我期盼著在新環境下,我和同學門的生活,和激動著在野外的實踐活動。實習共進行了4天,這對我來說是生動的有益義的,一方面我們翻山越林見識野外風景的同時,完成了實習資料,賃一方面,在實習中,同學們相互幫忙也增加了同學們之間的交流和友誼。總之,次此實習,我們收獲了許多。

  爬大金山,我們經歷了最累的一天,在爬大金山之前,我們首先在山腳,繞著其細致的觀察了地層和巖石的分布,雖然我們各個局部的看了有一下,但是,我們也須有個整體的視角,因而,大金山之行好處非凡。大金山是xx最高的山峰之一,站在山頂,整個合肥盡收眼底,而其周圍的地層分布情形立刻印在我們的心底,從志紀到泥盆紀在到石炭紀,最后到二疊紀,層次分明,一層層的滿是大自然的痕跡。站在山頂,我們淌汗的同時覺的心曠神怡。

  觀察地層巖層,我們經歷了最激奮的一天,穿越在荊棘小叢林間,我們走在未知的土地上,自己開辟腳下的路,奮力向山腰爬,我們看到了各種巖層,一層層,我們辨認層面單層面,認識各種巖層。他們向我們展示了大自然的力量,各地層在我們的面前或許是不可撼動的,但在大自然的力量下,它就象一層紙,褶皺,斷裂,從而構成山丘,低谷。

  游紫薇洞,我們經歷了最神異的一天,紫薇洞深入地下70多米,整長1500多米,洞中各種天然構成的奇觀,向我們顯示了大自然的神奇。我們還舟游了地下的河流,觀看了紫薇洞收集的各種奇石,所有的這一切不斷另人驚嘆。

  整個實習,時間雖短,但經歷豐富充實,我們不僅僅把理論與實踐結合,收獲了知識,同時加強了同學間交流,收獲了友誼。

  地質實習報告 篇5

  一、目的與要求

  《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是水利水電工程,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通過教學地質實習,使學生掌握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的基礎知識:包括三大巖石類及其主要礦物的肉眼鑒定,學會分析野外常見的各種地質現象及巖石的鑒別,結合水利工程,分析和評價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為今后學習其他專業課打下基礎。

  實習內容:(實習期間各階段基本內容)

  1、石佛寺水庫。具體內容:初步了解水庫在解決洪水災害、改善生態環境和全流域的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中起到的作用;

  2、沈陽市森林公園。具體內容:地質構造的野外識別;實習區域內的巖石及礦物的肉眼鑒定及標本的采集;了解各種層面構造(波痕,雨痕,泥裂等);觀察沉積巖的層理構造;巖石的風化及巖石不同風化程度的風化帶的觀察;認識丘陵地帶地貌;

  3、棋盤山水庫。具體內容:水庫壩址與壩型選擇的工程地質條件;1、明確水庫的構成,了解水庫的整體情況;2、壩址與壩型選擇的工程地質條件;3、庫區選擇的工程地質條件;

  4、土壩的防滲措施;

  5、了解護岸的類型等。

  二、實習內容

  (包括日期和每天的具體實習內容、心得、體會和收獲等)

  XX年6月25日星期六石佛寺水庫今天是進入實習的第一天,天氣十分的晴朗。我們在老師的安排下,早上七點半準時出發,于大約九點達到石佛寺水庫庫區。

  當汽車行駛在一條通往水庫控制中心的長約7公里沿河大壩上的時候,遠遠地就能看見一條白色的護坡。

  懷著對水庫的大壩的強烈的好奇心,下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那個橫跨于遼河之上的攔河大壩上的基礎設施,觀看泄洪閘門,以及泄洪道的構造。

  接下來便是石佛寺水庫的高局長給我們講解了有關水庫的一些相關知識,使我們對石佛寺水庫有了而更進一步的認識。

  石佛寺水庫工程是遼河干流上唯一的控制性工程,也是國內流域干流上大型的平原水庫,控制流域面積為164786平方公里,工程壩型為均質土壩,樞紐為二等工程,永久性建筑物為二級。其主要功能是擔負遼河干流中下游的防洪任務。工程的建設使遼河中下游地區防洪標準由30年一遇提高到1XX年一遇,遠期滿足"北水南調"工程反調節水庫的要求。主要建筑物由42.7km長的主副壩和泄洪閘16孔總寬248.5米、凈寬200m的泄洪閘組成,水庫最大庫容1.85億m3,跨越沈陽和鐵嶺。

  石佛寺水庫的設計目標就是: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同時,也為地區經濟發展作出貢獻。它的出現,不僅能提供向沈陽市日供水20萬噸的能力,同時也在解決遼河的洪水災害、改善遼河的生態環境和全流域的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將起到極為關鍵的作用。

  聽完高局長的介紹后,我們在他的帶領下,也很榮幸的參觀了水庫的調度控制中心。

  在控制中心,高局長告訴我們,石佛寺水庫的調水控制中心控制著整個水庫的調水情況,泄洪閘的閘門起落控制系統有兩套控制系統。它可以由位于閘門上方的手動控制器控制,也可以由控制中心發出信號進行控制,這兩套系統都能精確地控制閘門被拉起的高度,從而控制水流向下游的流量。而閘門采用的是雙層閘門,只有當下層的閘門被提起到一定的高度后才能同時提起上面的閘門,這樣的設計不僅降低了攔河大壩的整體高度,節約了建設成本,而且也使得壩基更加的牢固,大大的提高了最大蓄水位。通過安裝在不同地方的攝像機傳回的圖像可以完整的反映水庫的水位情況以及是否外滲的情況,確保整個水庫的正常運行。同時我也知道了水庫之所以選擇在是佛是這樣的平原地區,主要考慮因素有地形地貌、以及對經濟產生影響等因素考慮,最終選址在石佛寺,并以地名命名此水庫。大概在上午十一點的時候結束了我們愉快而又充實的實習日程。

  XX年6月26日星期日沈陽森林公園經過昨天對石佛寺水庫的初步實習,我們班以更加飽滿的熱情與激情在八點準時出發前往位于沈陽市東北郊新城子區馬剛鄉境內,南距沈陽市中心40公里的沈陽森林公園。經過一個半小時到達目的地。小憩一會后,便開始了我們此行的實習之旅,盡管天著小雨,可絲毫沒有影響我們這次實習的積極的熱情。

