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_黑人又大又粗又硬XXXXX_欧美疯狂做受XXXXX高潮

《教育與人生》讀后感

時間:2023-12-19 06:58:10 人生感悟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教育與人生》讀后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育與人生》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育與人生》讀后感

《教育與人生》讀后感1

  喬治·古斯里奇,美國作家,1982年8月,全家一起來到愛期基摩人生活的圣勞倫斯島,在當地的學校任教。

  圣勞倫斯島原住民是愛斯基摩部族之一西伯利亞尤皮克人,初到島上,女兒被滿臉暴怒的愛斯基摩孩子扔石頭;在學校,學生們游離在老師的講解之外,對這些無關愛斯基摩人的知識沒有興趣,有幾個孩子想著法子修理老師。再看看學校里的老師們,他們有的認為這里的孩子不需要現代化的教育,有的認為這里的孩子只適合接受特教,甚至說這些孩子大部分是不能教的,這是阿拉斯加教育的棄民,這個學校是個動物園,精神病院。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作者接下了一項任務 “未來問題解決項目”,它是面向年輕學子最困難的學術競賽,由佐治亞大學一位叫保羅·托倫斯的博士首次組織的,希望激發資優生的潛能,讓他們像一個團隊那樣在競賽中一起努力,進行頭腦風暴,激發他們提出新的創意,以及讓他們學習在受限制而非緊迫的環境中實踐這些奇思妙想。

  然而面對一群連閱讀都成問題的孩子,這可能嗎?

  事實上,結局令人意外,喬治·古斯里奇帶領這群愛斯基摩孩子拿到了高中組全國冠軍、初中組全國冠軍,并有幾名隊員在短篇故事獲得了個人獎項,喬治·古斯里奇也被評為杰出學業教練,評委會對他高度評價:“他不僅教會了愛斯基摩學生如何贏得比賽,還教會了他們如何贏得人生!”奇跡是如何創造的?

  教育是靠啟發的

  當作者要帶領這一群奇葩學生參加比賽時,他想引導這些孩子閱讀時,他是怎么做的?雖然,在他與學生接觸時,他發現這些孩子在不羈的行為背后隱藏著特殊的潛質。但怎樣啟發這些孩子主動學習,并投身于項目中去?真是一個問題。

  這是很重要的一節課,課上他要求孩子學會閱讀,他從愛斯基摩人的角度解讀閱讀,在外出捕鯨魚或海象時,要“閱讀”海水、風、冰、潮水,在夏天“閱讀”冰原苔類生長的'方面,“閱讀”即將潛行接近的動物。

  并對孩子們提出規則:行為符合年紀,在學校應該學習閱讀并完成作業。因為每個人都將是老師,在自己的弟弟妹妹面前,以后在自己的小孩面前,我們需要學習怎樣教小孩。教育與狩獵一樣,沒有準備就出門狩獵是有危險的。行事像小孩,就會得到小孩般的對待,沒有準備就來上學的,放學后就要留下來。或許是作者語言的力量,或許是尊重的力量,這節課開了個好頭。

《教育與人生》讀后感2

  看到該書封面的這段話“教育在西方國家被稱為‘人生重新洗牌的過程’。實踐證明:智力一般的學生,如果教育得法,可以‘笨鳥先飛’,成為有杰出成就的人;相反,天生智力超群的學生,如果教育不當,也可能無所建樹甚至成為社會的禍害。”讓我想起了電影里的阿甘,一個智商只有75分而不得不進入特殊學校,成為橄欖球健將,成為越戰英雄,跑遍美國,阿甘克服了先天缺陷的身軀,取得許多智力健全的人也許終其一生也難以達到的高度。這個就驗證了不一樣的教育,不一樣的人生。

