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_黑人又大又粗又硬XXXXX_欧美疯狂做受XXXXX高潮

老子的名言

時間:2023-01-24 19:20:33 名言語錄 我要投稿

老子的名言(集合15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名言吧,名言是指一些名人說的,寫的,歷史紀錄的簡潔而含義深刻動人的句子。那什么樣的名言才是經典的名言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老子的名言,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老子的名言(集合15篇)

老子的名言1

  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2、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3、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4、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5、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6、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7、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8、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9、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10、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11、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

  12、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13、治大國,若烹小鮮。

  14、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5、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16、第四十一章原文內容為:

  17、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18、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9、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20、第四十五章原文內容:

  21、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2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2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24、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25、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道德經》第二章

  26、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27、參考資料:百度百科_道德經

  2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9、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30、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31、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32、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

  33、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34、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35、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36、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37、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38、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39、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40、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

  41、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42、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43、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44、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4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46、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47、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8、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的名言2

  1、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3、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4、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5、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6、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7、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

  8、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9、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0、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老子的名言3

  1)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2)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3)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4)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5)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6)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7)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8)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9)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10)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11)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12)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13)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14)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15)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老子的名言4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前后之相隨,恒也。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蔂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老子的名言5

  1、人們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時失敗了,能始終如持之以恒.慎終如始,事情就不會失敗了。成語“功敗垂成”就出自這里。

  2、愈是讓人喜愛的東西,想獲得它就必須付出很多;珍貴的東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時候也會讓人感到愈難過。故人要知道滿足,知道適可而止,如此方可長久。

  3、水無比的高尚,利養萬物而于世無爭,而且寧愿呆在世人所厭棄的地方,它的品質接無比的'接近于高尚,做人就應當如一彎清泉,保持高尚的節操。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5、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

  6、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7、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8、老子說,我有三件寶貝,持有而珍重它。第一件叫慈愛,第二件叫節儉,第三件叫不敢處在眾人之先。

  9、了解別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是圣明。戰勝別人是有力量,戰勝自己才是強大。知足的人就是富有。堅持而行的人就是有志。占有而不喪失才是持久,死亡而不被忘記的人才是長壽。不自以為是,目中無人的人,才能成就自己的事業。

  10、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11、天地有仁心,滋生了萬物;老子則說天地無所謂仁,也無所謂不仁。天地生了萬物,并沒有想取回什么報酬。也就是天地看待萬物是一樣的,不對誰特別好,也不對誰特別壞,一切隨其自然發展!

  12、天下事物,在表觀上總是分為真.善.美和假.惡.丑兩個對立的方面。然而任何事物或善或美.或惡或丑都具有兩重性和可變性,都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把美的事物當成永恒的美,把善的事物視為絕對的善,必然事與愿違,導致惡的不善的結果。

  1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4、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15、人說的話多,往往會使自己陷入困境,還不如保持虛靜沉默,把話留在心里。

老子的名言6

  1、君子不重不強,學問不扎實。要忠誠,如果你沒有朋友,不要害怕改變。

  2、以力服人不是心,以力不平凡,以德服人,以心悅誠。

  3、國家沒有仁者,有仁者;世上沒有人道而得到的世界,也有。

  4、一個沒有字母的人幾乎不能做任何事情。

  5、雖然聰明,騎著更好;最好呆在子基地。

  6、我知道這句話,我保持我的崇高精神。

  7、知道就是知道,知道就是知道。

  8、勇士不忘在溝里,元不忘在其里。

  9、去學習,去判斷,去仔細思考,去清晰地爭論,去認真地行動。

  10、三支軍隊可以帶走指揮官,但普通人不能帶走意志。

  11、正義的事業得到廣泛的支持,而不正義的事業卻得到很少的支持。

  12、水不流,會發臭;如果你不學習,你就會落后。

  13、仁、義、禮、智,不外乎我也,我也內在于人,外在于耳。

  14、不可用文章傷害人,也不可用言語傷害人。

  15、許多人幫助那些獲得成功的人,卻很少幫助那些失去成功的人。

  16、默默而知,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對我何用!

  17、鳥要先飛翅,人要先求上進。

  18、棋子的`數量,小數點也有;如果你不能集中注意力,你就必須集中注意力。

  19、我也不知道。要知道,說話者的世界也是如此嗎?

  20、有錢就可以要求,雖然鞭,我也做,如果沒有,從我的好。

老子的名言7

  1、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2、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 《道德經》第七十三章

  3、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4、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 《道德經》第六十六章

  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6、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7、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8、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10、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11、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2、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13、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絕學無憂。

  14、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5、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16、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17、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18、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 《道德經》第七十二章

  19、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20、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 《道德經》第五章

  21、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 《道德經》第七章

  22、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 《道德經》第二章

  23、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

  24、希言自然。 -- 《道德經》第二十三章

  2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26、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2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辮若訥。

  28、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 國家昏亂,有正臣。(8月30日名言) -- 《道德經》第十八章

  2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30、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31、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 《道德經》第九章

  32、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 《道德經》第十九章

  3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 《道德經》第七十四章

  34、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 《道德經》第六十五章

  35、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老子的名言8

  孔子名言:

  1、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解釋: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不覺得厭煩,教人不知道疲倦,這對我來說有什么因難呢?