  我們的實習是從登上開始的,老師沿途給我們講解途中遇到的各種巖石的性質以及它的形成條件。老師給我們首先介紹的就是沉積巖,沉積巖是暴露在地殼表層的巖石(巖漿巖、變質巖、沉積巖)在地球發展過程中遭受各種外力的破壞,破壞產物在原地或者經過搬運沉積下來,再經過復雜的成巖作用而形成的巖石。而今天我們看到的主要是頁巖。其次我們還看到了一些層理構造,例如沉積巖上面的波痕、泥恨、雨痕等。形成的.這樣的巖石,一般都比較堅硬,適合做水壩的壩基,是大壩壩址的較好選擇,但是在這樣的巖石上建壩的時候,必須考慮到裂縫出現對水庫的影響,從而需要考慮水庫的滲漏問題。

  經老師的詳細介紹,我們進一步的了解了泥裂和波痕及雨痕。泥裂又稱干裂、龜裂紋,是指泥質沉積物或灰泥沉積物,暴露干涸、收縮而產生的裂隙,在層面上呈多角形或網狀龜裂紋。波痕是由風、流水和波浪作用在層面上留下的一種波狀起伏痕跡。波痕是典型的沉積構造之一。雨痕則是雨滴打擊未固結的細粒沉積物表面所留下的痕跡,。但比較少見。這些特征反映了沉積巖的生成條件和形成環境的特殊性,同時也是我們研究古地理地貌的標志。

  在半山腰的時候,我們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遠眺,感受到了典型的丘陵地帶地貌特征。

  接下來老師還帶領我們認識了斷層。在頂峰,在這里盡覽山下風景之余,我們很清晰的看到了斷層,斷層就是破裂面兩側的巖塊有明顯的相對位移的一種斷裂構造。

  完成此次的實習任務之后,我們自由活動盡覽一切森林公園的美景,下午2點左右,我們帶著疲憊卻又充實的滿足感踏上了回學校的路途。

  XX年6月27日星期一沈陽市棋盤山水庫今天是實習的最后一天,絲毫沒有感受到同學們這兩天的實習的疲憊,反而越發的精神。像習慣一樣,我們八點整準時從學校出發,前往新的目的地:沈陽市東北部距沈陽市中心約20公里的棋盤山水庫。

  今天老師主要給我們講解了關于棋盤山水庫的選址以及大壩特點。通過老師的講解,我明白了棋盤山水庫東西長3.63公里,南北寬容1.5公里,面積為5.04平方公里,正常蓄水量為三千萬立方米,大壩壩頂正常水位達94。5米,庫區平均水深達六米以上。同時它是一座山區水庫,因此對于壩址的選址需要相當的嚴格,既要考慮壩基滲漏問題,又要考慮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周邊巖石的結構與構造。同時,,棋盤山水庫采用的是土石壩結構,不能夠堰頂過水。因此,對于攔河大壩選址也相當的重要,適當的選址可以大量的減少工程造價。而護岸則要采取加固保護措施,增加防浪墻。

  地質實習報告 篇6

  河北聯合大學

  開灤地質公園認識實習報告

  實習地點: 開灤礦山公園,河北能源學院,教學樓2510教室

  學 院: 礦業工程學院

  專 業: XXXXXXX

  班 級: XXXXX

  學 生:XXX

  指導教師: XXX XXX XXX XXX

  安全專業認識實習報告

  一實習目的------------------------------------------------------3

  二實習意義------------------------------------------------------4

  三實習安排------------------------------------------------------5

  四實習內容------------------------------------------------------6

  五實習感悟------------------------------------------------------11

  一 實習目的

  認識性實習是學校教學的重要環節,是普通高等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過程,是教育教學體系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不可替代的重要環節。它是與今后的職業生活最直接聯系的,學生在認識性實習過程中能夠對今后所學的知識有進一步了解,因此認識實習是培養技能型人才的基礎,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可以說,沒有認識性實習,就沒有完整的教育。學校要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注重理論知識學習的前提下,首先要提高認識實習管理的質量,為學生今后專業知識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大學的'前兩年里,我們已經學習過了“工程力學”、“流體力學”、“普通地質學”、“礦山測量”、“巖體力學”、“礦山地質”等專業基礎課。在這次認識性實習中,無疑是對這些課程的鞏固與提高,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過程,是對井下開采有初步認識的重要實踐環節。通過這次認識性實習,我對礦井有了一個整體的了解和認識,了解掘進和回采工藝方法及勞動組織管理,初步了解了生產的組織管理和技術管理工作。同時,這次認識性實習為馬上進行的專業課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次認識認識性實習讓我樹立了勞動觀點和群眾觀點,為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指明了方向。

  認識實習是高等院校為培養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安排的一個重要實踐性教學環節,是將學校教學與生產實際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聯系的重要途徑。其目的是使我們通過實習在專業知識和人才素質兩方面得到鍛煉和培養,從而為更好的學習專業知識打下良好基礎。在認識實習過程中,以培養我們觀察問題、發現問題和向生產實際學習的能力和方法為目標。培養我們的團結合作精神,牢固樹立我們的群體意識,即個人智慧只有在融入集體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通過這次生產實習,使我在生產實際中學習到了井巷工程的知識、井下開采的過程及在學校無法學到的實踐知識。在向工人師傅學習時,培養了我們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在生產實踐中體會到了嚴格地遵守紀律、統一組織及協調一致是現代化大生產的需要,也是我們當代所必須的,從而近一步的提高了我們的組織觀念。

  我們在實習中了解到了煤礦生產系統,以及現代煤礦開采作業的工作組織與實施基本情況。通過參觀實踐,使我開闊了眼界、拓寬了知識面。通過生產實習,使我對將要學習的專業知識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認識,培養我們的獨立工作能力和加強勞動觀點起了重要作用,為即將學習的專業知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本次實習的目的是使本專業方向的學生初步了解煤礦生產過程,并為以后相關的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實踐基礎。

  二 實習意義

  1.了解煤礦企業一般的生產過程,包括礦井開拓、采煤方法、礦井通風系統、井巷掘進及支護和礦井安全技術等。

  2.通過實習和專題調查,使學生能更多地學到初步的實際生產中的科學知識和組織管理知識,培養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收集和整理資料,以及編寫實習報告,培養學生看煤礦安全相關圖紙,查閱技術資料、編寫技術報告及獨立工作的能力。

  4.為提高實習效果,實習前師生應做充分的準備,包括講解采礦相關內容,觀看采礦模型等。實習中學生應按時參加實習期間安排的一切教學活動,虛心向教師,專業人員學習請教。

  5.遵守實習礦井的規章制度,聽從指導教師的安排,保證整個實習期間的生活、學習、井下參觀、地面參觀安全。執行保密制度,生產用圖紙、技術文件、實習筆記、日記及有關資料及數據不得丟失和泄密。

