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_黑人又大又粗又硬XXXXX_欧美疯狂做受XXXXX高潮

小學科學課對學生評價的探討與實施

時間:2021-07-27 17:07:43 自我評價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小學科學課對學生評價的探討與實施

  《科學課程標準》提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科學課程的教學評價就是要通過評價,了解學生實際的學習和發展狀況,改進教學,促進學習,最終實現課程宗旨,即提高每個學生的科學素養。

小學科學課對學生評價的探討與實施

  據此我們可以掌握三點信息:

  1、 科學課程評價的內容是“學生實際的學習和發展狀況”。

  2、科學課程評價的目的是“改進教學,促進學習,提高科學素養”。

  3、科學課程評價的對象是“每個學生”。科學教師在為學生作出評價的時候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授課班級多,學生數量龐大,與個別學生接觸的時間與機會少,如何要對每一位學生作出較為客觀的評價,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難度很大。在具體的操作中或許我們可以做以下嘗試:

  一、以課堂教學為基礎,注重對學生的全程評價。

  教師與學生接觸最多的還是上課時間。抓住課堂教學時間與學生交流,科學評價的內容可以是多方面的,包括科學探究方法與過程,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對科學知識的理解與應用等。常有這樣的案例,一個人在學生時代在某一方面由于得到老師充分的價值肯定,會使學生激動不已,并能影響到他今后人生職業的走向。所以我們科學教師要學會鼓勵,在對學生的評價中要以鼓勵為主,很多學生都有進步的愿望,只是表現在行動上有所差別而已。尤其一些學習稍有困難的同學,本身自信心比較差,教師要細心觀察,隨時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與反應,及時給予必要的適當的鼓勵性、指導性的評價,肯定學生為自己的進步所做出的努力。

  這些評價,滲透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雖然不一定可以完全被記錄下來作為期末評定的依據,但我們可以設計出單元的學習評價表,即每一單元學完之后,及時進行單元評價,對照知識點或自我評價、或同學評價、或家長評價、或教師評價。單元評價中注重學生的自我反思性,在評價中引導學生自我反思,讓學生有所感悟,在評價后得以進一步發展。

  二、以分組學習為方式,嘗試讓學生來參與評價。

  所謂“學生參與評價”指的是每個學生都可以對自己,甚至對他人進行評價。他們的評價,可以是針對自己的,也可以是針對組內同學的,還可以是組與組之間進行評價。小組學習活動是科學探究非常倡導的研究方式之一。目前的學生,可能因為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學習的過程中,多少會表現出自我意識較強的情況。他們較少會去傾聽他人的想法,而小組活動可以改善這種狀況。

  在小組探究活動中,學生除了能獨立進行自己的研究之外,還能與同伴進行交流,學習如何與他人合作。小組必定是兩人以上的,學生在與他人共同進行一項研究活動時,自然會產生對他人的評價,諸如對方做得好還是不好。只是在過去,他們的評價較少有發揮的余地,通常是教師一錘定音。但現在不同,他們可以發表他們的意見:你覺得他的.想法如何?你覺得他們組的做法如何?他們在對他人進行評價的同時,也將回顧自身,與自己的活動進行比較,對自己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評價。

  三、以量化評定為手段,鼓勵學生養成科學習慣。

  要將學生的探究學習量化是非常困難的,一不當心就容易走入以分數為指揮棒的誤區。但事實上,學生是否養成了良好的科學學習習慣,我們還是可以從他們的日常表現中抓住一些蛛絲馬跡。如:他們是否經常會提一些有價值的問題?他們是否經常會在上課前準備好該堂課必須的實驗材料?他們是否認真完成一些書本的基礎練習?他們是否經常有意識地收集一些相關的資料或進行相關的記錄?……這些“是”與“否”的判斷,對學生來說是很容易的。教師可以適當培養一些小助手,如實驗組長,由他們來作為此項評價活動的延伸,在自己小組相應的評分表上記錄——這些評分表可以認為是“評定量表”的一種——組員如果認為組長記錄不公平,可以申訴,再由教師來仲裁。

  四、以學習結果為依據,強調學生綜合素質的外顯。

  指導學生有意識地將他們的學習結果記錄下來是非常重要的。新課程提倡使用成長記錄袋。事實上,新的科學課程教材所編寫的練習內容,就已經是非常出色地用于記錄學習結果的載體,如果把科學課程的記錄部分收集起來,就基本可以把握學生學習與發展的軌跡了。成長記錄袋的內容非常寬泛,可以是科學方面的圖畫、實驗記錄、調查報告、小報、活動成果等,還可以是他們的各類小制作。但如何把成長記錄袋應用于每個學生的評價中,于我目前的教學還有一定困難,因此,把握好每一次對學生習作的反饋,如他們的實驗報告,他們的項目研究匯報等就尤其重要。如:在五年級學生探究“種子發芽實驗”中,學生親身經歷了種子發芽的全過程,引導他們把他們的研究結果用觀察日記的方式記錄下來后,教師可以發現,不同的學生,會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觀察記錄:一般的同學只能比較簡單的描述種子發芽的階段且表述較為簡單;能力強的同學,不僅能描述出種子發芽的階段性變化,而且表述非常有條理性,個別學生從種子發芽的過程中發現種子發芽的條件。他們的日記,有的是采用表格式的,有的是文字式的,還有的配上插圖說明,展示了他們探究時的個性以及對此項活動的探究成果。在批改這樣的作業時,可以適當加以文字點評,與學生一對一的交流,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于他的探究的重視,促進他更努力地去探究。

  總之,科學課的學業評價,應該是全面的、發展的評價,評價伴隨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它針對了每一個處于教學中的孩子,重視每一個孩子的發展,于教師而言,這樣的評價比以往通過單純的測試進行評價難得多,任重,道遠,卻是我們必須去實踐的。

【小學科學課對學生評價的探討與實施】相關文章:

小學生的自我評價07-05

小學生自我評價06-16

小學生綜合素質自我評價09-04

小學生自我評價(15篇)07-16

小學生自我評價13篇07-02

小學生自我評價(精選15篇)06-28

小學生自我評價15篇06-23

小學生自我評價14篇06-20

小學生自我評價(集錦15篇)08-12

小學生自我評價(通用15篇)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