  進行有效的教育,我們需要親身垂范、用心傾聽在寬容、尊重、理解智慧激勵中有效引導學生親歷體驗,更需要我們從細節入手,身體力行。

  書上有一篇《良好的言行舉止是最優秀的簡歷》,總經理對抱著一疊證書面試的人都不滿意時,一個兩手空空的男孩卻被聘任了。因為這男孩懂得進門輕敲三聲,懂得先蹭掉鞋上的泥土,懂得讓座于老人……這些細節成為男孩最優秀的簡歷。這些細節不也是最好的教育?讓學生“學會做人,做一個真正的人,做一個高尚的人,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最終目標。雅斯貝爾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寫道:“教育本身就是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中國孩子需要這樣的`教育。因此,教師需要關注并從教育細節入手身體力行這樣的教育。平時在學校里,教師們以身作則,自覺撿起地上的紙屑、包裝袋等垃圾;面對碰到的每一個人,微微一笑,輕輕點頭;讓學生幫忙時,總不忘一聲謝謝……行勝于言,這樣的行動讓學生自發加入“清潔隊”,學校地面變得干凈整潔、一塵不染,更是使得學生的言行舉止在不知不覺中優雅了許多。生活無小事,處處有教育。教師一些細微的舉動,給學生造成的影響可能是終生的。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直接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教育是一種心靈的溝通,這需要我們把握好每一個有良好的契機,機不可失,我們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努力把握那稍縱即逝的機會,力爭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書上還介紹了許多教育方法教育觀點,想把這些好的經驗好的方法都應用到今后的教學中,還需要我細細地研讀。

《教育與人生》讀后感3

  曾經讀過一句話:“改變人生的方法 圣賢教育”,當初不以為然。在讀了葉圣陶老先生的《教育與人生》后,才有了較為深刻的體會。

  葉圣陶老先生是一代教育名家,他的教育思想,在他《教育與人生》這本書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對我們教師的教育工作有極大的指導作用,值得我們去閱讀、研究。它就像黑暗中的一盞明燈,指引師者前進的方向;它又像一本字典,能讓人查到自己原本不懂得問題;它更像是一位長者,在告訴你經驗和方法。它語言簡練、易懂,能激發讀者的種種思考。葉老的教育理念中滲透的“人性化教育”思想給了我很深的觸動。葉老強調:教育的根本價值和目的是“育人”,是培養“自覺的,自動的,發展的,創造的,社會的”人,是“使學生能做人,能做事,成為健全的公民。”

  人性化教育要以人為本,具體說要以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為本,以學生的個性、創造性發展為本,以學生的人格和諧發展為本。學生是我們的教育對象,他們是教育的主體,是發展中的,具有巨大的潛力和能動性。在其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階段,是實施人性化教育的`良好時機。

  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強調學生死讀書,高強度地訓練,課業負擔過重,引起學生恐學、厭學甚至逃學、輟學,學生產生普遍的逆反心理。課堂上采用單一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學生只通過接受教師所提示的信息進行學習,作為教學受與者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只是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其主動性和能動性不能得到充分的調動,扼殺了學生的個性和創造能力。并且,由于教學質量的好壞通常是用學生的成績來評估,因而造成了過分看重分數,只注意少數成績拔尖學生的教育而傷害了大多數學生的自尊心,忽視了對大多數學生能力的開發和培養,形成明顯的教育不平等,也造成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這些做法違背了教育發展規律,導致學生在心理上發生扭曲。葉圣陶在談到中國教育改革時提出:“教育本質的改革尤其緊要。教育要為全社會而設計,要為訓練成對社會作點事的人而設計;教育決不能為挑選少數選手而設計,結果使這些選手光榮顯耀,站在眾人的頭頂上,伸出手來,收授眾人的供養。”

  書是一盞明燈,它照亮了我們的人生道路,讓我們在前進的路上有了明確的目標。所以我以后還要讀書,讀好書,同時倡導并支持我的學生讀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一個稱職的教師。

《教育與人生》讀后感4

  這個寒假里,我認真閱讀了肖川先生寫的《好教育、好人生》這本書,該書寫得豁達、平實與質樸,字里行間折射出作者對教育、對生活的智慧與理性之光,散發出作者心里的真情呼喚。