  6充分認識理論,實踐、自身素質與工作的關系。我用學到的理論知識來指導自己的思想和工作,達到不斷提高理論素養的作用。

  7增強學習的主動性、針對性,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制訂了完整的實習計劃。

  8勇于面對困難。了解了井下工作條件惡劣,在經過自己認真的思考后,樹立正視困難、不怕困難、解決困難的勇氣和信心、有了這種堅定的信心與意念,我們堅持將在井下遇到的各種困難一一解決掉。

  地質實習報告 篇7

  地點:XX市XX縣東湯峪

、實習目的:

  1).使理論聯系實際,加深和鞏固課堂知識,提高在野外識別各種地質現象的能力同時增加感性認識,擴大視野,培養提高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鑒別和觀察常見的巖石,礦物特征及工程性質。

  3).學習運用羅盤儀器測巖石的走向、傾向和傾角。

  4).了解三大巖石的形成過程,產生年代、結構、產狀、形成原因及現象以及流水的地質作用對巖石的'影響和沖刷成河谷的過程。

  5).了解地質構造的內容,實踐其現場的判斷方法。

、實習內容:

  地質概況:

  區內出露的地層主要有下元古界寬坪群和從中更新統到全新統的第四系。另外,還有少量第三系出露。該區出露的侵入巖包括酸性、基性和超基性巖,主要有花崗巖、輝長巖和輝石巖。該區位于北秦嶺加里東褶皺帶的北緣(黃邦強等,1984),寬坪群具多期變形特征。早期褶皺近東西向,呈同斜緊閉褶皺,局部出現平臥褶皺,發生軸面片理s1及腸狀褶皺、勾狀褶皺等,伴隨早期中基性脈巖侵入,為前寒武紀變形。中期褶皺也為近東西向,與早期褶皺樞紐交角不大。

  地質實習報告 篇8

  一、實習位置、交通、地貌概況

  實習位置:實習地點位于北碚嘉陵江觀音峽左岸水北公路朝陽橋至屋基村段,渝碚公路沿峽谷右岸通過。

  交通:東南距牛角沱車站約35公里,西北距北碚車站2公里。而從學校乘校車出發,經由收費站上重慶主城區外環高速,最終抵達北碚實習地點,其中乘車大約需要1個小時。因而交通還是比較便利快捷。

  地貌概況:實習地區屬低山峽谷地貌,地貌初始行程時間是中生代末XX運動。地貌受巖性及構造控制,觀音峽的低山位于背斜軸部,高處海拔800~850米,頂部較為平坦,是一古老的夷平面,兩翼山坡由于巖性影響,硬質巖石凸起,軟質巖石凹下,灰巖處溶溝、石芽、溶洞、溶槽等發育。在山頂與山頂之間常形成背斜張裂帶埡口。

  嘉陵江由北西320度向南東140度方向深切橫穿背斜,兩岸巖石高聳,氣勢磅礴,相對高度差達600米(海拔850~165米)。

  河谷谷坡陡峻,河床寬僅100米,有一級較窄的高出枯水面約30米的基巖階地(公路所在處)。

  二、地層巖性、構造特征

  (一)地層巖性

  實習區出露最老地層為二疊系上統長興組,而在公路上可見到地層是三疊系下統飛仙關組、嘉陵江組,三疊系中統雷口坡組,三疊系上統須家河組,在山坡及河谷中有第四系分布(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1、二疊系長統長興組(cP2)

  灰色厚層一塊狀含燧石團塊灰巖,錘擊后有臭雞蛋味,含腕足類、瓣鰓類化石。僅在白廟子大橋公路下江邊可見。

  2、三疊系(T)

  (1)三疊系下統飛仙關組(fT1)紫紅色——暗紫紅色泥灰巖、泥巖、頁巖,夾有青灰色、紫紅色灰巖,自下部向上頁巖厚度增多。

  厚度400~500米。

  (2)三疊系下統嘉陵江組(jT1)以石灰巖為主。底部是灰——深灰色,薄——中厚層狀砂巖,中上部灰巖中夾有米黃色白云質灰巖及灰色角礫狀灰巖及泥灰色。厚度500~600米。

  (3)三疊系中統雷口坡組(lT2)以泥灰巖為主,夾泥巖,地表因風化作用多呈泥狀。厚度小于10米。

  (4)三疊系上統須家河組(xjT3)灰白——棕黃色、厚色一塊狀,中一組粒長石石英砂巖夾頁巖和煤。

  3、第四系(Q)殘積、坡積、沖積物。

  (二)構造特征

  1。褶皺

  觀音峽背斜屬川東南弧型構造帶華鎣山復式帚狀褶皺帶中南延最長之長軸背斜。自三江壩南延橫穿

  嘉陵江,經中梁山,終于長江貓兒峽,延長約150余公里,實習區是在橫穿嘉陵江部分的一小段。但該

  背斜由于風華侵蝕等外力作用嚴重,背斜樞紐并未形成山頂,而是變成了埡口。

  實習區的背斜(觀音峽背斜一部分)軸線10~15度,西北翼陡(傾向300~305度,傾角60~80度),東南翼緩(傾向100~105度,傾角30~35度)。通過實際測量,屋基村段的石英砂巖傾向大致為140度,傾角是40度。

  2。斷層

  實習區內有斷層分布,主要分布在背斜軸部和翼部,其中軸部由于地層產狀亂,垮塌嚴重加之修建了擋墻,因此出露不好。但在兩翼可以見到一些小斷層,如在甘硐子一帶小斷層還是比較發育的。由于沿著斷層面可以看見上盤的下端巖石大致是傾向下的,因此上盤上升,此斷層為逆斷層。但這

  個斷層的形成并不是由于大型的地質運動所引起的,原因是這個斷層面兩端并不是無限延伸,切斷山體的。

  (三)地下水

  區內可見到上層滯水、潛水、承壓水、孔隙水、裂隙水、巖溶水,以及地下暗河。

  (四)不良地質現象

  在渝碚公路三溪口——施實梁可見到滑坡,在長生橋可見到垮塌現象。

  三。實習收獲和體會

  通過此次工程地質野外實習,我學到了很多在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例如巖石的巖性、產狀、結構構造,以及層理層面等等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加深。

  在以前的課本理論學習中,老師講巖層的產狀時,拿出一個地質羅盤,告訴我們怎么測巖層的走向、傾向、傾角。雖然聽的時候知道怎么測,但到了實際的'情況,看到實習地點里的很多巖石,拿著手里的羅盤,就變得手忙腳亂了。最后通過老師的指導,和自身慢慢地理解,終于成功測出了巖層的產狀,并掌握了羅盤的使用。