  2、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解釋:用功讀書便忘記了吃飯,陶醉在學問里,便忘了憂愁,不知道衰老要到來。

  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釋: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解釋:一個真正的有責任的人,必須具有堅韌的意志,因為他背負的`責任重大而實現的道路很漫長。因為以仁為自己的責任,所以是重大的責任。因為以生命的結束作為任務的結束,所以實現仁的道路是漫長而遙遠的。

  5、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解釋:孔子杜絕了四種弊病:沒有主觀猜疑,沒有定要實現的期望,沒有固執己見之舉,沒有自私之心。

  6、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解釋:(對于老師的學問與道德),我抬頭仰望,越望越覺得高;我努力鉆研,越鉆研越覺得不可窮盡。看著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師善于一步一步地誘導我,用各種典籍來豐富我的知識,又用各種禮節來約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學習都不可能,直到我用盡了我的全力。

  7、朽木不可雕也。

  解釋:腐爛的木頭無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勢敗壞而無可救藥。亦作“朽木難雕”。亦作“朽木不雕”。

  8、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解釋:孔子從四個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一、文學,即知名學。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二、行學,規范人們行為,使人們的言行舉止有章可循。三、忠學,是修養學。是培養人自覺自愿地做自己該做的事。四、信學,是知人辨事之學,是培養人判斷力的學問。

  9、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解釋:君子心胸寬廣,能夠包容別人;小人愛斤斤計較,心胸狹窄。

  10、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解釋: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學問較自己低的人請教為可恥。所以可以用“文”字作為他的謚號。

  老子名言: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3、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恒也。

  4、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5、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6、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10、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14、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老子的名言9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治人事天,莫若嗇。

  治大國,若烹小鮮。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老子的名言10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

  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

  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智不自智,而后人莫與爭智。

老子的名言11

  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於江海。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5、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6、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7、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

  9、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1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老子的名言12

  1.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2.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3.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

  4.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5.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6.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7.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8.希言自然。——《道德經》第二十三章

  9.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

  10.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11.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12.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

  1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14.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5.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16.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

  17.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18.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19.智不自智,而后人莫與爭智。

  20.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21.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22.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23.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24.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25.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26.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27.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2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道德經》第七十二章

  2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30.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31.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32.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33.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

  34.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35.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36.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37.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38.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

  39.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40.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4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42.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43.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

  44.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45.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46.我獨異于人,而貴食母。

  47.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48.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49.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50.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老子的名言13

  1、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2、浮生若夢,若夢非夢。浮生何如?如夢之夢。——莊子《如夢之夢》

  3、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於江海。

  4、將欲翕(合上)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5、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6、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 ——《道德經》

  7、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8、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絕學無憂。

  9、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1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11、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

  12、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

  13、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老子

  14、慎終如始,則無敗事。——老子

  15、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16、天網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經》第七十三章

  1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1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辮若訥。

  19、上善若水。

  20、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絕學無憂。

  21、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22、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23、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2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25、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道德經》

  26、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老子《道德經》

  27、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28、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慾,絕學無憂。

  29、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30、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31、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3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33、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34、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道德經》第七十二章

  35、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36、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惡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隨,恒也。是以圣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老子《老子》

  37、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老子《道德經》

  38、大道廢,才提倡仁義;智巧出,才產生偽詐;家不和,才顯出孝慈;國不寧,才大講忠信。一個社會,德講不下去了,才講仁義,已經是有心的作為,不是自然的'流露了。仁義講不下去,才講禮,要大家矯揉造作一番,勉強的東西變成了社會的共識,人的內在精神也就被戕害得差不多了。

  39、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鄉,其德乃長;修之于邦,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40、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

  4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4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3、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44、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4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合,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6、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47、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48、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49、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50、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51、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52、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53、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

  54、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老子的名言14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辮若訥。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正臣。(8月30日名言)——《道德經》第十八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經》第六十六章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經》第九章

  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道德經》第十九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道德經》第七十四章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道德經》第六十五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道德經》第七十二章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道德經》第五章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道德經》第七章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經》第七十三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道德經》第二章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

  希言自然。——《道德經》第二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老子的名言15

  1、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老子《道德經》

  2、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老子《道德經》

  3、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老子《道德經》

  4、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訥。——老子

  5、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老子

  6、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老子《道德經》

  7、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老子《道德經》

  8、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老子

  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經》

  10、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余。——老子《道德經》

  1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經》

  1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道德經》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老子《道德經》

  14、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老子《道德經》

  15、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聃

  16、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老子

  17、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道德經》

  18、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老子《道德經》

  1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道德經》

  20、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李耳《江海能為百谷王》

【老子的名言】相關文章:

老子的名言02-14

老子的經典名言11-05

老子勵志名言09-27

關于老子的名言04-12

老子的名言名句04-06

老子的名言15篇10-07

關于老子的名言名句03-28

老子的名言(15篇)11-18

老子的名言警句集錦05-13

老子的經典名言15篇11-30