  文章中說:“一個好的教師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于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作為一名教師,很少人不愛自己的學生。但是,在教育中,盡管有時我們為他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可他們并不領情,甚至常常事與愿違,收到相反的結果。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把他當做一個乎等的人來對待,其實孩子也有自尊心。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在教師關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導才能成為教育,就本質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關懷學生,讓他經常具有作為智力勞動者的自尊感,作為公民的自尊感,作為自己父母兒女的自尊感,作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績而變得美好起來的個人的自尊感。我們要讓學生經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讓他們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費力氣,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獲。讀了這本書后,我不但對肖川的教育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對他的偉大人格也充滿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誠的心、火熱的血、堅強的毅力、辛勤的汗水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讓每個教育工作者不忘己任,努力完善教育方法,貼近學生的心靈,給他們發展的空間,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的人才。

  我想:良好的教育應該是由人性的,有靈魂的教育。作為老師的'我們應該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來感染學生,老師自己首先要做到最好,愛學生、關心寬容學生與家長。

  在平時的工作中,我總有這樣一個信念——“每個孩子都是平等的”。沒有差生和優等生,他們的“差”只是暫時的,沒有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成功的教育。因此我總是向學生暗示:每一位都是平等的!平日千方百計去激勵學生而不是批評打擊學生,尤其對待“差生”更是抓住其點滴進步,大加表揚和鼓勵。因此,他們總也“差生”不差,信心十足的努力去做。

  “每個孩子都是平等的”。讓我們處處為學生著想,用愛心,用不懈的努力共同托起明天更加燦爛的太陽!

《教育與人生》讀后感5

  讀書是進行自我研修,提高個人素質的一種有效途徑。利用假期的一段時間仔細熟讀屠書記的專著《我的半輩子教育人生》。想想書記已經走過半輩子的教育人生,而我現在就像是剛剛開始學會走路的孩子,在教育這塊領域里書記就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在浩瀚的海洋中的啟明燈。

  讀了這本書讓我體會到作為一位老師,在你開始教育生涯的'旅途時,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都是在實踐中探索,在教育的過程中摸索。就像書記的專著中提到:在正式成為老師的第一天都顯得非常興奮,想著讀了這么多年的書終于出山了,用老人經常說的一句話來形容就是“這孩子讀書終于書包翻身了”,可想而知自己是多么的高興。然而高興之余可知今后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書中我體會到了作為新老師要具有更多的智慧。在自己的教學上要想方設法去適應學生的口味。不同階段的孩子性格不同,想法不同。比如一年級的孩子特別天真,可愛,所以對待一年級的孩子在一些事情上不能特別的較真。你不能時常板著臉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適時要與學生融合在一起,玩在一起。孩子喜歡你了,那么他也就更喜歡你的課,這就是有意注意的體現。對于六年級的孩子,你應該對待事情,對于處理事情要有一個明確的態度,說一是一,他們記性特別好,因此答應他們的事千萬別食言。六年級的孩子特別喜歡拿一些古怪問題來難為老師,難住了顯得特別開心,有成就感。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需要老師在課余之時補充更多的知識,那時學生特別的崇拜你。

  讀了此書,教會了我如何管理一個班級。雖然我還沒有正真有機會去嘗試管理一個班級。但是從書中我已經體會到管理一個班級是很辛苦的,要把班級管理的有聲有色則更加的不容易。組織班隊活動,開展主題隊會,注重培養小干部的能力,組織開展假日小隊等等事宜,都需要班主任用萬分之心去打理,就像一個大家庭,需要一個人去打理。否則就會荒廢。在班隊管理中藥尊重學生的建議,在班中可以搞“千分制競賽”,讓班中的每位學生都能體會到自己是這大家庭中的一員,都有責任去維護紀律,讓每位學生自覺去遵守小學生守則。

  此書還教會了如何去寫課題,如何寫論文,讓我這位剛踏上講臺的小毛驢有了方向,有了奮斗的路標。當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碰到挫折時,可以拿起書記的這本書讀讀,當自己沒有方向時可以拿起書記的這本書看看,相信這里將有我所要尋找到的寶藏。

《教育與人生》讀后感6

  暑假按照學校要求,我細細地拜讀了《邱學華與嘗試教育人生》,深有感觸,邱學華用“嘗試”二字精辟的概括出了他的工作態度、教育理念、和人生信條,他用畢生精力提出、驗證、總結出來的“嘗試教學法”震驚了教育界,極大地推動了基礎教育的改革與創新,也給從事教育的人們開辟了一條既快樂又實用的教育之路,使他們受益匪淺。