  同時,在這次實習中,我認識了石灰巖、泥巖、泥灰巖、石英砂巖、頁巖等等很多的巖石,以及造巖礦物。雖然無論是在課堂中,老師的講解,還是實驗中,我們觀察了巖石的手標本,但畢竟現實與實驗還是有所差距,面對由各種巖石組成的山坡,突然感覺所學知識變得不適用了,分辨不出這是什么巖石,這是什么構造,還有出露地層的情況。但在老師的耐心細致的講解下,逐漸有了認識,并且得到了掌握,加深了對知識的印象,讓我受益匪淺。

  地質實習報告 篇9

  金秋十月,我們08級地理班踏上了實習的路程。此次實習對我們來說算是第一次真正的野外考察活動,一路上同學們都是十分的激動,似乎有著使不完的勁兒,在大巴車上左望望右瞅瞅。班里的同學有許多像我一樣是這么近的、清晰地接觸到山地和丘陵的勝景,個個喜不自勝。而一些從山區走出來的同學也是一個個想回到了家鄉一樣高興,為一些同學訴說著各種美景,而同時,我們的老師也在讓我們認識各種巖石、礦物等。

  林州市地處太行山東麓,西依太行山連接黃土高原,東連華北平原,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的分界線上,林州地區各種地質、地貌、氣候、水文、土壤、植被等現象典型多樣,并且出露良好,區內交通便利具有較好的實習條件,因此,從10月31日——11月4日進行了為期5天的實習,主要的實習對象是林州野外地質地貌以及本區的土壤、植被、氣候等。

  本次實習的主要目的在于:

  一、通過實習來印證、豐富和鞏固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以達到理論聯系實際。

  二、通過實習,初步學會觀測和分析實習地區的地質、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現象,并掌握地質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掌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為將來教學和進行鄉土地理調查打下基礎。

  三、通過實習,了解實習地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和制約的關系,以培養學生的辨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林州簡介

  我們這次實習的地點是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晉冀豫三省交界處——林州,林州市區處于林州盆地之內,北緯36°線大致橫穿林州盆地中央。盆地西界為太行山,東部為低山丘陵,北止于太行山與東部丘陵相接的姚村,難道東部丘陵與太行上相連接的合澗鎮。盆地略呈南北延伸的長方形,南北長35公里,東西寬約5-10公里。盆地形態很完整,構成一個獨立的自然單元。林州市位于盆地東緣,恰在盆地縱長方向上的中央。盆地海拔450米,盆地內為第四系黃土覆蓋,土層深厚,地表平坦。盆地走向為北北東—南南西向,西側的太行山受林州斷層制約并為斷層仰測,平均海拔高出盆地400—500米,東側為東部丘陵,高出盆地100—200米,為林州斷層的下降盤。

  對于此次實習地林州,根據一路所見及一些書本知識,我把林州的概況分為以下幾大方面。

  1. 地質基礎

  林州地區出露的地層最古老的是太古界片麻巖,最新的是近代沖積層。其中發育較為完善的是太古界、遠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層,上古生界和中古生界地層本區缺失或為新生界地層所覆蓋。本區地質現象豐富多樣。三大類巖石: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都有分布,其中變質巖和沉積巖分布最為廣泛;地層多樣,太古界、元古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層均有分布,太古界地層主要分布著各類片麻巖,元古界地層以石英巖為主,古生界的寒武紀地層分布有竹葉狀灰巖和鮞狀灰巖,奧陶紀地層主要為灰巖,新生界未膠結的沉積物,各種規模的褶皺、斷層等地質構造典型。

  2.褶皺和斷層構造

  林州盆地地處太行山南段山前過渡帶(指太行山主要山體與華北平原之間的傾斜地帶),大地構造位置屬于山西臺背斜東部邊緣的太行山隆起,中生代的構造變動是太行山南段的前中生代地層形成寬緩的背斜隆起,并伴隨著大量的斷裂發育和巖漿侵入活動。林州盆地的西側為林州斷層,在地形上為陡峭的懸崖,斷層線走向為nne。斷層在盆地西部延長35公里,斷層的上升盤位于斷層西部,平均高出林州盆地400—500米,基部出露的是太古界片麻巖,上覆遠古界震旦系石英巖和古生界頁巖、鮞狀灰巖。林州盆地是伴隨著林州斷層生成的,又形成了盆地內許多強度不等的褶皺構造,在盆地邊緣常形成小型褶皺出現。在盆地西側山體,斷層的接觸關系是太古界片麻巖與中奧陶紀灰巖相接觸。

  3.地表形態

  林州地區大致可分為三部分:西部是陡峻的.太行中山,渾圓的中部丘陵和黃土覆蓋的林州盆地。

  4.氣候狀況

  林州盆地位于華北大平原的西南部和山西高原的交界地帶,東部距海不遠屬于北溫帶東亞季風氣候區的范疇。按行星風講,一年中受盛行西風的影響很重。氣團方面則是基地氣團和熱帶海洋氣團的交替又嚴重地支配了這里的氣候規律。

  5.水文概況

  本區河流皆發源于太行山東坡,與太行山構造方向近于垂直,盆地北部為漳河,中部為洹河,南部是淅河,各和均由西向流經盆地,在盆地東部的平原地區先后與衛河上源各河交匯。各河谷水文均具有干燥氣候區域、山地和平原的河谷特征。河流在山中時,比降大,下蝕力強,到盆地中心河流干涸成礫石淺灘。

  6.土壤概況

  本區土壤磷、鉀肥充足,透水、蓄水性適中,肥力較高,但植被稀疏,坡陡土薄,沖蝕作用嚴重。若能按坡度的急緩,劃分宜農、宜林、易牧的范圍,開展水土保持,增施氮肥,則土壤的肥沃程度必能更高。

  7. 植被概況

  林州地區的天然樹木,早被砍伐破壞,現有樹木基本上是近幾十年植樹造林的結果。植被中主要的樹種有槲、櫟、槐、楊、板栗、山楂、山皂莢等,草本有蓑草、苦草及木本科草類等為優勢種。

  地質實習報告 篇10

  一、實踐目的:

  通過在企業的生產、管理等崗位的實際跟班實習,并參與實際的企業管理工作,認識企業生產管理的運作過程及特點,了解企業管理體制、原則、內容和方法,以及企業在產品開發、生產、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經營戰略、財務管理等方面的實際運作過程,了解計算機在企業信息管理中的開發及使用情況,結合實習內容理解課堂學習過的管理理論知識,提高理論聯系實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專業課打下基礎。二、實踐內容:

  作為一名實習生,我被地質隊安排在了單位的信息科工作,以便了解公司的信息化概況。在信息科,我也了解一些關于地質企業的信息化建設的相關知識。地質調查信息化建設是新一輪國土資源大調查中數字國土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六年來,總計安排工作項目141項,投入工作經費24330萬元。在國土資源部的正確領導下,地質調查信息化建設工作,按照"一條主線,兩個支撐,一個目標"的建設思路,在扎實地逐步推進。

  根據《新一輪國土資源大調查綱要》和地質調查工作特點,在以往工作基礎上,中國地質調查局逐步確定了地質調查信息化建設的總體思路:以提高地質調查和社會化服務水平為目標,以數據支撐體系和技術支撐體系為基礎,加速實現地質調查主流程信息化。

  六年來,地質調查主流程信息化建設取得顯著進展,數據支撐體系已基本建成,技術支撐體系建設已初具規模,地質調查成果信息的社會化服務有了良好開端,基本實現了地質調查信息化建設的階段目標。

  二、地質調查主流程信息化建設主要成果

  根據地質調查工作程序,地質調查主流程共包括立項論證、設計編制、數據采集、數據處理、成果綜合、社會化服務等六個模塊。幾年來重點開展了數據采集、數據處理、成果綜合三個模塊的開發研究工作,取得了較顯著的進展和成果。

  1、基本實現了區域地質調查主流程的信息化

  成功開發研制了區域地質調查數字采集系統。該系統采用首創的PRB過程和數據模型,將GPS的定位結果反映到掌上電腦的地形圖和遙感影像上,實現了GPS、GIS和RS的有機集成,地質人員可以在掌上電腦上按照技術標準記錄地質現象、繪制地質素描圖,實現了區調野外原始數據采集數字化。在此基礎上,開發了區調野外數據處理和成果輸出的桌面系統,實現了區域地質調查野外數據采集、室內整理和成果輸出的主流程信息化。全面完成了設備定型、技術要求編制、人員培訓和設備配置等工作,并在區域地質調查項目中全面推廣。

  2、固體礦產調查野外數據采集系統進入推廣階段

  以區域地質調查數字采集系統為基礎,開展了固體礦產調查野外數據采集系統的開發研制工作,目前已經開發成功。20xx年在6個重點項目中試點使用,20xx年開始較大范圍推廣。

  3、地質環境調查野外數據采集系統研制進展順利

  地質環境調查野外數據采集系統包括地下水資源調查、環境地質調查和地質災害調查三類專業工作的野外數據采集。目前系統開發進展順利,即將進入小規模試點階段。

  4、地質調查數據處理與分析評價系統開發取得一定進展完善了鉆孔采編系統。該系統具有鉆孔地質數據采集、數據管理、鉆孔圖件自動繪制等功能,現已全面推向社會,得到大多數地質工作單位的.認可和廣泛應用。

  開展GIS礦產資源選區評價系統和地質調查數據處理與綜合分析系統等研制工作,為提高地質調查部署科學性開發了新的工具。開展地質體三維模擬技術與數據模型開發研究等項目,為提高設計編制水平和地質調查成果的直觀表達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地下水資源評價系統的研制開發為地下水資源信息管理、不同水文地質單元的綜合評價信息化奠定了基礎。

  三、數據支撐體系建設主要成果

  國家基礎地學數據庫體系是地質調查信息化建設的數據支撐,主要包括基礎地質數據庫系統和地質綜合成果數據庫系統。作為地質調查信息化和社會化服務的基礎,投入了較大的建設力量和資金。目前該體系的主體建設已基本完成。

  四、實踐結果:

  通過此次實習工作經歷,我發現了地質部門信息化建設對其推動作用很明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技術支撐體系建設主要成果

  1、基本建立地質調查信息化標準體系框架地質調查工作開展以來,配合數據庫建設工作,研制了建庫標準、質量控制標準、數據描述標準、產品標準、數據采集標準等35項標準,有力地推進了地學數據庫的建設和系統開發,保證了數據質量,為信息共享與社會化服務奠定了基礎。

  2、國家地質調查絡體系已初步建成

  經過三期絡建設,基本形成了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中心)——大區地調中心(天津、xxxx、xxxx、xxxx、xxxx、西安地質調查中心)和部分專業地質調查單位及地調院間的三級絡體系,實現主干千兆速度的數據信息傳輸,通過絡系統向社會提供國家地質工作信息、地質調查成果資料目錄、地質文獻資料和全國地層數據庫等方面的信息服務,為地質調查資料數據實時傳輸和項目管理提供快捷服務。

  3、地質調查門戶發揮了重要的宣傳服務功能

  地調局自20xx年元月運行以來,已經安全運行了5年,運行穩定,近3年的訪問量達80萬人次,20xx年底月訪問量達到35000人次,呈上升趨勢。運行效果比較好,專題特色明顯,欄目設置較合理,信息較及時、全面,平均每天有3——6條新消息,還設有信息服務欄目,如元數據庫、地質資料目錄等。

  4、成果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有了良好開端開展了元數據庫建設,完成了主要數據庫的元數據庫建設和發布工作;開展了地質調查數字化成果的社會需求方式與內容研究、數據壓縮技術研究和在線離線服務技術體系研究;開展了成果目錄數據庫、地層數據庫的上服務工作。依托863課題,在解決數據傳輸與共享的技術問題方面有重要進展。

  五、"十一五"地質調查信息化建設思路

  "十一五"地質調查信息化工作將繼續按照一條主線、兩個支撐、一個目標的總體思路,重點加強主流程信息化的開發和建設工作,繼續夯實兩個支撐體系建設,全面推進社會化服務工作。在地質調查信息化建設的主線——主流程信息化建設方面,進一步全面推廣各專業野外數據采集系統,重點加強選區研究、數據處理和設計編制等模塊的分解和開發,發揮信息技術優勢,提高地質調查技術水平。

  在地質調查數據支撐體系建設方面,進一步完善國家基礎地學數據庫系統。按照定期更新的原則,規范數據庫的維護。為擴大面向社會的數據信息服務,加強已建數據庫的保密處理工作。在地質調查技術支撐體系建設方面,重點夯實信息化基礎設施。加強骨干絡體系的各節點建設,提高數據存儲、處理和傳輸能力。加強地質調查信息建設,擴大服務能力。強化地質調查信息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完善體系建設總體框架,規范地質調查資料信息目錄發布制度,擴大服務信息量。

  六、實踐總結或體會:

  通過這次在攀西地質大隊信息科的實習,我得到了很多寶貴的實踐知識,開闊的自己在企業計算機,信息化領域的眼界。當然我被地質工作人員的艱苦精神所感動。另外更明白了生活中的一些道理:生活中所有的我們認為很艱難的事情,只要我們用心去做,用心去感受其中的過程,最后我們都能愉快的渡過;人生路上的坎坷是沒有走不過的,生活中的墻也沒有越不過的,只要我們努力了,用心去做,相信我們都能夠走向光明,關鍵是我們要堅持,有一顆積極進取的心。加油!