  當然,作為一名普通教師的我也不例外。邱老師總結的教學活動的“四前四后”:學生在前,教師在后;嘗試在前,指導在后;練習在前,講解在后;活動在前,結論在后。還有他在書中寫到一則兒歌,生動的描寫了那些被家長溺愛的孩子的形象:“吃飯媽媽喂,走路爸爸背,長到十八歲,干啥都不會”。還有他總結的課堂教學中師生交往一般可分為四種基本模式:單向交往、雙向交往、多向交往、多層次多向交往。還有一堂課的安排,以練習為主線,教師的講解穿插在練習之中,可以用這樣四句話概括:先練后講,練在課堂,邊練邊講,訂正在當堂。等等這些話語都深深地觸動了我。

  基于對學生的無限熱愛,對教育的無限熱誠,稚嫩的邱學華16歲那年嘗試著去給和他同齡的孩子們上課,并用自己的智慧和特有的風格贏得了孩子們的信任和喜愛,從此開始了他的教育生涯,也堅定了它從事教育的信心,為了提高知識內涵,他又進入東北師大教育系深造,為他的教育科研工作的起步打下了基礎,從此,他又嘗試當中學教師,當大學教師,嘗試當科研工作者,每一次嘗試,他都傾全力付出,他的`嘗試都必須是成功的嘗試。他奉行“實踐出真知”的理論,不管走到哪,不管身兼幾職,他都避輕就重,可以棄官不做,可以放棄優厚的工作條件,但一定堅持深入教學實際,而且還自己親自參加教學實驗,在教學第一線獲得了嘗試教學法的許多第一手的寶貴材料。在從事嘗試教學法的實踐探索的過程中,他從未停止過對其進行理論探究,幾經波折,從不言棄,經過實踐,提取,經過理論上的升華,理論與實踐相得益彰的完美結合,結出的碩果便是廣為各家各方所稱贊的嘗試教學。于是他深信,在此基礎之上,學生也能在嘗試中學習,在嘗試中成功,在嘗試中創新,只要敢于嘗試,學生就能在已知的基礎上自主探索未知并最終獲得新知。按照這一認識論,邱學華數十年潛心研究,以其不倦的親身實踐,樂此不疲地進行嘗試教育的實驗,并最終取得了成功。

《教育與人生》讀后感7

  在我從事教育工作之初,老教師親切地對我說:親其師信其道。要讓學生喜歡你,喜歡你這個學科就必須做到:親其師信其道。當時我對這個看法理解還不夠深刻。只是覺得從事教育工作很神圣、很偉大。一輩子可以和學生打交道很幸福。將來等自己老的時候就可以桃李滿天下了。我總是幼稚地認為教育是無所不能的,教育有超越時空的作用。但是,專心閱讀了肖川教授的《好教育·好人生》之后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是優秀的教師。肖川教授說:教師無疑是我們這個社會中最有教養、最為純潔和最為善良的一個群體,也是我們社會中最大的知識群體。我們的勞動雖然繁瑣而艱辛,但確實是極其有意義的。教育關系著我們民族的未來,關系著我們這個社會的安全、和諧和溫暖,關系著每一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關系著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家庭。王校長也經常諄諄教導我們:教好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和諧一方社會。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也會遇到很多很難教育好的學生,我往往會采取放棄的態度,雖然有時會感到內疚,但是想到教育一個后進的學生是多么的困難,自己往往就會對這樣的學生絕望。我是一個比較自信的人,我相信我能夠把大部分學生教好,我自信我是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老師,我對我的課堂也充滿了自信,我熱情、幽默、對學生比較寬容,能夠呵護學生的自尊,我具備了做一個老師的基本品質。但是,教育、教學的路上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還有很多很難教育好的學生,我總是認為要嚴格要求學生,如果學生不聽從我的教育,我就會采取諷刺、挖苦的語言,有時甚至是尖刻的言詞來批評這些我認為教育不好的學生,有時我也會不顧學生的感受,一味發泄自己對學生的不滿。現在回想起來,自己有些行為是多么的偏激和愚蠢。可能自己在這么多年的教育中扼殺了很多天才。