  地質實習報告 篇11

  一、實習目的

  通過野外實習,進一步了解地質學的基本內容,把握地質學的基55 / 63

  本技能和討論方法,了解和把握地表形態及其發生、進展、結構和分布規律。重點把握實習區域的地層、巖石、礦產,地質構造〔褶皺和斷裂〕和古生物的主要類型、分布及其演化規律,及野外地質調查基本方法等,并綜合討論和把握地球表層各自然要素的性質和特性,各要素之間的互相聯系和互相作用。

  二、實習地區概況

  主要實習地點是古武當山,京娘湖,蓮花洞。

  三、實習內容

  〔一〕5月9號實習前預備

  在課堂上我們已經學習了地質地貌學這門課程,對地質地貌的一些基本學問都有了肯定的了解。馬上就要去野外實習了,我們都很興奮,都在為實習做預備。首先我們上網查了實習地的概況〔地理位置,地質地貌〕也許了解到:約在距今19億年的時候,發生了一次顯著的地殼運動,叫“呂梁運動”,使中元古界與下元古界呈角度不整和接觸,呂梁運動以后,相對穩定地層的范圍不斷擴大,地形高低起伏,比較冗雜。

  有些地層在久經腐蝕以后,開始下沉,形成地質史上一次大規模的海浸,無脊椎動物和菌藻類植物開始出現,始終到距今大約8億年的寒武紀時代,京娘湖地區還始終沉醉在一片汪洋大海中。到距今大約兩億五千萬年的時候,地殼又發生了一次大運動,稱為“燕山運動”。

  由于地殼斷層,大部分海水向東消退,京娘湖地區仍處于大海的邊沿,洶涌的海濤沖刷巖石,形成千姿百態的溝壑深谷,到了距今大56 / 63

  約6500萬年的時候,地殼又發生了一次大運動,叫“喜馬拉雅”運動,西部地殼相對隆起,東部地殼相對下沉,海水向東消退,整個太行山脈的雄姿也由于海水的消退呈現出來,這里形成了北臺、太行、唐縣三層夷平面,培育了京娘湖、古武當山、七步溝、武西岳的石英砂巖峽谷峰林景區。古武當山巖石主要為砂巖,大部分屬于三大巖石中的沉積巖,還有少量的變質巖。

  〔二〕5月10號古武當山實習

  上午坐車到達古武當山,我們在指導老師的帶著下沿山路向上爬,觀看當地的地質組成,地質構造。

  老師給我們介紹到古武當山地區的巖石主要為砂巖,大部分屬于三大巖石中的沉積巖,還有少量的變質巖。砂巖是由石英顆粒〔沙子〕形成,結構穩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紅色,主要含硅、鈣、黏土和氧化鐵。砂巖是一種沉積巖,主要由砂粒膠結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

  決大部分砂巖是由石英或長石組成的。變質巖是指受到地球內部力量〔溫度、壓力、應力的改變、化學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巖石。固態的巖石在地球內部的壓力和溫度作用下,發生物質成分的遷移和重結晶,形成新的礦物組合。如一般石灰石由于重結晶變成大理石。

  1、巖層的節理

  它是斷裂構造的.一類,指巖石裂開而裂面兩側無明顯相對位移者〔與有明顯位移的斷層相對〕。節理是很常見的一種構造地質現象,就是我們在巖石露頭上所見的裂縫,或稱巖石的裂縫。這是由于巖石57 / 63

  受力而出現的裂隙,但裂開面的兩側沒有發生明顯的〔眼睛能看清晰的〕位移,地質學上將這類裂縫稱為節理,在巖石露頭上,處處都能見到節理以節理與巖層的產狀要素的關系而劃分為四種節理:

  走向節理:節理的走向與巖層的走向一致或大體一致。

  傾向節理:節理的走向大致與巖層的走向垂直,即與巖層的傾向一致。

  斜向節理:節理的走向與巖層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順層節理:節理面大致平行于巖層層面。

  2、斷層

  地殼巖層因受力到達肯定強度而發生裂開,并沿裂開面有明顯相對移動的構造稱斷層。

  正斷層:逆斷層的斷層面也幾乎垂直,但上盤向上移動,而下盤向下移動,這種類型的斷層是由于板塊擠壓形成的。沖斷層與逆斷層的移動方式相同,但斷層帶幾乎是水平的。在這類同樣是由擠壓形成的斷層中,上盤的巖石實際被向上推移至下盤的頂部,這是在聚合板塊邊界中產生的斷層類型。

  逆斷層:在平移斷層中,巖石塊沿相反的水平方向移動。正如轉換板塊邊界中所述,地殼塊互相滑動時形成這些斷層。

  平移斷層:在全部類型的斷層中,不同的巖石塊緊密地互相擠壓,在移動過程中形成很大摩擦力。假如這種摩擦足夠大,這兩塊巖石將咬合,因為摩擦力使它們無法互相滑動。在這種狀況下,來自板塊的58 / 63

  力量繼續推動巖石,從而增大施加在斷層上的壓力。

  3、尖滅

  “尖滅”指具有肯定體積的物體其漸漸縮小直至消失的現象。地層的尖滅指的是沉積層向著沉積盆地邊緣,其厚度漸漸變薄直至沒有沉積。超覆是海侵時隨著沉積范圍的擴大,上覆巖層的沉積范圍大于下伏巖層的現象。

  4、褶皺構造

  褶皺構造是巖層因在構造運動的作用下而變形,形成的一系列連續彎曲。巖層的連續完好性未遭到破壞,是巖石塑性變形的表現。它在層狀巖層中表現的最為明顯;是地殼上最常見的一種地質構造形式。褶皺是最重要的構造現象,因此是構造地質學討論的重要內容。

  地質實習報告 篇12

  一、實習的目的與任務

  目的:為更好鞏固課堂所學理論知識,得到第一手野外資料,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以為今后學習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培養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系統地了解秦皇島柳江盆地的地質地貌概況,學會野外實習所必須掌握的基本要領和考察方法,掌握一定的野外工作技能。主要任務有:

  1、斷層、褶皺等地質構造的識別

  2、河流階地、海岸地貌等的識別

  3、野外地貌素描的練習

  4、學會野外實習報告的編寫

  二、實習區地理概況

  實習基地—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石門寨鎮上莊坨村,位于秦皇島市北部,其中心距秦皇島市區28km,地理緯度119°34′45″E~119°36′50″E,40°7′45″N~40°9′50″N,位于燕山山脈東段。屬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管轄。