  肖川教授說:我們需要慢慢地等待學生的`成長,不宜操之過急,要給自己更多的更積極的暗示和提醒,要學會情緒的自我管理,學會對學生的寬容,對待學生的態度不宜過于隨意,對待學生的言辭不宜過于斥責,我們完全可以做得更好。我們老師也要學會傾聽,傾聽學生的呼聲。今天晚上,學生在作業本上寫道:親,作業太多,我做不完,請求減量!我回復道:親,我明天就減!孩子樂了,我也笑了。看來老師和學生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我想我離優秀的老師已經不遠了,講臺就是我人生重要的舞臺,我一定要做最好的自己。不能盡如人意,但求吾心無愧。

《教育與人生》讀后感8

  偶然中在博客里看到了一本好書《好教育好人生》,這是北京師范大學肖川教授從他的《教育的理想與信念》《教育的智慧與真情》《教育的使命與責任》《教育的情趣與藝術》四本書中精選出一百來篇編成本書。收錄在這本集子中的文字表現出作者對歷史、社會、人生和教育問題的明睿洞察,對教育理想的熱切追求,對人類不滅良知的深沉呼喚,對人生當有境界的祈望與希冀。用生命教育和公民教育“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為自由社會培養人”,成為本書的主線和靈魂,字里行間彰顯出作者力圖用熱忱與真情去點燃希望之火,用生命去守護正義與光明的良苦用心。

  肖川先生的《好教育,好人生》這本書對原來我們固有的思維和做法進行了批判,也給我們今后如何更好地從事教育指明了方向。思想即行為。我們的教育教學計劃有很多,關鍵是我們的思想定位是什么,愿用肖川先生文中的三句很有啟迪的話與大家分享,同時也是勉勵自己,促進學習與提高。

  1、第一句:一個不難確認的真理是:任何一個學習者,如果在學習過程中不能獲得成就感,或者懷疑所學知識的價值,就會很容易失去學習的興趣以及主動性。相反,好教育要著力培養學生對自己學業成敗的責任感,學會放棄,能夠放眼未來,學會規劃自己的人生。

  2、第二句話:好人生的境界:明確的目標追求、和諧的人際關系、豐富的內心世界、寬廣的.活動舞臺,構成了他們燦爛的人生。對于我們普通人,同樣可以擁有好人生:掌握好謀生的技能,衣食無憂地發展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尊重并善待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好人生如香茗,淡雅純凈;好人生如佳釀,醇厚悠長。

  3、第三句話:教育就是服務:就是要使我們的教育在制度、目標、措施、方法層面真正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真正做到“為了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特別是能夠公正地對待每一個人,向他們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賦、潛能,不同氣質、性格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都能得到最充分的發展,以便他們在社會生活中能夠找到他們應處的位置,最充分地實現他們作為“大寫的人”的價值。

《教育與人生》讀后感9

  讀完一代教育名家葉圣陶先生的名著《教育與人生》后,心靈受到的震撼很大,他的的確確為我們中華民族的教育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教育”二字,令人欽佩!

  《教育與人生》中用了比較小的一篇幅說道“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這看似一句連“外人”都知道的道理可我卻思考了很久——因為它“實在,樸實”!但是我不知道自己離這一句話的要求還有多遠?

  第一點——通常說教育工作分“言教”和“身教”,以“身教”為貴。個人認為,老師其實是“語言器官”比較發達的高級動物,“言教”可謂是時刻都在進行的,經常嘴巴一張就會停不下來,反正我是這樣的人,所以講的話多了,難免重復的也多,但是又并不是每句話都是重點,學生很多時候就搞不清楚我的要求了。拿最近的課本劇排練來說,學生甲飾演后羿,其中有一段情景是后羿登上昆侖山頂拉弓射下九個太陽,排練時我是用我的嘴巴把情景描繪了不知道多少遍,我讓學生自己先理解后羿這一人物,依照人物特點想像他登山的步伐該怎樣?拉弓時的表情又該怎樣等等。可是任憑我描述學生的表演還是不盡人意,結果我實在不滿意,一著急自己上去演了,學生也緊接著模仿了起來,效果好極了,其實當時我是“愣”了,進步太快了,后來我反思后,明白了其中收效快的原因了,那就是“身教”!

  第二點——知識學問無止境,品德修養無止境,這是古今中外凡是有見識的人一致的.認識。作為一名老師,誰也不應該故步自封,說是足夠了,可以教一輩子了。現在的教育事業對我們新一代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肩上的擔子巨大,我們不應該讓“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光榮的稱呼失去光澤。就我自己而言,以前我教古箏只把輔導學生考級當做首要目的,要求自己是熟練掌握“考級”曲目,這樣以便自己上課的時候講解自如,示范的也漂亮!可現在想像,自己實在是對自己的要求太低了,時間久了,學生將會遠遠地超過我,自己也會覺得無聊起來,怎么可以一直不學習新曲子呢?所以現在我必須要“進修”起來!

  《教育與人生》一書我還需要時間仔細揣摩,葉老的超凡智慧和偉大的教育思想不是我短短一個月看完他的一本書就可以學習好的,我還需要不斷的充電,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術水平和各方面,也讓我將來的“教育人生”盛開出一朵美麗燦爛的小花,嘿嘿!

《教育與人生》讀后感10

  這本書分為四輯,分別為“教育與未來”“人生與美”“讀書與治學”“哲思短語60則”,在“教育與未來”這一輯中作者提到一個觀點:未來社會的中心學科就是教育學,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人性。教育不能狹義地理解為職業或技能方面的訓練和獲得,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人如何在他們的日常生活、相互對待和社會交往活動中發展一種積極健康的心理。我覺得他說的真的非常對。我們經常看報紙和雜志說一些學歷高技術精的人卻做出了讓我們非常吃驚的有違社會道德的事……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加強一種人文教育的觀念,一味強調技能等在未來社會是行不通的.。其次,剛才所提到的人文教育絕對不能是功利主義的。

  書中還提到了一個現行社會中比較熱潮的“國學教育”。李澤厚就提出一個觀點:要啟蒙,不要蒙啟。什么意思呢?即如果說五四運動的領導者是給大家以“啟蒙“,那么現在一些人的做法就是“蒙啟”:把啟開過的蒙再“蒙”起來。作者主張培育宗教性道德,但是不贊成籠統地提倡“讀經”。對于前面的話我不是很理解,什么是“宗教性道德呢?”還有待去考究,但是我很贊同作者后面的觀點。我們需要反對那些不問青紅皂白的讀經,就是把過去的東西全盤搬過來的做法是欠考慮的,如果這樣做的話可能會從小就培育原來傳統政治體系所需要的奴性道德。作者其實是像告訴我們教育者需要取其精華。這就讓我想到了“三字經”“弟子規”中的很多內容需要我們在向學生傳遞的時候能正確對待。

  如何培養有開拓精神、有創造性的人才呢?我們通過各種媒體看到現在我們的學生考試成績突出,但是實驗動手能力卻不如外國學生。長期以來我們只重視讓學生學到書本上的知識。我們必須明確一個觀念:知識本身并不代表能力。有位科學家說過科學就是選擇,這就要善于判斷。我們現在還需要培養孩子的判斷、選擇能力。其實對待知識本身,也需要選擇。那是否意味著知識就不重要了呢?其實不然,作為一個學習者,應該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博覽全書。俗話說“術業有專攻”。在什么基礎上去功呢?最好還能在雄厚的基礎上去攻。只有這樣,才能較快。只有這樣才能較快地攻出成果。

  喜歡李澤厚的一句話:有得于內,無待乎外。

《教育與人生》讀后感11

  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象鳥兒沒有翅膀”。有幸的是本學期學校給全體老師贈閱《好教育點亮人生》一書,我靜下心開細細品讀了此書。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懷著一顆愛學生的心,一股不讓一個學生掉隊的熱情開展我們的工作。

  首先,尊重和愛護每一個學生。美國作家愛默生說:“教育成功的秘訣就在于尊重學生。”教師的尊重和愛護會使學生感到溫暖,在學習生活中,他們的潛能就會得到充分的釋放,特別是后進生,更是給他們一種向上的動力。