  鳥瞰秦皇島地區,表現為北高南低,西高東低,總趨勢為西北高,東南低,由山地、丘陵、平原、濱淺海四個地帶組成,總體上屬于丘陵區。但其北部和西北部的局部為低山區,低山區以東、以南為丘陵地區,山體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并且多孤山,少線性山脊。柳江盆地地處燕山山脈東段,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區。北、東、南三面為燕山期花崗巖形成的陡峻山嶺所包圍,東南面多為丘陵。最高峰為西北部的老君頂,海拔493。7米,最低處為東南部石河河谷內的南刁部落村,海拔70米左右。盆地中西部火山巖分布區山高坡陡,多在海拔400米以上,東部山丘的海拔高度一般為160—300米。總的地貌特征與全區相同,亦表現為西北高,東南低。

  整體構造為一復向斜,東翼寬淺,西翼較陡。斷層有正斷層、逆斷層、平推斷層。可根據統一巖層的高度對比來判斷斷層的類型。該地區的地貌類型有河流地貌、海岸地貌、構造地貌、巖溶地貌等。

  整個柳江盆地是個不對稱的復向斜,褶曲核部新,兩翼老,為向斜,西翼東傾,動翼西傾;且西翼窄,東翼寬,即西翼傾角大,東翼傾角小,兩翼不對稱,且西翼上有多個小背斜。綜上可得:柳江盆地是一個兩翼不對稱的復向斜。

  實習區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型大陸氣候。最底氣溫—21。5攝氏度(1959。1。1),最高氣溫39。9攝氏度(1961。6。10),年平均氣溫11。3攝氏度。暑期(6—9月)氣溫高于30攝氏度的天數僅為15天。年降水量在400—1000mm之間,多集中在7—8月份,可占全年降水量的70%,山洪也主要集中在這個季節。

  該區工農業并重,農業主要種植玉米,小麥,高粱等。山坡多種果樹,尤以桃樹較多,盛產蜜桃。礦產以煤,耐火粘土為主。其中煤礦開采歷史悠久,煤質為無煙煤,局部為劣質煤。柳江煤礦為區內最大工礦企業,年產60萬噸。其次是北山發電廠,主要滿足秦皇島市工業和居民用電。此外,水泥廠,建材廠在盆地內星羅棋布。

  盆地內起伏小,河流廣布,地處山海關與秦皇島之間,陸上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達,另有鐵路縱貫其間。

  三、地貌營力

  a)內營力

  內營力是指主要由地球內部的熱能、化學能、重力能及地球旋轉能等所產生的作用力。內力作用的主要形式,包括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及火山、地震等,內力作用不但可以改變地殼的物質成分、結構和構造,同時還可以改變地表的起伏,造成多種多樣的地表形態。比如造山運動,板塊運動等。

  b)外營力

  外營力是指主要由太陽能、重力能及生物活動產生的作用力。它們常常是通過水、冰、大氣和生物等介質的運動推動地表物質發生位移,從而改變地表形態的。外力作用的主要形式,包括風化作用、流水作用、巖溶作用、冰川作用、凍融作用、風力作用、波浪作用等。各種外力作用又都可以劃分為剝蝕和堆積兩種基本形式。主要由剝蝕作用形成的地貌稱剝蝕地貌,主要由堆積作用形成的地貌稱堆積地貌。剝蝕、堆積與內力作用也有密切的關系,在構造上升的地區一般形成剝蝕地貌,在構造下沉的地區則形成堆積地貌。隨著構造升降的變化,剝蝕地貌可以轉化為堆積地貌,堆積地貌也可以轉化為剝蝕地貌。

  柳江盆地的地貌形成是在多種多樣的地貌營力下形成的。本區地殼活動頻繁,多次地殼抬升和下降,造成盆地內的多個沉積和沉積間斷,以及周圍火山及地震活動,造成柳江盆地地表較大尺度的高低起伏。柳江盆地在內力作用下形成大體輪廓,再在外力作用如風、水、太陽能、生物和人類活動等作用下逐漸演變成為現在的地貌形態。通過風化、流水、巖溶、凍融、風力、波浪等作用,形成地表一系列地貌。在內外力共同作用下,地表變得豐富多彩,千姿百態。

  任何一個地區的.地貌,都不是單純地由外力作用或單純地由內力作用形成的。盡管在某個地區和某個時期,內外營力可能是不平衡的,但在地貌的發育過程中,兩種營力總是彼此消長、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一般認為,地球表面大的起伏主要是由內力作用所奠定的,外力主要是刻削這些大型起伏,造成更復雜的形態,并最終趨于將地表夷平。許多地貌學家認為,就整個地球表面說來,內營力與外營力的地貌作用在數量上具有同等的意義。地貌營力的作用與地表組成物質(包括地質構造與巖石性質)也有密切的關系。正由于此,現代地貌學的一個重要原理是:地貌是內營力與外營力共同作用于地表的結果。

  地質實習報告 篇13

  一、實習目的

  1.通過實習,使我們獲得地質實體的感性認識,鞏固課堂所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了解三大巖石的形成過程,產生時代、結構、產狀、形成原因及現象等。

  3.通過基本技能的訓練,使我們了解野外地質資料的收集、整理,掌握羅盤的使用方法,學會使用羅盤測量巖石的走向、傾向和傾角。

  4.了解地質構造對工程影響,把地質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二、實習地點

  1.濟南市長清區張夏鎮境內的饅頭山

  2.歷城南部山區臥虎山水庫

  三、實習時間

  20xx年6月5日20xx年6月6日

  四、實習儀器

  地質羅盤

  五、實習內容

  1.簡介

  饅頭山簡介

  饅頭山,海拔408米,位于濟南市長清區張夏鎮境內,當地老百姓習慣稱此山為“饃饃山”、“滿壽山”,或者高雅的稱為"曼壽山",這說明這山的外形特別像饅頭。饅頭山距濟南市區僅20來公里。張夏境內群山連綿,饅頭山就在這群山之間,和周圍的山相比沒有太大的區別。山上滿是雜草,零零散散地有些低矮的小樹。整個山體為石質山,半山腰上散落著一小塊一小塊的農田。20xx年,饅頭山被世界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世界第三地質名山,當年又被列入省級地質自然遺跡保護區。因為,它那豐富的皺紋和陳年脈絡,忠實地記錄了五億多年的地質變化。真可謂“濃縮的就是精華”。抬手之間,跨越五億年順著不太陡的山勢拾徑而上,在山腰處便可見一處巖層,這塊巖層乍看起來很普通,但它卻是無價之寶。因為,這一塊巖層記錄了五億多年的地質變化。該處巖層近兩米高,層次非常明顯。于峰介紹,最底部淡粉紅色的一層是花崗巖石,與這一層對比非常明顯的是,上面緊挨著的青灰色古代花崗巖,兩者之間的時間相隔2.5億年,而古代花崗巖距今約2.8億年。也就是說,人蹲在地上,一抬手之間的距離就輕松跨越了整整5.3億年的歷史。讓人不得不感慨滄海桑田變幻之快啊!再往上走,就會發現一個小土丘,土丘上布滿了碎石片。可別認為它只是個普通的小山丘,這里可是有名的三葉蟲化石的聚集地,小小的三葉蟲見證了這里曾是海洋深處的歷史。三葉蟲是生活在6億年到2億多年前的古老節肢動物,在當時它幾乎占據了整個海洋,是古生代一霸。到了中生代已完全絕滅。目前,全世界已發現的三葉蟲化石約四千多種,我國是發現三葉蟲化石最多的.國家之一,有1千多種。三葉蟲化石又叫燕子石,也叫蝙蝠石。它歷史悠久,在普通人的眼里,三葉蟲化石是“玩物”,但它在地質科研人員的眼里卻是貨真價實的“寶貝”。從上個世紀初,中國一代又一代的地質科研人員不斷探索研究,在饅頭山地區發現了17個三葉蟲生物帶,并確定饅頭山為一處最完整的寒武紀地層層型剖面,從而成為中國寒武紀地質結構劃分的標準山