  其次,平等對待學生。其實有不少老師會戴有色的眼鏡對待學生,認識只有學習好的學生才是人才,對他們總是高看一眼,態度和評價也是比較積極。而對于學習不好的學生,對他們的評價也是消極的,這樣的教育偏見是不可取的,我們面向全體學生,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我們不能把學習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要多方面了解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變化,多與學生進行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這樣往往會發現,站的角度不同,了解的情況不同,認識問題的方法和出發點不同,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只有平等對待學生,真正了解其內心世界,從而及時準確地教育和引導他們。

  再次,善于傾聽。不管學生在生活或學習上遇到難題或不順心,或者是犯了錯誤,老師都要給予傾聽,不要對情況不明確,不聽學生述說,先入為主,自以為是,橫加訓斥,這樣學生會避而遠之。

  正如書上所說的“智力有時是天生的,但優秀是教育出來的”不一樣的教育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讓我們不一樣的教育點亮孩子們美好的人生,照亮孩子們美好的前程。

  幾年來的教育教學工作,我更加認識到愛是一種信任,愛是一種尊重,愛是一種鞭策,愛是一種觸及心靈、動人心魄的教育過程。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將不斷學習,我會繼續用自己真摯的師愛,為學生導航,引領他們走進知識的殿堂;用我的青春繼續耕耘屬于我的那片園地,用愛澆灌每一棵幼苗!

《教育與人生》讀后感12

  《教師的六個學會》中寫到:廣大教師,特別是優秀教師,需要做到:“六個學會”:學會等待、學會分享、學會寬容、學會選擇、學會合作、學會創新。

  學會等待。

  意味著教師能夠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意味著能夠用從容的心態對待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氣躁,不指望一次活動、一次談話,就能收到立桿見影的效果。正如現在,我感到教學工作遇到了很大的障礙,學生很多東西都掌握得不如人意。學生管理也同樣讓我發愁。很多調皮的學生,一次次的談話,有一次次的犯錯。這是、時,我們需要的就是“等待”二字。

  學會分享。

  意味著學會傾聽,學會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學會用學生的眼光看待世界。高高在上的老師,又怎么會聽到到學生的心聲?自以為是的學生,又如何聽得進老師真心的話語?所以說重要的是以心換心,彼此傾聽。

  學會寬容。

  就是努力使自己變得胸襟開闊、氣度恢宏,就是心智不那么閉鎖,頭腦不那么固執,思想不那么僵化,眼界不那么狹隘。也許有時候學生會誤解你、不理解你,這個時候,千萬不要灰心喪氣,打起精神,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對待這一切。

  學會合作。

  作為教師,需要很好的和校長合作,和同事合作,和學生合作,和家長合作。合作需要有善于溝通的品質和能力,需要有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品質和推己及人的胸懷。特別是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已經不是一種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的傳統模式,而是“自主學習,互動探究”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這里很重要的就是師生互動,也就是一個師生共同合作學習的過程。這里,如果一味高高在上,如何與學生合作互動?

  學會選擇。

  民主化、個性化的教育自然需要以教育的內容、教育的方式的科學則性為條件。而教師不是一個被動的被選擇的對象,而應該是一個引領學生進行積極選擇的向導。因此,教師本人必須學會選擇,學會選擇教育的.內容,選擇教育的時機、教育的途徑和方法。這就要求教師有非常豐富的積累,高度的判斷力和鑒賞力,如此才能有不俗的選擇能力。

  學會創新。

  意味著教師能夠不斷的探索以便改進自己的工作,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風格。別的老師總是會有很對經驗和總結,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但那都是最適合他們自己的,吸取百家之長是必須的,而有所創新,形成自己的風格也是必須的。

  六個學會,為我們制訂了六個目標,接下來看的,就是我們自身的努力了。應當用這句話來結語: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教育與人生》讀后感】相關文章:

(精選)《人生》讀后感07-06

【精選】《人生》讀后感07-07

《人生》讀后感02-01

人生讀后感02-04

教育書籍讀后感04-03

愛的教育的讀后感04-12

愛心與教育讀后感05-08

《新教育》讀后感05-10

《愛的教育》讀后感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