  臥虎山水庫簡介

  臥虎山水庫歷城南部山區,山環水繞,名川有三,曰錦繡川、錦陽川、錦云川。三川風景秀麗,為歷代所稱贊。三條大川經仲宮鎮并渡口村匯入臥虎山、黃花山狹長地帶,稱為玉符河,北注黃河。1958年于臥虎山、黃花山之間,筑起一條長985米,高37米的大壩,攔截玉符河水,落成臥虎山水庫。因湖水清亮如鏡,人稱“鏡兒湖”。水面面積270多公頃,蓄水量1.1億立方米。湖中盛產魚蝦,珍貴飛禽天鵝也落戶于此。站在壩上,舉目遠眺,波光浩淼,清澈蔚藍。臥虎山水庫這里,景色綺麗。山坡除天然山花叢林之外,還植有蘋果、柿子、梨樹等,秋季一片金黃。周圍群山連綿,蔥蘢疊翠,山村炊煙,若隱若現,構成一幅美妙的山水村野畫圖。水庫北為臥虎山,形似猛虎雄踞,翹首東望。清人鐘廷瑛在《詠臥虎山》詩中描寫道:“山上白鳥盤空煙,山下陰穴流春泉。何年老虎屹不去,蹲成萬古蛟龍淵。”水庫大壩南首西側,為黃花山。因山上多產野黃菊,故名。山姿奇偉,松柏青翠。山腰有一溶洞,曰“黃花洞”,坐東朝西,深約7米,寬3米余,高4米。洞壁上,鐫刻佛像、羅漢等造像25尊,題記19則,其中一則年代為金承安二年(1197年)。洞前,有明弘治元年(1488年)、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重修碑記各一通。石窟造像神采各異,雕刻精細,被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窟東北側,有清代觀音堂一座,以石筑成,券門四角攢尖,內有壁畫,保存尚好。觀音堂北又有方形鐘樓一座。

  2.實習任務:饅頭山巖層

  (1)饅頭組

  第一層頁巖,黃灰色

  第二層薄層石灰巖,藍灰色,含燧石結核。第三層鈣質頁巖,灰黃色及灰色。

  第四層頁巖,紫色。

  第五層石灰巖,土黃色。與另一個山體對比可發現此處為斷層,為平推斷層。第六層頁巖,灰綠色,。第七層石灰巖,灰綠色。巖體上孔洞發育成熟,巖體易形成溶洞,不利于工程建設,強度低于第五層的石灰巖。第八層頁巖,紫紅色。

  第九層石灰巖,灰白色,縱向裂隙打,孔洞發育少。第十層頁巖,鮮紅色,風化嚴重。

  (2)毛莊組

  第一層云母頁巖,紫紅色。

  第二層頁巖,紫色。

  第三層頁巖,紫紅色。(二、三層中間有明顯分隔帶)

  第四層鮞狀石灰巖。

  第五層灰色石灰巖。

  第六層鮞狀石灰巖。

  地質實習報告 篇14

  一、實習概況

  1、實習時間:

  20xx年11月5日

  2、實習地點:

  (1)馬鄉不整合接觸關系地層實習基地

  (2)堆龍德慶平臥褶皺實習基地

  (3)羊八井高嶺土礦實習基地

  3、實習目的:

  (1)認識基本的地質構造結構

  (2)學會使用地質羅盤儀測產狀

  (3)學會繪制簡單的剖(平)面結構示意圖

  (4)認識并能區分三大巖類

  (5)了解高嶺土的基本用途及形成過程

  二、實習認識

  1、第一處實習點位于堆龍德慶縣馬鄉。該實習點地層存在有明顯的不整合接觸關系,出露典型,不整合接觸面清晰可見。是地質演變重大事件的直接證據。

  其中山體由于風化剖面裸露。通過觀察得出其不整合接觸關系為角度不整合接觸關系。根據其巖性大致可將其分為三部分:頂部為沉積巖構造,主要為泥巖、砂巖組成;中部為巖漿巖組成,屬白堊紀林子宗組(K2l),其中可觀察到玄武巖、凝灰巖等噴出性巖石;下部同樣為沉積巖構造。此部分上部為設興組地層(K2sh),下部為塔克那組地層(K2t),在其中還可找到古生物化石。

  該區地質構造復雜,出露的地層主要為侏羅系、白堊系、第三系及第四系地層呈一套障壁海岸環境,局部出現濱岸、濱岸沼澤的淺海相沉積環境。由于板塊運動,海洋抬升形成此山組,并在此過程中通過氧化還原反應形成了色彩斑斕的景觀。馬鄉角度不整合地層現象在國內非常罕見,是地質演變重大事件的`直接證據。該處接觸關系不僅極為清楚,而且與層狀巖層組合非常壯麗,是地質科學研究和地質旅游參觀的極好景點。

  2、第二處實習點為德慶平臥褶皺實習基地。在此實習點可觀察到明顯的平臥褶皺,此褶皺頂部部分被風化。通過地質羅盤儀測得其中一翼產狀為289°∠17°,并判斷其巖性為含礫砂巖(根據粒徑大小可分為:>2mm為礫巖,2-0.5mm為粗砂,0.5-0.25mm為中砂,0.25-0.075mm為細砂,0.075-0.005mm為粉砂。

【地質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地質實習報告06-22

地質實習報告06-23

地質專業實習報告11-08

關于地質實習報告12-27

地質野外實習報告03-31

有關地質實習報告04-07

地質實習報告(15篇)11-14

野外地質實習報告11-07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06-20

地質實習報告15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